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春节序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难点: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锣鼓、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师指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出课题《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3.简介管弦乐。

4.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注:在上述环节中,录像画面一直演示,乐曲一直轻声播放。]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

二、整体欣赏,划分段落。

1.学唱主题音乐。

2.整体欣赏,想想:(1)乐曲情绪的变化线?速度变化线?节

奏变化线?(2)想想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欣赏时,生边和师随音乐哼唱主题]

3.听后回答:(1)乐曲情绪线、速度线、节奏线?

(2)乐曲分几部分?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几条?

(设计意图: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来认识各部分音乐。)

三、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2.欣赏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赏,分别用a.b.c.表示。)

(1)欣赏a:1)听前提问:乐句

在演奏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两句在演奏时,仿佛两个人在干什么?

3)绘了怎样的场面?

4)分两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赏b:1)b与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乐声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欣赏c:1)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2)一次比一次热烈的音乐声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都围绕乐曲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但又各有侧重点,a.b.这两部分是通过对答式演奏及两个乐句对比,让学生想象过节时的情景,而c.这一部分通过音乐一次次热烈,让学生联想到人们的心情,从景到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再次完整欣赏A段,边欣赏边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手舞足蹈的表现音乐,感受更加深刻。)《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

教学说明:

本课内容是上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节日欢歌》的第二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调式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2、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三段体。

3、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好日子》把我们带进了节日的欢乐中,我们知道中国有许多

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喜庆的气氛。(举例)

3、由欣赏的感受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名曲欣赏: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

2、分段欣赏: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

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1)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锣、鼓、铃、三角铁等)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

2)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分析一下音乐的调式特点。(五声宫调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

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第三部分:

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

3、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4、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5、完整的欣赏一遍,感受音乐带来的节日喜庆,并区别出不同的主题表现。

三、拓展活动:

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四、互评小结:

学生互相点评刚才小组表演的效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春节序曲》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湖南湘教版第七册第十一课音乐欣赏《春节序曲》P51

教材简析: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是李焕之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特色的西洋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体验与感受过春节热闹的场面。

2、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熟悉主题旋律。

3、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能在乐曲中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奏、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绢花、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师生随音乐节拍拍手,动一动。

师生问好

介绍乐曲作者和创作意图

1、聆听乐曲《欢乐中国年》,随音乐放松(课件)

2、聆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欢快的歌曲,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引出了过新年进入课题。

了解作者和作品取材,创作意图

二、初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1、听全曲

提出问题:

仔细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1、聆听

2、回答听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归纳出对乐曲的总体印象。

三、复听音乐,划分段茖。

1、复听全曲,提出问题:

为什么呢这样划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仔细在感受一下为什么划分为三部分。

1、生听后回答,说说划分的理由

2、再次感受

通过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感受和理解音乐。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四、分段欣赏,感受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及所表现的情绪方面的不同以及了解乐器的演奏。

(1)聆听第一乐段

提出问题:下面一起来听一听第1乐段,你觉得这个乐段的情绪、力度和节奏是怎样的?(播放一段乐曲)

你觉得这么热闹的场面如果用图画来表示你觉得用什么颜色最好?生:

红,粉。

师:

如果用线条表示呢?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画一画

(2)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提出问题:第一乐段听完了,接下来我们在来欣赏第二乐段,听一听这一乐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由什么不同。(播放二乐段)这一段的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那么听到这一段的乐曲,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这段用线条表示的话,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线条好合适呢?

5、哼唱主题

(1)师范唱

(2)用da哼唱主题

6、我们刚才哼的主题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让我们再听一遍。

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

7、学走秧歌步(跟主题走)

这么美得旋律老师忍不住想跳一跳秧歌舞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

秧歌的基本步伐叫:

四方步。

(师示范:

1、正面一遍,背面一遍

2、分解动作两遍

3、加快速度两遍

4、播放音乐原地来一遍)

8、跟着音乐走秧歌步(第一次女生走,第二次男生走,第三次大家一起来,在跳的过程中用da唱模唱旋律)

1、聆听,说一说

2、感受

3、画一画

4、聆听

5、想象

6、画一画

7、唱一唱

8、认识乐器

9、律动

11、全体同学合作

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其情绪。

利用比较法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音乐。

通过了解作品,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并通过“秧歌”来参与、感受音乐。

(五)欣赏第三乐段

提出问题:请你聆听这段音乐,边听边想,这一段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情绪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听出来的?你有何联想?

2、小组合作表现作品

1、聆听

2、小组合作

帮助学生记忆各段音乐主题,理解乐曲情绪的变化发展。掌握复三部曲式结构的知识。

全体学生参与,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六)师小结(再次听赏全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节序曲》这首乐曲它不光适合春节,在各种喜庆的节日我们都可以用到它。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活动,让我们在这喜庆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同学们再见!

再次听赏全曲

教学反思:

课前我先播放一首喜庆节奏欢快的歌曲,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能很好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说说过年的习俗等,使学生即欣赏了乐曲,又了解了过年的各种习俗,更加热爱生活。

这堂音乐课以欣赏为主,“动”、“听”结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理解音乐,我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用不同的打击乐、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分句。从仔细观察教师的表现,到亲身体验音乐乐句的不同表现,学会分析音乐段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二、课堂交流,及时巩固了课堂教学,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检查了学习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通过“组织教学”、“情景导入”、“主题音乐学习”、“知识拓展”、“体验表演”、“课堂小结交流”六个教学环节,一步一步走进音乐。从感知到进一步的体验,再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能表现音乐,还能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学情分析

①多数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表现欲不强、缺乏勇气。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比赛法、集体合作创编表演法等形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很好地渲染气氛,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② 很多学生的胆子较小,有从众心理,因此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给予赞许,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并在积极参与中感知这类题材音乐作品的多种特点;乐于与同伴一起

交流欢快节日题材的歌(乐)曲的感受和见解,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2、在听、唱、赏、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和“欢快节日”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春节序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能哼唱乐曲的部分主题;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乐器的音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和情感,理解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记忆主题旋律,准确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分析

以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为导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动、演、赏、唱、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欢乐节日的热烈气氛,亲身体验陕北春节情境,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分组创作、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红绸带、手绢、秧歌曲谱等

教学过程与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导入

播放春节晚会中新春来临时“倒计时”的视频片段,引出话题。

欣赏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通过看画面、谈感想,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自然

导入《春节序曲》的欣赏。

通过导学

二、片段欣赏

1、欣赏片段一,思考: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特点?

2、欣赏片段二,思考:与前段相比,在旋律、节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导出课题

①提问:是否听过?

请学生“讲曲名、猜曲名、创曲名”。

②师揭示曲名

简介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

③师生互动,谈谈全国各地过春节时的一些民俗活动。

师小结: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等。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更是千资百态,如广东有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等;湖南有舞龙灯;我们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

在陕北地区,人们则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欢度春节,那就是敲锣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题”学习

1、欣赏引子

① 听音乐思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② 根据老师给定的锣鼓节奏,先边念边模仿演奏,再请学生进行敲击,给音乐伴奏。

2、欣赏主题1 。

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学生拍打节奏,再听音乐,想象场景。

3、欣赏主题2。

通过老师唱,学生即兴表演秧歌舞后,用语言描绘刚才看到的场景。

4、欣赏主题3。

①教师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学生学唱前四句(主题3)。

②学生欣赏,思考: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主奏?

③谈主题给你的感受。

四、实践体验

1、分组操练,教师巡回分别指导。

打击乐组:创编喜庆锣鼓节奏,并进行合作演奏。

舞蹈组:生生互动学习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咏组:生生互动学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赏

思考:乐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写出乐曲结构。

欣赏、比较,讨论

欣赏,模仿伴奏

听音乐拍节奏,想象场景

表演舞蹈,唱陕北民歌

分组练习

合作演奏

通过片段欣赏,从音乐要素入手把握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并通过两段乐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形象的刻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要介绍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乐曲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情景作铺垫。

通过敲击锣鼓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后面的创编、演奏做铺垫。

使学生在听、动、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表现能力。请学生即兴表演,发挥学生的特长,其他同学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拉近

师生距离,使学生了解主题3取材于陕北秧歌调,并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为下面的思考做准备。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与作品创作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学生懂得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特长,选择小组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乐曲,到学生切身体验,再到完整欣赏乐曲,逐层深入,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的陕北春节情景。运用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对管弦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堂演练

六、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比赛规则:

① 分四组,一个裁判,一个统分员,说出什么节日什么歌名的同学加10分;说出节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② 以积分多的小组为胜利,比赛时间4分钟。

欢歌大比拼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亲身体验了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一、片段欣赏

二、“主题”学习

三、实践体验

四、完整欣赏

五、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春节序曲》 |湘教版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2)、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 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 小结: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春节序曲》教案说课材料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内容: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教材简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综合感受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难点: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锣鼓、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1.师指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出课题《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3.简介管弦乐。

4.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注:在上述环节中,录像画面一直演示,乐曲一直轻声播放。]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 二、整体欣赏,划分段落。 1.学唱主题音乐。 2.整体欣赏,想想:(1)乐曲情绪的变化线?速度变化线?节奏变化线?(2)想想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欣赏时,生边和师随音乐哼唱主题] 3.听后回答:(1)乐曲情绪线、速度线、节奏线? (2)乐曲分几部分?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几条? (设计意图: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来认识各部分音乐。)三、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2.欣赏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赏,分别用a. b.c.表示。) (1)欣赏a: 1)听前提问:乐句 在演奏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两句在演奏时,仿佛两个人在干什么? 3)绘了怎样的场面? 4)分两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演唱《新春秧歌闹起来》,了解该曲与《春节序曲》中慢板乐章的联系。欣赏《春节序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学习乐曲。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加深对西北音乐的了解和感受,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春节序曲》 难点:即兴创编歌词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钢琴 四、教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堂 1、多媒体播放《春节序曲》片段音乐 2、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什么?说说音乐的情绪。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看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本课所要欣赏的的作品,同时创设情境,感受春节热闹、喜庆、欢快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学唱部分。

(二)学唱歌曲 1、分析作品 2、教师范唱歌曲 3、随琴跟唱歌曲 4、根据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 5、有感情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春节序曲》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歌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西北音乐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气氛。为欣赏部分做好铺垫。七年级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识谱和演唱能力,《新春秧歌闹起来》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学生能很快学会这首歌曲。 (三)欣赏乐曲 1、介绍音乐知识:序曲 2、介绍作者 3、分析作品、分段讲解 4、观看完整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掌握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感受乐曲各段落的情绪。了解器乐创作与民间曲调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丰富情感体验。 (四)创编活动 为《新春秧歌闹起来》即兴创编歌词 要求:

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教学说明: 本课内容是上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节日欢歌》的第二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调式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2、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三段体。 3、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好日子》把我们带进了节日的欢乐中,我们知道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喜庆的气氛。(举例) 3、由欣赏的感受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名曲欣赏: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 2、分段欣赏: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李卉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李换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构想: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 析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在节奏、速度、情绪、节拍上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情绪给进行曲分段。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重点:《春节序曲》A、B、A`三部分的音乐体验。 教学难点:学生对《春节序曲》音乐形象的整体把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鼓、小锣、小钹、扇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巧妙设计,营造氛围:课前播放一段欢快、喜庆的视频,展示张灯结彩的画面。提出问题,点出课题:学生从课前音乐、画面中得出“春节“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并说出一些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教学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过春节的场景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三、介绍管弦乐队知识。 吹管乐器(笛子、笙、唢呐等) 管弦乐队分类拉弦乐器(二胡、中胡、高胡等) 弹拨乐器(琵琶、阮、古筝、扬琴等) 打击乐器(铙钹、锣、堂鼓等) 其中,有些乐器同学们并不熟悉,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结合声音,是同学们能够更多了解民族管弦乐器音色上的差异。 四、先初步接触乐曲,完整聆听,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播放配有《春节序曲》背景音乐的陕北大秧歌舞蹈场面。让学生在画面与音乐中感受那热闹欢腾的场面。】 1、刚才已经让学生熟悉了各种乐器的音色,那么在这首曲子中,同学们都听到了那些乐器? (笛子、唢呐、二胡、琵琶、堂鼓、铙钹、锣等等) 2、根据乐曲节奏上所发生的变化,给乐曲分为几部分? (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再现第一部分)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 欣赏《春节序曲》,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以及音乐的表现手段。 2 学唱B段主题旋律。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春节序曲》,在喜庆的氛围中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能积极感受、探究作品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场景与艺术情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专注听赏音乐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春节序曲》片段,模仿春晚主持人的主持词,创设春晚场景) 同学们,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声,我们仿佛来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厅。几乎每年的春晚都会播放这首曲子,听到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呢?—

—欢快地、热闹地、喜庆地,像是在庆祝哪个节日?——春节。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欢度春节的形式?——放鞭炮、舞龙狮、扭秧歌、敲锣打鼓等。你能听出,这首乐曲中人们是在怎样欢度春节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春节序曲》,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去感受春节带来的喜庆与欢乐。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全曲 首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思考:根据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全曲共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力度和情绪分别是什么?播放音乐(略) 生:三个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似,又略有不同,中间情绪抒情的为第二部分。 根据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它们的力度和情绪分别是什么?请和老师一起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强弱热烈、欢腾温馨、抒情更加热烈 (二)分段赏析 1呈示部 (1)初听 下面我们来分段赏析,乐曲的第一部分为呈示部,音乐的基本情绪为热烈欢腾,你能从音乐中找出哪些欢度春节的场景?音乐的力度和情绪是一成不变的,还是有所变化?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用自己的动作告诉老师答案。播放音乐(略)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有位同学的表现最突出,我们请他给大家表演一下。(播放视频) 从这位同学的表演中,大家看到了哪些场景?——敲锣打鼓和扭秧歌。从音乐当中,同学们是否同样也感受到了这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分别代表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分别为A锣鼓喧天B载歌载舞 随着音乐的变化,这位同学的动作也越来越快,这是因为——音乐的力度越来越强,情绪越来越热烈,节奏越来越紧密。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位同学的两组动作(师示范)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标题: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春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学习春节序曲的音乐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 学习并表演春节序曲的基本乐谱。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春节序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音乐乐谱。 4. 音乐乐器(可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春节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源进行辅助说明。 2. 音乐鉴赏(10分钟)

播放春节序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其中的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风格、节奏和曲调,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的感受和印象。 3. 乐谱学习(15分钟) 向学生展示春节序曲的乐谱,并解释各个乐谱元素的含义和演奏方式。例如,乐谱上的音符代表音高和持续时间,节拍线表示节奏等。在解释的同时,可以邀请乐器专业人士为学生演示乐谱的演奏方法。 4. 练习和演奏(20分钟) 分发乐谱给学生,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练习。如果有音乐乐器可以使用,可以让学生演奏各自的乐器伴奏。鼓励学生合作和互相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照乐谱准确演奏。 5. 表演(1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可以选择几个乐器伴奏和几个学生担任主要乐器的演奏,以展示春节序曲的整体效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6. 总结(5分钟)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和演奏春节序曲中的体会和收获。 扩展活动: 1. 邀请学生研究中国其他乐曲,并进行类似的教案制作。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春节乐谱,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当代音乐 风格。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演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能力。 2. 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表演评估,评价他们对春节序曲的演奏 准确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春节文化和春节序曲的理解和反馈,可通过口头或书面方 式进行评估。

初中音乐《春节序曲》教案

初中音乐《春节序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具 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 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现部)。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重点 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 二、初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三、复听音乐,划分段茖。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案1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的:学习怎样听赏音乐(体验和理解);对节奏、、音色、曲式,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练习;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具:录音机《春节序曲》录音带(人民音乐出版社小教音带第九册B面)。全班分五个组,分别为小钹、双响筒(木质)、三角铁(金属类)、串铃(沙锤)、鼓类五个小组。 教学准备:熟悉曲谱,分析曲式结构,选好该曲的主题与副题等音乐的谱例,配上打击乐。 副部共出现三次,分别为双簧管、大提琴、弦乐奏旋律。伴奏声部第一次Ⅰ用串铃、Ⅱ三角铁;第二次,Ⅰ双响简、Ⅱ为鼓;第三次除鼓外,所有打击乐全用上。 教学活动过程:(一课时)

1、先将该曲主部主题,由教师口唱旋律,小鼓、双响筒声部听唱跟着敲击,到较为熟练时,就跟录音机中这段音乐敲击(教师事先要将分段音乐单录在教学用带上。) 2、副部练法同上。 3、没有配上打击乐的部分要静听录音,待副部主题出来再跟奏。教师要掌握好音乐,及时予示副部主题准备。 4、整个曲子听一遍,听到中段主题出来就开始奏乐,教师的指挥要提前予示将出来的声部。用此方法可全曲奏2―3遍。 5、放下乐器静听一遍全曲。 6、问中段主题、副部主题各出现过几次。介绍作者、曲名。 7、对中学生可将全曲曲式结构图画出来。 为乐曲配节奏等伴奏使学生有亲临参加合奏的感觉,对培训学习音乐的兴趣,集中精力仔细听音乐,及随着音乐情绪变化而变化节奏及打击乐器,从而加深对音色、音乐情绪变化的体验都有很突出效果。这样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对音乐的分析就更易理解音乐。根据笔者实践,常常学生们不愿下课。 《春节序曲》教案2 教学目标

《春节序曲》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春节序曲》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曲选自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五线谱版)第八单元“欢聚与期盼”。《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 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 20 世纪50 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 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相庆贺的动人图景。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听赏,感受作品热烈欢腾的节日气氛,以及新春时节的民俗风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听、唱、奏、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比,了解陕北秧歌的地域风格,掌握作品的速度、力度与结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在听、唱、动、奏以及模仿互动和对联游戏等教学活动中,了解作品的地域风格与结构特征 【教学用具】 春联、卡纸、扎红绸带的鼓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 容 师生活动设计 意图 起始导入导入欣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音乐作 品,它不仅被国内的人们所熟知,更为中外音乐家、音乐团 体以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朋友所广泛传播与演奏。那 么,它是什么作品呢?让我们一起聆听。 生:聆听并回忆。 师问:人们通常会在何时、何地或何种场合听到或演奏这 一作品? 生:(春节) 传递信息 师出示图片:介绍“春节”相关的风土人情; 师:南方人喜欢吃汤圆、年糕,这意味着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的 意思。他们还喜欢看舞龙舞狮;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跳秧 歌、踩高跷;不管哪里的人都要放鞭炮,贴窗花 对联游戏: 1. 游戏规则:师出上联,生对下联,并逐渐递减对联字数。 音乐知识:螺蛳结顶 1.激趣:这样对对联的方式是否有趣? 2.介绍“螺蛳结顶”并在对联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1.通过听赏、交流与对联,感受作品热烈欢腾的节日气氛,以及新春时节的民俗风情;2.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螺丝结顶的结构特征。 展开新课教学一、欣赏引子部分 1.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音乐中的对联。 2.师生互动:在音乐中,师生用声势配合。 3.生生互动: A 组上联, B 组下联 4.高潮处理: 尾句师生一起拍手(ti ti ta 的节奏) 二、主题赏析 1.全体从坐下取出教具(扎着红绸带的小鼓锤) 2.请大家一起探索并发现教具的几种使用方法(如抖、挥、 敲) 3.师生合作 师:舞动红绸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以及对春节习俗等的深入探究。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4. 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三、教学分析: 《春节序曲》这一课选自花城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音乐课本下册第三单元“在喜庆的日子里”一课题内容,是李焕之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特色的西洋管弦乐曲。这部管弦乐曲的节奏热烈明快、旋律朴素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十分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愉悦情绪。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 难点: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 五、教学准备: 1. 钢琴、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自制的打击乐器、彩纸条。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1. 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TV,让学生聆听欢快的旋律进入教室,音乐停止,教师问:唱的什么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这一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 让学生谈谈自己过年的生活情景。 3. 播放年画、窗花、秧歌等节日幻灯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置的情景中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用年画、窗花等方式营造春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喜庆的情景之中。] (二)初听音乐,获得感知。(约7分钟) 1. 学生完整感受《春节序曲》大屏幕播放全曲 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 (1)屏幕中出现哪些乐器?他们的基本座次是怎样的? (2)概括全曲的基本情绪。 [设计意图:对整首乐曲的情绪、力度、速度、音色有初步印象,为熟悉和理解乐曲而做准备。] 2. 教师简介管弦乐的知识及什么叫序曲?(大屏幕显示管弦乐队的介绍、座次图) 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序曲:歌剧、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我们常见的乐器。另外,在上课的座次方面,也别具匠心的进行设计,学生座次按一般管弦乐队座次来安排,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更丰富、生动,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管弦乐队的有关知识。] (三)学习作品背景(约3分钟) 1. 简单介绍作者: 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 2. 学习作品背景: 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景。 (四)欣赏音乐(约22分钟)

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案 教案标题:春节序曲教案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3. 提升学生合作和表演技能。 教学内容: 1. 春节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春节的起源和相关传统习俗,如除夕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等。 2. 音乐导入:播放一段春节序曲,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3. 春节序曲的乐器和演奏技巧介绍:向学生介绍春节序曲中常用的传统乐器,并简要解释其演奏技巧。 4. 学习春节序曲的旋律:教导学生逐段学习春节序曲的旋律,帮助他们熟悉乐曲结构和基本旋律。 5. 合作演奏实践:分组进行合作演奏,安排学生轮流担任不同乐器的演奏角色,以实践和巩固所学乐曲。 6. 表演准备:向学生介绍有关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节奏感、站姿、舞台表情等,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

7. 整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春节序曲表演,并鼓励他们 根据个人才艺酌情添加其他表演元素,如舞蹈和歌唱。 教学步骤: 1. 引入: -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春节吗?它在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播放春节序曲,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正文: - 介绍春节的背景和传统习俗,如除夕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 - 向学生展示春节序曲的乐器并解释其演奏技巧。 - 分段教授春节序曲的旋律,让学生逐段学习。 - 分组实践演奏,每个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乐器角色。 - 向学生介绍舞台表演技巧,提醒他们注意节奏感、站姿以及舞台表情。 - 组织全班进行一次完整的春节序曲表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才艺添加其他表演元素。 3. 结束: -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表演中的收获和体会。 - 提供正面反馈,并鼓励学生持续练习和学习音乐。

春节序曲 教学设计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这首乐曲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2)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初步认识三段体。 (3)了解掌握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从而培养从音乐表现入手, 赏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 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 情。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节日欢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具有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2、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名曲欣赏: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 2、分段欣赏:再次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听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板书:

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1)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哼唱主旋律。 2)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自己舞蹈,感受一下。哼唱主旋律。 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 2、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第三部分: 1、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3、完整的欣赏一遍,拿出绸带和扇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 感受音乐带来的节日喜庆,并区别出不同的主题表现。 4、为乐曲的情绪搭配适当的颜色。 三、展示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四、拓展活动: 欣赏舞蹈节日欢歌——《春节序曲》

音乐教学设计---春节序曲

音乐教学设计---春节序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音乐教案春节序曲 课题 教 学 内 容 一、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

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

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现部)。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 学 重 点 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 学 难 点 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 二、初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三、复听音乐,划分段茖。 四、分段欣赏,感受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及

春节序曲教案

节日欢歌——民族管弦乐曲欣赏《春节序曲》 信丰四中张晓燕 教学说明: 本课内容是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节日欢歌》的第二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两首民族管弦乐曲。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 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 结构特点等。 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 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 教学方法: 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竖笛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用时约5分钟) 1、播放歌曲《好日子》,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喜庆气氛,让我们联想到什么节日呢?对了,是春节。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由欣赏的感受导出课题:节日欢歌——民族管弦乐曲欣赏《春节序曲》。 2、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请你说说看。请学生举手来说说自己知道的,然后教师进行补充,用幻灯片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歌曲《好日子》和感兴趣的春节习俗来导入新授,创造喜庆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名曲欣赏:(用时约20分钟) 1、作品简介: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请一个学生来为大家朗读,让大家对这个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第一印象,为一下步的全曲欣赏做好铺垫;让学生朗读,是为了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欣赏全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 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 A+B+A 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 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正式名称为《春节组曲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____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序曲》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春节序曲》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2、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3、初步____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乐曲中第 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扇子、手绢等 教材____:《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____地反映当年在____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为复三段式结构。

开始是一个节奏强烈的引子。第一部分由两个对比性质的主题 组成。第二部分悠扬舒展。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变化的再现。 李焕之的代表作还有《第一交响曲----天风海涛》、电影音乐《暴风骤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 放春节序曲) 1、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你知道过春 节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春联)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最长的一副春联是在武昌黄鹤楼发现的,一副对联有350字。在刚才的一组图片中,我们听到一首乐曲,你觉得它熟悉吗能不能说出乐曲的名字学生回答课下收集的 资料。你对这首乐曲了解多少你能用老师前面的乐器表现一下 过年的气氛吗 2、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出示作者图片) 李焕之(1919~ )原籍____晋江,生于____。1936年入____国立音专从 师于肖友梅。抗战爆发后,在____、____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____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 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____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一、课题:《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个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表达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升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水平。 五、教学难点: 准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实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 第一局部: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实行,课件播放第一局部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局部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局部: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教师:课件展示第二局部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局部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局部主题音乐。 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局部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

《春节序曲》教案(3篇)

《春节序曲》教案(3篇) 《春节序曲》教案1 课题春节序曲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

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现部)。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重点 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篇一: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喜欢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乐于主动了解中外民俗风情,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熟悉主题旋律。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序曲的类别。能听出并演唱乐句的对答,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听出并演唱乐句的对答,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答活动。. 2.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及节奏、拍子、速度、力度的变化,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收录机CD碟片及播放器钢琴图片带红(或绿)绸的腰鼓棒等.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篇二: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课例:《春节序曲》罗湖外语学校代丽萍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管弦乐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李换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构想: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二、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三、知识与技能:在体验中了解拍子、节奏、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会哼唱主题旋律,能够初步分析乐曲结构。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