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油气集输壁厚与管径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10-1 学生姓名:李冶学号: 2010442699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_____K-801_ __ ________ __

设计题目:_ 常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管径与壁厚设计

(不同范围)______

完成日期: 2013 年 6 月27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目录

1设定参数设计..........................................4

1.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4

1.2空气相对分子质量.................................4

1.3相对密度.........................................4

2第一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降压前)...................5

2.1压缩因子的确定..................................5

2.1.1井号1、2、3、4、5、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Z........5

2.2流量的确定.......................................8

2.3密度的确定.......................................9

2.4流速的确定.......................................10

2.5管径的确定.......................................10

2.6壁厚的确定.......................................11

3第二段管道的设计(第二次节流降压前)..................13

3.1第二段管道设计..................................13

3.1.1压缩因子的确定................................13

3.1.2流量的确定....................................13

3.1.3密度的确定....................................14

3.1.4速度的确定....................................14

3.1.5管径的确定....................................15

3.1.6管壁厚度的确定................................15

3.2第二次节流后计算................................15

3.2.1压缩因子的确定................................15

3.2.2流量的确定....................................15

3.2.3汇管管径和管壁的确定..........................15

4管道的选型一览...........................................19 5选材结果.............................................19

5.1一次截流前......................................19

5.2二次截流前......................................19

5.3二次截流后......................................19

6总结.................................................20

参考文献..............................................20

常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站内管径及壁厚设计

摘 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某常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站内管径及壁厚的设计。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等数据,并根据公式计算管径及壁厚,最后通过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 关键词:天然气 管径 壁厚

天然气从井口出来,计量后进行一次节流。一次节流后的天然气必须满足不生成水合物的最低温度和压力的条件(此前为第一段管道的设计)。此后的天然气在管道内注入适量的抑制剂,并进行换热器换热作业,在进入分离器之间进行二次节流(此前为第二段管道的设计)。二次节流的后,使天然气压力达到出站压力6MPa ,并使天然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此为第三段管道的设计)。

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是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管道的经济流速,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管道壁厚。最后根据管径和一系列参数来选型并确定合适的管道。

1 设定参数设计

1.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气体组成(%):

1C -93.49,2C -2.55,3C -0.91,4C -0.51,5C -0.62,H2-0.45,2H S -0.32,2CO -0.57 由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得出:M= 16×93.49﹪+30×2.55﹪+44×0.91﹪+58×0.51﹪+72×0.62﹪

+2×0.45﹪+34×0.32﹪+44×0.57﹪

=17.39

1.2空气相对分子质量

查表得到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97。

1.3相对密度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用符号S 表示,则有:

S=天空ρρ=M M 天空

式中,M 天、天ρ分别为天然气的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M 空、空ρ分别为空气的密度和相对分

子质量。代入数值,得出 : S=

97

.2839

.17=0.60 即计算出气体的相对密度S 为0.60。

2 第一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降压前)

2.1压缩因子的确定

表1 基础资料:每口井的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

井号 产量(100²m³/d ) 进站压力(MPa ) 进站温度(℃)

1 26 16 29

2 21 17 28

3 19 16 28.5

4 24 17 29

5 14 17 28

6 16 16 28

由井口1、2、3、4、5、6的相对密度均为S=0.60;对于凝析气藏气,当相对密度

S <0.7时根据公式:

Ppc=4.778-0.248S Tpc=106.1+152.21S

带入S=0.60计算得:

Ppc= 4.6392a MP Tpc=197.426K

2.1.1井号1、2、3、4、5、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

根据公式可算得天然气的拟对比压力及拟对比温度:

pr pc P P P =

, pr pc

T T T = 1号井:pr pc P P P =

=6392.416=3.4 ,pr pc T

T T ==426

.197302=1.5

查图1,当Ppr=3.44;

1.4pr T = 时,Z =0.71

Tpr=1.35 时,Z=0.67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 时,

有:

Z=0.71+05

.004

.0×0.12=0.806

同理可得出: 2号井:pr pc

P P P =

= 6392.417=3.7 pr pc T T T =

=426

.197301=1.5 查图1,当Ppr=3.7;

1.4pr T = 时,Z =0.71 pr pc

T

T T =

=1.35 时,Z=0.68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1 时, 有:

Z=0.776

3号井:

pr pc P P P =

=6392.416=3.4 pr pc T T T =

=426

.1975.301=1.5 查图1,当Ppr=3.5;

1.4pr T = 时,Z =0.71

Tpr=1.35 时,Z=0.67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时,

有: Z=0.784

4号井: pr pc P P P =

=6392

.417=3.7

pr pc T T T =

=426

.197301=1.5 查图1,当Ppr=3.7;

1.4pr T = 时,Z =0.71

Tpr=1.35 时,Z=0.68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时, 有:

Z=0.763 5号井: pr pc

P P P =

=6392.417=3.7 pr pc T T T =

=426

.197301=1.5 查图1,当Ppr=3.7;

1.4pr T = 时,Z =0.71

Tpr=1.35 时,Z=0.68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时, 有:

Z=0.779

6号井:pr pc

P P P =

= 6392.416=3.4 pr pc T T T =

=426

.197301=1.5 查图1,当Ppr=3.4;

1.4pr T = 时,Z =0.71

Tpr=1.35 时,Z=0.67

由内插法得出当 Tpr=1.5时, 有:

Z=0.782

拟对比压力Ppr

拟对比压力Ppr

图1 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

2.2流量的确定

由: 000

g

P Q PQ ZT Z T =

0.10132586400293

g

Q TZ

Q P ⇒=

根据表格1的数据代入公式: 井口1: Q1=86400260000× 16101325.0×293

806

.0302⨯=0.016m ³/s

井口2: Q2=86400210000×17101325.0×293

776

.0301⨯=0.012m ³/s

井口3:Q3=86400190000×16101325.0×293

784

.05.301⨯= 0.011m ³/s

井口4: Q4=86400240000×17101325.0×293

763

.0302⨯ =0.014m ³/s

井口5:Q1=86400140000×17101325.0×293

779

.0301⨯ = 0.0077m ³/s

井口6: Q1=

86400160000×16101325.0×293

782

.0301⨯=0.0094m ³/s

2.3密度的确定

表一 井口来气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及产量

井号 产量(100²m³/d ) 进站压力(MPa ) 进站温度(℃)

1 26 16 29

2 21 17 28

3 19 16 28.5

4 24 17 29

5 14 17 28 6

16 16 28

由在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公式为:

8.314PM

ZT

ρ=

对于井号1:ρ1=302

806.0314.839

.1716000⨯⨯⨯=137.5 kg/m ³

对于井口2:ρ2=301

776.0314.839

.1717000⨯⨯⨯=152.2 kg/m ³

对于井口3:ρ3=5

.301784.0314.839

.1716000⨯⨯⨯=141.6 kg/m ³

对于井口4:ρ4=302

763.0314.839

.1717000⨯⨯⨯=154.3 kg/m ³

对于井口5:ρ5=301

779.0314.839

.1717000⨯⨯⨯=151.6 kg/m ³

对于井口6:ρ6=

301

782.0314.839

.1716000⨯⨯⨯=142.2 kg/m ³

2.4流速的确定

由经济流速公式:

2P

V ρ

=

1号井:V1 =5

.13716000

2⨯ = 15.2 m/s

同理:V2 =2

.15217000

2⨯ = 14.9 m/s

V3 = 6

.14116000

2⨯ = 15.0 m/s

V4 = 3

.15417000

2⨯ = 14.8 m/s

V5 = 6

.15117000

2⨯= 15.0 m/s

V6 = 2

.14216000

2⨯ = 15.0 m/s

2.5管径的确定

由进气管道直径公式:4Q

D πν

=

1号井:D1 = 2

.1514.3016

.04⨯⨯ = 0.037m ;

同理得:

D2 =

9

.1414.3012

.04⨯⨯ = 0.032m

D3 =

15

14.3011

.04⨯⨯ = 0.031m

D4 =

8

.1414.3014

.04⨯⨯ = 0.035m

D5 =

15

14.30077

.04⨯⨯ = 0.026m

D6 = .

1514.30094

.04⨯⨯ = 0.028m

2.6壁厚的确定

由进气管壁厚度公式:

2s Pd

C F δσφ

=

+ δ---管线壁厚,mm

P---管线的设计工作压力,a MP ; d---管线内径,mm

φ---焊缝系数,无缝钢管,直缝管和螺旋焊缝钢管φ=1,螺旋埋弧焊钢管φ=0.9。s δ--钢材屈服极限,a MP

F---设计系数

C---腐蚀余量,当所输油,气中不含腐蚀性物质时C=0;当油气中含有腐蚀性物质时可取C=0.51mm 。

s σ取优质碳素钢20的245Mpa ; F 取0.5; C 取0.8mm;φ取无缝钢管φ=1;

得出: δ1=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7.016000⨯⨯⨯⨯+0.8 = 3.2 mm 同理:δ2=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2.017000⨯⨯⨯⨯+0.8 = 3.02=3.1mm δ3=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1.016000⨯⨯⨯⨯+0.8 = 2.8mm 4号井: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5.017000⨯⨯⨯⨯+0.8 = 3.16 mm 5号井: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26.017000⨯⨯⨯⨯+0.8 = 2.72mm 6号井: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28.016000⨯⨯⨯⨯+0.8 =2.69mm=2.75mm

3 第二段管道的设计(第二次节流降压前)

3.1第二段管道设计

表2 一次节流后各井口出来的天然气的温度压力

井号 一次节流后压力(MPa )

一次节流后温度(℃)

1、3、6 10 11

2、4、5

10

11

3.1.1压缩因子的确定

对于井号1、3、6经过二次截流后的压力及温度均相等,则根据公式可得它们的压缩因子也相同。

pr pc P P P =

, pr pc

T T T = 故有:Ppr=

6392.410

=2.16

Ttr=426

.197284

=1.44

查图1得出:

Z=0.79 同理:

对于井号4、5、6经过二次截流后的压力及温度均相等,则根据公式可得它们的压缩因子也相同。将数值代入公式可算出:

Ppr=6392.410

=2.16

Ttr=426

.197284

=1.44

查图1得:

Z=0.79

3.1.2流量的确定

由:

000

g

P Q PQ ZT Z T =

0.10132586400293

g

Q TZ

Q P ⇒=

根据表格1的数据代入公式:

井口1: Q1=8640026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23 kg/m

井口2: Q2= 8640021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19kg/m

井口3:Q3=8640019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17kg/m

井口4:Q4=8640024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22kg/m

井口5:Q5=8640014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13kg/m

井口6:Q6=86400160000×10101325.0×293

79

.0284⨯= 0.014kg/m

3.1.3密度的确定

由在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为:

8.314PM

ZT

ρ=

对于井号1、2、3、4、5、6的压力及温度均相等,所以它们密度都相同为:

ρ1=

284

79.0314.839

.1710000⨯⨯⨯=93.22 kg/m ³

3.1.4速度的确定

由经济流速公式:

2P

V ρ

=

对于井号1、2、3、4、5、6的压力、温度及密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管道中气体速度相等为:

V =

22

.9310000

2⨯ =14.6 m/s

3.1.5管径的确定

管道直径公式:

4Q

D πν

=

得: D1 =

6

.1414.3023

.04⨯⨯ =0.045 m

同理: D2=

6

.1414.3019

.04⨯⨯ =0.041 m

D3 =

6

.1414.3017

.04⨯⨯ =0.039 m

D4 =

6

.1414.3022

.04⨯⨯ =0.044 m

D5 =

6

.1414.3013

.04⨯⨯ =0.034 m

D6 =

6

.1414.3014

.04⨯⨯ =0.035 m

3.1.6管壁厚度的确定

根据2.6同理,由管壁厚度公式:

2s Pd

C F δσφ

=

+ 可得:

δ1= 2s Pd

C F δσφ

=

+=15.02452045.010000⨯⨯⨯⨯+0.8 =2.63 mm

同理: δ2= 2s Pd

C F δσφ

=

+=15.02452041.010000⨯⨯⨯⨯+0.8 =2.47 mm

δ3=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9.010000⨯⨯⨯⨯+0.8 = 2.40 mm δ4=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44.010000⨯⨯⨯⨯+0.8 = 2.59 mm δ5=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4.010000⨯⨯⨯⨯+0.8 = 2.20 mm δ6=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35.010000⨯⨯⨯⨯+0.8 = 2.22mm

3.2 第二次节流后计算

表3 二次节流后各井口出来的天然气的温度压力

井号 二次节流后压力(MPa )

二次节流后温度(℃)

1、3、6 6 8

2、4、5

6

8

3.2.1压缩因子的确定

对于井号1、2、3、4、5、6经过二次截流后的压力及温度均相等,则根据公式可

得它们的压缩因子也相同。

pr pc P P P = ,pr pc

T T T = Ppr=

6392.46

=1.29

Ttr=426

.197281

=1.42

由内插法算得:

Z=0.8

3.2.2流量的确定

1号井:Q1=

86400260000×6101325.0×293

8

.0281⨯= 0.038 kg/m

Q2=

86400210000×6101325.0×2938

.0281⨯= 0.032 kg/m

Q3=

86400190000×6101325.0×2938

.0281⨯= 0.028 kg/m

Q4=

86400240000×6101325.0×2938

.0281⨯= 0.036 kg/m

Q5=

86400140000×6101325.0×2938

.0281⨯= 0.021kg/m

Q6=

86400160000×6101325.0×293

8

.0281⨯= 0.024 kg/m

3.2.3汇管管径和管壁的确定:

由在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为:

8.314PM ZT

ρ=

对于井号1、2、3、4、5、6的压力及温度均相等,所以它们密度与速度都相同为:

ρ=

281

8.0314.839

.176000⨯⨯⨯=55.83 kg/m ³

2P

V ρ

=

1号井:

V =

83

.556000

2⨯ = 14.7 m/s

由管道直径公式:4Q

D πν

=

及管壁厚度公式:2s Pd

C F δσφ

=

+

D1 =

7

.1414.3038

.04⨯⨯ = 0.057m ;

δ1=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57.06000⨯⨯⨯⨯+0.8 =2.2 mm

D2 =

7

.1414.3032

.04⨯⨯ = 0.053m ;

δ2=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53.06000⨯⨯⨯⨯+0.8 =2.1 mm

D3 =

7

.1414.3028

.04⨯⨯ = 0.049m

δ3=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49.06000⨯⨯⨯⨯+0.8 =2.0 mm D4 =

7

.1414.3036

.04⨯⨯ = 0.056m

δ4=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56.06000⨯⨯⨯⨯+0.8 =2.17mm D5 =

7

.1414.3021

.04⨯⨯ = 0.043m

δ5= 2s Pd

C F δσφ

=

+=

15.02452043.06000⨯⨯⨯⨯+0.8 =1.85 mm D6 =

7

.1414.3024

.04⨯⨯ = 0.046m

δ1= 2s Pd

C F δσφ

=

+=15.02452046.06000⨯⨯⨯⨯+0.8 =1.93 mm

4管道的选型

参照附表选用范围内的管道:

钢管铸铁管

内径d 计算内径d j1计算内径d j2内径d 计算内径d j1公称直径

DN

15 15.75 14.75 13.25 50 49

20 21.25 20.25 18.75 75 74

25 27.00 26.00 24.50 100 99

32 35.75 34.75 33.25 125 124

40 41.00 40.00 38.50 150 149

50 53.00 52.00 50.00 200 199

70 68.00 67.00 65.00 250 249

80 80.00 79.00 77.00

100 106.00 105.00 103.00

125 131.00 130.00 127.00

150 156.00 155.00 152.00

175 174.00 173.00 174.00

200 199.00 198.00 195.00

225 224.00 223.00 220.00

250 253.00 252.00 249.00

275 279.00 278.00 275.00

附表钢管、铸铁管计算内径(mm)

选型结果:

5.选材结果

5.1一次截流前

六管道分别选取管道为:φ40⨯3.5,φ40⨯3.5,φ40⨯3,φ40⨯3.5,φ30⨯3,φ30⨯3。

5.2二次截流前

二次截流汇合前6管道选型分别为:φ50⨯3,φ50⨯2.5,φ40⨯2.5,φ50⨯3.0,φ40⨯2.5,φ40⨯2.5。

5.3二次截流后

二次截流后6管道选型分别为:φ70⨯2.5,φ70⨯2.5,φ50⨯2.5,φ70⨯2.5,φ50⨯2,φ50⨯2。

6、总结

在这次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中,首先我们大组分为七个任务,而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计算管径与壁厚,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常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的大致流程,然后我们与设计工艺流程图的小组展开讨论,详细的了解了整个流程,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进站温度以及出站压力,我们对管道的管径与壁厚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设备进行选型。

在计算每一个步骤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基本掌握了如何进行工艺管道设计,以及管道设计与节流阀与换热器设计中的关联,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并努力学习。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了与同学精诚合作,学会了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在同学们的帮助中,我们小组努力完成了课程设计。在此,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感谢帮助过我们的同学,让我们的不足得以弥补。

参考文献:

[1]梁平,王天祥.天然气集输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1);

[2]曾自强,张育芳.天然气集输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1);

[3]《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编写组.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

天然气输气管道

天然气输气管道 一、天然气输气管道 1、输气管道概念 将天然气(包括油田生产的伴生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利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是陆地上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在世界管道总长中,天然气管道约占一半。 中国是最早用木竹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国家。由于木竹管道制作简单,又能耐腐蚀和便于就地取材,因而从古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浅气层低压天然气集输中起过巨大作用。中国的现代天然气管道工业,多集中在天然气主要产地四川省。1963年建成了第一条巴渝输气管道,管径为426毫米,全长54.7公里。到1983年已建成从川东经重庆、泸州、威远至成都、德阳等地,沟通全省的输气管网,管径426~720毫米,全长2200多公里,设有集配气站178座,年输量50~60亿立方米。此外在大庆、胜利、华北等油田,建有向石油化工厂输送伴生气的管道。世界输气管道也经历了与中国相似的发展过程。18世纪以前,管道也是竹木管,18世纪后期用铸铁管,19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钢管。 随着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对天然气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促使管道朝着大口径、高压力方向发展,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管网系统。如苏联的中亚细亚-中央区输气管道系统,由4条输气管道组成,全长94000多公里,年输量650亿立方米;加拿大的管网系统年输量达300亿立方米。60年代开始,在天然气进出口国之间,相继建造了许多跨国管道,到1977年共有20多个国家建有跨国管道。如由苏联经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民主德国到联邦德国的1780公里的输气管道;由奥地利到意大利长774公里的管道;70年代末期施工的由阿尔及利亚经突尼斯、地中海和突尼斯海峡到意大利的全长2500公里的管道等。 2、输气管道的结构 输气管道是由单根管子逐根连接组装起来的。现代的集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是由钢管经电焊连接而成。钢管有无缝管、螺旋缝管、直缝管多种,无缝管适用于管径为529毫米以下的管道,螺旋缝管和直缝管适用于大口径管道。集输管道的管子横断面结构,复杂的为内涂层-钢管-外绝缘层-保温(保冷)层;简单的则只有钢管和外绝缘层,而内壁涂层及保温(保冷)层均视输气工艺再加确定。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

场站工程大管径、大壁厚管道施工难点及对策分析

场站工程大管径、大壁厚管道施工难点及对策分析 场站工程大管径、大壁厚管道施工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某场站管道工程,具有管径大、管壁厚、重量大、安装难度大等特点,经过工程的施工实践,总结了一套场站大管径、大壁厚管道施工方法,以及难点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管径壁厚管道施工技术 一、概况 在某国外原油管道场站工程施工中,设计采用标准为ASME31.3、ASME31.4,管道最高设计压力为1500Bar,施工验收规范为:壳牌规范。所有验收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执行。该工程的特点是管径大、管壁厚、重量大、安装难度大、热处理工作量大,管径覆盖范围广,从 1/2 "~60 ",管道总长度约98km,壁厚覆盖范围为3.91mm~70.05mm,其中需要热处理的焊道3000余道,需要焊前预热的焊道4000余道,针对上述情况,施工前我们对施工的各个工序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施工难点及对策分析 1.难点一:管径大、壁厚厚、管道和配件重量重,组对和安装较困难,二次倒运、吊装都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管道不能进行深度预制;由于管壁厚,焊接工作量很大。 对策一:针对难点一采取的方法是在管段图上先标识焊道号,焊道号后缀SW (SHOP WELD)为预制口,焊道号后缀FW (FIELD WELD)为固定口,划分预制口和固定口时充分考虑管件和管道等预制组合件的重量,这样就解决了吊装困难的问题,真正做到量体裁衣。然后对轴侧图中的管段进行排版,对各个区的同一种规格的管段净长度进行计算,参考到货的管子的长度,把管段进行组合、排版,这样不但可以合理利用材料,且能有效控制焊道数量,预制时严格按照轴侧图与排版图施工,通过焊道标识,管段排版就很好的控制了组合件的重量和焊道数量,避免了随意增加焊道,从而能控制焊接量。 2.难点二:大阀门、设备重量重,吊装难度大,最大的阀门吨位

油气管道线路工程方案设计实例

油气管道线路工程方案设计实例 摘要:本文以埕海油气集输系统工程为例,从线路用管、管道壁厚设计、管道强度和稳定性校核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气管道线路工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线路工程设计壁厚强度稳定性 1、工程概况 大港埕海油田埕港输油输气管线起点为埕海1-1人工岛,输油管线终点为大港油田公司原油储运库,输气管线终点为大港输气首站。管道全线包括5座站场、1座截断阀室和2座收发球筒区,其中输油管线站场分别为:埕海1-1人工岛、庄一联合站、埕海联合站和大港油田公司原油储运库,全长约48.4km;输气管线站场分别为:埕海1-1人工岛、埕海联合站和大港输气首站,全长约51.7km。 2、线路用管 用于输送流体的钢管主要有无缝钢管、直缝埋弧焊钢管、直缝电阻焊钢管以及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等。以下为几种钢管的优缺点对比: 2.1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具有受力条件好,止裂能力强,刚度大,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因其焊缝较长,出现缺陷的概率要高于直缝管;在制作过程中,焊缝呈一条空间螺旋线,焊缝质量不如直缝管容易控制;国内外螺旋缝钢管一般均不扩径,从而在管材内部存在残余应力,使得钢管在使用时,易产生应力腐蚀。我国目前能够生产219 1420、壁厚4mm17.5mm之间的系列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2.2直缝埋弧焊钢管 直缝埋弧焊钢管因其焊缝长度短,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小。直缝埋弧焊钢管中的UOE钢管成型过程和焊接过程分开进行,从而使焊缝质量可靠性强,焊后钢管通常要进行扩径,这就基本消除了管材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了钢管的强度和韧性指标,此外钢管几何尺寸严格稳定,切割后易组装,弯制成弯管时,焊缝放在弯曲中性面上,焊缝受力小,便于加工弯头、弯管,而且防腐层质量容易保证,价格要明显高于螺旋缝钢管。 2.3无缝钢管 无缝钢管是通过冷拔(轧)或热扎制成的不带焊缝的钢管,冷拔(轧)管管径为5200,壁厚为0.2514mm。热轧管管径为32630,壁厚为2.575mm。管道工程中,管径超过57的管道常选用热轧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与螺旋缝钢管和直缝电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油田化学3班 姓名:王华乔 学号:52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摘要:油气集输工程要根据油田开发设计、油气物性、产品方案和自然条 件等进行设计和建设。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要求做到:①合理利用油井压力,尽量减少接转增压次数,减少能耗;②综合考虑各工艺环节的热力条件,减少重复加热次数,进行热平衡,降低燃料消耗;③流程密闭,减少油气损耗;④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合格产品,净化原油,净化油田气、液化气、天然汽油和净化污水(符合回注油层或排放要求);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 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 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 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 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 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相较于其它环节,油气集输铺设范围广,注意部位多等 诸多相关难题,因此,一个油田油气集输环节技术水平的高低,可能会直接波及 到整个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对油气集输进行相关介绍,希望对 读者有所帮助。 一、油气收集包括集输管网设置、油井产物计量、气液分离、接转增 压和油罐烃蒸气回收等,全过程密闭进行。 1、集输管网用钢管、管件和阀件连接油井井口至各种集输油气站的站外管网系统(图1)。管线一般敷设在地下,并经防腐蚀处理。 油田油气集输集输管网系统的布局须根据油田面积和形状,油田地面的地形和地物,油井的产品和产能等条件。一般面积大的油田,可分片建立若干个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系统;面积小的油田,建立一个系统。系统内从各油井井口到计量站为出油管线;从若干座计量站到接转站为集油管线。在这两种管线中,油、气、水三相介质在同一管线内混相输送。在接转站,气、液经分离后,油水混合物密闭地泵送到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脱水原油继续输送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从接转站经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原油输送管线为输油管线。利用接转站上分离缓冲罐的压力,把油田气输送到集中处理站或压气

油气集输概况报告

油气集输的发展与现状

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 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 现代输气管道发源于美国。1886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工业规模的长距离输气管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迅速。在北美、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天然气管道已连接成地区性、全国性乃至跨国性的大型供气系统。全球干线输气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140万千米,约占全球油气干线管道总长度的70%。最早的一条原油输送管道,是美国于1865年10月在宾夕法尼亚州修建的一条管径50毫米长9756米从油田输送原油到火车站的管道,从此开始了管道输油工业。但油气管道运输是从1928年电弧焊技术问世,以及无缝钢管的应用而得到发展和初具规模的。管道输送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对油轮的袭击,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油料供应,美国于1942年初开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紧急建成了一条全长2018千米,管径分别为600毫米(当时最大的)和500毫米的原油管道,保障了原油的供应。半年之后又投用了一条长2373千米、管径为500毫米的成品油管道。对保证盟国的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道运输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大型输油管道系统有:(1)前苏联的“友谊”输油管道。它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的原油管道,其北、南线长度分别为4412千米和5500千米,管径为426~1220毫米,年输原油量超过1亿吨,管道工作压力4.9~6.28兆帕。(2)美国阿拉斯加原油管道。其全长1287千米,管径1220毫米,工作压力8.23兆帕,设计输油能力1亿吨/年。(3)沙特阿拉伯的东-西原油管道。其管径1220毫米,全长1202千米,工作压力5.88兆帕,输油能力1.37亿立方米/年。(4)美国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干线管径为750~1020毫米,总长4613千米,干线与支线总长8413千米,有10个供油点和281个出油点,主要输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100多个品级和牌号的油品。全系统的输油能力为1.4亿吨/年。 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道,全长147千米,管径150毫米。60年代后,随着大庆、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的开发,兴建了贯穿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原油管道网。东北地区的大庆-铁岭(复线)、铁岭-大连、铁岭-秦皇岛4条干线管径均为720毫米,总长2181千米,形成了从大庆到秦皇岛和大庆到大连的两大输油动脉,年输油能力4000万吨。到1995年底,中国共有9272千米的干线原油管道,年输送原油量约1.2亿吨。1997年,中国还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常温输送的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到1989年,中国在四川、重庆地区已形成了一个总长度达1400多千米的环形干线输气管网。中国其他地区已建成的输气管道主要有:华北至北

管径壁厚尺寸对照表

管径壁厚尺寸对照表是一种用于管道设计和施工的参考表格,它列出了不同管径(直径)和壁厚(厚度)的管道规格。这种表格通常按照标准化的尺寸和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DN)来组织,以便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快速查找和使用。 管径壁厚尺寸对照表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公称直径(DN):这是管道系统的标准尺寸,通常用于标识和分类管道。公称直径并不直接等于管道的实际外径,而是与管道的标准化尺寸相对应。 2. 实际外径(OD):这是管道外壁的实际直径,通常用于测量和安装。实际外径与公称直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取决于管道的壁厚。 3. 内径(ID):这是管道内壁的直径,对于流体流动和压力损失的计算非常重要。内径通常小于公称直径。 4. 壁厚(WT):这是管道壁的实际厚度,对于计算管道的承载能力和压力等级非常重要。壁厚通常按照标准规格来设计和制造。 5. 管道材料:不同的管道材料(如碳钢、不锈钢、塑料等)具有不同的壁厚和公称直径标准。 6. 管道等级: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压力要求,管道可能会分为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通常与壁厚和材料有关。 7. 连接方式:管道的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也会影响壁厚和公称直径的选择。 在使用管径壁厚尺寸对照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管道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如输送水、石油、天然气等)可能需要不同壁厚的管道。 -工作压力:管道需要承受的最大压力会影响壁厚的选择。 -工作温度:介质的温度可能会影响管道材料和壁厚的选择。 -管道寿命:预期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影响壁厚和材料的选择。 管径壁厚尺寸对照表通常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参考书籍、技术规范或在线资源获取。在使用这些表格时,应确保遵循当地和国际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油气集输工程的管网布局优化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的管网布局优化设计 716000 【摘要】天然气、石油开采过程中油气集输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于能源传输与应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油气集输工程系统的运行,加强管网布局优化设计具有着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当前问题探讨油气集输管网布局优化设计的相关对策。 【Abstract】Oil-gas gathering project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gas and oil exploit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oil-gas gathering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optimal design of pipe system layou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pipe system layout for oil-gas gather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关键词】油气集输;集输工程;管网布局;布局设计 【Keywords】oil-gas gathering; gathering project; pipe system layout; layout design 1 引言 油气集输工程主要分别测量各单井原油、天然气和采出水的产值,并将其收集处理成产矿原油、天然气和天然凝液,然后通过一系列储存和计算后发送给用户。但是目前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选择了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设计为课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天然气管网发展趋势

压力管道管径和壁厚的选择论述

压力管道管径和壁厚的选择论述 摘要:压力管道的运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压力管道,不仅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而且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较多,故必须对其管径和壁厚进行慎重选择和规范设计,来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对此,本文结合压力管道设计内涵,并就其管径和壁厚的选择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压力管道设计管径壁厚 众所周知,压力管道涉及的介质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爆炸性和环境破坏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难以弥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近年来这样的事故也在频频发生,故强化压力管道的规范化设计就具有更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其中管径和壁厚的大小对介质流速、管路安全运行、费用成本等都有着重要影响,选择合理的管径和壁厚就尤为关键,下面就其选择方法加以论述。 一、压力管道设计内涵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国家在相应的监督规程中以设计压力、温度、输送介质的腐蚀性、毒性和火灾危险程度等为依据,将压力管道分为GA类(长输管道)、GB类(公用管道)、GC类(工业管道)、GD类(动力管道)[1]。 虽然管径的大小会影响介质的输送效果,壁厚的大小会影响介质的输送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管径越大、管壁越厚就越好,而应将两者视为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予以综合分析和科学计算,以此来确保其取值切实合理,有助于提高压力管道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二、压力管道管径和壁厚的选择 1.压力管道的管径选择 一般情况下,若流体的输送能力一定,管径越大,介质流动速度越小,管路压力降也会随之减小,此时虽降低了压缩机、泵等动力设备的运行费用,但会大大增加管路建设费用,所以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形成了一套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计算管道内径,即di=18.8[qm/υ]1/2,其中di-管道内径(mm)、qm-介质体积流量(m3/h)、υ-介质平均流速(m/s),可见管径的选择是以预定介质流速为前提的[2]。在此以气体介质为例,就压力管道内径取值过程加以分析。 例如:在某城市燃气门站中下游设备需求天然气量为210m3/h,天然气压力

PVC-U管_壁厚和管径允许偏差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发布日期:1991-07-03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606——1976《硬聚氯乙烯(PVC)管材外径和壁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流体输送用圆截面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以下简称管材)外径和壁厚允许的极限偏差。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流体输送用圆截面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2 引用标准GB 4217 热塑性塑料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公制系列)GB 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 10798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3 外径极限偏差3.1 定义3.1.1 公称外径(de):符合GB 4217表中所列的管材公称外径的一种。3.1.2 任何部位外径(di):管材任何横断面任何直径的测量值。测量结果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 3.2 极限偏差 3.2.1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平均外径极限偏差为平均外径(dm)与公称外径(de)的最大允许偏差(dm-de)。其值应为正值。以表示,其中x应小于或等于下列两值的较大值。a.0.3mm b.0.003de,圆整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表1为常用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平均外径极限偏差。表1(mm)公称外径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dm-de 公称外径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dm-de 公称外径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dm-de 公称外径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dm-de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140 +0.3 +0.3 +0.3 +0.3 +0.3 +0.3 +0.3 +0.4 +0.4 +0.5 160 180 200 225 250 280 315 355 400 450 +0.5 +0.6 +0.6 +0.7 +0.8 +0.9 +1.0 +1.1 +1.2 +1.4 500 560 630 710 800 900 1000 +1.5 +1.7 +1.9 +2.2 +2.4 +2.7 +3.0 3.2.2 任何部位外径的极限偏差任何部位外径的极限偏差为任何部位外径(di)与公称外径(de)的最大允许偏差(di-de)。任何部位外径的极限偏差应为正值,以表示,其中x应小于或等于下列两值中较大者: a. 0.5mm b. 0.012de,圆整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公称外径de 任何部位外径极限偏差di-de 公称外径de 任何部位外径极限偏差di-de 公称外径de 任何部位外径极限偏差di-de 公称外径de 任何部位外径极限偏差di-de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140 +0.5 +0.5 +0.5 +0.6 +0.8 +0.9 +1.1 +1.4 +1.5 +1.7 160 180 200 225 250 280 315 355 400 450 +2.0 +2.2 +2.4 +2.7 +3.0 +3.4 +3.8 +4.3 +4.8 +5.4 500 560 630 710 800 900 1000 +6.0 +6.8 +7.6 +8.6 +9.6 +10.8 +12.0 4 壁厚极限偏差4.1 定义4.1.1 公称壁厚(e):用GB 4217 第三条所列公式计算出的管材壁厚和符合GB 10798的管材壁厚。结果原整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4.1.2 任一点的壁厚(ei):任一点上的管材壁厚的测量值。结果精确到0.05mm,小数点后第二位小于、

油田油气集输、注水、水处理和消防专业用管壁厚

附件1 油田油气集输、注水、水处理和消防专业 常用管道管壁厚选用规定 一、油田注水、水处理和消防专业 1、无缝钢管壁厚选用 1.1 设计压力为16.0MPa、20.0MPa,介质为清水、含油污水、聚合物目的液;设计压力为25.0 MPa、3 2.0MPa,介质为清水、含油污水的注水、注聚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见表1。 1.2 设计压力为P≤1.6MPa,介质为消防冷却水、泡沫混合液(防火堤内)的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见表2。 表2 20号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表 2、焊接钢管壁厚选用 2.1设计压力为P≤1.0MPa,介质为清水、含油污水的焊接钢管壁厚选用见表3。

2.2设计压力为P≤1.6MPa,介质分别为清水、含油污水、泡沫混合液的焊接钢管壁厚选用见表4。 3、不锈钢无缝钢管壁厚选用(高压) 设计压力P≤16MPa,介质为聚合物母液和三元母液不锈钢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见表5。 表5 不锈钢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表 4、不锈钢无缝钢管壁厚选用(低压) 设计压力P≤1.6MPa,介质为润滑油、密封油等高洁净介质,管道材质为奥式体不锈钢0Cr18Ni9Ti;设计压力P≤1.6MPa,介质为聚合物母液和三元母液管道材质为奥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钢管壁厚选用见表6。设计压力P≥1.6MPa的不锈钢管道通过计算确定。 表6 不锈钢无缝钢管壁厚选用表

二、油田油气集输专业 管径不大于DN200时宜选用符合GB/T 8163、GB 5310规定的无缝钢管,当管径大于DN250时,宜选用符合GB/T 9711.1规定的焊接钢管。 原油、天然气输送用无缝钢管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油气集输站场内的油气管道,当设计压力P<4.0MPa时,无缝钢管选用宜符合GB/T 8163,设计压力4.0MPa≤P<10.0MPa时,无缝钢管选用应符合GB 5310。 (2)油气集输系统站外管道,当设计压力P<10.0MPa时,无缝钢管选用应符合GB/T 8163。 1、20(20g)无缝钢管壁厚选用 公称直径DN15~DN200的选用无缝钢管,设计压力P≤6.3MPa的无缝钢管壁厚选用宜按表7执行。 2、焊接钢管壁厚选用 公称直径DN250~DN900、设计压力≤2.5MPa的管道宜选用L245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其壁厚宜按表8选用。 3、穿路套管壁厚选用 穿路套管材质选用Q235A,穿路管壁厚的选用宜按表9执行。

[整理版]PVC-U管_壁厚和管径允许偏差

[整理版]PVC-U管_壁厚和管径允许偏差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发布日期:1991-07-03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606——1976《硬聚氯乙烯(PVC)管材外径和壁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流体输送用圆截面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以下简称管材)外径和壁厚允许的极限偏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流体输送用圆截面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2 引用标准 GB 4217 热塑性塑料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公制系列) GB 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GB 10798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3 外径极限偏差 3.1 定义 3.1.1 公称外径(de):符合GB 4217表中所列的管 材公称外径的一种。 3.1.2 任何部位外径(di):管材任何横断面任何直径的测量值。测量结果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 3.2 极限偏差 3.2.1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平均外径极限偏差为平均外径(dm)与公称外径(de)的最大允许偏差(dm-de)。其值应为正值。以表示,其中x应小于或等于下列两值的较大值。 a.0.3mm b.0.003de,圆整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大于零时进一位。 表1为常用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平均外径极限偏差。表1(mm) 公称外径 de 平均外 径极限偏差 dm-de 公称外径 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 dm-de 公称外径 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 dm-de 公称外径 de 平均外径极限偏差 dm-de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140 +0.3 +0.3 +0.3 +0.3 +0.3 +0.3 +0.3 +0.4 +0.4 +0.5 160 180 200 225 250 280 315 355 400 450

1.6兆帕钢管管径壁厚对照表

1.概述 钢管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和制造业。在工程设计中,钢管的强度和尺寸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管径和 壁厚是钢管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直接影响到钢管的承载能力和使用 范围。本文将针对6兆帕钢管的管径壁厚对照表进行详细介绍,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了解6兆帕钢管的尺寸规格。 2.6兆帕钢管的概述 6兆帕(MPa)是一种常见的钢管强度等级,适用于一般建筑和工程 应用。和其他型号的钢管类似,6兆帕钢管的规格也根据不同的尺寸和壁厚来确定。了解6兆帕钢管的尺寸要求对于工程设计和选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管径与壁厚的关系 在钢管的规格参数中,管径和壁厚是两个基本的尺寸参数,它们直接 影响到钢管的承载能力和使用范围。一般来说,管径越大,钢管的承 载能力越大,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材料消耗;而壁厚越厚,则钢管 的强度和耐用性也会增加,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在工程设计中,需 要综合考虑管径和壁厚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钢管尺寸。 4.6兆帕钢管管径壁厚对照表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6兆帕钢管的管径壁厚对照关系,以下是6 兆帕钢管常用规格的管径和壁厚对照表,供参考:

管径(mm)壁厚(mm) 25 2.75 32 3.00 40 3.25 50 3.50 65 3.75 80 4.00 100 4.50 125 4.75 150 5.00 200 5.50 注意:以上表格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选择。 5.结论 6兆帕钢管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管径和壁厚对照表是工程设计和选材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6兆帕钢管的尺寸规格,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取提供参考。我们也要注意,钢管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6. 6兆帕钢管的应用

单井站场工艺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及壁厚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 _ 设计题目: _ 某单井站场工艺设计 ——站内工艺管道与壁厚设计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与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在对单井站场进行的工艺设计中,管道设计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某单井站场的工艺设计中站内管径与壁厚的设计。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与进站温度等数据,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首先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完成管道部分设计。 关键词:单井工艺设计管径壁厚

前言 管道运输是油、气运输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油、气集输和储运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作为油气收集的主要载体出现在矿场油气集输与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集输和储运的各个环节中。管道运输由于具有缓和交通、安全性好、降低噪音和空气安全、能耗低,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等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运输管道承受着所运输介质的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同时还遭受所通过地带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最近几十年输油气管道朝着大口径,高压力方向发展。由于压力管道的操作条件、应用环境、应用时间、应用空间、制造和施工环节等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管道研究的复杂性。它不仅涉与到金属材料科学、金属腐蚀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振动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还涉与到了石油加工工艺学等工程学科。对钢材的强度、韧性、以与可焊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破漏或断裂事故。管道事故不仅因漏影响运输造成金济损失,而且还会污染环境。为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和预防管道事故产生应从设计、施工和操作三方面这首,其中合理设计壁厚、管径,选择材料也是相当重要的。

油气集输管道安装工程知识讲解及计算实例

油气集输管道安装 第一节油气集输管道概述 一、分类:油气集输管道工程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的输送管道。按照输送介质和工艺要求的不同,可分集油管道、输油管道、集气支线、集气干线及注水、注汽等管线。 1、范围:见总说明 (1)井口、计量间、计量中转站(或转油站)、联合站之间的输送原油、石油伴生气及混合物的管道。 (2)联合站与油田内油库、输油首站之间的外输油气管道; (3)联合站、接转站(转油站)、计量间、井口之间的注水、气举、动力液、稀释油、活性水管道; (4)管径<=529mm的输送各种介质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管道; (5)油气田区域外管道长度在10公里以内的集输管道和供水管道工程; 编制该工程预算主要套用的定额是《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集输管道安装,另外如牵扯到穿跨越工程、刷油保温等则套用相应定额。 2、输送介质:包括油管线、气管线、伴生气管线、水管线(注水管线、供水管线),另外还有热水管线和蒸汽管线。 3、工艺要求:由于输送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同,对于该管线工艺要求不同;比如:管线的种类、材质的要求。 (1)集油管线;输油管线: 集油管线:从井口装置将原油收集起来输送到计量站或接转站的管线。 集油管线形式又分多种: 单管集油管线(单管流程):利用井口自身的压力或抽油机将油从井口输送到计量站。有的井口设有水套加热炉;(示图)如果集油管线较长,中间加干线加热炉;其作用就是提高油温,以便使原油顺利输送到计量站。 双管流程:加伴热管,如蒸汽伴热、掺热水、掺热油等。 三管流程:锅炉或泵将蒸汽或热水沿井口管线输送到井口,再从回水管返

回,原油单独一条生产线。 集油管线一般管径较小,Φ76~89较多,如井口管线长,则采用Φ114,伴热管常采用Φ48、碳钢无缝管。 集油管线的防腐保温:单管采用泡沫夹克管。 双管、三管采用光管合并保温、防水。 输油管线:由计量站到接转站或联合站,到油库或外输首站;或油库之间,经过一次加压和加热后将原油输送到目的地的管线。敷设范围在油田内,距离不超过25Km。管径大小根据输送量而定,一般在Φ159~529mm之间。Φ219以下采用碳钢无缝管;Φ219以上采用螺纹管(根据压力不同分别采用碳钢或16Mn)。 输油管线的防腐保温:Φ273(Φ325)以下采用泡沫夹克保温管。Φ273以上采用沥青防腐管。露出地面部分则保温。 (2)集气支线、集气干线: 集气支线:气井装置生产的天然气或转油站(联合站)通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伴生气,输送到集气站的管线。 集气干线:将集气站的天然气(伴生气)输送到天然气处理厂 (气干线首站)的管线。 气干线压力一般比油管线高,属于中压管道。管材采用碳钢无缝管。壁厚较之油管线略厚一点。管径较大的集气干线,如Φ273以上的则采用16Mn螺纹管,属于低合金钢。 气管线不用保温,埋地管线作沥青防腐,地上除锈、刷油。 (3)注水管线: 通过高压注水泵将供水管线的低压水变高压输送的各个配水间,再由配水间的总机关将高压水输送的各个注水井口。 注水管线工作压力大于10MPN,因此管线采用厚皮无缝管。 比如:配水间~井口采用Φ89×10 DN65、Φ68×10 DN50;注水站~配水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