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1、概述

原发性肺淋巴瘤(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PPL)

•发病率极低:约占淋巴瘤的0.36%~1.2%

•特点:

主要发生于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

伴有纵膈、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病

•以B细胞型为主:约占80%-90%

2、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粘膜相关淋巴瘤;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其他如血管内淋巴瘤(IVL)等。

3、PPL病理特征

(1)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是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通畅或仅轻度的狭窄。

(2)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的实变和不张。

(3)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发展,肺泡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膜时表现为胸膜的增厚、斑块或结节,并趋向分散而非聚集。

4、PPL诊断标准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管造影,骨髓检查,及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

5、PPL临床表现: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2%,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6、原发性肺淋巴瘤CT分型:

结节肿块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型);粟粒型;混合型

结节肿块型

病理基础:

原发性肺淋巴瘤中最常见,病灶多位于肺间质内支气管旁或胸膜下,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较低,直径1-10 cm,大于1cm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部分灶内可见空洞及液气平;病灶可见明显强化。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与胸壁紧密相连,右上叶后段亦有部分侵及,肋间附近亦有软组织瘤体约2~3cm,一并切除。肺周围淋巴结亦清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病理:右下肺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免疫组化标记:

(B2005-701):CD45(﹢), CD20﹢, CD3-,Vimentin-,SMA-,MC(-),CK(-),Syn(-)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两肺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片絮状高密度影,双侧肺野可见多发结节

状病灶,右肺下叶见较大肿块。

经纤支镜右下肺肿块活检显示支气管壁内较多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呈小圆形,核卵圆形,质较均匀,核膜边缘可见小核仁,偶见核分裂像。

肺炎、肺泡型

病理基础:

表现为沿肺段或叶分布的斑片模糊渗出性病变,由于淋巴瘤倾向于侵犯肺间质,病变内常可见支气管气象。

病例: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影像表现:

(1)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状网状阴影

(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

(3)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

(4)支气管充气征(与肿瘤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生长,多不引起支气管的阻塞有关)

(5)小叶间隔增厚

(6)可呈磨玻璃样变

(小叶间隔增厚,可呈磨玻璃样变)

(肺门向肺野发出放射状网状阴影,支气管周围多发结节。沿淋巴管分布中以支气管周围为主的表现,提示肿瘤浸润支气管周围间质)病例:

粟粒型

影像表现:

表现为多发粟粒样小结节沿支气管周周呈线样弥漫分布,直径<3mm,边界粗糙,内无支气管气象。

混合型

影像表现:

同时出现以上4型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者。

原发性肺淋巴瘤鉴别诊断

PPL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常需和肺内其他常见或少见疾病鉴别,如: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结节病;转移瘤;韦格肉芽肿;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霉菌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最后确诊需靠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

(1)结节、肿块型淋巴瘤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

--临床表现:

肺癌患者呼吸道症状较重,病变进展较快,

淋巴瘤常有周期性发热

--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常伴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常伴阻塞肺炎、肺不张。--肿块型淋巴瘤支气管通畅,病灶内见支气管气象。

(2)结节、肿块型肺淋巴瘤与周围性肺癌的鉴别

--周围型肺癌多呈分叶状,边缘分叶、毛刺是周围型肺癌的特征,肺内继发性病变、临近胸膜受侵及肺部转移。可作为鉴别要素。

--若是孤立性肿块,支气管气象则以后者多。

--与肺炎型肺癌鉴别

鉴别要点是支气管充气征多呈“枯树枝”状

病人呼吸困难,痰中可以找到癌细胞

(3)实变型肺淋巴瘤与肺炎的鉴别

--由于肺淋巴瘤倾向于侵犯支气管外的间质结构,实变型肺淋巴瘤实变的肺内虽含空气影及空气支气管征,但病变常侵犯支气管壁致管壁增厚、狭窄,中等度强化,病灶内血管走行正常。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多通畅,管壁不增厚,不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且临床变现明显。

--短期随访,淋巴瘤病变有所进展,肺炎病变则明显吸收好转;前者血象正常,后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伴有空洞形成时需要与Wegener肉芽肿、真菌感染、肺结核等鉴别

Wegener肉芽肿肿块或结节可以沿支气管周围或支气管血管周围

分布。大多数结节形状不规则;也有反映存在血管炎的边缘不清楚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大于2cm的结节大都有空洞,空洞壁常常较厚且不规则或表面粗糙,但偶尔可见薄壁空洞影;空洞呈边缘性强化;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

(5)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型)淋巴瘤与结节病鉴别

--结节病除了肺间质浸润导致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之外,还伴有肺微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增厚、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和双肺门实变影。微小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小结节影,好发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胸膜下区域,叶间裂、小叶间裂,可呈串珠样改变,多发于上、中肺叶。

--淋巴瘤主要位于中央或肺门区,除了肺内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外还伴有磨玻璃影,结节边界模糊。

(6)粟粒型肺淋巴瘤与粟粒型肺结核的鉴别

--淋巴瘤的粟粒结节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中外带,可伴有间质性改变;

--粟粒型肺结核的病变一般分布在中上肺野,无间质性改变;--结合临床及结核菌素实验有助于鉴别;

小结

下述情况需想到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程长,一般长达2~5年,发展极缓慢;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无症状或咳嗽、咳痰、胸痛者;结节、肿块或实变病灶;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合并肺间质性改变;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

补充几个特点:

1、原发性肺淋巴瘤病灶内扩张的支气管常扩张至肺野远侧(而浸润性肺腺癌充气的支气管虽也呈扩张扩张状态,但常表现为突然截断);

2、平扫实质密度均匀且稍高,常稍高于同层胸壁肌肉密度(而浸润性肺腺癌密度不均匀,常出现坏死);

3、叶间裂胸膜常无明显改变(而浸润性肺腺癌常至叶间胸膜牵拉、膨隆、僵硬、小结节形成)。

?原发性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1、概述 原发性肺淋巴瘤(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PPL) •发病率极低:约占淋巴瘤的0.36%~1.2% •特点: 主要发生于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 伴有纵膈、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病 •以B细胞型为主:约占80%-90% 2、原发性肺淋巴瘤分型: 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粘膜相关淋巴瘤;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其他如血管内淋巴瘤(IVL)等。 3、PPL病理特征 (1)淋巴瘤肺内病变主要是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病变呈浸润性发展,可侵犯支气管壁,但更倾向于侵犯管壁外的肺间质,因而支气管腔通常仍保持通畅或仅轻度的狭窄。 (2)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管腔内的结节状凸起,或环绕支气管壁生长造成局限或广泛的支气管管腔变窄甚至管腔完全阻塞,并发肺的实变和不张。 (3)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间隔增厚,随着病变发展,肺泡腔逐渐变小以致完全闭塞。侵犯胸膜时表现为胸膜的增厚、斑块或结节,并趋向分散而非聚集。 4、PPL诊断标准 1993年Cordier等的修订标准: 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增大; 以前从未发生过肺外淋巴瘤; 通过临床体检,全身放射性核素、CT或淋巴管造影,骨髓检查,及PET/CT等排除了肺外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肺外淋巴瘤征象; 同时满足以上4点者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 5、PPL临床表现:本病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等,起病缓慢,病程最长达10年,平均约为4年,约有1/2~1/3患者无临床症状。低度恶性淋巴瘤多见,占87%。手术预后一般较好。 有临床症状者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 无全身淋巴结或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PPL有病程长、发展慢、症状轻等特点。 免疫抑制是一个发病的高危因素,肺淋巴瘤在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2%,是正常人群的200倍。 6、原发性肺淋巴瘤CT分型: 结节肿块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间质型);粟粒型;混合型 结节肿块型 病理基础: 原发性肺淋巴瘤中最常见,病灶多位于肺间质内支气管旁或胸膜下,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较低,直径1-10 cm,大于1cm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部分灶内可见空洞及液气平;病灶可见明显强化。 (男,72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病变,其他无特殊主诉。)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背段,与胸壁紧密相连,右上叶后段亦有部分侵及,肋间附近亦有软组织瘤体约2~3cm,一并切除。肺周围淋巴结亦清扫。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病理:右下肺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免疫组化标记: (B2005-701):CD45(﹢), CD20﹢, CD3-,Vimentin-,SMA-,MC(-),CK(-),Syn(-) 偶可见空洞及液气平面 两肺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片絮状高密度影,双侧肺野可见多发结节

医学影像诊断

名解 束腰征:垂体大腺瘤冠状扫描见肿瘤呈花生米状,为肿瘤向上生长穿过鞍隔时受其束缚所致。 白靶征:在T2WI上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成高信号,而囊壁与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成低信号,低信号为囊虫逐渐纤维化、机化和钙化。 黑靶征:是在T1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高信号之外,均成低信号。 直角脱髓鞘征:在多发性硬化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矢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这种征象称直角脱髓鞘征。 横s征:右上叶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水平间裂随之上移,成凹面向下,其与肺门肿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故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征。 支气管袖口征:肺水肿时支气管壁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内有积液积存,使支气管环形壁影的厚度增加,称为袖口征 填空或选择 1 综合淋巴结肿大判断标准:>1cm为临界值>1.5cm 为病理值>2cm为恶性。 2 脂肪短T1长T2 水肿长T1长T2 钙化长T1短T2 肌肉长T1短T2 含水囊肿长T1长T2 脑白质短T1短T2 脑灰质长T1长T2 脑脊液长T1长T2 3 流空现象: 4 脑内胶质瘤有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形少突胶质细胞瘤。约70%的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5 T1值规定MZ恢复到其最终平衡状态的63%所需要的时间。TR<500msTE<30ms T2值规定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其原值的37%所需要的时间。TR>2000ms TE<30ms 质子密度?????TR>2000msTE>90ms 6 MRI检查有多个成像参数T1、T2、质子密度。 7 眼眶异物按吸收X线程度分:阴性异物和阳性异物。 8 出血的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急性期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①T1WI和T2WI表现为高信号周围一圈低信号环②T1WI和T2WI均表现为斑点样不均匀略低和低信号影③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低信号环。 9 正常椎体信号:T1WI椎体内部呈中等信号在T2WI 上信号减弱比脑脊液信号低,骨皮质在T1WIT2WI 上均成低信号。 椎间盘信号:髓核在T2WI 矢状面上成较高信号,椎间盘周边sharpey纤维、上、下缘透明软骨在T1WI和 T2WI均显示低信号。 韧带信号:T1WI和T2WI 均显示低信号。 10 椎管内肿瘤按生长部位 分脊髓内、脊髓外硬脊膜 内、和硬膜外三种,其中以 脊髓外硬脊膜内最常见。大 部分椎管内肿瘤与周围正 常的软组织在密度上差别 不大,只能根据不同肿瘤的 好发部位、好发年龄、性别 以及一些CT显示的特征如 坏死后囊变、钙化和瘤内出 血等来推断肿瘤的性质。 11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 在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小 脑等部分。 12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特 点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 度均匀。 13 脑外肿瘤征象①脑脊液 裂隙征②硬膜尾征③颅板 增厚破坏变形④白质塌陷 14 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 现复杂多变,常是缓解和复 发交替。常有癫痫、感觉或 运动障碍以及精神症状。 15喉癌分型:声门上型, 声门型,声门下型,贯声门 型 16空洞三种表现:虫蚀样 空洞,薄壁空洞,后壁空洞 17纵隔淋巴结肿大标准: 直径大于10mm为肿大、大 于15mm为恶性可疑肿大 于20mm为恶性肿 18乳突正常分型:气化型, 板障型,硬化性,混合型 19胸腔积液曲线形成因素: 胸腔的负压,液体的重力, 肺组织的弹力,液体表面张 力 20支气管与中线成角:男 性左嵴下角为36.4度、右 嵴下角21.96度;女性左嵴 下角39.3度,右嵴下角24.7 度 21右下叶支气管肺段和顺 序:上段,内侧底段,前底 段,外侧底段,后底段 癌性空洞周围结构特征:空 洞壁成分叶或毛刺状,洞壁 内面凹凸不平,有时可见壁 结节 22肺不张x线表现:肺叶 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 管、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向 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 代偿性肺气肿 23 脑外伤、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颅咽管瘤和面 颜部血管瘤有选择题 (一)星形细胞瘤 病理分级 Ⅰ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为良恶性过度性。 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为恶性。 Ⅳ级:胶质母细胞瘤,为恶 性。 临床表现 肿瘤所致定位体征和颅高 压症状,主要包括偏瘫、头 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 视野改变、癫痫、复视和生 命体征的改变。 【影像学表现】 CT诊断 Ⅰ、II级星形细胞瘤 (1)肿瘤呈均匀低密度病 灶,极少数表现为混合密 度 (2)肿瘤边界相对较清楚 或部分清楚。 (3)肿瘤周围水肿轻微或 无。 (4)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或轻微强化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1)肿瘤表现为以低密度 为主或以等密度为主的混 合密度病灶,部分肿瘤内可 见高密度出血灶。 (2)肿瘤体积较大,形态 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3)肿瘤周围有中度或重 度水肿。 (4)增强扫描肿瘤出现明 显不均匀强化且边界清楚, 强化形式为不规则环形或 片状。 MR诊断 Ⅰ级星形细胞瘤 (1)肿瘤呈均匀信号,极 少数表现为混合信号 (2)在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3)肿瘤边界相对较清楚 或部分清楚。 (4)肿瘤周围水肿轻微或 无(水肿在T1WI上呈低信 号;T2WI呈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或轻微强化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1)肿瘤表现为混杂不均 匀MR信号影,可见明显的 占位征象。 (2)肿瘤体积较大,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3)肿瘤周围有中度或重 度水肿。 (4)T1WI上病变 区(肿瘤本身及周围水肿) 呈明显不均匀低信号; T2WI呈明显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 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且边 界清楚,强化形式为不规则 环形或片状。 诊断要点 (1)癫痫,脑受损的定位 征象,颅高压表现 (2)Ⅰ、Ⅱ级CT显示低 密度为主,坏死囊变 少,占位轻,强化少。 (3)Ⅲ、Ⅳ级CT显示混 杂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多, 占位重,均有强化。 (4)MRI显示肿瘤T1WI 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其他表现参考CT所见。 鉴别诊断 (1)少突胶质细胞瘤: 位于脑深部,多见钙化 (2)单发转移瘤:原发 病史,年龄较大 (3)急性期脑梗塞:发 病突然,老年患者 (4)脑炎及脑脓肿:感 染中毒症状,环较规则 (5)髓母细胞瘤:小脑 上下蚓部 (6)血管母细胞瘤:囊 性为主,有强化壁结节 二、脑膜瘤 概述脑膜瘤为颅 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星 形细胞瘤而居第二位,多见 于中年人。 脑膜瘤起源于 硬膜内的蛛网膜绒毛细胞, 绝大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 性,起病缓慢病程长,可达 数年之久。 好发部位 幕上:大脑突面;大脑 镰旁;额底部;蝶骨嵴;鞍 结节; 幕下:小脑桥脑角;横 窦和窦汇 大体病理: 常为单发,少数多发, 其形态因部位不同而异,肿 瘤包膜完整,血供丰富,内 部结构致密,可钙化,极少 有囊变坏死及出血。 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及体征不明 显,以后逐渐出现颅内压增 高征及局部定位症状体征, 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 碍等。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肿瘤位于脑外,以 宽基底与颅骨或硬脑膜相 连 (2)平扫肿瘤呈均匀等 密度或略高密度 (3)肿瘤多数呈圆形或 卵圆形,边界清楚,极少数 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4)肿瘤周围可见 低密度水肿及扩大的蛛网 膜下腔 (5)增强扫描肿瘤 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 的一些征像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白质塌陷征;广基征; 硬膜尾征;颅骨增生变厚或 变薄;局部脑池脑沟变化。 (7)脑膜瘤特殊表 现:囊性脑膜瘤;完全钙 化或骨化性脑膜瘤;多发性 脑膜瘤(脑膜瘤病);恶性 脑膜瘤; MRI表现 (1)肿瘤位于脑外,以 宽基底与颅骨或硬脑膜相 连。 (2)平扫肿瘤在T1WI 上呈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 号;T2WI上呈高信号,等 信号或低信号。 (3)肿瘤多数呈圆形或 卵圆形,边界清楚,极少 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 清。 (4)肿瘤周围可见 水肿及扩大的蛛网膜下腔, 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 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 (5)Gd-DTPA增强 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 致性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 的一些征像 诊断要点 (1)中年发病,病程缓 慢, (2)形态呈规则圆形或 卵圆形,以宽基底与颅骨内 板或硬脑膜相连 (3)平扫呈等密度或略 高密度 (4)T1WI上呈等或略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等信号 (5)增强扫描呈现明显 均匀一致性强化 (6)脑外肿瘤一些表现 特点 三肺泡性肺水肿x线表现: 1、弥漫性片状影:斑片状 或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及 实变影,大片融合影可累及 多个肺段,可见支气管征 2、阴影的分布:多数病变 见于肺野的中内带的基底 部,碟翼征为中心分布的典 型表现 3、阴影的动态变化:病变 动态变化快,1~2天内即有 显著变化 4、胸腔积液:严重肺水肿 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多双 侧,右侧较多 5、性应增大 颈淋巴瘤的CT表现:颈部 单或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 可融合成较大肿块,呈低密 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四进展期中央型肺癌的x 线表现: 直接征象:肿瘤进展增大后 显示病侧肺门不规则高密 度肿块影,肿块边缘较清楚 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气 肿:肺叶体积增大,肺纹理 稀疏,纵隔横膈及叶间裂推 压移位 2、阻塞性肺炎:局限性斑 片状影或肺段,肺叶实变影 3、肺不张:体积缩小,密 度增高,周围结构向病变处 移位,右上叶肺不张时可见 横s征 4、阻塞性支气管扩大:带 状或条状致密影,当相邻的 支气管扩张时有手套征 转移征象:中央型肺癌转移 到邻近肺门淋巴结引起肺 门影肿大,纵隔淋巴结转移 引起纵隔影增宽, 膈神经受累时导致横膈矛 盾运动,其他转移为肺内结 节,胸腔积液、肋骨破坏及 心包积液等 胸腹裂孔疝x表现: 患侧胸部密度增高,其密度 增高影的大小取决于疝入 到胸腔的脏器的多少,若为 胃 肠疝入胸腔则表现为密度 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气 体影,伴有气液平面,心脏 纵 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肺发育 不全或因受压而膨胀不全, 患侧膈部分或完全不能显 示, 腹部肠曲线可显著减少,小 的胸腹裂孔疝内容物多为 腹膜后脂肪组织,主要表现 为 膈顶后方局限性凸出影 七、脑转移瘤 概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40~60岁),幕上幕下均 可发生。血行转移者多分布 于大脑半球皮层下区;亦可 周围肿瘤直接浸润入颅内。 病理 肿瘤组织结构与原发 瘤有关,多呈结节状,大小 不等,边界清楚,肿瘤较大 时中央可发生液化坏死及 出血,瘤周水肿非常明显。 部分转移瘤可沿软脑 膜广泛浸润,使脑膜增厚或 呈结节状,称为脑膜癌瘤或 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 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共 济失调,视乳头水肿。也可 出现精神障碍和神经定位 体征。 【影像学表现】 CT (1)脑实质内结节状 肿块,大小不等,单发或多 发。 (2)多发时肿瘤相对 较小,平扫呈均匀等密度。 (3)单发时肿 瘤通常较大,其内密度不均 匀,可为低等高或混杂密 度 (4)多数肿瘤周围 可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呈指 状分布 (5)有时见不到明 确瘤结,仅表现为局部片状 低密度水肿 (6)增强扫描后肿 瘤出现明显强化 结节状均匀一致 强化(小瘤结) 片状不均匀强化 (内有坏死出血等) 环形强化(多为小 环)低密度水肿区无强化 (7)有明显占位征 像: 脑室变形,中线结构 移位,脑池及脑沟变小或消 失。 (8)颅骨破坏:多 为溶骨性。 MRI (1)脑实质内结节状肿块, 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 (2)多发时肿瘤相对较小, 单发时肿瘤通常较大。 (3)瘤结在T1WI上呈低 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多数肿瘤周围 可见大片水肿,T1WI上呈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呈指状分布。 (5)当合并有出血时,则 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 号。 (6)增强扫描,占位征象, 骨质破坏与CT相似。 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CT 1、急性期(24小时内), CT检查可为阴性,或动 脉致密征、岛带征等。 2、典型表现:楔形、三角 形低密度影,其位置、分布 与脑动脉供血的范围一致, 同时累及灰、白质。 3、占位效应,是由脑水肿 引起。 4、脑萎缩及脑软化。 5、增强扫描:急性期呈脑 回状强化。 MRI 1、梗死6小时之内,应用 MRI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灌注成 像呈无灌注或低灌注,也呈 高信号。

肺部肿瘤影像诊断

肺部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肺癌),肺部的良性肿瘤包括支气管和肺的真性肿瘤、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等。支气管、肺良性肿瘤的细胞分化和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肿块大多有包膜,和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实体病变。 一、前言 这是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提供的一张经典的胸部影像,一位 72 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就诊,既往于 15 岁开始吸烟,每日 1 到 2 包,胸片显示右侧胸部可疑病变,进一步胸部 CT 显示大疱性肺气肿,同时右肺中叶结节改变,同时患者还携带有烟草,活检证实右肺中叶为非小细胞肺癌,这张胸部 CT 展示的吸烟相关性肺部疾病。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宣传吸烟的危害,鼓励戒烟。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部分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 100 万,肺癌的发病年龄主要在 40 到 80 岁之间, 70 岁为高峰,男性居多。但是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年龄较前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肺癌的发病年龄较前提高 5 到 10 岁,临床上也偶然能够看到 20 岁到 30 岁之间的肺癌患者。同时女性的发病率也较前增加,其增长速度要快于男性的发病率。 二、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一)病理类型 病理及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是一致的,不同的病理类型其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也是不同的。通常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大约占肺癌的 80% ,它还分为鳞癌、腺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其中鳞癌最常见,约占 40% ,多发生在段支气管, 80% 发生于男性,生长较慢,转移较晚。腺癌占 30% ,以女性较为多见,多发生在外围小支气管,其发展速度快慢悬殊。大细胞未分化癌多发生在肺的外周,恶性程度较高,以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鳞癌,但随着腺癌的发病率增加,相应其发病率较前降低。小细胞肺癌常常发生在大支气管、生长较快、转移较早。另外一种特殊的类型就是复合癌,它是指同一肿瘤内可以有两种类型的癌细胞,其中以腺鳞癌多见。 (二)临床表现

淋巴瘤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淋巴瘤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它由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引起。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淋巴瘤可分为多种亚型,如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 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 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1. 临床表现 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和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此外,淋巴瘤还可侵犯其他淋巴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光、超声、CT和MRI等。这些检查 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3. 病理学检查 淋巴瘤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活检,可以明确淋巴瘤的亚型和分级。 二、治疗方案

根据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 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霍奇金淋巴瘤(HL) 对于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HL患者,常规治疗方 案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化疗常用的方案包括ABVD方案(阿 霉素、曲妥珠单抗、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放疗主要针对受累淋巴 结区域,免疫治疗可考虑使用布来单抗。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NHL的治疗方案因亚型的不同而异,常见的亚型包括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等。 DLBCL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CHOP方案)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 治疗侧重于观察,不需积极干预,但可在患者需要时选择局部化疗。SLL的治疗相对保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积极治疗。 3. 干细胞移植 对于某些复发性或难治性的淋巴瘤患者,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干 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干细胞移 植的原则是通过高剂量化疗或放疗彻底去除肿瘤细胞,然后通过输注 干细胞重建造血功能。 三、随访和生活质量改善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一、渗出渗出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腔内渗出的液体、蛋白和细胞取代而形成的肺实变。 影像表现:、密度均匀的浸润影、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互相融合致密度不均匀。 、肺实变影中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 、变化快多于周内吸收。 、纵隔窗缩减率增大。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也无融合趋势、病变发展缓慢、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隔窗缩减率不大。 常见于肺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特别是肉芽肿性肺炎。 三、纤维化指局部肺组织或肺间质广泛性纤维变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 局限性以肺急、慢性炎症和肺结核最多见弥漫性以慢性间质性疾病为多。 局限性肺纤维化常表现为条索状、密度高、边界清。 四、结节、肿块常以cm为界划分结节和肿块。 不同的病变表现不一。

肺炎影像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征表现为以肺叶、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均匀密度增高影实变区肺纹理消失在致密影中可见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 根据实变肺叶形态和前后径的长短可呈现不同的X线所见。 右上叶肺炎的下缘平直锐利右中叶肺炎上缘锐利平直但下缘模糊侧位在前下方左上叶肺炎实变影下缘模糊无明显界线侧位病变在上前方。 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少见。 密度相对均匀的肺阴影边界不清除了肺炎比邻叶间裂空气间隙保持通气形成斑驳的表现(空气肺泡像)支气管气像正常肺软组织界面消失如当肺炎邻近心脏或膈肌时“轮廓征”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多样大多数表现为两肺野下部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不规则斑点状或小片状致密影境界较模糊。 病变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高多伴有肺纹理增粗。 病变可以比较散在且较小也可集中呈大片融合趋势但不局限于一肺段或一肺叶。 右下肺内带病灶呈斑点状沿肺纹理分布炎性假瘤 l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哑铃形肿块边缘多光滑锐利密度中等偏高.直径以~cm多见。 周围有时可见不规则条索影。 肿块内可见空洞形成偶有钙化多数密度均匀。 假性淋巴瘤型可见肿块内支气管气相。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一)2024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一)引言概述: 肺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其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影像学在肺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正文: 1.肺部肿瘤的分类 1.1 良性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2 恶性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1.3 原发性肺肿瘤与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 1.4 肺癌瘤期的分期与评估 1.5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与评估 2.肺部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2.1 肺部肿块的形态特征 2.2 肺内钙化灶的影像学表现 2.3 肺部肿瘤周围的空气间隙 2.4 支气管阻塞的表现 2.5 肺部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评估指标 3.1 肺部肿瘤的大小和体积计算

3.2 肺部肿瘤的分界面评估 3.3 肺野内血管结构的变化 3.4 支气管和气道狭窄的程度评估 3.5 肺部肿瘤的血供情况评估 4.影像学引导下的肺部肿瘤的治疗 4.1 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的应用 4.2 经导管栓塞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 4.3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疗效评估 4.4 肺切除术前的影像学评估 4.5 影像学随访观察肺部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情况 5.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进展与展望 5.1 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 5.2 人工智能在肺部肿瘤影像学中的角色 5.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联合应用 5.4 影像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 5.5 肺部肿瘤影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分类和常见影像学表现的介绍,以及对影像学评估指标和治疗的讨论,本文旨在提高对肺部肿瘤的认识,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结节是指在肺组织中发现的小块状阴影,通常直径小于3cm,但多数小于1cm。它们常常在随机的X线摄影中被发现,这 也被称为偶然性肺结节。由于肺癌是导致肺结节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重要。 影像诊断 诊断肺结节时,通常使用胸X光片(CXR)或胸部憋气计算 机断层扫描(CT)进行影像诊断。胸X光片适用于对结节进 行初步探测和排除病变范围外的问题。胸X光片可以识别较 大的结节和广泛的肺实质病变,但轻微的结节或浅在的病变可能无法检测到。相反,胸部CT扫描可用于获得更精细的肺部 影像,检测更小的结节或更低浓度的病变。 肺部结节的影像特征包括: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模式。 大小:肺结节的大小通常采用最大直径或体积进行描述。不同大小的结节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大于1cm或长轴直径>8mm的结节通常是病理性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鉴别诊断;而小于 1cm的结节可能是炎症性或良性肿瘤。 边缘:结节的边缘是较常见的特征之一,通常包括光滑的边缘(良性性质)和不规则的边缘(恶性肿瘤)。混合性结节通常具有光滑和不规则的特征。

形态:结节的形态多样,通常分为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裂隙状、锯齿状等。对于较大的结节或多发结节,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肺癌转移病变。 密度:肺结节密度是根据CT图像显示的计算机数值测量的, 通常可以根据影像的密度确定肺结节的性质。高密度结节(>100 HU)通常是钙化或坏死的良性结节、肉芽肿等;低密度 结节(<100 HU)通常是良性充气肺气肿、非典型肺炎等, 但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 强化模式:强化模式主要是针对造影剂增强CT扫描的结节进 行分析。大多数恶性结节常常呈上升型增强,即结节密度在造影后快速增加,维持增强状态半数以上时间;而良性结节则往往呈上升-平台型增强或者平台型增强,即结节密度增加速度缓慢,增强持续时间较短。但在造影剂条件下,增强模式表现较不显著,也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 鉴别诊断 肺结节的形态和密度与肺内其他病变有许多不同,因此需要通过鉴别诊断来区分肺结节和其他诊断,包括良性和恶性肺病变。 良性结节 良性肺结节通常源于瘢痕组织、结核球、霉菌球、充气肺气肿、血管、淋巴组织或肉芽组织等。良性结节通常具有较小的直径、平滑的边缘、均匀的密度和无强化模式。通常验证良性结节的

6种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符的肺部疾病

6种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符的肺部疾病 在内科系统中很多疾病的症状体征往往与影像学表现不符,我们所熟知的有些疾病症状较重,体征轻,常规辅助检查无异常,如肠系膜动脉栓塞。但呼吸科疾病中不乏有些与之相反,肺部影像学表现较重,症状和体征却很轻,诊断起来很棘手,这类疾病有哪些?本文做一总结。 1、肺泡蛋白沉着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沉积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后气促、低氧血症,甚至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 高分辨率 CT高分辨率CT对PAP有诊断提示价值,其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铺路石”改变(crazy paving)。 BALF的细胞学检查和PAS染色可以作为确诊PAP的依据。典型的BALF呈乳白色液体,放置后分层。光镜下见大量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状脂蛋白样物质,PAS染色阳性。电镜下由细胞碎片、表面活性物质颗粒及一些蛋白样物质组成。

2、肺泡微石症 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肺部疾患,可起病于儿童期,但若干年后才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以肺泡内广泛存在的播散性小结石为其特征。 在小儿时期多无明显症状,有时仅为慢性咳嗽及活动后气短。该病进展缓慢,直到成年后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时才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及杵状指等。 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至关重要。CT表现病变多位于肺部,胸膜和淋巴结一般多受累及,以双肺弥漫性分布、均匀的微小结石为特征,病变从上到下逐渐增多,呈“风暴沙”征,部分可见融合灶,钙化影多沿着血管、支气管分布,HRCT可见小叶间隔增厚或钙化。还可有“白肺样”表现,两肺中、下肺野甚至全肺呈一片白实,肺结构及纵隔缘甚至肋骨均被完全掩盖,见于病情较重者。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其中10例患者出现肺实变,其中上叶2例,中叶7例,下叶1例。8例患者表现为肿块或结节,其中3例患者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4例患者出现肺部磨玻璃样改变,7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部分患者合并肺实变。2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表现出胸膜增厚后粘连,2例患者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显示2例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10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有6例患者在病理证实之前分别误诊为肺部结核3例,肺部感染2例和肺结节病1例,误诊率高达50%。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无特异性,单纯依靠CT误诊率较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理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淋巴结外淋巴瘤,研究报道其在全身淋巴瘤中仅占1%,在结外淋巴瘤中仅占3%~4%[1]。而且常常和眼部、胃肠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同时发生,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2]。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并无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肺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淋巴瘤,诊断标准为[3]:①肺部病变累及单侧或者双侧肺野,或累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②病理结果支持;③未侵犯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④无其他淋巴瘤病史;⑤无纵隔腺瘤。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1.5个月~5年,平均病程(5.8± 2.8)年;6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3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3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2例患者出现发热,2例患者出现盗汗症状,1例患者痰中带血,6例患者出现短期内体重减轻。3例患者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3例患者肺部叩诊呈浊音及呼吸音减弱。3例患者经支气管活检得到证实,4例患者实施CT引导下肺穿刺,其余5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 1. 2 螺旋CT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纵隔窗和肺窗扫描及重建,其中10例患者直接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厚度1.25 mm,视野33 cm×33 cm,电压为120 kV,剂量指数选择为8。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双侧肾上腺水平。增强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欧苏350)自肘正中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剂量选择80~100 ml,随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流速设置为3.5 ml/s。注入造影剂后26 s开始增强扫描。 1. 3 螺旋CT结果的评价由两位不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同时对

肺部常见影像鉴别诊断

肺部常见影像鉴别诊断 一、肺实变 1.常见病因 肺部感染、ARDS、心源性肺水肿、肺梗死、肿瘤(肺泡癌、淋巴瘤、白血病)、机化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 2.注意与肺不张鉴别 肺实变有支气管充气征,肺容积无缩小,不伴纵隔、叶间裂移位;肺不张无支气管充气征,可有纵隔偏向患侧、患侧膈肌抬高、叶间裂移位表现。 二、弥漫磨玻璃 肺透亮度介于正常和实变之间的影像改变。本质是肺泡未被完全填充或塌陷,尚含一部分气体成分所致。要注意在普通CT下,肺间质病变也可被误认为磨玻璃影。 1.感染 肺孢子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 2.非感染性 (1)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过敏性肺炎、药物性肺炎、放射性

肺炎等。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PF除外)。 (3)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结节病很少表现为磨玻璃)。 (4)肺泡蛋白沉积症。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源性肺水肿。 (6)肺泡出血。 (7)细支气管肺泡癌。 三、肺空洞 1.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奴卡菌、放线菌、寄生虫。 2.自身免疫性疾病 GPA、贝赫切特病、类风湿结节结节病(少见)。 3.肿瘤鳞癌、腺癌、转移癌(耳鼻喉、宫颈鳞癌转移灶更常见空洞形成),淋巴瘤。 4.先天性异常先天性肺囊肿、肺隔离症。 四、囊性病变 1.肺大疱。 2.囊性支气管扩张如囊性纤维化。

3.原发性间质性肺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蜂窝形成)、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4.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特别是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淋巴 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5.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囊样结构形状不规则,伴结节,多分布于上肺。 6.淋巴管肌瘤病囊样结构多为圆形,分布于全肺。 7.BHD综合征(Birt-Hogg-Dube syndrome)特征表现为肺囊肿、自发性气胸、头颈部良性皮肤错构瘤、肾脏肿瘤。 8.偶见于正常人。 五、小叶间隔增宽(大网格影) 1.淋巴管增宽 淋巴回流受阻,平滑型;淋巴转移癌、淋巴瘤、LIP,平滑型或结节型;结节病、硅沉着病,结节型或不规则型。 2.静脉增宽 心源性肺水肿、中心肺静脉阻塞,平滑型。 3.周围间质增宽 淀粉样变、感染(病毒、PCP)、ARDS、肺泡蛋白沉积症。 注:小网格影(广泛肺间质增厚所致)见于各种肺纤维化,如 UIP、

放射科医师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一例呈特殊影像学改变的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析)

放射科医师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 专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2年**月**日

一例呈特殊影像学改变的原发性肺霍奇金淋 巴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28岁。以右胸痛4个月,咳嗽、发热2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出现右胸部刺痛,2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干咳、发热,体温最高约38°C,伴乏力。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阴影,考虑炎症,肿瘤不能排除。于该院行右上肺穿刺活检,病理未见重要病变,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改善。 入院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白细胞数14.63x109/L,中性粒细胞0.89。痰致病菌培养阴性。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7.94阳/L,糖类抗原19-(CA19-)188.48kU/L,糖类抗原125(CA125)52.729kU/L,糖类抗原153(CA15-3)126.84kU/L。 2010年8月31日胸部增强CT提示:炎症性病变可能,真菌感染,肿瘤不能完全排除。入院初步诊断:肺脓肿可能。 入院后于右肺上叶前段行纤支镜肺活检,病理示未见重要病变。先后给予抗细菌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g/次、静脉滴注、1次Lh)及抗真菌治疗(氟康唑氯化钠0.4g/次、静脉滴注、1次d),患者体温均一度有所下降。 监测CT示,双肺病灶呈部分吸收-部分增多-部分吸收-再度增多改变,伴白细胞数反复下降、升高。再次行右上肺穿刺活检,病

理示弥漫性淋巴样组织中细胞异型明显,CD68(+),并见嗜酸性粒细胞,不除外造血组织疾病,但仍未能明确诊断。2010年11月22日胸部CT示:双肺病灶再度增多,空洞增大。患者仍有反复低热,白细胞数再次升高,行外科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术。 镜下见右上中肺实变,触及巨大肿块样病变,质中,边界尚清,切除右肺上叶及中叶部分病灶进行活检。免疫组化显示,CD15(+++),CD30(++),CD10(+),Mum-1(+),Ki-7为20%,CD3(+)。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 外院SPETCT示:双肺多发病变伴明显高代谢,全身其他部位FDG断层显像未见明显代谢病灶。最终诊断: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患者行6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基本吸收。患者随访3年,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 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极为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白细胞数升高、肺部浸润阴影并空洞形成,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瘤全身表现。外科手术前多次行肺活检,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稍退,白细胞数下降,肺部阴影部分吸收,因此造成该病例诊断延误。 本例患者两次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均未提示感染,最后在再度出现肺部阴影增多、白细胞数升高情况下行外科胸

肺癌鉴别诊断

肺癌首次病程录 1.肺结核 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 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既往病理可以鉴别。3.肺脓肿 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癌性空洞继发感染,常为刺激性咳嗽、反复血痰,随后出现感染、咳嗽加剧。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肺癌主治医师查房 1.肺结核 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 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既往病理可以鉴别。3.肺脓肿 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4.淋巴瘤 患者目前无明显淋巴结肿大,无明显消瘦、低热症状及体质消耗表现,肝脾肋下未及,依据不足。且既往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肺癌主任医生查房 1.肺结核 患者无结核接触史,无低热盗汗乏力等中毒症状,无肺结核接触史,胸片未见结核灶,待结核抗体,痰找抗酸杆菌后进一步明确。 2.肺炎 患者咳嗽、咳痰、发热,需与此病鉴别。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患者肺CT示多发小结节,故依据不足。 3.肺脓肿 患者非急性起病,无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肺部X线未见空洞及液平,血象无异常升高,故依据不足。 4.肺栓塞 患者有咳嗽咳痰,需与此病鉴别,但无进行性气急加重,无咯血,既往无双下肢水肿病史,无长期卧床,肺CT未见楔形影,故依据不足。

呼吸科鉴别诊断

呼吸科鉴别诊断 肺结核:常见于青壮年,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常有干咳、咯血,痰结核杆菌、PPD、抗结核抗体等检查阳性有助于本病诊断,影像学检查也可有占位表现,占位附近可见卫星病灶,甚至有空洞,常为厚壁空洞,无液平,也可有结核支气管扩散的“枝芽征”,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该病发病年龄较轻,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X 线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进行性发展和增大,且有进行性呼吸困难。 肺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肺和胸内淋巴结最常受累。肺结节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常呈隐袭性和进行性,典型影像学改变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或不伴肺浸润影,也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患者常有高热、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胸部CT可见多处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瘤常常累及前纵隔淋巴结,很少累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粘连融合,淋巴结界限不清晰,而淋巴瘤合并肺浸润时,往往病变处于进展阶段,这时纵隔淋巴结肿大更突出,而结节病相反。必要时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慢布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常有家庭或过敏史。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急性肺栓塞:常急性起病,有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常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无气胸体征。胸部X线、CT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等有助于鉴别。 肺大疱:缓慢起病,气急通常不十分明显,胸片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内可见细小的条纹纹理,在肺尖或肋膈角可见到肺组织。患者胸片上气胸线的凸面朝向侧胸壁,而肺大疱线是凹面朝向侧胸壁,可鉴别。 支气管扩张:病程多呈慢性,童年常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以后常有反复发作下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胸部CT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支气管造影可确诊。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5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病理类型以及预后。结果5例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0例,年龄35~78岁,平均(60.4±16.6)岁,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患者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Ann Arbor分期均为IE期,病理学表现以B细胞淋巴瘤(4/5)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粗针活检及支气管镜下活检而获得病理依据,治疗上多采用CHOP 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病情达到缓解。结论PPNHL非常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漏诊。PPNHL的确诊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型,纤维支气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病灶取材可靠的手段。治疗上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放疗、生物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 s lymphoma(PPNH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PNHL cases from 2011 to 2015 was performed. All PPNHL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Results The group of five cases were all men,with a median age of 60.4 years (range:35-78years). Clinical symptoms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are nonspecific. Three patients had an primary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ne ha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and another ha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 A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obtained with percutaneous aspiration lung biopsy in four patients a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in on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n=5). Conclusion PPNHL is very rare,and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nonspecific symptoms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Review of references,chemotherapy,biotherapy,or surgery can be used to treat PPNHL. Meanwhile PPNHL appears to have a favorable prognosis. Key words:Lung neoplasms;Lymphoma;Non-Hodgkin;Retrospective studies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PPNHL)是原发于肺内(单侧或双侧)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1],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疾病,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 LT)[2]。PPNHL占全部淋巴瘤的0.4%[2],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确诊大多依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下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才能获得组织病理学证据,故临床误诊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2015经病理确诊的5例PPNHL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为进一步认识该病的特点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