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题2、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能熟练的找出一数的因数和倍数。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来说说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2.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新知探究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能找到吗?试一试

2.反馈交流。

展示不同的答案(1)1、18、2、9、3、6

(2)1、2、3、6、9、18

(3)2、3、6、9、18

3.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那一份?为什么?

4.第一份对吗?(对,但顺序乱)其实一点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他是用乘法一对一对找的)

5.听明白了吗?他是用乘法找的,也是用这种方法找的请举手?那你们在找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的找的吗?(一对一对)

6.有不同方法找的吗?说说看。

7.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从几开始找的?为什么?。

8.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8,找到了2就找到了9…...,以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一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谢一个数的因数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9.现在会找一个熟的因数了吗?找找30和24的因数

10.我们找了这么多的因数,你觉得怎么找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1找到最大的本身,一对一对找)

11.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的有多又快又对!

2.时间到,写了多少个?

3.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4.都是这样找的吗?很好,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都写下来吗?为什么?怎么办?(用省略号)

5.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也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6.会找了吗?试着找找3、4、5的倍数

7.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四题

2.判断

(1)4的倍数一定比40的倍数少

(2)一个熟的倍数一定比他的因数多

3.完成第8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题2、例题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能熟练的找出一数的因数和倍数。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来说说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2.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新知探究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能找到吗?试一试 2.反馈交流。 展示不同的答案(1)1、18、2、9、3、6 (2)1、2、3、6、9、18 (3)2、3、6、9、18 3.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那一份?为什么? 4.第一份对吗?(对,但顺序乱)其实一点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他是用乘法一对一对找的)

5.听明白了吗?他是用乘法找的,也是用这种方法找的请举手?那你们在找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的找的吗?(一对一对) 6.有不同方法找的吗?说说看。 7.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从几开始找的?为什么?。 8.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8,找到了2就找到了9…...,以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一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谢一个数的因数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9.现在会找一个熟的因数了吗?找找30和24的因数 10.我们找了这么多的因数,你觉得怎么找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1找到最大的本身,一对一对找) 11.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的有多又快又对! 2.时间到,写了多少个? 3.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4.都是这样找的吗?很好,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都写下来吗?为什么?怎么办?(用省略号) 5.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也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6.会找了吗?试着找找3、4、5的倍数 7.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四题 2.判断 (1)4的倍数一定比40的倍数少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再引入到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 生2: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 师: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生说)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在第一类中的算式,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呢?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它们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可以说5是30的因数,但不能说5是因数,30是倍数。 师: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吗? 生说算式,并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找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找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本节课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课前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适当点拨。 2、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3、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4、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让学生针对12个正方形的摆法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维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目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标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生: 12 个同样的正方形, 师: 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 的关系是 ,, ?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 ?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 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 节课,我 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 系。 板书:因数和倍 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 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 个同样大小的小正 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 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 用12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 法我们还写出 了 3 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 件 生读 红 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 ,接下去仿 4*3=12 也说 4 句他们之间 关系的话?怎么说呢?

12*1=12 板书: 12 的因数有: 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 数 从 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

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 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 1 (小组合作,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过渡语:小组合作中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 与进来,小组合作发挥的是集体的智慧,我希望能看到 你们合作中的勇敢发言和合作后汇报时集体智慧的闪现。 学生合作,师巡视并指导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小组合作 的结果,, 方法:一乘法二除法 板书 18=1*18 18=2*9 ......... 适时表扬:方法真好等。 板书:表示方法:1、18 的因数有: 1、 2、 3、 6、9、 18 2、集合 归纳:观察 12 18 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 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总结: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总结后课件 师:同学们归纳总结的真好: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方法,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练习1:再找一找30 的因数有 那些。 学生自主完成,师巡视,指明板演 练习 2:找 36 的因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而且找的又 准又快 学是为了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训练场来检验一下 你学到的方法是否能得到最好的运用。 拓展练习: 1、 [ 猜一猜 ] 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猜一猜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 摆一摆 ] 如果把24 个棱长 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 长方体。想一想每排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和同桌交流。学生边操作、边汇报,边板书: 24×1=24 12×2=24 2、下 面我 们就 用这些算式 来研究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维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 生:12个同样的正方形,师: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是……?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用12 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法我们还写出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件生读红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接下去仿4*3=12也说4句他们之间关系的话?12*1=12 怎么说呢?板书:12 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数 从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1 (小组合作,总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主备人:张文娟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执行人: 一、复习导入: 下而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 和24 26 和13 7 5 和25 81 和9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2 :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 的因数有:1, 2, 3, 6, 9, 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 1二1& 18-2 = 9, 18— 3二6, 18— 4 二…;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IX 18二1& 2X 9= 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 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 的因数有:1 , 2, 3, 4, 6, 9, 12, 1& 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 2, 3, 4, 6, 6, 9, 12, 18, 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 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 的因数

2, 3, 6, 9, 18

学习内容二次备课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 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 6, 9, 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 6, 9, 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 2, 3,……倍) 5的倍数有:5, 10, 15, 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仿照因数的自己完成。 2的倍数 3 的倍数 5 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 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后记)后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2.1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性质,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一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知道整数的概念(目前小学阶段不包括负整数)。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激情导入: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是师徒,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出课题。 2、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 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 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4、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

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 4.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质数又叫做素数,公因数又叫做公约数) 一、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方法1、先分别写各自的(倍数),再找它们的(公倍数),然后在公倍数里找它们的(最小公数)。 方法2:先找较大数的(倍数),再找其中哪些是(较小)的倍数,最后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2 这种方法是分解质因数后,找出二个数相同的(质因数),,及二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然后把二个数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和二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全部乘进去,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2=2 ×3 ×7 60和42的最小公倍数=2×3 ×2×5×7=420 。 3、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特殊方法(观察法) ¥ 1)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数。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互质数就是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二个数的(乘积)。 ?

二、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先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后找出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分解质因数法。 用分解质因数方法找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分解质因数后,找出相同的(质因数),把相同的(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最后所有的(除数)连乘,就得到了二个数最大公因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二是找出一个数所有因数。教材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由那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3教学一个数倍数的求法。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0自然数相乘得到。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半的抽象归纳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实在学生充分理解因数倍数概念和掌握一定自然数知识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因数倍数,在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尝试、猜测,合作交流。 学习难点: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解决措施;引导点拨,总结交流 教学准备: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7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导学单(一):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方法(一)列除法算式找: 18的因数有、、、、、。

方法(二)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18的因数有()个,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二、合作探究(10分钟)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出示导学单(二): 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 方法(一)列乘法算式找; 2的倍数有。 方法(二)集合表示: 2的倍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的,2的倍数有()个,最小的是()。 三、汇报展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又全又快。 四、达标检测(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0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佳爸是佳佳的爸爸,佳佳是佳爸的儿子。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回见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平米,认识这些吗?(课件出示:0,1,2,3,4,5……) 这些自然数。(课件去“0”) 去0后这又是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前面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 8÷3=2……2 30÷6=5 19÷7=2……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分类所得: (3)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 12÷2=6中,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36÷13 75÷25 81÷9 6、教学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可以这样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 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教学例3 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数有2、4、6、8……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敏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根据两个班的特点,将倍数与因数这一课,设计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设计思想: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 有序思考能力。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 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六、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0 七、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弓I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半年的接触,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而且还是你们的朋友,用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的关系,应该怎样说,“老师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其实,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1?操作活动: 师:一起看大屏幕,老师这儿有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如果请你把这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试试看。 2?学生汇报算式,然后思考是怎样摆的。 生:4X3=12 师:想一想,他是怎么摆的 生:摆3排,每排4个

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关系。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复习整理本单元的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 看见数字1,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哪一单元时学习的,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交流矫正 除了这些内容,还有其他的知识点吗?让学生补充,提出质疑。 2、交流补充,形成知识网络。

现在我们一起回忆,刚才回顾的知识点,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太多,太零碎了?那怎样有条理的整理它们呢? 整理建议: 1、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用箭头、线条或表格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3、利用展台小组汇报知识网络。 总结: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的非常棒,能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能熟练的运用知识网络记忆本单元的知识。下面同学们就运用复习掌握的知识来进入闯关游戏吧!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第一关:判一判(用学习卡表示) 1、5.7是3的倍数。() 2、8的倍数只有16,24,32,40,48。()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4、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一个奇数加2就变成偶数。() 第二关:找一找,谁是与众不同的数 (1)1、9、5、16、17 (2)14、16、27、28、13 (3)11、13、5、26、29 第三关破译微信号。请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09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 4.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用“列举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5.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完美数,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塑料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有一个班准备举行一次美术作品展,选了12张同学们画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现在要把这12张正方形美术作品贴成长方形进行展览。可以怎样贴呢? 下面请同桌两个一起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思考:①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学生开始操作。

找几个学生黑板上摆并把乘法算式写下来。 2.学生交流 (1)师:这是哪个组摆的?说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一行摆6个,摆2行。(2×6=12)还可以一行摆2个,摆6行。(6×2=12)这两种摆法摆成的长方形长都是6,宽是2,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2×6=12来表示。 (2)这个组摆的,说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一行摆4个摆3行(3×4=12)。或者一行摆3个摆4行(4×3=12)。 这两种摆法摆成的长方形长都是4宽都是3,所以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3×4=12来表示。 (3)这两种摆法,说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一行12个,摆1行(1×12=12)。一行1个,摆12行(12×1=12)。 这两种摆法摆成的长方形长都是12,宽是1,所以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1×12=12来表示。 师:看这个乘法算式2×6=12,我们以前学过,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什么?(因数)等号后面的叫什么?(积)这里的因数和积是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其实它们之间还存在另外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2×6=12为例,我们还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这里因数和倍数就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的说2是因数,12 是倍数。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现在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吗?(学生说)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三班王敏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想。 师:多少个? 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好! 学生汇报: 生1:1×12=12 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2:2×6=12 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3×4=12 师:他又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 的倍数。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汇报:任选一道回答。 生1: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说的多好啊!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还有一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教材与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除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用“乘和除” 这两种找因数方法的联系,看到一个整除算式能够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因数的特点,初步感知因数个数的特点。 基本技能: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理解用“乘和除” 这两种找因数方法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作业纸

教学过程 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吗?上课。 一、课前交流: 师: 我们认识多久了,近4年了。那咱们是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那我能不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老师一个人不能代表师生关系。 师:我自己只能代表一方面,不能代表你们。构不成关系。 师:在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学习。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自然数 在讲课之前啊,先给大家带来幼儿园都认识的老朋友,这些数啊,叫做自然数。那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所说的数一般就指非零的自然数。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零的自然数 0和1.2.3.4.5.。。。这些数都是自然数。 1.2.3.4.5.。。。这些数都是非零自然数。 三、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写出算式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如何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能用12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成多种长方形。试试看:把算式也写出来。可以和同桌讨论下,并把它完成。 师:揭示答案 3X4=12 2X6=12 1X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