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将军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键入文字]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冯玉祥(1882—1948 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 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

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 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

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玉祥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

戈将军冯玉祥简介冯玉祥生平故事介绍

这天乌斯马诺夫又向冯玉祥问一些事,冯玉祥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1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玉样原名基善,中国近代军事家,著名爱国将领。 冯玉样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自己每日早晨读英语两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挂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样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汪精卫经常不遵守时间,一到开会不是缺席就是迟到。冯玉样满腔怒气,编成一副对联给他送了过去: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根本就不知道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哪把革命精神放在心上。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他对西北军的事特别感兴趣,经常常向冯玉样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更多的问题。一天乌斯马诺夫又向冯玉样问一些事,冯玉样很不高兴,说:“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吗?”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冯玉祥回答他说:“顾者着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要你回答的时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居住,这大多数是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在此地由于普通老百姓没有胆量担任保长,冯玉样遂自荐当了保长。因他对人很热心,服务又周到,受到居民的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找保长要借用民房、桌椅用具,因为对用具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样身穿蓝粗布褂子,一块白布缠在头上,这是标准四川农民的装束,他见连长正在那发泄怒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说:“大人,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这住了许多当官的,有些事情的确不好办,多需担待。”连长一听,大怒道:“你敢教训我!你这个保长还想不想当!”冯玉样微笑着说:“不敢,我以前也当过兵,我们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维持自己的生活,从来不轻易打扰老百姓。”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地说:“你还干过什么?”冯玉样很镇定地说:“师长、军长也干过,总司令我还干过几天。” 连长细看这个又高又壮的人物,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那个连长接着说:“冯副委员长自学成才的故事,我们早已听说过,我们应该向您学习呀!下次军队临时驻扎,我们一定自力更生!” 勤奋是打开成功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正因为冯玉样的勤奋刻苦,才有了后来的突出成就。

巢湖边上“三将军”故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549850.html, 巢湖边上“三将军”故居 作者:杨永建 来源:《老友》2013年第08期 “布衣将军”冯玉祥故居 在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里,一个明显与周围房子颜色、式样不同的院子就是冯玉祥故居。看护院子的老人说,这个故居原来并不是冯玉祥将军自己的家,而是当年冯将军购买其堂兄房子改建的。 推门进入院子,绿色的松树映衬出一个高大的塑像,浓眉重目、面容和蔼的冯玉祥将军一身戎装,很是威武。 布衣将军冯玉祥,安徽巢湖人,1882年生于河北青县,11岁时就在前清保定陆军当补兵;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民联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民众抗日同盟军司令,第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6年他 赴美考察水利,1948年回国途经黑海时因海轮失火不幸遇难。 在故居内转了一圈,感觉比较空,陪同我们采访的巢湖当地媒体同仁解释说,“由于冯玉祥故居本身面积比较大,加上故居内部陈设的确少了点。1988年,巢湖市在纪念冯将军诞辰106周年的时候,对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又从周边村民那里征集到一些当年故居散失的物品。不过,我们都知道,冯玉祥将军是著名的布衣将军,他生活非常俭朴,家里从来不用奢华的东西。”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1890年出生于巢湖市黄麓镇,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国民 党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治中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为促进国共合作不遗余力。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曾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他病逝于北京。 在黄麓师范校园内,最显眼的建筑莫过于张治中将军的汉白玉雕像。将军正装打扮,巍然屹立,注视着生他、养他的故乡。三三两两的学生从旁边走过,和谐中透着静谧。从黄麓师范往后走几百米的距离就是张治中故居。张治中故居位于洪家疃村子里,村前一个水塘让古老的村子灵动不少,而这个颇有雅韵的水塘就在张治中故居的门前。 与当地很多人家一样,张治中故居的大门并不是朝向正南,而是偏东一点,村里人告诉我们,这是出于风水考虑的。故居的木质大门并不算大,油漆发黑,不少地方都已剥落,饱含历史的沧桑和沉重。

冯玉祥的故事

“植树将军”冯玉祥 和张宗昌一样喜欢舞文弄墨的军阀,其实大有人在。被人称为“植树将军”的冯玉祥,每在一个地方驻扎,都要抽时间植树;冯玉祥对树木十分爱护,即便在打仗的时候,他也告诫士兵们不许破坏树木。他在徐州时号召官兵种树,一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冯玉祥写诗倒不像张宗昌是三分钟热度,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产量颇高。他的诗多是白话,他自谦说:“我的诗粗而且俗,不敢和雅人们的雅诗相提并论。” 冯玉祥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小兵时就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有时甚至彻夜不眠。有时候为了晚上读书不影响别人睡觉,他就找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着那些微弱的灯光读书。后来他当了旅长,军务繁忙,但每天早晨还是要读两个小时英语。为了避免别人来打扰,他就在门口挂块牌子:冯玉祥死了。等到学习完了,再换块牌子:冯玉祥活了。冯玉祥虽然读书很勤,但是却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斯文样。他领军的方式全是封建家长做派,对他的下属动辄打骂罚跪,丝毫不留情面。但冯玉祥碰到吴佩孚这个真秀才,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河南旱灾严重,冯玉祥找吴佩孚商量解决的办法。吴佩孚听后拿出六个铜钱卜卦,卜完卦之后对冯玉祥说:“你不用着急,明天就会下雨,干旱就可以解决了。”冯玉祥问他:“那明天到底是几点钟下雨?”吴佩孚很肯定地说:“下午两点多。”冯玉祥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又敬佩他是有学问的,就信了他。结果第二天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半滴雨都没看见。冯玉祥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吴佩孚:“你不是说今天下午两点多下雨,到现在怎么半滴雨都没见到?”吴佩孚不慌不忙地说:“谁说没雨,现在不正在下吗?只是你没看见而已!”冯玉祥莫名其妙,问:“请问雨在哪里?”吴佩孚说:“在西北方的莫斯科。”冯玉祥闻言欲哭无泪,又不好跟吴佩孚发作,只好作罢。

(完整版)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大班健康教案《做个守时的孩子》含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做个守时的孩子》含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做个守时的孩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了解守时的重要性,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健康《做个守时的孩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了解守时的重要性,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健康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不守时的烦恼》。 提问:小虎不守时表现在哪里?小虎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回家,遇到了哪些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分组交流讨论:怎样做个守时的孩子? 3.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1)幼儿看看、说说图片内容。 (2)按照要求看图连线。 4.模式游戏小学生课间10分钟。 玩法:提供材料,让幼儿操场上自由活动。10分钟后,教师发出信号,幼儿收拾材料回到指定的地点,比比谁最守时。 活动资料: 不守时的烦恼(故事)小虎从来没有时间观念。妈妈说吃饭时间到了,小虎

不听,还要玩。爸爸说睡觉时间到了,小虎不理睬,继续看电视。老师说上幼儿园不要迟到,小虎经常迟到。小朋友说:如果大家都像你,这个世界要乱套。小虎不相信。 小虎早上起床,想吃早点。妈妈说:早餐时间已过,早点都吃完了。小虎只好自己去买早点,可是所有的食品店都关门了。小虎问:上班时间到了,你们怎么不开门?营业员说:我们没有时间表,想什么时候营业就什么时候营业。小虎气坏了。他来到幼儿园,老师说:厨房阿姨上班迟到了,来不及做早点。这可好,小虎饿得受不了了。下午放学,别人都回家了,小虎的爸爸还没来接他,急得他打电话问爸爸:爸爸,您怎么到时间不来接我?爸爸说:急什么,我还要同朋友聊天呢。这天,小虎很晚回到家,他想看的儿童片已经播完了,急得他直叫唤:今天真是乱成一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小百科:孩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i zi,意思是儿童;儿女。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长辈都把晚辈叫做孩子,这是一种爱称;未满18周岁的人(也就是未成年人)。

关于孔子的事迹

关于孔子的事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寻迹孔子故里》教案 《寻迹孔子故里》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孔子故里、孔子生平、孔子教诲、孔子名言等资料 二、教学课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的影响。 2、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运用多种方式探究,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材分析

《寻迹孔子故里》是(鲁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最后一课,“寻迹孔子故里” 中“至圣先师” 主题活动,从了解孔子的生平和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入手,然后以孔子名言和小故事的形式初步展示孔子的一些思想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通过这个主题活动,使学生对孔子及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孔子是一个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三孔的录像资料,孔子讲学图及其有关资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孔子像图片、孔子的生平资料、三孔录像、孔子小故事,做成PPT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给学生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1 2、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本课活动以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为主,继续培养学生通过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指导学生体验专题研究过程为主,在帮助学生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上下功夫,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的精深,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只选取了一些同属移动的名言和小故事,初步展示孔子的文化。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齐鲁文化的精髓吗? 师:不错,“一山一水一圣人”,便是我们齐鲁文化的精髓。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 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 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 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 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 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一时许多人纷纷叫道:“对,不公平,就要提意见!” 陈赓稍停片刻,继续说道:“既然校方如此不民主,我提议,同学们以罢课的形式,抗议校方的专制做法。”

守时惜时主题班会教案

守时惜时主题班会教案 守时惜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只有守时惜时,才能对自己做到不浪费,下面是守时惜时主题班会教案,一起来看看这个话题是怎么教学的吧! 守时惜时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能好好抓住机会,认真学习,为明年高考做好准备。 二、主持人: 陆统(甲)蒋维娜(乙) 三、教学过程 1、开幕词 甲:时间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主宰。正是时间的存在使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有了白天黑夜。让人们不断地经历春夏秋冬、花开花谢,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规定了地球旋转一周是24小时,时间设计了春,夏,秋,冬的到来与结束。 乙:虽然时间控制了万物是生命周期,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万事万物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其中的共同点就是努力将自己的特点――展现,让自己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这也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也是如此,人的平均寿命在七左

右,怎样才能把握这有限的生命,去做更多有意的事情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珍惜时间。 合:一(4)班主题班会《珍惜时间》现在开始 甲: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甲: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 乙: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一去不复返。 甲:它能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它能像海绵 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 乙:它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甲:它是衡量重量的标准。 合:它就是――齐(时间) (钟表滴答声) 甲:同学们,现在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听一下,你们听见了吗?这是时间的声音。 甲:接下来,请秦丹为我们朗诵诗歌《时间》。 2、节目一: 朗诵诗歌《时间》 乙:不经意间,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逝。 甲:时间是不等人的。 乙:想挤出时间不容易,但失去时间却很容易。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 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孔子认为只有恢复“礼”,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谐局面,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他站在时代的门槛,面对现实的混乱,还是向前望了望,却终究没有继续前行。 孔子继承了“孝”的道德观念。“孝”是“仁”的一种要求,并且把“孝”与“为政”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为政就是要把“孝”的精神推广于政治,在家孝亲也是为政。 此外,孔子还突出了“德”的政治含义。“德”原来有“揖让”、重视文治和不尚暴力的含义。孔子崇德尚文,反对武力征伐,反对春秋霸道的盛行。只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才是德政,才能达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统治效果。 综上几点可见,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伦理道德是实行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②人生哲学观. 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没有完全摆脱西周时代“天”的观念,但他却没有谈到“天”的意志一类的话,而且谈“天”时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如其弟子颜回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抗日英雄冯玉祥生平介绍

抗日英雄冯玉祥生平介绍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将领,被称为布衣将军,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冯玉祥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玉祥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焕章,原名基善,出生于如今的河北沧州市。作为西北军阀,有着“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他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 他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在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率领部下击溃了张部。在1924年的时候,由他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将所不改为国民军,并担任了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了北伐战争。1935年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因轮船失火而遇难了。 冯玉祥的主要功绩是在滦州起义中,对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因此,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而当时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发起并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革命。在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经过一年,宣布滦州独立,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但是虽然滦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前期的策划过程,毫无疑问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冯玉祥是好人吗人的一生,兴亡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纵观冯玉祥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现象令人深思。其中就会有人问道,冯玉祥是好人吗?以至于人们对他的好与坏一直是褒贬不一。 冯玉祥的另个让人觉着他的好是应为他的朴素,长年累月,军装布鞋,粗茶淡饭。在这一点上,近代史上只有彭德怀能与之比肩。他带兵,力戒奢侈。曾在《西北军集团军政秘档》中披露,在廊坊驻军时,一天军需官李荫九穿缎鞋被冯玉祥所看见,于是冯玉祥向他敬礼,李荫久很是吃惊,于是冯玉祥说道我不是向你敬礼,而是因为你的缎鞋而已。冯玉祥的不贪钱财更是常人难为。 除了这个就是在滦州起义中,主带领队伍,密谋准备反对清王朝,武装起义。并且还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的号召,暗地里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虽然革命失败了,但他的这一举动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军士们的士气,并对推翻清廷统治有着积极的作用。他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率先起义的身份,参与了起义的前期的策划过程。所以,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因此,从以上这两点来看,冯玉祥是个好人。但是也会有人发出反驳的声音:“冯玉祥是好人吗?”他几次的倒戈行为以及毁了佛寺,

第一课 做守时的小学生

第一课做守时的小学生

第一课做守时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分四个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他们很守时? 2、各组选一个说说你们认为为什么说他守时。 二、填一填。 1、你们有没有制定作息时间表?你每天是否按作息时间表的 时间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 2、看课本说说这几幅图分别在什么时间,小朋友在做什么? 3、在书本上填一填。 4、你认为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好吗?好在哪里? 三、议一议。 分小组讨论,东东和明明谁说到没做到,为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做? 四、说一说。

1、守时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2、你是不是个守时的小学生?怎样做到守时? 第二课当受到批评的时候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你做错过事情吗?为什么做错事? 2、当你做错事时,别人批评你吗?受到批评时,心情是怎样的? 二、读一读。 故事《宋奶奶向小孩子道歉》。 1、学生自己读故事。 2、说一说这故事讲的是谁,做了什么事? 3、你认为她的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三、说一说。 1、我们要向宋庆龄奶奶和陈海根小朋友学习什么?]

2、平时你受到批评时,你是怎样做的? 四、评一评。 1、分四个小组讨论,图中小朋友对待批评的态度,谁好谁不好? 2、集体汇报,说说谁好谁不好,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3、比一比,哪个小组分析得更好。 4、我们应该向哪些小朋友学习? 五、问一问。 “有则改正,无则加勉。”这名话是什么意思?问问老师或家长。 第三课怎样测量身高、体重、脉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方法,观察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 2、教育学生经常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 教学重点

孔子的事迹

孔子的事迹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岁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岁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四岁公元前548年,周灵王二十四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五岁公元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鲁。 六岁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七岁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周灵王死,其子贵立,是为周景王。 八岁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系周公封地,可用 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 九岁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十岁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鲁襄公死,其子裯(chóu)继位,是为鲁昭公。郑人游于乡校,议执政善否。然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

美好品质有关的小故事:守时就是信誉

美好品质有关的小故事:守时就是信誉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廉·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十一时之前到达。康德3月1日就赶到了珀芬小镇,第二天早上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的家住在离小镇十二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康德焦急地问。 车夫回答说:“有,先生。在上游六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 康德看了一眼怀表,已经十时了。 “如果赶那座桥,我们以平常速度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 “我想大概得十二时三十分。” 康德又问:“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以最快速度什么时间能到达?” 车夫回答说:“最快也得用四十分钟。” 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很破旧的农舍里,客气地向主人打听道:“请问你的这间房子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农妇大吃一惊:“您想买如此简陋的破房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不要问为什么,您愿意还是不愿意?”“那就给二百法郎吧!” 康德付了钱,说:“如果您能马上从破房上拆下几根长木头,二十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房子还给您。” 农妇把两个儿子叫来,让他们按时修好了桥。马车平安地过了桥,飞奔在乡间的路上,十时五十分康德赶到了老朋友的家。 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可真守时啊!” 康德在与老朋友相会的日子里,根本没有对其提起为了守时而买房子、拆木头过河的经过。

后来,彼特斯在无意中听到那个农妇讲了此事,便很有感慨地给康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您太客气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守时。其实,老朋友之间的约会,晚一些时间是可以原谅的,何况您还遇到了意外。” 一向一丝不苟的康德,在给老朋友的回信中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感悟】 小事上不守信的人,大事上也未必守信。守时是守信的基础,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人们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础。

36张图了解孔子的一生

36张图了解孔子的一生 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称当世木铎,遗响千年; 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使文脉延续,不绝若缕。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孔子,我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会是如何。他的一生行迹,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了解。 【尼山致祷】 尼山致祷: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氏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第二年生下孔子。孔子生来头顶的形状是中间低、四周高,像尼丘山一样,故起名叫孔丘,字仲尼。 【麒麟玉书】 麒麟玉书:孔子还没有出生时,有只麒麟在他家里口吐天降之书,上面有文字说:“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孔子

的母亲感到很奇怪,就用绣绂系在麒麟的角上,隔了两夜才离去。孔子的母亲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了孔子。 【二龙五老】 二龙五老: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的晚上,有两条龙从天降下,绕护着他家,五位神仙从天上降到他家庭院中。 【钧天降圣】 钧天降圣:孔子出生时,顔氏在房中听到天乐鸣空,还听到空中声音说:“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之音。”孔子生来就与凡人不同。 【俎豆礼容】 俎豆礼容: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孔子五六岁时,跟其他小孩不同,常喜欢摆上俎豆等祭祀用品,模仿祭祀的礼仪。他有礼仪的天赋,无师自通,许多小孩都跟着他学礼,他的名声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不胫而走。

【职司委吏】. 职司委吏:孔子成年后,曾做过季孙大夫家的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称量算数都很公正。 【命名荣贶】 命名荣贶:孔子十九岁成婚之后,在第二年生了儿子,鲁昭公赐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为了显耀国君的赏赐,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用志不忘君恩。 【职司乘田】 职司乘田: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乘田吏,主管苑囿,负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能尽心做好工作。 【学琴师襄】 学琴师襄: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十日不更换曲子,襄子曾三次劝他改习别的曲子,孔子分别以尚未体会此曲的韵律、志趣、和作者而推辞。后来孔子在弹奏中突然说:“非文王,谁能为此?”老师惊叹孔子的悟性,说此曲正是《文王操》。

对冯玉祥生平的评价

对冯玉祥生平的评价 不久前我借了一本冯玉祥自传,随意地读了一遍,感觉历史对他的评价很空洞,好像故意给他带了高帽,感觉不太真实。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特征很复杂的人。他是军阀、旧军人,又是政客和爱国人士,同时也是洋教徒。而在外国人眼里他是基督将军,能够左右中国政权的人物。但是大概因为他为人处事很复杂,历史对他的评价都褒贬不一。总的来说,他说不上民族英雄,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爱国人士。为了更深入了解冯玉祥,我阅读了更多关于他的文章。渐渐地,我开始对这个人敬佩起来了。 第一,他是一个富有使命感的人。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起,冯玉祥由泰山赴南京,力主抗日,并出任第三战区司令,后换任第六战区司令。抗日战争期间,冯辗转各地,巡视部队,呼吁抗战,并主持抗日募金运动,为战胜日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后,蒋介石祸心显露,大搞独裁,大打内战。冯与蒋矛盾日深,难以弥合,遂以考察水利为名,出使美国。为了断绝美国的援蒋内战,冯玉祥在美国四处演说,揭露蒋介石统治之黑暗,痛斥美国援蒋之不良行为。冯玉祥在美国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慌。蒋宣布开除冯的国民党党籍,断绝了他的财政来源。但冯将军坚贞不屈,毅然决定取道苏联返回祖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继续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十分遗憾的是,冯玉祥在返回途中不幸遇难。 第二,他是一个负责称职的军官。在他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他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而且他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第三,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第四,他是一个谦虚的将领。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人。” 至于冯玉祥的其它让人佩服的地方,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因为如果要深刻地刻画冯玉祥这个人,恐怕要从他一开始当士兵到一级上将的历史,还要了解他和夫人李德全和奉张两代人,和蒋介石、阎锡山等兄弟,和溥仪、和唐生智、和鹿钟麟、和石友三韩复榘,还有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慢慢一一说起。总而言之,他复杂的一生书写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他给世人留下精神财富。

守时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老师演讲)

守时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老师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1)班语文老师x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守时习惯的重要性。 “守时”,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遵守时间、遵守约定!下面我先讲个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共同得到启发。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知道: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同学们,“守时”是美德,它虽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就是从这个细节中,别人可以看出你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态度。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上课铃声早已响过,他才急急忙忙地喊报告进入教室,打扰了大家正常的上课秩序;已经过了集合时间,可他却迟迟没有按时归队,扰乱了团队原有的行程计划……你们如何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呢?不守时的习惯是不是在为他们的形象“减分”呢?其实,守时与守信同样重要,它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素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守时呢?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按时起床,按时上学,计算好从家里到学校的时间,争取做到不早到、不迟到;如果有事不能上学,要及时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说明原因。在参加集体活动,如练习团体操、上音乐、微机、体育等课时要及时、准时听老师号令,到指定地点集合,不能让大家因为等个别人而耽误事情;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也是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学生自然以学习为重,而做作业就是检验同学们是否学会的标准之一。所以,大家每天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好作业,复习好功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做一个珍惜时间、遵纪守时的好孩子。和伙伴、父母说好的事情,要及时去完成,说到做到;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做到不浪费、不虚度时光。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适当参加一些兴趣班,如舞蹈、美术、围棋、乒乓球、武术等这样不仅可以开发智慧,增长自己的本领,还能加强和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另

孔子的一生

傅佩荣 《孔子的一生》 一、生于礼坏乐崩的乱世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479年,在这个年代前面有夏朝四百多年,商朝六百多年,到周朝的时候,从开国到孔子有五百多年了,而周朝分为两部分,西周跟东周。孔子的时代是在东周,东周分为春秋跟战国两个时代,孔子是春秋时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代也随之结束了。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因为天下乱了,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个方法帮助现在的人?人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所以才会有百家齐放的现象。孔子是最特殊的一位,最有成就的一位。但是如果进一步去认识他的背景,就会觉得他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之一。 他的祖先是商朝人,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周朝就把商朝的后裔封在宋国,所以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国君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封建社会,做儿子没用,要做嫡长子,就是长子,并且还要是妻所生的,这样才能接位。所以他的祖先没有接到国君的位置,只能传五代,五代之后就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的儿子,传到第五代分出去叫做孔父嘉,所以后来孔子姓孔是来自于这个背景。 后来他们一家人被迫害,逃到了鲁国,孔子是到鲁国之后第六代。孔子的父亲是一位陬邑的县长,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力士,非常勇壮,带兵作战非常勇敢,曾经因为他的功绩可以当到县长。他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孔子的父亲生了九个女儿,在古代的社会他希望有个儿子可以祭祀祖先、继承家业。所以他父亲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他的腿有点残障,这也不太理想。所以他到了六十几岁的时候才遇到了孔子的母亲,孔子的母亲还不到二十。他们在一起生下了孔子,但是生下孔子之后,前面已经有两位大娘、二娘,所以他们就受到排斥,母亲就带着孔子回到曲阜,就是他母亲的老家。他母亲一个人把孔子抚养到了十七岁,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过世的时候,孔子希望把母亲、父亲合葬。但他找不到父亲的坟墓,他母亲也从来不跟他谈父亲的事。所以孔子从邻居的长辈口中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叔梁纥,是一位县长。他好像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世,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也是跟贵族有关系。在社会上可以发展,但他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礼遇,这是他的背景。 二、生命的第一个转折点:立志求学 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冯玉祥诗词

五口之家 黄河大水,汹湧如瀑。冲决堤坝,淹没田亩。千里百里,不见房屋。人畜飘流,难寻尸骨。有幸生者,无有归宿。请看此家,人口共五。三个孩子,一夫一妇。面皆菜色,衣都破补。一犬一鸡,瘠背瘦肚。一篮一蓆,一只水壶。除此而外,别无长物。逃得性命,走投无路。瞪目无言,惟有啼哭。此景此情,伤心惨目。省府救灾,用心甚苦。根本方策,筹划宜速。河道深浚,堤坝坚筑。全国财力,方能制服。努力于此,大众幸福。

注释:(1)幸生:幸存 (2)方策:方法政策。 (3)浚: 疏通,挖深。疏~、~河、~泥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河决堤后,洪水泛滥,淹没村庄。受灾百姓的 穷苦生活以及救灾防灾的措施。 冯将军写这首诗是对当时黄河泛滥后老百姓悲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治理黄河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在搜集解放前黄河对人民群众造成危害的资料。

零货担 卖货郎,坐马扎,一副担子搁地下,零货杂件装满匣。 缠足妇,来买货,洋货倒比土货多,针线亦多出外国。 穷小贩,生活苦,贩货谁管洋与土,金钱外流须补救。 要补救,不宜缓,发达交通快生产,多设国货陈列馆。 增关税,防走私,万众一心齐抵制,国货自有抬头日。 注释:(1)搁:放置。 (2)匣: 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开合。 (3)关税:进出口商品在进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4)走私:不遵守国家法令,运输或携带货物、金银、货币以及其他违禁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这首诗描写的是卖货的小商贩卖杂货的情景,小小的货担上摆满了进口货物,就连针线这样的小东西都是外国货,虽然穷小贩为了生计不在乎货物来自哪里,但是这样却间接导致了中国财富的外流。诗

守时惜时故事

(一) 一次香港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梁凤仪应邀到北京大学作报告,时间是下午3点。当天的上午她应邀参观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拍摄基地后,她觉得时间还很充足,就和基地的领导一起共进了午餐。谁知乘车去北京大学的路上塞车了,结果迟到了一小时。 会议开始后,主持人一再强调:“梁老师迟到是因为塞车。”但是,走上讲台的梁凤仪觉得自己是不可原谅的,她说:“各位同学,我在此向大家诚恳道歉!北京塞车是常事,但我不应该为自己找借口,我应该把塞车的时间计算在内,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座的有一千位同学,我迟到的这一小时,对大家来说,就是浪费了一千个小时的生产力量,影响一千个人的心情啊!我只能盼望你们的原谅!”她的话,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爱戴。 (二)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

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呼唤着人们的守时意识。名人因为惜时,所以守时。吉米·卡特总统在他担任州长时,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亚州的专员同机外出。早晨七点钟,卡特已在飞机上等候了,只见那位专员正匆匆忙忙地在亚特兰大航空站的跑道上奔跑而来。这时飞机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虽然看到了那个人,还是命令驾驶员准时起飞。“他不能按时到达这里,这实在太遗憾了。”他厉声地说道。法国显赫一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一次宴请部下几位将军,并在饭后议事。那几位将军迟到了。他便一个人先吃起来,等他们到后,他已经吃完了。他对他们说:“诸位,聚餐的时间过了,现在咱们开始研究事情吧。”他丝毫不理会那些不遵守时间的将军们的饥饿和窘境。 (四) 一向守时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给老朋友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戴尔·卡耐基也说:“如果你想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守时是一种良好信誉,守时即是信用的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