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

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
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3T16:26:13.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蒋健陈奇良孙艳涛陈义飞邓洁[导读]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 摘要:初期雨水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以肥东县店埠河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为例,从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准确定、截流系统设计、初期雨水调蓄站设计等方面分析,为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初期雨水;模型;智能截流;调蓄池 1背景 1.1排水现状 店埠河流域面积579.6km2,为南淝河最大支流。肥东县城位店埠河上游,规划建成区总面积57.99km2。肥东中心城区已形成合流制和分流制并存的格局,合流制地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根据《肥东县城市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店埠河流域划分为26个子系统,汇水面积144.49Km2,建成区主要涉及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约16.93km2。 1.2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现状 根据考核要求店埠河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目前,店埠河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不断完善,肥东城区旱季污水已基本得到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日益凸显。根据初期雨水监测结果,城区排口初期雨水中氨氮浓度8.43~66.5mg/L,总磷0.56~4.03mg/L。由于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高负荷冲击,导致水质恶化,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2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思路 初期雨水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广泛性。污染负荷随时空变化幅度大,研究、控制和处理的难度也大[1]。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源头措施主要包括低影响开放、地表清扫、管道疏通和非工程管理措施等[2]。过程措施包括截污纳管,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对污染进行过程净化;末端措施主要有新建初期雨调蓄池、调蓄隧道和雨水净化湿地等。店埠河城区段的建设强度较大,可利用的土地少,综合比较分析近期主要采用在末端进行初期雨水截流调蓄,初期雨水通过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3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 3.1工程范围 店埠河上游为肥东境内城市面源污染最重的区域。本案建设范围为店埠河上游店埠河西片、店埠河东片和横大路泵站低排区,总面积16.93km2。 3.2截流标准 对店埠河(包公大道-横大路)段排口的汇水区域进行下垫面及管网系统分析,建立SWMM模型,模拟分析初期雨水污染特征。店埠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尚未完成,参考十五里河流域治理工程,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0%可达到流域总量削减目标,通过SWMM模型模拟分析,当合流制地区截流8mm,分流制地区截流5mm时,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约41.3%,可达到削减目标。据此核算,初期雨水截流调蓄总规模约7万m3,采用初期雨水调蓄池调蓄5万m3,初期雨水截流管调蓄2万m3。 图1SWMM合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图2分流制区域截流效率曲线 3.2截流系统设计 对常用的堰槽式截流井、自控截流井、智能截流井比较分析如下:表1截流形式对比表

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 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已致谢。 本论文及其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璺盈 刀弓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本人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了解并愿意遵守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西安理工大学所有,本人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该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时,会注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 如下使用权,包括:学校可以保存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西安理工大学对学位论文全部内容编入公开的数据库

进行检索。本学位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 院办理。 经过学校保密办公室确定密级的涉密学位论文,按照相关保密规定执行;需要进行 技术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内容进行保密附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技术保密申请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论文作者签名: 如年彳月日 :刍玺导师签名:≮垄』叁坠摘要 煳聊~ 论文题目:城市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学科名称:环境工程 研究生: 田露 作者签名: :卫盈 指导教师: 贾忠华教授 导师签名:≮地垒 罗纨教授 导师签名:趾 摘要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条件,对雨水径流的水文过程及水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为了在城市景观格局的限制下,尽量地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城 市雨水处理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监测试验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从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 减两个方面研究了雨水花园这一新型雨水处理系统对屋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取得成果 如下: 、从至年对场降雨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中总磷、硝氮 以及总悬浮物随降雨过程变化很大,其中降雨初期径流中,上述种污染物浓度较高:总 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基本都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体标准,最大浓度是《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标准的倍左右:降雨后期总磷、硝氮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而总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在《地表水资源环境 质量标准》中类水体标准之内。 、雨水花园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浓度

雨水回用计算书案例

南京诚园(南区)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说明 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倡水的循环利用、雨水与中水处理回用,使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最优,降低能耗,做到无废无污染,建成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城市的扩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从面导致雨水大量流失,需加大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同时,由于减少了雨水的地下渗入量,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城区路面雨水径流水文水质特征试验

第30卷第9期2 0 1  2年9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9 Sep .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9-0026- 04城区路面雨水径流水文水质特征试验研究 陈伟伟,张会敏,詹小来,卞艳丽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鉴于研究城区路面径流水文过程与污染物变化特征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污染物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路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路面径流系数在0.78~0.82之间,径流曲线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两者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径流初期污染严重,后期COD、SS浓度分别小于203、458mg/L;各指标的标准差率呈SS>COD>DO>pH值的趋势,这与各自浓度变化过程的指向性一致;径流中COD与SS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而DO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关键词:城区路面雨水;水文水质特征;降雨—径流过程;场次平均浓度 中图分类号:TV121+ .2;X14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2-13,修回日期:2012-03- 0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1CB4033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HKY-JBYW-2010- 17);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基金资助项目(201101049)作者简介:陈伟伟(1980-) ,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环境,E-mail:chenwei0217@126.com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包括单场暴雨和长期平均污染负荷输出、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及3S技术的应用 等[2,3] 。而我国对此研究却远滞后于美国、欧盟等国家,直到2000年以后才引起广泛关注[4] 。但 目前这些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基础性研究较少,对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难以作出有效识别,且径流污染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较为落后,不利于径流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分析、非点源污染负 荷模型的构建及制定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等[ 5,6] 。鉴此,本文在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混凝土路面降雨—径流水文水质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分析的基础上,以污染物在场次雨水径流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对象,研究其运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非点源污染基础数据库、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构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模型、 制定可行实用的径流污染管理技术与方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区路面雨水径流取样及分析方法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位于东经113°23′~ 114°59′、北纬34°53′~3 5°53′之间,城市建成区面积100km 2 。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及春、 秋两季的大部分时间为西伯利亚冷高压所控制,雨雪稀少、风多干冷、空气干燥、蒸发量大、东北风居多;夏季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水汽充沛、雨量集中、偏南风较多;多年平均气温14.5℃,多年平均降雨量541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28mm,无霜期220d,全年日照时间2  400h,平均风速2.0m/s,平均相对湿度68%;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受东南季风影响,城区夏、秋两季降雨最为密集,其中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4%以上。 试验采样点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新乡节水试验基地的混凝土路面,试验区呈矩形,横向坡度0.3%,纵向坡度1.0%,长3.85m,宽3.50m, 面积13.48m2 。在天然降雨情况下采用50L聚乙烯桶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利用安装于基地内的自动气象站装置(VantagePro2)同步获得场次降雨过程线,根据记录的雨量累积数据计算不同时刻降雨强度。对各场次径流过程, 根据单次采样耗时与容器体积计算的瞬时径流量作为采样起止时刻中值瞬时径流量,最后利用降雨强度、径流强度定量描述各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力过程。同时,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5,N o 16N ov 1,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cjin g1221@1631com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m liu@geo 1ecnu 1edu 1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1* ,许世远1 ,侯立军2 ,王和意1 ,Ballo Siaka 1 (1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0,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0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_常静

第25卷 第6期2006年11月 地 理 研 究 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5,N o .6N ov .,2006 收稿日期:2006-02-20;修订日期:2006-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31020,49801018);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135) 作者简介:常静(1980-),女,山西晋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多界面环境过程研究。 E -mail :cjing1221@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16610.html,  *通讯作者:刘敏(1964-),男,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地球化学与污染生态研究。E -m ail :m liu @geo .ecnu .edu .cn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 静1 ,刘 敏 1* ,许世远1,侯立军2,王和意1,Ballo Siaka 1 (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62) 摘要: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功能区监测降雨事件,研究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及初始冲刷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T SS 和CO D Cr ,超出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四倍多;总磷超出Ⅴ类水质标准两倍以上,氮素营养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含量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显示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交通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商业区和工业区,居民区情况较为良好。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冲刷效应较为明显;不同功能区之间,商业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其次为居民区和工业区,交通区冲刷强度较弱;T SS 和COD C r 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冲刷强度要大于氮磷污染物质;而在交通区和居民区分异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上海中心城区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6-0994-09 1 引言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不透水地面面积迅速增加,形成了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地表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 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及河口污染的重要因素[2] 。美国EPA 已在1993年将城市地表径流列为导致全美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3]。在我国随着生活点源和工业点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也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4]。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污染物时空分布、初始冲刷效应(First Flush Effect )与径流模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果[5~11]。我国在流域尺度上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模型应用方面也成果颇丰[12],但对从城市区域尺度出发,以“不透水下垫面”为特征的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开展起来,且内容多集中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指标相关性和负荷模型计算等方面[13~25],缺乏对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的定量研

城市规划-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

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5.1 径流控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攀升,建筑密度逐步上升,不透水性地面比例持续增加,汇流面积也日益增大,导致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大,汇流时间极大缩减,洪峰流量大幅增加,同时水质污染程度更加严重,显著增加城市排水负荷,给受纳水体乃至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传统的雨洪控制思路是基于防灾为目的“防”与“排”,力求将雨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城区输送至受纳水体。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排为主、单纯排放”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雨洪管理需求;而另一方面,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城市短时间内很难对现有排水管道进行彻底的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在雨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开始探索和应用新的雨洪控制理念进行雨水的统筹管理调度和资源化利用,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工艺措施储蓄、处理和利用雨水,缓解现有雨水管道的压力,同时减轻对城市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与此同时,近年来集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增多,包括安庆市在内的许多大城市在最近几年中相继遭受暴雨袭击,并且发生了严重的暴雨积涝,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大不便,已引起各级政府、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关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下

发《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要求城市建设开发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安徽省住建厅也出台了《安徽省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建城〔2012〕99号),更加明确指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体现低影响开发的重要理念,加强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要充分考虑蓄、渗、排、用并举,重点突出‘两个确保、两个利用、一个推广’”。 5.2 径流控制模式 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局限的径流污染控制和狭义的雨水直接利用等单一模式都难以全面解决城市雨洪产生的问题, 需要突破对城市雨水的传统观念和狭隘处置方式, 从新的角度、更高的层次进行系统研究, 建立更科学的雨洪控制利用模式。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指的是应用于城市范围不同条件和尺度的雨洪径流削减、污染控制、调蓄利用、减轻洪涝灾害, 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安全排放的各种技术和系统。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可依据应用尺度、层次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单元技术模式、技术流程模式、子系统模式和综合系统模式。 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各种相关基础资料, 经详细分析和评价,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模式。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性质、雨水径流水质、降雨强度、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防洪排涝要求、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水资源条件、受纳水体条件等。根据安庆市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考虑到安庆市的地理条件、水文条件、土地利用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后,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 【篇一: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常见问题与对策一、初期雨水收集池 1、初期雨水收集池常见问题 化工企业初期雨水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品、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污染的初期雨水需进行分流收集妥善处理,后期污染程度较轻 的雨水进过简单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后,通过 雨水系统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常见问题如下: 1) 初期雨水量计算和收集不科学,初期雨水收集池设计过大或过小; 2) 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将初期雨水池与事故应急池混淆使用; 3) 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 刷的区域未考虑; 4) 将室内或地下区域以及人工清洗作业产生的废水视作污染的初期 雨水; 5) 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 流外排; 6) 收集后的初期雨水后期未采取处理,直接外排。 2、对策: 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排水系统具有 下述所有措施: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 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 池内设有提升设施,能将所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无法利用装置围堰、罐组防火堤控制事故液时,应关闭雨水系统的 出口阀门、拦污坝上闸板,切断防漫流设施与外界的通道,将事故液 排入中间事故缓冲设施;如果未设置中间事故缓冲设施,直接排入 末端事故缓冲设施; ②具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 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雨水排口(含与清净下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 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③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 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当区域排洪沟通过厂区时: 1 )不宜通过生产区;

雨水综合利用

建筑小区雨水综合利用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例 1 场地设计 (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

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景观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2 建筑 (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水,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 小区道路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降雨径流污染问题研究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国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将点源污染降低到零,污染依旧存在.未加控制的地表径流就相当于污水.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土壤中的溶解性 或固体污染物质(如大气悬浮物,城市垃圾,农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黄虹2004,2,13).该定义说明了降水是非点源污染的动力因素,而地表径流则是非点源污染的载体. 在城市中,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二大因素.它的污染物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地表沉积物,大气沉降物,水土流失物和下水道沉积物及合流制排水系统溢出来的污水.地表沉积物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乱丢的垃圾,路上的粉尘以及汽车排出的尾气.大气沉降物指降尘以及降雪降雨降雾等湿沉降.研究表明!在屋顶产生的径流里10%~25%的氮、25%的硫和不到5%的磷来自降雨!而在街道商场的停车场!商业区和交通繁忙街道产生的径流中几乎所有氮、16%~40%的硫和13%的磷来自降雨(陈玉成 2004,6).水土流失物来源于人们对于地表的破坏.原地貌的消失又加速了地表的侵蚀. 在一年内,至少有20%的降水径流污染来自排水系统,而对于次降雨,特别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排水系统对径流污染的贡献可能达到50%以上(李立青 2006,3). 影响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因素有降雨,土地利用方式,地面清扫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淋洗作用,一般污浊的空气经过一场雨后都会非常的清新.所以降雨的时机就影响了径流初次冲刷后的污染物浓度.同时,降水又对污染物有稀释的作用,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决定了雨量.降雨强度还影响着对于地面冲刷的程度.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着污染物的类型和总量.一般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污染要相较于居民区严重一些.非点源污染物以晴天积累、雨天溶出的方式在降雨径流的挟带、运移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进人受纳水体(郑涛 2006,2),地面清扫的频率就会影响晴天所累积的污染物总量.目前的清扫设备对粒径<3.2ram的尘土效率很低或根本无效。尽管如此,清扫时提高水质的效果还是明显(庄源益 1994,10)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五类的,他们的截污量有很大的不同. 城市地表径流存在随机性以及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相结合的特点.这是因为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动.

雨水径流控制方案15.12.24

白云致友汽车配件交易中心雨水径流控制

一、雨水径流量计算 建设前本项目占地面积47798m 2,下垫面主要为碎石路面、土路面和公共绿地。碎石路面占地面积12000m 2,土路面占地面积17198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 表1 建设前下垫面面积统计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m ld ld kst kst fst fst S )F ()F ()F (''''''ψ?∑+ψ?∑+ψ?∑= ψ= 【12000x0.40+17198x0.29+18600x0.15】/47798=0.263 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总公式: 750 .0)259.11() lg 438.01(427.3618++= t P q =357.5L/s.ha=0.357 L/s.m 2 1).设计重现期:P=5a 2).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263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Q (jsq ),建设前没有雨水径流削减措施,因此Q d (jsq )=0 Q (jsq )= Q s (jsq )-Q d (jsq ) =0.263x47798x0.357=4490L/s 式中:Q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L/s ); Q s (jsq )——建设前雨水设计流量(L/s ); Q d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措施径流削减总量(L/s )。 建设后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和不透水地面。透水性人行道、露天停车场、铺装地面面积8184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硬屋面硬化面积9500m 2,非渗透车道路面7000m 2。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无锡概况 (3) 1.1 地理概况 (3) 1.2 气候概况 (4) 1.3 城市水资源概况 (4) 1.4 地质背景概况 (7) 第二章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现状 (10) 2.1 城市雨水管理技术与理论的发展 (10) 2.2 城市雨水管理新思想的实践 (12) 2.3 国内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第三章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18) 3.1 屋面雨水利用概述 (18) 3.2 无锡市利用屋面雨水的可行性 (19) 3.3 无锡市屋面雨水水量、水质和收集利用方法 (19) 3.4 存储池设计 (25) 3.5 无锡市屋面雨水利用规模分析 (29) 第四章重污染区域初期雨水就地滞留 (36) 4.1 雨水就地滞留系统介绍 (36) 4.2 无锡城区重点区域采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必要性 (37) 4.3 无锡城区应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可行性 (38) 4.4 无锡市雨水就地滞留池的设计 (39) 第五章绿地蓄渗削减地表径流 (43) 5.1 下凹式绿地的定义 (43) 5.2 绿地蓄渗措施的应用范例 (44) 5.3 无锡市利用绿地蓄渗雨水的可行性分析 (46)

5.4 下凹式绿地的设计 (50) 第六章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 (55) 6.1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定义和特点 (55) 6.2 植草洼地/排水沟适用类型及适用范围 (55) 6.3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57) 6.4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在无锡的应用分析 (63) 第七章透水性路面的应用 (65) 7.1 透水性路面概述 (65) 7.2 透水路面设计要求 (66) 7.3 透水铺装的技术要点 (67) 7.4 无锡透水性路面使用分析 (72) 7.5 效果评价 (75) 第八章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控制体系 (76) 8.1 城区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76) 8.2 城区径流源头控制的规划管理 (77) 8.3 无锡城区径流污染源头控制系统 (78) 第九章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 (83) 9.1 国内外雨水径流管理策略 (83) 9.2 无锡市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 (84) 9.3 建议 (87)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

雨水设计控制雨量计算 一、计算依据 北京市地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 685-2013北京市地标图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建筑与小区)》15SB14二、设计计算 1)工程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见下表: 透水铺装率78%;下凹绿地率51%。 2)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计算 根据“京政发[2015]7号”文件要求,硬化面积大于等于一万 平方米时,按每万平米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 685-2013要求, 硬化面积小于一万平方米时,按每千平米配建不小于30立方 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1.调蓄设施计算:因硬化面积为<10000 m2,因此所需调蓄池

容积为V1=1000*30=140 m 3,本工程实际配建300 m 3调蓄池。 2. 下凹式绿地蓄水空间计算:按下凹50mm 计算,则蓄水空间 V2=*=213 m 3 3. 总蓄水空间:V3=V1+V2=300+213=513 m 3 3) 暴雨强度公式 4) 本工程位于石景山区北辛安地区,属于Ⅱ区,设计重现期为 3 年,降雨历时小于等于120min 。所以暴雨强度公式取《规范》 公式 711 .0)8() lg 811.01(2001++= t P q 雨量综合径流系数计算 根据《规范》专项指标要求配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后,实际雨量综合径流系数为: Ψ=(*+*+*+*+*+*)/= 5)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 F h W y Z ψ10== 10**108*= m 3 其中: y h =108mm ,F =, 北京地区典型降雨量资料(mm ) 6) 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前外排雨水径流总量(m3):

长沙市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第43卷第7期 当 代 化 工 Vol.43,No.7 2014年7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July, 2014 收稿日期: 2014-05-13 作者简介: 贠汶(1989-),女,甘肃天水人,硕士,长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E-mail: gloria_9799@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16610.html,。 长沙市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贠 汶1,曲鹏飞1,2 (1.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2. 长安大学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掌握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效地利用城区雨水资源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基础。对长沙城区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的变化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初期下垫面的雨水污染较严重,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径流时间的持续,各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且径流中的COD 、TP 、TN 与SS 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关 键 词:径流污染;水质;下垫面;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4)07-1286-04 Study on Urban Stormwater Runoff Pollution in Changsha City YUN Wen 1,QU Peng-fei 1,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Shaanxi Xi’an 710064,China ; 2. Key laboratory of Subsurface Hydrology and Ecological Effect in Arid Reg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an University,Shaanxi Xi’an 710054,China ) Abstract : It is a critical basis for utilization of rainfall resource and pollution control of runoff in urban area to understand runoff quality and its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is paper, the runoff quality change rule in different underlaying surfaces was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of main pollut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inwater runoff was seriously polluted initially, had high content of pollutants. With runoff time continuing, the pollutant content presented downward trend, and there was a fin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COD, TP, TN and SS in runoff. Key words : Runoff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Underlaying surfaces; Correlation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水环境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面源两大污染源[1]。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深入,面源引起的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水质问题来源于面源污染,其中城市雨水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污染源[2]。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点源污染的治理上,城市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一直未予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城市雨水径流已成为制约受纳水体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不深入研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具有其固有的特征,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和治理,就必须了解它的污染状况和雨水水质的变化规律。据此目的,本文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雨水径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长沙市区的雨水水质,初步掌握长沙市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冲刷规律,为开展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1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1.1 样品的采集 按照城市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3],一般将其分为住宅区径流、商业区径流和工业区径流三大类。本研究是以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区域进行研究。为了初步了解长沙市降雨径流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采样分析。 根据不同汇水面,大致将汇水面分为屋面、草地坡面、马路(沥青铺砌)、校内外机动车道路。在林科大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后,在建筑物的雨落管排水口和道路的交叉口或雨水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点布置如下: (1)选取林科大后门芙蓉南路的雨水井处,采集校外道路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 (2)选取林科大校医院的雨落管排水口,采集其屋面雨水径流; (3)选取林科大青园东教学楼道牙旁的雨水井处,采集校园内道路雨水径流;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 1、海绵城市只考虑总量控制,不考虑峰值、暴雨洪涝控制 2、总量控制的目标仅是为了解决径流污染 3、总量减排会造成河道干涸 4、总量减排就是通过入渗和回用实现“不外排” 5、我国的总量控制目标定得偏高 6、总量减排影响因素多: 实际降雨、指标要分解到单项设施、模型计算 法比容积法更准确 7、无法考核一、海绵城市概述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三、基本定义 四、目标确定与优化——分区 五、实际工程落地效果的影响因素 六目标考核

背景: -1972 修订《清洁水法》,试行“国家污染排放许可制度(NPDES )”-1976~1977 美国环保局,全国合流制溢流和城市雨水径流排放评价项目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1979~1983 美国环保局,全国城市径流项目(Nationwide urban runoff program ),-1987年 再次修订《清洁水法》,将城市雨水径流由面源定义为点源,将城市雨水纳入NPDES 管辖范围。 前期问题识别、评估、决策国家重大决策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中国还落后至少30年?

年径流体积控制率、年均雨量控制率、年均场次控制率 (1)1977,美国环保局组织美国芝加哥公共工程协会(APWA)、佛罗里达大学等实施了涵盖全国248个城市区域的合流制溢流和城市雨水径流排放评价研究项目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数据——连续25年的小时降雨量; -水文计算——Storage Treatment and Overflow Model(STORM); -指标——CSO次数、年径流(体积)总量控制率、年雨量控制率、污染物总量控制率、成本;-技术——“调节/储存/调蓄-处理(Detention/Retention/Detention and Retention-Treatment)”、BMPs最佳管理措施(道路清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