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简介

长篇小说简介
长篇小说简介

长篇小说《天使传人》简介

长篇小说《天使传人》共45章,30多万字。以“山中一日,世间百年”为立意背景,以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已融合为混血人种为实事,以恢复人种多元化为具体内容,分三大部分展开叙写。

第一部分写蜀南大学一位黄种人教授李忠煜,为了帮助学生写毕业论文搜集资料,带领12位留学博士生去峨眉山考察道教文化遗址,这12人中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各四位,又各两男两女。他们在山里发现了一处雄伟堂皇的道观,并受到了道长和道徒热情接待。他们为了搜集更多的道教文化资料,滞留了21天。下山后却徒见山河依旧,人间的一切都已彻底改变了,所见之人均为浅黑色皮肤,原来清一色的黄种人均不见了。峨眉山科学院院长李天文对他们进行了考查,证明他们是2100多前的古人类,而且是当今世上仅存的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同时李忠煜教授也考查出:原来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已在一千年前后实现了大融合,致使此后的世界上只有混血人种。

第二部分写峨眉山科学院院长李天文正致力于古人类研究,寻找人类祖先的遗骸,想弄清原来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与如今的混血人有什么异同?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发掘古人类遗骸,二是采用高科技分离胚胎中的染色体,企图采用工业化复原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可是他奋斗数十年而几乎一无所获,于是聘请李教授一行13人为科学院院士,并称他们为恢复多元化人种社会的天使,又进而萌生了借这12位年青的古人自然生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并派女性副院长去慢慢关心他们的生活,逐步诱导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最终使李教授和一位皮肤不太黑的女医生结了婚,然后又逐步引导那12位天使,分别和同种族的人结婚,组成了单一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家庭。

第三部分写科学院为了使6位女天使生下健康孩子,又派医护人员具体关心指导,让她们的生活有规律,娱乐活动内容有意义,并让她们时时开心,天天用心,事事顺心,从多方面进行胎教,最后生下了两个黑种人男孩,一男一女两个白种人孩子,两个黄种人女孩,天使有了6个传人。从此这个单一的混血人种世界,又有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标志着与混血人共存的人种多元化社会已经诞生。

此作的立意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有家媒体报道:中国已有近四十万人(黄种人)与境外人通婚,其中有白种人黑种人。世界上其它地区的跨种族通婚更为风行,而且从未停止过。同时又见到有些混血人非常健康漂亮,聪明能干,于是作者想到:一两千年之后,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将消失,全部融合成浅黑色皮肤的混血人。并根据这一设想,写了一篇名为《考古》的中篇小说,大约三万六千字。2012年5月,开始把《考古》扩写成这部《天使传人》,已于2013年5 月搁笔。

这是一部没有斗争的作品,作者仅表现全人类的大爱,没有叙写那十三位仅存的黄

白黑人如何恋爱,而是写峨眉山科学院如何推动他们去恋爱。最终使他们在理智启迪下,自愿肩负起了自然生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神圣使命。

作品立意独特,但不荒谬。2006年10月18日,有家媒体报道,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进化理论学家奥利弗.卞里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类千年后都成高个子咖啡色》。他认为

一千年后,现有的人种概念将不复存在。由于不同肤色人种一千年来互相结合繁衍,最

终导致全体人类融合为同一个人种——“咖啡色人”。与作者的见解不谋而合。

长篇小说简介

长篇小说《天使传人》简介 长篇小说《天使传人》共45章,30多万字。以“山中一日,世间百年”为立意背景,以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已融合为混血人种为实事,以恢复人种多元化为具体内容,分三大部分展开叙写。 第一部分写蜀南大学一位黄种人教授李忠煜,为了帮助学生写毕业论文搜集资料,带领12位留学博士生去峨眉山考察道教文化遗址,这12人中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各四位,又各两男两女。他们在山里发现了一处雄伟堂皇的道观,并受到了道长和道徒热情接待。他们为了搜集更多的道教文化资料,滞留了21天。下山后却徒见山河依旧,人间的一切都已彻底改变了,所见之人均为浅黑色皮肤,原来清一色的黄种人均不见了。峨眉山科学院院长李天文对他们进行了考查,证明他们是2100多前的古人类,而且是当今世上仅存的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同时李忠煜教授也考查出:原来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已在一千年前后实现了大融合,致使此后的世界上只有混血人种。 第二部分写峨眉山科学院院长李天文正致力于古人类研究,寻找人类祖先的遗骸,想弄清原来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与如今的混血人有什么异同?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发掘古人类遗骸,二是采用高科技分离胚胎中的染色体,企图采用工业化复原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可是他奋斗数十年而几乎一无所获,于是聘请李教授一行13人为科学院院士,并称他们为恢复多元化人种社会的天使,又进而萌生了借这12位年青的古人自然生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并派女性副院长去慢慢关心他们的生活,逐步诱导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最终使李教授和一位皮肤不太黑的女医生结了婚,然后又逐步引导那12位天使,分别和同种族的人结婚,组成了单一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家庭。 第三部分写科学院为了使6位女天使生下健康孩子,又派医护人员具体关心指导,让她们的生活有规律,娱乐活动内容有意义,并让她们时时开心,天天用心,事事顺心,从多方面进行胎教,最后生下了两个黑种人男孩,一男一女两个白种人孩子,两个黄种人女孩,天使有了6个传人。从此这个单一的混血人种世界,又有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标志着与混血人共存的人种多元化社会已经诞生。 此作的立意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有家媒体报道:中国已有近四十万人(黄种人)与境外人通婚,其中有白种人黑种人。世界上其它地区的跨种族通婚更为风行,而且从未停止过。同时又见到有些混血人非常健康漂亮,聪明能干,于是作者想到:一两千年之后,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将消失,全部融合成浅黑色皮肤的混血人。并根据这一设想,写了一篇名为《考古》的中篇小说,大约三万六千字。2012年5月,开始把《考古》扩写成这部《天使传人》,已于2013年5 月搁笔。 这是一部没有斗争的作品,作者仅表现全人类的大爱,没有叙写那十三位仅存的黄 白黑人如何恋爱,而是写峨眉山科学院如何推动他们去恋爱。最终使他们在理智启迪下,自愿肩负起了自然生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神圣使命。 作品立意独特,但不荒谬。2006年10月18日,有家媒体报道,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进化理论学家奥利弗.卞里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类千年后都成高个子咖啡色》。他认为 一千年后,现有的人种概念将不复存在。由于不同肤色人种一千年来互相结合繁衍,最 终导致全体人类融合为同一个人种——“咖啡色人”。与作者的见解不谋而合。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盗心者与野性天使·窃摄记忆大恐慌》故事梗概 在波涛汹涌的南太平洋中,有一个叫西尼亚的岛国。岛上有一条神秘的西尼亚马河,河水西浊东清,清浊并流。据传西面河水是古时候西尼亚女人所为。那时西尼亚人男女皆喜河浴,男东女西,久而久之,女人们把河西面的水洗浊了。于是部落头领便认为女人是淫秽的载体,不仅禁止她们下河洗浴,而且叫她们用青布裹其身,外出时还须戴上黑色的面纱,骤然一看,女人们就像那茧壳中的蚕蛹。女人既然是龌龊之物,就该远离,所以,这离女色成为一此人竞选入仕时的标志性口号。 女主人公莎娜是西尼亚首都大学选派到英国剑桥大学……,一年暑假,她随一些同学参加了一个叫“野使天使”的活动,和400多名男女青年,到保加得亚的巴尔干野营。那里山高林密,水清气爽,是当今世界难得的一方净土。野性天使们或身着三点式装集体舞蹈,或身着泳装在瀑布流泉处洗浴,意在用这些野性使自己进入那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唤醒人类对大自然的爱和对自由纯朴生活的追求,使之返朴归真。她对西尼亚那些贬女辱妇的风俗极为不满,从英国学成回国的第二天便裸肢游走于街头巷尾,引来无数双看奇稀的眼光。一位女青年见之,立即叫与自己同行的男友以手蒙眼,当她发现男友从手指缝里在望前面袒胸露肢的莎娜时,立马用自己的蒙住男友的眼,扶其行走…… 这一幕恰好被途经此处的梁驭风看见了。他立刻从衣袋里一个类似摄像机的东西,对着莎娜的头脑一按。这小玩意儿是在上班途中拾到的,是外星人遗留在地球上的能窃摄人脑记忆图像的神器。梁驭风用这个神器窃摄了大凉市法院院长和市长的一些隐密之事,总之,整个岛国风传支持女权运动的梁驭风有一部能窃人脑记忆图像的隐碟,顷刻间,朝野上下害怕隐私曝光者一片恐慌,贪官墨吏隐匿其行,淫夫荡妇闭门不出,连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民也只好蛰居家中,不敢公开露面。 当然,最感到害怕的是西尼亚首相赫格·里斯,他为了确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更多的选票,竞抛弃了痴情于他的未婚妻克亚·玛丝。因为在西尼亚国,人们普遍认为,妇女是一个淫秽的载体,男的只有远离她们,才能使自己

195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

195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题材的处理上,当代长篇小说侧重于表现“历史”,表现“逝去的日子”,这一时期的小说的创作,题材分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等方面。这既指作品的数量,也指达到的艺术水平。这种分布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它们是受到提倡的类别。另一方面与作家的经验和文学“传统”有关。新文学已提供了描述农村生活的许多经验;当代作家的许多人与农村有密切的联系;一批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战争结束后,热衷于写出他们的有关“革命”的“记忆”;……有的题材领域,文学界的决策者虽也很重视并极力提倡,如所谓“工业题材”,却并未产生预期的成果。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的根据。对于长篇,把握生活素材的规模和容量,是受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许多怀有“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写作“史诗式”作品的情结的作家来说,长篇小说是实现这种勃勃雄心的合适的形式。至于短篇小说,当代对它的重视,则是认为它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而对现实反应的快捷,对社会政治配合的及时,正是这个时期要求文学应具有的品格。自然,从50年代开始,文学刊物的大量增加,对短篇创作在当代的发展,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赵树理的《三里湾》(1955年),高云览的《小城春秋》(1956),曲波的《林海雪原》(1957),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第1卷1957,第2卷1961),梁斌的《红旗谱》(1957),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上篇1958,下篇1960),杨沫的《青春之歌》(1958),冯德英的《苦菜花》(1958),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第1部1958,第2部1962),吴强的《红日》(1958),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1958),冯志的《敌后武工队》(1958),刘流的《烈火金钢》(1958),欧阳山的《三家巷》(1959)、《苦斗》(1962),草明的《乘风破浪》(1959),柳青的《创业史》(第1部,1960),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1961),姚雪垠的《李自成》(第1卷,1963),浩然的《艳阳天》(第1部1964,第2、3部1966)等。 一、农村小说 在五六十年代,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无论是作家人数,还是作品数量,在小说创作中都居首位。这种情况,既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小说传统的延续,更与当时文学界对表现农村生活的重要性的强调有关。五六十年代农村小说艺术形态的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对表现“现实斗争”的强调,即要求作家关注那些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的变化”的斗争,而这通常上指的是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在农村进行的政治运动和中心事件,如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等,成为表现的重心。乡村的日常生活、社会风习、人伦关系等,则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作家的视野,或仅被作为对“现实斗争”的补充和印证。二是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上,要与自己的表现对象(农民)相一致。作家和表现对象(农民)在视点、情感、反应上的“同一”的这种设计,是“创作上的群众观点”,据此,“人民大众的立场和现实主义的方法才能真正结合起来”。这种要求,其目的是推动作家迅速进入有关农村的叙述的“规范”。而它在艺术效果上,则既限制了取材的范围,也窄化了作家体验、描述的“视点”。 在当代的农村小说中,存在着两个有影响、艺术倾向却有所不同的创作“群体”:一是赵树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形考

一、单选题 1、1926—1929年,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作者,是当时尚在英国的(B)。 A、茅盾 B、老舍 C、李劼人 D、巴金 2、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A)。 A、李劼人 B、赵树理 C、老舍 D、巴金 3、《财主底儿女们》是作为七月派作家贡献给新文学的重大收获。其作者是(A)。 A、路翎 B、茅盾 C、巴金 D、老舍 4、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是(D)。 A、巴金 B、李劼人 C、老舍 D、钱锺书 5、沙汀的一部描写川西北一个乡镇中各种恶势力为争夺金矿、发国难财而引起的互相倾轧的作品是(D)。 A、《还乡记》 B、《困兽记》 C、《种谷记》 D、《淘金记》 6、首开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作品是茅盾的(B)三部曲。 A、《虹》 B、《蚀》 C、《家》 D、《路》 7、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是1929年问世的(C)。 A、《新生》 B、《激流》 C、《灭亡》 D、《寒夜》 8、《谈艺录》、《宋诗选注》和学术巨著《管锥编》的作者是(D)。 A、钱锺书 B、胡风 C、瞿秋白 D、茅盾 9、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沙汀的(A)。 A、《淘金记》 B、《还乡记》 C、《种谷记》 D、《困兽记》 10、1944年到抗战胜利期间,老舍创作了一生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组成,近一百万字。这部小说是(C)。 A、《离婚》 B、《骆驼祥子》 C、《四世同堂》 D、《二马》 二、多选题 11、茅盾的“《蚀》三部曲”是指(ABD)。 A、《动摇》 B、《追求》 C、《灭亡》 D、《幻灭》 12、40年代的小说在讽刺文体的成熟、向民众灵魂世界的突进以及在小说的通俗化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主要有(BCD)等。 A、茅盾 B、钱锺书 C、赵树理 D、路翎 13、李劼人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主要有(ABCD)等。 A、《大波》 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 D、《灭亡》 14、路翎出版的作品主要有(ABD)等。 A、《财主底儿女们》 B、《饥饿的郭素娥》 C、《李家庄的变迁》 D、《蜗牛在荆棘上》 15、钱锺书的散文和小说作品主要有(ABD)等。 A、《写在人生边上》 B、《人·兽·鬼》 C、《管锥编》 D、《围城》 16、40年代,沙汀接连完成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主要有(ABC)等。 A、《淘金记》 B、《困兽记》 C、《还乡记》 D、《出川记》 17、四十年代,茅盾先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主要有(ACD)等。 A、《腐蚀》 B、《从牯岭到东京》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锻炼》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长篇小说创作综述(一)

长篇小说创作综述(一) 96、97年度的长篇小说除了在数量上超过以往的年份外,还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特点,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艺术形态的多元化。作家的创作主体性突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切入视点,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而自己也的确是有所体悟、有所发现的表现对象。长篇小说的文体开始出现一种求新同时又是彼此不同的探索与实验,在形式方面有力地冲击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观念。另外,长篇小说题材空前的丰富,社会各个层面的经验都得到了书写和表达。尽管不乏急就的不成熟之作,但却在内容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阅读视野,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 为了便于叙述与了解,本文将试用分类的方法去描述和评点。 长篇小说形式感的加强是90年代长篇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一特点在96、97年两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也非常独特的长篇小说,诸如史铁生的《务虚笔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陈染的《私人生活》、刘恪的《蓝色雨季》、东西的《耳光响亮》、林白的《说吧,房间》、海男的《坦言》、蒋韵的《栎树的囚徒》、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它们代表了96、97两年长篇小说的艺术层面所达到的新的高度。 《务虚笔记》和《马桥词典》的出现,无疑让96、97年的文坛增色不少,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兴奋和批评的欲望。特别是《马桥词典》事件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大争论,卷入人物之多,诉讼时间之长,更是轰动一时。以词典的形式写小说,韩少功并非第一人,但也不应因此抹煞《马桥词典》的独特价值。时至今日,当我们再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文本时,可以看到《马桥词典》在对民间世界的创造性的营造和小说形式的试验开拓两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马桥词典》是为一个叫马桥的湘北村寨编辑的“词典”,“马桥”不一定实有其地,但肯定是作者早年插队时非常熟悉的地方。作品通过对词条的诠释,讲述一个关于马桥和马桥人的故事。沿著书中的词条,我们不仅可以进入这个村落,而且可以进入马桥的历史和文化。《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从作者在一个古园遇见两个不谙世事的男女孩子开始展开联想,并叙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而作者只是借助这些故事去“务虚”,即探寻人生的各种命题:关于人的存在(或处境)、人的欲望,关于人生、历史和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生与死、被忘却与被记忆等等。《务虚笔记》和《马桥词典》为我们提出了长篇小说文体方面的新概念。首先自然是关于“故事”的理解。就传统习惯而言,我们所理解的小说很难离开相对完整的故事,尤其是长篇小说。小说作者某种意义上似乎变成了讲故事者的代名词,而韩少功与史铁生即使说不上是对故事产生了怀疑,也是厌倦了故事的讲述,担心经过精心编制的故事不仅容易破坏生活与人生本身的韵味,而且难以表达、传导自己对于社会、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这样,他们不约而同撇开了故事,直接表现生活和人,但又各具特色。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比较偏重于表现具有抽象意韵的命题。而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则是通过最为实在的“事实”——人们的言语,包括发音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习惯用词,去表现一定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人之生存形态、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与故事相联系的是他们对人物的理解与处理。两部小说都没有一般小说所常有的中心人物,这可能源于他们对两三位中心人物就可以承受丰富的社会、人生、哲理等内容的怀疑。《务虚笔记》中出现的人物基本上只是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他们甚至都没有完整的名字,而都用字母指代。而在《马桥词典》中,人物相对就要复杂得多。既有叙述学所说的指示人物——知青、我,又有像希大杆子和马疤子这样的带某种意象性的指物人物(历史人物),更多的则是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片段中反复出现的重复人物,如村支书马本义、老村长罗伯、会计马复查、善盘歌的万玉等。《马桥词典》中的许多人物,不仅比一般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更为生动成熟,而且承载的容量和包含的内蕴都比一般长篇小说的人物沉实和丰富得多。而块状的似乎是零散的描述实际上又凝成了内在的完整,从中不难看出,韩少功之所以选择如此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比较的。

长篇小说阅读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4585293.html, 长篇小说阅读指导 作者:张义敏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4期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以及深入的执行,也让我国高中的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的全方位转变。而通过长篇小说的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阅读理解力和写作水平,从而让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本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课程的整体安排需要,这导致了很多经典的长篇小说只能通过“节选”的方式收入到高中课本之中。所以在一定学习的局限性下,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外长篇小说阅读的效果,就需要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针对于不同小说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关键词:长篇小说;阅读;指导 就我国目前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的提出“将整本课外读物的阅读与研讨”纳入必修课程学习任务中,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长篇小说的高效阅读,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就以高中生阅读长篇小说《天空八部》为例,展示深入的长篇小说阅读指导探究。 1.;;; 注重长篇小说的阅读背景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幻色彩,但是跟如今很多网络的玄幻小说有着极大的不同。金庸先生的小说跟古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的真实记载的内容,这让高中生在拜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和民俗。 可以说很多优秀的长篇小说文学作品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而长篇的古代小说往往将历史和文学有效的相融合,虽然不能和正史的真实度相提并论。但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背景。就比如金庸先生经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北宋期间,而且小说中也引用了大量的正史人物,诸如北宋神宗、完颜阿骨打、耶律洪基、保定帝段正明,均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中展现的时代大背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当时时代的真实生活历程。所以高中生在开始阅读长篇小说之前,相关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应该很好的引导学生提前对小说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在长篇小说阅读开展中就会更加明晰作者想要最终表达的核心思想。 2.;;; 有效掌握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中国最长的长篇小说中国最早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

中国最长的长篇小说中国最早最长的一部长篇 小说 大家都爱看小说,要让大家说出最早最长的一部小说就不是很清楚了吧?以下是WTT整理的资料可以参考: 最长的历史小说 现代作家蔡东藩 (1877 1945) 从1916 年起用10年时间编写而成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它也是我国最长的通俗演义小说.全书按朝代分为11 部, 1040 回, 600 万字.其规模之宏伟, 卷帙之浩繁, 内容之丰富, 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故事的形式,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从秦始皇到1920 年共2166 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前汉演义》和《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朝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它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 体例特殊, 自批自注的长篇历史巨著.书中有些资料虽出野史, 不免失之准确, 但它用艺术的形式, 把2000 多年各个朝代的兴衰变化和历史人物、历史事展现了出来, 堪称我国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教材.

中国最早的小说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马它、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神怪故事所占比例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 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

长篇小说征稿启事.doc

长篇小说征稿启事 长篇小说征稿启事1 xx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xxx(对外也称作“全国文学创作xxxxx”,以下简称xxx)常年推出长篇小说征稿出版活动,在全国范围征集优秀长篇小说稿件。 一、宗旨 xxx竭力扶持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作者,发现和出版他(她)们的优秀长篇小说,为他(她)们赢得文坛、媒体和广大读者应有的关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他(她)们今后的创作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xxx致力于中国原创文学的繁荣发展,努力打造集聚高端文学人才和发掘优秀作品的服务平台,使xxx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学创作孵化基地。 二、作品标准 (一)作品内容健康,有思想深度; (二)作品视角新颖,感受独特; (三)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出版和推介 被xxx选中的优秀长篇小说,由xxx和国内出版社合作出版,作者将成为xxx注册作家。xxx对注册作家长期提供推介宣传(包括向文学杂志社推荐作者其他作品)、版权代理等服务,为作者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四、作者报酬 作者按(图书定价)×8%(版税率)×印数=获得版税。 五、其它具体情况详见以下《图书委托出版合同》。 联系电话:xxxxxxxxxxxxxxx 联系时间:9:00-17:00(周一至周五) 联系编辑:冒祖开 联系地址:xx市xx路xx号(作家协会文学会馆二楼) 邮政编码:xxxxxxx 来稿信箱:图书委托出版合同 甲方(著作权人,委托方): 地址: 乙方(xx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xxx,受托方)地址:xx市巨鹿路xx号邮编xxxxxxxxx 长篇小说征稿启事2 xxxx·xxx品牌隶属xxxx出版社旗下,定位于女性阅读。以“创造最有收获的阅读”为目标,致力于发展华语原创女性文学,力求打造最优质的女性阅读品牌。目前已成功出版xxxxx等优秀都市青春类作品。 我们争取优秀知名作者的同时,也致力于挖掘新人作者,只要您的作品优秀,我们都将一视同仁尽力包装,用心宣传,从xxxx年1月起,xxxx·xxx出版的所有作品将在月发行量达两百万册的《xxxx》上彩页宣传,并选录优秀作品进行连载,力求打造最耀眼的女性文学新星。 xxxx出版社xxx编辑室现面向社会征稿,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都市言情类

长篇小说写作大纲一般标准格式

小说的创作技巧: 小说剧情是有节奏感的,它就像一首钢琴曲,它的旋律有轻、重、急、缓,曲子在缓和、温顺的时候,或激情、高昂的时候,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才可以完成。一个旋律很没的曲子,听起来会很舒服、感动。但如果曲子是杂乱无章、不和谐,听起来就显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曲子有抑扬顿挫,那故事的结构也是一样的。 一、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a、独有的表情 b、习惯的动作 c、常用的对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f、弱点和缺陷 g、角色的好恶习性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运用和衬托 所有的配角,都是为衬托主角而设定出来的。 1、配角的类型: 正面——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 不确定——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 负面——陷害型 2、协助型:时常和主角形影不离地出现,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的必备角色。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 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竞争型:实力一定不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畏惧,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 3、每个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线游戏一样,在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在这样的堆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三、桥段的发挥和设定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

当代文学·十七年长篇小说

第八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一、独特时空环境下的对敌斗争 “十七年文学”中唯一一部狱中斗争题材的小说。作品描写解放前夕重庆城市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以及“渣滓洞” “白公馆”的对敌斗争场面,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要取得胜利关头, 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杀。作品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二、塑造了一大批革命英雄群相 安详稳重、视死如归的江姐;深沉老练的职业革命家许云峰;埋头为党工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成岗;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但经住了烈火考验的刘思扬;站在红岩上舍身掩护突围的齐晓轩;长期潜伏、忍辱装疯的华子良;智勇双全的双枪老太婆,等等。 在他们身上,崇高的革命理想、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威武不屈的革命意志都缘于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从而张显出鲜明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 三、意识形态对立的两个世界 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朝气蓬勃与行将就木,在针锋相对中完成了革命英烈形象的崇高化、圣洁化和敌对形象的丑化、恶魔化。 如,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革命者和以徐鹏飞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较量场景,表现出完全对立的精神气质:前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后者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垂死挣扎、穷凶极恶。

附: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 一、关于浩然 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自学成才,1949年开始写作。“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誓言和奋斗目标。因此,雷达说他是“有人民意识的作家。”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诗体小说《西沙儿女》等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浩然时代”。 二、《艳阳天》主要故事内容 1956年秋,东山坞合作社民兵排长肖长春带领群众与党支书兼社主任马之悦的错误进行斗争,马被降职。在新任支书兼社主任肖长春的领导下,成立高级社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小麦丰收。1957年整风时,在李乡长的保护下马之悦煽动闹土地分红,妄图搞垮农业社;勾结地主马小辫杀害肖的独生子;肖长春在乡党委的支持下,经过斗争,终于将混进党内的历史反革命分子马之悦揪了出来。 三、《金光大道》主要故事内容 土改后,芳草地的农民在高大泉领导下,成立了天门区第一个互助组。暗藏的反革命范克明采用了种种方法进行破坏。高大泉力克艰难针锋相对,并成立了天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夺取了斗争的初步胜利。 1953年春,在支书兼社长高大泉领导下,决心改造涝洼地。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范克明,乘闹水灾之机,哄抬粮价。高大泉连夜冒雨把余粮运到市场,稳住了粮价,并在群众支持下,揪出范克明。 第五章当代散文的形式和内容 当代散文承袭解放区的散文创作,已经没有现代文学时期抒写情感、心绪的小品文和真正意义的杂文,风行一时是往往是歌颂时代精神与紧密配合具体社会政治任务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初,出现了一段抒情散文繁荣的时期,涌现了一批作家,如杨朔、刘白羽、吴伯箫、峻青、碧野、方纪、秦牧、柯蓝、郭风等。

20部世界顶级的长篇文学作品(转帖)

20部世界顶级的长篇小说(转帖) 20部世界顶级的长篇小说(转帖) 佚名/文 衡定20部世界顶级长篇小说,依据什么来干这件甚为烦难的事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们经过磋商,拟定了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从世界范围看,这位小说大师对长篇小说的贡献是否是原创的,而且这种贡献是否达到了顶级水平。 第二,从世界范围看,这位小说大师是否贡献了新的技法,大大地革新了长篇小说。 第三,从世界范围看,这位小说大师是否塑造了顶级水平的人物,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第四,看作家是否具有伟大的人格,成为“社会的良心”。 依据这四项原则,衡定20部世界顶级长篇小说,名单和简评如下: 一、(中国)曹雪芹《石头记》

《石头记》(又名《红楼梦》)描写了最广阔的社会生活(除去军事外,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了数量最多的人物(600多个),塑造的叫人难忘的个性化人物在单部作品里算起来也是最多的。 这部举世无匹的“超小说”动用了此前中国文学中的一切文类,例如诗、词、赋、骚体、骈文、散曲、对联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较之汗颜);动用了此前中国人发明的一切修辞手段,例如比喻、拟人、夸饰、反讽等。至于其结构,采用了中国园林布局的菁华,也是戛戛自创的。它的未完成,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正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阿芙罗狄德》一样。 二、(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疯疯癫癫、叫人永远难忘的“滑稽式的崇高”英雄。借用传统的“流浪汉小说”文体,但是超越了它——因为后者是主人公无目的地流浪,导致结构散漫;《堂吉诃德》主人公却是有目的地在大地作冒险似的漫游,结构的散漫性被克服了许多。若干“插曲”的楔入又使作品呈现文本的开放性。这样一来,结构就显得“张弛有度”了。 《堂吉诃德》是后世《××历险记》的母本(例如笛福

10部精彩长篇小说

10部精彩长篇小说 10部精彩长篇小说(图片来自网络) 文:行之 这世上优质的长篇小说很多,光是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学大家,他们的长篇小说都够一个普通读者看上一辈子。凡是称得上世界名著或经典作品的,不论个人主观喜好与否,必定存在某方面的卓越。这些作品从古至今,累积到现在,数类庞杂。我看过有人列出一百本经典长篇著作,都不可能一网打尽。在我看来,经典和精彩,实则是两码事。譬如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即便再经典,你也很难用精彩二字来形容。就算是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情节性已经相对较强,但仍然很难说它们是精彩的长篇。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甚至伟大的长篇小说未必就一定很精彩。就好比一道营养上乘的菜肴未见得就一定很美味。譬如沈从文的《边城》,以文笔,形式,人物塑造见长,但要比情节,甚至都没有三流的网络小说来得跌宕。我个人理解的长篇小说所谓的精彩,就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忍释卷,甚至是读不完就难以入睡,或者都舍不得读完的阅读体验。在我阅读的经历里,这种体验并不多。这里推荐的,选择的都是较为偏爱的,在内容优质前提下情节又比较精彩的

书目。1、都梁《血色浪漫》 都梁最有名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亮剑》,这部长篇小说也因为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从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相比较而言,他的长篇《血色浪漫》虽然也拍成过电视剧,但是影响力有限。从电视剧上来说,虽然大体忠于原著,但还算不上精彩。但回到原著本身,简单来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喜欢的青春小说。青春小说,似乎是80后作家的专属,韩寒、郭敬明,两面大旗在青春小说的概念里唱主角。我也曾一度迷过他们的小说,但随着年龄增大,对他们小说的感触就会越来越淡。再回头看,觉得最好的青春小说,都不是这些80 后写的,我觉得是都梁的《血色浪漫》。这部小说写了一帮文革时期年轻人的成长及命运。从他们少不经事,写到历经沧桑,阅尽风尘。主角钟跃民号称是个“挎着菜刀的诗人”,热血,勇敢,不羁,而富有诗意。能温情似水的念诗,更能拎着菜刀上街上干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帮人有着特殊的青春,崇尚武力,冷兵器,上山下乡,参军,创业,命运被时代摇摆,爱恨纠葛。小说人物对白精彩、生动,情节紧凑,一波三折。当时读得手不释卷,还差点被其中几个感人桥段催下眼泪,真是使劲咬着牙挺着才不至于哭出来。2、余华《兄弟》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之前就阅读完了他所有的作品,后面偶有新作上市,我也是第一时间关注的。说起余华,

长篇小说创作如何保持

长篇小说创作如何保持"多样性"?(1) 刘亮程——《凿空》的诗性建构我一直保存着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我看来,它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不可重复的。有时候会翻开看看,它会使人感到清凉、宁静甚或陷入沉思。也有很多作者刻意地歌吟自然,村庄,花儿,鸟儿,不能说他写得不好,只因为没有入骨的体验和超现实的灵性,没法跟刘亮程比。他把村庄里的风、雪、动物、坎土曼,写得很有禅意,它们仿佛都是通灵的,通神性的,但这是天然的禅意,是“本来”,而非学来,也不是硬做来给人看的。他能在一只狗,一头牛,一头驴的身上,发现奇妙的哲理和感觉。有人曾认为那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罢了,为什么不能大厚本地源源不断地生产这种散文呢?这完全错了。如果那样的话,我是不会再读刘亮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蒙田的随笔,培根的随笔,不都是薄薄的吗,却是人类思想和诗情的结晶。刘亮程的这本散文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结晶体,我非常喜欢。现在他写了第二本长篇小说《凿空》,有人说不像小说。我看,不管是小说也好,小说化的散文也罢,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感受一种文学。《凿空》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它表达了一种非常神奇的时空结构,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种突破。当下,小说创新挺难的,很多小说家都在重复自己,我们的文学研究也有很多的重复研究,作品里找不到新的时空感,找不到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最近电视剧《手机》让我有所触动,不管怎么说,它很敏锐,敏感到了高科技下人的无助、无奈、精神困境,今天的社会是人的移动速度最快的时代,也是人与人的交往方式非常快捷和人与人的物理距离最小的时期,这源自高科技的发达,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是否反而越来越大了?对《蜗居》尽管众说纷纭,但它的受欢迎还是反映了当下人们最敏感的住宅及次生问题。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人们去浅表地写一些生活的表象或“问题”,而是说,当时空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文学作品也要反映出变化中的人性,才能打动人心。谁会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发生兴趣呢。而刘亮程的作品就独特地表达了一种遥远的时空的变化,毛驴也好,植物也好,阿不旦村的各种声音的交响也好,都是作为现代化的喧哗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存在着,它既表达了工业化逐渐的波及,又表现了另一种遥远的声音始终存在着,所以说它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凿空》是个不错的意象,是多义的,玄妙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固定的解,但会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意境中。人类是由穴居开始的,凿空也许是人的本性之一,或许人类本身就有一种凿空的本能和欲望。但是凿空在今天又被泛滥化了。比如,我经常担心北京的地下会不会被凿空,哪天我突然掉下去啊。作品中的人物张旺财身上就体现了人类凿空的本能,似乎只有不停地挖掘,才能平息他心中难言的渴望。这个平凡小人物为自己立项,一直从河边的住屋挖到村庄的中心,挖了二十多年。他的挖掘,也许是人类天性中我们没有发现的某种东西,他和小说中玉素甫式的有目的的极端功利的凿空----盗掘是不同的,两者有强烈的对比。人类的凿空从来没有停过,至今尤盛,考古家在凿,盗墓贼在凿,矿工在凿,大型工程在凿,地铁在凿,管道在凿,光缆也在凿,有时让我们想到作者是不是也在凿空自己?人的一生是否是一个自己凿空自己的过程?刘亮程的作品里就是这样布满了多重意象,有些意象是不可言说的,是一个感觉深邃的象征体系。《凿空》的确没有很强的故事元素和人物重大行动,充斥其间的多是感觉,意象,色彩,声音,尤其是声音,这是刘亮程在此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作品开头写到驴丢了,一连串的形容精彩得不得了,驴夜晚在地下菜窖里叫,驴寻偶时的叫,还有驴对着外来的那些机器叫,都很绝妙,因为阿布旦的驴听不得比它的叫声更大的声音。还有故事最后的万驴齐鸣,场面怪异,都是我们很少看到的东西,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感觉世界。声音之所以呈弥漫状,因为小说的叙述人张金—张旺才之子,在矿上干活时震得耳朵失聪了,大夫说,那些过去的声音能帮你恢复听觉,于是整本小说都他在捕捉声音。读这本小说,主要是读声音——感觉,由感觉引发想象和思考。这是一部奇异的,荒诞的,同时又是抵达心理真实的小说,所以是一部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小说。《凿空》在恢复小说的诗性建

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概说

在宋元讲史话本粗拙而浑朴的母体之内,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孕育躁动着。历经两代的胎教之后,她一朝坠地,呼出了惊世骇俗的奇声异响。自元末经明初至清末几世纪间,文坛上相继问世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一大批巨著。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上反应了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极其恢宏浩瀚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风姿卓越。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拿曾经说过:“形式的美,不论在人为的事物上或自然的事物上都是最后才被发现或赏识的。肯定它需要时间,欣赏它需要知觉的缜密和素养。”古典长篇的结构就是这种形式美的重要内容,是文学艺术发展到更自觉阶段的产物。本文就是想从古典长篇小说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两方面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古典长篇结构基本类型 统而观之,古典长篇小说大体上存在着链型、串珠型、辫型、团块型、羽型等几种结构类型。 1、链型结构,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均属此类。链型 结构的人物与情节安排 主要是单线进展,每个人物、情节单位既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一环扣一环,相互勾连。 其以主要任务为纲,次要人物为目,纲举目张。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在这几回书中,此人物始终处于舞台中心,以其活动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连续几个波澜,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在此,虽也写其他人物,但都处于从属地位,为这个中心人物服务。如水浒传里,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都写武松,其中虽也写了柴进、张青、孙二娘、施恩、孔亮等英雄,但这些次要人物都是为丰满武松形象服务的。此外如林冲、石秀、宋江等主要人物都是如此。这一主要人物的几回书一旦完毕,他就由中心人物降为次要人物,并逐渐隐去,如同现代电影手段中的化出。下一主要人物又随即化入,占据了舞台的中心。如史进事毕前引出鲁达,鲁达事毕前引出林冲等故事情节就在这仿佛接力赛跑中的彼此传递下逐步进展。总的轨迹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 儒林外史亦是如此。才从周进到范进到严贡生再到严监生……的进展序列,每个中心人物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而在其活动的同时,又引出一些次要人物。以邃公孙的几回为例,从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到

莫言长篇小说

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莫言长篇小说《蛙》人物形象研究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国近六十年的计划生育史为背景,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姑姑”为中心,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为出发点,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命的传奇之歌。“蛙”的读音近似于“娃”,它其实是一个图腾,一个象征着生育的图腾,作为繁衍的图腾,其实更深处隐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对抑制人类繁殖天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无奈和悲哀。《蛙》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它真实的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乡的艰难推行过程,小说中的“高密乡”其实只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地点,在建国之初,全国各地有无数个这样的高密乡,小说中的“姑姑”也只是作为当年无数个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医生中的一个,因此这篇小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当代小说总体成就不高的背景下,研究莫言的小说创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相比,《蛙》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执着探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故事是很容易重复和衰老的, 与农民工、计划生育等这些时代词语相关联的故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和陈旧甚至退出人们的记忆,但凝聚了普遍人性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会永存的,比如阿Q、孔乙己、包法利夫人等等。”[1]但是综观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虽然学术界不乏对《蛙》的人物形象研究,但大都集中在对“姑姑”“蝌蚪”“小狮子”的等这些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上,缺乏对小说中人物整体形象的观照,因此,对《蛙》人物形象的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整体的观照是很有必要的。 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计划生育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1.忠于国家命令的农村妇科医生 小说中的姑姑万心是一个农村妇科医生,在作者给衫谷义人的第一封信里,姑姑的形象是“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一个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手托婴儿、满袖血污、朗声大笑的女医生形象,一个口叼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