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 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DSA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 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变累及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药物,3 d后辅助检查完毕。A组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 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从1

2.5 mg,

1 次/d,逐渐增加至12.5~25 mg,3 次/d维持;根据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从5~10 mg,

2 次/d,逐渐增加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DSA 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

1.3 射频方法使用R-2000B射频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

疗。患者俯卧,常规消毒铺巾,行穿刺点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约1.5 mL),在DSA引导下,以15 cm射频针缓慢穿刺,针尖至相应节段胸、腰椎椎间孔处,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注入约0.5 mL造影剂,显示神经根影,确认造影剂进入硬膜外腔且位置正确,同时无造影剂误入血管或胸腔。进行电刺激测试,感觉测试:用频率50 Hz,0.5 V以内能诱发原病变区域异感,出现相应节段感觉神经受刺激征象。运动测试:以2 Hz、2倍以上电压刺激未诱发局部肌肉颤动,无运动神经刺激征。表明针尖位置准确到位,可进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参数为:2 Hz、45 V、

42 ℃、240 s。

1.4 护理

1.4.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因为长期疼痛折磨,而且缺乏有效疗法,患者多沮丧和焦虑。射频脉冲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疗法,相关信息尚未普及,患者对此了解不多,护理人员需告诉患者:射频脉冲治疗具有疗效好,微创等特点,并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方法;同时让患者与病区中其他术后患者交流,进行现身说法;另外,出版病区墙报及分发宣传资料,介绍射频脉冲治疗的原理、设备、基本方法、步骤、安全性、优越性、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疏导工作,消除患者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手术。(2)术前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前先排空膀胱,术前开通静脉通道,连接三通开关,予平衡液500 mL静滴。备好射频仪、心电监护仪、氧气、简易呼吸囊及急救药品等各种用品。

1.4.2 术中配合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一枕头,头颈自然放松;连接心电监护仪,以便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其动态变化;连接射频仪电极板:电极负极板贴于肌肉处,不宜贴于骨头或多毛皮肤[2];射频仪的脚踏用透明薄膜套住,防止水进入引起损坏,射频仪的电线及各接头也应注意保持干燥;患者皮肤不能与手术床金属接触,以防电灼伤;调节合适的室间温度,注意患者身体的保暖。此外,预先协助医生摆好DSA机C臂,合理安排好机械台、电脑操作台的位置,调整手术床,然后打开无菌包,以方便医生操作同时避免器械污染。长时间或超量的X线辐射可引起机体损害,术中操作者应穿铅防护服,同时注意患者的防护,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 线的照射次数,尤其注意避免非手术部位的照射。术中配合医生调整治疗参数并做好记录。

1.4.3 术中并发症的护理倾听患者主诉,不时询问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术中并发症包括:(1)血压升高。术中患者清醒,精神高度紧张,加上穿刺疼痛会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另外,部分患者原来有高血压病,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艾司洛尔15~20 mg缓慢静推,将心率控制在100 次/min以下,控制血压在160/100 mm Hg 以下,避免发生冠心病、脑血管意外。(2)气胸。胸椎操作时,因穿刺点靠近胸腔,容易误伤胸膜发生气胸。术中术后若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症状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应予鼻管吸氧和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3)

血胸。血压高易导致血肿和出血,术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处理,动态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将血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穿刺时注意回抽,发现有血,须退针重新穿刺。1.4.4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呼吸、血压、体温、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术后2 d内射频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以止感染;遵医嘱予抗炎抗感染治疗;注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如局部伤口有出血、渗出、肿胀,出现局部血肿应加压止血;观察是否胸闷气急、心慌等情况,警惕气胸和血胸的发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烧烤、油炸食物,可适当锻炼。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V AS疼痛评分、奥施康定用量、药物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情况。其中V AS(视觉模拟评分法)是将疼痛感以数字0~10代表,0分为无痛;≤3分为轻微疼痛,可忍耐;4~6分为中度疼痛,可忍耐,但影响睡眠;7~10分为剧烈疼痛,且无法忍受。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1.6 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评分为百分制,90分为十分满意,75~89分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7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 AS评分比较B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奥施康定药物用量情况比较B组患者术后1、7、30、90、180 d 奥施康定用量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7±2.8)分,低于B组的(9

3.1±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25,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疾病,通常情况下,带状疱疹病毒都是潜伏在患者脊髓后跟神经节或者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部,当患者的抵抗力出现下降的现象,该病毒便会被激活,进而促使患者发病[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指的是在由于疱疹所造成的皮损消退了之后,受累的皮肤会存在有持续性疼痛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会十分疼痛,并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该疾病主要见于免疫功能受到损伤者和老年人[4]。患者通常会在原感染部位出

现阵发性疼痛、表面灼痛及深部酸痛等症状[5]。现阶段,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6-7]。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消炎痛片以及维生素等药物、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消炎痛片能够对炎症组织和炎症反应的感觉神经产生的冲动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进行有效止痛,维生素B1则对受损的神经能够起到有效修复与营养的效果,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需长期服用大量镇痛药物,副作用大,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重[8-9]。故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造福患者[10-12]。

脉冲射频镇痛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脉冲射频治疗是通过射频仪发出高频射电流,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产生热量,改变神经细胞的功能,42~50 ℃的温度产生可逆性损害,而不导致结构上永久损伤[13-15]。高选择干扰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破坏疼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信号传入大脑,不能产生疼痛感觉[16-17]。背根节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在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背根节出现脱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Kim等[18]应用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发现从第4周开始患者疼痛减轻50%以上,随访12周仍可维持相同效果,显示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由于背根节射频紧临胸膜或大血管,如操作不慎,易导致气胸和血胸等并发症,因此笔者选择在DSA引导下进行,药物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国内相关领域尚未见明确报道[19-21]。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基础上,在DSA引导下行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患者于术后第1天疼痛就能显著减轻,镇痛药服用量大大减少,术后6个月随访仍保持满意疗效,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表明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此外,护士应充分了解脉冲射频治疗术相关知识,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该治疗优点,增加患者信心;术中护士的熟练配合和相应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必不可少的。

参考方献

[1]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等.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87-2190.

[2]左燕,景肖玲.C臂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61-63.

[3]祁德翠,符建雅.CT定位卵圆孔穿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4,35(22):320.

[4]张蓉,张妍,王秀莲,等.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8(6):1450-1452.

[5] 张广建,李仁淑,金文哲,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瘙痒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7(33):71-72.

[6]张广建,梁哲龙,李仁淑,等.背根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有效治疗带

状疱疹后神经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2(4):303-305.

[7]史宇,吴文.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2(10):764-769.[8]陈伟庆,朱育军,顾米泉.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药房,2015,26(33):4639-4641.

[9]鞠智卿,姜贵云,杨晓莲.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57-158.

[10]周忠群,王喜连,陈素昌,等.口服药物联合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20(11):652-655.

[11]张华秀,魏建梅.硬膜外留置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106.

[12]杜龙焰,张婷,吴雷.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及术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274-275.

[13]沙小伟,曲哲,姜玉珍.脊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32-233.

[14]朱兆珍,董振航,李金玉.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50-2653.

[15]蔡玲,何芳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98-99.

[16]叶毓莲,李建梅,刘雅静,等.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药物治疗躯干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4,36(12):1867-1869.

[17]安丽娟.浅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9(9):120.

[18] Kim Y H,Lee C J,Lee S C,et al.Effect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52(8):1140-1143.

[19]徐业,田艳华,肖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人性化护理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225.

[20]阮玲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406.

[21]高巧云,张正标,赵阳,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特色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30例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2(1):162-163.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 劣差异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 以皮肤感觉神经为主要受累部位,并可引起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且顽固 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脊髓电刺激和背 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优劣差异。本文将对这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的优劣进行比较和分析。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通过植入电极在脊髓上进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神经冲动 的传导来减轻疼痛。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疗效持久,能够 长期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脊髓电刺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安全性较高,手术风险较小。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脊髓电刺激手术风险虽小 但也不可避免,患者需要接受手术的风险,而且手术后还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成本相对较高,对患者来说可能存在经济负担。植入的电极可能会出现 移位、断裂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调节和更换,影响患者的生活。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是一种通过应用高频电流刺激神经进行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 地减轻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比脊髓电刺激,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优势 在于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不需要植入电极,较少出现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成本较低,相对更加经济实惠。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射频治疗的疗效相对较短,需要定期进行治疗。射频治疗的个性化程度相对较低,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不够灵活。背 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神经痛,对一些顽固性疼痛可能效果不佳。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是两种常用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它 们各有优劣。脊髓电刺激疗效持久,能够个性化调节,但手术成本高且存在手术风险;背 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手术风险低,成本较低,但疗效不持久,个性化程度低。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两种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 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近期,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制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文,发布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现整理如下,供广大医生参考学习。 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皮瘆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流行病学 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 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 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带状疱瘆和PHN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 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 会发生PH N,70 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 万的PHN 患者。PHN 的危险因素见表1。 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瘆。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PHN 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 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 1. 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 全网发布:2014-07-02 21:17 发表者:王小平3226人已访问 一、带状疱疹的规范化诊疗 1、带状疱疹的定义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人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病毒 性传染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2、带状疱疹发生的主要部位及比例 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肋间神经):50%以上;颈部(颈神经):10-20%;头颅部(三叉神经):10-20%;腰骶部(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8%;其它:<2%。 3、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率: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相关研究均表明,50 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超过了14.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HIV 患者、癌症患者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每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达到 14.5‰~ 53.6‰。 (2)疾病复发率: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复发率极低,一般不会再复发。 (3)年龄、性别:年龄因素是影响带状疱疹发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美国、英国、法国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更易患带状疱疹,机制尚不明确。 (4) 压力:压力会对人体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干扰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造成人体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性增高。 (5) 家族聚集性:美国带状疱疹的家族聚集性发病趋势明显高于其他皮肤病,但少数学者则持反对态度,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4、带状疱疹出疹前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出疹前即前驱期临床表现包括: (1) 轻度乏力、低热、无畏寒,食欲下降; (2)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 5、带状疱疹出疹期的临床表现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医学护理论文和有关医学护理论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护理 本文介绍了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着重强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医学参考。 带状疱疹(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R)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约半数人发生于胸脊神经,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呈一侧带状分布,在其病程中常伴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1];如果AHZ在急性期治疗不当,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可转化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即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的、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及几个月不等。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使PHN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2]。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10%并发PHN。但目前仍有40%~50%的PHN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都缺乏敏感性。因此明确PHN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该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治疗方法 1.1药物治疗: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目前治疗PHN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包括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去甲替林等,其中阿米替林对PHN的疗效肯定,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2]。②抗惊厥药-加

巴喷丁:此药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成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剂型为300 mg/胶囊,开始口服剂量100 mg/次,3次/d,每间隔2~4 d增加剂量300 mg/d,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最高用量为3 600 mg/d,以疼痛明显缓解或疼痛缓解的剂量维持用药,加巴喷丁用于治疗PHN确实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3]。③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美心律。④辣椒辣素:局部应用辣椒辣素治疗PHN是很有前途的方法。推荐浓度为0.025%~0.1%,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的灼热感(66.7%)[4]。 1.2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法、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疗法、磁疗法、蜡疗法[5]。其中广泛应用的有:①微波治疗:微波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此疗法无痛苦方法简便患者顺应性强;②激光治疗:常用氦-氖亚激光治疗早期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可预防PHN的发生[6]。 1.3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及早应用效果好,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并预防PHN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星状神经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根阻滞、肋间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等[7];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方法正在广泛应用,即根据疼痛部位确定相应的神经支配范围,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5~7 cm,回抽无血无液后固定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5 ml作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很了解,其实该疾病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皮肤病,而这类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一旦入侵患者的皮肤,就可能导致患者的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发生变化,也就导致带状疱疹出现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时患者会感到全身疲乏,伴有低热的症状,皮肤出现灼热、刺痛感,部分患者会有明显的神经痛,触碰时疼痛感强烈。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多以药物止痛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中医学则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范畴,多因外感湿热毒邪火所致,治疗应以疏风解毒、通络之痛为主要目的。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辅以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那么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护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一般护理 对于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一定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安静地休养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应该保持在18℃-20℃之间,而湿度要维持在50%-60%之间。 2.疼痛护理 在对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除了要做好一般护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一项护理内容就是疼痛护理,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疼痛护理: (1)分散疼痛

首先,如果患者没有水疱,则可通过冷敷或冰敷的方式处理疼痛部位;如果 患者的疱疹已经破裂,则需要通过冷湿敷的方式处理患处。 其次,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在感受到疼痛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 分散注意力。 最后,护理人员也可以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这样也能够起到 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使患者暂时忘却疼痛。 (2)预防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以及减轻患 者的疼痛感。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的水疱较大,可以在无菌操作下将疱液吸出,这样能够减轻张力,以此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疱壁的完整性,以此降低感染几率。 (3)物理处理法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缓解患者的疼 痛感外,还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法。一般是使用氦+氖激光照射或音频电疗的方式 实现疼痛护理目标。 在音频电波脉冲的作用下,中枢神经会得到刺激,进而使得患者的大脑皮层 将保护性调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更快恢复,从根本上抑 制疼痛产生。同时也能够起到提升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护理目标,使得整个病程 大大缩短。 (4)药物止痛 在进行疼痛处理中,药物止痛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而言,需要护理人员在其出现疼痛前30min给予止痛药物,这样能够大大降 低疼痛症状的出现几率。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分析。方 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 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等离 子射频消融治疗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的是对照组。 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25例(69.44%),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5例(97.22%)更高,对比有 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在手术后两尊均未出现,但是相较于 对照组麻木并发症6例(16.67%),无需特殊处理,可以忍受,症状不断减轻, 术后6个月基本消失,观察组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可显 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更高,降低并发症的 出现,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离子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此次研究通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的是 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均自愿 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患;凝血功能障碍;急 性传染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疼痛时间>3 个月;年龄≥60 周岁。其中观察组年龄为(60~85)岁之间,平均(62.2±5.1)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20~28个月,平均(22.1±0.1)个月;对照组年龄为(60~87)岁之间,平均(63.1±5.4)岁,男22例,女14例,病程20~28个月,平均(22.5±0.2)个月。对比一般资料,无统 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择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治疗。通过射频穿刺针在C臂引导下穿刺到 病变节段椎间孔后上缘1/3,通过2HZ/2mA电刺激原疼痛部位,置入射频电极,通过100HZ/0.5mA电刺激出现疼痛,继续实施,脉宽30ms脉冲治疗120s,保持频率8HZ,之后分别注入2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1mL和复方倍他米 松1mL混合液治疗[1]。 1.2.2观察组 选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局部麻醉之后,分别等离子射频穿刺针,在C臂 引导下经后正中线左侧旁开1.5cm,穿刺椎间孔后上缘1/3,依次置入等离子刀头,回抽未见血液及脑脊液,保证疼痛与平时疼痛部位相同,分别通过2档冷凝 治疗5s、等离子以2档消融治疗10s,之后分别注入2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田增英1毕丽华2(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吉林延吉133000)(2.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通化1340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 783(2015)07-0178-02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一般3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由于感染部位皮肤的热敏感传入纤维严重受损、病程中服用激素等损害细胞免疫的药物、 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老龄、应激状态等因素,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活, 有9%~34的患者[1]在皮肤损伤痊愈后数月至1年以上,仍然有持续的疱疹后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PHN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机制 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临床护理就尤为重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1 4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了46例PHN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62.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4.2月,VAS平均评 分7.8分,患糖尿病者9例,患肿瘤者2例,乙型肝炎3例,多发性腔隙梗塞4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血、尿生化检验,影像学、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排除锥 管内占位,确定病变神经节,确保原发病控制、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联合用药、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等综合治疗方法,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平均随访30d,VAS 平均评分2.2分。2.护理2.1心理护理PHN疼痛剧烈,VAS评分7分以上,持 续时间长,每天疼痛时间超过4小时,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PHN老年患者居多,多患 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常因严重的触诱发痛,夜间疼痛加剧,致使睡眠障碍、易烦躁,情 绪波动大,精神忧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护理上应关心、体贴患者,各种护理操作耐心、 轻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协助患者穿棉质、宽松柔软衣服,用温水洗漱, 保持患区皮肤清洁干爽,避免不良刺激。 2.2药物治疗的护理PHN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无敏感特效药物,我科多采用联 合用药治疗:如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氨酚羟考酮等,r.氨基丁酸的类似药普瑞巴林等药 物口服[维生素B12、腺苷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肌肉注射[镇痛药天麻素联合改善微循环 药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护士应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给药方法、给药途径,观察 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做好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医从性。2.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护理背根神 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是用1%盐酸利多卡因局麻,球.管位透视下使用22G射频套管针穿刺,确认针尖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启脉冲连续射频治疗后,将少量、高浓度的盐酸利多卡因、醋酸 泼尼松、腺苷钴胺等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的脊神经根周围的方法,以达到快速、有效地阻滞 交感神经兴奋、阻断痛觉传导,解除和缓解疼痛;稳定细胞,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局 部水肿,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营养,促进毁损神经恢复。我科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在 介入室进行。患者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位,吸氧,心电监护,48小时内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意识状态,有无头晕不适,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肢体活动情况和皮肤感觉,有异常 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嘱患者2~4小时内暂禁食、禁饮,无恶心、呕吐方可进流食,逐渐恢 复原型饮食,24小时禁沐浴,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整洁。每天定时进行VAS评分,出院时 做好出院宣教,定期随访,对疼痛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赵志奇,带状疱疹:基础和临床概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6:3 69.

怎样治疗“不死的癌症”——再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规范化治疗

怎样治疗“不死的癌症”——再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规范 化治疗 樊碧发;刘波涛 【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 【年(卷),期】2018(000)001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樊碧发;刘波涛 【作者单位】中日医院疼痛科;中日医院疼痛科 【正文语种】中文 众所周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人们对慢性疼痛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PHN患者已经不再默默忍受疼痛以至于延误病情,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疼痛科医生的帮助。 本刊在2014年8期刊登过一篇文章《怎样治疗“不死的癌症”——浅谈带状疱 疹后神经痛的规范化治疗》。3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国疼痛医学对于PHN的治疗有哪些方面的进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次谈谈PHN的规范化治疗,希望对于PHN患者有所帮助。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再次和读者朋友们强调一些内容:总的来说,PHN的发病率 是与年龄成正比的。2016年《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指出,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

发生PHN,70岁及以上患者中则可达75%。文章还指出,尽管目前我国尚缺乏 相关研究数据,但估计我国约有400万的PHN患者。所以,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出现带状疱疹以后,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要在疼痛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预防发生PHN的治疗。 对于PHN的治疗而言,国内的疼痛科医生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PHN治疗目的 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疼痛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而不再是原先的要求“根治疼痛”。治疗理念的变化,带来了PHN治疗规范化的要求,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也就是说,许多PHN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而在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不能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共识》中也指出,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 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便维持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患者及家属逐步接受了慢性疼痛也是疾病的理念,对于PHN 患者而言,疼痛科医生已经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来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药物治疗。但随之出现的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想法,那就是如果进行了微创介入治疗或神经调制治疗,那就不需要药物治疗了。本文在这里重申一点:治疗PHN,药物治疗是基础,无论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微创介入治疗,都不能忽视药物治疗的作用。 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以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为代表的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以阿米替林为代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朵。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和2014年的文章相比,本文中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的身影还在。的确,这两种药物已经是目前临床治疗PHN的首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 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剧烈的神经痛和皮肤水疱。对于PHN患者的护理,需要进行日常护理、疼痛控制、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目前,针对PHN的护理文献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未来,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PHN的治疗和护理将会越来越完善。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方法;进展 引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和皮肤水疱。PHN患者的疼痛常常持续数月或数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对于PHN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将围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行概述性描写,以期为PHN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带状疱疹的概述 带状疱疹,也称为生脓性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患者一般在感染后2-3周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随后,皮肤上会出现疱疹样皮疹,呈带状分布,常伴有疼痛和灼热感。病程一般为2-4周,多数患者可自愈。然而,部分患者在病程结束后,仍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 (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日常护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疼痛性疾病,常发生 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活环境和饮食护理, 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首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凉、 潮湿等刺激。患者应穿着柔软舒适的衣服,避免紧身、粗糙、摩擦等衣物,以减 轻疼痛和不适感。此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其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 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C 等营养物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蔬菜水果等。同时,患者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重口味等食品,以免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加剧。最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出现的皮损需要得到妥善的护理,应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还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或贴敷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皮肤的愈合和缓解疼痛症状。在进行皮损护理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 发生[1]。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控制 首先,药物治疗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最常用的疼痛控制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抗病毒药、抗抑郁药等。其中,镇痛剂如阿片类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利巴 韦林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抗抑郁药如曲唑酮、氟西汀等可以缓解患者的 焦虑和抑郁情绪。但是,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等。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 理疗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舒缓肌肉紧张;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艾灸等,可 以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身体自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等,可以增 强身体免疫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后,心理干预也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疼痛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支持性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疼痛应对能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 床疗效观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通过患者选择与分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结果、并发症分析和数据分析,探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数据分析表明其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支持。结论为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具有良好疗效,建议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疗效分析、并发症、数据分析、后续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结论。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黏膜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性皮疹。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但部分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应用高频电流热刺激脊神经背根节,干扰和破坏导致疼痛传导的 神经纤维,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该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研究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认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疾病特点 以及目前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正文部分提供更好的理 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对胸腹部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来说,我们旨在通过临床观察与 分析,探讨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在缓解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消耗方面的效果。我们希望比较 脊神经背根节射频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可能存在 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 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从而减轻他们的 疼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全文)

202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彻底治愈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阶梯治 疗方案(全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能够彻底治愈吗?这是患者就医的终极目的,也是医者施治的唯一愿望。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是或否"那么轻松能给出的,基于对"彻底治愈"的理解而不同。 带状疱疹是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a zoster virus, VZV)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再度活化、大量复制并沿受累的感觉神经扩散所致,造成皮损和疼痛。皮损可随自然病程而愈,疼痛却可能迁延不愈,甚至突然或逐渐加重,谓之PHN。 患者对遗留下的神经痛不理解可能源于"疼痛是症状"的传统观念,而医者则对其发生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虽然PHN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神经可塑性造成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已得到业界共识。VZV侵犯感觉神经及脊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激惹外周伤害感受器使之敏化,随后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神经元的兴奋性亦异常升高,表现为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兴奋性阈值降低和突触传递增强等,这些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中枢敏化。在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的发生维持中,各种离子

通道的功能变化及神经炎症免疫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此复杂的发生机制产生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增多,带来了患者的自发性疼痛,非伤害性刺激(阈下刺激)通过A δ和Aβ纤维引起患者的痛觉超敏,神经可塑性变化也影响到交感神经甚至运动神经,患者可表现为灼痛、刺痛、胀痛、麻木、瘙痒、电击样、撕裂样、紧缩痛、痉挛痛等。随着病程的延长,相伴而生的焦虑、抑郁、厌食、疲乏、睡眠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曾经或经常有厌世想法。 PHN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导致了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繁多以及疗效的不确定性。药物治疗是PHN的基础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可将疗效发挥到最大,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然而目前普遍认为药物治疗不如手术操作的技术含量高,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初诊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有些临床医生基础知识不足,知识更新不够,不知道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pregabalin)、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抗抑郁药[度洛西汀(duloxet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治疗PHN的一线药物,不了解触诱发痛应首选利多卡因(lidocaine)皮肤用药,致使PHN患者的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规范的药物治疗应首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抗抑郁药,疗效不理想或中、重度疼痛者可酌情短期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针刺复合局麻麻醉效果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针刺复合局麻麻醉效果 观察 漆涛;钟超;吉冰;罗锐;兰桦;张华梅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22(38)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局麻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背根神经节毁损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欠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麻复合组及局麻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术,其中针麻复合组患者取穴左右内关、足三里,术前15 min至术毕实施穴位电刺激,术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记录术前、进针、背根神经节热凝时(60℃-65℃-70℃)、术毕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MAP、HR及VAS评分在(60℃-65℃-70℃)热凝时、VAS评分在进针时及两组患者的HR在术毕时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复合局部麻醉能满足临床实施背根神经节毁损手术所需求的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 【总页数】3页(P36-37) 【作者】漆涛;钟超;吉冰;罗锐;兰桦;张华梅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3.电脑低周波治疗仪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4.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5.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 AS 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DSA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常用的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疗效均不理想[1]。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技术,本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腹部及下肢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存在急性带状疱疹病史,急性期后持续疼痛时间在3个月以上;(2)皮损所在部位有剧烈疼痛感,且伴有痛觉异常与神经过敏;(3)患者V 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60.6±5.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6±1.1)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B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61.3±4.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8±1.2)年;病变累及T10~L1水平。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变累及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加巴喷丁(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阿米替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药物,3 d后辅助检查完毕。A组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 次/d,逐渐增加至300~600 mg,3 次/d;阿米替林从1 2.5 mg, 1 次/d,逐渐增加至12.5~25 mg,3 次/d维持;根据疼痛程度,奥施康定从5~10 mg, 2 次/d,逐渐增加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DSA 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 1.3 射频方法使用R-2000B射频仪(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 目前,对于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敏化有关。一方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背根神经节(DRG),引起疼痛传导通路发生异常,包括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 标签:带状疱疹神经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 herpetic neural- 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患者皮疹愈合后,在瘢痕部位的皮下长期存在的持续性疼痛【1】。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出现的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样等性质的疼痛,多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由于长时间的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其愈合和生活质量【2】。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PHN,是急性带状疱疹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PHN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0%【3】。PHN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呈烧灼痛或撕裂样或刀割样痛,疼痛发作时常导致患者寝食不安,生活质量低下,或有焦虑和抑郁。本文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PHN的可能机制研究 目前,对于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敏化有关。一方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犯背根神经节(DRG),引起疼痛传导通路发生异常,包括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研究表明,DRG受损后,脊髓后角Ca2+通道上α2-δ亚基高表达,Ca2+通道异常开放,Ca2+内流增加,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盐、P物质等)释放增加,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区域,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导致神经中枢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机体感受疼痛的阈值降低,使机体处于痛觉超敏状态。而Kress等【4】体外制作VZV感染大鼠DRG模型,发现感染VZV 后的DRG神经元对肾上腺素能刺激敏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PHN发病机制复杂,不仅有急性炎症渗出,更有内分泌免疫调节异常,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则甚至超过10年,尽管在感受信号和中枢处理等生物学知识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但目前对PHN患者多样化的症状与体征,反映了潜在的不同类型疼痛的产生机制,我们仍需积极去探索。 二、PHN的治疗 临床治疗PHN有多种方方法,其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治疗等方法。 1.口服药物与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