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Bernhard

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Bernhard
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Bernhard

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篇目汇编

马军

编者按: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年)是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西方汉学家之一,尤以对汉语语言文字的精深研究而闻名于世。本目录是编者系统收集和整理的结果,主要希望对汉语言和海外汉学史研究有所助益。

(以发表时间为序)

对于“死”“时”、“主”、“书”诸字内韵母之研究

珂罗倔伦(Bernhard Karlgren)著徐炳昶译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第3号,1923年7月。

答马斯贝啰(Maspero)论切韵之音

珂罗倔伦(Bernhard Karlgren)著林玉堂译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第3号,1923年7月。又见林语堂编《语言学论丛》(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版)

论左传之真伪及其性质

珂罗倔伦(B.Karlgren)原著陆侃如口译卫聚贤笔受《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第1卷第6、7、8号,1927年9月21日、11月21日。

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的谐声说

赵元任译北京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论丛》第1卷第2号,1927年9月。

左传真伪考

珂罗倔伦(Bernhard. Karlgren)著陆侃如译上海:新月书店1927年版。又见《左传论文集》(台北:木铎出版社1976年5月版)

评珂罗倔伦Karlgren中国古韵研究之根本思想

满田新造著朱芳圃译《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6集第67、68期合刊,1929年2月13日。

原始中国语为变化语说

Bernhard Karlgren著冯承钧译《东方杂志》第26卷第5号,1929年3月10日。

珂罗倔伦谐声原则与中国学者研究古声母之结论

朱芳圃《东方杂志》第26卷第21号,1929年11月10日。

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

高本汉著赵元任翻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第3分,1930年。

跋高本汉的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并论冬蒸两部

王静如《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第3分,1930年。

中国古音(切韵)之系统及其演变(附国音古音比较)

高本汉著王静如译《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2分,1930年8月。

高本汉的中国语言学说

张世禄《暨南大学文学院集刊》第1集,1930年。

论考证中国古书真伪之方法

高本汉著王静如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3分,1931年4月。

语言学与古中国

高本汉著潘尊行译《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辑刊》第1卷第1册,1931年7月。

中国语与中国文

高本汉著张世禄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9月初版,1933年6月再版。

切韵鱼虞之音值及其所据方音考——高本汉切韵音读商榷之一

罗常培《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3分,1931年。

读高本汉之中国语与中国文

陈定民《中法大学月刊》第1卷第5期,1932年3月。

从中国语言的简单化说到文言的效用

Karlgren著万绍章译《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辑刊》第1卷第2册,1932年6月。

中国古书的真伪

高本汉著陆侃如、冯沅君译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师大月刊》第2期,1933年1月1日。

高本汉中文解析字典序

张世禄译《中国语文学丛刊》创刊号,1933年5月1日。

中国文与中国人

余铭(瞿秋白)《申报》1933年10月28日,第21版。

珂罗倔伦考订切韵韵母隋读表

林语堂林语堂编《语言学论丛》(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版)

高本汉原著唐虞译《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3期,1934年1月1日。

高本汉中国语言学成就——贺昌群氏汉译本代序

闻在宥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21)》1934年4月7日,第11版。

书评:《中国语中国文》(高本汉著,张世禄译,商务版)

李长之《国闻周报》第11卷第23期,1934年6月11日。

中国语言学研究

高本汉著贺昌群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6月初版,1934年7月再版。

中国古籍辨伪法

高本汉著崔垂言译《北强》第1卷第3期,1934年8月1日。

读《中国语言学研究》

伯韩《太白》第2卷第1期,1935年3月20日。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论著提要

罗莘田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6)》,1935年7月11日,第11版。

珂罗倔伦左传真伪考驳议

黄萧(子雍)遗著《国立四川大学季刊》第1期,1935年7月。又见金陵大学文学院《斯文》第3卷第10、11期合刊,1943年6月。

书评:Word Families in Chinese (高本汉著)

了一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第2卷第4期,1935年12月。

高本汉方音字典序

高本汉著赵元任译《国学季刊》第5卷第1号,1935年。

中国语音学研究之弁言与通论·中国方音字典之通论

高本汉著北平:辅仁大学1935年版。

尚书中的“厥”字

Bernhard Karlgren著江应樑译《学术世界》第1卷第9期,1936年3月。

左传真伪考及其他

高本汉著陆侃如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4月版。台北:泰顺书局1971年重版。

书经中的代名词“厥”字

高本汉(B. Karlgren)著陆侃如译北平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第2期,1936年5月。

高本汉著刘叔扬译《考古社刊》第4期,1936年6月。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译本序

高本汉著赵元任译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67、75)》1936年9月24日,第12版。

提要:《关于高本汉教授“中国铜器定期制”之意见》(H.G.Creel著)

明燕京大学历史学系《史学消息》第1卷第1期,1936年10月25日。

汉译中国音韵学研究序

高本汉(B.Karlgren)作赵元任译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75)》1936年11月19日,第12版。

汉语词类

高本汉著张世禄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1月版。

高本汉与中国语文

张世禄《语文》第1卷第5期,1937年5月1日。

论周颂的韵

高本汉著朱炳荪译北平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第3期,1937年5月。

左伪真伪考及其他

高本汉著陆侃如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与高本汉先生商榷“自由押韵”说兼论上古楚方音特色

董同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本第4分,1938年5月。

与容希白论高本汉评金村古墓聚英书

温廷敬《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史学专刊》第3卷第1期,1938年。

老子韵考

高本汉著张世禄译《说文月刊》第1卷第1、2、3期,1939年2月1日、8月15日、4月1日。

介绍高本汉先生

张世禄《说文月刊》第1卷第4期,1939年5月1日。

诗经研究

高本汉著张世禄译《说文月刊》第1卷第5、6期合刊,1939年6月15日。又见《说文月刊》第1卷合订本,1943年11月。

中国语文研究

高本汉(B.Karlgren)著汪浚译《新科学》第1卷第2期,1939年6月。

中国音韵学研究

高本汉著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9月初版,1948年4月再版。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原著)——一部影响现代中国语文学的著作的译本读后记魏建功重庆《图书月刊》第1卷第6期,1941年9月30日。

中国文法绪论

高本汉著赵萝蕤译《清华学报》第13卷第2期,1941年10月。

高本汉所拟上古音二十六部(录自《中国文法》)

《清华学报》第13卷第2期,1941年10月。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校读记

高华年重庆《图书月刊》第1卷第7、8合刊,1941年12月31日。

介绍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

罗常培重庆《图书月刊》第1卷第7、8期合刊,1941年12月31日。

图书评介:读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

周法高《读书通讯》第53期,1942年11月。

书评:《汉文典》(高本汉著)

董同龢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新第4卷第3、4期合刊,1943年9月至12月。

书评:《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著,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合译,民国二十九年商务出版)

陆志苇《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

访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汪家正《教育通讯》第5卷第9期,1948年7月1日。

原始祖神之崇拜

高本汉著卫聚贤译未刊。

------

高本汉对清代诗经学家的批评

董同龢台湾《中央日报》1957年1月29日,第6版。

高本汉的诗经研究

董同龢台湾《中央日报》1957年3月26日,第6版。

批判高本汉和马伯乐的汉语语法观点

严修《学术月刊》1957年9月号,1957年9月3日。

批判高本汉氏著作中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葛毅卿《江海学刊》1958年第2期,1958年4月。

应该对高本汉的汉语学说重新评价

周斌武《中国语文》1958年11月号,1958年11月22日。

高本汉对清代诗经学家批评及其诗经研究

王广庆台湾《中央日报》1958年6月24日,第6版。

高本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若干错误

黄伯荣《语言研究通讯》1959年第2期。

批判高本汉和胡适对吾我、尔汝的错误论点

严修《人文杂志》1959年第2期(总第13期),1959年4月25日。

从图画文字的性质和发展试论汉字体系的起源与建立——兼评唐兰、梁东汉、高本汉三先生的“图画文字”

孙常叙《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4期。

高本汉诗经注释

高本汉著董同龢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0年7月版。

关于高本汉的《切韵》构拟学说

何观荫执笔《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1年第2期,1961年3月10日。

评高本汉所拟齐、先、萧、青、添及支、仙、宵、清、盐的韵值体系

葛毅卿《南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第1期,1962年4月15日。

我们所应该效法的高本汉先生

黎东方台北:《文星》第55期,1962年。

评高本汉所拟阳、唐、蒸、登的韵值

葛毅卿《南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年第1期。

评高本汉尚书注释

陈舜政台湾《孔孟学报》第8期,1964年9月。

简评高本汉的诗经注释和英译诗经

屈万里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新第1卷第1期,1967年7月。又见《屈万里先生文存(一)》(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2月版)。

读高本汉《尚书注释》

陈舜政台湾《文史哲学报》第17期,1968年6月。

简述高本汉关于经学的著作

陈舜政台湾《孔孟月刊》第7卷第3期,1968年11月。又见《经学研究论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1月版)。

中国音韵学大纲

高本汉著张洪年译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会1968年版。

高本汉著作目录

陈舜政台湾《书目季刊》第4卷第1期,1969年9月。

高本汉尚书注释

高本汉著陈舜政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0年9月。

高本汉之诗经韵读及其拟音

B.Karlgren著陈新雄译《汉学论文集》(台北:惊声文物供应社1970年11月版)。又见《锲不舍斋论学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8月版)。

先秦文献假借字研究提要

高本汉著陈舜政译台湾《书目季刊》第6卷第2期,1971年12月。

高本汉中国文字论说商榷

周行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1971年硕士论文。

高本汉左传注释

高本汉著陈舜政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2年2月。

高本汉论中国经学

陈舜政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8卷第2期,1975年2月。

高本汉诗经注释评介

赵制阳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2卷第7期,1979年7月。又见台湾《东海中文学报》第1期,1979年11月。

人物介绍:高本汉

耿升摘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4期,1980年4月12日。

高本汉(1889—1978)

林书武编译《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4期,1980年8月15日。

高本汉教授著作年表(至一九七六年止)

蒋顺洪香港《珠海学报》第11卷,1980年10月。

高本汉笑话(解经之误)

费海玑台湾《联合报》1980年10月2日,第10版。

评高本汉尚书注释

陈舜政《尚书研究论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1月版)。

高本汉礼记注释

高本汉著陈舜政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81年1月版。

陆侃如译高本汉《左传真伪考》指疪

王文陆台湾《孔孟月刊》第20卷第3期,1981年11月。

高本汉的生平和成就

【丹】Sφren Egerod 林书武摘译《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1期,1982年3月15日。

高本汉是怎样鉴别中国古籍真伪的——“数理语言学”漫谈

潘庆云《逻辑与语言学习》1983年第2期,1983年6月10日。

高本汉与辞书

房建昌《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1983年5月。

高本汉诗经注释评介

赵制阳《诗经名著评介》(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10月版)。

评高本汉为〈广韵〉拟音的基础——四等洪细说

潘文国上海市语文学会编《语文论丛》第3辑,1986年12月。

中上古汉语音韵学纲要

高本汉著聂鸿音译齐鲁书社1987年版。

高本汉以后汉语音韵学的进展

潘悟云《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30日。

高本汉知照两组音值拟测述评

罗元诰《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1988年9月1日。

高本汉《左传》作者非鲁国人说质疑

单周尧香港《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东方文化)》第29卷第2期,1991年。

从《书经注释》看高本汉研治中国古籍词义的得失

陈远止香港《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东方文化)》第31卷第2期,1993年。

高本汉左传注释研究

黄翠芬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94年硕士论文。

西方汉学研究的丰碑:高本汉

张静河《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第3、4期,1995年8月28日、11月28日。

高本汉直线型研究模式述论:汉语史研究理论模式论之一

李葆嘉《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1995年7月25日。

高本汉

【瑞】罗多弼著李筱眉译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第15卷第2期,1996年5月。

高本汉诗经注释“坚持采用常见意义”“坚持先秦文藉证例”两项训诂原则检讨吕珍玉台湾《东海学报》第37卷第1期(文学院),1996年7月。

高本汉雅颂注释斠正

李雄溪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高本汉诗经注释研究

吕珍玉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96年博士论文。

高本汉诗经注释解周南兔罝“干”字之再商榷

朱守亮《第八届中国文字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1997年3月版)。

高本汉诗经注释处理假借不当检讨

吕珍玉台北《训诂论丛》第3辑,1997年5月。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

高本汉《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汉文典(修订本)

高本汉著潘悟云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也从虚词文法考《左氏春秋》的年代与作者——兼评“高本汉“‘左氏’非鲁人”说姚曼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1998年1月25日。

《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论点》

黄淬伯黄淬伯著《唐代关中方言音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高本汉「GSR」谐声说商榷

吴世畯台湾《声韵论丛》第9辑,2000年11月。

评高本汉的《汉文典》

杨剑桥《辞书研究》2001年第3辑,2001年5月。

汉语音韵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论争——再论高本汉体系及《切韵》性质诸问题潘文国《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4期,2002年12月15日。

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

李开、肇路《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2002年10月。

高本汉修订本《汉文典》管窥

单周尧《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15日。

高本汉的汉学研究

马悦然《世界汉学》第2期,2003年。

高本汉、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冯蒸《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2004年10月。

陈梦家致高本汉的两封信

陈星灿、马思中《万象》第7卷第12期,2005年12月。

高本汉所记兰州声韵系统检讨

张文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006年1月5日。

蒙冤七十年——高本汉及其汉字观述略

完权《汉字文化》2006年第5期,2006年10月25日。

高本汉与贺凳崧对汉语方言研究的不同学术路向

刘新中广州《学术研究》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20日。

中欧文化接触与交流——纪念高本汉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钟锐《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2006年9月10日。

纪念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学术研讨会昨举行

胡键等《南方日报》2006年7月21日。

纪念高本汉,学界开研讨

余颖、梅道凤《羊城晚报》2006年7月21日。

高本汉研讨会谱写中瑞文化交流新篇章

蔡贤《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7月27日。

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

罗伟豪《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7卷第1期,2007年1月15日。

高本汉早期学术行历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撰作

万毅《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7卷第1期,2007年1月15日。

高本汉与广州中山大学——跋一封新发现的中山大学致高本汉的聘请函陈星灿《科学文化评论》第4卷第3期,2007年6月10日。

高本汉“二手材料”构拟《广韵》之检讨

李无未、秦曰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24日。

高本汉

教你如何在学术界生存

香港科大教授倪明选:教你如何在学术界生存“学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自己做研究呢?”11月3日,在华中科大举行的2006光电子信息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国际知名计算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倪明选教授,针对这个曾经困扰过无数年轻科技工作者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广大博士生畅谈自己“在学术界生存的经验”。 精读论文拒绝“洗脑” 做科研时,别人的论文读得越多越好? 倪明选指出,这是很多年轻的学者选课题前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这样只会给自己“洗脑”,从而丧失自己的想法。“最恰当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精选一定量的好的论文,边阅读边思考,这会给自己很多启发。”他告诉在场的博士生,自己曾经有不少特别优秀的学生,就因为过度阅读他人的论文而变得平庸。 怎样做好研究?怎样选出好的研究课题从而写出好的论文?怎样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对此,倪明选认为,首先要确信自己已经为开展科学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已经精通基本技巧、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其次则要有开放的思想,对于一个课题,一定要放开思维,这样才能有新奇的想法;再次,则要有批判性的思想,有批判性的思想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刻认识。 倪明选告诉广大博士生,“选课题是研究的开始,是做好研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根据自己的经验,倪明选指出,“找课题一定要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来,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同时还要兼顾所选课题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水平,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研究。” 喝喝啤酒找找灵感 课题选好了,那么在课题研究中好的想法从何而来?倪明选提表示,喝喝啤酒,放松一下,在放松中更容易找到灵感,懂得目前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慢慢积累,同时要对自己的研究课题一定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要有好的idea并不难。”倪教授这样告诉在场博士生,“只要注意到上面几点,同时注意一下研究的方法,就很容易想到好的idea了。” 反复寻找才有研究 倪明选还通过对英文“研究”的巧妙解构,诠释了他眼中的研究。 “研究的英文拼写research=re + search。”创新、创造、合作,加上反复地探索,这就是研究的态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都能做出成果。” “现在很多研究生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针对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代际关系紧张”问题,倪明选指出,在美国求学时,不少学生到毕业时与导师关系已经成水火不容之势,毕业后也是从此不相往来。对此,倪明选认为,这样是很不利于自己的研究。因为在学习阶段,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导师辅导的。要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也不是唯导师之命是从,有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敢于提出。 对此,他讲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有一个学生曾经向自己提出过一个很新的观点,当时自己也没有很在意,认为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但是这个学生没有放弃,最终他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研究成果。 记者 耿俊伟 记者团 朱俊刚 陈婧婧

美国学术界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 ol.27 No.17 Sep. 2010 第27卷第17期 2010年9月 美国学术界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金筱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在查阅哈佛大学图书馆软实力研究相关数据库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和分析了美国学者软实力研究的成果数量和涉及的领域,归纳了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研究的3个阶段,浅析了美国学者在软实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和特点,指出了我国软实力研究应着力探讨的几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美国学术界;软实力;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3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0)17–0157–04 1美国学者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的数据概况 1.1书目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的“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十年来,美国学者对于软实力相关理论的研究如火如荼,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相关数据库书目查询中输入关键词“Soft Power”,共显示出122个查询结果,书名中有“soft power”的书18本。软实力研究创始人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研究方面的著作共7本:《领导的力量》、《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美国实力的矛盾: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自行其是?》、《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权力:从现实主义到全球化》、《软实力:全球政治的成功之道》、《实力游戏:华盛顿的故事》、《勒住升起的太阳:美国抑制日本成为全球性实力的策略》。1.2学术论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进入学术论文库,使用快速搜索法,输入关键词“Soft Power”,要求显示全文数据,共有108个搜索结果。在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有29篇相关的博士论文。 1.3研究成果所涉及的领域分布 从已知的研究成果分布状况来看,美国学者研究成果所涉及的领域比较集中于国际政治方面。已知的18本书名中有“Soft Power”一词的书,基本上都是在论述国际政治有关方面问题时阐述软实力的问题,包括约瑟夫?奈本人的著作亦如此。29篇博士论文中,有28篇论述国际政治方面的软实力,这些论文所涉及的国家范围很广,有关于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软实力问题,对欧洲关系的软实力探讨问题,关于秘鲁及东方改革中的思想与政策对改革的影响问题等。对中国软实力方面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热门,有5篇博士论文涉及中国软实力的问题,其主题也基本在于研究 evidence on spillover via R&D collaboration[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9,19(1):41–71. [16] ATALLAH,G.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with asymmetric spillovers and symmetric contributions[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2007,16(7):559–586. [17] DECOURCY,J.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research act[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2007,16(1):51–65. [18] LERNER,J,STROJWAS,M,TIROLE,J. The design of patent pools:the determinants of licensing rule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38(3):610–625. [19] LUNNAN,R,HAUGLAND,S A. Predicting and measuring alliance performance: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5):545–556. [20] LAI,W H,CHANG,P L. Corporate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R&D allian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9,(4):7. [21] GRAVIER,M J,RANDALL,W S,STRUTTON,D.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alliance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2(4): 117–130. [22] KIM,H,PARK,Y. The impact of R&D collaboration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Korea:a Bayesian network approach[J]. Scientometrics,2008,75(3):535–554. (责任编辑:高建平)

亲历瑞典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大不同)

因为我在瑞典做访问学者,刚满5岁的儿子也跟着我到了这个瑞典北部小城,就读在我们所住社区的幼儿园。读书这两个月,我最大的感受是,他的体能和饭量都更好了,心里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做纪念。 一、瑞典幼儿园的申请与费用 市政府有个专门的部分接受适龄儿童的入园申请,具体的内容就是填一个表。入园也要排队,我在去瑞典之前就请课题组的瑞典老师帮我递交了申请,所以到底排了几个月队,我不是太清楚。政府会根据申请人的住址,安排最近的幼儿园入学。我儿子的幼儿园离我们住的地方,骑车1分钟吧,非常近。 瑞典幼儿园的费用,相比起他们动辄2,3万/月的收入,其实是很低的。我所在的城市,每个儿童入园的费用,最高不超过1200克朗/月。其中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他们的收费与家长的收入情况和孩子在幼儿园呆的时间相关。第二、某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只交应缴纳费用的50%,第三个孩子交25%,第四个孩子免费。瑞典幼儿园从早6点开到晚6点,每个老师只工作8个小时,但是具体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放多久,视家长个人情况而定,随时都可以送孩子来,也任意时间都可以接走。根据家长的收入情况不同,孩子在幼儿园每小时的收费就不同。所以最终的收费是按家长收入和孩子呆的时间来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家庭收入高的,小孩费用就更高一些。我孩子入学的时候,老师问我的收入,我告诉她我在瑞典没有收入,是拿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在这里生活的,老师也没有问我具体奖学金是多少。反正,我儿子上学这两个月,我没有收到账单(我一直在偷偷想,估计我这样的情况,孩子在瑞典念幼儿园是不收费的吧)。 二、日程作息、饮食与活动 与中国幼儿园的8-9点上学,下午5点半上学,吃晚饭和午饭及两顿小餐点不同,瑞典幼儿园是提供早饭和午饭以及一顿小餐点、一顿水果。因为我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我一般是早上7点半送儿子去幼儿园(他们大概7点45吃早饭),然后我4点半---5点去接他。其间,他除了吃早饭,还有11点的午餐,2点的小餐点和4点来钟的水果。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起止时间的争论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起止时间的争论 文一庸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目前史学界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应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把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第二,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英国革命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化史上,准备了“启蒙”时代。最后,英国自革命后至近代末期,始终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革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二)尼德兰革命说。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纪,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第二,在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有通过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表现出来。资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路标。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确定它的分期标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舍。只有把上述三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考察,才能正确地认识近代世界历史的开端。根据这样的标准,毫无疑问,16世纪的尼德

中国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石来德

中国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石来德 核心提示: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提起石来德的名字,涉水稍深的人,几乎对这位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都有所耳闻。他的人生经历虽没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提起石来德的名字,涉水稍深的人,几乎对这位工程机械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都有所耳闻。他的人生经历虽没有传奇色彩,但他的埋头钻研,扎实奉献的精神却赢得了赞誉,在学术和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广为业内人士所瞩目。 1955年,17岁的石来德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一开始他学的是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后来转学建筑及制品专业。1959年,他被调到同济大学机电系新成立的建筑与筑路机械专业任教。在教研室的安排下,他开始学习被当时视为“高技术”的非电量电测技术。为了结合生产实践,他深入车间岗位,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曾到华东电子仪器厂当“学徒”,学习基本电路和焊接电路知识,也曾到上海电表厂,学习磁带记录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返校后,他结合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主编出版了教材《应力应变测量技术》一书。随后,他相继完成了对柳州工程机械厂和厦门工程机械厂生产的装载机所进行的结构应力应变测量试验,以及对浦沅工程机械厂生产的汽车式起重机进行的应力应变测量及性能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来德的不懈努力下,他学术研究水平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在长沙成立的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聘请他为评审委员会专家。 八十年代中后期,为了壮大教学和科研力量,石来德积极参与并争取成立了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所、华东及上海地区建筑和筑路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上海同济为中心的工程机械研究平台。他们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发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撰写论文,同时激发在校学生对专业的关注与热情,为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日后申请博士点打下了基础。在石来德主持同济大学设备处工作期间,他锐意改革,在校领导及相关学科负责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把同济大学的实验室办得有声有色,为同济大学在日后争取到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打下了基础。他在科研处的工作同样取得了巨大成绩,根据他的设想,要把科研抓上去,首先要有项目。于是他着力在三个方面采用措施:一是抓信息;二是抓政策;三是抓组织。抓信息就是去了解国家的科研发展规划和立项信息,掌握各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向。抓政策是制定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抓组织就是组织力量去争取课题,攻下课题,获得成果。采取这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后,同济大学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据教育部1993年统计,三年间,同济大学的科研经费已经进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最高额的前十位,增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由于石来德在科研和学校管理上取得的非凡成绩,他被任命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并光荣入党。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还派他到美国进修。在谈及访美感想时,他说:“我在美国时访问过很多的知名院校,了解到这些院校都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并且一流的院校,其研究生的数量均超过了本科生。”因此,回国后他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口号,并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招生名额,还募集资金建起了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大楼,也这是全国高校的首幢研究生院大楼。作为获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高校研究生院,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在石来德主持下,学术氛围浓厚,在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取得了好成绩,并获得了研究生院先进集体单位的荣誉称号。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时间的争论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时间的争论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目前史学界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 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应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把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 第二,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英国革命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

观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化史上,准备了“启蒙”时代。 最后,英国自革命后至近代末期,始终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革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二、尼德兰革命说 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纪,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和要求。 第二,在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有通过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表现出来。资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路标。 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确定它的分期标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舍。 只有把上述三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考察,才能正确地

瑞典适合中国人移民吗

瑞典移民好吗? 瑞典移民好吗??目前,欧洲移民逐渐取代了美加澳移民,成为移民界的新宠,虽然欧洲看似一个整体,但是其中各个国家的移民政策和移民要求却相差甚远,对于希望进行欧洲移民的朋友来说,弄清楚欧洲各国移民的优劣势是他们正确选择移民国家和移民方式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下面美瑞宜铭将逐个国家为您介绍。 瑞典作为一个非移民国家,没有明确的移民政策,对于大多数移民人士来说可行的就是通过居留签证换永居,即通过投资部分股份或全资收购生意,通过工作收入满足全家人开支,即可获得永居。瑞典接受的移民类型为投资移民,投资额一般在300万人民币以上,投资者可以全资购买瑞典当地的公司,也可以部分购买瑞典公司的股权,只要超过一半,投资者就能够以自雇移民的身份进驻瑞典,两年之后获得居留许可。 瑞典虽然没有明确的移民监要求,但是对于新移民至少一年要住够半年才可以延续签证。瑞典没有强制的语言要求,但是对于新移民来说,学好当地的瑞典语无论对生活还是入籍都很有帮助。此外,瑞典移民局对申请人有无犯罪记录没有明确的要求。 北欧移民瑞典移民芬兰移民股权投资

优势: 1、国家福利高; 2、生活质量好; 3、教育质量好; 4、申根国家; 5、投资环境好; 6、两年获永居。 南京美瑞宜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业务范围是直接为公司与个人办理来北欧投资移民、协助创业以及家庭安居并且解决来北欧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机构。公司团队中包括财务顾问、房产顾问、企业创业顾问等精英人士构成。是您在北欧移民、大家接待、商业拓展等好的合作伙伴。诚信可靠、专业热情是我们始终的做人做事指导方向。任何要到国外移居的同胞,无论是为了孩子教育还是更新福的人生,其中的期望和顾虑我们都感同身受,我们将会尽量让他们稳妥合法地获得见证并指导如何在北欧后获得永久居住的方式。我们从上到下信奉的原则是良心为人、专业办事。 北欧移民瑞典移民芬兰移民股权投资

瑞典在中国的知名企业

瑞典在中国的知名企业 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A TLAS COPCO) A TLAS COPCO公司成立于1873年,是大型跨国工业集团,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产品主要包括压缩机、建筑及采矿设备、工业用工具。职员超过2.6万名,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厂,在1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阿特拉斯.科普柯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有80年的历史。目前在中国主要城市设有代表处,在南京、无锡、长春等设有合资企业,2001年该集团在... 瑞典轴承公司(SKF) SKF是世界最大的滚动轴承制造商之一,占全世界产量20%,成立于1907年,是瑞典历史最久的工业企业之一。在22个国家设有80家生产企业,现有4万余名雇员,2000年销售额398.48亿克朗,净利润19.62亿克朗。西欧地区占其销售额的52%,北美占25%,亚太占12%,亚洲市场增长迅速。早在1912年SKF的产品开始销往中国。1988年在香港成立公司负责对华贸易... 沃尔沃公司(VOLVO)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在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生产重型卡车、大客车、工程机械、发动机。2000年员工5.4万人,产值1300亿克朗,产品90%外销,主要市场在西欧北美地区,近年来重视拓展亚洲市场。沃尔沃在中国有4家合资公司,目前大多进展顺利,效益较好。2000年在北京成立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在城市公交系统、交通安... 斯堪的亚保险公司(SKANDIA) 创办于1855年,是瑞典最早的上市公司,北欧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2000年保费收入185亿美元,管理的总资产额950亿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48%和19%。目前在美国、英国、瑞士等25个国家开展业务。斯堪的亚公司于1997年进入中国,其设立的“中国大陆投资基金”于1998年在欧洲上市,主要投资于中国的B股和H股市场,其基金管理的投资总额达1.38亿美元... ABB公司 原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BBC公司分别有上百年的历史,1988年合并为ABB集团,总部设在瑞士。ABB是世界最大的电气和工业自动化技术集团之一,主要服务于制造业、过程控制及消费品工业、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化工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就业人员约16万。2000年总资产达310亿美元,总收入230亿美元,净收入14.43亿美元。ABB瑞典公司职... 爱立信公司(ERICSSON) 爱立信于1876年成立,是世界著名的电信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供应商,在无线技术、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协议(IP)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爱立信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雇员人数达10.5万多人,用于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占年总销售额的15%,在23个国家中共有2.68万名专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事研发工作,如此大的投资使得爱立信在全球移动通讯基础设...

近年来关于学术界重庆谈判的研究

[原创首发]【政治史】近年来关于学术界重庆谈判的研究[复制链接] 墨海孤舟 初段会员 UID 347990 积分 75 帖子 74 荔枝 阿堵物 没奈何 12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10-6-19 18:15:28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转播0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1978年以来,在关于重庆谈判的史料编 撰出版方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先后出版了《国共谈判文 献资料选辑》[1]、《重庆谈判资料》[2]、《重庆谈判纪实》[3]、 《重庆谈判纪实》(增订版)[4]等一系列资料。其中,较为重 要的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 该书收集了非常丰富的史料,基本囊括了目前散布于世界各地 的大部分有关档案、资料。同时,在增订本中还加入了周恩来 和王若飞于1945年10月至11月同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八次 谈判的相关资料,以及约20万字的回忆文章,作者包括共产 党高级领导人、国民党谈判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美苏外交官 等。可以说,《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是迄今为止关于重 庆谈判最为全面的资料集。 由于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诸多政治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因而在重庆谈判历史背景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的侧

的就是为发动全面内战争取时间。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 十年》[5]中认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 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 属,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 时间。”汪朝光也在《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 期间中国时局的演变》[6]一文中指出:“虽然蒋介石内心更倾 向于用武力方式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调 动需一定时间,以及在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再行发动内战,必 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举行重庆谈判。”不少 学者通过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章百家在《对重庆谈 判一些问题的探讨》[7]一文中提出:“1945年8月,中苏条约 的签订,使得蒋介石看到了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国共问题的希 望。由于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蒋介石于是将对中共的策略 由最初的军事方式转变为政治和谈的方式。这个策略上的变 化,促使了蒋介石发出和谈的邀请。中共方面在最初接到国民 党政府的邀请,也颇为意外。但是根据一段时间的分析观察, 中共也意识到当时是有和平解决国共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当时 的局势来看,和谈将更有利于中共一方。”吉珊珊也在《中国 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 争》[8]中指出:“蒋介石举行重庆谈判是为了向全国以及全世 界表明,他们不是内战的发动者,而是和平、统一的倡导者。”

当前国际学术界对资本自由流动的反思

当前国际学术界对资本自由流动的反思 国际学术界从1998年中后期开始,逐渐增加了对资本项目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怀疑和批评。而在此之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绝大多数都认为资本自由流动是资源高效配置所必须的,自由化必然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巴格瓦蒂(Bhagnati,1998)和哈佛大学教授库珀(Richard Cooper,1998)撰文认为,自由流动的资本与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他缺陷相结合,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刺激道德风险和过分冒险行为,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弗兰克尔(J.Frakel )教授认为绝大多数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都与基本经济活动无关,它们只会减少社会净福利。这些经济学家们都赞成对外汇交易开征托宾税。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Stigliz,1999)认为过分的金融自由化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或许需要扭转金融自由化的倾向,对资本流动实施一定的控制。所有这些看法大大改变了原先在国际金融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由化观点,使舆论氛围出现了反思的潮流。 正是在这般反思的潮流中,对资本流动实施控制的观点也不再被视为大逆不道。如西蒙和邵沙(Nodal-DeSimoneandSorsa,1999)就认为,起码有三点理由可以使资本管制继续存在: 一、可作为保持货币独立性的手段,因为资本项目自由化后,国内任何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因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水平不一致而使资金在本币与外币资产间流动,从而冲击国内货币政策;二、可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例如,信息的不对称常使国内外资金流向表面繁荣的行业,从而出现某个产业或行业过热,最后导致衰退,使社会净福利受损,资本流动控制可减少扭曲带来的过热;三、资本控制可以使经济维持在一个相对有效的均衡状态。而资本的巨额流动则常使均衡状态遭到破坏。 于是,对智利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实施资本管制措施给予积极评价也在这一两年中频繁出现。爱德华兹(Edwards,1999)认为,智利的资本管制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中国与瑞典学前教育比较

DANGDAI XUEQIAN JIAOYU?

2010 年第二期?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瑞典教育专家也认为,如果以加强成人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在时间上和财力上都不如抓学龄前儿童合算。对孩子投资越早,长远效益就越明显。因此,瑞典对儿童从小就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启发和诱导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力争不错失发展幼儿潜力的良机。另一方面,瑞典不主张太急于督促,甚至逼迫幼儿学知识,使孩子感到压力和沮丧。因为不顾及幼儿智力发展的过程和个别差异,一厢情愿地以揠苗助长的填鸭式教育儿童,必然要造成很严重的后遗症。这样一种幼儿教育理念在瑞典的学前教育的目的、目标、措施、机构以及教师要求与培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瑞典的学前教育有其优异之处。所以,有必要对中瑞两国的学前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作一些比较,吸取其经验和教训,以作为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借鉴。一、学前教育目的的比较中国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做准备,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瑞典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儿童在以自发的活动为乐趣的过程中,无论在社会性方面,还是在个性方面,都要帮助他取得均衡的发展。两国的学前教育强调的都是让儿童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但瑞典强调让儿童在体力、认知、社会性、个性、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使儿童将来能够发挥他自己的作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则强调让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入小学以及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为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二、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1.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益的环境,保证儿童在身体运动的能力、知识的能力、情操的能力、社会的能力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不协调的。其具体目标是:1.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性,丰富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体力、语言和智力的发展。2.增长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经验,使儿童不仅能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而且还能尊重、接受外国的文化。3.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学会认识周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4.全面细致地关心儿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5.培养儿童的民主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儿童的合作能力,帮助儿童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两国学前教育的目标都涉及 到了保育和教育两大方面,但相对来讲,我国比瑞典更重视儿童的保育工作,更多地考虑儿童身体的发育、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等。从教育方面上来讲,我国更侧重于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比如五爱教育等;更侧重于强化儿童的外在行为,比如,讲礼貌、守纪律等;更侧重于儿童的审美教育。而瑞典则更强调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更重视儿童内在心理的发展,比如帮助儿童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等;更为重视多元文化教育,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还要尊重并接受外国的文化。 三、学前教育措施的比较 为了达到学前教育的目的,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两国的学 前教育工作者也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瑞典的学前教育措施:从儿童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儿童认识教育内容,例如让儿童认识树木种类。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比如滑雪、游泳等。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劳动活动、制作活动、发现活动、 探索活动、观赏品尝活动和环境的互动活动等都是教育儿童的良机。例如让幼儿学习使用锤子、锯子、钳子等,从小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幼儿园并不怕危险,当然幼教大观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重庆谈判的研究 重庆谈判作为抗战胜利后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1978年以来,在关于重庆谈判的史料编撰出版方面已经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先后出版了《国共谈判文献资料选辑》[1]、《重庆谈判资料》[2]、《重庆谈判纪实》[3]、《重庆谈判纪实》(增订版)[4]等一系列资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该书收集了非常丰富的史料,基本囊括了目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大部分有关档案、资料。同时,在增订本中还加入了周恩来和王若飞于1945年10月至11月同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八次谈判的相关资料,以及约20万字的回忆文章,作者包括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国民党谈判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美苏外交官等。可以说,《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是迄今为止关于重庆谈判最为全面的资料集。 由于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国诸多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重庆谈判历史背景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传统观点认为,国民党政府举行重庆谈判的目的就是为发动全面内战争取时间。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5]中认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属,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汪朝光也在《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中国时局的演变》[6]一文中指出:“虽然蒋介石内心更倾向于用武力方式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需一定时间,以及在抗战刚刚胜利不久,再行发动内战,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举行重庆谈判。”不少学者通过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章百家在《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7]一文中提出:“1945年8月,中苏条约的签订,使得蒋介石看到了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国共问题的希望。由于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蒋介石于是将对中共的策略由最初的军事方式转变为政治和谈的方式。这个策略上的变化,促使了蒋介石发出和谈的邀请。中共方面在最初接到国民党政府的邀请,也颇为意外。但是根据一段时间的分析观察,中共也意识到当时是有和平解决国共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当时的局势来看,和谈将更有利于中共一方。”吉珊珊也在《中国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8]中指出:“蒋介石举行重庆谈判是为了向全国以及全世界表明,他们不是内战的发动者,而是和平、统一的倡导者。”董友岚在《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述论》[9]一文中也认为:“国共双方和谈都是有诚意的,都是希望用和平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张小满在《论促成重庆谈判的四个方面》[10]一文中进一步提到:“国共双方实际上都是想通过谈判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国民党政府力争的是和平统一,而中共争取的是和平改革。”这些新观点对于传统观点起了深化和补充的作用。此外,美苏在促成重庆谈判中的影响也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美苏对于促成重庆谈判起了重要作用。汪朝光在《中华民国史》[11]中提到:“重庆谈判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这是战

朱光潜-论中国学术界五大通病

论中国学术界五大通病 ●朱光潜 一.缺乏爱真理的精神 中国学者,多数都还不能超过“学以致用”的浅见。他们以为,学术以有用为贵,真还是第二个问题。学术原本有实用,以前人研究学术也大半因为它有实用,但人类思想逐渐发达,新机逐渐呈露,好奇心也一天强似一天,科学哲学都超过实用的目标,向求真理的路途去走了。真理固然有用,但纵使无用,科学家哲学家也绝不会因此袖手吃闲饭。精密说起来,好奇与求知是人类天性。穿衣吃饭为餍足自然的要求,求学术真理也不过为餍足自然的要求。谁能说这个有实用,那个就没有实用呢?我们倘若要对学术有所贡献,就要趁早培养爱真理的精神,把实用主义放在第二层上。 二.缺乏科学批评的精神 第二个缺点就是武断盲从,无批判的精神,这大概是我国此前学术界“独尊”主义的流毒。武断就是过信自己,盲从就是过信他人。过信自己的固执一种学说,以为这一定是对的,别人与他辩论,他只是老气横秋,充耳不闻。这是对自己无批评的精神。过信他人的总是见风使舵,追赶潮流。这是对他人太无批评的精

神。武断和盲从,都因为没有批评的精神,都是学术界的剜心虫。我们应该同这些恶根性作斗争。 说我们没有批评的精神,不是说我们不批评,我们也很好搬弄是非,不过无科学的批评的精神,往往犯逻辑上的误谬。最普通的误谬就是提出一条主张,不举出理由;或者虽举理由,不找出几件事例来证明这个理由。 还有一个误谬是我国学者犯的最多,就是离题攻击。他们对于和私见不合的学说,未曾考究到十分清楚,未曾平心静气的用理由批评,且先把主张那个学说的人乌七八糟的乱骂一番,好一点的也要嘲笑他一番。冷嘲热讽成了某些人的特长。这些人,有些因为智力薄弱,也有些因为故意负气,同敌手抗衡。负气者固然不是,逼令他负气的人也难辞其咎。他们一个违背真理,一个致人违背真理,对于真理同样贻害。 真理是个和平世界,里面无种族,无界限,无门户,无成见,向这个世界去的个个是朋友。 三.缺乏忠诚扎实的精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规律在学术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就自身说,不知是知的导火线,如果假不知以为知,知不复成为目标了。就他人说,以不知为知,他人如果信我,便致以讹传讹。前面是自欺,后面是欺人。自欺欺人就是自误误人。所以科学家主张一种学说,往往以毕生精力去仔细观察实验思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美、日、韩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将孔子诞辰日,即每年9月28日定为本国的教师节。国家教育部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幕,次年9月美国纽约孔子学院也正式揭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决定从2006年起,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在国际扫盲日(9月8日)颁发,以表彰在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然而,这一历史伟人的老师苌弘的故里就在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 一、苌弘的生平 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四川省资中县人,周朝贤大夫,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他一生谦虚待人,乐施于人,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唐朝散文大师、哲学家、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 郯子、苌弘……”。明代文学家曹学 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孔子演义》(丁寅生著)书中“赴周京师事老子,问武乐敬服苌弘”一章,详述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周国,拜师苌弘,“孔子趋前致敬礼”,虚心向苌弘请教的故事。据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常引用苌弘的见解,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大多得益于苌弘原著《乐经》的第二稿。苌弘还是一个见义勇为,刚直不阿,精忠报国之士。他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候所忌,周敬王轻信谗言,将苌弘治罪,他英勇不屈,剖腹自杀而死。死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即由此而来。 苌弘年轻时出游河南洛阳,入朝廷为官,帮助周灵王谋划中兴统一大业。周景王在位后,苌弘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被封为大夫,掌管天文历数。他常向景王谈论星象吉凶征兆,影射诸候割据称雄的阴谋,遭政敌的仇恨,政敌采用造谣、栽赃等卑鄙手段诬陷苌弘。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中离间之计,一怒之下将苌弘治死罪,幸得朝臣求情,后被放逐回乡。 苌弘回到蜀地龙水桥(今四川资中发轮镇龙水村),仍遭奸臣派人秘密追杀,苌弘闻讯带仆人乘舟顺龙水河而下,舟泊到资江(今沱江)牛碾沱,进入牛碾溪(资中甘露镇)的龙洞河隐居。不久奸臣秘探追踪而至,苌弘知道难逃脱追杀,便告诉仆人,我历事大周灵、景、敬三王,忠信受诬,奈何气数已尽,请将我的血收藏好,三年后让它再见天日,随即苌弘祭拜天地后,剖腹自杀。赶到的追杀者将他的首级带回报功,被掩埋在河南偃师,故今人有的误传偃师为苌弘故里,其实非也。

学术界与企业界科学家的区别

谢谢大家,我要站着讲不坐着讲,和大家有个互动,我想感受下做超级歌星的滋味。大家都是研究生,研究生都要做科研,大家一定在想,今后要做什么?走上科研的道路,一般比较多的是两条路,一个是学术界,一个是工业界,也就是在大药厂或生物高科技公司做药物的研究开发。大家对在学校在研究所做研究有相当的了解,但对在医药工业界如何做研究,怎么做,却不太清楚。我自己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学术界工作,但现在在药厂从事药物的研究开发,有很多体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学术界与企业界做科研,到底有多少差别和类似的地方。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学生对科学家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不管你今后要做什么,有一个基本点,就是怎样选择最适合你的事业。中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即使你今天你觉得以后要做什么,但过10年、20年后再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会坚持最初的选择?社会在进步,对人的要求在改变,人的兴趣也会改变。现在比较好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像过去是分配工作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做出选择。 Slide #2为此我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From Good To Great,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对华尔街上市的2000多家公司进行分析,找出了仅有的12家所谓”优秀到卓越”公司。它们的业绩比所有公司的平均值高三倍,而且不是高一年二年,而是连续高15年以上。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公司有些共性。其中有一个是Hedgehog concept,就是刺猬概念,认为无论是公司还是一个人,在选择要做什么的时候,要考虑兼顾三个基本要素。所谓注意集中在三个圆圈的交界处: 首先你要做你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本身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赚钱,为了谋生,那你不可能做的很好。所以你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在那里,激情在那里。但是你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你做的最好的事情。比如:你对唱歌特别有兴趣,但你天生是个破锣嗓,你能成为歌星吗?所以,第二点你要考虑的是你的长处,你要做你擅长做的事情。有些人擅长和动物打交道,有些人喜欢分析,有些人喜欢看书,有些人喜欢和病人打交道。所以你必须要找到你自己特别喜欢又特别擅长的东西。这是两个基本要素。还有第三个基本要素。你自己喜欢并且也很擅长的是不一定有价值,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对人类对社会提供价值,能不能对你个人发展提供价值,这是第三条要考虑的。刺猬概念要求三条都要兼顾,缺一不可。 所以你从现在开始时时刻刻都要想,我有没有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有没有了解你自己的个性特长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做的这些事情能不能对自己对社会产生价值,这些问题是我们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 Slide #3我听过一句孔夫子说过的话“choose a job you love, and you will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翻译一下,即从事你喜欢的工作,就没有一天让你觉得是在工作。因为你在enjoy。你自己会很开心。我在想,孔夫子讲过这话吗?后来去查原文,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概是翻译把自己的想法套在上面了。不过也没关系,大意就是做你喜欢的事情。 Slide #4刚才讲的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和长处。这点比较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科研会做的很好,以后可以得诺贝尔奖,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雪莉·蒂尔曼(Shirley Tilghman)在谈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时说。第一是Discover your true passion,发现自己最喜欢、最热爱、最有兴趣的事情。其实上多少课不重要,学多少知识不重要,学多少技能也不重要。在大学四年,最后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能知道自己最最喜欢的是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