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第六章用药禁忌(1学时)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重点:配伍禁忌的内容,如何对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的分类,妊娠禁忌的使用原则。

第七章用药剂量与用法(1学时)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掌握确定用药剂量大小的依据;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了解服药时间与方法。

重点:影响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特殊煎法。

附编: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仅供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各论

第八章解表药(8学时)

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发散风寒药中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附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下同)、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发散风热药中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附葛花)、柴胡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淡豆鼓(附大豆黄卷)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九章清热药(10学时)

掌握清热药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清热泻火药中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清热燥湿药中掌握黄芩、黄连、黄柏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龙胆草、苦参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秦皮、白鲜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清热解毒药中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熊胆(附引流熊胆粉)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附墓头回)、大血藤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清热凉血药中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紫草、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清虚热药中掌握青蒿、地骨皮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银柴胡、胡黄连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白薇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章泻下药(3学时)

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攻下药中掌握大黄、芒硝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番泻叶、芦荟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润下药中了解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峻下逐水药中熟悉甘遂、巴豆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牵牛子、京大戟(附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4学时)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了解防己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的不同品种。

祛风湿散寒药中掌握独活、木瓜、蕲蛇(附金钱白花蛇)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川乌(附草乌)、威灵仙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雷公藤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祛风湿清热药中掌握秦艽、防己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络石藤、豨莶草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祛风湿强筋骨药中掌握桑寄生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五加皮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狗脊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二章化湿药(2学时)

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苍术、厚朴(附厚朴花)、藿香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砂仁(附砂仁壳)、白豆蔻(附豆蔻壳)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佩兰、草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3学时)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了解木通与通草古今名实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利水消肿药中掌握茯苓(附茯苓皮、茯神)、泽泻、薏苡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猪苓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香加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通淋药中掌握车前子(附车前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木通、滑石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萆薢、海金沙(附海金沙藤)、瞿麦、地肤子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利湿退黄药中掌握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四章温里药(3学时)

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茴香)、高良姜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荜茇、荜澄茄、胡椒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五章理气药(3学时)

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香附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青皮、川楝子、沉香、薤白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乌药、佛手、、檀香、柿蒂、荔枝核、青木香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六章消食药(2学时)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

掌握山楂、神曲、麦芽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莱菔子、鸡内金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谷芽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七章驱虫药(1学时)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榧子、鹤虱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八章止血药(4学时)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凉血止血药中掌握小蓟、地榆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大蓟、槐花(附槐角)、白茅根、侧柏叶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苎麻根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瘀止血药中掌握三七、茜草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蒲黄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收敛止血药中掌握白及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温经止血药中掌握艾叶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炮姜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5学时)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意义)、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活血止痛药中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乳香、姜黄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没药、五灵脂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

活血调经药中掌握益母草、红花(附番红花)、桃仁、丹参、牛膝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鸡血藤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牛膝品种。

活血疗伤药中掌握马钱子、土鳖虫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血竭、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破血消癥药掌握水蛭、莪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三棱、穿山甲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6学时)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化痰药中掌握半夏、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天南星(胆南星)、竹茹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禹白附、皂荚(附皂荚刺)、白前、旋覆花、白芥子、前胡、天竹黄、竹沥、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止咳平喘药中掌握苦杏仁(附甜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白果(附银杏叶)、枇杷叶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2学时)

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

特点。

重镇安神药中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附龙齿)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琥珀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养心安神药中

掌握酸枣仁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柏子仁、远志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夜交藤、合欢皮(附合欢花)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5学时)

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平抑肝阳药中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息风止痉药中掌握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僵蛹)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第二十三章开窍药(1学时)

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大掌握开窍药的范围。

掌握麝香、石菖蒲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熟悉冰片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苏合香、蟾酥(附蟾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重点: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真题以及导师简介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真题以及导师简介 101基础医学院专业名称: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研究方向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 2014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莹、彭桂 英、张剑平、 顾立刚、郝 钰、续洁琨、 牛欣、赵丕 文、郭健、和 欣、邓秀兰、 郭书文、胡秀 华、鲁艺、王 新祥、李亚 东、李萍、孙 丽萍、李彧、 李健、陶仕 英、赵宗江、 孙红梅、张宇 忠、李卫红、 王谦、杨向 竹、顾卫红、

姜广建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丰匿冼眉廉夏孩味値奴匿孩 硖声 早摹丰匿裸冼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丰诸匿聋吉堂窗赵官汷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诸匿聋吉革浦扯懂肾草研砖你看柔刷突 粗 2弥亁奴匿孩 硖声 早摹丰匿丰药碍兑疬跃蛙柔盒

3叹除母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荐砖柔盒碍堂窗突粗 4校孩权奴匿孩 孩声 突粗 周 资涂碍皇令眉由孩堂窗?药由耶碰呮族碍柔 盒 5弥守怓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众免碍柔刷突粗?丰药夏普沿盒 砖盒孩突粗 6登谦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浦石缆屺砖咖肾砖碍柔盒突粗 7潫徢蒙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荐设织研砖碍堂窗突粗 8协茜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药浦石舟并痵呻破碍切孔柔盒突粗?浦石 符耶编肘研砖碍药由纽钉耐胞年史碍开素 10唤炾协着匿孩 硖声 早摹丰药专肺罚胁北 11赵乩映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妺算帽看丰药碍你看柔刷突粗 12杧满燖奴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普药由轮堂窗碍皇令突粗?丰匿资取碍皇令 突粗 13则捂查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药革浦荐设织研砖碍药盒孩突粗?丰药沿 盒孩突粗 14弥剑奴匿孩 占声 割突 粗周 丰药寻设织冈碰耐胞碍跃播你看 15阳秃楔着匿孩 占声 割早 摹 丰匿药革浦兑疬懂研砖切孔柔刷突粗 16辅守徠奴匿孩 占声 割突 粗周 17邓策共奴匿孩 硖声 割早 摹 丰药革浦令跨编肘研砖碍柔刷咖由轮堂窗 突粗 18杧偶着匿孩割早丰匿药革浦肝草研砖你看碍柔盒?丰药拷氻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导师简介、招生人数 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专业名称: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 招生 研究方向年份 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 人数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0142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序号专业代码招生专业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1100501中医基础理 论

刘兴仁男 医学学 士 教授 中医藏象学说各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 脏腑病机与临床研究 2蒋燕女医学博 士 教授名医、名方对中医病因干预作用的研究3王彤女医学博 士 副教授中医藏象理论与病机相关性研究 5张保春男医学学 士 教授中医理论与临床 6李晓君女医学硕 士 教授五脏病机及治疗规律研究 7张银柱男医学博

士 副教授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痹症基础理论研究 8骆斌男医学硕 士 副研究 员 中医体质和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9刘晓燕女医学博 士 副教授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及实验研究10刘晓峰男医学硕 士 副研究 员 信息技术与中医学结合的相关研究:中医数据挖掘,中医理论模型,中医知识库, 中医智能教学软件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02中医临床基础陶晓华男医学博士 教授伤寒论病证规律研究 2郭华女医学博 士 副教 授 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 3赵琰女医学博

士 副教 授 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经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证候、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的研究 4陈萌男医学博 士 副教 授 仲景的病机与治法思想研究 5李成卫男医学博 士 副教 授 张仲景诊治体系的历史与应用研究 6李丽娜女医学博 士 副教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是: A.730种 B.365种 C.840种 D.240余种 E.100余种 [答案]D [题解]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240余种。故应选D。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拾遗》 B.《本草经集注》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答案] C [题解]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公元二世纪。故应选C。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答案] B [题解]《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故应选B。 4.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本草拾遗》 C.《炮炙论》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 [答案] C [题解]南朝刘宋时雷敩所著的《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故应选C。 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答案]C [题解]《新修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经政府批准编修的,它是世界上公布的最早的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故应选C。 6.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A.《开宝本草》 B.《本草纲目》 C.《嘉祐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衍义》 [答案] D [题解]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首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故应选D。 7.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A.《图经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品汇精要》 [答案] B [题解]《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故应选B。 8.首载太子参、鸦胆子、冬虫夏草的本草文献是:

2010年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2010年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仅供参考) (2010-12-23 16:53:35) 转载 标签: 分类:杂谈杂记 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健康 资料来源难于找到可信服的出处,但内容有些道理,所以拿来与博友参考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精品课程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entry/uqjedAc4/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资料 方剂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fjx/shikuang.htm 方剂学网络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fjx/index.htm 实验中医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syzyx/shikuang.htm 中医内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zynk/cai/ctm.rar 安装须知: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zynk/cai/setup.rtf 内科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j/zynk/shikuang.htm 针灸学网络课程http://61.129.75.54/zhenjiu/zj_demo/index.htm 辽宁中医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article_index.asp 天津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网络教学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 帐号:test/密码:test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50.htm里面的视频都可以下载!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http://210.38.96.15/index.htm http://210.38.96.15/zjtn/index.htm http://210.38.96.15/zynkx/CONTENT/SHIPIN.HTM http://210.38.96.15/shl/index.htm 福建中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JPKC.HTM 暨南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胚教研室精品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xlx/jxlx.htm 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210.37.79.3/jingpin/index.htm 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诊断学http://219.221.200.61/2003/58/classonline.htm 药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3/show.asp?id=63 病理学http://219.221.200.61/g2003/show.asp?id=57 护理学基础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7 生理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33 生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5 口腔修复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52 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站http://218.11.76.26/ 河北医科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jpkt.htm 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curriculum/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 人体解剖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rtjp/ 病理生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blslx/asp/ 药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ylx/index.htm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shenbao/lcyx/lcyx01.htm 牙体牙髓学https://www.360docs.net/doc/003768299.html,/jpkc/ytysbx/index.html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2020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 共100道题总分:100分 1、既能祛痰利咽,又能泻下冷积的药是: A 牵牛子 B 巴豆 C 桔梗 D 蝉蜕 E 射干 答案:B 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玄参的适应证? A 温热病热入营分 B 温病血热发斑 C 瘰疬痰核 D 咽喉肿痛 E 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 答案:E 3、大黄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谵语发狂,常与下列何药相

须为用? A 大戟 B 甘遂 C 牵牛子 D 巴豆 E 芒硝 答案:E 4、炒用药性较缓的药物是: A 芫花 B 牵牛子 C 甘遂 D 大戟 E 巴豆 答案:B 5、治疗热毒泻痢,宜选用: A 金银花 B 连翘 C 紫花地丁

D 蒲公英 E 败酱草 答案:A 6、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泻火的药是: A 车前子 B 番泻叶 C 大黄 D 芦荟 E 龙胆草 答案:D 7、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A 芦根 B 白芷 C 蒲公英 D 天花粉 E 葛根 答案:D

8、治疗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的药物是: A 甘遂 B 牵牛子 C 大戟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B 9、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的药物是: A 金银花 B 连翘 C 蒲公英 D 紫花地丁 E 大青叶 答案:C 10、性热,主治寒积便秘的药物是: A 大黄 B 芒硝 C 牵牛子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E 11、芒硝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主要是取其: A 峻下冷积 B 泻下逐水 C 软坚泻下 D 润肠通便 E 泻下导滞 答案:C 12、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宜选用: A 黄连、干姜 B 黄连、半夏 C 黄连、吴茱萸 D 黄连、芦根 E 黄连、旋覆花 答案:C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复习经验(详细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复习经验(详细版)

对于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想必大家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应该用哪版的教材,应该怎么复习,我现在想说一下我的经验。 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我们学的教材版本分别是学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实对于考试用哪一个版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都无所谓。考研中医内科学以七版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可以说90%是七版教材上的,纵观03年—09年真题,几乎所有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七版教材上找到答案。复习的时候我建议最好买一本中医内科学。据我所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好像就是用的七版教材,但是复试的时候如果要考内科,所需的教材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别的医院我不清楚,但东直门医院是这样的)。 自从在论坛上发了怎样复习中医综合的贴后,有一些人和我联系了,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还有其他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对于其他兄弟院校

的师弟师妹们,我建议你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你们直接看自己学的教材,不要在教材上浪费时间,其实他们的差别都不大。对于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中医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教材的版本。因为复习的经验我更习惯说出来,因为好多是外校的师弟师妹,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复习,我尽量都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中医综合的内容很多,许多是需要背诵的东西,应该有好多早就开始复习了,应该有好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看完就是记不住呢,背了又忘了,那么多东西应该怎么看啊!很少人能够看了不忘,班里同学都说我的记忆力好,因为随便说出一种药,我能马上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节第几个药,他们都说我时背书的机器。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也是背了就忘,但是我会忘了再背,记得大一学中药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把当天学的药背一遍,等期中考试的时候,我会把所有学过的药再背一遍,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感觉期中考过的药我就很熟悉,后几章的药就不熟悉了,我就会重点背诵后几章的药,但是我没有放弃背诵我熟悉的的那些药。麻黄是中药学的第一味药,我想它已经被我背了至少两百多遍了,我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专业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护理学院专业名称:1006Z9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研究方向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2015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④--无 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 中医综合考研信息、参考书、内容简介 《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满分为300分,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 六门基础课程,能否把握住中医综合的300分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故应给予充分重视。 2005年和2007年的中医综合大纲是变化最大的两次; 试题有A、B、X三种题型,共180道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针灸学25题 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关于上述三种题型我们做如下介绍,使你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历来中医综合大纲不指明教材版本,而中医学的上述6门课程存在教材版本的不同,给同学应试带来不便。本人通过多年跟踪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出处,得出如下结论: 中内7版,中基5版,中诊6版(部分内容涉及5版),中药7版(部分内容如归经涉及老版本),方剂还是5版,不过我们在辅导班上会全面总结方剂,包括提供大家带MP3录音的方剂歌诀。针灸7版。不要听某些参考书中介绍的什么“以最新版本教材为准”的谎言!那是骗得你晕头转向,神晕恍惚间不得不买他的参考书! 所以想考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中医综合》科目,就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六门课程的知识点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答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中药学》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ABEE DEECE11-20EABCA ADBBC 21-30DBCBD DACDA31-40CDEED CDEAB 41-50EDABD EDAEA51-60BDACE BDEDD 61-70BDBAB CDBDC71-80DBDAB DDEBE 81-90BEDBA ECABC91-100CACBD AACEC 101-110BDCAB BCCBA111-120ECEAD BCEDE 121-130DCCAA AECDB131-140BDCCC CABED 141-150BACDE ECDDE151-160DBAEC EAADE 161-170CCAAA BDBCC171-180CDABE ACBCE 181-190ADBCE BACCE191-200EABDC BCAED 201-210CABDE CABBA211-220BDCAB ECABD 221-230ABCEB BEADA231-240CBADE BEACD 241-250DABCE AECDB 二、问答 1、①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②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③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如寒热错综的病证,应当寒热药并用;虚实相兼的病证,应当攻补兼施 2、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用于亡阳证。 (2).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夜尿频多。 (3).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4).用于寒湿痹痛。 3、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性能功效:①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②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适应范围:①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②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和津液;解表药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亦应慎重使用。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4、 茯苓┐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健脾作用较强。兼能宁心安神:惊悸、失眠。 苡仁┘健脾止泻:湿胜脾虚泄泻└祛湿作用较强。兼祛湿除痹:风湿痹痛; 5、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肝郁之月经不调,痛经。 丹参活血调经,用于瘀血阻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桂枝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复试真题及导师 简介 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专业名称: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 研究方向 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学历层次 备注 2014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周俭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营养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赵宗江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 究 2张丽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机理 3司银楚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4杨学智女医学 学士 研究 员 诊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药物经皮吸收的机 理 5张宇忠男医学副教中医药防治休克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毒理

博士授病理学研究 6王谦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和肾病的机理研究 7潘彦舒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8华茜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研究;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筛选细胞平台的建立 10唐炳华男医学 硕士 教授中药与肺纤维化 11赵丕文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妇科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李海燕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方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中医诊发的现代 研究 13刘振权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毒 理学研究 14张前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15钟相根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16费宇彤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17邓秀兰女医学 硕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代谢系统疾病的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 18李健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作用的机理;中药抗氧 化的分子机理;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9李彧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医药抗多器官纤维化研究 20郭健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干预 作用和机制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2016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中药学院专业名称:1008Z1中药资源学 研究方向 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学历层次 备注 2014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中药综合 普通统招 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瑞超、刘勇、孙志蓉、李卫东、侯俊玲、魏胜利、张子龙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周俭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营养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赵宗江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 究 2张丽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机理 3司银楚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4杨学智女医学 学士 研究 员 诊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药物经皮吸收的机 理 5张宇忠男医学副教中医药防治休克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毒理

博士授病理学研究 6王谦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和肾病的机理研究 7潘彦舒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8华茜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研究;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筛选细胞平台的建立 10唐炳华男医学 硕士 教授中药与肺纤维化 11赵丕文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妇科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李海燕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方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中医诊发的现代 研究 13刘振权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毒 理学研究 14张前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15钟相根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16费宇彤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17邓秀兰女医学 硕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代谢系统疾病的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 18李健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作用的机理;中药抗氧 化的分子机理;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9李彧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医药抗多器官纤维化研究 20郭健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干预 作用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