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

小学书法教学

独联学校经过这两年书法的大力推动下,学生经过学习与训练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笔法(如:藏头护尾、圆转方折、提按顿挫、指实掌虚等)。了解了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以及千字文等字体,最基本的章法(横幅和条幅)。在进行了近两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不应该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应该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既定的情境中去。

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一)书法是文化、是艺术。大至天地宇宙,人文精神之“道”,精微至点画长短,动作提按的“技”。而在教学上,我们更应该倾向于事物的本体,关注作品的风格,空间构成和点画形态等。

(二)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汉字的书写教学并不是一种纯技巧、技能的训练。由于汉字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意向性以及由汉字所够成的书法艺术,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美学价值。因此,同时具备了潜在的育人功能,结合书法教学课程的特点,通过拓展教学内容的内涵,深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可以实现育人的目的。

(三)对小学生而言,写字必须规范,这既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早在198 0年就提出了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并在联合通知中指出:“《现代汉语通用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自形表》确定的标准,规定了汉字字形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字表发布后,印刷通用汉字字形即以次为标准。

二、书法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五步教学法

(一)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书法课上,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学书历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即所谓的情

境教学法。例如,在给学生播放一些录音、录像时,生问;一副几十个字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能值这么高的价格?师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在简单的黑白世界里,以其强烈的节奏,顾盼情生的意态,形神兼备的气质,富有情趣的意境,深深的吸引着人,打动着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教师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通过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书写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在教学字的避就关系时

(1)上避下;思、安、华等

(2)下避上:条、分、奏等

(3)上下避中间:黍、茶、黎等

对小学生而言,也可编成歌谣:

左避右,上避下,美观大方不分家。

你让我,我帮他,团结起来力量大。

(三)练:练是上课的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练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横画的形态练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大体总结了以下几步骤:1、自由书写。2、范写。3、比较看,自己写的与老师写的还有多远,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4、再书写。5、谈书写的动作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经历了哪些细腻的动作以及提、按、转、折、方、圆等)。

6、学生掌握动作规律,熟练书写,巩固书写行为,手指、笔、纸、墨熟练配合。

7、横的变化形态,即一个字可能有几个横、长短、粗细、方向、角度各异,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借助工具如:铅笔、直尺等)尝试表现横的变化,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训练里,感受到的是发现后的惊喜,成功后的再挑战,同时,他们开始感受规律,触类旁通,注意学习方法,这样

在学其它的点画形态便相应容易了。由此,从整合到分解,再回到整合,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四)评: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五)举:这是课堂的最后一环节。如在教“氵”旁时让学生举“氵”的例子,如:汽、酒、冰等。通过举一反三即找出了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生书法学习阶段状况分析

小学生学习书法往往道路曲折,从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涂鸦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喜欢随便涂抹,而不愿按板成规,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主要原因有:第一,从生理阶段看反映还不太灵活;第二,拿笔方法受平时写铅笔字的影响很难改正。(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他们来说学习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很肤浅,临帖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能够自觉的临习,主要集中在四、五年级。

四、针对各年级、各阶段提出的不同方法与对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特点,并参照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步尝试了情趣教学法。

首先,做好涂鸦期学生的由趣到情的转变。涂鸦期的学生处于好奇一般对“玩笔弄墨”都较感兴趣。这个兴趣,并不是因为对此了解认识,而是感觉好玩。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的兴趣,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感情从而认真的研习,要做好这一转变,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

(1)、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涂抹,在涂抹的同时加以教育引导,把他们逐渐引上正路。

(2)、进行比较教育,拿他们的涂抹作品和书法作品比较优劣,让其产生羡慕感,从而想达到此水平。

(3)、多表扬少批评,这一阶段的学生就是能够拿毛笔写字了,也不会像样,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去体验由趣到情,由感情到羡慕、由羡慕到力求到达的心理转变的过程。

其次,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书法具有具象和抽象的双重性,要让高年级的学生充分认识其双重性,并对他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以便使他们更好研习而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用情趣教学法。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自觉性还不够高,分析字帖和作品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充分体验学习书法的乐趣——家长的重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扬,来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他们更深一步对书法产生感情,体验到练习书法带来愉悦。这一体验全靠为他们设置环境营造氛围,使他们在不自觉中体验乐趣。

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深入展开,并且就课堂上的每一个训练来展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将少儿书法的理念、思想及其操作程序进行梳理,让它走向社会,走进更多的学习书法的少儿朋友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