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三则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三则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三则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三则

王敏叶柏

【摘要】【摘要】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为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笔者突破以往补阳还五汤常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禁锢,辨证施治,将此方加减变通后用于舌痹、肩痹、缺血性肠病等属气虚血瘀者的治疗中,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9(012)003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止痛;经典案例;临证;体会

·临床经验·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症,为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方中重用黄芪,以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为佐药[1]。笔者运用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舌痹、肩痹、缺血性肠病等收效显著,现略述如下。

1 病案举隅

1.1 舌痹

患者,女,54岁,2017年5月16日初诊,一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