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讲解学习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讲解学习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讲解学习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

(作者;夏烆光)

电子邮箱:xgxia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057564377.html,

【内容提要】:本文从贝尔不等式出发指出:因斯布鲁克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中,存在着实验者的主观臆断成分,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随后,全面讨论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及其隐变量理论的合理性。进而证明:在物理学中,宏观上的定域论与微观上的非定域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过,二者相互对立的这一侧面,既不能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也不能否定物理学的因果规律;更不是把人的主观意识引入到量子力学之中,变成量子力学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正当理由。

【关键词】:贝尔不等式隐变量波粒二象性广义时空相对论玻姆玻恩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

引言

量子力学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专门用于研究微观客体运动规律的物理理论。它利用波函数来表征微观客体的运动状态,或者说,它是利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微观世界中物质运动规律的物理理论。在微观领域中,因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都难以做出精确的确定,所以对可观察量来说,只能给出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由此而引发了量子力学的描述是否完备与可靠的诸多疑问。

在过去的100来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两大学术派别之间尖锐对立与激烈争论的焦点。以尼尔斯·玻尔、马克斯·玻恩和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学家为代表的“非定域论”学派认为:量子力学是完备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是量子世界的物

理本质。但是,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戴维·玻姆和路易·德布罗意等另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为代表的“定域论学派”则认为:量子力学中这种概率特征并不是量子世界的物理本质,“上帝不会掷骰子”的名言,正是爱因斯坦对非定域论学派给予的幽默反驳。当然了,定域论学派的基本观点也同样的承认,量子力学的理论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只是这个理论本身是不完备的。之所以说它是不完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在构成量子力学的波函数之中,肯定存在着某种隐藏得更深刻的物理原因,即某种“隐变量”在暗中发挥作用,只是人们目前尚未揭开这个隐变量究竟是怎样一个物理机制而已。

于是,寻找关于隐变量的量子力学解释,就成为坚信隐变量解释的物理学家们近百年来的奋斗目标。在随后的岁月里,所提出的隐变量理论至少有几十种。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隐变量理论包括:玻姆的隐变量理论,德布罗意的导波理论,玻姆-玻布的隐变量理论,格里森的隐变量理论,等等。特别是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Bell .J.S),为了证实隐变量解释与概率解释孰是孰非,还专门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后命名为“贝尔不等式”,用以作为衡量隐变量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一贝尔不等式的数学证明与实验验证

1、贝尔不等式的数学证明。在隐变量理论的研究中,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Bell .J.S)认为,必须找到一些对定域性条件、或者是对远距离系统不可分性的理论证明,并把研究结果发表在1964年的两篇论文,即《量子力学的隐变量问题》和《关于EPR佯谬》之中。为了简化证明,贝尔通过一种线性局域隐变量理论,求出单态中的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分别地沿着两个任意指定的方向投影时的关联函数,使其对应着相应关联量的量子力学期望值。贝尔假定该体系处在“总自旋为零”的单态。这样一来,两个粒子从某个时刻起,已经处于相距很远的空间距离之上,并且以后在它们之间就不再有任何相互作用存在。他令和是空间上两个任意方向的单位矢量,粒子I沿方向自旋

的测量分量为A ?=1σ;粒子II 自旋沿b 方向自旋的测量分量为b B ?=2σ。它们的可能值应为1±。根据量子力学理论,若测得11+=?σ,必有12-=?σ。这说明粒子I 与粒子II 存在着确定的关联,概率是100%。

按着量子力学的纯概率诠释,态函数只表示这个体系的几率幅。可是,这里却出现另一个粒子已经有了肯定的测量结果。即是说,概率为100%的情况,就是必然事件而不是偶然事件;就是因果性的而不是机遇性的;这个物理理论就是定域论的而不是非定域论的。显然,这是波函数的先天不足。因此,有人认为这其中存在着隐变量;而另有人认为,这是量子世界的本性。孰是孰非,争论尚在进行中。

为了确认隐变量(λ)的存在,必须找出这个隐变量存在的理论根据。为此,贝尔首先做出以下严格的界定,即测量?1σ要由a 和λ共同决定,即()1,±=λa A ,且()λ,a A 不依赖于;同样,测量?2σ的结果应为()1,±=λb B ,且()

λ,b B 也不依赖于a 。以此为基础,他引入了一个“关联函数”,即 ()()()()

λλλλρd B A p ,,,?=, (1)

式中()1=??λλρd ,且()λρ也不依赖于和。假设和是空间上另外两个任何方向的单位矢量,那么,根据前面的定义可得到,

()()()()()()()[]()()()()()[]()()()()()[]????

?????±?--±==-==-???λλλλλρλλλλλλλρλλλλλλρ,,1,,,,1,,,,,,,,B A B A d B A B A d B A B A d p p ,……………………………(2) 因为()()1,,≤λλb B a A ,()()1,,-≥λλc B a A ,所以有

()()()()()[]()()()[]()()[]???????+±==±++±≤-??p p b B d A d c B d A d c a p b a p ,,2,,1,,1,,λλλλρλλλλρ,…………………………(3) 取=(和可以为任意方向的单位矢量),则有

()()()()()()()[]1,,,,,-=-==??λλλλρλλλλρd c A c A d c B c A c c p , (4)

因为体系处于自旋单态,所以有

()()()[]

p p p ,12,,+-±≤-,…………………………………………(5) 再者,由于()0,1≤+-p ,以及()()

p p ,,=,故有 ()()()c b p c a p b a p ,1,,+≤-, (6)

这就是约翰·贝尔在1964年提出的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参见【1】)。

如果a ,b ,c 共面,且有c a ⊥,并设a 和c 之间的夹角为θ,则有

θθcos 1sin -=, (7)

上面各式中的波函数,乃是体系为单态时的波函数。后经克劳泽(Clauser J . F )等人的推广,得到了形式上更为普遍的,在实验上更容易操作的贝尔不等式,即

()()()()

b a p b a p b a p b a p ,,2,,'+''±≤'-,…………………………………(8) 还有一些用其它方法表示的贝尔不等式,这里不在赘述。

贝尔不等式是由一元线性隐变量理论加上定域性约束导出来的。它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依赖关系。即是说: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就意味着上述形式的隐变量理论是成立的,则现有的量子力学就是不完备的;反之,假若实验结果拒绝了贝尔不等式,就表明量子力学本身是完备的,量子力学所有的预期结果都是正确的,而隐变量理论就是不正确的。所以几十年来,人们就一直把贝尔不等式成立与否作为判定量子力学与隐变量理论之间孰是孰非的试金石(参见【1】)。

2、对验证贝尔不等式实验结果的质疑。在奥地利物理学家因斯布鲁克(Innsbruck )等人的实验中,物理学家们主观地断定:只要起偏器的开关一有动作,“孪生光子对1ν与2ν”分别通过两边测量站信道的状况就会同号的改变。即是说,如果1ν光子的偏振为正,2ν光子的偏振也是正,反之亦然。并由此而做出武断的结论:关于量子力学实体不可分

性的理解是正确的,微观客体的确是非定域性的。一句话,这个实验结果支持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推翻了爱因斯坦和玻姆等人关于波函数的隐变量解释。

但是必须指出:在因斯布鲁克小组的实验结论中,存在主观臆断的成分,并不十分可信?!因为,偏振方向刚好相反的两个光子,究竟能否当

成自旋相反的“孪生光子对”来看待?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实

际问题。事实上,光子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偏振方向是随

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参见右图)。因此说,偏振

方向相反的两个光子并不同于“自旋相反”的孪生光子对(参见【2】)。由此而论,这个实验对象并不符合推导贝尔不等式时所作的前提假设。换言之,这里既不能根据因斯布鲁克的实验结果断定贝尔不等式正确与否?也不能断定量子力学波函数中存在隐变量的观点就一定站不住脚?!

为进一步验证贝尔不等式究竟正确与否?为验证单光子的“正偏振”与“负偏振”是否可以看成贝尔不等式意义下的孪生光子对?或者说,为了验证贝尔不等式究竟是不是隐变量理论与量子力学孰是孰非的试金石?我在此提出一个

改进的因斯布鲁克小组的实验方案,即:在因斯布鲁克

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把每条光路均改用10(或5)公里

长的“光缆线轴”,以缩短两个检测站间的空间距离。然

后,按因斯布鲁克的实验步骤,把两个偏振方向相反的“孪生光子对”、以及公转方向相反的“孪生光子对”,分别作为试验样品,经过两条光路到达起偏器I 和II ,并把两个检测装置摆在一处,以便同时观测1ν与2ν的偏转方向。相邻光子对的间隔时间足够长,便于区分。以每路光缆长度10公里计算,光子传播这一距离的时间约为33.33微秒。实验时如有必要,可适当调整光缆的长度。缩短光缆长度可提高实验精度与节约成本,但应以保

证实验精确为前提(见上图)。假如实验结果与因斯布鲁克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则这两种实验样品都不是相互纠缠的光子对。

二 微观粒子的脉冲振荡与隐变量

1、普朗克常数。通俗地说,普朗克常数是一个与光子能量有关的物理系数。已知,在量子力学适用的不连续的物理时空中,一个微观粒子的能量可写成ωε?=η.其中,

[]s erg ??=-271005457266.1η, (9)

是一个普适常数,物理学中定名为“普朗克常数”,ω是粒子振动的圆频率。有时把普朗克常数写成

[]s erg h ??=?=-2710622716.62ηπ, (10)

2、 普朗克时间。现代物理学把可观察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过程定义为普朗克时间。比普朗克时间更短的“时间过程”是不可观测的。普朗克时间可以表示为

[]s c

Gh t p 4451039056.5-?==,………………………………………………(11) 3、普朗克空间。同样的道理,可观测事件所占据的最小空间尺度定义为普朗克长

度。如果一个可观测事件的空间尺度小于这个普朗克长度时,这个事件也是不可观测的。普朗克长度表示为

[]cm c

Gh l p 3331061605.1-?==,……………………………………………(12) 以上概念表明:在微观领域中,物理空间和物理时间,以及能量本身都是不连续的。

4、光子的极限速度和极限加速度。用普朗克空间p l 除以普朗克时间p t 就是光速

(c ),即

[]

1104433

5310997926.21039056.51061605.1---??=??===s cm c c Gh c Gh t l p p , (13)

因为普朗克空间和普朗克时间是固定的,所以二者的比值(光速)必然是恒定的。但是,由于光子的加速度是量子化的,所以从微观上看,在普朗克空间和普朗克时间的制约下,光子在传播的过程中,其速度和加速度都必然地表现为从c c →→→00,如此不停地、间断地、脉冲式地振荡前进。这样,只有这样,才会有光的“加速度”这一物理概念存在(参见【3】)。否则,如果坚持认为光速是恒定的,那就根本没有“光的加速度”这一概念。正因为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空间和物理时间都是量子化的,所以光的“普朗克加速度”也必然是量子化的,并可以写成

()[]

25324433

210561437.51039056.51061605.1---??=??==s cm t l a p p

p ,………………(14) 不难想象,既然光子存在着加速度的概念,这就表明光子在传播的过程中,必定是跳跃式的、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每跳跃“一步”,就是光子的一个脉冲振荡的“波长”。不过,这个波长并不是我们日常经验中所见到的横向振动光波的波长,而是一种脉冲前进的“步幅”。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小于一个普朗克长度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已经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把普朗克长度定义为光子随机波动的“机率波的波长”。自然,光速与这个“波长”的比值,就是光子跳跃式前进时的脉冲振荡频率。

在量子力学中,按着哥本哈根学派的正统解释,波函数是一种单纯的机率波动。它的绝对值的平方代表着一个粒子态在指定位置出现的几率。所以我们把这种脉冲振荡频率定义为“机率波动频率”。 机率波动是一种非定域的物理理论。机率波动的存在,说明在量子力学领域中,我们不能确定某个时刻微观粒子会出现在某个指定的空间位置之上,而只能确定它落到这个空间位置附近的几率。

5、光子机率波动的极限频率。实验表明,光波和其它微观粒子的“物质波”都必须用波函数来表示它们的物理特征。机率波动的突出特征,是它满足“态的叠加原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机率波动的极限频率”为

[]

1434410855095.11039056.511--?=?==?==s t t l l l c p p p p p ξ………………(15) 须指出,这个振荡频率不同于德布罗意波的频率,而德布罗意波的频率h c m c

20==λν德

是微观粒子在均匀引力场中公转的正弦波动频率(参见【3】)。

因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所以上面求出的机率波动频率乃是一切微观粒子机率波动的极限频率。任何其它微观粒子,其机率波动频率都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值。——在现代物理学中,这是一个新导出来的物理常数。乍看起来,光子存在着加速度的观点,似乎同“光速不变原理”发生根本对立。不过,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光子跳跃式前进的机率波动的振荡频率非常之高。所以从宏观上看,光的运动速度依然是均匀而又恒定的;而从微观上看,这一理论结果则完全符合逻辑。须指出,光子的机率波动频率并不是光波的横向振动频率,而光波的横向波动频率乃是“波包”正弦公转振动的频率。

三 微观粒子的平面波动

1、广义时空相对论导出的微观粒子运动特征。根据广义时空相对论,我们导出一组关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方程如下 ()[]

??????????-?++?=?-?+?=?+?=?=****τυμυυβζυτυμυβζυμυττυ323333233223;3;k ak ds dk k M d k ak k M d k a M d M ………………(16) 式中,υ是粒子绕着前进方向公转运动的绝对线速度,a 是粒子公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k 是粒子公转运动的曲率(ρ1=k ),ρ是微观粒子公转运动的曲率半径,ζ则是粒子自旋运动的挠率(参见【4】)。这里的时空变量依然是定域的和连续的。——连续性的要求,是微积分学成立的前提。 上式中的第三个方程表明:微观粒子在均匀引力场中前进的

同时,不仅存在着沿切线方向的“公转”运动,而且还存在着以

副法线为旋转轴的“自旋”运动。再加上它沿着时间轴、以光速

直线前进的运动,这三种运动状态的叠加结果,使微观粒子的

“运动轨迹”成为一条直线前进的螺旋线(参见右图)。

这一理论结果表明:在宏观上,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是连续

的、等距的、正弦波动前进的螺旋线。粒子的振动频率,是每秒

钟的公转运动次数。每一个公转运动的螺距是正弦波动的一个波长(λ)。c 是光子的直线传播速度。振动的圆频率(ω)越高,迴转螺距(λ)就越短,光子所包含的能量与质量也就越大。上述运

动方程还表明,在不同引力场中运动的粒子,受引力势的制约,其公转半径(ρ)是不同的。该方程中的μυ?ak 3项,是粒子的法向加速度项,它与引力场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讨论,振动频率越高,光子的静止质量就越大,所容纳的“线性谐振子”的数目也就越多。线性谐振子的数目越多,所形成的“波包”的质量和能量也就相应地增加。那么,“波包”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理本质究竟有何关联呢?现代物理学对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公认解答。正因为这样,在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上,形成了好多相互对立的学术派别。概括地说,这些学派大致可以归结为“定域论的”和“非定域论的”两个典型的学术派别。——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路易·德布罗意,以及尼尔斯·玻尔和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家。

2、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解释。传统理论认为:假如光子是单纯的“波包”,那么,一旦波包的群速度不等于它的相速度时,就会造成波包在传播过程中的扩散,这就意味着光子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自动解体,从而否定了光子就是波包的传统解释。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否定上述传统解释的理由并不充分!

因为,只要假设大量的“质量单元”是一些

相速度非常接近的线性谐振子的谐振(共

振)态,则“波包”就是十分稳定的,就不

会在以光速前进的过程中轻易的解体。反过来推敲,假如光子的波动仅仅是一种非定域的、纯粹的机率波动,那么这个光子在任何时刻、任意方位上出现的几率必定完全相同。如果情况果真如此的话,一个光子或微观粒子就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沿着既定的传播方向直线前进,而且也不可能同时表现为横波振动的物理特征,而理应是一种毫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由此而论,这里一定有隐藏得更为深刻的物理原因在同时地决定着微观粒子——波包——的运动状态。基于波包自身的结构特征,再加上引力势的作用,以及上面所揭示的普朗克空间和普朗克时间的量子化特征这一深层的物理原因等多种因素的集体作用,从而导致微观粒子在机率波动的同时,还表现出螺旋式的横向波动与定向传播的前进运

动,参见上图。进一步地说,在波包内部,所有质量单元始终存在着以普朗克长度为“波

长”,以机率波动频率为振荡频率,脉冲式前进的矩形波动。由于这个脉冲振动频率非常之高,即[]

14310855095.1-?=s ξ,所以在宏观上,我们只能观察到一种螺旋式前进的平面波动,根本观察不到粒子内部还另外的存在着超高频的脉冲振荡。

诚如所知,波包可以诠释为粒子的机率波动。因为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机率波动波幅绝对值的平方,就是在那个位置、那个时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密度。在这方面,经典力学中关于“波包”的功能,完全类似于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功能。例如,在量子力学里,应用薛定谔波动方程,我们可以追溯一个量子系统随着时间的演化规律。在某个区域之内,波包囊括面积的平方,可诠释为找到这个对应粒子处于该区域内的几率密度。由此而论,量子力学中的“叠加原理”,既不是薛定谔的“死猫态与活猫态的叠加”,也不是上帝掷骰子时“大与小的叠加”。而是准同时地存在的“波动态”与“粒子态”这样两种真实物理状态的叠加。至于“叠加原理坍缩”之说,完全是把量子力学当作单纯的机率波动所致。

概括地说,机率波动的真正原因在于:空间和

时间尺度本身的间断性与量子化,导致微观粒子机

率波动的真实存在;再加上,所有微观粒子在引力

场中沿着前进方向的公转运动所表现的平面波动特

征。正是这两种波动状态的叠加,便产生了“定域波动”与“非定域波动”的叠加状态。由此而论,光子和其它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这种“亦波亦粒,非波非粒”的“波粒二象性”这一物理特征。上面提供的照片是2015年3月15日,科学家们借助于实验捕获到的光的粒子态与波动态同时存在场景的照片,该照片形象地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明(参见

【5】)。

不难看出,这一学术观点同“隐变量理论”的基本观点相似。只不过,隐变量理论并没有明确地指出“隐变量”本身的物理机制究竟是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哥本哈根学派的

代表人物玻尔才口气十足地说道:“在粒子世界所谓的定域性是不存在的,而实在性从物理学角度也是无法确定的”,结果把量子力学理论直接引入到纯粹“非定域论”的思想泥潭之中。“上帝不会掷骰子”的名言,则是爱因斯坦对这种“非定域论”的物理观念所给予的幽默反驳。

四 光子的质量单元与静止质量的上限

1、三种质能关系式及其相互关系。为方便区分,这里把“广义时空相对论质能关系式的能量”写成220υε+=c c m 广(参见【6】);把“牛顿力学质能关系式的能量”写成p al m 0∝牛ε(参见【3】);而把“狭义相对论质能关系式的能量”写成20c m =爱ε。三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是说,如果“光子”还仅仅作为“能量”孕育在光源的“轨道电子体内”时,光子的“胚胎”相对于光源的绝度速度0=υ,故有爱广εε==20c m 。而这时的

20c m =爱ε,只能做为光源的“内能”来理解,而不能作为“光子的能量”来看待。一旦这份能量真地通过受激后跃迁回到低能轨道之后,这个孕育中的光子作为一个真正的光子发射出来,它相对于光源的绝对速度c =υ,则有20202c m c m >=广ε。这时的广ε将比爱ε大了2倍。——显然,只有广ε才是光子真正具有的能量,故有ωεη=广(参见【3】)。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给出的“能量”并不是光子的真正能量,而只是光源的内能,或者说,是“光子胚胎”的能量。

2、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结果。根据牛顿力学的理论结果,我们可写出任何宏观物体的质能关系式MaL E =,其中E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L 是物体在受力方向上移动的空间距离。对于微观粒子,我们可以改用如下的符号表示牛顿力学的质能关系式。考虑到光子能量的量子化特征,以及光子静止质量0m 是个有待进一步诠释的物理问题,故暂时把牛顿力学的质能关系式写为

202

202

00c m t l m l t l m l a m p p p p p

p p ?=?=??=??∝牛ε, (17)

其中,0m 、p a 、p l 分别代表光子的静止质量,普朗克加速度、与普朗克长度。由此可以写出

[]s g a l m p ???????≈???∝--53350270010

561437.51061605.1210054572.12ωωη,……………(18) 上式中有两个未知量:一个是光子的静止质量(0m );另一个是体系的零点振动频率(0ω)。不过,这方面的实验结果颇多。其中有华中科技大学范淑华教授等人,通过火星回波延迟的实验数据给出了“光子静止质量”的上限为[]kg m 460102.2-?≤;还有罗俊教授和他的同事涂良成等人,在检验宇宙磁势造成的影响时,用精密扭秤得出的光子静止质量上限值为[]kg 4810-,后又修正为[]kg 55105.1-?(参见【7】)。这一修正结果调低了7个数量级,并与范淑华等人的实验结果差9个数量级。到底哪个结果更正确呢?目前尚无定论。另外,早在1971年,歌德哈伯等人利用光的色散效应证明:光子静止质量上限[]kg m 450106.5-?≤(参见【8】第155页)。这个测量结果与范淑华等人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到此为止,不管谁的实验结果更正确一些,光子的“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结论,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物理事实!因此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关于“光子静止质量等于零”的结论是错误的!!以及,由狭义相对论导出的“质量同相对速度的依赖关系”也是错误的。事实上,我国科技工作者季灏先生已经用物理实验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学术界的主流派对此不以为然罢了(参见【9】)。

3、光子的质量单元与静止质量的上限。我在广义时空相对论中给出的光子静止质量的计算公式表明:光子的静止质量仅仅与光子的振动频率成正比,且是一种单调的线性关系。所以我们可把频率为1个[赫兹]时的静止质量[]kg m 510102123.5-?=定义为光子的

“质量单元”。——光子质量单元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线性谐振子”所具有的静止质量(参见【10】)。从光子静止质量和光波频率的线性关系出

发,我们可以想到:一定是由于多个(n )“线性谐振子”之

间的谐振(共振),导致了n 个质量单元“凝聚”在一起,从

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高斯波包”,即不同频率的光子,

比如可见光光子、X 射线光子、γ射线光子,等等(见右

图)。由此而论,光子的质量单元理应为静止质量的上限值。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切静止质量小于质量单元的线性谐振子,根本没有能力向外辐射光子(包括光子的质量和能量)。

在《广义时空相对论》中,根据所导出的质能关系式,求出光子静止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02002νην?==c

h m ,…………………………………………………………(19) 式中,[]s g ??=-48102123.5η是一个比例常数(参见【6】)。我们先利用上述静止质量的实验值[]kg m 550105.1-?≤,以及[]kg m 460102.2-?≤代入(18)式,求出

[]16010556742.2--?≈s ω,及[]130********.3-?≈s ω。然后把这两个零点振动频率分别代入

(19)式,求出两个理论估算值

()[][]??

????=?==?????===----kg g c c h m 57542026272020010121323.210121323.210997926.2414213.110556742.21005457266.122ωνη, (20)

以及

()[][]??

????=?==?????===---kg g c

c h m 48452023

272020010111273.310111273.310997926.2414213.110749888.31005457266.122ωνη, (21)

显然,用广义时空相对论求出的光子静止质量理论估算值比罗俊等人的实验值低两个数量级以上。

4、狄拉克函数。狄拉克函数又叫δ函数,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函数,即:

(A )()???≠=∞=,

0,0,0,x x x δ………………………………………………………………(22) (B )()1=??+∞

∞-dx x δ,……………………………(23) 这就是一种脉冲振荡函数的表达式(见右图)。假若脉冲

振荡不是发生在0=x 处,而是发生在0x x =处,则该函数

又可以就记作

()?

?

?≠=∞=-000,0,x x x x x x δ;……………………………(24) 以及 ()10=?-?+∞

∞-dx x x δ,………………………………(25) 对于一个()()0lim

=???+∞∞-+∞→dx x x f n n δ的函数序列()x n δ,

则有 ()t a x t e t a x 22

421

-=πρ;()()

22x a a x a +=πρ。……(26) 这是狄拉克函数的另一种形式的定义。根据上式中的参变

量t 或a 的不同取值,有人绘制出了波包脉冲振荡形式的示意图(见右侧的两个示意图)。从这两个示意图中不难看出,对于由n 个质量单元构成的函数序列()x n δ,所代表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光子(即波包),甚至各种其它微观粒子,均可以利用这个狄拉克函数序列来加以描述(参见【11】)。

五 不含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波动方程

1、不含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波动方程。

(1)由于偶然事件的概率是单值的,所以()t x ,ψ波函数满足的条件:单值、连续、模的平方可积,并且在整个空间中的总概率为1或常数c (参见【12】)。波函数归一化确保粒子不会产生或消灭,即

()1,32=?x d t x ψ;或,()c x d t x =?32

,ψ……………………………………(27) (2)一维自由粒子含时间的薛定谔波动方程

t i x m ??=??-ψψηη222,m

p E E k 22

==, (28)

(3)三维含时间的薛定谔波动方程 ()()()()t t i t t U t m ??=+?-,,,,222ψψψηη,………………………………………(29) (4)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波动方程。分离变量,我们可以写出

()()()t f z y x t z y x ,,,,,φψ=, (30)

以及

()()()()E t

f t f i z y x U z y x z y x m →??=+?-ηη,,,,,,222φφ,……………………………(31) 故有

()()()02222=-+x U E m dx x d φφη,………………………………………………(32) 2、广义时空相对论意义下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波动方程。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中,因为光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写出在这种意义上的薛定谔波波动方程。但是,上述讨论已经明确地指出:光子的静止质量并不等于零。这个结论,不仅在广义时空相对论中得到了理论上的证明,而且在现有的学术资料中,物理学

家们从不同的试验方法中也取得了一些实验证据。尽管这些实验结果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出入,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不等于零这一点,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物理事实。 根据广义时空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220υ+=c c m E ,我们得出了光子相对于光源的绝对速度c =υ。所以光子的能量就是它的动能,即202c m E E k ==。由此得出

02

2

0222m p c m E E k ===,………………………………………………(33) 将其代入上式中,则有

()()()0222022=-+x U E m dx x d φφη

,…………………………………………(34) 这就是《广义时空相对论》意义下,光子的薛定谔波动方程。——这个方程比传统的薛定谔波动方程多了一个常数因子2。再者,由于这里0m 代表着光子的静止质量(参见

【5】)。——这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无法给出的结论。因为,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一直认为“光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

六 含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波动方程

1、含隐变量的波函数和波动方程的充要条件。毫无疑义,一套物理理论究竟是否正确,首先在于这个物理理论能否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以及在理论证明上是否严密而又准确无误。尤其重要的是,这个理论必须能够经得起物理实验的检验。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综观目前关于量子力学中隐变量理论,不管经过了怎样的论证,最后都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充要条件才算成立(参见【1】):

(1)所给出的隐变量(λ)的取值范围}{n λ,以及每个n λ(,3,2,1=n ……)在理论中的出现都

不会影响量子力学本身的业已预期的概率。或者说,在同一状态中,所引入的隐变量必须与量子力学求得的概率值完全相等,而不是偏离或相悖。尤其是在平衡态时,情况必

须如此;不难看出,对于这一要求,在我给出的关于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物理本质的解释中,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在这种物理机制下,波长n λ的取值范围,乃是波包在公转运动时,所对应的正弦平面波的波长。对于不同的波长n λ(,3,2,1=n ……)来说,n 的不同取值,代表着能量不同的光子其内部结构的不同。这本身就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参数,所以,不同的n λ根本不会影响到波函数几率的期望值。

(2)必须确定出测量同隐变量的关系,即确定其测量同隐变量n λ之间,究竟是无关(即测量对隐变量没有影响)呢?还是测量与隐变量之间有关?“有关”的确切含义是说,测量会造成n λ发生“决定论”的改变,比如dt d n /λ的改变;或者是,测量会使n λ发生随机的改变?。这些问题都必须是确定无疑的,不允许模棱两可。显然,我在上述对波粒二象性的物理诠释,都严格地符合这一要求。在我的诠释中,dt d n /λ正是宏观意义上的“光速”。即是说,注意到普朗克空间与普朗克时间是最小的时空单元时,dt d n /λ就是一个常数(光速不变原理)。这样一来,dt d n /λ对波函数的概率便没有任何影响。再者,这个隐变量n λ本身所代表的刚好是单个微观粒子(一个波包)公转运动的波长,它在量子力学和态叠加原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来就包括在薛定谔波动方程之中,所以这个隐变量n λ的参与,根本不会影响到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所代表的几率密度。

(3)确定出量子态究竟是怎样地从?态变成}{n λ?,,并且是共同地决定了隐变量起作用的量子态,这也就是说,要找出决定量子态和隐变量在暗中起作用时的相互关系的方程;关于这个问题,则集中地反映出不同的微观粒子的振动频率各不相同,而不同振动频率刚好对应着不同数量的质量单元(n ),不同的质量单元刚好对应着不同平面波动的概率。这已表现在狄拉克函数与薛定谔方程之中。

(4)既要保证隐变量理论的预言在一切条件下,同量子力学的预言相符,又要能够做出可为实验验证的超出量子力学现有实验结果的新预言。——关于这一先决条件,现

有的物理实验已经露出端倪。最近,中科院的李传锋研究组,设计了一种量子实验装置,巧妙地利用偏振比特的辅助来控制测量装置,使得测量装置处于探测波动性与探测粒子性两种对立状态同时处于量子叠加态(参见【13】)。他们利用自组织量子点产生的确定性单光子源作为输入,改良了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从而证明‘光子有自由意

志’的假设不正确”。在这个实验结果中呈现的“锯齿波”,正是微观物质“粒子态”与“波动态”交替呈现的有力证据。实验中,他们首次观测到光的波动态与粒子态的叠加态。结果显示:处于波粒叠加态的光子,既不象普通的粒子态那样没有干涉条纹,也不象普通的波动态那样,表现出标准正弦波的干涉条纹,而是一种“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锯齿形条纹,反映出光子在“波动”与“粒子”两种状态之间相干地振荡着。另外,2015年3月15日,科学家们借助于实验捕获的关于光的粒子态与波动态同时存在场景照片,为我的观点也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实验佐证,详见上述三. 2节的第二张图片。

所有这些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都充分表明,在物质世界中,既存在着宏观上定域论的“因果规律”;也存在着微观上局部非定域论的“机遇规律”,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这一结论,结束了近百年来量子力学两大学术派别之间的无休止争论;同时彻底纠正了“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以及“否认物质世界客观实在性”之类的荒谬结论。

2、含有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简而言之,由于微观粒子的波动态和粒子态之间的脉冲振荡频率非常之高,即[]

14310855095.1-?=s ξ,现有的实验设备,难以从普通的测量中发现波函数的这种脉冲振荡特征。可是,正是由于这种超高频的脉冲振荡,导致了波函数的概率波动。即微观粒子的波动态,或者是粒子态,在确定位置上出现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至于波包沿前进方向公转所表现的平面波动,是确定的,而且是定域的,这已经存在于波函数有关参数中。不过,这并不是光子的概率波动。所以说,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和薛定谔波动方程依然固我:一方面显示着非定域论的机率波动;另一方

面又显示着定域论的平面波动。这样一来,含有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同不含隐变量的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在数学形式上便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背后包含的物理意义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结论

总而言之,量子力学中存在隐变量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这个隐变量藏的极深。虽然经过物理学家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仍然进展的非常缓慢。时至今日,才算露出了它的冰山一角。我坚定地相信,正是由于微观领域中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的量子化特征,所以才导致微观客体在“波动态”与“粒子态”之间,形成两种不同物理状态间的超高频交替变换。这种交替变换,一方面构成了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理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超高频脉冲振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从而导致量子力学波函数具有概率波动的特征。正是这两种波动特征的同时存在,所以在现代物理学中,便产生出了宏观上定域论的自然规律,与微观上非定域论的自然规律,两种自然规律之间的对立。不过,无论怎样地看待这种对立,都不能因此而否定物质世界的因果规律;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更不能因此而随心所欲地把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到量子力学中,使人的主观意识成为量子力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这两种自然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刚好统一在量子力学之中。

【参考文件】:

【1】作者:刘治,张端明,《贝尔不等式及其实验验证》,

https://www.360docs.net/doc/057564377.html,/view/c260470dba1aa8114431d9b2.html

【2】光的偏振现象,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57564377.html,/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 &f=3

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

引言:黑体辐射等实验的研究以及光谱实验的诞生,促使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不断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也日益显著,所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迫使我们不得不抛弃经典力学,而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量子力学。该力学体系描绘了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及其力学特性。 题目: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 内容摘要:在经典力学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描述: 22(((),(),()))d r F m r x t y t z t dt ==r u r r ;方程的解即为物体的动力学方程。由此方程的解: ((),(),())r x t y t z t =r ;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我们即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在空间所处的位 置。而在微观领域中,微观粒子的运动并不适用于上述的方程所描述。实验证明他们在某一 时刻出现在空间的哪一点上是不确定的。应该用方程μH E ψ=ψ来描述。比如电子的衍射现象,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关系,还有薛定谔为批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论的观点而提出的一 个思维实验(薛定谔猫)。本文利用概率与统计的相关概念对量子力学做出一些相关的阐明,并对一些相关的问题(衍射,薛定谔猫等)进行说明。对单电子体系薛定谔方程作出较为详细的讨论,并加以例题进行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量子力学、概率与统计、电子衍射现象、薛定谔猫、薛定谔方程 概率统计理论的简单介绍: 随机变量X :X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Ω上的实值函数;对面门一样本点ω,()X ω是一个实数。X 离散取值时,为离散随机变量。X 连续取值时,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本文只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 概率密度函数:当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时,例如一条直线AB 如图:A 0 1 B 假设现在有一个点落到了AB 上,我们是否能问该点恰好落在0.5x =处的概率是多少?显然这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因为该点恰好落在任意一点上的概率均为零。(基本事件的个数为无穷) 我们只能问该店落在某一区间[,]a b 上的概率是多少?例如[,][0,0.5]a b =;此时概率 10.5/12 p == 。 因此设X 是一随机变量,如果存在非负函数()f x 使得对任意满足a b -∞≤≤+∞的,a b 有 ()()b a p a X b f x dx ≤≤=?;就称()f x 是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函数。 显然()f x 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1) ()1f x dx +∞ -∞ =? ;(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归一化性质) (2)()0.p X a ==于是()()()p a X b p a X b p a X b ≤≤==≤p p p ; (3)对于数集,()()A A p X A f x dx ∈= ?;

常州大学量子力学名词解释

1.黑体:一个物体能全部吸收投射在他上面的辐射而无反射,就称为黑体。 2.普朗克假设(黑体辐射提出的假设):黑体以hv为能量单位不连续的发射和吸收频率为v的辐射,而不是像经典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可以连续地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 3.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黑体辐射,平衡时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的曲线,其形状和能量只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有关,而与空腔的形状与组成的物质无关。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4.玻尔假设:定态假设,频率假设,量子化条件。 5.态叠加原理:设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这些态的线性叠加,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 6.波函数的三个条件:有限性,连续新,导致可测量的单值性。 7.算符:是指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的算符是作用在波函数上的运算符号。 8.对易:有组成完全系的共同本征态。 9.表象:量子力学中态和力学量的具体表示方式。 10.弹性碰撞:一个粒子与另一个粒子碰撞过程中,有动能的交换,粒子内部状态并无改变。非弹性碰撞:碰撞中粒子内部状态有所改变(原子被激发或电离)。 11.泡利不相容原理:全同费米子体系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同时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12.玻色子:由光子(自旋为1)、处于基态的氦原子(自旋为0)、a 粒子(自旋为0)以及其他自旋为0或为h的整数倍的粒子所组成的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是对称的,这类粒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被称为玻色子。费米子:由电子、质子、中子这些自旋为h/2的粒子以及其他自旋为h/2的奇数倍的粒子组成的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 是反对称的,这类粒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被称为费米子。 13.塞曼效应:氢原子和类氢原子在外磁场中,其光谱线发生分裂的现象。 14.全同粒子:称质量、电荷、自旋等固有性质完全相同的微观粒子称为全同粒子。全同性原理:全同粒子所组成的体系中,两全同粒子相互代换不引起物质状态的改变。 15.厄米算符的性质:本征值为实数;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米算符;对于两任意函数和,如果算符满足,则称为厄米算符;如果为厄米算符。 16.薛定谔方程满足的条件:含时;线性的;不含有状态参量。

量子力学讲义

量子力学的通俗讲座 一、粒子和波动 我们对粒子和波动的概念来自直接的经验。和粒子有关的经验对象:小到石子大到天上的星星等;和波动有关的经验对象:最常见的例子是水波,还有拨动的琴弦等。但这些还不是物理中所说的模型,物理中所谓粒子和波动是理想化的模型,是我们头脑中抽象的对象。 1.1 粒子的图像 在经典物理中,粒子的概念可进一步抽象为: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具有质量的对象,即所谓质点。质量在这里是新概念,我们可将其定义为包含物质量的多少,一个西瓜,比西瓜仔的质量大,因为西瓜里包含的物质的量更大。 为叙述的简介,我们现在可把粒子等同于质点。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知道其位置和质量(x,m ),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表达。 但我们漏掉了时间,时间也是一个直观的概念,这里我们可把时间描述为一个时钟,我们会发现当指针指到不同位置时,质点的位置可能不同,于是指针的位置就定 义了时刻t 。有了时刻 t ,我们对质点的描述就变成了(x,t,m ),由此可定义速度v ,现在我们对质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x,v,t,m )。 在日常经验中我们还有相互作用或所谓力的概念,我们在地球上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肌肉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或者说弹簧秤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弹簧的拉伸程度是不同的。 以上我们对质量、时间、力等的定义都是直观的,是可以操作的。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研究,最终诞生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这里我们可简单地用两个公式:F=ma (牛顿第二定律) 和 2 GMm F x (万有引力公式) 来代表牛顿力学。前者是质点的运动方程,用数学的语言说是一个关于位置x 的二阶微分方程,所以只需要知道初始时刻t=0时的位置x 和速度v 即可求出以后任意时刻t 质点所处的位置,即x(t),我们称之为轨迹。 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我们知道t=0时x 和v 的精确值(没任何误差),x(t)的取值也是精确的,即我们得到是对质点未来演化的精确预测,并且这个求 解对t<0也精确成立,这意味着我们还可精确地反演质点的历史。这些结论都是由数学理论严格保证的,即轨迹是一根理想的线。 经典的多粒子系统

(完整word版)量子力学名词解释全集

1.波粒二象性 : 一切微观粒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2分),满足νh E =(1分),λh P =(1分),其中E 为能量,ν为 频率,P 为动量,λ为波长(1分)。 2、测不准原理 :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决定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量(2分),其可表达为:2/P x x η≥??,2 /P y y η≥??,2/P z z η≥??(2分),式中η(或h )是决定何时使用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判据(1 分)。 3、定态波函数 : 在量子力学中,一类基本的问题是哈密顿算符不是时间的函数(2分),此时,波函数)t ,r (ρψ可写成r ρ函数和t 函数的乘积,称为定态波函数(3分)。 4、算符 使问题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称为操作符或算符(2分),操作符可为走步、过程、规则、数学算子、运算符号或逻辑符号等(1分),简言之,算符是各种数学运算的集合(2分)。 5、隧道效应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3分),实际也正是如此(1分),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1分)。 6、宇称 宇称是描述粒子在空间反演下变换性质的相乘性量子数,它只有两个值 +1和-1 (1分)。如果描述某一粒子的波函数在空间反演变换(r→-r)下改变符号,该粒子具有奇宇称(P =-1 )(1分),如果波函数在空间反演下保持不变,该粒子具有偶宇称(P =+1) (1分),简言之,波函数的奇偶性即宇称(2分)。 7、Pauli 不相容原理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费米子)所遵从的一条原理,简称泡利原理(1分)。它可表述为全同费米子体系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同时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1分)。泡利原理又可表述为原子内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4个量子数n 、l 、ml 、ms ,该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3分)。 8、全同性原理: 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1分)使得其组成的体系中,两全同粒子相互代换不引起物理状态的改变(4分)。 9、输运过程: 扩散(1分)、热传导(1分)、导电(1分)、粘滞现象(1分)(系统内有宏观相对运动,动量从高速区域向低速区域的传递过程)统称为输运过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1分) 10、选择定则: 偶极跃迁中角量子数与磁量子数(1分)需满足的选择定则为1±=?l (2分), 1 ,0±=?m (2分) 11、微扰理论 在量子力学中求近似解(1分)的一种方法,核心是先求解薛定谔方程(2分),再引入微小附加项来修正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讲解学习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

量子力学隐变量解释的最新探索 (作者;夏烆光) 电子邮箱:xgxia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057564377.html, 【内容提要】:本文从贝尔不等式出发指出:因斯布鲁克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中,存在着实验者的主观臆断成分,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随后,全面讨论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及其隐变量理论的合理性。进而证明:在物理学中,宏观上的定域论与微观上的非定域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过,二者相互对立的这一侧面,既不能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也不能否定物理学的因果规律;更不是把人的主观意识引入到量子力学之中,变成量子力学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正当理由。 【关键词】:贝尔不等式隐变量波粒二象性广义时空相对论玻姆玻恩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 引言 量子力学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专门用于研究微观客体运动规律的物理理论。它利用波函数来表征微观客体的运动状态,或者说,它是利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微观世界中物质运动规律的物理理论。在微观领域中,因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都难以做出精确的确定,所以对可观察量来说,只能给出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由此而引发了量子力学的描述是否完备与可靠的诸多疑问。 在过去的100来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两大学术派别之间尖锐对立与激烈争论的焦点。以尼尔斯·玻尔、马克斯·玻恩和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学家为代表的“非定域论”学派认为:量子力学是完备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是量子世界的物

理本质。但是,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戴维·玻姆和路易·德布罗意等另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为代表的“定域论学派”则认为:量子力学中这种概率特征并不是量子世界的物理本质,“上帝不会掷骰子”的名言,正是爱因斯坦对非定域论学派给予的幽默反驳。当然了,定域论学派的基本观点也同样的承认,量子力学的理论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只是这个理论本身是不完备的。之所以说它是不完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在构成量子力学的波函数之中,肯定存在着某种隐藏得更深刻的物理原因,即某种“隐变量”在暗中发挥作用,只是人们目前尚未揭开这个隐变量究竟是怎样一个物理机制而已。 于是,寻找关于隐变量的量子力学解释,就成为坚信隐变量解释的物理学家们近百年来的奋斗目标。在随后的岁月里,所提出的隐变量理论至少有几十种。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隐变量理论包括:玻姆的隐变量理论,德布罗意的导波理论,玻姆-玻布的隐变量理论,格里森的隐变量理论,等等。特别是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Bell .J.S),为了证实隐变量解释与概率解释孰是孰非,还专门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后命名为“贝尔不等式”,用以作为衡量隐变量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一贝尔不等式的数学证明与实验验证 1、贝尔不等式的数学证明。在隐变量理论的研究中,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Bell .J.S)认为,必须找到一些对定域性条件、或者是对远距离系统不可分性的理论证明,并把研究结果发表在1964年的两篇论文,即《量子力学的隐变量问题》和《关于EPR佯谬》之中。为了简化证明,贝尔通过一种线性局域隐变量理论,求出单态中的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分别地沿着两个任意指定的方向投影时的关联函数,使其对应着相应关联量的量子力学期望值。贝尔假定该体系处在“总自旋为零”的单态。这样一来,两个粒子从某个时刻起,已经处于相距很远的空间距离之上,并且以后在它们之间就不再有任何相互作用存在。他令和是空间上两个任意方向的单位矢量,粒子I沿方向自旋

量子力学总结

量子力学总结 第一部分 量子力学基础(概念) 量子概念 所谓“量子”英文的解释为:a fixed amount (一份份、不连续),即量子力学是用不连续物理量来描述微观粒子在微观尺度下运动的力学,量子力学的特征简单的说就是不连续性。 描述对象:微观粒子 微观特征量 以原子中电子的特征量为例估算如下: ○1“精细结构常数”(电磁作用常数), 1371~ 10297.73 2-?==c e α ○ 2原子的电子能级 eV a e me c e mc E 27~~02242 2 2==??? ? ?? 即:数10eV 数量级 ○ 3原子尺寸:玻尔半径: 53.0~2 2 0me a =?,一般原子的半径1?

○4速率:26 ~~ 2.210/137 e c V c m s c ?-? ○5时间:原子中外层电子沿玻尔轨道的“运行”周期 秒 160 0105.1~2~-?v a t π 秒 角频率16 102.4~~?a v c ω, 即每秒绕轨道转1016圈 (电影胶片21张/S ,日光灯频率50次/S ) ○6角动量: =??2 2 20~~e m me mv a J 基本概念: 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3、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 波尔2个假设: 定态轨道 定态跃迁 4、物质波及德布洛意假设(德布洛意关系)

“任何物体的运动伴随着波,而且不可能将物质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认为物体若以大小为P 的动量运动时,则伴随有波长为λ的波动。 P h =λ,h 为普朗克常数 同时满足关系ω ==hv E 因为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伴随这种波动,所以称这种波动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称P h h E v ==λ 德布罗意波关系 例题:设一个粒子的质量与人的质量相当,约为50kg ,并以12秒的百米速度作直线运动,求粒子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动量v p μ= 波长m v h p h 3634101.1)1250/(1063.6)/(/--?=??===μλ 晶体的晶格常数约为10-10m ,所以,题中的粒子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因此,无法观测到衍射现象。 5、波粒二象性 (1)电子衍射实验 1926年戴维逊(C ·J ·Davisson )和革末(L ·H ·Gevmer )第一个观察到了电子在镍单晶表面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求出电子的波长λ

量子力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波粒二象性 : 一切微观粒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2分),满足νh E =(1分),λh P =(1分),其中E 为能量,ν为频率,P 为动量,λ为波长(1分)。 2、测不准原理 :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决定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量(2分),其可表达为:2/P x x η≥??,2/P y y η≥??,2/P z z η≥??(2分),式中η(或h )是决定何时使用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判据(1分)。 3、定态波函数 : 在量子力学中,一类基本的问题是哈密顿算符不是时间的函数(2分),此时,波函数)t ,r (ρψ可写成r ρ 函数和t 函数的乘积,称为定态波函数(3分)。 4、算符 使问题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称为操作符或算符(2分),操作符可为走步、过程、规则、数学算子、运算符号或逻辑符号等(1分),简言之,算符是各种数学运算的集合(2分)。 5、隧道效应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3分),实际也正是如此(1分),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1分)。 6、宇称 宇称是描述粒子在空间反演下变换性质的相乘性量子数,它只有两个值 +1和-1 (1分)。如果描述某一粒子的波函数在空间反演变换(r→-r)下改变符号,该粒子具有奇宇称(P =-1 )(1分),如果波函数在空间反演下保持不变,该粒子具有偶宇称(P =+1) (1分),简言之,波函数的奇偶性即宇称(2分)。 7、Pauli 不相容原理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费米子)所遵从的一条原理,简称泡利原理(1分)。它可表述为全同费米子体系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同时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1分)。泡利原理又可表述为原子内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4个量子数n 、l 、ml 、ms ,该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3分)。 8、全同性原理: 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1分)使得其组成的体系中,两全同粒子相互代换不引起物理状态的改变(4分)。 9、输运过程: 扩散(1分)、热传导(1分)、导电(1分)、粘滞现象(1分)(系统内有宏观相对运动,动量从高速区域向低速区域的传递过程)统称为输运过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1分) 10、选择定则: 偶极跃迁中角量子数与磁量子数(1分)需满足的选择定则为1±=?l (2分),1 ,0±=?m (2分) 11、微扰理论 在量子力学中求近似解(1分)的一种方法,核心是先求解薛定谔方程(2分),再引入微小附加项来修正(2分)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一)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一) 作者:孙昌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1 引言:量子力学的二元结构和其发展的二元状态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奠定了 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科学基础,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各种相关物理效应。然而,关于波函数的意义,自爱因斯坦和玻尔旷世之争以来众说纷纭,并无共识。直到今天,量子力学发展还是处在这样一种二元状态。对此有人以玻尔的“互补性”或严肃或诙谐地调侃之,以“shut up and calculate”的工具主义观点处之以举重若轻。这样一个二元状态主要是由于附加在玻恩几率解释之上的“哥本哈根诠释”之独有的部分:外部经典世界存在是诠释量子力学所必需的,是它产生了不服从薛定谔方程幺正演化的波包塌缩,使得量子力学二元化了。今天,虽然波包塌缩概念广被争议,它导致的后选择“技术”却被广泛地应用于量子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如线性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离物传态的某些实验演示。早年,薛定谔曾经写信严厉批评了当时的物理学家们,他在给玻恩的信中写到:“我确实需要给你彻底洗脑……你轻率地常常宣称哥本哈根解释实际上已经被普遍接受,毫无保留地这样宣称,甚至是在一群外行人面前——他们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这已经是道德底线了……你真的如此确信人类很快就

会屈从于你的愚蠢吗?”1979 年,Weinberg在《爱因斯坦的错误》一文中批评了玻尔对测量过程的不当处理:“量子经典诠释的玻尔版本有很大的瑕疵,其原因并非爱因斯坦所想象的。哥本哈根诠释试图描述观测(量子系统)所发生的状况,却经典地处理观察者与测量的过程。这种处理方法肯定不对:观察者与他们的仪器也得遵守同样的量子力学规则,正如宇宙的每一个量子系统都必须遵守量子力学规则。”“哥本哈根诠释可以解释量子系统的量子行为,但它并没有达成解释的任务,那就是应用波函数演化方程于观察者和他们的仪器。”最近温伯格又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标准”量子力学的种种不满。在量子信息领域,不少人不加甄别地使用哥本哈根诠释导致的“后选择”方案,其可靠性令人怀疑!其实,在量子力学幺正演化的框架内,多世界诠释不引入任何附加的假设,成功地描述了测量问题。由于隐变量理论在理论体系上超越了量子力学框架,本质上是比量子力学更基本的理论,所以本文对Bell 不等式不作系统讨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形式迥异的量子力学新诠释,如退相干、自洽历史、粗粒化退相干历史和量子达尔文主义,但实际上都是多世界诠释的拓展和推广。2 哥本哈根诠释及其推论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内容是“诠释量子世界,外部的经典世界必不可少”。波函数描述微观系统的状态,遵循态叠加原理,即:如果|?1>

量子力学基础简答题(经典)【精选】

量子力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对“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量子力学的解释是什么? 3、力学量G ?在自身表象中的矩阵表示有何特点? 4、简述能量的测不准关系; 5、电子在位置和自旋z S ?表象下,波函数??? ? ??=ψ),,(),,(21z y x z y x ψψ如何归一化?解释各项的几率意义。 6、何为束缚态? 7、当体系处于归一化波函数ψ(,) r t 所描述的状态时,简述在 ψ(,) r t 状态中测量力学量F 的可能值及其几率的方法。 8、设粒子在位置表象中处于态),(t r ψ,采用Dirac 符号时,若将ψ(,) r t 改写为ψ(,) r t 有何 不妥?采用Dirac 符号时,位置表象中的波函数应如何表示? 9、简述定态微扰理论。 10、Stern —Gerlach 实验证实了什么? 11、一个物理体系存在束缚态的条件是什么? 12、两个对易的力学量是否一定同时确定?为什么? 13、测不准关系是否与表象有关? 14、在简并定态微扰论中,如 () H 0的某一能级) 0(n E ,对应f 个正交归一本征函数i φ(i =1,2,…, f ),为什么一般地i φ不能直接作为()H H H '+=???0的零级近似波函数? 15、在自旋态χ1 2 ()s z 中, S x 和 S y 的测不准关系( )( )??S S x y 22?是多少? 16、在定态问题中,不同能量所对应的态的迭加是否为定态Schrodinger 方程的解?同一能量 对应的各简并态的迭加是否仍为定态Schrodinger 方程的解? 17、两个不对易的算符所表示的力学量是否一定不能同时确定?举例说明。 18说明厄米矩阵的对角元素是实的,关于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互相共轭。 19何谓选择定则。 20、能否由Schrodinger 方程直接导出自旋? 21、叙述量子力学的态迭加原理。 22、厄米算符是如何定义的? 23、据[a ?,+ a ?]=1,a a N ???+=,n n n N =?,证明:1 ?-=n n n a 。 24、非简并定态微扰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写出其适用条件。

戏剧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2 3 4 另有值 最大、 5. ???” 、“危机”, 还是“发现” 6 (1 (2 7 8 变与创造性的变有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规范。为所有演员遵循,也为观众所接受、熟悉 9梅兰芳(1894-1961)?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1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 《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1922?~1924?年他写作了自传《我的艺术生活》,首次对自己的戏剧体系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1928年10月心脏病

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学生姓名武术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_ 222009322072082 班级2009 级 2班 指导教师张济龙 成绩 _ 工程技术学院 2011年12 月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武术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摘要:量子力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了,它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百年虽是艰难的,但是辉煌的。此后,人们发现量子力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它的发展潜力是不能低估的。本文从两个部分逐次论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第一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这部分阐述了早期量子论。第二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应用,这部分阐明了量子力学在固体物理和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早期量子论;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应用 量子力学诞生至今一百年。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它由原子层次的动力学理论,已经向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以及高新技术延伸。而事实上,它已超出物理学范围;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科学的主心骨,又是现代科技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建立在量子概念的量子力学及其物理诠释,促使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本性转变;虽然这新概念很抽象,但就目前文明的空前繁荣而言,量子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而看看量子力学的前沿性进展新貌,则会感到心驰神往。 量子力学可谓是量子理论的第二次发展层次,第一次常称作早期量子论,第三次就是量子场论。本文除了论述这三个层次以外,又说了它在现代物理乃至现代物质科学中的地位,阐述了它应用的状况。 一.量子力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为经典物理发展很完美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的发现了。经典力学时期物理学所探讨的主要是用比较直接的实验研究就可以接触到的物理现象的定理和理论。牛顿定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宏观和慢速的世界中是很好的自然规律。而对于微观世界的

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

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1935 年 5 月, 在 Physical Review 上 Einstein 和他的两位同事 B. Podolsky和 N. Rosen 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量子力学对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备的吗?)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他们对物理理论的看法:一个严谨的物理理论应该要区别「客观实体」(object reality) 以及这个理论运作的观点.客观实体应独立于理论而存在.在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功时,我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1)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 (2) 理论的描述是否完备?只有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时,这样的理论才是令人满意的.理论的正确性当由实验来决定.而关于量子力学的描述是否完备则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主题.在进一步讨论理论的完备性之前,我们必须先定义什么是完备性.作者们提出了一项判别完备性的条件:每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必须在理论中有一对应物(every element of the physical reality must have a counterpart in the physical theory)因此我们决定了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呢? 作者们以为: 「如果,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即机率为一)某一物理量的值,那么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与这个物理量对应.」他们认为,只要不把这个准则视为一必要条件,而看成是一充分的条件,那么这个判别准则同样适用于古典物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对实在的概念.举例来说,在一维系统中,一个以波函数φ(x) = exp(ip0x/2πh) (其中 p0是一常数,i 表纯虚数,h 为Planck常数)描述的粒子.其动量的算符为 h d ,p = ------ ---- ,2(Pi)i dx,因此: pFI(x) = p0FI(x),所以动量有一确定的值 p0.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动量是一物理实体.反之,对位 置算符 q 而言,qFI = xFI ≠ aFI ,因此粒子的位置并没有一确定的值.它是不可预测的,仅能以实验测定之.然而任何一实验的测定都将干扰到粒子而改变其状态,被测后的粒子将再也不具动量 p0了.对于此情况,我们说当一粒子的动量确定时,它的位置并非一物理 实体.一般来说在量子力学中,对两个不可对易的可观察量(observable)而言,知道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准确知识将排除对另外一个的准确知识.任何企图决定后者的实验都将改变系统的状态而破坏了对前者的知识.至此,作者们发现我们面临了如下的两难局面: (1)或者,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2)或者,两个对应于不可对易算符的物理量不能同时是实在的(即具有确定的值).因为,若两个不可对易的物理量同时具有确定的值,根据作者们对完备性的条件,在波函数的描述中应包含这些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量子力学练习题

量子力学练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 填空题 1.量子力学的最早创始人是 ,他的主要贡献是于 1900 年提出了 假设,解决了 的问题。 2.按照德布罗意公式 ,质量为21,μμ的两粒子,若德布罗意波长同为 λ,则它们的动量比p 1:p 2= 1:1;能量比E 1:E 2= 。 3.用分辨率为1微米的显微镜观察自由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若电子的能量 E=kT 23 (k 为玻尔兹曼常数),要能看到它的德布罗意波长,则电子所处的最高温度T max = 。 4.阱宽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阱宽扩大1倍,粒子质量缩小1倍,则能级间距将扩大(缩小) ;若坐标系原点取在阱中心,而阱宽仍为a ,质量仍为μ,则第n 个能级的能量E n = ,相应的波函数 =)(x n ψ()a x a x n a n <<= 0sin 2πψ和 。 5.处于态311ψ的氢原子,在此态中测量能量、角动量的大小,角动量的z 分量的值分别为E= eV eV 51.13 6 .132-=;L= ;L z = ,轨道磁矩M z = 。 6.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单粒子量子态为)(q k ?,当它们是玻色子时波函数为 ),(21q q s ψ= ;玻色体系 为费米子时 =),(21q q A ψ ;费米体系 7.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中求能量和波函数近似值的公式是 E n =() () +-'+'+∑≠0 020m n n m mn mn n E E H H E , )(x n ψ = () ) () +-'+∑≠000 2 0m m n n m mn n E E H ψψ, 其中微扰矩阵元 'mn H =()() ?'τψψd H n m 00?; 而 'nn H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该方法的适用条 件是 本征值, 。

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在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出现使物理学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方面使人们对物质的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物理理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一定局限性。经典力学描述宏观物质形态的运动规律,而量子力学则描述微观物质形态的运动规律,他们之间有质的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本文试图通过解释、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进一步深入了解量子力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经过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量子世界真正的基本特性:如果系统真的从状态A跳跃到B的话,那么我们对着其中的过程一无所知。当我们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是有限的,而当我们没有观察的时候系统正在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量子理论可以说是一门反映微观运动客观规律的学说。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在经典物理中,运动状态描述的特点为状态量都是一些实验可以测量得的,即在理论上这些量是描述运动状态的工具,实际上它们又是实验直接可测量的量,并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状态量来直接验证理论。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描述,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当微观粒子积累到一定量是,它们又显现出经典力学的规律。 关键字:量子力学及经典力学基本内容及理论量子力学及经典力学的区别与联系

目录 三、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正文 (3) 一、量子力学及经典力学基本内容及理论……………………………………………… 3 经典力学基本内容及理论 (3) 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理论 (3) 二、量子力学及经典力学在表述上的区别与联系 (4) 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 (4) 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 三、结论: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一些区别对比 (5) 参考文献 (6)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1-1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 1.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黑体受热会辐射能量。若以Eν表示黑体辐射的能量,Eνdν表示频率在ν到v+d(范围内、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以E(对(作图,得到能量分布曲线。从经典物理推出的公式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1)从粒子角度,由经典热力学得到维恩公式,只适用于高频范围;2)从波动角度,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理论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只适用于低频范围。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普朗克首先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在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时,发现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新的公式成立,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而经典物理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 1 \* GB3 ①假设黑体内的分子、原子以不同的频率做简谐振动,这种做简谐振动的分子、原子称为谐振子。 = 2 \* GB3 ②对于振动频率为(0的谐振子,能量具有最小单位(0,该谐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即 E=nε0n=1,2,3…(1-1-1) ③能量的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或量子,它和振动频率ν0有如下关系: ε0=hν0(1-1-2) 其中h为常数,大小为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 ?E=|E1-E2|=|n1ε0-n2ε0|=|n1-n2|ε0(1-1-3)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这种物理量的不连续变化称为量子化。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

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及理解 基本概念 概率波 量子力学最基础的东西就就是概率波了,但我认为对概率波究竟就是什么样一种“波”,却并不就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个问题直到理查德,费恩曼(而不就是海森伯或者伯恩)提出了单电子实验,才让我们很清楚的瞧到什么就是概率波?有为什么就是概率波。 什么就是概率波?为什么就是概率波?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瞧下费恩曼的理想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刚开始时理想实验,不过后来都已经过证明了)就行了,我相信大家都会明白的。 下面我们再瞧一下费恩曼给出了什么结果: 1.单独开启缝1或者缝2都会得到强度分布或者符合衍射的图样, 缝1与缝2都开启时得到强度符合干涉图样 2.由两个单缝的图样无论如何得不到双缝的图样,即 3.每次让一个电子通过,长时间的叠加后就得到一个与一次让很多电子 通过双缝完全相同的图案 4.每次得到的就是“一个”电子 其实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很容易得到为什么必须就是概率波,并且我们也很容易去除那些对概率波不对的理解,也就就是所谓的向经典靠拢的理解,从而得到必须就是概率波的事实。 概率波从字面上来理解,也就就是这种波表示的就是一种概率分布,还就是在双缝干涉中我们瞧一下很简单的一些表现,若果就是概率波的话,我们很关心的就就是这个粒子分布的具体形状,粒子位置的期望值等,在这里我们可以瞧出来波函数经过归一化之后,就就是说电子还就是只有那一个电子,但就是它的位置不确定了,这才形成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一个云状分布,您要计算某一个范围内的电荷就是多少,这样您会得到一个分数的电荷量,但这只能告诉您电子在您研究的范围内分布的概率有多大,并不就是说在这一范围内真正存在多少电子。

量子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作业 No .8量子力学基础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注意:题目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答案正确。) 1. 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作高速运动,这时粒子物质波的波长λ与速度v 有如下关系: [ C ] (A) v ∝λ (B) v 1 ∝λ (C) 2211c v -∝ λ (D) 22v c -∝λ 解:由德布罗意公式和相对论质 — 速公式 2 201 1c v m mv h p -= == λ 得2 20 1 1c v m h - =λ,即2211c v -∝λ 2. 不确定关系式 ≥???x p x 表示在x 方向上 [ D ] (A) 粒子位置不能确定 (B) 粒子动量不能确定 (C) 粒子位置和动量都不能确定 (D) 粒子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 3. 将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概率将 [ D ] (A) 增大2 D 倍。 (B) 增大2D 倍。 (C) 增大D 倍。 (D) 不变。 4. 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23cos 1)(a x a a x a x ≤≤-= πψ 那么粒子在6 5a x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 [ A ] a 21(A ) a 1 (B) a 21(C) a 1(D) 解:概率密度 )23(cos 1)(22 a x a x πψ=

将65a x =代入上式,得 a a a a x 21)6523(cos 1)(22=?=πψ 5. 波长 λ = 5000 ?的光沿x 轴正方向传播,若光的波长的不确定量?λ=103-?,则利用不确定关系h p x x ≥???可得光子的x 坐标的不确定量至少为: [ C ] (A) 25cm (B )50cm (C) 250cm (D) 500cm 解:由公式p = λh 知: △322105000 -?-=?-=h h p λλ 利用不确定关系h p x x ≥???,可得光子的x 坐标满足 91025?=?≥ ?x p h x ?=250cm 二、填空题 1. 低速运动的质子和α粒子,若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它们的动量之比=αP :p p 1:1 ;动能之比=αP :E E 4:1 。 解:由p = λ h 知,动量只与λ有关,所以1:1:αP =p p ; 由非相对论动能公式m p E 22 k =,且αp p p =,所以1:4:αP ==p m m E E α 2. 在B = 1.25×10 2 -T 的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 =1.66cm 的圆轨道运动的α粒子的德布罗 意波长是 0.1 ? 。(普朗克常量h = 6.63×10-34J·s ,基本电荷e = 1.6×10-19 C)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evB 2R mv 2得eBR mv p 2==,又由λ h p =得 1.0(m)10998.010 66.11025.1106.121063.62112 21934 ≈?=???????===-----eBR h p h λ? 3. 若令c m h e c = λ (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波长,其中m e 为电子静止质量,c 为光速,h 为普

量子力学名词解释全集

1.波粒二象性: 一切微观粒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2分),满足νh E =(1分),λh P =(1分),其中E 为能量,ν为 频率,P 为动量,λ为波长(1分)。 2、测不准原理: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决定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量(2分),其可表达为:2/P x x ≥??,2 /P y y ≥??,2/P z z ≥??(2分),式中 (或h )是决定何时使用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判据(1 分)。 3、定态波函数: 在量子力学中,一类基本的问题是哈密顿算符不是时间的函数(2分),此时,波函数)t ,r ( ψ可写成r 函 数和t 函数的乘积,称为定态波函数(3分)。 4、算符 使问题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称为操作符或算符(2分),操作符可为走步、过程、规则、数学算子、运算符号或逻辑符号等(1分),简言之,算符是各种数学运算的集合(2分)。 5、隧道效应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3分),实际也正是如此(1分),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1分)。 6、宇称 宇称是描述粒子在空间反演下变换性质的相乘性量子数,它只有两个值+1和-1 (1分)。如果描述某一粒子的波函数在空间反演变换(r→-r)下改变符号,该粒子具有奇宇称(P =-1 )(1分),如果波函数在空间反演下保持不变,该粒子具有偶宇称(P =+1)(1分),简言之,波函数的奇偶性即宇称(2分)。 7、Pauli 不相容原理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费米子)所遵从的一条原理,简称泡利原理(1分)。它可表述为全同费米子体系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同时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1分)。泡利原理又可表述为原子内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4个量子数n 、l 、ml 、ms ,该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3分)。 8、全同性原理: 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1分)使得其组成的体系中,两全同粒子相互代换不引起物理状态的改变(4分)。 9、输运过程: 扩散(1分)、热传导(1分)、导电(1分)、粘滞现象(1分)(系统内有宏观相对运动,动量从高速区域向低速区域的传递过程)统称为输运过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1分) 10、选择定则: 偶极跃迁中角量子数与磁量子数(1分)需满足的选择定则为1±=?l (2分), 1 ,0±=?m (2分) 11、微扰理论 在量子力学中求近似解(1分)的一种方法,核心是先求解薛定谔方程(2分),再引入微小附加项来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