《惠子相梁》阅读答案(3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3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1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惠子相梁()⑵或谓惠子曰()

⑶非梧桐不止()⑷于是鸱得腐鼠()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鹓雏、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3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20.⑴做宰相⑵有人⑶栖息⑷这时

21.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22.文中庄子将鹓雏比作自己,鸱比喻惠子,腐鼠比作功名利禄。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2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

(2)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_____

(3)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____

(4)非练实不食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鹓鶵”、“鸱”这一比喻的妙处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惠子相梁》这篇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取代;代替;(2)甘泉,甜美的泉水;(3)有人;(4)吃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鹈鹄”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鹪鹪”.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

4.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胸怀坦荡,以诚相待,要大度,而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比喻的方式说理,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说理富有趣味性。

(意思对即可)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20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指先去表明意图。【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想要那国家麻烦您了。意思是楚王想要庄子作楚相。覆盖用的丝麻织品。【笥(si)】竹箱。句中的“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的意思。拖着。泥。去吧!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惠子相梁杂然相许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D.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名为鹓鶵__其如土石何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_庄子钓于濮水

C.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__辍耕之垄上

D.愿以境内累矣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小题4:文中的“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5:两文中,庄子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B

小题3:(1)那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2)这个龟,宁愿自己死成为存留的骸骨,而处于尊贵的位置呢?还是宁愿自己活着在淤泥中拖着尾巴?

小题4: 鹓鶵比喻庄子自己;鴟比喻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无端

猜忌小人的丑态。

小题5:两文中庄子用讲故事和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好处: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

小题1:

试题分析:A句中“相”一为“当宰相”一来“相互”,C句中“见”一为“相见”一为“显露”,D句“顾”一为“看”一为“拜访”,B句中“或”都是“有人”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其”一为代词“它”一是语气词,B项中“之”一为代词“它”一为动词“去、到”,D项中“以”一为“因”一为“凭借”,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鸟的名称和地名直接用,不用翻译,把“非。不。”的意思理解清楚。第二句,把“宁”“留骨而贵”“曳尾涂中”解释准确。

小题4:

试题分析:看清文中文字:“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曰:。”,句中的这两个比喻是庄子说的,惠子为官,庄子不为官,再看文中所提到的鹓鶵与鴟的“食性”,一高贵一低俗,思考这些内容便可作答。

小题5:

试题分析:从说理方法和效果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显然,文中“鹓鶵”“鴟”皆非实说,是以物喻理,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添趣味,一方面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道理。

《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含答案

一、《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⑵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⑶或谓惠子曰()⑷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8.(1)苟:苟且(2)尔:那,那时(3)或:有人(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秋水-惠子相梁-庄子-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秋水|惠子相梁|庄子|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①,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③我邪?” 【注释】①鹓鶵:yuān chú。②鸱:dī鹞鹰。③吓:怒斥 6、在【甲】文横线处应填写,。(2分)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2)望洋向若而叹() (3)或谓惠子曰()(4)仰而视之曰()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或谓惠子曰我之谓也(《秋水》)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于是鸱得腐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③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1.【甲】文的寓意是什么?(2分) 12.【乙】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6、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2分) 7.(1)注入(2)抬头仰望的样子(3)有人(4)表修饰(4分) 8.D(2分) 9.(6分)(1)因此河伯自己很得意,认为天下最美的景色都在自己身上。(2)况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见闻少,伯夷道义轻的人 (3)惠子辅佐梁国,庄子前往拜见他。 10、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2分) 11、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事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2分) 12.讽刺惠子是利裕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2分) 翻译: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篇一: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篇二: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论怎样欣赏名著 1.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 2.不是很多书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算一下自从人类第一次用凿子打制石器以来出版的所有著作,名著只占其中极微小的部分——还不到总数的千分之一。只不过有几千部罢了。 3.为什么你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呢?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名著资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名著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 4.我常听到人们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 5.知道你正在读什么。 6.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 7.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卡尔马卓夫兄弟》一书中抛出了50多个主要人物,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22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使你脑袋发涨。这时,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就会变得清晰;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你的老朋友在一起一样。 8.给作者一个机会。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 9.大段大段地读。 10.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 11.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你就会开始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不暴露自己。 12.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13.不要只把你的脚尖浸在名著这潭深水中,要跳进去。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_________,“鸱”比喻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三: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篇四: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惠子相梁.中请你说说鹓鹐和鸱分别比做什么惠子相梁.中请你说说鹓鹐和鸱分别比做什么umtg99 2014-10-24 鹓鶵(yuanchu)是一种类似凤凰的鸟,庄子把它比作像自己一样的具有高远志向和高洁情操的人,鸱(chi)是猫头鹰的一种,庄子把它比作喜欢吃腐鼠的贪图小利,记恨别人才能的小人!一般情况下,这篇文章应出自初中的语文课本!想必你是初中生吧!庄子是一个知趣很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都很超凡脱俗! 有四个关于他们的故事。其一是,庄周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甲】惠子相梁与【乙】涸辙之鲋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甲】惠子相梁与【乙】涸辙之鲋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注】①邑金:封邑的收入。②波臣:水族臣民。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此指水。 14.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鹓刍鸟发于南海”与“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中的“于”意思相同。 B.“仰而视之曰”与“激西江之水而迎子”中的“而”用法相同。 C.“其名为鹓刍鸟”与“子何为者耶”中的“为”意思相同,都可解释为“是”。 D.“惠子相梁”中的“相”与“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中的“活”用法相同。 1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18.【甲】【乙】两文中庄子都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其用意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 14.周昨来/ 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3分,每处1分)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3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3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1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惠子相梁()⑵或谓惠子曰() ⑶非梧桐不止()⑷于是鸱得腐鼠()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鹓雏、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3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20.⑴做宰相⑵有人⑶栖息⑷这时 21.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22.文中庄子将鹓雏比作自己,鸱比喻惠子,腐鼠比作功名利禄。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2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 (2)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_____ (3)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____ (4)非练实不食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鹓鶵”、“鸱”这一比喻的妙处所在?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5.解释加点词语 或谓惠于曰( ) 非梧桐不止( ) 6.翻译句子: 庄子来,欲代子相。 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 7.庄子在含蓄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对惠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把自己比作,把惠子比作。两种鸟的区别在于。 8.通过选文的阅读,你觉得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5.有人; 停止,栖息。 6.庄子来见您,想取代您的相位; 你现在想用你梁国的相位来吓我吗? 7.鹓; 于鸱; 鹓非非练实不食,腐鼠这样的东西它是不屑于吃的;于鸱却拿腐鼠当作宝贝,还担心别人来抢夺。 8.不为世俗功名所累,向往自由,志趣高洁。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人。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于是:在这时。 鸱(chī):人教版语文书中解释为猫头鹰。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发于南海:于,从。 飞于北海:于,到。 子:你,指代惠子。 词类活用 相:名词做动词,做宰相。 吓:象声词用做动词。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赏析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1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 (2)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_____ (3)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____ (4)非练实不食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鹓鶵”、“鸱”这一比喻的妙处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惠子相梁》这篇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取代;代替;(2)甘泉,甜美的泉水;(3)有人;(4)吃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鹈鹄”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鹪鹪”.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 4.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胸怀坦荡,以诚相待,要大度,而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比喻的方式说理,这样可以使__更加生动形象。说理富有趣味性。 (意思对即可)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2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阅读理解及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理解及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理解及答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粱国而吓我邪? 1.找出文中交代事件起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个字触及了惠子的心病,是引起惠子恐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分别从哪个角度写出了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鹓、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找出几处,谈谈这些对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句中可以看出庄子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代 3.前半句从空间的角度写搜捕范围之广,后半句从时间角度写搜捕时间之久。 4.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 5.首先是惠子和庄子的对比;惠子唯恐失去相位,到处搜捕庄子,

惠子相梁平原君欲封鲁仲连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梁平原君欲封鲁仲连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 可贵。即:如果。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或谓惠子曰() (2)非梧桐不止() (3)是商贾之人也() (4)遂辞平原君而去() 9.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1.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2分) 参考答案 8.(1)有人(2) 栖息(3)这(4)离开(2分) 9. B(2分) 10.(1)惠民子在魏国(染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2分) (2)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 11.(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2分) (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氢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2分)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威胁我吗?”

《惠子相梁》《庄子送葬》2019年广西桂林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广西桂林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假设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那么尝能蜥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一一《庄子-郢人》 【乙】惠子相(xid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鸩费号,子知之乎?夫翘短(yudnchG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鸣得腐鼠,病篇过之,仰而视之曰:'吓(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一《庄子啾水》 【注】①鹘舱,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②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③鹏:猫头鹰的一种。④吓:怒斥声。 11.以下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A.使匠石斫之 B.自夫子之死也 C.庄子往见之 D.仰而视之日 1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匠石运厅成风(斧头) B.听而斫之(砍,削) C.惠子相梁(相当) D.过之(经过)• • 13.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尽垩/而鼻不伤 B.宋元君/闻之 C.庄子/往见之 D.于/是鸭得腐鼠 14.比照分析甲乙两文,以下表述有送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甲文表达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乙文表达了“鸩的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人理解的心情。 c.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 D.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

《陋室铭》《惠子相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惠子相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文比较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②,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lǐ)④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 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9、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4分) 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或谓惠子()④搜于国中() 10、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2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夫鹓雏发于南海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2分) A.发于南海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乱耳庄子往见之 D.有仙则名其名为鹓雏 12、翻译(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3、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案: 9(4分)①这里指德行美好或品德高尚②使......劳累③有人④国都(各1分) 10(2分)①无/丝竹之乱耳②夫/鹓雏发于南海(各1分) 11、B(2分) 12(4分)①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2分)(“上”“入”翻译不准此题得1分) ②不是梧桐树不栖息(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止”“食”翻译不准确得1分) 13(3分)相同点:他们均有不慕名利的思想。(1分) 不同点:庄子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1分)刘禹锡则流露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1分)议论文阅读(13分) 1 / 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相梁》《庄子送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 ②慢: 通“墁”,玷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3分) (1)请循其本(2)非梧桐不 止(3)匠石运斤成风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6、请根据语境完成对话。(4分) 【小樱】:感觉庄子和惠子关系挺好的呀,为什么惠子会担心庄子来拜访他呢?好朋友聚会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小华】: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虽是好朋友,也会观点不同,理想不同呀。例如,他们一起在濠梁之上游玩,看鱼的心态不一样,庄子是,而惠子客观理性。庄子把梁国宰相看作“”(原文),由此看出庄子是一 个的人。而且惠子死后,庄子感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还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 的人。 17、【材料链接】 材料一:《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朝三暮四” 材料二:《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东施效颦”材料三:《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 我们发现《庄子》里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三个吗?(3分) 答案: (四) 14、(1)根本,本源(2)停止,休息(3)斧头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篇一: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①相梁:在梁国当宰相②鵷鵮:yuān ch 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④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11.解释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4分)①或谓惠子曰()②非梧桐不止() 12.对划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唬我吗? B.现今你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权威)来赶走我吗? C.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赶走我吗? D. 现今你因为是梁国的宰相就能够吓唬我吗? 13.庄子是惠子的朋友。庄子来见,惠子不但不高兴,反而恐惧。惠子恐惧的原因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笔下的“鵷鵮”是高贵与圣洁的象征。 B.“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及相位的嘲讽。 C. “不止”“不食”“不饮”,是庄子暗示要与惠子绝交。 D. 庄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11.有人栖息

12.B13.担心庄子取代了他梁国宰相的职位 14.C 篇二: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篇一: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篇二:惠子相梁阅读答案鹓雏和鸱 论怎样欣赏名著 1.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 2.不是很多书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算一下自从人类第一次用凿子打制石器以来出版的所有著作,名著只占其中极微小的部分——还不到总数的千分之一。只不过有几千部罢了。 3.为什么你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呢?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名著资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名著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 4.我常听到人们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 5.知道你正在读什么。 6.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 7.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一书中抛出了50多个主要人物,托尔斯泰在的第一章中用了22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使你脑袋发涨。这时,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就会变得清晰;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你的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