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春之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之声

〔课题〕: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民族乐器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课标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对乐器和人声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感知乐曲的结构,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春节序曲》作为一首管弦乐合奏,教材中介绍了AB段主题和引子的旋律,课程要求背唱B段旋律,要注意体现该段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民族管弦乐作品了解极少,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2、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3、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主题旋律的哼唱、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欣赏水平。

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试图背唱B段主题,能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教学重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哼唱背唱主题旋律,感受和理解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能随曲律动,编创动作。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新年刚过你是否还能想起今年春晚开场的第一个节目?

生:.........

师: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请看羊年春晚《四世同堂合家欢》这个视频。你是否在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旋律出自哪个乐曲?

生:春节序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晚中的节目,唤起学生回忆,导入自然贴切有时效性。

二、乐曲赏析:

1、欣赏全曲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生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

生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 A+B+A

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

生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师总结并简介作品: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2.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师提问:该部分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景?(播放引子部分音乐)

生回答:引子部分由乐队全奏“开场锣鼓”,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以欢快热烈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的大型群舞中。

(2)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师: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播放第一部分音乐)

生回答: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通过与第一主题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人们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师总结:A 段的音乐,包含有两个主题,据作曲家介绍,它们是由两首曲调相近的唢呐曲综合而成。

第一主题以不同乐器、不同力度的“问答”展示出富有陕北民间特色的舞曲,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问句由长笛和双簧管主奏,答句加入了各组高音乐器主奏,中低音乐器作伴奏,改编后的合唱曲则是由女中音问,其他声部答。力度一弱一强,仿佛是小锣小钹与大锣大鼓的交相呼应,又象领舞的伞头与秧歌队的一唱一和。

第二主题让我们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人圈,音乐节奏的变化,抑扬交替,这个主题加花变奏成新的旋律,再次出现不管乐器和弦乐器的互答,描绘着你来我往、一进一退、逗挑错位、舞姿翩翩的身影。经过短暂的过渡,乐曲回到引子的热烈气氛,这是秧歌舞的第一个大场表演,音乐形象色彩斑烂,锣鼓铿锵,舞姿豪放,秧歌队矫健灵活,载歌载舞,一唱百和,穿花层出不穷。小号和打击乐器把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

师: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铃鼓),对照乐谱强拍标记,击打出强拍,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老师示范,并邀请学生一起来感受。)

概念学习:什么叫同头换尾?

两乐句的前部分作为头部,后部分作为尾部,如果两个乐句的前部分相同后部分不同,我们称这种创作手法为“同头换尾”或“同头异尾”

举例:《康定情歌》

(3)第二部分: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

生答:B 段为4/4 拍,中速,色彩同 A 段形成鲜明对比。这段的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抒情优美,亲切动人。

老师和学生同唱该段主题旋律并试图背唱。

学习切分节奏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切分节奏)

举例:上学期学到的《蓓蕾之歌》

指出第二部分是作者由陕西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作为创作素材的,出示原曲,教师范唱,并拿出扇子来扭扭秧歌。请同学们用秧

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设计意图:通过对乐曲的分段欣赏,尤其是对打击乐器铃鼓,扇子等道具的使用,身体力行地感受乐曲带来的喜庆的节日气氛和载歌载舞的场面。也希望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在轻松、大胆中去感受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体验式学习中感受喜庆气氛。

(4)第三部分:

师:请学生欣赏第三部分,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该部分音乐与哪一部分的比较相似,有哪些不同之处?(播放第三部分音乐)生答师总结补充:第三部分(A1)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变化和重复,先变化再现 A 段的后半部分主题,后变化再现第一主题,乐队全奏,小号嘹亮,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推向第二个高潮,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表明热闹欢腾、喜气洋洋、唢呐齐鸣、锣鼓喧天的更加热烈的大场秧歌舞又开始了。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3.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李焕之(1919-2000)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

入上海音专师从萧友梅,半年后返回香港。1937年在厦门

结识进步诗人蒲风,并与他合作谱写了《厦门自唱》、《咱们

前进》等歌曲。1938年7月到延安,进入鲁迅文学艺

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音乐理论和指挥等课程,同时主编《民族音乐》和《歌曲》月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系主任。1949年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领导和创作工作,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

李焕之的创作领域广泛,包括歌曲、小歌剧、管弦乐曲、交响乐、电影音乐等。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他还写有音乐评论文章二百余篇及《怎样学习作曲》、《歌曲创作讲座》、《音乐创作散论》等论著。

三、创编活动:

活动1:将B部分旋律编创歌词并自行演唱。

活动2:任选歌曲中的一部分创编秧歌舞蹈动作,自选道具,分组表演。

活动3:结合教师指定音乐片段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

师:以上三个活动各学习小组任选其一创编表演。

四、课堂结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以矫健的舞步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乘着东风,放飞希望,放飞梦想,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用我们的豪情和智慧去书写春天的华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动、表演、创编等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以及更换教学法,愉悦了身心,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说想象;重视学生的创编活动,通过让他们创编节奏、律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法来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春之声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之声 〔课题〕: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民族乐器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课标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对乐器和人声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感知乐曲的结构,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春节序曲》作为一首管弦乐合奏,教材中介绍了AB段主题和引子的旋律,课程要求背唱B段旋律,要注意体现该段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民族管弦乐作品了解极少,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2、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3、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主题旋律的哼唱、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欣赏水平。 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试图背唱B段主题,能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教学重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哼唱背唱主题旋律,感受和理解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能随曲律动,编创动作。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新年刚过你是否还能想起今年春晚开场的第一个节目? 生:......... 师: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请看羊年春晚《四世同堂合家欢》这个视频。你是否在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旋律出自哪个乐曲? 生:春节序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晚中的节目,唤起学生回忆,导入自然贴切有时效性。 二、乐曲赏析: 1、欣赏全曲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生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

音乐课《春之声》教案

七年级下册(春之声)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 渴望春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2、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电子琴、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二、活动与体验──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课引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

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 1、听第一遍录音,回问题: 听完这首歌曲,试着发现歌曲的特点: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几个乐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断?总结:歌曲的结构图式。 2、听第二遍录音,重点从第一句入手,让学生能简单的读出节奏。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概念。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伴奏中轻唱。(多次反复练习) 处理第一段:声音的技巧(气息)、情绪的表现(强弱的控制)等,要求:尽量用纯净的声音唱出艺术歌曲的感觉。 2、随电子琴唱词。(体会这是一首旋律清新欢快,充满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 3、难点突破: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4、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我们中学生也象春天一样美丽,现在正处于打基础,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通过情感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兴趣。 5、分组齐唱: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齐唱这首歌曲。教师对各组进行鼓励性的点评。

人教版七下音乐第一单元春之声欣赏《春节序曲》说课稿

欣赏《春节序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选取 《春节序曲》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的第一单元《春之声》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春节序曲》是教材欣赏曲目第一首,是音乐作品中“洋为中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采用中国曲调、使用西方管弦乐队演奏)的创作典型,本节课的欣赏为学生以后欣赏西方管弦乐作品、交响乐做铺垫。 作用:对已有的中国音乐素材进行再认识,引导学生多聆听,多思考,多实践体验,自主探究,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获得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管弦乐;能哼唱部分主题;初步认识三部曲式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能够在听赏中辩识各段主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感受民风民俗的传统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重、难点 重点: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也就是作品的分段赏析。 难点:作品的曲式结构,也就是三部曲式结构的理解。 二、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尝试,但音乐基础差,大多来自牧区,从未上过音乐课,音乐知识部分更是一片空白;审美取向单一,对学习流行音乐以外的作品有畏难情绪甚至是排斥。 三、教法学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领唱等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实践、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四、教学过程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配套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 听赏《春节序曲》教案3 新人教版

《春节序曲》教案 教学说明: 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结构特点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2、能力目标: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竖笛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喜庆气氛,让我们联想到什么节日呢?对了,是春节。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2、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请你说说看。请学生

举手来说说自己知道的,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用幻灯片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歌曲《好日子》和感兴趣的春节习俗来导入新授,创造喜庆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名曲欣赏: 1、作品简介: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请一个学生来为大家朗读,让大家对这个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第一印象,为一下步的全曲欣赏做好铺垫;让学生朗读,是为了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欣赏全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 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 A+B+A。 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 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3、分段欣赏: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 A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1)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铃鼓),对照书上的乐谱强拍标记,击打出强拍,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老师示范,并邀请学生一起来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春节序曲》教案

一、课题:《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 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 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 (3)、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春节序曲 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春节序曲优质教案---- 410cf746-7156-11ec-a9de-7cb59b590d7d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春节序曲优质教案 人民教育版第七年级第二卷音乐单元1和LBRACK;春节序曲]高质量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高质量的春节序曲教学计划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春节序曲》,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 对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歌(乐)曲走进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音乐天地有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春节序曲,感受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中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 表现功能。熟悉主题旋律。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教学重点: 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 能够听辨乐曲的主旋律。 多媒体课件、丝带、扇子、绢花、鼓、钹等。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你熟悉你刚听到的音乐吗? 你什么时候听说的?(我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听到的) 二、新课教学: (一)听整首歌 师:是呀,春节是个辞旧迎新团圆的日子,过春节可真 活泼的听着这样欢快的音乐,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评价:这是非常热闹的场面、这是喜庆的场面、这是欢腾的场面)是啊,刚才我们 听的这首乐曲正是表现了陕北人民欢度春节的生动场面,是我国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管弦 乐曲,《春节序曲》。那谁来说一说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怎样?(欢快、热闹、热烈,稍快的)对,就是展现了春节里人们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但是这首乐

初中音乐_春之声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初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春之声》的第二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春节序曲》是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也是器乐曲中的精品。这首乐曲优美、明快、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情景。在备课时,我思考着如何把学生引入到那种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去,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力求以听觉为先导,以节奏节拍为主线。动是人的本能,在听觉先导的条件下,以动觉为切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想、创、律动,去理解音乐、音乐想像与音乐体验,从中真正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欣赏感受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 等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正确感受乐曲情绪。 2、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描绘春天主题的作品,培养学生对春天及生活的热爱。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2、知识目标: (1)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感受音乐作品,通过不同题材形式带给人们不同体验的意境美。 3、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春天。 (2)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 【教材】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特点 2、运用比较、试听结合、引导、合作、探究、实践等多种手段,了解作品 不同的情感表达及民族特点 3、感受演奏形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带来的情绪体验,了解一领众和、 民族五声调式及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演奏形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带来的情绪体验 【教学难点】 探究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语言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3、创设情境 师:如果请大家为屏幕上的这幅画增添春天的元素,你会怎么搭配? 学生回答 师:大家知道与春天有关的歌曲有哪些? 学生回答 4、聆听两个音乐片段 师:以前在什么场合听过?它们出自什么作品? 学生回答 二、新课 1、全曲欣赏:观看中国爱乐乐团现场演奏《春节序曲》 师:需要大家留意的是: 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演奏形式?演奏乐器有哪些? 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学生思考后回答 2、分段聆听 (一)前奏 (1)初听前奏 思考:前奏的音乐感觉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2)复听前奏Ⅰ 思考:前奏Ⅰ在速度、力度上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 实践活动:随着音乐律动 (3)复听前奏Ⅱ 师:它在力度、速度上有没有变化? 师生结论:一领众和,这便是招数之一。 实践活动:体验一领众和 (4)五声调式 师:民族五声调式,这便是招数之二。 (二)比较聆听A、B主题 师: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变化?试着说说乐段开头的主奏乐器。 学生选择并回答 (1)熟悉A主题,了解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师生结论:同头换尾,此为招数三。 (2)熟悉B主题,完成表格 师生小结 (3)探究B主题与陕北秧歌调的联系 师:教师弹奏,学生聆听后回答。 师生小结:作曲家的招数四就是作品运用了陕北秧歌调为素材3、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及反思(3篇)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及反 思(3篇)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及反思篇一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断(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断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在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

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这一乐器的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1)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

七年级下册《春之声》教案分析

七年级下册《春之声》教案分析 第一单元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x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x 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说课稿 新人教版

《春之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课第一单元《春之声》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表演、学唱、配乐朗诵描绘春天的《新疆之春》、《春晓》、《春》、《渴望春天》等音乐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着青春气息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赏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唱、舞、编)表达“春之声”这一主题,体会音乐艺术与其它相关文化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感。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加上十三、四岁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变声期,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知识,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愉快教学法;②试唱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及教具电子琴等辅助教学。 自学法:在本课中,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春之声》单元分析教学设计解析

第一单元春之声 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依然保持原教材的意图,利用自然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契合点,以“春”为主题,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与春有关的中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生活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几首以“春天”为表现主题的诗、歌、乐中,比较欣赏、感受、体验、理解、表现不同时代的中外作曲家以各自的视角和独特的音乐艺术语汇,在作品中传达出对春天的渴望和赞美。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渴望春天》的学唱,感受八六拍的节奏律动,并学习用相应指挥图示辅助歌曲的准确学唱。结合分析歌曲的创作手法及了解莫扎特的创作经历,力争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更加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而《春之声》的欣赏只需达到初步领略那悦动的春之圆舞曲的主题律动及旋律线走向与“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感受之关联,并能正确选择与之对应的西洋油画风格;知道作曲家及其主要成就。为歌曲《渴望春天》的学习与表现做好铺垫。 2. 在比较聆听《新疆之春》的同时,重点赏析李焕之先生在《春节序曲》中运用民族音乐语汇抒发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通过探究性活 动,逐步学习专注听赏、理解音乐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表现作品的能力,规律的同时,不仅达成快速视唱歌曲三声部旋律的目的;更为课后的“探究与编创”做好铺垫。通过了解曲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蕴藏中的诗情画意。力争在本节课中较为完整地表现这首优秀的三声部合唱作品。 3. 通过李叔同创作的学堂乐歌春游》准确学唱,在学习发现作品创作 三、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 《渴望春天》 1)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作品,此时的莫扎 特可谓贫病交加。却以如此孩童般的纯真、洗练的音乐语汇,表达着对春天、对 绿色、乃至对生命的渴望。怎能不令人感动! 歌曲采用D大调、八六拍,为带再现的两乐段分节歌(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八六拍特有的活泼律动;加之简单、纯净的,以正三和弦为主的分解式和弦作为伴奏的清新衬托,使这首简单的纯真歌曲,却无不彰显着古典乐派特有的气质,散发着如艺术歌曲般的高雅魅力。 第一乐段:1-8 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 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以八六拍之第六拍的弱起和涌动节奏及分解式和弦的上、下行展开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期待、热情之感。

初中音乐_春节序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春节序曲 授课人: 单位: 【选用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课题】《春节序曲》 【课型】欣赏课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钢琴等。 【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听、打、唱、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在有趣的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春节序曲》,初步了解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秧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年—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同舞的情绪。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会上流行的音乐比较感兴趣,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缺乏了解,主动参与民族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运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春节序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其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各要素(力度、速度、音色、情绪等)听赏音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听、打、唱、演)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认真聆听《春节序曲》,熟悉主题旋律,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初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

《春节序曲》教案(3篇)

《春节序曲》教案(3篇) 《春节序曲》教案1 课题春节序曲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

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现部)。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重点 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一单元春 之声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

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