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人才识别

高潜人才识别
高潜人才识别

高潜人才识别

然而“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并非一条平坦之路,我们会遇到很多痛点和误区。因此界定、选择、培养这个人群都必须慎之又慎。由此来看,高潜人才实为一群重要的“麻烦人”。

在欧洲,每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可能连3%都不到。但是在中国,有一些企业高潜员工占全员比超出13%,甚至在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前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HR同行和顾问就怎样识别高潜员工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两点共识:

第一、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当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这两个点踩错任何一个,都会导致高潜项目后患无穷。

第二、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标准答案。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这几年企业里的一些做法来探讨高潜人才的识别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潜力“二问”

上文我曾提到“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

让我们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句话:

表述方式A: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潜员工。

表述方式B: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会有一个员工被当作高潜员工来培养。

如果我们能体会这两句话的区别,便能初步窥见“高潜人才识别”的真相。

要识别高潜员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潜力。按照《汉典》的解释,潜力就是潜在的能力和力量,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感觉有点像小宇宙的爆发。我也查了英文的资料,其中的解释和《汉典》的解释很相似。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力,另一个是内在。由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引申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如果潜力是具备某种特性的能力,那么潜力可以被培养吗?

第二个问题,潜力是内在的、没有被发挥出来的,所谓内在的就是没有被看见的,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识别吗?

这两个问题直指“高潜人才识别”的核心,解答它们的过程便是我们逐步摸索真相的过程。

高潜人才识别过程中的痛点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摸石头过河,进入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痛点,这些痛点让我们疑惑,也让我们反思和总结:高潜员工真的比非高潜员工更

好、更优秀吗?其实,高潜员工身上存在着更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据调查,只有低于半数的高潜员工留在公司的意愿较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高潜员工的离职风险很高,甚至高过普通员工的3倍以上,这就是高潜员工的不稳定性。

据调查表示有一半的高潜人员在参加高潜项目时,未来的5年内有可能会放弃或者失败。在实现未来公司战略目标时,有46%的人失败了。如果询问各个企业的HR,得到的答案也许是其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对高潜项目是满意的。由此看来,大家对于高潜项目的满意程度并不高,低满意度的高潜项目也带来了高潜员工的不确定性。

识别高潜的典型误区

“痛点”往往是信号,引导我们去探寻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之所以会在面对“高潜人才”群体时遇到“苦痛”,是因为我们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误区,其中有两个误区尤为典型。

第一个典型误区,高绩效等于高潜力。过往每当我们要提名高潜员工时,首先想到的是高绩效员工,CEB的数据显示其实只有15%的高绩效员工是高潜员工。我们在公司里会强调一个概念,绩效和潜力的区别是什么?绩效看的是过去,而潜力看的是将来,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向。

第二个典型误区,高潜员工拥有“太子身份”或者等同于企业未来的明星,这些高潜员工以后在企业中“大有可为”、“星光熠熠”。然而事实完全如此吗?从Hewitt的数据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高潜员工具备高绩效。换句话说,也有一部分高潜员工的绩效不达标。图2的数据则更为惊人,有46%的高潜员工在实现未来目标的时候是失败的。

由此可见,高潜员工面临的挑战比一般员工更多,其在方方面面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我们绝对不能把“高潜员工”与“未来的明星员工”划上等号,简单地认为“高潜”是对员工的一种褒奖和赞赏,这样会把“高潜员工”置于风口浪尖。如果员工并不具备“高潜”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而只是被盲目地推到这一位置,那么他们不是在风浪中“迷失”,便是在风浪中倒下。据我所知,约有七分之一的所谓“高潜员工”就是由于这样的认知误区而被置于不合适的位置,得到不合适的称号,从而渐渐走上失败的道路。

结合这些误区,我们慢慢地梳理我们自己的思路,以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们已知,“潜力”是依据个人行为的惯性对其未来的能力进行的一种预测。那么回到之前的“潜力二问”:一、潜力是否能够被识别?答案是可以被识别的,但是这种识别只是基于过往行为惯性的一种预测,而预测是需要承担风险的。第二个问题,潜力可以被培养吗?我的观点是潜力是天生的,不可以被培养,但是它可以被激发。总体而言,潜力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它同时也是动态的,一旦被激发出来,也有可能面临消亡。也有过一些曾经是高潜的员工,后来变成非高潜员工。

识别高潜人才的方法

带着这些思路,我们不断地修正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方法与

心得。

之前说过,“什么是高潜”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也没有统一、确切的维度来定义高潜人才。市面上有很多识别高潜员工的体系、流程、方法,我们都有进行过尝试,例如从三个角度来评估高潜的CEB、从五个角度来评估高潜的凯洛格等等。尝试的结果是我们没有找到一家模型百分之百合适。

并不是说这些工具不好,而是我们觉得它们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着手于从企业本身的人才需求出发,来寻找未来所需要的人。回到前文中提到的对于高潜员工的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这家公司每3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潜员工”,一种是“这家公司每3个员工当中就会有一个被当作高潜员工来培养”),我们会把某位员工当作人才来培养,正是因为我想要知道未来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人,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那个所谓的数量是多少,而在于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人,以及需要他来做什么。企业对于高潜员工的需求是为了帮助企业赢在未来,所以赢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便去寻找什么样的人才,这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公司会从抗压能力、个人抱负、关键思考、自我反省、创新思维、冒险精神这六个方面来评估高潜人才。除了上述的六个方面以外,我们评估高潜员工的时候也会看绩效。绩效和上述六大特质构成了我们评估高潜人才的两个轴,形成人才评估的几个维度。确定好这些维度之后,才能开发评估模型。我们将每个维度的要求转化为一些可被观察到的行为来进行模型设计,评估时,经理评估的是转化后的行为,而非依据直觉去评估那些维度。设计好模型之后,我们开始设计评估的流程和体系。评估流程当中有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工具,第二个是定义,第三个是方法。

1工具——九宫格评估

九宫格是许多公司常用的人才评估的工具。我们将被评估人员过去三年内的绩效作为一个维度,同时将依据潜力的六大维度评估的结果作为第二个维度,然后把所有人“放入”九宫格中进行评估,这是使用工具的过程。

2定义——按层级不同分类定义

定义也很有意思,我们对不同层级的人运用不同的潜力定义。比如说一个人已经到了level 9,那么和level 1的人相比,他再往上升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我们公司是按照level1到level3,level3到level5,level5到level7,以及level7级以上来划分不同的潜能等级。

有意思的一点是,那些位于九宫格右上角的员工,即便他们的潜力和绩效都很高,我们也不一定会默认他们是公司的高潜员工。我们会考虑按照他所在的岗位以及他的职业发展线路,在未来的5年内他是否能有两个级别的提升,即我们会观察这个人在未来五年内提升两个级别之后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可能?如果不能,我们便不会当他是高潜,因为如果公司没有机会给他,又何必将他纳入高潜培养项目中去。

3方法——三级校准会议

三级校准会议就是评估流程中的方法。“三级校准”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层级来开展的三级校准:先是部门级,然后是职能级,最后是整个公司的地域级。这种“三级校准”会被大部分

公司所采用,但我们公司另辟蹊径,同时采用了另外一种“三级校准会议”。但凡说到评估,都会讲到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依托,我们公司设定了三种级别的校准:

第一级:确保个人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保证我们对这个人的评估是客观的;

第二级:确保群体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消除群体差异;

第三级:摆脱数据,将这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上述的“三级标准”。

首先,第一级校准——确保个人评估的准确性。三年前,当我们在升级人才评估系统时,曾经召集所有经理进行过一次讨论,讨论的内容是:苏珊大妈和Lady GaGa哪一个是高绩效员工,哪一个是高潜力员工?为什么?当时的讨论非常激烈。当大家各自把认为她们是高绩效员工或高潜力员工的理由记录下来后,他们发现每个人对于高绩效员工和高潜力员工的标准竟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会把握住未来人才的需求原则,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个做法成效颇佳,目前我们企业的经理几乎都已不再纠结“高潜力员工”or “高绩效员工”这一问题。在达成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消弭个人观点对评估效度的影响,我们会进行跨团队甚至跨部门的校准会议,以确保对于员工的评估是准确的、客观的,这始终是我们所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

接下来是第二级标准——确保群体数据的准确性。在确保个体数据的效度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看的是信度。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现象是亚洲区的员工的评分总体上比欧美区的员工评分低,即便同属亚洲区,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另一个是做生产的员工的评分整体上比做销售的员工整体评分低。为了寻求地区和职能差异存在的原因,我们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针对大中华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上图)。经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评估样本数据更趋于集中,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信奉的中庸之道有关。另外,不同职能(生产、销售、研发、采购、财务等)的评估数据也出现惊人的差异性。推己及他,不难看出无论是地域亦或是职能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对于人才的评估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因文化差异性而造成的影响,我们为不同区域、不同职能的人设定了不一样的标准线,以此来保证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在解决了打分的信度、效度问题后,就到了我们提到的第三级标准——摆脱数据,将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数据分析出来之后,我们会为每一个关键人才做一个人才档案。除了定期更新人才档案中的数据以外,我们还会通过多种渠道给这些人才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领导力午餐”、“职业速配对话”、“评估中心演讲”等,让这些人才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呈现在管理层面前,而非一些冰冷的数据。

诚然,在识别高潜人才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痛点、误区,而且识别的方法也需要不停地揣摩、改进,但是我们并不会因为这点困难险阻就改变我们挖掘、培养高潜人才的决心。我们的人才评估系统就如同安卓系统一样,和苹果系统相比,更加开放。在修整人才评估系统的道路上,我们善纳雅言,不停地在指标和流程上做出正确的调整,尽管这几年所做的只是小小的改变,但是我们相信点滴汇成江河,这些细微的变化会引领我们的人才评估系统步入崭新的3.0时代。

人才测评简介

人才测评是为招聘、选拔、配置和评价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个体和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而出现的一种服务。 人才素质测评的内容是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概念认知能力、情感智慧、社会行为能力、行为风格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概念认知能力即一般认知能力,指接受、处理和发出概念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推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空间能力、知觉速度等。一般认知能力反映了人的基本认知操作过程中的智慧功能水平。基本认知操作是通过基本认知加工过程(分析、综合、识别、判断、推理等)操作概念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词、数字和图形)的过程。智慧功能水平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加工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因为基本认知操作贯穿于几乎所有的工作之中,它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潜力的基础,因此,一般认知能力测验对几乎所有工作都有很高的预测力。 情感智慧是指在接受、处理和发出概念信息、自我信息和人际信息时的惯常体验,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性、进取心、自信与尊重等。情感智慧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影响很大。情感智慧的预测力来自于它们的激活作用和自我约束机制。 社会行为能力是指表现在接受、处理和发出人际信息方面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友善和乐群、自控意识、人际交往技能等。社会行为能力是影响人际交往成败的经常性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工作(管理、秘书、业务员等)的成败的经常性因素。通常把情感智慧和社会行为能力合称社会成熟程度。与社会成熟程度有关的因素是对个体的事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的动力源泉或调节动力取向的杠杆。 行为风格是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区分维度但无优劣之分的人格特点,主要包括:务实与创意、重逻辑与重感情、内倾与外倾、兴趣和价值取向等等。一方面,一种行为风格更适合于某一类工作;另一方面,行为风格不一样的个体在做同一种工作时会表现出不同行为特点。但行为风格不决定工作的成败,决定工作成败的因素是一般认知能力、社会成熟程度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人才测评的指标要素 能力 学术界通常把能力理解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培训教育,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集体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对能力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 1、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 2、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如活动中表现出的情绪、态度、意志等均属非能力的范畴。 3、能力是保证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但不是惟一条件。任何活动能否成功,除能力外,还取决于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因素。

人才市场测评中心测评问卷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测评问卷 问卷编号:016 本测验共有212道题,都是有关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因而对问题的如何回答,并没有“对”与“不对”之分,只是表明你对这些问题的态度,请你尽量表达自己的意见。作答时,请注意以下几点:(时间40分钟) 1、每一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2、不可漏掉任何测题; 3、尽量不选择中性答案; 4、凭自己的直觉反应进行作答,不要迟疑不决,拖延时间。一定要在半小时内完成整个测验; 5、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未思考过,或者感到不太容易回答。对于这样的题目,同样要求你做出一种倾向性的选择。 1、我很明了本测验的说明: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 A.到一个繁华的城市去旅行; B.介于A与C之间; C.游览清静的山区。 3、我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即使是关在铁笼里的猛兽,我见了也会感到惴惴不安:A.是的; B.不一定;C.不是的。 5、我总是不敢大胆批评别人的言行: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 6、我的思想似乎: A.比较先进; B.一般; C.比较保守。 7、我不擅长讲笑话、说趣事: A.是的; B.介于A与C之间; C.不是的。 8、当我见到亲友或邻居争吵时,我总是:A.任其自己解决;B.置之不理;C.予以劝解。 9、在社交场合中,我: A.谈吐自如; B.介于A与C之间; C.保持沉默。 10、我愿做一名: A.建筑工程师; B.不确定; C.社会科学研究者。 11、若“CAAC”的对应数是“3113”,那么,哪一个是“ACCAA”的对应数 12、阅读时,我喜欢选读: A.自然科学书籍; B.不确定; C.政治理论书籍。 13、偶尔我会想到一些坏得说不出口的话。 A.是的; B.否。 14、我认为许多人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 A.是的; B.介于A与C之间; C.不是的。 15、我希望我的爱人擅长交际而无须具有文艺才能: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16、对于性情急躁、爱发脾气的人,我仍能以礼相待:A.是的;B.介于A与C之间;C.不是的。

高潜人才识别

高潜人才识别 然而“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并非一条平坦之路,我们会遇到很多痛点和误区。因此界定、选择、培养这个人群都必须慎之又慎。由此来看,高潜人才实为一群重要的“麻烦人”。 在欧洲,每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可能连3%都不到。但是在中国,有一些企业高潜员工占全员比超出13%,甚至在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前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HR同行和顾问就怎样识别高潜员工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两点共识: 第一、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当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这两个点踩错任何一个,都会导致高潜项目后患无穷。 第二、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标准答案。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这几年企业里的一些做法来探讨高潜人才的识别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潜力“二问” 上文我曾提到“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 让我们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句话: 表述方式A: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潜员工。 表述方式B: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会有一个员工被当作高潜员工来培养。 如果我们能体会这两句话的区别,便能初步窥见“高潜人才识别”的真相。 要识别高潜员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潜力。按照《汉典》的解释,潜力就是潜在的能力和力量,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感觉有点像小宇宙的爆发。我也查了英文的资料,其中的解释和《汉典》的解释很相似。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力,另一个是内在。由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引申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如果潜力是具备某种特性的能力,那么潜力可以被培养吗? 第二个问题,潜力是内在的、没有被发挥出来的,所谓内在的就是没有被看见的,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识别吗? 这两个问题直指“高潜人才识别”的核心,解答它们的过程便是我们逐步摸索真相的过程。 高潜人才识别过程中的痛点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摸石头过河,进入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痛点,这些痛点让我们疑惑,也让我们反思和总结:高潜员工真的比非高潜员工更

15个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

````````15个HR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你会用几个? HR的朋友们因为工作需要,一定听说过大大小小的各种人才测评,多少也会接触一些。小编帮大家整理了15个在职场流行的测评工具,做下简单的介绍。 1,DISC 4个字母分别代表4个类型:D:Dominance(支配性)、I:Influence(影响性)、S:Steadiness(稳定性)、C:Compliance(服从性)。它是一个性格测评,理论起源为马斯顿的“正常人的情绪”,由Inscape Publishing拥有。 应用:DISC,代表着一种可观察的人类行为与情绪,将会使你对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入、具体、完整而客观的了解。目前在国内除了被广泛运用于组织人才测评,招聘、职位调整、领导力提升、建立培训需求,都可基于此开展工作。 局限:DISC的结果描述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但是缺乏空间上(跨情境)的一致性,不同情境下可能导致与结果描述不一样的行为。 2,MBTI 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也是一个性格测评,由Briggs母女经过研究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而制定的,CPP拥有它的版权。 应用: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之内的大型企业。MBTI主要用于了解受测者的处事风格、特点、职业适应性、潜质等,从而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在国内主要应用在管理咨询与培训、职业规划以及婚姻、学校教育辅导等领域。鉴于其理论深度,作为研究正常人群地性格特征,并预测行为,进行职业规划,有其独到之处。 局限:因为太出名了,所以也会有许多不认同的声音,小编认为此测评对于客观认识自我、完善自己会起很大帮助,美中不足的是有时用于职场测评,会显得过于主观。 3,CPI 全称为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 CPI是高氏(Gough,1957)所发展的一个为正常人所用的人格测量工具。CPI是MMPI的姐妹量表,也可说是“无疾病的MMPI”。

高潜人才识别方法

1、潜力的定义 首先确定潜力的定义,潜力就是潜在的能力和力量,内在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潜力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内在。每个公司可能对潜力的定义不同,有的视行为模式为潜力,还有一种比较严谨的定义,潜力人才培养即为了保障组织的可持续性。 介绍十大潜力因子,包括: 乐意承担领导责任; 真诚正直; 乐于积极培育团队和下属,带过的团队人才辈出; 愿意接受反馈并改变行为; 学习动力高; 成就成果与绩效导向表现突出; 符合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 适应力强; 观念化思考能力强,想到全体而不是部分,着眼于未来而非当下,想到跨部门 流程而非本位主义,会利用模式和模型整合孤立的事件; 在信息不足、情况不明的混沌状态下依然可以找出关键点,逐步推进。 (潜力可以通过Raven测量) 潜力因子有共同特点:虽然有可以发展的可能性,但多半属于天生的特质,因此,在员工职业生涯早期多半可以观察出来。将这种方法结合过去的目标绩效、过去的行为模式绩效,形成绩效分数,将所有候选人进行排序,再运用潜力因子评鉴分数排序,两个变量形成九宫格,从而可以选出绩效好(包括目标绩效与行为绩效)与潜力好的人才。 2、典型误区: 绩效和潜力的区别 误区一:高绩效等于高潜力。绩效和潜力的区别是:绩效看的是过去,而潜力看的是将来,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向。 误区二:高潜员工等同于企业未来的明星。实际上,也有一部分高潜员工绩效不达标。

潜力是否能够被识别 ——可以被识别,但是这种识别只是基于过往行为惯性的一种预测,需要承担风险。 潜力是否可以培养 ——潜力是天生的,不可以被培养,但是可以被激发。总体而言,潜力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也是动态的,一旦被激发出来,也有可能面临消亡。也有过曾经高潜的员工,后来变成非高潜。 绩效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一般的绩效评估、年度考核中的绩效为短期绩效,是可以量化、用SMART原则来制定标准的,而九宫格中所指的绩效则是一种长期绩效,其实它所反映的是通过长期稳定的绩效所展现出的一个人所具备的某种能力。我们所说的绩效,代表的是过去的积累,是对员工已经具备的能力的一种判断。 潜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敏锐度,二是成熟度。关于学习敏锐度,有两个核心要素:能力和态度。能力决定程度,包括: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和深度,以及将某一领域的知识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迁移能力;态度决定成败。某个员工可能具备非常好的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但他并未运用到工作中,因此从公司角度对他进行评估时,其潜力分数应该不会很高。关于成熟度,则需要业务经理们对员工进行简单的综合判断,即:该员工可能需要多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才能符合更高一个级别的岗位要求,是一两年还是三五年,或者即刻。所以潜力实际上是对未来的能力的一种预估。 eg:喜利得高潜人才定义的能力模型

中国银行人才测评

中国银行总行因业务发展需要,在2008年校园招聘中计划招收约150人左右应届毕业生,招聘部门涉及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海外机构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公司业务部、国际结算部、营业部、个人金融部、全球金融市场部、金融机构部、托管与投资者服务部、电子银行部、运营管理部、收付中心、账务中心、票据中心、客服中心、信息中心、管理信息中心、集中采购中心、战略发展部、稽核部、国际金融研修院、管理培训生、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司库等28个部门,主要面向经济金融、财务会计、数学统计、法律、信息科技、英语、西班牙语、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总行领导希望在专业笔试、英语面试、综合面试等传统考试环节的基础上加入能力素质测评,将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综合考察应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项目目标 1、客观、全面考察应聘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分析思维等能力,了解他们的发展潜力,为最终用人决策提供准确地参考依据。 2、提高校园招聘选拔效率,降低招聘成本,快速为最终用人决策提供参考。 3、减少潜在用人风险,规避因用人不当造成的损失,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4、素质测评组织实施流程和测评系统使用培训。 诺姆四达的咨询顾问根据多次成功为银行类机构进行招聘选拔测评的经验,并与中行总行领导的多次沟通为本次校园招聘量身订制了中国银行校园招聘通用测评产品,主要用于考察应聘大写毕业生的沟通、合作、创新、分析思维以及个性等方面内容,涉及5大类20个评价指标。2008年1月5日诺姆四达工作人员进入总行校园招聘场地检查测评产品和计算机设备,2008年1月6日-13日,诺姆四达配合中行总行校园招聘考试为进入复试的约500名大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同时为总行人力资源部1名员工进行了素质测评组织实施流程和测评系统使用实操培训,达到了可以总行立足自身需求自行组织、维护、管理素质测评目的。 本次测试全部实现网络化实施、网络化管理,每位测试者根据系统的提示在10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全部测试,测试组织者在测试当天可以立即得到所有应聘者的成绩排名和每位应聘者关键能力素质的详细分析报告,做到了“考生还没离开考场,测评报告就已经打印完成”。测评结果为总行领导的选人、用人提供了丰富的决策依据,也再次证明了标准化在线测评产品对于提高企业招聘效率的有效性。 三、项目价值 1、标准化测评手段和程序,标准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避免主观判断的影响,为企业最终用人决策提供公正、客观的参考依据,简化招聘考试的繁琐工作。 2、能同时容纳众多应聘者同时测试,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终端,可以即时生成测试报告,轻松完成应聘者横向比较和对个别应聘者的特点把握,有效提升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 3、融合诺姆四达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

中国人才测评市场竞争状况

据悉,目前在国内从事人才测评的机构众多,通过搜索,国内目前从事人才测评服务的公司有2000余家,这些公司分为以软件销售为主的公司和以测评实施服务为主的公司,前者是将软件销售给企业,主要用于人才的招聘、选拔和考核;后者通常并不销售软件,而是利用自己熟悉的测评工具帮助企业招聘的人员进行选拔、考核和开展人力资源普查。 这些公司可分为三大类:政府测评机构、国际测评机构和民间测评机构。本次研究就是从这三类里面选择市场份额较大、发展态势良好的公司作为分析目标。本分析所涉及的公司及各公司特色产品如下: (一)政府测评机构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政府测评机构是: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和双高人才发展中心。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直属的专门从事全国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流动服务的综合性人才服务机构。它是以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选拔考核为主要测评项目的组织部门的测评系统。主要客户为是大型国有

企业、政府部门,比如国家环保总局对外合作中心、贵阳市委组织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委组织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双高人才发展中心是中国人才测评机构的排头兵,它拥有一支40余名既掌握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测评团队,团队平均年龄32 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6% 。双高人才测评以自主研发的“领导人才考试评价体系(BLAS)”为技术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评工具30 余项。曾多次承担了北京市党政领导人才和企事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公开选拔工作及后备干部素质测评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 1、这些机构的市场优势在于: (1)在其服务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由于这些机构拥有着雄厚的政府背景,因此在政府和事业单位项目招标时占有很大优势。甚至由于某些服务环节涉及国家机密或行业机密,因此很多项目根本不会采取公开招标,而是内定这些机构提供服务。 (2)利润率大 由于客户是政府机构或大型国企,所以报酬一向非常丰厚。 (3)国家制度支持 现在国家实行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的竞聘上岗制度,因此政府采购项目还会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丰厚。 2、这些机构的问题是:

高潜人才管理办法

高潜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而高潜力人才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开发和挖掘优秀人才的潜质,帮助优秀人才快速成长,为公司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有潜质的人力资源支持,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定义 高潜人才指能够在管理或专业通道上快速发展,能够成为未来公司管理岗位或技术专家岗位上的接班人,并且能在未来高级别岗位上表现出高绩效的人才。 3 甄选标准与程序 3.1 甄选标准 3.1.1基本标准 a)通过校园招聘加入公司或者毕业1年内社会招聘的员工。 b)司龄在1年以上,工龄在5年之内。 c)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 d)职级为G9及以下。 e)员工综合考评评估结果连续两次在“达标”及以上(其中能力、态度评估为“良”及以上)。 3.1.2潜力标准 a)个人特质:诚实正直,自律性强,具有出色的执行力与协作性,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b)勇于迎接挑战:有冲劲,敢于挑战,有强烈的成功愿望,热情、成就导向,不畏困难,为实现目标,竭尽全力。

c)学习与创新:求知欲望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能够提出客观有效的工作改进方法和思路,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改善。 3.2甄选程序 高潜人才的甄选工作结合在集团公司人才盘点与调整工作中进行,于每年5月、11月份开展。具体甄选程序如下: a)资格审查:各单位人力资源部根据高潜人才的甄选标准,进行资格初审并经业务单位领导确认。 b)复审:各业务单位内部进行资格复审。 c)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才管理部组织的人才盘点讨论会的一部分,最终确定各业务单位高潜人才名单。 d)甄选结果反馈:确定进入高潜人才名单员工的直线领导需与员工本人进行一对一面谈,告知甄选结果并对其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e)评估导向及原则:集团统一标准,各单位分层梳理,向产业单位、营销单位一线部门人员倾斜。 4 管理原则与职责分工 4.1动态管理 公司对高潜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通过甄选评估进入高潜人才库(约为公司全部员工总数的5%)的员工实行全面专项培养(包括培训、辅导、轮岗、专项工作安排、晋升与激励等)。如员工在下一甄选评估周期后未进入高潜人才库中,其培养和管理则不再参照本办法执行。 公司鼓励各单位在集团高潜人才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内部高潜人才梯队管理办法。 4.2管理职责分工 a)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人才管理部负责组织集团公司高潜人才的甄选评估程序,协助各业务单位领导及各单位人力资源部共同推动对高潜人才的全面培养,同时在集团公司层面上有 2

从四个维度出发选择人才测评工具

从四个维度出发选择人才测评工具 人才测评技术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目前在企业里应用的人才测评工具种类繁多,各种测验量表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么,企业应当如何选择人才测评工具呢? 人才测评工具的选择应该以应用为导向,从测评目的、测评岗位、测评对象、工具特点四个方面出发匹配相应的人才测评工具,并对这些测评工具进行有效的组合,以达到最佳应用目的。 ▌根据测评目的来选择 所谓测评目的,就是通过人才测评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功能。通常人才测评的目的,可以分为以配置性测评、选拔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发展性测评、诊断性测评五类。 1、配置性测评 也叫任职测评,它有明确的目标岗位,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岗匹配。社会招聘、内部竞聘、岗位晋升测评都可归入这个范畴。 除知识、技能、能力外,配置性测评最关注的是被测评者的个性和动机是否与岗位特点以及企业文化相匹配。适合采用的测评工具有在线素质测评(人格测验、动机测验)、行为化面试等工具。 2、选拔性测评 与配置性测评有所不同,选拔性测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岗位,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与组织匹配”。大批量的校园招聘、后备人才选拔都属于这一类型。它关注的是候选人的“潜力”,而不是现实的工作能力。 由于往往由于人数较多,对测评的精度要求不太高,一般采用群体互动式的测评方法,如在线素质测评、笔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工具。 3、考核性测评 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考察某此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测评。年终考评、任期内测评属于此类。它 涉及到素质表现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要求所作的评定结论有据可查、充分全面。重点关注职业素养、工作态度、行为(管理)风格等“非能力”指标。通常采用多维行为反馈技术(360度评估反馈)、述职答辩等方法。 4、发展性测评 它通过全面地了解被测者的能力特点,从而为后续的培训与发展工作提供指引。人才素质盘点、培训需求诊断、职业发展测评等都属于此类。它的特点是全面考察被测评者的能力,识

中国人才测评实践应用调查报告

中国人才测评实践应用调查报告 报告说明 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方向的纵深发展,企业管理者对人才测评认识逐步深入,人才测评已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工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作为国内知名人才测评研究机构,诺姆四达研究院多次联合相关行业机构发布中国人才测评行业发展及实践应用报告或白皮书,积极推动现代人才测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2013年底至2014年上半年,诺姆四达研究院再次联合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心理学会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对人才测评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应用范围和实践效果等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人才测评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并对人才测评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预测。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人才测评对象、主要内容、方法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分析我国人才测评实际应用情况,形成年度“中国企业人才测评应用实践白皮书或行业发展报告”。以期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领导在相关领域进行决策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发布单位 诺姆四达研究院 目录

参与调查的企业和人员情况 此次调查通过邮件、电话、网络、现场采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搜集,通过严格的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11份,涉及参与企业511家。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我们在选择问卷发放对象时,要求必须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人才招聘选拔、考核评价人员,并尽可能由主管以上或由公司的主管领导填写。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其中三分之一(33.0%)的参与企业来自华东地区。超过半数(60.0%)的参与企业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21.7%,外资及含外资企业占比16.6%。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企业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IT/互联网/通信/电子(21.7%)、汽车/加工制造/仪表设备行业(18.2%)、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14.8%)、。

快速识别与发展高潜人才

快速识别与发展高潜人才 房地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大力调控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越发成熟与规范,整个行业也进入战略调整期。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掌握人才结构与数量领先优势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人才缺口,在进行项目扩张过程中人才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为此,如何为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则成了长期困扰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高潜人才? 那么何谓高潜人才?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高潜人才是对人才质量与结构关系密切的人群,他们对组织战略的落地,业务的发展,梯队的优化与建设至关重要。高潜人才,常常意味着在工作场所与环境中,总是显著地优于其他同事,他们的行为堪称典范,体现了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同时由于他们所富有的高潜力,所以他们在公司的职业生涯成长总是快于其他普通同事。 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对人才结构与专业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与要求。从行业人才获取情况看,整个行业普遍面临营销、工程、采购、设计、财务等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为此,同行之间相互挖角等现象严重,地产行业人才流动率极大,为此,房地产行业迫切需要关注高潜人才的保留与激励。 二、如何衡量高潜力人才? 结合凯洛格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高潜人才并非仅仅从绩效这一单位维度进行衡量。我们认为高潜人才的评价,可以从基础性指标、潜力指标、匹配性指标三个维度进行展开(如图1)。基础性指标包括绩效与行为(能力)两个维度,潜力指标包括对潜力因子,如学习敏感度、思维敏锐等,匹配性指标包括价值观和经验两个因子。基础指标、潜力指标和匹配指标三个维度既关注了当前又兼顾了长远。从绩效与能力两个维度关注了当前的表现,而潜力、价值观和经验则又预示了在未来岗位所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图1高潜人才评价标准体系

HR的15种测评工具

许多工作的朋友们在进入职场之后,特别是在那些跨国企业和500强公司,一定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测评。下面整理了15个在职场流行的测评工具,一一给 大家做下简单的介绍: 1.DISC 4个字母分别代表4个类型:D:Dominance(支配性)、I:Influence(影响性)、S:Steadiness(稳定性)、C:Compliance(服从性)。它是一个性格测评,理论起源为马斯顿的“正常人的情绪”,由Inscape Publishing拥有。 应用:DISC,代表着一种可观察的人类行为与情绪,将会使你对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入、具体、完整而客观的了解。目前在国内除了被广泛运用于组织人才测评,招聘、职位调整、领导力提升、建立培训需求,都可基于此开展工作。 局限:DISC的结果描述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但是缺乏空间上(跨情境)的一致性,不同情境下可能导致与结果描述不一样的行为。 2.MBTI 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也是一个性格测评,由Briggs母女经过研究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而制定的,CPP拥有它的版权。 应用: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之内的大型企业。MBTI主要用于了解受测者的处事风格、特点、职业适应性、潜质等,从而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在国内主要应用在管理咨询与培训、职业规划以及婚姻、学校教育辅导等领域。鉴于其理论深度,作为研究正常人群地性格特征,并预测行为,进行职业规划,有其独到之处。

局限:因为太出名了,所以也会有许多不认同的声音,OD君认为此测评对于客观认识自我、完善自己会起很大帮助,美中不足的是有时用于职场测评,会显得过于主观。 3.CPI 全称为CaliforniaPsychologicalInventory,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 CPI是高氏(Gough,1957)所发展的一个为正常人所用的人格测量工具。CPI是MMPI 的姐妹量表,也可说是“无疾病的MMPI”。 应用:它的历史比MMPI的短,但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应用的国家也在增多。CPI 的应用范围亦十分广泛,在教育心理方面,可用于对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的预测,并可为专业选择提供指导;在管理心理方面,可用于对应聘者的管理潜能,工作绩效的预测提供参考,还可以应用于招聘员工、规划职业、储备领导、建设高效的组织及建设等。在国外被认为是一项在人员选拔方面有较大潜力的测验。 这里OD君也给大家提及一下MMPI(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 Inventory),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它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笔式人格测验,该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CPI则是由MMPI最早的研究成员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高夫鉴于MMPI用于正常人群的局限性而酝酿出来的。 4.OPQ 全称为:Occupational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SHL(现已被CEB收购)的“当家花旦”。

高潜力人才培养

一、培养高潜人才 1、定义:高潜人才不是去定义这个人才,而是定义这个人的才能 2、方法:专业教练知道怎么把一个人培养成高潜人才 3、机制:类似于刻意训练的组织 4、资源:预算 二、怎么来训练高潜人才 1、思维(客观来说不训练,我们只训练智慧) 批判性(如果这个人没有批判能力,他就不会运用自己的智力) 开放性(用原来没有用过的方法、思维、维度等去思考解决问题) 系统性(第一把有可能给的要素全部罗列出来;第二把有可能的进程也全部想透;)例:《The social animal》 草根学校——听话(培养出来的就是蓝领工人) 精英学校——拍电影(培养管理者的) 贵族学校——评价总统——(培养高潜力人才) 训练方式:A、头脑体操(例:我们公司效率不好是因为没有执行力,现在我们放弃执行力,我们是否有另外一个维度的竞争力)、 B、魔鬼建议(例:NBA似得一个学习小组,抽签得方式抽出一个魔鬼,魔 鬼的责任就是批判每一个人的观点,不准认同只准批判,逼他放弃自己原有的立场) B、战略复盘 2、行动力(训练认知密度) 训练方式:A、写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写一些我们想当然一定会做的事情,比如怎么抹桌子。有一个前提是读者是谁——从来没有干过这个工作,但是具备基本常识的人 B、动作化 要把人的思维活动也描述到动作层面。第一步确定读者是谁,第二步确定目标是什么;第三步要传递什么信息,第四步希望读者是什么感受。这是写SOP。 C、无歧义 3、情商(只挑选,不培训) 训练方式:语境转换,分段练习 4、逆商(情绪的抗压) 最基础的是情绪的语言化,必须需要一个认知安全。

如何用人才测评盘点员工价值

如何用人才测评盘点员工价值 如何用人才测评盘点员工价值《零售银行》 人才盘点是近年来HR领域比较关注的内容,而人才测评是人才盘点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发展和企业成败。 文/向红才/史晓彤 q:人才测评的定位? A:基于业务,服务于战略。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行业都进入了快速变革时期,现在的经济与社会环境较之10-15 年前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快速发展的行业以数倍规模在扩张,而传统行业不断面临着来自新兴技术的挑战。在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情况下,HR

部门要如何应对这些复杂性,将成为组织是否能够持续成功的关键要素。 人才供应链是21世纪HR的崭新课题,企业人才动态供给水平和人才能力胜任度,对组织能力和企业绩效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盘点也就逐渐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在最近一期的继任发展与人才盘点认证培训活动中,调研结果显示:大约60% 的企业正在关注人才盘点。 人才测评是人才盘点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如何体系化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开发人才并保持低库存、均衡的人才供给,更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发展和企业成败。 人才盘点的价值 一、能够打通人才供应,做好人才规划 人才供应链的基本假设是全面的人才培养与团队的协同组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团队可以做到完美。人才供应链通过能力素质、任职资格体系来管理

员工能力,强调团队与组织能力的建设。人才供应链体系下的人才盘点包括了对人才总量(含结构和数量)的盘点、人才利用率(含效率和业绩)的盘点以及人才质量(含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盘点。 1.人才总量(含结构和数量)的盘点 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盘点是人才基础能力盘点。盘点的是人才数量,另外可以在岗位维度、年龄维度等方向上进行细分。 2.人才利用率(含效率和业绩)的盘点 人才利用率的盘点主要包括人才效率和业绩的盘点。盘点的目的是以人才效用为主,检验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人才管理成熟度,盘点的内容包括人才效率、绩效、人才稳定性、敬业度等。 3.人才质量(含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盘点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基于事物的,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岗位的,而人

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 现代人才测评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采用的测评技术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笔试、面试、心理测验、情景模拟、评定等五大类,在实际测评中往往是以某种方法为主或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下面分别作一简要介绍。 1、笔试法 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笔试法是指测评前由专家命题制卷,以纸笔为测评材料的测评方法,如高考、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的理论考试等所采用的都是笔试法。 一般认为笔试法特别擅长于知识的测评,对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要素的测评也是十分有效的。 应用笔试法应重点抓好试卷设计、测试和阅卷评分三个环节的工作。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试卷的设计应做到取样合理,即试卷所含的试题应是所测内容的代表性样本,全面反映欲测的内容,而且要做到结构合理,各种试题应符合相应题型的规范,试卷的排版、印刷应符合阅读心理学规律。测试过程应做到实施规范,测试场地应选择安静、通风、光线明亮的地方,主试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测试的基本原理、要求、方法和程序。应使测评对象明确测试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积极配合主试人员,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阅卷评分应制定统一评分标准,采取分项流水作业、复核等方式,减少评分误差,使测试结果真实可靠。 笔试能够在统一时限内以团体方式对所有测评对象同时进行测试,所有的测评对象都使用同一份试卷(或等值复本试卷),测试的程序和规则相同,应试环境大体一致,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测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误差。因此,笔试具有实施简便、经济、易于接受等优点而在现代人才测评中广泛采用。其缺点是难于检测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等。 2、面试法 在分析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有哪些中,面试是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一种人才评价选拔方法,在现代企业的人员招聘选拔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使用面试方法,有的兼有笔试,多数只使用面试一种方法来决定取舍。在国外一次调查中,5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面试是最重要的,90%的组织在他们的人员选拔中使用了面试的方法。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10余年中外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曾在中国人保、西门子、加 多宝、大田、茹梦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担当HR经理、营销总 监、大区经理、高级讲师等不同职位! 在某种意义上,面试与笔试是互补的,即面试能够对笔试 不能有效测评的一些要素进行有效的测评,反之亦然。面试主 要用于测评被试如下方面的素质与特点:仪表举止,动机与态 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反应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面谈

常见人才测评

e-profiling 测评工具名称(中英文):e-profiling 诞生/研发地:德国 开始使用的年代:90年代 进入中国的时间:2007 原理/理论基础:以前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依据仅限于以心理学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为基础, 理论的偏颇导致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大打折扣。E-profiling以心理诊疗,医学以及神 经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特别是把鼠标的移动作为神经学应用的联系纽带,从而实 现了人员思维、感官及决策过程的整体结合。程,工具的语言版本:没有语言限制,不依赖 于语言和文化。 使用的条件:无限制,可本机也可通过Internet 测评的问题数量:非问题制,通过玩迷宫游戏来测试 需要的测试时间:30分钟 是否有职位分析:评估人的表现, 和表现能力的新工具,主要有以下9大块的分析:智力、 情感以及决策过程的灵活性;互动和沟通;绩效和工作策略;学习能力;激励;外因和内因 的倾向性(自身和外部环境的要求);资源利用;团队合作;应变能力。 是否有认证培训:暂无 是否有配套软件:有,免费提供 测评报告产生时间:48小时内 测评报告的种类:PDF文件,确保报告不可更改 应用的范围/功能:公司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等的人才招聘、培养计划,以及在大学生、 高中生的职业规划。包括企业招聘,选拔晋升,员工管理,管理能力和销售能力审核,团队 建设等 工具的独特性:E-profiling以游戏的方式搜集测评者的信息,有效克服了被测者记忆考题 产生的问题,从心理学,神经学的双重角度对测评者给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独立于语言, 独立于文化、没有社会的喜好、没有观察者的偏见。 本土化/华人研究的成果:详情见 测评的成本:150元RMB/份 PDP 测评工具名称:中文人力资源动态诊断系统 英文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 诞生/研发地:美国 开始使用的年代: 1978年 进入中国的时间: 2000年进入大陆(中文汉化部分已进入台湾15年) 原理/理论基础: PDP是以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为基础,通过了解成功领袖如何掌握自己的天赋特质,在性格核心优势,就能找出使自己制胜的成功关键。他的有效性已经透过四种研究方法被证实:结构、促成因素、内容有效性。经过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当PDP系统所建议的程序被采纳执行时,则其误差率低于4%。 工具的语言版本:8种语言版本 使用的条件:单机版 测评的问题数量: 60个题 需要的测试时间: 6分钟

中国企业人才测评现状调查

中国企业人才测评现状调查 本文来自: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作者: ipone 日期: 前天01:02 阅读: 47 人打印收藏 “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直是现代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目标。然而,作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和根本保证的人才测评,在中国企业内到达了何种境地了呢? 为了解中国企业人才测评方面的现状,以期提供更丰富的咨询,提高中国人才测评的水平,促进未来中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上海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其人才测评专业网站——“中国人才测评在线”组织和实施了全国性规模的“中国企业人才测评现状调查”活动。此次调查试图从中国企业对人才测评的认识、应用率、投入程度、使用评价、培训需求等多方面获取人才测评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从而为所有关注人才测评的个人和机构提供详实、专业的调查数据和研究分析结果,以及提供相关的理念启发、决策支持、经验教训借鉴、应用操作指引。同时,也期待着所有从事人才测评行业的同仁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未来中国人才测评事业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调查策划和方案设计 本次调查于2003年7月至10月展开,历时3个月。调查得到了智联招聘、中国人才热线、中华英才网、Job88才库网、HR管理世界、中国人力资源网、中国西安人才网、浦东人才网、用友e-HR频道、南通人才网、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中智人才网、上海外服网站、中国人力资源黄页、北京外服网站、武汉人才网、人才新干线等17家知名HR站点的大力支持,吸引了近千家企业相关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共发放和回收问卷922份,经过严格筛选获得有效问卷643份,有效率达70%。 1、调查企业的地区分布(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 在此次调查的企业中,地处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占25.7%;在省会及沿海发达城市的占44.5%;处于内陆普通地市的占21.5%;其他地区的占8.4%。 2、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 对于此次调查企业所在行业的确定采用“主业认定法”进行。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所在的行业分布广泛。 3、调查企业的员工规模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员工人数来看,员工规模为500人以下的企业所占比例是63.6%;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企业占10%;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26.4%。 4、调查企业的企业性质分布 在调查对象中,国有企业占18.7%,民营企业占33.8%,三资企业占37.5%,其他占10%。 5、调查对象的职位分布 为确保问卷回答的客观性和采集数据的权威性,我们对调查对象的职位进行了统计,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职责的高级经理,说明采集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人才测评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一、人才测评在企业的应用率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仅有37.2%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了人才测评技术,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34.7%)和三资企业(36.4%),而国有企业仅占17.2%。尽管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正逐步由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换,但是从人才招聘和选拔的途径、方法和考查的内容来看,建立一套客观量才、科学选才、合理用才的人力资源科学开发管理体系仍然成为许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相比,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在自身发展和壮大的过

《合伙人—如何发掘髙潜人才》读书笔记

《合伙人—如何发掘高潜力人才》读书笔记 本月阅读书目是中信出版社出版,阿根廷费洛迪(亿康先达公司合伙人)著《合伙人—如何发掘高潜力人才》一书,本书从猎头的专业角度分享如何识别、培养髙潜力人才。 先从这本书的英文版书名谈起,《It’s not the how or the what but the who》,源自2007年亚马逊CEO接受《哈佛商业评论》时说到:“当你创业时,只是个人的事情,你不仅要谋划什么,而且要付诸行动;公司规模扩大,大多数时候是在琢磨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最终,绝大多数时候是在考虑让谁来做,而不是做什么。所以,可以把这一转变看作从问‘怎么做’到‘做什么’再到‘谁来做’的过程。随着业务的扩大,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书名的直译:不是怎么做,不是做什么,而是谁来做,有点叫板的意思。 本书一共六章,第一部分重点谈人事决策的内外之困,识人之难我们已知,本文不做赘述。第三部分,重点谈识别髙潜人才的应用价值,诸如董事会建设、社会组织建设、政治选举甚至罗马教皇选举,前景空间巨大。由于距离本人实际工作较远,也不做赘述。本文重点分享本书第二部分,“识人之策、育人之道”里的“一个背景、三个干货”:作者在结语部分总结到人类的人事决策(选合适的人)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看体力,比健壮;第二阶段:看智力、经验和业绩;第三阶段始于麦克利兰,看性格或能力(素质/能力模型);现在已到第四阶段:看潜力;因为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稳定,成功所需能力越来越无法预测。 第一个干货:谁是高潜人才? 作者提出三项高绩效的影响因素:智商、价值观、动机(为了超越、提高、成长和学习)通常在成年之后就不会改变,动机与四种领导力特质:求知欲、洞察力、沟通力、意志力相结合,就是评估潜力的重要指标。 第二个干货:如何识别成功是靠运气还是能力 答案是不看成绩,主要看“气质”:作者(亿康先达)总结了8项领导力特质: 战略导向:全面、复杂的分析性思考和概念性思考的能力;市场洞察力:深刻理解市场及其对业务的影响;绩效导向:致力于显著提升业绩;客户影响力:为客户服务的热情;协作能力与影响力:与同事或合作伙伴高效合作的能力,包括与那些不归自己领导的人合作;组织建设能力:通过吸纳和培养定级人才来改善公司业绩的能力;团队领导力:能使团队目标一致、紧密协作、高效协作;变革领导力:通过人才来驱动变革、根据新目标对组织进行变革和调整。 第三个干货:俗话说老狗学不了新把戏?非也?需要教火鸡爬树吗?作者说:我从不轻视有潜力的火鸡,他们能爬得又快又高。(作者用他自己的经历举例)训练髙潜人才哪项能力最重要?作者提出重点培养情商:自我管理(灵活性、适应性、情绪控制)和关系管理(对他人施加影响,解决冲突或促使变革)会很有效(此处是好消息,情商在成年以后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愿意)。成长源于复杂的工作!即使是髙潜人才,面面俱到的提升也是徒劳的。正确的做法是,集中培养最有可能提升的能力和对团队最为有利的能力。一年内可以使某项能力提升2分,或者两项能力各提高1分。 这三点干货就已经串联了一个逻辑:髙潜人才的素质特征(先天因素),髙潜人才的成熟特征,髙潜人才成长路径。由此引发我几点收获: 1、成长成为合伙人的根本问题是“有多愿意”,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愿意付多大代 价,能支撑个人能级不断提升的根本动力在于“有多愿意”, 2、成长成为合伙人的根本路径是“复杂的工作中自我管理和关系管理”,成功源于各种关 系,源于你身边的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老板在这个点上有瓶颈,包括我本人也是。显然这是合伙人成长路上惊险的一跳,是不是“髙潜的火鸡”,只有不断的练习,跳了才知道。或许只要你“愿意”爬树,你就是只髙潜的火鸡,一定可以爬得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