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讲义

临床化学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讲义
临床化学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讲义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考纲要求》

1.肝胆生化

(1)肝脏的代谢熟练掌握

(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

(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

(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

2.肝胆疾病的检查

(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

(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

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

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生物转化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蛋白质代谢:

(1)合成与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2)肝脏合成的许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3)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4)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3.脂类代谢: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1)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肝脏不利用

酮体)

(2)肝细胞是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最重要的器官。

(3)合成某些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及脂蛋白代谢的酶类,参与脂蛋白的代谢和脂类的运输。

4.维生素:

(1)肝脏能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D、E、K及B12等。

(2)肝脏是维生素转化的场所。

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D3在C25位上羟化,维生素PP合成NAD+和NADP+,维生素B1合成TPP 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5.激素:

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进行。

血浆中的类固醇激素进入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进行一系列转化反应,改变了活性,最后生成的代谢终末产物大部分随尿液排泄。

许多蛋白质及多肽激素的灭活和氨基酸衍生的激素(肾上腺素及甲状腺素等)分解代谢主要是在肝脏。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1.概念:

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

肝脏是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肝脏严重受损,生物转化作用减弱。

肺、肠、肾等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生物转化能力。

2.意义:

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常在肝细胞的微粒体、线粒体及胞质等处有关酶的催化下,使非极性化合物转化为极性基团,使脂溶性极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有利于代谢产物、药物、毒物等从肾脏和胆道排出。

3.反应: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这些反应直接改变物质的基团或使之分解。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充分代谢或迅速排出体外,但还有许多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的改变仍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结合,增加溶解度,或者甲基化、乙酰化等改变了反应,才能最终排出体外。

(三)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生成。成年人每日合成400~600mg,均存在胆汁中。

1.分类:

2.胆汁酸的功能

胆汁酸在脂肪的吸收、转运、分泌和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胆汁酸是脂类消化吸收的乳化剂,也是脂肪酶的激活剂。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kandaoci )

由肝至肠再至肝的过程,称为肠肝循环。

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

1.胆红素代谢

(1)生成: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血红素。

(2)血中运输: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3)肝内代谢:肝脏对胆红素有摄取、转化、排泄的功能。

1)摄取:

胆红素随血运输到肝后,在膜上与白蛋白解离,并被肝细胞摄取。

肝细胞内有Y蛋白和Z蛋白的两种色素受体蛋白。Y蛋白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转运蛋白,Z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Y、Z蛋白与进入胞质的胆红素结合,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2)转化: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肾脏)。

3)排泄: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

(4)肠内变化:

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大部分水解脱下葡萄糖醛酸,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排出40~280mg胆素原,它在肠管下段接触空气后被氧化成为棕黄色胆素,随粪便排出,成为粪便的主要色素。

一部分胆素原可被肠黏膜重吸收进入肝门静脉,其中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小部分(0.4~4mg)经体循环随尿排出。

肠梗阻时,尿胆素原减少。

2.黄疸

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1.7 ~20μmol/L(0.1~1.2mg/dl)

当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升高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原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胆红素的排泄受阻。

显性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含有较多弹性蛋白的巩膜、黏膜及皮肤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最容易导致胆红素沉积,出现黄染现象,称为显性黄疸。

隐性或亚临床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低于34.2μmol/L,则无肉眼可见黄疸。

血中大量的胆红素还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将神经核染黄,导致核黄疸,影响神经组织功能,出现胆红素脑病。

【习题】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血清ALT升高

B.A/G比值降低

C.生物转化作用加强

D.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E.胆汁酸合成障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物质不断代谢,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代谢终末产物

并有外界进入的异物(如毒物、药物、食物添加物、致癌物及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内生及外来物质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当肝脏功能受损时,生物转化功能会减低。

有关生物转化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肝脏进行

B.主要在肾脏进行

C.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D.不是单纯的解毒作用

E.使脂溶性极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有利于排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

对胆红素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自于血红素

B.在血中和白蛋白结合运输

C.肝细胞的Y蛋白和Z蛋白参与胆红素代谢

D.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称为结合胆红素

E.在肠道内可转变成无色的胆素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Y、Z蛋白与进入胞质的胆红素结合,并将它运至内质网。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

二、肝胆疾病的检查

肝脏疾病的生化改变包括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酸代谢障碍、血清酶异常、血浆蛋白异常等。

(一)酶学检查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1.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氨基转移酶是催化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用于检测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两种酶的检测采用酶动力学方法,诊断酶学一章已作介绍。

ALT按含量多少顺序为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等。

肝细胞的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少量在线粒体中。

肝细胞中ALT活性比血清高2850倍,有1%的肝细胞损伤,就足以使血液中ALT活性升高1倍。

AST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

肝细胞中AST大部分(60%)存在于线粒体中,少部分存在于胞质中。

AS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胞质中的称为胞质AST(c-AST);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称为线粒体AST(m-AST)。正常血清中大部分为c-AST,m-AST仅占10%以下。

【参考值】

ALT:<40U/L(37℃)(酶速率法)

AST:<45U/L(37℃)(酶速率法)

8~40U/L(37℃)(连续监测法)

AST/ALT:1.15左右

【临床意义】

ALT和AST均属于肝细胞内非特异性功能酶,生理情况下血清转氨酶活性很低。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虽不特异,但是最敏感的指标。

在急性肝炎过程中,血清ALT活性高低多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

肝炎患者血清ALT变化规律一般为三种: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早期ALT升高,出现黄疸后ALT急剧升高,高峰可达正常人的10倍以上,黄疸极期,ALT迅速下降。

某些无黄疸患者早期ALT也可急剧升高,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00~200U/L时,常常持续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2)部分无黄疸型肝炎

患者早期ALT升高不明显,长期留于较高水平,持续数月或数年而转为慢性肝炎。

3)轻型无黄疸型肝炎

一过性ALT升高,很快恢复正常。

ALT的半寿期为(47±10)h,AST的半寿期为(17±5)h,急性肝炎恢复期AST先于ALT恢复正常。

在急性肝炎时肝细胞轻度损害,线粒体未受破坏,血中ALT升高程度大于AST,AST/ALT比值降低,而且血清中AST大部分为c-AST,如线粒体受到破坏,血清m-AST升高。

m-AST升高是肝细胞坏死的指征。

重症肝炎临终期的可出现“酶胆分离”现象,预后极差。

(2)慢性肝炎和脂肪肝

慢性迁延型肝炎

ALT、AST轻度上升,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有时可降至正常,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

当病变累及线粒体时AST升高程度可超过ALT。

慢性活动型肝炎

ALT多数升高至参考值3~5倍以上,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伴有肝坏死时ALT可升高到参考值10倍以上。

脂肪肝,ALT可持续轻度升高并伴有高脂血症。

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小于1,

慢性肝炎时、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大于1。

(3)肝硬化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ALT可轻度增高或正常,失代偿期ALT可持续升高。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ALT活性较高可与黄疸平行。

肝硬化病变累及线粒体时,多数AST升高程度超过ALT。

(4)原发性肝癌

ALT可正常或轻中度升高,提示可能并发肝坏死,预后严重。

(5)胆管疾病

(6)其他疾病:

机体器官有实质性损害时,ALT和AST可增高。

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外伤、手术等。

某些化学药物如异烟肼、氯丙嗪、利福平等和某些抗生素等也可引起血清ALT增高。

所以ALT单项增高,需要结合病情综合分析。

(7)m-AST的意义:

m-AST可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

当急性肝炎病变严重累及线粒体时,AST/ALT比值升高,此时应注意是否发展为慢性肝炎。

肝硬化时可达2.0。

2.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是一组在pH9~10.5的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酸酯水解的酶。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肝脏、骨骼、少部分来自小肠和妊娠期胎盘组织,肾脏也有极少量,肝细胞产生的ALP一般从胆道排入小肠。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ALP分为6种同工酶,其中ALP2来自肝脏。

检测原理前已述及。

【参考值】

成人40~150U/L(37℃)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

妊娠期明显升高,可为同龄妇女的3~4倍,分娩后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ALP水平受年龄影响。

新生儿、儿童、青少年骨骼生长期比成人要高,1~5岁有一个高峰,是成人的2~4倍;10~18岁再有一个高峰,是成人的4~5倍。

(2)肝胆管梗阻的疾患:

血清ALP水平增高。

肝中ALP经胆汁排入小肠。梗阻性黄疸时,由于肝内、外梗阻使胆汁排出不畅,再加上胆汁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可洗脱ALP反流入血,使血中浓度增高。

毛细胆管内压亢进时,可诱发ALP生成增加,患者血中ALP浓度呈明显持续性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之多。

(3)肝炎或肝硬化

ALP可轻度增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3倍。

(4)原发或继发肝癌

ALP明显升高。

ALP持续轻度升高应考虑肝有无占位性病变。

(5)骨骼系统病变时

血清ALP可有程度不同的升高。

如成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变形性骨炎、佝偻病、转移性骨肿瘤等。

(6)其他疾病: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重金属中毒、十二指肠损伤、甲旁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血中ALP均升高。

碱磷酶同工酶的检测具有鉴别意义。

ALP1升高:见于肝外胆管梗阻,如转移性肝癌、肝脓肿、肝淤血等并可伴有ALP2的升高。

ALP2的增高:肝内胆管梗阻所致胆汁淤积,如原发性肝癌及急性黄疸性肝炎,ALP1相对减少。

3.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体内分布较广,按其活性强度的顺序排列依次为:肾脏、前列腺、胰腺、肝脏、脾脏、肠、脑等。

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少量来自肾脏、胰腺。

GGT在肝内由肝细胞线粒体产生,90%为膜结合型,分布在肝细胞膜及毛细胆管的上皮,在胆汁淤积时、肝内合成亢进(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产生特异性的GGT同工酶等情况下可升高。

检测方法见诊断酶学

【参考值】

男性:11~50U/L

女性:7~32U/L

GGT在新生儿至6个月以内小婴儿明显高于成人3~5倍左右。

【临床意义】

(1)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肝细胞可合成和释放GGT增加,使血清GGT轻度升高。

若在恢复期其他肝功能指标都已正常,而GGT仍未复原,提示肝炎尚未痊愈,如反复波动或长期维持较高水平,则应考虑肝炎有慢性化趋势。

(2)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GGT和AFP同样具有癌胚蛋白的性质,是反映肝内占位性病变。

95%的患者血清中GGT明显增高,为胎期肝细胞产生GGT增多(GGT-2)。可大于正常几倍或几十倍。

癌组织的大小及范围和GGT的升高有关,如肿瘤超过一叶者,100%GGT升高,如肿瘤切除后GGT可下降至正常,复发时则又升高。

监测血中GGT的浓度可观察肿瘤疗效和预后。

(3)梗阻性黄疸: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GGT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血中GGT明显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5~30倍。

GGT是胆汁淤积,胆道梗阻最敏感的酶。

GGT活性与阻塞的时间和程度相关,阻塞时间越长,程度越重,GGT上升幅度越大。

一旦阻塞解除,GGT可恢复正常。

(4)急、慢性酒精性肝炎:

乙醇能诱导微粒体生物转化系统(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的辅酶为NADPH),使血清GGT升高。急性酒精性肝炎者GGT可达1000U/L以上

(5)肝硬化:

在代偿期GGT多正常,若失代偿期或伴有炎症、进行性纤维化则GGT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纤维化成正比。

(6)其他:

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患者血清GGT均可轻度增高。

测定ALP、GGT有助于鉴别ALP的来源:GGT与ALP同时增高,常源于肝脏疾患,GGT正常,ALP升高,源于肝外疾患,如骨骼系统疾病等。

(7)某些药物能使血中GGT活性升高:

如:抗癫痫药、镇静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能诱导肝微粒体生物转化系统的药物均可致GGT升高,停药后血中GGT水平降至正常。

4.假性胆碱酯酶测定(PCHE):

胆碱酯酶分为两大类:

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ACHE)

存在于红细胞、肺、脑组织、交感神经节等处,主要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

假性胆碱酯酶(PCHE)

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可作用于其他胆碱类化合物。

PCHE是一种糖蛋白,由肝脏合成。

【检测方法】

CHE作用于硫代丁酰胆碱,最后生成的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是黄色化合物,动态检测410nm处的最大吸收峰,即可得出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

【参考值】

参考范围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婴儿血清PCHE水平较正常成人偏低。

成人:4250~12250U/ml(37℃)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其PCHE降低与肝病变程度成正比,与血清白蛋白平行;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如PCHE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肝功能不全时PCHE明显降低。

(2)口服雌激素或避孕药时,血清PCHE可略降低。

(3)遗传性血清PCHE异常病、营养不良、有机磷中毒、血清PCHE均降低。

(4)肾脏疾病(排泄障碍)、肥胖、脂肪肝、甲亢和遗传性高PCHE血症者,血清PCHE水平均可升高。

(二)胆红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胆红素的分类

(1)基于化学反应的分类

(2)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

1)α组分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通过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运输到肝。α-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是可逆的。

血中可呈现未和白蛋白结合也未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游离胆红素,称为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MB),这种胆红素有毒性,正常人血清含量甚微,如增加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2)β组分胆红素:即单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mBc)。

3)γ组分胆红素:即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dBc)。

4)δ组分胆红素(Bd):即结合胆红素和白蛋白以共价键结合者,这一部分可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在血中滞留时间较长。

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δ组分胆红素

2.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可在加速剂(甲醇、咖啡因)的作用下,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出现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

IFCC推荐目前总胆红素测定采用偶氮反应方法。

【参考值】

1.70~20μmol/L(0.1~1.2mg/d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

(2)根据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

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等)

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增多。

梗阻性黄疸(胆石症、肿瘤压迫等)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总胆红素增多(直接反应

阳性)。尿胆原可呈间歇性减少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等)

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皆增高。

小结:

得了溶血黄疸症,间接反应强阳性;

粪白尿黄梗阻性,直接反应强阳性;

直接间接都阳性,肝脏本身有毛病。

3.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与重氮试剂混合后,在规定时间所测定的胆红素,相当于结合胆红素含量,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的值即为非结合胆红素。该方法反应时间不同,结果相差很大。

【参考值】

结合胆红素:0~6.8μmol/L(0~0.4mg/dl)

非结合胆红素:1.7~13.2μmol/L(0.1~0.8mg/dl)

【临床意义】

(1)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根据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来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

肝细胞黄疸:

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为40%~60%。

梗阻性黄疸比值常>60%

(2)δ-胆红素的意义:

δ-胆红素半寿期大约21d,正常人血清中测不出,临床意义不十分清楚,在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时,含量增高。

在疾病的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此时由于δ-胆红素的半寿期较长,消失慢,因此相对百分比却反而增高,最后可能达到总胆红素的80%~90%以上。可说明患者有时尿胆红素已呈阴性,而血清胆红素尚不恢复正常的原因。

4.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肝疾病的一个敏感指标。目前推荐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是循环酶法。

【参考值】4.9±2.38μmol/L,

餐后2h TBA为(8.22±2.91)μmol/L(酶法)

测定Thio-NADH 在405nm处吸光度的变化,求得总胆汁酸的含量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

当肝细胞损伤时,不能有效摄取经肠道回收的胆汁酸,致使胆汁酸池变小,胆汁中胆汁酸浓度降低。

在肝实质细胞病变时,患者胆汁酸水平升高。

(2)慢性活动性肝炎

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

(3)胆汁淤积综合征:

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胆汁分泌障碍,不能有效地排出胆汁酸,使血中胆汁酸升高。

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可作为肝胆阻塞性疾病与肝实质细胞性疾病的鉴别指标。

鹅脱氧胆酸(CDCA)主要作用是降低胆汁内胆固醇的饱和度,所以,当发生胆固醇结石时,鹅脱氧胆酸比例减低。

(三)肝纤维化标志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就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实质细胞及其所占空间的减少,间质细胞增多及细胞外间质(尤其是胶原)含量增加。

肝细胞和其间质细胞可分别分泌以下物质促进肝纤维化发生。

(1)肝细胞分泌Ⅰ、Ⅲ、Ⅳ、Ⅴ型胶原,蛋白多糖等;

(2)贮脂细胞分泌Ⅰ、Ⅲ、Ⅳ型胶原,蛋白多糖,层粘连蛋白;

(3)血窦内皮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4)Kupffer细胞分泌胶原酶。

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脯氨酸羟化酶。

1.Ⅲ型前胶原与Ⅳ型胶原:

正常肝脏胶原含量相对较少,主要是Ⅰ和Ⅲ型(占胶原总的72%),Ⅳ型胶原存在于肝门静脉血管区,中央静脉周围,沿着窦状隙分布。Ⅳ型胶原主要分布在肝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胆管的基底膜。

Ⅲ型前胶原经肽酶剪切成前胶原肽而游离入血,测定血中Ⅲ型前胶原肽能反映肝细胞胶原合成量。

Ⅳ型胶原是肝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在肝脏受损后Ⅳ型胶原合成增多,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伴有进行性肝纤维化。

【临床意义】

(1)晚期肝硬化患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反而低,提示肝硬化晚期Ⅲ型胶原合成率降低,因此,对

肝脏损害的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动态观察更具有临床意义。

(2)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坏死有关,是纤维形成的活动指标。

Ⅳ型胶原是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观察肝硬化的指标,血清Ⅳ型胶原浓度基本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肝硬化晚期Ⅲ型胶原合成率降低。

急性肝炎时,虽然大量肝细胞损害,但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无显著增加。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依次增加。

2.层粘连蛋白(LN):

层粘连蛋白又称板层素,它存在于各组织的基底膜,是非胶原性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上皮细胞、贮脂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

LN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细胞与基质粘着的介质。肝纤维化时层粘连蛋白与Ⅳ型胶原一起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

层粘连蛋白浓度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变化。

(2)肝硬化、肝细胞癌:

血清LN浓度明显升高。故联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3.透明质酸(HA):

透明质酸由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合成,经淋巴系统入血,在血中的半寿期为2~5min。多数由肝细胞摄取,并在溶酶体内被透明质酸酶水解为乙酸和乳酸。

由于HA主要在肝内代谢,所以HA变化指标可反映肝脏病变及肝纤维化的程度。

【临床意义】

(1)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透明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

(2)肾胚细胞瘤、成纤维细胞和网状细胞肉瘤、间皮瘤等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升高。

(3)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自发性骨髓纤维化等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升高。

(4)遗传性疾病:如Werner综合征和Hutchinson-Giford早衰综合征血和尿中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达正常值10倍。

(四)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

肝昏迷也称为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昏迷时,血糖降低,蛋白降低,血氨增高,毒性增加。

1.肝性脑病的生化机制

(1)氨中毒学说:

(2)假神经递质学说:

肝功能不全时,导致一些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的假性神经递质(生理效能较真性神经递质弱)如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

(3)氨基酸不平衡与肝性脑病:

在严重肝功能损伤和有门腔静脉短路条件下,血中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浓度明显降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明显增高,(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当大量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细胞,使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合成,最终导致肝性昏迷。

(4)γ-氨基酸(GABA)学说:

肝功能衰竭时,肝不能清除肠源性GABA,使血中GABA浓度增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2.血氨测定

(1)干化学直接显色测定法:在床旁取静脉血2ml,用酚-次氯酸盐显色,参照标准,计算氨的含量。如果严格掌握实验条件,本法分析结果能满足临床要求。

(2)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血氨酶法测定重复性差,多不采用。

(3)血氨的“真值”问题:

血浆中氨含量很低;

血浆中的谷氨酰胺和多肽易水解释放出氨;

红细胞内氨较血浆高2.8倍,故血标本久置会使血浆氨含量急骤增高;

分析过程受氨污染的机会也较多;

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

三、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肝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肝合成的蛋白质约占人体每天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如:清蛋白、糖蛋白、核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酶蛋白及各种转运蛋白等。

(1)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血清总蛋白(TP)是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G)的总和。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占血浆TP的40%~60%,血清清蛋白的浓度也能反映肝损伤的程度、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4~83g/L

白蛋白:35~52g/L,球蛋白:20~30g/L

A/G:(1.0~2.0):1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早期或轻度肝损害时

清蛋白(A)可正常或轻度下降;

球蛋白(G)可轻度升高;

TP和A/G均可正常。

亚急性重症肝炎早期多数TP为明显下降,而γ-球蛋白增加;

晚期发生肝坏死,TP明显下降。

2)慢性肝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清蛋白减少。

球蛋白(主要是γ-球蛋白)增加。

A/G比值下降。

随病情加重而出现A/G比值倒置,此时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

清蛋白持续下降者多预后不良;

清蛋白减少到30g/L以下,易产生腹水。

3)肝外疾病:

①总蛋白或清蛋白减少

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

蛋白质分解过盛,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蛋白质摄入不足,如慢性营养障碍等。

②球蛋白增加:

可见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γ-球蛋白单克隆增生,如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感染,如黑热病、血吸虫病等。

(2)血清蛋白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介质。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由于白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五个区带。

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参考值】

琼脂糖法:

白蛋白57%~68%

α1-球蛋白1.0%~5.7%

α2-球蛋白4.9%~11.2%

β-球蛋白7.0%~13%

γ-球蛋白9.8%~18.2%

【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

1)肝炎:

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清蛋白减少。

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清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

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

2)肝硬化:

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并可出现β-γ桥,如同时有α1、α2-球蛋白减少,首先要考虑肝硬化。

3)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清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

4)肝外疾患: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清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清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3)血清前清蛋白测定(PA):

血清前清蛋白由肝合成,血清前清蛋白浓度可反映肝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因半寿期短,比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更为敏感。

【测定方法】琼脂糖电泳法、免疫扩散法、透射比浊法或散射比浊法等。

【参考值】200~400mg/L。

【临床意义】

PA是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早期肝炎患者的血清PA可降低,其他蛋白质则在肝病的慢性期才出现改变,这与PA的半寿期很短有关;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血清PA均降低。

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

肝脏可以合成糖原也可以将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肝脏也是将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及糖原(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因此肝脏在调节糖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肝功能严重损伤时,血中葡萄糖浓度可出现一时性升高。

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

血浆脂类来自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及脂肪组织贮存的脂肪。因此肝功能障碍,脂代谢出现异常。

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功能复杂,再生代偿能力很强,所以肝功能检查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疾病。另外,当肝功能试验异常时,也要排除肝外影响因素。

肝脏疾病检查项目选择原则如下:

(1)怀疑急性肝炎:

可选择ALT、AST、胆汁酸、前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和肝炎病毒标志物。

(2)怀疑慢性肝炎:

可选择ALT、AST、ALP、GGT、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血清总蛋白、A/G比值及肝炎病毒标志物。

(3)怀疑原发性肝癌:

除检查一般肝功能外,应加查AFP、ALP、GGT(GGT-2)、LDH。

(4)怀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除查ALT、AST、ALP、GGT、A/G、MAO等外,还应查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

【习题】

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最佳组合是

A.AFP、γ-GTⅡ、ALP

B.γ-GTⅡ、ALP1、GET

C.AFP、γ-GT、GST

D.AFP、CA199、NSE

E.AFP、γ-GT、TPs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怀疑原发性肝炎:除检查一般肝功能外,应加查AFP、ALP、GGT(GGT-2)、LDH。

肝细胞坏死时,血中

A.亮氨酸升高

B.缬氨酸升高

C.苯丙氨酸下降

D.酪氨酸下降

E.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肝细胞坏死时,血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肝硬化时蛋白质代谢异常的表现不包括

A.清蛋白合成减少

B.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

C.氨基酸代谢异常

D.尿素升高

E.血氨升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肝脏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障碍,导致血氨升高。

有关胆汁酸描述错误的是

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

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

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

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

E.肝实质细胞病变时,患者胆汁酸水平升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物为主。

阻塞性黄疸时,重氮反应为

A.直接反应阴性

B.直接反应阳性

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强阳性

D.双相反应阴性

E.双相反应阳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阻塞性黄疸时血中的胆红素是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在反应时是直接反应阳性。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来源于

A.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

B.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游离氨

C.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

D.肌酐与尿酸

E.食物中吸收的氨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是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来源。

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

A.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B.血清总胆汁酸

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

D.血清GGT

E.血清总胆固醇定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B,C,D均是反映肝内,肝外胆汁淤积的实验。

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哪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Y

B.ALT、AST、ALP、GGT

C.AMY、LDH、α-HBD、GGT

D.ACP、ALT、LipasE、LDH

E.TnI、AST、ACP、CK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最恰当的是:B.ALT、AST、ALP、GGT。

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的是

A.Ⅲ型胶原前肽

B.Ⅳ型胶原

C.透明质酸

D.层粘连蛋白(LN)

E.干扰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及脯氨酸羟化酶。

胆红素与血清清蛋白呈共价键结合,在血中滞留时间长的胆红素称为

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δ胆红素

D.血红素

E.胆红素受体复合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胆红素与血清清蛋白呈共价键结合,在血中滞留时间长的胆红素称为δ胆红素。

B型题

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尿胆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B.血中结合胆红素正常,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升高,尿胆红素阴性

C.血中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强阳性

D.血中结合胆红素轻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E.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1>溶血黄疸时,何种结果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中结合胆红素轻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阴性。

<2>肝细胞性黄疸时,何种结果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尿胆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3>梗阻性黄疸时,何种结果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梗阻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强阳性。

A3/A4

男性,53岁,因肝硬化抽腹水1.2L后出现意识障碍,精神恍惚,有错觉,嗜睡,扑击样震颤明显,查脑电图:节律变慢,出现每秒4次θ波。

<1>为进一步确诊此病,以下哪项检查价值大

A.血氨

B.电解质

C.血糖

D.血脂

E.肝功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题目中所述为肝硬化患者,所以血氨的检查价值大。

<2>患者可能的疾病是

A.精神病

B.尿毒症

C.精神分裂症

D.肝昏迷

E.脑出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可能的疾病是:肝昏迷。

有机化学实验测验试题

有机化学实验测验试题 1、重氮盐与芳胺类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为宜(B ) A、强酸, B、弱酸性和中性, C、弱碱性和中性, D、强碱, 2、重氮化在(D )条件下进行 A、强碱, B、弱酸性和中性, C、弱碱性和中性, D、强酸 3、制备重氮盐的温度范围( A ) A、0-5℃, B、6-9℃, C、10-15℃, D、16-20℃ 4、检验重氮化反应终点用什么方法(A ) A 、淀粉试纸变色, B、刚果红试纸变色, C、石蕊试纸变色,

D、酚酞试剂。5.下列关于对氨基苯磺酸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它是两性化合物 A、它的酸性强于碱性,可成内盐, B、加碱下仍可成盐,且增加溶解度 D、它不能进行重氮化反应 1、无水氯化钙是一种广泛的干燥剂,它可以用来干燥下列哪种试剂-------( D )。(A)乙醇(B)苯酚(C)丙酮(D)苯6.甲基橙偶氮类化合物,是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以后,碱性条件下制得。在其制备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甲基橙在少量NaOH沸水中重结晶时,要操作缓慢;B.若反应物中仍含有未作用的N,N-二甲基苯胺乙酸盐,会产生不溶于水的N,N-二甲基苯胺而影响质量;C.在NaNO2/HCl进行重氮化时,用 KI-淀粉试纸检验,若显蓝色,不用补加NaNO2;D.湿的甲基橙在空气中受光,颜色会变深。1、久置的苯胺呈红棕色,用( )方法精制。答:C。A:过滤 B:活性炭脱色 C:蒸馏; D:水蒸气蒸馏12.蒸馏苯甲醇应当选用()答:D。 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 C、蛇形冷凝管 D、空气冷凝管13.蒸馏实验过程中,如果忘记加沸石,但溶液已经沸腾,应该()。A:立即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 B:先

2018年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爆炸品 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 D.酒精——易燃品 解析:烧碱是强碱,浓硫酸是强酸,都属于腐蚀品;汽油和酒精容易燃烧,属于易燃品。 答案: D 2.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涉及药品取用、物质加热及气体吸收等基本操作。 答案: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及时倒入下水道②实验室的废酸或废碱可用中和法来处理③如果酸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A.① B.② C.③ D.①② 解析: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大多是有害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来中和桌上的酸液,应用NaHCO3溶液。 答案: B 4.下列电话号码哪一个是医疗急救电话( ) A.119 B.110 C.120 D.122 解析: 119是火警电话,122是交通事故电话。 答案: C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解析:固体取用时,小颗粒或粉末用药匙,块状的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滴,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1/3;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以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答案: C 6.下列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 ①用剩后的药品为避免浪费应放回原瓶②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④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中用剩后的药品一般不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④中应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靠近气体。②、③正确。 答案: A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解析: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主要包括: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答案: C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NO3)2溶液 B.加BaCl2溶液即可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Ba(NO3)2溶液即可 解析:注意不能用硝酸或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将可能存在的SO2-3氧化成SO2-4,影响对SO2-4的检验。 答案: C 9.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题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题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单一知识点针对性训练] 常用仪器的使用 一、填空题 1.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并讲 明用途。 A: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B: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C: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D: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E: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F:名称________。用途_ _______。 G: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H: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M: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N: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2.如图1-4所示,按照仪器图形回答下列咨询题。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___ ____。 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___。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________。 ④用于盛放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 A.量筒B、烧杯C.试管D、蒸发皿 2.下述滴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取液后的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以免液体流出 B、把滴管放在洁净的实验台上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以后未经蒸馏水冲洗便连续使用 D、吸取了石灰水的滴管没经蒸馏水冲洗再吸取纯碱溶液 3.下列仪器能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 A.烧杯B、量筒C.广口瓶D、试管 药品的取用 一、填空题 1.固体药品通常储存在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样用__ ______,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 _里。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讲明用量,一样按____ ____取用;液体通常取________mL,固体只需________ 即可。实

常用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男(~)×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女(~)×1012/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12/L 新生儿170~200/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 1.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 ②分叶核(sg):50~70 2~7 2.嗜酸性粒细胞(E):~5 ~ 3.嗜碱性粒细胞(B):0~1 0~ 4.淋巴细胞(L): 20~40 ~4

5.单核细胞(M): 3~8 ~ 临床意义: 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⑤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等。

初三化学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 1、在实验室操作练习中,王明同学观察记录了下列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①通过品尝是否有咸味确定某包白色固体是否为食盐; ②取用金属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④在进行锌和盐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粒的试管中多加盐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化学危险品标志指的是 A.腐蚀品 B.自燃物品 C.爆炸品 D.有毒品 4、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6、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 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便于操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9、如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A中的错误是: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 (2)图B中的错误是: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 10、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硬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11、下列基本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化学讲义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一、肝胆生化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 2.蛋白质代谢:合成血浆蛋白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合成尿素 3.脂类代谢: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合成LDL、HDL、LCAT;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酮体 4.维生素代谢 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D、E、K及B12等。 直接参与Vit的代谢转化:无活性形式→活性形式。如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D3在C25位上羟化,维生素PP合成NAD+和NADP+,维生素B1合成TPP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5.激素灭活:肝是激素降解的主要部位。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1.概念:机体对内生及外来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即为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 2.意义:使脂溶性极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有利于代谢产物、药物、毒物等从肾脏和胆道排出。 3.过程: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 (三)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由胆固醇转化生成,存在于胆汁中。 1.分类: (1)初级胆汁酸:肝细胞内合成,主要成分有胆酸、鹅脱氧胆酸。 (2)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肠内细菌分解作用而成,主要成分有脱氧胆酸、少量石胆酸及微量的熊脱氧胆酸。 2.胆汁酸功能: 在脂肪的吸收、转运、分泌和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四)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1.胆红素代谢 血中运输: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肝内代谢: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1)摄取:肝细胞内有Y蛋白和Z蛋白两种色素受体蛋白。Y蛋白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转运蛋白,Z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Y、Z蛋白与进入胞质的胆红素结合,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2)转化:水溶性↑,毒性↓。 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肾脏)。 (3)排泄: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 肠内变化:胆红素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还原成尿胆原。在肠管下段接

初中化学实验测试题

初中化学实验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B.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 C.一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2.如右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HNO3或KNO3 B.HCl或H2SO4 C.BaCl2或CaCl2 D.NaOH 或Ca(OH)2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5.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A.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稀盐酸和铜粉反应制取氢气 D.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6.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

验用品中的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 .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7.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右边盘上放被称量物品,左边盘上砝码为10g ,游码在标尺上0.3g处,天平平衡,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 A.10.3g B.10.7g C.9.7g D.9.3g 8.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10.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B.倾倒液体 C.过滤 D.加热液体 11.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2.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B.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C.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1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 NaCl 溶液装瓶贴签 D 量取蒸馏水 B 取用氯化钠固体 A 氯化钠溶解 C

常用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3.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患者。 4.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均称为贫血,其中血红蛋白的降低值对贫血程度判断更重要。 5.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6.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7.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成人为(4.0—10.0)×1012/L。 8.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分叶核)占50%—75%。 9.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急性中毒、组织严重损伤或坏死、恶性肿瘤等疾病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10.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和部分格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流感);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电离辐射、使用某些化学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11.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不分叶核粒细胞增多(>5%)即为核左移;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患者。 12.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增多(>3%)即为核右移;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患者。 1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1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感染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15.血小板计数(PC或PLT)正常值:(100—300)×109/L。 16.女性月经期的第1日可引起血小板生理性减少。 17.血小板病理性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患者。 18.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19.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时,标本中应加入的抗凝剂为3.8%的枸橼酸钠0.4ml。 20.血沉病理性增快见于各种急慢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患者。 [尿液、粪便检查] 21.做尿常规检查尿标本可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ml左右,但以晨尿最好。 22.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1000—2000ml;超过2500ml为多尿;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 为无尿。 23.每升尿内含有血量超过1ml即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为镜下血尿。 24.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等。 25.新鲜尿液若呈白色或黄色混浊为脓尿或菌尿;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平均见到5个以上白细胞为镜下脓尿。 26.脓尿或菌尿、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27.尿液呈深黄色且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为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患者。 28.尿液呈酱油色多见于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溶血的患者。 29.尿液呈乳白色为乳糜尿;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的患者。

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含答案).(优选.)

[标签:标题] 篇一:初三化学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2、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_______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______取,必要时可用________取。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________放,试剂瓶的标签______,瓶口_____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剂瓶放回原处。 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 6、加热固体物质时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先进行,再把酒精灯固定在的部位用外焰加热。 7、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____毫升,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酒精灯的灯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因此,用_______部分进行加热。 9、液体物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加热时使试管倾斜要,切不可对着_________。 10、定量取用液体操作:量筒____,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试题答案】 1、A 2、用手接触药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镊子药匙纸槽一横二送三竖 4、倒向手心紧挨 5、胶头滴管滴管沾污容器 6、试管口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预热有药品 7、1~2mL盖满试管底部 8、外焰内焰焰芯外焰外焰 9、1/3 45°预热自己或他人 10、放平凹液面最低处 篇二:1.3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 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燃烧匙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将实验时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药品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要先进行预热

临床化学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讲义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考纲要求》 1.肝胆生化 (1)肝脏的代谢熟练掌握 (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 (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 (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 2.肝胆疾病的检查 (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 (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 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 (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 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生物转化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 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蛋白质代谢: (1)合成与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2)肝脏合成的许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3)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4)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3.脂类代谢: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1)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肝脏不利用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1’×50) 1. 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的侵入。 2.减压过滤的优点有:(1) 过滤和洗涤速度快;(2) 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3)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3. 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分离净,不应见到有水层。 4.减压蒸馏装置通常由克氏蒸馏烧瓶;冷凝管;两尾或多尾真空接引管;接受器;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毛细管(副弹簧夹);干燥塔;缓冲瓶;减压泵。等组成。 5. 减压蒸馏时,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它能冒出气泡,成为液体的沸腾中心,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6.减压蒸馏操作中使用磨口仪器,应该将磨口部位仔细涂油;操作时必须先调好压力后才能进行加热蒸馏,不允许边调整压力边加热;在蒸馏结束以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再使系统与大气相同,然后才能停泵。 7.在减压蒸馏装置中,氢氧化钠塔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和水,活性炭塔和块状石蜡用来吸收有机气体,氯化钙塔用来吸收水。 8.减压蒸馏操作前,需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沸点,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真空度。 9.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低沸点的物质在常压下首先蒸馏除去,防止大量有机蒸汽进入吸收塔,甚至进入泵油,降低油泵的效率。 10.蒸馏烧瓶的选择以液体体积占烧瓶容积的1/3-2/3 为标准,当被蒸馏物的沸点低于80℃时,用水浴加热,沸点在80-200℃时用油浴加热,不能用电热套直接加热。 11.安装减压蒸馏装置仪器顺序一般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要准确端正,横看成面,竖看成线。 12.写四种破乳化的方法长时间静置、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用滤纸过滤、加乙醚、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加乙醇、离心分离、超声波、加无机盐及减压(任意四个就可以了) 二、单选(1’×10) 1. 当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或焦油状物质,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采用(C)将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进行分离。 A.回流 B.分馏 C.水蒸气蒸馏 D.减压蒸馏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C)。 A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上口放出。 D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3. 使用和保养分液漏斗做法错误的是(D)。 A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B使用前,旋塞应涂少量凡士林或油脂,并检查各磨口是否严密。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5~5% B0~1% L20~40% M3~8% 血小板(100~300 )×109/L 红细胞比容男0.4~0.5 女0.37~0.48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11~13s 网织红细胞0.5%~1.5% 平均1%新生儿2%~6% 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 尿液检查 颜色淡黄色 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 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003~1.030以上 一般变动范围 1.015~1.025 晨尿 1.020左右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 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 白细胞<1000000 /12h 红细胞<500000/12h 管型<5000/12h 1小时尿细胞计数 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

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 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 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 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 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1~0.9g/d 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 尿蛋原 稀释试验<1∶20 定量 0~5.9mol/L(0~3.5mg/d) 尿酮体试验定性(—) 尿胆红素试验定性(—) 尿妊娠试验定性乳胶法(—) 粪便检查 颜色:黄褐色量100~300g/日细胞(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食物残渣、大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隐血试验阴性。 血清蛋白测定 总蛋白60~80g /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 1.5:1~2.5:1 甲胎蛋白(α-FP,AFP)0~25μg/L (0~25ng/ml)血清C反应蛋白(CRP) 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 尿素氮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尿酸119~238μmol/L 肌酐全血88.4~176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糖(空腹) 全血(Folin-吴法)4.4~6.7(80~120 血清(邻甲苯胺法)3.9~6.4 mmol/L(70~110 mg/dl) 血钾(K+)4.1~5.6 mmol/L(4.1~5.6 mEq/L) 血钠(Na+)135~144 mmol/L(135~144 mEq/L) 血钙(Ca2+) 2.2~2.7 mmol/L

2018年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宿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一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40克 实验内容:通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配制40克5%的氯化钠溶液。目的要求:1、依据要求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2、正确使用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3、正确使用量筒、胶头滴管量取一定体积液体。 4、溶解氯化钠。 5、洗涤仪器、整理复位。 6、填写实验记录。 仪器药品:试管架、托盘天平(带砝码)、方纸片、药匙、量筒(50 mL)、胶头滴管(放盛水的烧杯中)、玻璃棒(放烧杯中)、200mL 烧杯两个(分别贴标签配溶液和回收氯化钠)、500 mL烧 杯一个(贴标签回收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放细口瓶中)、 氯化钠粉末(放试剂瓶中)、擦纸 实验记录: 1、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 40g ⅹ5%=2g 2、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体积。 40g – 2g = 38g 38g ÷1g/cm3 = 38 cm3 = 38 mL

宿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试题评分细则 试题一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40克 实验内容:通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配制40克5%的氯化钠溶液。 仪器药品:试管架、托盘天平(带砝码)、方纸片、药匙、量筒(50 mL)、胶头滴管(放盛水的烧杯中)、玻璃棒(放烧杯中)、200mL烧杯2个(分别贴标签配溶液和回 收氯化钠)、500 mL烧杯1个(贴标签回收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放细口瓶中)、

理科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1、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值。 2、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碳酸 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目的要求:1、正确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 2、正确测定液体的PH值。 3、正确使用胶头滴管。 4、洗涤仪器,整理复位。 5、填写实验记录。 仪器药品:试管架、小试管(15mm×150mm)3支、试管刷、纸条、擦纸、药匙、滴管(放在烧杯中)、PH试纸及比色卡、玻 璃棒1根(放入烧杯中)、玻璃片(7cm×7cm)、饱和碳 酸钠溶液、碳酸钠粉末、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1: 3)。 实验记录: 1、测得碳酸钠溶液的PH值是。 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九年级化学试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题

九年级化学试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题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单一知识点针对性训练] 常用仪器的使用 一、填空题 1.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并说明用途。 A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B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C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D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E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F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G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H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M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N :名称________。用途________。 2.如图1-4所示,根据仪器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_______。 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___。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________。 ④用于盛放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 A .量筒 B 、烧杯 C .试管 D 、蒸发皿 2.下述滴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取液后的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以免液体流出 B 、把滴管放在洁净的实验台上 C .滴瓶上的滴管用过以后未经蒸馏水冲洗便继续使用 D 、吸取了石灰水的滴管没经蒸馏水冲洗再吸取纯碱溶液 3.下列仪器能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广口瓶 D 、试管 药品的取用 一、填空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________取用;液体通常取________mL ,固体只需________即可。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________,也不能随意________,更不能拿出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 2.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应先使试管________,把盛药品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小心地送入________,然后使试管________,让药品________。 3.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先拿出瓶塞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倾倒时试剂瓶标签应________向着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________量出液体的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______,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才能正确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如果采用仰视读数的方法,则读数比实际值(填“偏小”“偏大”或“相等”)________,如果采用俯视的方法,则读数比实际值________。 5、量筒的“零点”在________方。(填“上”或“下”) 6.如图1-5 10mL 量筒内液体体积是________mL 。 7.取用少量的液体时可用________,使用时应保持橡胶胶帽________,不要平放或倒放。 8.下列试剂中,应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应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氧化铜粉末 ②石灰石块 ③锌粒 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9.图1-6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①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 (2)图②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既能用来给液体加热,又能用来给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集气瓶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 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下作业 1、(2008年山东烟台)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3、(2007·南昌)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4、(2006年·金华)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收,也可直接倾倒 5、(2008年江苏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8.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 6、(2007·河北)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7、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吴明用10 mL 的量筒量取6.5 mL的食盐水 B.王倩用pH试纸测得某Na 2CO 3 溶液的pH为10 C.朱林用200 mL的烧杯量取了125 mL 的NaOH溶液 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 g硫酸铜晶体 8、(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9、(2008年江苏南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课下作业答案: 1、C 解析:C项操作准确无误。 2、B 解析:基本操作往往和物质的性质综合起来出题,所以对一些常见基本操作要非常熟悉,提高辨析的效率。“三不”原则中,对任何药品都不可用鼻子直接去闻药品的气味,要采取“扇闻”的办法,故A错;对任何可燃性气体在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

————————————————————————————————作者:————————————————————————————————日期:

化验基础知识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中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天平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

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干燥器保持(烘干)或(灼烧)过的物质,也可干燥少量制备的产品. 19.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称样,(试样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干扰杂质的分离,(分析测定)和结果计算等几个环节 . 20.在进行超纯物质分析时,应当用(超纯)试剂处理试样若用一般分析试剂,则可能引入含有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被测组分. 21.?分析结果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而,仔细而正确在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平均试样),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样误差常常(大于)分析误差,因而,掌握采样和制样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 22.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23.?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4.?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5.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络合)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26.?用盐酸分解金属试样时,主要产生(氢气)和(氯化物),反应式为(M+nHCl=MCL n +n/2H 2↑,M代表金属,n为金属离子价数)

最新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试题(4)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试题(4) 1、(2008年山东烟台)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3、(2007·南昌)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4、(2006年·金华)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收,也可直接倾倒 5、(2008年江苏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8.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 6、(2007·河北)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7、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吴明用10 mL 的量筒量取6.5 mL的食盐水 B.王倩用pH试纸测得某Na2CO3溶液的pH为10 C.朱林用200 mL的烧杯量取了125 mL 的NaOH溶液 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 g硫酸铜晶体 8、(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9、(2008年江苏南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