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高手进阶:9个病例学会诊断淋巴瘤

超声高手进阶:9个病例学会诊断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组织学上,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

临床表现

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存在差异,临床表现各异。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结内淋巴瘤),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结外淋巴瘤)。

超声表现

结内淋巴瘤(较为多见)

•部位:易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及腋窝、腹股沟区。

•数量:以多区域多个淋巴结肿大多见,单个淋巴结肿大少见。

•形态及回声:受累淋巴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饱满,可单个,可融合。髓质消失或变形移位,皮质不均匀增宽,增益较低时,可为无回声(类似囊状回声)。实质回声亦可为网格状回声或分隔状回声。淋巴门受压,偏心改变。CDFI 多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可充满整个淋巴结,血供以门型、爪型多见。

结外淋巴瘤

•常见部位:脾脏较为多见,其次是肝脏,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等。

•胃肠道淋巴瘤多可见假肾征,淋巴瘤侵蚀管壁处回声极低。

•肝脾内淋巴瘤,可在靶器官内见片状低回声区,且边界不清,伴有肝脾肿大。

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诊断常需与反应性淋巴结、淋巴结核以及转移性淋巴结等鉴别。

1.反应性和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大,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纵横比(L/T)≥2,淋巴结内皮髓质均匀性增长,多数结构清晰,淋巴门居中,淋巴结无融合现象,CDFI 显示血流走向规则,分布均匀,

多成水草状和规则树枝状。

2.淋巴结核:声像图表现与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相似。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内可出现钙化,当发生干酪样坏死时可出现淋巴结内液化,亦可破溃与外界相通,形成窦道、瘘管,且淋巴结核容易出现淋巴结融合现象,CDFI:淋巴结内血流稀少鉴别价值较大。

3.淋巴转移瘤淋巴结增大极为明显,淋巴髓质消失的表现也远远较淋巴瘤为多,淋巴皮质较淋巴瘤增宽明显,更多见淋巴门的偏离中心现象。另外,临床病史也要重视,淋巴转移瘤是来自其他器官的原发肿瘤,检查时还应根据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结果对原发肿瘤进行探查,争取得到原发肿瘤的声像图结果,增加诊断信心!

治疗措施

临床医生则应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做出全面诊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分组。根据分期分型指定具体的放化疗方案。

下面列举了 9 个不同部位的淋巴瘤的超声表现。

典型案例 1:腋窝淋巴瘤

患者女,64 岁,发现右侧腋窝无痛性包块半年就诊。

图1 右侧腋窝椭圆形非均质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

呈网格状回声

图 2 右侧腋窝非均质低回声结节,纵横比大于 1

图 3、4 结节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临床及病理:考虑淋巴瘤。

典型案例 2: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瘤

患者女,74 岁,T细胞淋巴瘤化疗后 3 月余,胸背部疼痛 10 天入院检查。

图1:右侧腋窝处类圆形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图 2:左侧腹股沟区部分淋巴结融合

图 3:左侧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实质回声减低,淋巴门可见

病理:淋巴结活检:T 细胞淋巴瘤。

典型病例 3 :腹膜后淋巴瘤并多处转移

患者男,64 岁,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7年,腋窝、腹股沟肿块5 年,气促 10 余天入院检查。

图1:剑突下切面,可见不规则非均质低回声肿块,其内可见不规则片状高回声区,肿块包绕腹膜后血管

图 2:剑突下非均质肿块内部血流信号

图 3:第一肝门区,可见非均质低回声肿块包绕门静脉

图4:第一肝门区门静脉内血流信号,及散在分布在肿块内的点状血流信号

图 5、6:肝内门静脉受累

图 7:脾大,脾脏内回声不均,内可见片状稍高回声区

图 8、9、10:双侧颈部肿大淋巴结,部分形态不规则,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呈网格状,并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及点状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丰富

图 11:右侧腋窝多个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极低,边界清晰

CT:双侧肺门影增大及纵隔双侧腋窝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瘤并胸膜侵犯。

病理:腹膜后淋巴瘤并全身多部位转移。

典型病例 4 :肠道淋巴瘤致肠套叠

(来自丁香园「zhangmin033034」站友)

患儿,8 岁,因「间断性腹痛 4 天,血便 1 次」入院,入院前 4 天出现腹痛,解果酱样大便1 次,入院当日彩超:声像图提示肠套叠,后行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入院2 日后患儿再次出现腹痛,彩超复查:中上腹实质性肿块,血供丰富,来自肠道,性质待定;结肠肝曲可见靶环征,肿块部分套入肠腔内,提示肠道肿道肿瘤继发肠套叠。

图 1:结肠肝曲横切靶环征,并可见其内低回声肿块

图 2:纵切呈套管征,并可见其内低回声肿块及肿块内血流信号术后病理:(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符合弥漫性B 细胞淋巴瘤,III期,R3 组

总结:肠套叠可继发于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淋巴瘤、肠重复囊肿、寄生虫、异物等,遇到肠套叠时一定要多留心,找找原发因素。

典型病例 5 :眼睑皮下淋巴瘤

(来自丁香园「defiend」站友)

患者女,72 岁,发现左眼睑肿块一年,近期稍增大就诊。视力无影响。体检左眼睑扪及结节样肿块,质中,活动度稍差,无压痛。

图1、2:左眼眼睑皮下非均质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图2为左右眼及左右眼眼睑对比图

图 3:左眼眼睑处非均质低回声肿块内可见条索状血流信号病理:粘膜相关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典型病例 6 :睾丸淋巴瘤

(来自丁香园「梦倚汀州」站友)

患者男,38 岁,阴囊不适就诊。

图1、2:左侧睾丸形态不规则,实质光点增粗,回声不均匀,内可见不规则片状高回声区

图 3:左侧睾丸内丰富血流信号及频谱表现

图 4:右侧正常睾丸声像改变

病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总结:左侧睾丸中高回声结构实为正常睾丸组织形成孤岛,周围低回声为淋巴瘤浸润灶。

典型病例 7 :乳腺淋巴瘤

(来自丁香园「梦倚汀州」站友)

患者女,47 岁,右乳肿块待查。

图 1:右乳 7~8 点可见大小约29×21mm 的非均质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高低回声夹杂

图 2:包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

典型病例 8 :肾脏淋巴瘤

(来自丁香园「mayzliu」站友)

患者男,44 岁,左腰部疼痛 3 个月来诊,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及发热。超声表现:

图1、2:左肾内非均质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有较多切迹,内回声不均,有多发低回声包块融合而成

图 3、4:包块内丰富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

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

典型病例 9 :肝脏淋巴瘤

(来自丁香园「xihuansushi」站友)

患者系因自感腹部不适前来就诊的,无其他明显异常,否认肝炎病史。有多次超声检查结果。

图1、2:肝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非均质低回声结节

当时超声检查后考虑系结节性肝硬化或者血吸虫肝硬化,尽管病史不是很支持;随后患者进行了 MRI 检查,考虑肝脏恶性肿瘤。

随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淋巴结瘤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淋巴结瘤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淋巴结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淋巴结瘤的诊断是通过对淋巴结病变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确定其是否为淋巴结瘤。淋巴结瘤的诊断标准是指用于确定淋巴结病变是否属于淋巴结瘤的一套规范和指导性原则。 淋巴结瘤具有多样化的病理学类型和临床表现,因此其诊断标准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元素。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准确确定淋巴结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淋巴结瘤的诊断标准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国际上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淋巴瘤分类标准,将淋巴结瘤分为多种亚型,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这些标准,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淋巴结瘤诊断的一些重要标准和指标,并对其应用进

行探讨和总结。通过更深入地了解淋巴结瘤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在实践中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淋巴结瘤的诊断标准是对淋巴结病变进行准确评估和判断的依据,对于淋巴结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详细介绍淋巴结瘤诊断的各个要点,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淋巴结瘤诊断标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内容。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淋巴结瘤的定义、发病情况和诊断的重要性。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结构安排,介绍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全面介绍淋巴结瘤诊断标准,提高医生和研究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最后,在总结部分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要点。在第一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淋巴结瘤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以及如何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在第二个要点中,将重点介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淋巴结活检和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和MRI等,以帮助确立淋巴结瘤的诊断。在第三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经典的淋巴结瘤诊断标准,如WHO分类、

淋巴瘤

一、基本病理分类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何杰金)(Hodgkin's Diseas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两大类。 二、临床表现 原发部位多在淋巴结,首发症常是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可互相粘连,融合,触诊有如硬橡皮样感觉。深部淋巴结如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为压迫症状。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 有些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消瘦症状。 三、淋巴瘤的诊断 主要依靠活检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发现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细胞、镜影细胞)是诊断霍奇金病的重要特征。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分型可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 WHO(2001)年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方案 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 周围T细胞淋巴瘤 …… 四、临床分期 1970年Ann Arbor临床分期法,主要用于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参考应用: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外单一器官(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ⅡE); Ⅲ期: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 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 诊断举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Ⅱ期B。

超声高手进阶:9个病例学会诊断淋巴瘤

超声高手进阶:9个病例学会诊断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组织学上,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 临床表现 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存在差异,临床表现各异。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结内淋巴瘤),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结外淋巴瘤)。 超声表现 结内淋巴瘤(较为多见) •部位:易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及腋窝、腹股沟区。 •数量:以多区域多个淋巴结肿大多见,单个淋巴结肿大少见。 •形态及回声:受累淋巴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饱满,可单个,可融合。髓质消失或变形移位,皮质不均匀增宽,增益较低时,可为无回声(类似囊状回声)。实质回声亦可为网格状回声或分隔状回声。淋巴门受压,偏心改变。CDFI 多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可充满整个淋巴结,血供以门型、爪型多见。 结外淋巴瘤 •常见部位:脾脏较为多见,其次是肝脏,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等。 •胃肠道淋巴瘤多可见假肾征,淋巴瘤侵蚀管壁处回声极低。 •肝脾内淋巴瘤,可在靶器官内见片状低回声区,且边界不清,伴有肝脾肿大。 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诊断常需与反应性淋巴结、淋巴结核以及转移性淋巴结等鉴别。 1.反应性和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大,形态规则,多呈椭圆形,纵横比(L/T)≥2,淋巴结内皮髓质均匀性增长,多数结构清晰,淋巴门居中,淋巴结无融合现象,CDFI 显示血流走向规则,分布均匀,

多成水草状和规则树枝状。 2.淋巴结核:声像图表现与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相似。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内可出现钙化,当发生干酪样坏死时可出现淋巴结内液化,亦可破溃与外界相通,形成窦道、瘘管,且淋巴结核容易出现淋巴结融合现象,CDFI:淋巴结内血流稀少鉴别价值较大。 3.淋巴转移瘤淋巴结增大极为明显,淋巴髓质消失的表现也远远较淋巴瘤为多,淋巴皮质较淋巴瘤增宽明显,更多见淋巴门的偏离中心现象。另外,临床病史也要重视,淋巴转移瘤是来自其他器官的原发肿瘤,检查时还应根据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结果对原发肿瘤进行探查,争取得到原发肿瘤的声像图结果,增加诊断信心! 治疗措施 临床医生则应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做出全面诊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分组。根据分期分型指定具体的放化疗方案。 下面列举了 9 个不同部位的淋巴瘤的超声表现。 典型案例 1:腋窝淋巴瘤 患者女,64 岁,发现右侧腋窝无痛性包块半年就诊。 图1 右侧腋窝椭圆形非均质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不清,内部

淋巴结超声

浅表淋巴结超声二、超声解剖正常人约有300-400个浅表淋巴结,主要集中在头颈区、腋窝区和腹股沟区。正常淋巴结呈豆形,隆凸的一侧接输入淋巴管,凹陷的一侧为淋巴门,含有输出淋巴管、动静脉和神经。淋巴结的被膜下为皮质区(内有皮窦等结构),中央及门部为髓质区(内有髓窦等等结构),窦腔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结收集引流区域淋巴液,并经输入淋巴管流入皮窦,再通过髓窦汇入输出淋巴管。正常淋巴结解剖示意图三、超声检查方法依检查需要,取仰卧位或其他体位,充分暴露受检部位。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对于软组织内淋巴结,可根据各区域软组织的解剖特征进行扫查。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扫查技巧:颈深淋巴结多沿颈内静脉排列,故扫查时可沿着颈内静脉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浅表淋巴结可依临床要求进行检查,如:口腔、咽等疾病: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颈上深淋巴结(颈内静脉上段周围);甲状腺疾病:颈中、颈下深淋巴结(颈内静脉中下段周围)及气管周围淋巴结;胸腔、腹腔疾病:右侧、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乳房疾病:腋窝淋巴结、锁骨上窝淋巴结及胸骨旁淋巴结。四、超声表现1、淋巴结正常超声表现灰阶超声正常浅表淋巴结纵切呈扁椭圆形,横切呈椭圆形。淋巴结包膜呈高回声,包膜下皮质呈均匀低回声,中央髓质呈条带状高回声。大多数淋巴结的门部位于淋巴结凹陷的一侧,少数位于淋巴结的一端。多普勒超声CDFI,淋巴结门部及髓质内的血流信号呈点状或条状,皮质内血流不易显示。PW,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浅表淋巴结正常参考测值长径可超过3.0cm,大多数厚径<5mm。长径厚径之比>2。2、淋巴结良性疾病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明显肿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径厚径之比>2。皮质增厚、回声低,髓质增厚呈高回声,包膜光滑,淋巴结之间分界清楚。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呈放射状分布;PD,动脉血流为高速低阻型频谱。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轻度肿大,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晰,长径厚径之比>2。皮质呈均匀低回声,皮质髓质轻度增厚,两者之间分界清楚。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轻度增多,主要沿门部、髓质分布。急性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呈椭圆形,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放射状分布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多呈椭圆形,长径厚径之比<2,常融合成串珠状。髓质偏心或显示不清,结内以低回声为主。脓肿形成,出现不规则液性区,含有细点状或絮状回声、加压时可见漂动现象;脓肿破溃,淋巴结形态不清晰。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多分布于皮质边缘。淋巴结结核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内见脓肿(箭号)形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肿大,常多发,多呈椭圆形,长径厚径之比>2,包膜光滑。淋巴结皮质增厚,呈均匀低回声,与髓质分界清楚。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呈树叉状,主要分布于门部、髓质。淋巴结内动脉血流速度加快,RI正常或偏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肿大,呈椭圆形,皮质增厚,与髓质(箭号)分界清楚3.淋巴结恶性疾病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明显肿大,常多发,可融合成不规则形,长径厚径之比<2。淋巴结皮质明显增厚,呈低回声,髓质受压变形或显示不清。当髓质消失时,淋巴结内近似无回声。淋巴结内血供增多,血管分支扭曲,分布杂乱。淋巴结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RI正常或偏高。恶性淋巴瘤颈部肿大的淋巴结(LN)融合成串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肿大,常多发,呈椭圆形、圆形或融合成团,长径厚径之比<2,包膜局部可隆起。皮质增厚,可向外隆起,髓质变形、偏心或消失。淋巴结内多呈不均匀低回声,可有钙化或液化。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异常,血管走形扭曲、杂乱,可有边缘(局部)型、中央型和混合型;PD多显示高速高阻型血流。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病例分析-病例1 一、临床表现男童,6岁发现左颈部肿物伴疼痛21天,发热17天。入院查体,左颈部触及一大小约5cmx4cm及数个绿豆大小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且有压痛。二、超声表现左图为左颈部单个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右图为左颈部数个相互融合的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三、提问与思考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本例应考虑哪种淋巴结疾病?应如何进一步检查?如何治疗?四、诊断思路根据本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 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 (FL ) 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 泡性淋巴瘤 的 WHO 分级诊断标准如 表所示。 1 级: O-5 中心母细胞 /hpf 2 级: 6-15 中心母细胞 /hpf 3 级:大于 15 中心母细胞 /hpf 3a :大于 15 中心母细胞 /hpf, 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 :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 Fl 的典型免疫表型为: CD20(+)、CD10(+ /—)CD23(+ /—), CD43(—), CD5 ( —) , cydinD (—), bcl-2 (+) (~90%)。当怀疑 FL 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 CD20 (L26/Pan B ) 、CD3, CD5, cyclin Dl, CD10 和 bcl-2 等表型即可确 立诊断 CD43-和 k /入为备选项目. 2 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 k/ 入、 CD19, CD20, CD5, CD23, CD43 和 CD10 等标志即 可确立诊断。 3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 K/入,CD5, CD23, CD10, CD43 和 bd-2 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 (14; 18) (q32; q21 )和 BCL-2 重排均见于 80%FL 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 FL 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 FL 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 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 CT 等检查。 二、治疗 FL (3 级)的治疗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FL (1 、2 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 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 I/II 期( Ann Arbor ) FL 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 RT,30-40Gy ) 为主。扩大部位 RT 或 R 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 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 FFS ),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 (OS ) 。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 RT 的副作用 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 (CR )或部分缓解 (PR )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 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 I/II 期 FL 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 II 期 FL 及Ⅲ、Ⅳ期 FL 病人的治疗 这些病人的治疗指征如下:①有症状;②危及脏器功能;③继发于淋巴瘤的血细胞减少;④有巨 大肿块;⑤在 6 个月期间病情稳定进展;⑥病人偏爱。 无治疗指征者,每 3 个月体检 1 次,直至 1年,以后每 3- 6个月体检 1 次。 有治疗指征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如下方法:①临床试验:由于常规治疗不能治愈 FL ,应考虑研 究性治疗为一线治疗;②局部 RT:为减轻局部症状的姑息性治疗方法;③单药或联合化疗加或不 加干扰素;④抗体治疗;⑤抗体联合化疗。 初始治疗后达 CR 或 PR 后可进行随访,直至疾病进展.初始治疗无效 (NR )者,如果有治疗指 征(同前),可给予进一步治疗,方法如下:①临床试验;②单药或联合化疗;③单抗为基础的 治疗:单用、与化疗联合、或放射免疫治疗( RIT );④局部 RT, 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 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 则必须重新活检。 滤

探究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探究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陈婷妍;周洋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17(001)004 【摘要】目的:分析眼眶淋巴瘤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共25眼,均常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超声造影均准确诊断其病情,团块早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造影剂充盈表现为"快进".增强后团块有后方表现为不规则"倒三角",造影剂消退过程表现为"快出".经超声造影均具有特征性显像.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眼眶淋巴瘤诊断,能够为眼眶淋巴瘤术前诊断提供重要指导,有助于提高临床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治效率.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陈婷妍;周洋 【作者单位】[1]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 【相关文献】 1.眼眶套细胞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J], 门杰;曾宁;张宇;吴晓霞 2.探究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J], 陈婷妍;周洋

3.经会阴高频超声与腔内超声联合应用在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J], 田钦南;陈欣 4.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在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J], 赵斌;张青青 5.超声光散射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J], 马乐;王红春;赵梦婷;李柔萱;李永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手进阶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超声

高手进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超声 高手进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超声 颈外侧深淋巴结中,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的称锁骨上淋巴结,食管癌和胃癌 后期,癌细胞可经胸导管上行,再经左颈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 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转移的标志,可毫无症状。 淋巴结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中充满着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 着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淋巴结分布全身,包括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一般体 检只能发现浅表淋巴结,而内部淋巴结(包括纵隔、肺门和腹腔内肿大淋巴结)只能通过 X线片、B型超声和CT检查等发现。 正常人除在颌下、腹股沟可触及1~2个质软、光滑、无压痛、可活动的小淋巴结外,一般各部位均无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如果在浅表淋巴结区域能触及直径>1cm的淋巴结,且常可多个肿大,或内部发现淋巴结,均为淋巴结肿大。 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平时是“风平浪静”的。但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它异常时,表明所属 区域器官有病变发生。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 有效地杀灭细菌。“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 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还有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 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癌症经淋巴转移时,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先 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表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 癌等。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 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表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 常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如系急慢性炎症,淋巴结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有游离感, 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 吕景玉 蓬溪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629100 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组织,淋巴结在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之为“金疙瘩”,而这个“金疙瘩”因起 到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功能及抗体、过滤等多种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 要地位。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是“风平浪静”的,一旦出现病变,就会肿大,而这种现象的 发生可分为良性、恶性,前者与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有关;后者与淋巴瘤、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有关,也与肺癌、胃癌等其他肿瘤所致淋巴结转移有关,如若治疗不 及时,便会危及生命安全。目前,超声技术是诊断淋巴结疾病的常用手段,帮助医生结合淋 巴结的大小、结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临床转归及预后,也可用于淋巴结疾病患者的随访 复查。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该病的超声诊断相关知识吗?下面,让我们一 起来了解一下吧! 1超声检查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医务工作者通常选择手触诊的方式来诊断淋巴结,结合以往经验,发现并 不是所有的淋巴结都可以通过手触诊来确诊,例如体积较小、部位较深的淋巴结。所以,寻 找一项灵敏度相对较高的检查方式成为医务工作人员十分重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当前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像学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完善,超声技术在淋巴结诊断中受到 广大医护人员、患者一致好评。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反复多次定量 评估淋巴结,可及时筛查淋巴结疾病,尤其是在评估淋巴结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测预后发展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另外,超声技术可作为理想的随访手段。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在其早期治疗阶段,淋巴结结构无明显改变,通常在化疗中期发生大的改变,所以此期 间最适合于随访,准确评估淋巴结,及时修正照射范围。 2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 2.1正常淋巴结的超声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的短径为2~5mm左右,经超声检查,可见其结构与肾脏相类似,呈“靶样”,同时还具有以下声像图表现:(1)淋巴结外形,呈长条形/卵圆形,正常下颌下淋 巴结、腮腺淋巴结的外形趋于圆形发展。(2)淋巴结包膜表现出中高回声,同时淋巴门一 侧凹陷,对侧膨凸。(3)淋巴结的边缘为皮质,呈低回声,值得注意的是皮质是一种实质 性组织,由淋巴小结所构成,含有少量淋巴窦。另外,皮质大部分呈向心性宽阔型,小部分 呈狭窄型(4)淋巴结中央,可以见到一条索状高回声,并且连接周围的软组织,这一现象 与淋巴结大小存在一定联系。据专家指出,90%最大横径超过5mm的淋巴结均存在这一回声 结构。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明确掌握正常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便于在日常工作中与其 他淋巴结疾病进行有效区分,以指导后续治疗的有效开展。 2.2不同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表现 2.2.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作为淋巴结的常见病理改变,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发生是由于局部炎症、全身性疾病的存在,造成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受到病原体刺激后所产生的反应性增生现象。经超声检查,可见如 下表现:(1)淋巴结体积增大,且为多发性特点。(2)淋巴结的包膜清晰。(3)周边皮 质呈低回声,同时皮质、髓质呈均匀性扩大,当淋巴结门位处于中央时,可以见到门位、髓 质的消失。(4)血流状况,见到血管的数目、灌注量在炎症刺激下明显增多,但仍可见到 血管分布呈正常状态。 2.2.2结核性淋巴结炎 该镇病症属于淋巴结炎症的特殊类型,多数情况下为多发,偶有单发。同时也可将其看作是 单独颈部淋巴结结核,也可以使全身淋巴结结核。经超声检查,见到以下声像图表现:(1)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多变,且呈类圆形、圆形。(2)淋巴结之间有不规则块状物。(3)淋巴结回声不均匀,有钙化灶,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可见到淋巴结门;如果患者病情 相对严重,见到居中的髓质、门位均消失,如果出现液化状态,将会见到淋巴结实质内的无 回声区。(4)血流状况,可见到淋巴结中央无血流信号,但是在其周边可见到血流信号,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颈中及颈上组(占84.6%)。所有病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50.0 %的病例有融合。病变中淋巴结二维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炎型、低回声团块型、液化型、钙化型。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为门部血流型、周边血流型、混合血流型及无血流型。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超声表现能提高本病的准确性。 浅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并未见明显减少[1],而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2]。笔者总结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本组2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均经手术做病理检查得以证实,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10~54岁,平均32岁。其中主诉为颈部肿块26例;发热、乏力4例;胸部X线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1例。使用GE Logiq7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10MHz,线阵探头。检查方法:受检者仰卧,颈下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对侧,按照颈淋巴结的分区自上而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其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壁滤波选择低档,并适当增大彩色增益,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淋巴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 结果 1病变部位 15例为双侧发病,单侧发病者11例,其中左侧3例,右侧8例。病变累及1组以上淋巴结者12例(46.2 %)。发生于颈中部深浅组21例,颈下组及锁骨上窝2例,15例见于耳后、颌下等颈浅组。 2病变淋巴结数目形态、大小 26例病例均为2个以上淋巴结同时受累,其中较多者数十枚;10例(38.5 %)有融合。L/S(纵径/横径)<2者19个(73.1%), L/S ≥2者7个(26.9%)。 3内部回声由于淋巴结核病理阶段不同,其内部回声及结构多种多样,根据各自特征本组病例可分为三型:Ⅰ型:淋巴结炎型6例(23.1 %) 呈椭圆形,相互分离,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皮髓质界限清,L/S≥2。Ⅱ型:低回声团块型17例(65.4 %)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或病灶之间相互融合,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髓质变细、移位或消失,淋巴门偏心,L/S多<2。Ⅲ型:液化型9例(34.6 %) 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髓质不清,淋巴门变细或消失,内部呈极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4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分布共5型①门部血流型:Ⅰ型:淋巴门单一点、条状血流束;Ⅱ型:淋巴门丰富的树枝状血流束;②周边血流型:淋巴结周边部见点状、条状或环状血流,多见于Ⅲ型。③中央血流紊乱型:淋巴结内部见分布杂乱的丰富血流,多见于Ⅱ型及Ⅲ型。④混合血流型:淋巴结周边和内部均见少量散在点、条状血流。⑤无血流型:淋巴结周边及内部均未见血流信号。淋巴结内血流总体RI=0.5~0.6。 讨论 结合以上分型我们认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特征为:好发于颈中组,呈串状排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方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急性淋巴结炎56例,淋巴结核10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9例,淋巴瘤1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 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被检出,其鉴别诊断也显得的愈发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患者96例,年龄3~78岁。采用GE730超声诊断仪,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前调整仪器,选择小器官状态。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降低,以提高彩色血流的显示率。 方法:采用仰卧位,可颈后加枕垫,头后仰,或让患者头转向对侧,将探头直接放在颈部扫查,不要用力加压,以免图像变形、失真。按淋巴结的分区重点检查。 淋巴结的分区采用Shah等1981年提出的方法:Ⅰ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1~14枚淋巴结。Ⅱ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中组。Ⅳ区为颈内淋巴结的下区,为Ⅲ区向下的延续,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1/3,下界为锁骨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Ⅴ区为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淋巴结,前界邻接Ⅱ、Ⅲ、Ⅳ区的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下界为锁骨。Ⅳ区,为带状肌覆盖的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分区方法为淋巴结的位置提供帮助,应按分区扫查,以免遗漏。首先二维超声检查,沿颈部大血管的走向,采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位扫查,取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门部清晰的切面冻结测量,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是长椭圆形还是圆形,有无分叶,包膜是否完整,皮髓质结构变化,有无液化、钙化,淋巴结之间有无融合。要注意观察淋巴结和甲状腺及颈部大血管的关系。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血流信号不明显时,调整扫查方向,当显示点、条状血流时,用能量多普勒可更清晰和完整的显示淋巴结内的血管的形态和分布。 结果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分布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与帮助肿瘤分期.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5,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与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恶性淋巴结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与淋巴结周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声阻差.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超声诊断

・淋巴结形似肾,由皮质髓质组成。 •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关

・解剖区域 ・淋巴结大小 ・纵横比(L/T) ・淋巴结边界 ・淋巴门 ・淋巴结皮质 ・淋巴结内部回声 ・辅助特征 ・与邻近血管关系 ・彩色血流显像及多谱勒

k ]4-4-1 淋巴结大小测・方法 ②淋巴结大小 •在同一切面图上测量最大纵径L与横径T,横径比纵径更有价值。(图4-4-1) •正常淋巴结横径上限为5-8mm,若以5mm为限,则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下降:若以8mm 为限,则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增高。 •下颌下、上颈部淋巴结通常较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要大,这可能与II腔经常发炎有关。 •二腹肌区域淋巴结横径>8mm、或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横径>7mm,都应考虑恶性淋巴结,特别要怀疑鼻咽喉部肿瘤。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都很大,然而感染性淋巴结可以和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大小,也有较小的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灶。 •对已知原发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相关部位淋巴结肿大,则高度提示淋巴结转移。 ③纵横比(L/T) •又称淋巴结圆形指数,在同一切图上纵径L除以横径T,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向于棱形、长椭圆形、长卵圆形,LT22。(图4-4-2)但正常情况下,下颌下、腮腺淋巴趋向于圆形,95%的下颌下淋巴结,59%的腮腺淋巴结LTW2。 •恶性淋巴结:形态趋向于圆形,(图49-3)但恶性淋巴结早期可能呈卵圆形。 •LT为1.5时,超声区分正常反应性淋巴结与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5%; L/T为2时,敏感性提高到81-95%,特异性提高到67-96%。 ④淋巴结边界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 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 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 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 80%.Hans 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5 ~23.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 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9(035)004 【总页数】5页(P388-392)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 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肖晓云;智慧;杨海云;赵新保;罗葆明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浅表淋巴结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57例浅表淋巴结,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6.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8.4%,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77.2%.结论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超声造影对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作用有限. 【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年(卷),期】2013(013)001 【总页数】4页(P49-51,57) 【关键词】超声造影;弹性成像;浅表淋巴结 【作者】肖晓云;智慧;杨海云;赵新保;罗葆明 【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的各个领域,并且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1-3]。浅表淋巴结肿大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 断对于临床疾病的诊疗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分别应用于淋巴结疾病的研究亦多有报导[4-6]。本文拟对这两种技术在浅表淋巴结 诊断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与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淋巴结活检或手术切除、术前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并获得病理结果的患者共57位。其中,男性27例,女性 30 例,患 者年龄18~65 岁,平均(42.6±5.68)岁。淋巴结最大经线为0.66~4.41 cm,平均(2.29±0.90)cm。锁骨上淋巴结28例,腋窝淋巴结17例,颈部淋巴结10例,颌下淋巴结1例,腹股沟淋巴结1例。 2.2 仪器与方法 进行淋巴结弹性成像检查所使用的仪器:HITACHI公司HV900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仪,配备实时彩色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淋巴结超声造影检查的仪器为:PHILIPS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高频造影探头和相关软件。进行弹性成像和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我们的既往研究相同[7,8]。进行淋巴 结的超声造影检查时,使用的声诺维剂量一般为1.2 mL,经肘正中静脉迅速推注 后以5 mL生理盐水冲管。造影时,探头固定于所观察淋巴结的最大切面,如果淋巴结过于表浅,则应避免探头加压影响造影结果。在连续动态观察淋巴结增强情况60~90 s后,可以侧动探头,进行其他切面的扫查,并可以进行MVI成像,了解所观察淋巴结其他切面的灌注情况。患者有多个肿大淋巴结时,选择活检所取的淋巴结进行检查。活检淋巴结的选择原则为:若二维形态类似,则选择位置、大小较

颈部异常淋巴结的超声显像

颈部异常淋巴结的超声显像 一.颈部淋巴结的正常解剖 颈部淋巴结沿颈部的淋巴管的走行分布。每一孤立的淋巴结表面都有由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分支伸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内部结构的支架,淋巴结内部的管道行于其内。淋巴结实质的外周部分为皮质,其内容纳淋巴滤泡;髓质位于淋巴结实质的深部,由髓索及其间的髓窦组成,淋巴经由输入淋巴管自由流于其中。在淋巴结门部可见淋巴结的动静脉与输出淋巴管伴行,在此淋巴经由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并汇入相应的引流静脉。 二.颈部淋巴结分区法 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分区法 AJCC将颈部可扪及的淋巴结分为七个区,具体如下: I区包括颏下淋巴结和下颌下淋巴结 U区由颅底到舌骨水平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构成 川区由舌骨到环状软骨间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组成 W区指环状软骨与锁骨之间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 V区的淋巴结沿脊副神经链走行于胸锁乳突肌后方 切区指从舌骨到胸骨上切迹,并以颈动脉鞘为边界的淋巴结 %区淋巴结位于上纵隔 颈部淋巴结的AJCC分区法是目前在国际外科学和肿瘤学上普遍应用的分区法,已广泛用于确定颈部淋巴结的位置,但有一些重要的淋巴结,如腮腺淋巴结等未被纳入其中,而且由于AJCC分区法并不只是用于超声,它还在CT与MRI中应用,分区中的一些淋巴结,如上纵膈淋巴结等并不能被超声所探及。因而在1986年Hajeck等制定了简单易行的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分区法。 2. Hajeck 等制定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法 Hajeck 等将颈部淋巴结分为8个区:1. 颏下区淋巴结;2.颌下区淋巴结;3.腮腺区淋巴结; 4.上颈部淋巴结(舌骨水平以上到颅底); 5.中颈部淋巴结(舌骨水平与环状软骨水平之间); 6.下颈部淋巴结(环状软骨水平以下与锁骨之间);7.锁骨上窝淋巴结;8.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这种分区方法为超声检查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颈部淋巴结扫查步骤,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分组方法。

疑难超声病例

关于疑难病首诊一次诊断 快速正确诊断疾病是各级医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临床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超声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做到跨学科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可进行多器官、多系统的全身检查)和“全天候”即时检查(不要求条件,随时可检查),就应该对各种疑难疾病做到首诊一次即能明确诊断。这就是一切为病人着想。对疑难病做到首诊一次确诊主要是对病人有利,能节约时间,按照时间即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一次诊断能使病人尽快得到治疗,甚至挽救其生命,并能节省病人的多项费用,减少病人往返次数和种种麻烦,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也是为国家节约,体现目前提倡的节约型社会之理念。 所谓疑难病例就是病情复杂曲折的常见病(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病变)和疑难的少见疾病。超声显像检查要做到首诊一次诊断绝非易事,需要超声医师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过硬的基本功、周密而迅速的判断能力和对疑难疾病诊断追寻到底的决心。以下实例力图说明达到一次诊断的要领和经验。 例1:患者女,32岁。3个月前患者因“感冒”,发热、咳嗽、头疼,劳累后心慌、气短,渐加重。一个月来发生右眼视物模糊来诊。超声显像检查心脏彩超显示心内结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显像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系统超声多普勒显像检查显像显示右颈动脉、右腋动脉、右桡动脉无血流频谱,右眼动脉及右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明显减低。左颈动脉、左腋动脉、左桡动脉、左眼动脉及左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正常。超声提示多发性大动脉炎。 例2:患者男,54岁。低热、腹痛近20年。患者于20年前感冒后逐渐发生低热、腹痛,查体无阳性发现,实验室多次检查血象正常范围,红细胞沉降率及各类酶数值在正常上限或略高,曾抗炎治疗无效。长期以低热、腹痛待查多次入院诊疗,曾开腹探查2次未有阳性发现,院内外多次会诊未能明确诊断。1989年10月18日再次住院,内科要求做肝、胆、胰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病人体瘦,慢性病容,精神略差。超声显像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作者当时考虑病人长期低热、腹痛,应该有病灶存在于体内,只不过以往未能发现。为了排除血液病疾患,遂对腹腔淋巴结进行检查(内科并未要求)。腹腔淋巴结应在动脉旁边寻找,此病人未发现有肿大淋巴结,但发现腹主动脉病变,显示为管壁不均匀增厚,回声增强,并有不规则斑块。“难道以往没有医师查体发现异常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