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亲属称谓是家属和亲戚之间称呼的名称,从中可以反映出其相互关系。了解亲属称谓,准确称呼亲属,是交际活动的需要,也是懂礼节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这里仅简要介绍汉族亲属称谓的三个特点: ①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 ②在称谓上标明了性别; ③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属的长幼。 家庭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在称谓上经常使用敬称和谦称。敬称是用敬语称呼对方或对方的亲属,常用字有“令”、“尊”、“贤”、“仁”等;谦称是用谦语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常用字有“家”、“舍”、“小”、“愚”等。 现将当代常用的亲属称谓分类列表如下。 1.对父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孙子(孙女)父亲爸爸(爹)儿子(女儿) 父亲的后妻续母(妈妈)续子(续女) 父亲的哥哥、嫂子伯父、伯母(大妈)侄儿(侄女)父亲的弟弟、弟媳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儿(侄女)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姑母(姑姑、姑

妈)姑父内侄(内侄女)伯,叔父的儿子、女儿堂兄或堂弟、堂姐或堂妹堂弟堂兄或堂妹堂姐 姑母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2.对母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外孙(外孙女) 母亲、母亲的后夫母亲(妈妈、娘)继父(爸爸)儿子女儿继子继女 母亲的兄弟、兄弟媳妇舅舅、舅母(妗子)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姨母(姨妈)姨姨甥(姨甥女)舅、姨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3.对丈夫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丈夫的祖父、祖母祖翁(祖父、爷爷)祖姑(祖母、奶奶)孙媳

亲属间的称谓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属和亲戚 (1)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2) 3.什么是血亲,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 ? 4.什么是堂亲 (2) ? 5.什么是姻亲 (2) ? 6.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3) ?二.亲属间的称谓方法 (3) ? 1.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3) ?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4) ?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5) ? 1.对父母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5) ? 2.夫妻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 (5) 3.对表亲的称呼方法 (6) 4.最重要的几条称呼方法小结 (7) 5.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7) 四.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10) ?快过春节了,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对亲属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的讨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颇有收获。但是,我发现有的文章只介绍了常见的一些称谓和称呼,更多的文章只是讨论特定的亲戚怎样称呼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此,我想把这种称谓和称呼根据规律把它们表格化,通用化。我觉得还挺实用,因此,把它发表出来,供参考。我估计可能有错,所以,真诚欢迎网友们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 我这篇文章是用北方人的称呼方法写的。对南方人不一定适合。但是,感谢秦始皇,他搞了个“书同文”,所以,称谓方法在全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你在祖国的南方或北方,对“外祖父”、“姨母”、“舅父”这些称谓的理解是一致的。知道了称谓,称呼方法也就解决了。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方法罢了。比如:在我的老家(冀东)把伯父称为老爹;在东北称为大(da4)爷;在陕西称为大(da2);在广东则称为大伯。又如,对外祖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称“姥爷”,但是,在陕西称“舅爷”;在广东则称“阿公”。 另外,在现代家庭中,子女没有那么多,所以,没有那么多样的亲属可称呼。不少人肯定不能静心琢磨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在评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在盛家湾及周边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后,都会在新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按当地习俗举行祭典活动,也称作故去者的“新香”。本家族人及亲朋好友一般也都会在年前带上猪肉和香、蜡、纸、草之类的祭品前去走访,曰“吊香”。大年三十的年饭过后,主人便请来文化人到家中写“祭文纸”,规范地表述应该是写祭幛,或挽幛。无论客人拿来的祭品中是否有绸布料之类,都得一律用整张白纸按竖式写上祭幛语,折叠成条状后,整齐地悬挂于堂屋东首墙壁的绳索上,供前来祭拜的人瞻仰。祭幛(祭文纸)的写法及其称谓历来比较复杂,晦涩难懂。尽管如此,族人对此十分看重。本文对盛家湾先辈传承下来的“祭文纸”的习惯性写法及称谓,综合整理如下,供族人参考。 祭幛的一般写法:

(1)起头部分。在祭幛用的纸的右上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右手上端一边,顶纸头写逝者称谓、姓名和述词,例如“岳母××孺人仙逝”“沉痛哀悼大哥×××逝世”“贤婿 ×××逝世”“岳父×××老孺人仙逝”。传统祭幛起头的写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关系还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男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姓)公××(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写颂扬词:“大德望”等。如逝者姓张,名宏民,这样男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德望张公宏民老大人千古”。对女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丈夫姓)母×(死者本人姓)氏××(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以写上颂扬词:“大淑德”等。如逝者姓王名青芳,其丈夫姓李,这样女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淑德李母王氏青芳老孺人仙逝”。另外,逝者的姓也可以不写,如男性可写成“××(名字)公老大人千古”;女性可写成“×(丈夫姓)母××老孺人仙逝”。 (2)祭幛语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字体一定要大于起头、落款文字,居

汉、泰语的亲属称谓对比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993705.html, 汉、泰语的亲属称谓对比与分析 作者:李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 摘要:亲属称谓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高频词汇,也是语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世 界上每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它们蕴含着一种语言背后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汉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反映了两种语言各自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的亲属称谓,说明汉、泰语间亲属称谓的异同,并揭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对汉语和泰语感兴趣的人更加了解这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并为汉语和泰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泰语;亲属称谓;对比;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李媛(1993-),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一、亲属称谓综述 人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群体,每个人的生存都脱离不了和他人的关系,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网里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每种语言当中都有一部分詞汇是用来描述亲属关系的,这部分词汇就是亲属称谓词。 亲属称谓,就是对和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这个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亲属,二是称谓。亲属和称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解释为:“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称谓,《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亲属称谓是以自己为中心确立的亲属与本人关系名称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婚姻、家庭、亲属等社会文化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仅受该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制约,同时也受到该语言背后特定的民族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值得我们去深究和思考。 汉语与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亲属称谓方面也有一些相似点。但汉语和泰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所代表的民族文化都大有差别,两种语言的亲属称

亲属关系称呼

亲属关系称谓 亲属称谓父亲,俗称爹、爸爸,少数亦称“大”、“大大”或“叔”;母亲,俗称娘、妈。 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俗称爷爷、奶奶;自称孙子、孙女。 父亲的祖父、祖母,称曾祖父、曾祖母,俗称老爷爷、老奶奶;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兄、嫂、弟、弟媳,称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俗称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婶婶);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姑母、姑父,俗称姑姑(阳谷等地叫妈妈或姑娘)、姑父;自称侄、侄女。 父亲弟兄(即叔叔、伯伯)的子女,称叔伯兄弟、叔伯姐妹,但面称多为哥、姐、弟、妹。 父亲姐妹(即姑母)的儿女,称姑表兄妹,但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俗称姥爷,姥娘;自称外孙、外孙女。 母亲的祖父、祖母,称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俗称老姥爷、老姥娘;自称曾外孙、曾外孙女。 母亲的兄、嫂、弟、弟媳,称舅舅、妗子;自称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姨母、姨父,俗称大姨、大姨父、小姨、小姨父;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姐妹(即姨母)的儿女,称姨表兄妹,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丈夫的父母,称公公、婆婆,主要用于向别人介绍,而直接称呼公婆时,一般与丈夫称呼相同,也有用自己儿女的口吻称公、婆为他(她)爷爷、奶奶的,自称儿媳妇。 丈夫,俗称老头子、俺那口子、孩子他(她)爹、爸,现多直呼其名。 丈夫的兄、弟,称老大伯、小叔子,当面称哥、弟;弟兄的妻子同称妯娌。 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俗称大爷、大娘,现城镇青年婚后直称爸、妈;自称女婿。 妻子,俗称家里人、老婆子、孩子他娘(妈),现多直呼其名。 妻子的兄、弟、姐、妹,俗称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见面称哥、弟、姐、妹;其姐、妹的丈夫,俗称两乔、连襟,见面时称姐夫、妹夫,或哥、弟。 儿女亲家之间,互相尊称为大哥、大嫂。 父、母再婚后,子女称其再婚另一方为继父、继母,俗称晚爹、晚娘,或后爹、后娘,一般直称爹、娘,或爸、妈,忌称后爹、后娘。 义子、义女称义父、义母为干爹、干娘,当面直称爹、娘,自称亲儿子、亲闺女。 境内有结拜干姊妹、仁兄弟的旧俗,结拜后互称对方父母大爷、

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中国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根据网络资料收集整理) 家族: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亲戚:亲戚是指与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一、直系血亲(直系) 父系:曾曾祖父(老太爷)--曾祖父(太爷)--祖父(爷爷)--父亲(爸爸)曾曾祖母(老太太)--曾祖母(太太)--祖母(奶奶)--父亲(爸爸)母系:曾曾外祖父(老太爷)--曾外祖父(太爷)--外祖父(姥爷)--母亲(妈妈)曾曾外祖母(老太太)--曾外祖母(太太)--外祖母(姥姥)--母亲(妈妈)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血亲(旁系) 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父亲的兄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等(叔叔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妻子: 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亲的姐父之妹姑母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弟的妻子: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 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丈夫兄弟的配偶: 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女婿、儿媳的父母: 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为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 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 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三、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称谓表

亲属称谓父亲,俗称爹、爸爸,少数亦称“大”、“大大”或“叔”;母亲,俗称娘、妈。 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俗称爷爷、奶奶;自称孙子、孙女。 父亲的祖父、祖母,称曾祖父、曾祖母,俗称老爷爷、老奶奶;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兄、嫂、弟、弟媳,称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俗称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婶婶);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姑母、姑父,俗称姑姑(阳谷等地叫妈妈或姑娘)、姑父;自称侄、侄女。 父亲弟兄(即叔叔、伯伯)的子女,称叔伯兄弟、叔伯姐妹,但面称多为哥、姐、弟、妹。 父亲姐妹(即姑母)的儿女,称姑表兄妹,但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俗称姥爷,姥娘;自称外孙、外孙女。母亲的祖父、祖母,称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俗称老姥爷、老姥娘;自称曾外孙、曾外孙女。 母亲的兄、嫂、弟、弟媳,称舅舅、妗子;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姨母、姨父,俗称大姨、大姨父、小姨、小姨父;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姐妹(即姨母)的儿女,称姨表兄妹,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丈夫的父母,称公公、婆婆,主要用于向别人介绍,而直接称呼公婆时,一般与丈夫称呼相同,也有用自己儿女的口吻称公、婆为他(她)爷爷、奶奶的,自称儿媳妇。丈夫,俗称老头子、俺那口子、孩子他(她)爹、爸,现多直呼其名。 丈夫的兄、弟,称老大伯、小叔子,当面称哥、弟;弟兄的妻子同称妯娌。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俗称大爷、大娘,现城镇青年婚后直称爸、妈;自称女婿。 妻子,俗称家里人、老婆子、孩子他娘(妈),现多直呼其名。 妻子的兄、弟、姐、妹,俗称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见面称哥、弟、姐、妹;其姐、妹的丈夫,俗称两乔、连襟,见面时称姐夫、妹夫,或哥、弟。 儿女亲家之间,互相尊称为大哥、大嫂。 父、母再婚后,子女称其再婚另一方为继父、继母,俗称晚爹、晚娘,或后爹、后娘,一般直称爹、娘,或爸、妈,忌称后爹、后娘。 义子、义女称义父、义母为干爹、干娘,当面直称爹、娘,自称亲儿子、亲闺女。 境内有结拜干姊妹、仁兄弟的旧俗,结拜后互称对方父母大爷、大娘,有的则直呼爹、女良。 一般称谓旧时多尊称男性为“先生”,称生意人为“掌柜的”,称手艺人为“师傅”或“老师”。一般群众对官员或有势力的乡绅巨富尊称为“老爷”,其夫人称为“太太”,其子、女称为“少爷”、“小姐”。外出时探事问路,年长于己者称“大爷”、“大娘”或“大哥”、“大嫂”,年小于己者称“兄弟”、“大妹”。与人书帖往来,自称时多冠以“愚”字,如“愚兄”、“愚侄”等。建国后,一般互称“同志”,也有的习惯将对方姓氏与职务并称,如“张书记”、“李老师”等,以示尊敬。对父母的同事朋友,称“大伯”、“叔叔”、“大姨”等。现在,对年长者又习惯称老师、师傅。在农村则比较随便,称“伙计”者较多。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发表时间:2013-05-29T11:14:27.5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2期供稿作者:◆李春霞[导读] 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 ◆李春霞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476000 摘要: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为分析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社会上的亲属称谓泛化主要表现为用亲属称谓来代替类亲属称谓、官衔职业称谓、社会通用称谓。并从社会、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称谓语泛化 人与人之间为了交际的需要,或者为了表示身份地位的区别而要使用合适的称谓,这些称谓就够成了某个国家或文化所独有的称谓系统。我们国家有一个讲究称谓的传统,因此所造就的称谓也是名目繁多,如尊称、爱称、谦称、昵称等。但最基本的就是两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1]。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而社会称谓语则适用于非亲属之间的称呼。可是在当今社会却出现一种常见的称谓现象,那就是用亲属称谓语来称谓非亲属对象。因此本文试图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入手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 所谓称谓语的泛化就是称谓语的对象和以往相比所指的对象扩大了。具体而言,亲属称谓的泛化有这样几个表现: 1.用亲属称谓代替类亲属称谓 这种现象其实是我国历来的一个传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古人为了表示他们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就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这种关系的对象,并且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现代人的称谓习惯。比如用“大伯”、“大娘”“爷爷”、“奶奶”、“姐姐”等来称谓依据亲属关系而划分的不具有亲属关系的熟人或邻居等。 2.用亲属称谓代替官衔职业称谓 我国历来“官本位”思想就比较严重,这种思想反映在称谓系统里面就是在职业领域用官衔来称呼对方或者用带有尊称意味的通用称呼称谓对方。在行政领域如“某省长”、“某局长”、“某科长”,如果是副职“副”字一律省略;在教师行业如“某教授”、“某博士”、“某老师”等;在企业则是经理、厂长之类。 3.用亲属称谓语来代替通用称谓语 所谓通用称谓语指的是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称谓语。常见的主要是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先生”、“小姐”、“同志”等。“从南京到北京,同志是官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复活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先生”和“小姐”在当今社会上也没有大行其道,“哥”和“姐”反而蔚然成风。 二、亲属称谓泛化的原因 1.社会因素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一方面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视血缘关系、重视亲族观念的宗法社会,这种传统社会观念形成代代相传,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语。表现在称谓上就是习惯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和我们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可同时又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比如“同志”这个五六十年代通用称谓,除了它的概念意义外,它本身还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有革命庄重的味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使用这个通用称谓的时候总是觉得政治味道太浓,与时代格格不入。而社会的变化又把“先生”、“太太”冲入历史的洪流,在这种情况下亲属称谓就填补了通用称谓的空白。 2.称谓缺位因素 时代在发展,我国的社会称谓系统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一个是由于受传统的把亲属称谓当做通用称谓的影响,然而随着和世界的接轨,这种习惯正受着巨大的冲击。在公开正式的场合用亲属称谓显然不得体。虽然说在合资企业和外资公司,较多使用“小姐”和“先生”这两个男女通用称谓,但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通用称谓的主流。再加上“小姐”一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它只能用来称谓未婚女性,再一个是它的词义在发展中已经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人们在没有合适称谓的情况下只好用亲属称谓来代替,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3.心理因素 词语的选择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因素。“喜新厌旧”可以说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新词和旧词之间人们总是喜欢用新鲜的词语。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富有新鲜感、能合乎时代潮流的称谓语,从而满足求新、求雅、求异的语言心理[2]。比如“姐”这个词,它不像“小妹”只能在一定区域称呼年轻女子;也不像“女士”过于庄重、严肃;也不像“老师”有时有职业限制,且男女通用,太中性化;也不像“小姐”常令人产生歧义,有时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姐”的出现,让大家在称呼女性朋友时多了一种活泼、别致的选择。因此,“姐”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语言使用上通常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很多人使用某一词语时,其他人由于“从众心理”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使用,“姐”能最终成为一种比较通用的称谓,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功不可没。 总之,亲属称谓语泛化,是社会传统和发展双重影响下的结果。社会传统影响我们选择称谓的原则和习惯,但社会的发展以及说活人心理因素又影响着我们对词语的选择;另外称谓系统的不完善也影响人们在称谓上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8)。 [2]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93)。

亲属称谓制度

???小姐(现在韩国也有忌讳,和中国一样)???各位,大家??[同窗]老同学??朋友(运用广泛)????老朋友??[学友]同学???父母!?女儿??儿子??你(用于爱人或亲密者,带有爱意…) I称谓与助词搭配 ?? ??我?? ??我(谦语)?? ??(最常用)/??/??你)??? ???我们??? ???我们(谦语)??简称为?我的??简称为?我的(谦语) ??简称为?你的(因为发音和?很像,口语中有时为了避免误解或强调会用“?”??谁????? 谁啊?(有人敲门,就问一句)??谁,什么人(主格代词,用语疑问句) 注意:?有变成复数的功能,如:??他们???朋友们 韩语亲属称谓 ???[太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 [奶奶]????(??) [爷爷]??[父母???[父亲]???[母亲]??[姑妈]??[姨妈]???[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儿子]?[女儿]??[ 丈夫]??[ 夫人]??[ 兄弟]??[ 姐妹]?[哥哥](男人叫的)??[哥哥](女人叫的) ??[嫂嫂](男人叫的)??[嫂嫂](女人叫的)??[姐姐](男人叫的)??[姐姐](女人叫的)??[妹夫]??[姐夫]???[弟弟]???[妹妹]????[公公]????[婆婆]?????[大伯]???[大(小)姑子]??[丈母娘]??[女婿]???[儿媳妇]??[小舅子]??[大舅子]??[小姨子]??[侄儿]???[侄女]??[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 中韩亲属称谓

称谓是为了表示人们社会关系才产生的。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从广义上讲,是指事物的名称、称呼。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狭义的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也就是说,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等关系,以及社会地位、职业等而得来的称。 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也就是说,亲属称谓,就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或者说是由于血缘关系)而得来的名称。 另外,亲属称谓也有尊称、谦称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亲属称谓不仅可以印证一个民族现存的各种生活现象、思想观念等。同时,还可以从亲属称谓中探寻到一些民族的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深沉的文化现象及发展变化等情况。因此,亲属称谓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而往往是一种文化的反射。 可以说,研究不同民族亲属称谓的内容和特点,可以探寻到不同民族的经济制度、家庭结构、伦理观念等文化现象。

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 2012年 5月 22日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

总目录 论文正文 (6)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语音方面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附录 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

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 2012-01-12 19:43:14| 分类:生活常识| 标签:亲属称谓称呼|字号大中小订阅 (ttp://https://www.360docs.net/doc/021993705.html,,李谦) 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属和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3.什么是血亲,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4. 什么是堂亲 5.什么是姻亲 6.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二.亲属间的称谓方法 1.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1.对直系亲属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2.最重要的几条称呼 3.对表亲的称呼 4.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5.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快过春节了,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对亲属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的讨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颇有收获。但是,我发现有的文章只介绍了常见的一些称谓和称呼,更多的文章只是讨论特定的亲戚怎样称呼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此,我想把这种称谓和称呼根据规律把它们表格化,通用化。我觉得还挺实用,因此,把它发表出来,供参考。我估计可能有错,所以,真诚欢迎网友们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 我这篇文章是用北方人的称呼方法写的。对南方人不一定适合。但是,感谢秦始皇,他搞了个“书同文”,所以,称谓方法在全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你在祖国的南方或北方,对“外祖父”、“姨母”、“舅父”这些称谓的理解是一致的。知道了称谓,称呼方法也就解决了。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方法罢了。比如:在我的老家(冀东)把伯父称为老爹;在东北称为大(da4)爷;在陕西称为大(da2);在广东则称为大伯。又如,对外祖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称“姥爷”,但是,在陕西称“舅爷”;在广东则称“阿公”。 另外,在现代家庭中,子女没有那么多,所以,没有那么多样的亲属可称呼。不少人肯定不能静心琢磨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在评论栏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一下对他们的称谓是什么,然后你自己就可以根据当地的习惯选择对他们的称呼方法了。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说课材料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 谓一览表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亲属称谓是家属和亲戚之间称呼的名称,从中可以反映出其相互关系。了解亲属称谓,准确称呼亲属,是交际活动的需要,也是懂礼节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这里仅简要介绍汉族亲属称谓的三个特点: ①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 ②在称谓上标明了性别; ③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属的长幼。 家庭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在称谓上经常使用敬称和谦称。敬称是用敬语称呼对方或对方的亲属,常用字有“令”、“尊”、“贤”、“仁”等;谦称是用谦语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常用字有“家”、“舍”、“小”、“愚”等。 现将当代常用的亲属称谓分类列表如下。 1.对父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孙子(孙女) 父亲爸爸(爹)儿子(女儿) 父亲的后妻续母(妈妈)续子(续女) 父亲的哥哥、嫂子伯父、伯母(大妈)侄儿(侄女) 父亲的弟弟、弟媳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儿(侄女) 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姑母(姑姑、姑妈)姑父内侄(内侄女)伯,叔父的儿子、女儿堂兄或堂弟、堂姐或堂妹堂弟堂兄或堂妹堂姐 姑母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2.对母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女 母亲的父亲、母亲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外孙(外孙女)

母亲、母亲的后夫母亲(妈妈、娘)继父(爸爸)儿子女儿继子继女 母亲的兄弟、兄弟媳妇舅舅、舅母(妗子)外甥(外甥女) 母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姨母(姨妈)姨姨甥(姨甥女) 舅、姨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3.对丈夫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丈夫的祖父、祖母祖翁(祖父、爷爷)祖姑(祖母、奶奶)孙媳妇丈夫的父亲、母亲公公(父亲、爸爸)婆婆(母亲、妈妈)儿媳丈夫的伯父、伯母伯父(伯伯)伯母(大妈)侄媳 丈夫的叔父、叔母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媳 丈夫的姑父、姑母姑父姑母(姑姑)内侄媳 丈夫的舅舅、舅母舅舅、舅母(妗子)甥媳 丈夫的姨父、姨母姨父姨母(姨妈)姨甥媳

亲属关系称呼

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 母亲:奶奶、婆婆 父亲的哥哥:大爷(轻读)、伯伯(bǒbo)、伯伯(bái bai)、伯父嫂子: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叔 弟媳:婶婶、阿姨 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亲的姐妹: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亲的祖父: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大爷、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亲的叔叔:三爷、三公 婶婶: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 父亲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舅爷、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爷、姨公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 母 母亲的父亲: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 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大姥、大外婆、大外奶 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 婶婶:三姥、三外婆、三外奶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母亲的姑姑:姑姥、姑外婆、姑外奶 姑父:姑姥爷、姑外公、姑外爷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外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舅舅:舅姥爷、舅外公、舅外爷 妗子:妗姥、舅姥、舅外婆、舅外奶 母亲的姨姨:姨姥、姨外婆、姨外奶 姨父:姨姥爷、姨外公、姨外爷 母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其他 什么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么称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样叫法,他们叫爷爷,你也叫爷爷。 怎么称呼伯母、婶婶的家人? 随堂哥姐弟妹叫,他们叫妗子,你也叫妗子。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地差异及分析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地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地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地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地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地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地称呼,还是正式地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地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地亲戚地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地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地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地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地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地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地复杂程度. 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地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地弟弟叫“叔”,母亲地兄弟统称“舅”,父亲地姐们叫“姑姑”,母亲地姐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地兄弟都称“”,父母地姐妹统称“”.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地文化中,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一个民族地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地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上地称谓体系也有很大地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地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 1.长幼间称谓地差异 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地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地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地称呼划分地十分严格精细. 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地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地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地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地,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地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 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

亲属关系名称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爸妈);对自己的女男称男儿子女儿(儿子丫头)。 称别人的母亲、父亲谓令堂老堂和令尊尊翁;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父亲谓家慈家母和家严家父。 对自己已故的母亲、父亲称妣和考;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母父谓先慈先母和先严先父府君。 对于后母称继母,对于后父称继父。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男的自称孙男(孙子);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外祖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姥爷姥姥)。男的自称外孙男(外孙子);女的自称外孙女。 称别人的外祖父、外祖母谓令外祖父和令外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谓家外大父和家外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外祖父、外祖母称先外大父和先外大母,或者称外王考和外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太奶爷太奶奶)。男的自称曾孙男;女的自称曾孙女。 对自己的外曾祖父母称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男的自称外曾孙男;女的自称外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父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男;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爸叔妈)。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母姑父(姑妈姑爸)。男的自称侄男;女的自称侄女。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谓令伯父、令叔父、令姑父、令伯母、令叔母、令姑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谓家伯父、家叔父、家姑父、家伯母、家叔母、家姑母。 如果叔伯父很多,称几伯父、几叔父、几姑父、几伯母、几叔母、几姑母。 对母亲的兄弟、兄弟妇称舅父舅母(舅爸舅妈)。对母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姨母姨父(姨妈姨爸)。男的自称甥男;女的自称甥女。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摘要: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称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比研究,能够进一步发现英汉亲属称谓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更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 关键词:亲属称谓、对比、文化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对比 (一)、父系母系称谓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特别重视内外之分。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爷爷、奶奶、侄子、侄女、孙子、孙女被认为是“内”,而母系亲属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外孙女则是“外”。在旧中国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中,“儿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人”。因而,父系亲属要亲于母系亲属。所以,在称呼时往往冠上“外”以区分亲疏,因此传统上“外孙”、“外孙女”所处的地位的疏密,是不能与自家“孙子”、“孙女”相提并论的。对此,《红楼梦》中多有体现,贾氏家族的称谓很有代表性。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在这里,贾母把宝玉(孙子)看作是自己人,把黛玉(外孙女)看作外人。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 而英语亲属称谓中则没有这样的内外之分,亲疏、地位、称呼都没有很明显的区别,“grandfather”囊括了祖父和外祖父的意思,“grandmother”包括了祖母和外祖母,“grandson”既可指孙子又可指外孙,“granddaughter”涵盖了孙女、外孙女,“nephew”指侄子和外甥,“niece”指侄女和外甥女。在英语交际中,如果需要特别指明是父亲一方还是母亲一方,可以用paternal relatives以及maternal relatives表示,或用“on my father’s side or on my mother’s side”单独加以解释。此外,“cousin”一词的广泛涵义也说明了英语并不区分父系、母系,甚至连性别也可以忽略,“堂”和“表”在汉语中分属两个不同的宗族,是绝对不能混淆的。而英语中“cousin”一词却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二)、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包括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孙子女等等。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主要是指配偶的血亲,包括继父或继母、儿媳、女婿、嫂、弟媳、姐夫、妹夫、伯母、婶、姑夫、舅母、

亲戚关系称呼表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血统直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旁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