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级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产生毒副作用。例如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可待因(镇咳药物)小儿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可使小婴儿虚脱,,8岁以内的小儿,使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影响

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小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及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也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阿托品应慎用;抗癌药物.抗甲状腺素药物哺乳期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易中毒。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

(一)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针对性的使用。通常应用以一种抗生素为宜,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等等,此类药物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还有抗生素抗菌谱的宽窄,广谱抗生素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

(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高热.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镇静药使患儿得到休息,利于病情恢复。特别注意观察呼吸,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三)镇咳.化痰.平喘药: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镇咳药,因为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粘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困难。使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分泌物。使用平喘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四)泻药和止泻药:小儿腹泻和便秘时都先调节饮食,必要时用缓泻剂,止泻药一般不用,因为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

(五)退热药:退热药用后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复方解热止痛片副作用多,对胃有刺激,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等,大量服用会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婴幼儿禁用。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明确,避免滥用。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防反弹。长期使用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水痘禁用,加重病情。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故而更准确,但比较复杂。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三)按年龄计算

(四)按成人剂量折算

四.小儿给药方法

(一)口服法:条件许可尽量口服给药。注意不要平卧时或哽咽时给药。以免呛咳;喂药在奶前或两次奶之间,以免呕吐引起误吸;任何药都不要混在奶中。

(二)注射法:肌肉注射一般采用“三快”即进针、注药及拔针均快静脉推注多用于抢救,速度要慢,密切观察,勿使药液外渗。静脉滴注可用药,补充水分及营养、供给能量,应用中根据年龄、病情调控速度。

(三)外用法:软膏、水剂、混悬剂、粉剂、膏剂等。约束手,以免摸抓误入眼、口。

(四)其他方法:雾化吸入、灌肠。

新生儿药物应用特点

新生儿药理学的应用原理: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效应依赖于药物的体内浓度,而药物的浓度又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为吸收。吸收的速率取决于药物的礼花性质(穿透生物膜的转运机制、离子化程度、分子量、脂溶性、与蛋白联接的亲和力等)和给药途径。

(1).肠道给药:新生儿肠道给药可能达不到可靠的血浓度。新生儿胃排空延迟使药物到达肠道缓慢,从而减少了循环血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降低了药物的预计效果;还有胃食管反流,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脂肪吸收不良都可改变或降低药物的吸收;慢性病患儿,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增加右心房压力和引起肠道静

脉淤血,减少肠道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要达到预计的治疗反应可能需要较大的治疗剂量。此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用速尿时表现为需要6倍高的口服剂量才能达到与静脉给予1mg/kg相同的血浓度。

(2).肌肉注射:新生儿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组织少儿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肌肉注射不能有效的吸收。在小早产儿中,肌肉注射可造成局部硬结或脓肿,局部药物蓄积,吸收缓慢而产生“储库效应”。此时血浓度可在较长时间中缓慢的升高。因此,新生儿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

(3).静脉注射:是新生儿最有效的给药途径,最好是应用微量输液泵。

2.分布分布是药物从血液循环进入各种体液、器官、和组织。药物的分布取决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体液的pH、体液占体重的比

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比例、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联结程度。影响药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血浆蛋白和药物的联结只有未与血浆蛋白联结的游离药物才具活性。

3.代谢大多数药物必须经过体内代谢转化为水溶性及离子化的

代谢产物派出体外。药物的代谢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Ⅰ期反应)和结合(Ⅱ期反应)。肝脏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孕29周时,胎儿肝脏代谢酶的活性仅成人的36%,故早产儿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差。综述,新生儿出生二周内肝脏清除药物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2周以后肝脏药物代谢能力迅速成熟,生后2个月至3岁药物代谢最迅速的阶段,高达成人的2~6倍,3岁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

4.排泄大多数药物最终通过肾脏排泄少部分从肠道、胆道和肺排出。新生儿肾血流量是成人的20%-40%,肾小球滤过率仅成人的30%-40%。因此新生儿肾脏对药物的清除功能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故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用药必须注意剂量宜少,间隔时间延长。

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近年来多主张采用监测血药浓度来指导用

药剂量,并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用药间隔时间,特别是对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的药物(苯巴比妥、茶碱、地高辛等)或是毒性较大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为了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又不致引起毒副反应,需要根据单次给药的血浓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出安全有效的首次负荷量、维持量和给要间隔时间。

药物与母乳绝大多数药物不会引起母乳喂养儿的不良反应。

1.药物在母乳中的排泄机制和影响因素药物在母乳中的排泄受

药物的理化特性、母乳的组成、以及母乳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比等因素的影响。

(1).药物的理化特性:药物生物分子量、药物与蛋白联接的亲和力、药物的可溶性、介离常数和离子化程度、以及母乳及血浆pH等因素均可影响排泄到乳汁中的药物量。分子量小的药物容易被动弥散到乳汁中;非离子化的药物才能通过生物膜;母乳pH低于血浆pH,弱酸性的药物在母血中的浓度普遍高于母乳中,碱性药物反之;脂溶性的药物才能通过乳腺细胞弥散到乳汁。

(2).母乳的组成取决于母乳的脂肪、蛋白质和水的含量,从而影响药物的通透。

(3).母乳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比值。可反映药物转运到母乳中的量。低比值的药物对婴儿的不利影响较少。

2.影响婴儿暴露的因素

(1).婴儿的吸吮类型

(2).母亲药物动力学母亲血药浓度越高,母乳中的药物浓度也越高。

(3).婴儿对药物的处理

(4).婴儿对药物的敏感性,取决于个体意识

3.哺乳期母亲应避免的药物

(1).抗肿瘤药物;(2).麦角碱类制剂:具有抑制催乳激素活性的作用,减少乳汁分泌;(3)碘和含碘制剂:致婴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低下;(4).哺乳期母亲饮酒,吸烟和药物成瘾均对婴儿不利;(5).哺乳期间金制剂的应用有争议;(6).哺乳期间口服避孕药有争议:因为有减少乳汁分泌的危险;(7)关于锂制剂的应用也有争议,应个别对待;(8).某些药物由于个体差异对婴儿的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的代谢性酸中毒,苯巴比妥致镇静和变形血红蛋白症等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级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产生毒副作用。例如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可待因(镇咳药物)小儿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可使小婴儿虚脱,,8岁以内的小儿,使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影响 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小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及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也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阿托品应慎用;抗癌药物.抗甲状腺素药物哺乳期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易中毒。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

(一)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针对性的使用。通常应用以一种抗生素为宜,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等等,此类药物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还有抗生素抗菌谱的宽窄,广谱抗生素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 (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高热.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镇静药使患儿得到休息,利于病情恢复。特别注意观察呼吸,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三)镇咳.化痰.平喘药: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镇咳药,因为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粘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困难。使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分泌物。使用平喘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四)泻药和止泻药:小儿腹泻和便秘时都先调节饮食,必要时用缓泻剂,止泻药一般不用,因为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 (五)退热药:退热药用后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复方解热止痛片副作用多,对胃有刺激,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等,大量服用会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婴幼儿禁用。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明确,避免滥用。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防反弹。长期使用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水痘禁用,加重病情。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故而更准确,但比较复杂。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三)按年龄计算 (四)按成人剂量折算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 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 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 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C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 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 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 A.定性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C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 E.包装不能破损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 D.分层取样法 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 A.完整、清晰 B.完整、具体 C.真实、具体 D.真实、完整、具体 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 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 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简答题:(黑色的是从试题里和PPT里抄过来的)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书上版本:1)母乳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 5)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以使乳母孕期储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 试题答案版本:(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中药制剂分析名解简答和论述

中药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对照品: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是中国药 品生物制定检验所制备、标定和供应。11页 2、鉴别:通过应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的组成 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来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包括显微、理化鉴别)18页。 3、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粉末的组 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一般凡以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原料药粉末的制剂。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便、直观、耗费少。)20页4、制剂通则检查:根据不同剂型的不同存在形式、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使用方法等特点,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及稳定,对中药制剂进行的理化检查或微生物学检查。32页 5、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35页 6、一般杂质检查:在原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 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等。35页 7、特殊杂质检查:某些个别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因制备工艺的 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一类杂质。如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含乌头制剂中的酯型生物碱等。35页 8、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 色的金属。通常以铅为代表。38页

9、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包括 水分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46页 10、总灰分:中药经粉碎,高温炽灼,所残留的非挥发性无机物, 称为总灰分。49页 11、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 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指泥土、砂石(硅酸盐)。 49页 (由于在盐酸中泥土、砂石等主要硅酸盐等成分不溶解,而钙盐等无机物可溶,因此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组织中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酸不溶性成分的测定更能准确地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12、炽灼残渣:药物中的有机物经炽灼炭化,再加硫酸处理,高温 炽灼至完全灰化,所残留的无机物,成为硫酸盐,称为炽灼残渣。 48页 13、准确度: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 收率(%)表示。90页 14、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 测成分的特性。91页 15、检测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信噪比大于3:1) 92页 16、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大 于10:1)92页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用药常识

儿科用药常识(摘录自首都儿科研究所) 儿童如何安全用药 药物治疗是小儿治愈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的用药常常会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家长对所用的药物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有效成分、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注意患儿的个体特点: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选择药物品种宜少而精,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有些药物对新生儿、婴儿或幼儿是忌用的,下表列出了部分小儿忌用的药物,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用药情况。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5.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 通常,新生儿指出生至28天的小儿;婴儿指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小儿;幼儿指1周岁后至3周岁的小儿。新生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婴儿、幼儿所用的范围,婴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幼儿所用的范围。 有些家长把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小儿用―小药‖,对健康无妨,这种做法也不对。例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多含有大黄、牵牛子、朱砂等,大黄与牵牛子有泻下作用,用得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朱砂则会引起汞中毒。因此,无论服中药还是西药,都要问问医生,切不可随意服用。 即使补药、补品等营养药品,其实也是治疗药品。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等,擅自滥用这些药品会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后患无穷。据报道,早熟儿童中25%是滥补造成的假性早熟。在防治佝偻病的同时,严重存在着维生素D中毒的现象。专家告诫,纠正维生素D中毒比治疗佝偻病更复杂。 除此之外,为了小儿用药的安全保障,就医时还应主动向医生反映家庭用药史;用药时密切观察服药反应,如出现呕吐、过敏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为什么不能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因此家长不宜在孩子服药时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儿童吃剩的药物能否留着服用 一般不宜留着再次服用。药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必须新鲜制剂才产生治疗效果,若储存过久,便会失效。另外儿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药物。 儿童用药疗程 什么时候停药最好?就一般疾病而言,用药至症状消失后遵医嘱停药。如疾病稍有好转就匆忙减量或停药,会使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讲课稿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如氯霉素在体内可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但新生儿和未成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含量少,使得体内呈游离状态的氯霉素较多而导致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巴比妥、庆大霉素等也可因小儿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而产生毒副作用。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实用中苏神经系统药物应慎重。如小儿对吗啡类药物

(可待因等)特别敏感,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婴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等。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的反映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因为可以使小婴儿出现虚脱;八岁以内的小儿,特别是小婴儿服用苏还俗容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还有些外用药如滴鼻净用于治疗婴儿鼻炎,可引起昏迷、呼吸暂停等。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对胎儿影响与胎龄(孕周)及其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胎盘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亦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一般地说,乳母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太高,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地西泮、阿托品需慎用,放射性药物、抗癌药、抗甲状腺激素药等,哺乳期应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解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邵保国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2009年22卷3期《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起止页码:405-406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和代谢过程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阶段,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过程也随之迅速改变,故其药物剂量不能单纯用成人剂量机械地折算,否则药物会过量而引起毒 性反应,也可能因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1.1 给药途径的影响 1.1.1 局部用药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六氯酚、萘、聚烯吡酮和水杨酸,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1.1.2 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1.1.3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1.1.4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及输注的速度。大多数静脉用药可安全地由护士给药,但戊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作用剧烈的药物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有医师配合。另外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少数药物较一般药物更易引起危险,故给药应更慎重。 1.2 体液分布的影响 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质量的80%(成人为60%),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儿小,,因而血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可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样较成熟儿更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1.3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不仅是因为新生儿的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因为新生儿体内血浆蛋白的性质有变化。另外由于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存在,就更减弱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不易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地高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保泰松、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等,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与胆红素相竞争,且因磺胺药物对白蛋白亲和力比胆红素强,应用后黄疸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成分增多,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药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前提:1药物组成固定;2原料稳定;3制备工艺稳定。 简述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中药制剂的杂质要比化学制剂复杂的多,如药材中非要用部位及未除尽的你啥;药材中所含的重金属及残留农药,包装,保管不当发生霉变、走油、泛糖、虫蛀等产生的杂质;习题原料的水质二次污染等途径均可混杂质。所以中药制剂易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等杂质。 《中国药典》53、63、77、85、90、95、00、05、10共9版。63版开始根据药品属性分为一、二部;05版开始分为3部,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我也、成方制剂及单位制剂。二部: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中国药典》凡例作用是什么?是解释和正确地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鉴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1.取样:其基本原则是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2制备供试品3鉴别4检查5含量测定6书写检测报告 供试品制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被检测成分,除去干扰物质,将被测定成分浓缩至分析方法最小检测限所需浓度。 常用的提取液溶剂与提取方法: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方法:萃取法、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升华法、微波辅助萃取。 净化方法:1液-液萃取法2色谱法3沉淀法4盐析法5固相微萃取 检查的主要内容:1制剂通则检查2一般杂质检查3特殊杂质检查4微生物限度检查 1检查项目与剂型有关:丸剂要求测定水分,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及装量差异;片剂要求测定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等;酒剂要求测定乙醇量、甲醇量、总固体、装量等;注射剂要求测定装量、澄明度,不溶性微粒。 2一般杂质检查:指药材生长、采集、收购加工、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如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砷盐等。 3特殊杂质检查:指有针对性的与质量直接有关的专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大黄流浸膏中对大黄苷检查;阿胶检查挥发性碱性物质。 中药分析的原始记录哪些内容?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方法及依据、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检验结果、结论。 中药制剂的鉴别: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真伪。包括:状态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中药制剂性状鉴别: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 ?药物的选用 ?给药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特点 ?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分布及药物反应不同?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 药物的选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第二类激素类药 ?第三类祛痰平喘药 ?第四类解热镇痛药 ?第五类镇静催眠药 ?第六类抗变态反应药 药物的选用 ?第七类泌尿系统药 ?第八类消化系统药 ?第九类抗高血压药 ?第十类心血管系统药 ?第十一类止血抗凝血药 ?第十二类免疫抑制剂 ?第十三类生物制品 第一类抗感染药 (一)青霉素类药 1. 青霉素80万u/瓶400万u/瓶 2. 氨苄西林钠(瓶) 3. 苯唑西林钠(新青Ⅱ)瓶

4. 美洛西林钠瓶 4. 阿洛西林钠(阿乐欣)1g/瓶 5.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安奇瓶(施迪欣)瓶 6.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力坦)瓶。 第一类抗感染药 ?青霉素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繁殖期杀菌剂,对各种球菌及G+杆菌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适应症】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感染3.肺炎球菌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小儿肌注:5-20万u/kg/日,分2-4次。静滴:新生儿<7天10-20万u/ 【不良反应】常见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病人有过敏疾病史及肾功能严重损害时慎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不宜冰冻保存。任何残余的药液应废弃不再用; 2.不可与阿拉明、新福林、维生素C、庆大霉素等合并静滴; 3 防止过敏性休克的措施:询问过敏史;做皮试:凡是初次注射,口服或者3天以上未使用青霉素者以及用要过程中更换批号的均需做皮试 第一类抗感染药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1)立即停药,平卧,给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如无反应,重复一次; 3)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立即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4)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

中药制剂分析

幻灯片1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 一门应用学科。 ● ●第一节概述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 ●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应该是制剂组方中起主要作用的 ●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影响疗效的化学成分,对其做出 定性、定量等各方面的评价。 幻灯片2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是复杂的混合物。 1.组成中成药的中药材具有复杂性。 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中药更由于形态相似,容易误用。 2.中成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1 1)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多样。 2) 各种化学成分在中药中的含量相差悬殊。 3)中药制剂由多种单味药材组成,所含化学成分相互影响。 3.中成药的剂型繁多,所用之辅料多种多样,在测定前,样品必须经过预处理,以排除各种辅料的干扰,必要时还须进行辅料的检查和测定。 4.工艺各异,很多在单味中药鲜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经过炮制或制备工艺中经加热处理后已不复存在,或在制备过程中因挥发、分解、成盐 (沉淀)反应等增加了中成药分析工程的困难。 幻灯片3 二)首先进行组方分析,随方决定测定主药,选择合适的检测指标,是目前质量分析方法的特点之一。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首先以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为指导,进行组方分析,按功能主治分出主、辅、从、次药味和药群,选择某合适的化学成分为指标来说明其与质量的关系。

幻灯片4 三、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 (一)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的影响 (二)炮制方法的影响 (三)生产工艺的影响 (四)中药制剂的包装、贮藏、保管的影响 幻灯片5 四、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药物分析发展趋势 基本的方法主要为:分离分析法、电化学法、光谱法和联用分析方法等。 各种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常规分析方法,如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 体内药物分析研究,趋向于采用在线的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如on-line MD-CE、on-line MD—LC等。 手性药物作为化学药物的特殊群体,以HPLC和CE为主要拆分手段的手性药物分析方兴未艾,已成为全世界药物分析的研究热点。 幻灯片6 二)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中药制剂分析现状 1)光谱法的应用 A 比色法如丹参素/丹参注射液,阿魏酸/当归浸膏--定量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单波长法如蒽醌/何首乌,香豆素/祖师栗膏--定量; 双波长法靛蓝、靛玉红/喉痛消炎丸--定量; 三波长法小檗碱/三黄片--定量; 一阶导数光谱法绿原酸/感冒咳嗽冲剂,麻黄碱/哮喘丸--定量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小儿用药特点 1. 药物吸收多:口服用药时,婴幼儿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小儿的吸收量较成人多。 皮肤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如有用硼酸溶液湿敷治疗尿布皮炎,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故皮肤用药,小儿的吸收量也较成人多。 2. 血药浓度高:一方面,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细胞外液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按脂——水分配系数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如磺胺、青霉素、头孢菌素、速尿等),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体内血清蛋白量不仅比成人少,而且与药物的结合力也较弱,因而造成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3. 代谢排泄能力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是否健全。婴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对药物的清除和排泄较慢。

如新生儿用磺胺类药物可使血胆红质浓度增高加之代谢能力较低易出现核黄疸症。 又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服用氯霉素后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小儿不准服用氯霉素和磺胺药物。 儿童10种用药禁区 1. 解热镇痛药物: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再如如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 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 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2. 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3.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A. 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 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 多由大复方组成 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 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 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 含有多种中药材 D. 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5. 首次收载中药材及其制剂品种并分为一部、二部的《中国药典》版本是() A. 1953 B. 1963 C. 1977 D. 1985 6.取样的原则是() A. 具有一定的数量 B. 在效期内取样 C. 均匀合理 D. 不能被污染 7.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A. 完整、清晰 B. 完整、具体 C. 真实、完整、具体 D. 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 A.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 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 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 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2.样品前处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A. 压榨法 B.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C. 升华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 溶剂提取法 3.样品前处理常用的分离精制方法有() A. 液 -液萃取法 B.固 -液萃取法 C. 盐析法 D.结晶法 E.透析法 二、简答题

小儿用药的护理

小儿用药的护理 1.1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会 导致组织器官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1.2小儿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中枢抑制药和兴奋药非常敏感,使用安定、吗啡、哌替啶等极易出现呼吸抑制,而对尼克刹米、氨茶碱、麻黄碱等又容易出现中枢兴奋导致惊厥。 1.3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经肾排泄的药物因存留时间延长而 加剧毒性反应。 1.4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且对水盐的调节能力差易造成脱水,对利尿剂敏感易致水盐 代谢紊乱。 2 小儿用药的护理 2.1常用口服药的护理 2.1.1抗生素类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应有针对性的用药,抗杆菌 的有头孢克肟、氨曲南、哌拉西林等,抗球菌的有头孢唑林、青霉素、阿奇、克林霉素等, 能同时抗杆菌及球菌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等。阿奇为小儿常用口服药,此药半衰期长,每天只要服一次即可,不良反应是对肝功能有损害,口服3-5天,胃肠道反应较重应在饭后 2小时服用,最好在临睡前服,服药后入睡,对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2.1.2止咳类剂型有糖浆和片剂,糖浆能减轻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同服时应最后服糖浆, 服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止咳药分祛痰止咳药和中枢性镇咳药,小儿呼吸道 狭窄,炎症时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 祛痰止咳药,而忌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1.3退热类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滥用退热药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会 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 而降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就不适于小儿服用,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冷敷,超 过38.5度时再考虑用退热药,也可安乃近滴鼻,服药后出汗增多,应给患儿多饮水。 2.1.4止泻类常用的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即金双歧,这类药应置于冰箱冷 藏低温保存,服用时用温水送服且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将活菌杀死或抑制而降低疗效。必奇 或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具 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服用时应用50ml温水充分溶化后服用确保治疗效果。复方地芬诺 酯口味甜甜的小儿容易误服,中毒后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要严格保管并掌握剂量不可滥用。 2.1.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过量服用可引起持续血钙过高和钙盐沉积在组织器官中可出现食 欲减退、烦躁、精神不振、嗜睡、腹泻便秘,严重者出现精神抑郁、肾衰竭等,应正确评估 小儿的营养状况,有无缺乏必要时可通过化验来确定,尽量食补而非药补。钙剂不宜与牛奶 同服,铁剂宜与VC等酸性物质同服增加其吸收,VD等脂溶维生素宜于脂类同服利于吸收。 小儿内分泌系统在药物作用下易出现紊乱,如滥用营养补充剂助长剂保健品等可导致性早熟、肥胖症甚至引发糖尿病。 2.1.6其他常用药物口服磺胺类药物及654-2时应多饮水,胃复安对小儿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不要过量服用,氨茶碱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氨基糖苷类易致耳与肾毒性,喹诺酮 类可对骨骼及牙齿生长造成影响,健胃助消化药宜饭前服用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阿司 匹林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

中药制剂分析配套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70~80℃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 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溶剂提取法 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综合质量测定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圆锥四分法 13 .取样的原则是均匀合理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冷浸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 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 法 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液—液萃取法 B.微柱色谱法 C.沉淀法 D.蒸馏法 E.超临界流体萃 取法 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 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 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 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 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 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 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 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 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2.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应包括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以及临床使用等过程。 3.中药制剂的检验程序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溶液、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 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熟地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型,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金银花 4.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大黄 5.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黄芩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丹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TL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合成药物 9.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最常用 10.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优质平板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G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常用 13.气相色谱法最适宜测定下列哪种成分含有挥发性成分 14.应用GC法鉴别安宫牛黄丸中麝香酮成分,为鉴别方中哪种药材麝香 15.应用薄层扫描法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主要从下列哪些参数中鉴别方中原药材。色谱峰 1.中药制剂的鉴别包括A.性状鉴别 B.显微鉴别 C.理化鉴别 D.杂质检查 E.生物鉴别 2.中药制剂中可测定的物理常数有 A.折光率 B.相对密度 C.比旋度 D.熔点 E.吸收度 3.中药制剂蜜丸的显微鉴别中,可以采用下面哪些方法使粘结组织解离。

小儿用药的护理

小儿用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5-25T10:16:21.4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苗怀元 [导读] 针剂多为1ml,2m l的规格,可缩小10倍或20倍到最小量,再乘以倍数到所需要的量。 苗怀元(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53-02 1 小儿用药的影响因素 1.1小儿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组织器官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1.2小儿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中枢抑制药和兴奋药非常敏感,使用安定、吗啡、哌替啶等极易出现呼吸抑制,而对尼克刹米、氨茶碱、麻黄碱等又容易出现中枢兴奋导致惊厥。 1.3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经肾排泄的药物因存留时间延长而加剧毒性反应。 1.4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且对水盐的调节能力差易造成脱水,对利尿剂敏感易致水盐代谢紊乱。 2 小儿用药的护理 2.1常用口服药的护理 2.1.1抗生素类不同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谱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应有针对性的用药,抗杆菌的有头孢克肟、氨曲南、哌拉西林等,抗球菌的有头孢唑林、青霉素、阿奇、克林霉素等,能同时抗杆菌及球菌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等。阿奇为小儿常用口服药,此药半衰期长,每天只要服一次即可,不良反应是对肝功能有损害,口服3-5天,胃肠道反应较重应在饭后2小时服用,最好在临睡前服,服药后入睡,对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2.1.2止咳类剂型有糖浆和片剂,糖浆能减轻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同服时应最后服糖浆,服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止咳药分祛痰止咳药和中枢性镇咳药,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中枢性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1.3退热类发热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滥用退热药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而降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就不适于小儿服用,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冷敷,超过38.5度时再考虑用退热药,也可安乃近滴鼻,服药后出汗增多,应给患儿多饮水。 2.1.4止泻类常用的有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即金双歧,这类药应置于冰箱冷藏低温保存,服用时用温水送服且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将活菌杀死或抑制而降低疗效。必奇或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服用时应用50ml温水充分溶化后服用确保治疗效果。复方地芬诺酯口味甜甜的小儿容易误服,中毒后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昏迷,要严格保管并掌握剂量不可滥用。 2.1.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过量服用可引起持续血钙过高和钙盐沉积在组织器官中可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精神不振、嗜睡、腹泻便秘,严重者出现精神抑郁、肾衰竭等,应正确评估小儿的营养状况,有无缺乏必要时可通过化验来确定,尽量食补而非药补。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宜与VC等酸性物质同服增加其吸收,VD等脂溶维生素宜于脂类同服利于吸收。小儿内分泌系统在药物作用下易出现紊乱,如滥用营养补充剂助长剂保健品等可导致性早熟、肥胖症甚至引发糖尿病。 2.1.6其他常用药物口服磺胺类药物及654-2时应多饮水,胃复安对小儿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不要过量服用,氨茶碱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氨基糖苷类易致耳与肾毒性,喹诺酮类可对骨骼及牙齿生长造成影响,健胃助消化药宜饭前服用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阿司匹林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 口服药还应注意的问题:认真核对并掌握好药物剂量,以免药量不足影响疗效或过量导致中毒。小儿喂药时不能将药液溶于牛奶中以防二者混合后使药效降低。对于不合作的小儿切忌捏住鼻孔硬灌,尤其是哭闹或吸气时,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护士将摆药盘携入病房时不能随便离开,特别是有甜味或是颜色鲜艳的药片切勿放在小儿易够着的地方,以防误服引起中毒。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时要间隔一定时间以防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加重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服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与机体反应。许多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如退热剂、镇静剂等,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保留灌肠的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30ml,给栓剂时塞入动作要轻柔,要防止很快排出。小儿鼻塞时一般不需用药,必要时用麻黄素滴鼻剂,麻黄素过量可导致中毒,滴鼻时应稀释一倍以上。 2.2静脉输液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用药后反应。发现外渗立即拔针并及时处理,以免给患儿带来痛苦。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小儿输液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20滴左右,输液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引起急性肺水肿。 妥善固定,严防外渗。小儿时常哭闹好动不配合,容易造成输液外渗,护士应妥善固定针头,头皮静脉输液可用长胶布围绕头部缠一圈,手背及手腕部输液可用小夹板固定在手腕处,上下两条长胶布缠绕固定,大隐静脉输液可将夹板固定在外踝处,头皮静脉留置可戴上弹力网套固定。 2.3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 小儿用药需严格计算用量,常用方法:按体重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年龄计算(用于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剂营养药等)。粉针剂可用等量或是缩小、扩大成倍量的注射用水溶解。针剂多为1ml,2m l的规格,可缩小10倍或20倍到最小量,再乘以倍数到所需要的量。 药物治疗在儿科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小儿用药的护理知识及小儿合理用药的方法,以实现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小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