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当前教育大数据分析还属于“高大上”的时髦名词,分析技术还未达到工具化、可视化、常规化,普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还很难利用现有的分析框架开展研究。

针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研究还十分缺乏。大数据分析是新生事物,目前较多运用到商业领域,但教育上的应用还比较少,各个研究机构正逐步与大型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探索教育大数据分析。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迎来契机

目前,评价的理论和评价的技术,均有待加强研究和改进。随着专业机构的不断建立、专门人才的不断培养,以及各个机构就有关核心技术不断加强研究,以及“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化方面大步迈进。

国家教育云的建设为基础教育大数据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和信息。国家开启了“教育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上面汇集了全国学生的各项管理信息和资源运用信息。这些信息直接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师的教研、教师的教学等,并且每年都会及时更新,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各地涌现的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开展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过程性和表现型数据。各地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录播系统”和“学生学习系统”的建设,存储了大量的教育过程信息。这些过程信息中,既有教师上课的录音与录像,又有教师的备课信息,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家长的参与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将挖掘出现有数据的价值。

教育评价云的建设为基础教育质量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奠定了基础。2014年,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教育评价云,针对学生质量评价从标准、工具、采集、存储、分析与结果呈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设计,为将来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大数据分析奠定了专业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仅涉及评价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还涉及评价理念的革新,包括从“评价为了学习”到“评价就是学习”过渡,也涉及未来人才素质素养的理念革新,以及评价核心技术的革新。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必然会遇到和终将解决的一个个难题。(作者张生,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发展方向

一、关于“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旨在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包括不限于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氛围,培养现代的智慧型人才。 智慧教育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致辞,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用和地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 二、“智慧教育”的建设目标 智慧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外乎是使教育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老师教、学生学的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和教学能力的融合,即做到“四融合”: 教学内容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识的形式,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借鉴当前比较流行的翻转式课堂、微课程、MOOC等在线学习模式,建设一套与学科内容紧密融合的教学课件和案例。 学生学习融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过程优化和学习效果评价等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式的学习。 教学能力融合:教师通过调用全市、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新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能力和水平,推进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运用,推动教师备课、教学、辅导、评价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学校管理融合:建设和完善市、区、校三级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统筹管理,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融合,为学生培养、学校管理提供全面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三、“智慧教育”的建设内容 (一)教育云平台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把信息资源(服务器、存储器、宽带)、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把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资源池,为用户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一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正筹划建设独立的信息中心、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和开发各类应用等,以中等规模城市为例,一个城市中小学近100所,按照每个学校投资20万元(按照最低限度)建设信息中心计算,累计投资将超过2000万元。然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以及应用软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虽有个别差异,但利用共享平台可

网络信息化时代传统书写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化时代规范书写依然重要 信息化的电子时代,为文字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但我们也看到,许多孩子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字却越写越丑。就在十几年前,写好汉字还是中小学生最基础的教育内容之一,然而近些年随着电脑及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用手写字越来越被人们看淡。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脑必将取代我们人体的许多功能。但是书写对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无论从个人角度而言,还是从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写一手好字,培养良好的写字能力和习惯无疑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书写水平下降的现状 随着手机、电脑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孩子在没有正确掌握汉字书写之前反倒学会了计算机汉字输入,课外娱乐更是与电脑为伴,因此不少学生虽然高中毕业了,写的字却像小鸡啄米或如同小狗乱爬。一位中文系博士给本科生上课时,一个“嘉”字在嘴边嘀咕了半天都写不出来,在全班同学的指点下才艰难完成。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普遍存在错字连篇,高中生、初中生作文里涂改液、

胶带齐上阵……。光明网前一段时间开展的“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5.3%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46.2%的人更喜欢电脑输入,21%的人则很少用笔书写汉字,44.3%的人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41.5%的人经常提笔忘字,14.2%的人经常写错别字。面对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和现实,人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书写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当人们习惯了在键盘前文思泉涌之际,他们的手已经拿不好承载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那支笔了。 二、书写水平下降的原因 1、网络信息化对规范书写的冲击。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网络化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全社会都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对网络电子产品的依赖,已经让大家对传统书写教育失去原有一贯的兴趣,传统书写教育已基本退出了教育历史的舞台。 2、家长对规范书写的不重视。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无纸化办公,家长们自己在工作中已经不太需要拿笔写字了,对传统书写就有了错误的认识,即使叫孩子报个书法班也是随波逐流的时尚掺杂着点望子成龙的愿望。 3、学校淡化了规范书写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展了计算机课程,但已经很少能看到课程表里有书法课了,当然我们也非常欣慰

【信息化教学】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信息化教学】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大媛说: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将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本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科学的运用AI也会给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今天大媛分享的文章,便是向大家介绍多个场景下AI对教育革新的帮助。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出现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是进行一个统计的过程,始于数据体和试图派生出一个解释数据或可预测未来数据的规则和程序。其优点是它在不可行或难以写下明确规则来解决一个问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用。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结合让人工智能进入教育正在成为现实。 机器学习背后依靠的是互联网大数据。MOOC和其他在线教育形式的普及带来了大量的教学数据。机器学习可以从这些教学大数据中找到与学生个体匹配的教学模型,或者说,教育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位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和成长的独特路径。因此,这将催生出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为每个学

习个体提供匹配的教师、课程和方法也将成为可能。 目前,并没有一个能让行业从业人员普遍接受的单一人工智能的定义。因此,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教育行业的人工智能应该是什么形态:AI可能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能是一位有益的学伴,还可能是有各种问题的学生,亦或是定制的课程?或许,通过下面的案例,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更适合的教师和课程 虽然教师和学生有各自的教和学的风格,但是时至今日,教师和学校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千篇一律的教材来 应对不同的学生。因为在已有教学体系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逐一了解每个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课程材料。 基于机器学习的教育人工智能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行为模式,协助教师更轻松地从学生表现中收集可操作的见解,做出明智和有效的决策来帮助学生,引导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收集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还能发现某个学生存在大量问题的地方,然后通过定制的材料、练习和课程帮助他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智慧树知到 《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拥有好奇心是开始创新的第一步。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智能时代下的创业能力模型涉及到哪些能力? A:自我认知的能力 B:创新能力 C:技术能力 D:商业能力 E:团队合作能力 正确答案:自我认知的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本门课程的目标是鼓励所有人去创业。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要实现从点子到商品的转化,必须要具备创业能力模型中的五种能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 1、alphago战胜人类选手的三个法宝是:。 A:计算能力 B:算法 C:人工智能 D:大数据 正确答案:计算能力,算法,大数据 2、AlphaGo用了两个深度学习网络:。 A:策略网络 B:对等网络 C:深度网络 D:价值网络 正确答案:策略网络,价值网络 3、什么样的工作不容易被机器取代 A:机械重复 B:高创新性 C:高情感参与性 D:难以被数学建模 正确答案:高创新性,高情感参与性,难以被数学建模

4、智能时代的创新财富有哪些 A:算法能力 B: 银行存款 C:拥有房产 D:专利 正确答案:算法能力,专利 5、人工智能可以增强人的什么能力: A:感知能力 B:认知能力 C:情感能力 D:生存能力 正确答案: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生存能力 6、样本数据需要清洗,所谓数据“清洗”是因为以下原因:A:样本被弄脏了 B:样本太久不用 C:拍摄取样的分辨率不一样 D:拍摄取样的光线不一样 正确答案:拍摄取样的分辨率不一样,拍摄取样的光线不一样7、智能机器不容易做迁移学习的原因是: A:智能机器并不聪明 B:迁移需要的费用太高 C:具体问题建模是固定的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9-10-11T15:19:05.80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作者:南锐 [导读] 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查询到各方面的知识。 陕西省延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教育方式和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方式走向信息化进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但一味地跟随潮流容易失去教育事业本身的意义。只有理性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可预知的困难做好准备,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时代对教育事业带来的便利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 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变革 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查询到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机构都应参与到学术和技术的改革当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不敢舍弃传统教学方式。教育的大变革意味着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要得到较大的突破。首先要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学生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感应到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便利性,例如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其次,提高教师对互联网产品的利用度,摒弃单纯的板书教学,利用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文字、图像、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这也对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等互联网产品提出了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1.数据共享存在难度。数据互动、资源共享的一个前提是基础业务数据规范,如果这一规范不明确会影响学校和区域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和数据共享。另外,数据冗余是存在于业务系统当中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若干数据模块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囿于当时的条件而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由此难以保证业务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和确定性。而且在进行数据更改的过程中,数据导入的方式会对系统的数据同步性和统一化带来不利影响。 2.业务、应用系统不健全。业务系统开发过程中未能明确区、校的分界线,导致各部分功能的划分不够细致与明确。对各部分功能的不明确性会影响业务的统一性,阻碍学校积极能动性的发挥。应用系统的不健全会对教育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说在系统上比较缺乏教与学的核心业务;其二,在学生管理、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德育以及教师培训等业务上尚未实现数字化;其三,数字化教学这一内容上存在着数字化平台不够完善与优良的特点;最后,在学习内容的管理上,很多学校不够重视。总而言之,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地健全与完善。 3.用户体验效果差。目前存在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系统当中,各个功能分区的板块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较强的独立性导致整个系统中没有一站式登录机制。用户对象不同,在登录系统的时候所进行的操作也不相同,并且这种操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系统可以使用户统一登录,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用到风格统一的系统,获得更好的消息体验。此外,统一的消息机制同样不存在,这也是造成用户体验不良的一个方面。 4.业务流程标准不统一。教育信息化系统目前没有统一的业务流程标准,欠缺流程化、规范化,用户在进行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后台进行的具体操作业务复杂而繁多,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的实时性会变差。没有规范化的流程引导,用户在瞬间获得有用数据的效果也会变差;同样,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上都会有相应的延迟,降低处理数据的效率。 三、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为了提供统一的教育服务,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有利于实现区域信息化系统的规范化、流程化。统一的数据中心所提供的统一的服务包括传统基础服务;数据共享服务,实现各个层面上的数据共享;信息等统一的认证服务,实行动态的应用系统认证;教育信息化修通标准定制服务,提供系统发展标准,按照相关规定建设信息化系统;系统建设监管服务,监管区域教育数据中心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安全监管服务,提供保证网络安全监管的相关服务,确保整个区域的教育信息网络安全。 2.完善业务系统。教育信息化的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众多,应该按照项目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综合安排建设进度。其中,涉及到区域教育核心的教研项目应该放到首要的位置,包含的各个子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师展业发展档案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与汇总,并且形成各个专项的数据报表,以对教研的各个项目进行反馈,从而针对具体的薄弱环节进行提升,向着健康的良性循环状态发展。 3.全心服务教师与学生。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务必将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当作中心服务对象,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4.准确定位区、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区、校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怎样发展是需要明确的,既不能实行突出区发展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也不能实行于系统性、整体性不利的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应当在区、校责任明确的前提下,使区、校双方都能获得积极、充分的发展,整体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鹏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科技视界,2017,(7)。 [2]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

信息化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6946576.html, 信息化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智宏 来源:《商情》2014年第36期 【摘要】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经济成长能力、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国家发展新的突破方向,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兴产业一开始就要从顶层设计把电子信息技术融入进去,这样能够使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更高。 【关键词】信息化新兴产业两化融合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为大众所了解,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动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而开始的。随着信息化在实践中迅速推进,人们对信息化概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和丰富起来。 20世纪末,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当代的社会生活。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2000年八国首脑会议(G8)“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的提法,文件称(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通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作用和信息产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引领并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是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挖掘社会智能潜力,提高国民经济活动中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能力,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加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带动了经济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从信息的资源属性来看,相比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大。

AI时代的智慧教育 之 课堂质量评估系统建设方案(2019v2.1)

课堂质 基于人

目录 一、背景简介 (1) 二、 需求分析 (2) 三、 方案设计 (2) 3.1 方案概述 (2) 3.2 系统建设 (3) 3.2.1系统设计架构 (3) 四、 AI-CQE产品功能介绍 (6) 4.1产品简介 (6) 4.2课堂分析 (6) 4.2.1表情、行为分析 (6) 4.2.2多种行为精确统计 (8) 4.2.3多维度数据统计 (9) 4.2.4专注度统计 (9) 4.3多层级数据分析 (11) 4.3.1多课堂分析 (11) 4.3.2学科分析 (11) 4.3.3班级数据对比分析 (12) 4.3.4学校数据综合分析 (12) 五、 系统特色 (13) 5.1先进的AI分析技术、合理的数据统计 (13) 5.2全高清、全覆盖、高精度 (13) 5.3真正的常态化教学分析 (14) 5.4基础资源重复利用 (14) 5.5课表关联和自动分析 (14) 5.6基于多维度、多层级数据统计后的用户反思 (15)

一、背景简介 教育的变革总是跟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们不可能一直依赖于某一种教育形式,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停滞不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前提。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2018年教育信息化从1.0阶段迈向2.0阶段,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大大激发了教育系统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新阶段,早已成为各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而人工智能该如何跟教育相结合呢?首先,多维度、多层面、海量的教学数据智能采集,是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前奏;其次智能的数据处理,对大量级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判断、提炼、分析、最终成为决策的有力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课堂质量评估系统的推出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智慧教育的建设无疑是锦上添花,大大加快了智慧教育建设的的步伐。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在许多产品或系统中,有或者没有嵌入式系统就成为两化融合有无的标志,甚至是两化是否深度融合的标志,而没有工业软件,也就没有两化的融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在提及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选择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下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焦点和热点。无论是国家的战略决策、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还是工业企业的现身说法,都绕不开我们所置身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革命。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数字化开始,向着网络化、智能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其中,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获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青睐,被认为在信息化革命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破解两化深度融合的两大着力点。 数字化浪潮开启融合之路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开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就已经拉开了历史的序幕。从“信息化1.0”到“信息化3.0”,风云突变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启了传统工业化的智能化之路。 “显然,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工业化时代。”周宏仁表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从数字化开始的。“迄今为止,我们在两化融合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大部分都是以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为基础。” 究竟什么是“数字化”呢?“简言之,数字化,就是计算机化,‘信息化1.0’即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周宏仁介绍道,数字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51 年,美国普查局利用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去做人口普查报告,数字化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有了极大地改善。 “当代的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数字化革命。信息化的进程是从数字化开始的。”周宏仁称,虽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但数字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人们还在追求更高的计算机处理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业内专家认为,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时代的结束,相反,网络化将数字化的威力近乎无限放大,对人类的主要贡献也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变革,更体现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革。 周宏仁高度评价了网络化时代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他称,网络化对工业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将使信息传递的更快、容量更大、质量更高。“而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智能化对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开始发生深刻的影响。” 周宏仁此处所提及的“智能化”,即当前我们所置身的、有着蓬勃发展潜力的“信息化3.0”。可以说,智能化是继数字化、网络化之后,人们对于充分发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初见成效: --金桥工程建成卫星站70个,主干网覆盖10个大中城市,正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卡工程的12个试点城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的自动取款机联网,其中有的城市实现了国际自动取款机联网,发长量超过6000万张。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每天处理5万多笔业务,金额达800一1000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500亿元。 --金税工程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查出利用发票违法违纪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金关工程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并已经陆续投入运行,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了贸易摩擦。 第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的提高。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 合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 --"八五"期间,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8000多项。资 金投入产出比为1:5。 --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 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投资,可建设44个水厂。 --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 年可节电1.2亿度。 --在企业改造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效率和效 益大幅度提高。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管 理系统,使麦道飞机机头的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 收到良好效果。如1998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大量芹菜滞销。在网上发布现货待售信息后,一周内积压的芹菜全部售完。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第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科研教育的发展,为新闻宣传提 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现了国际联网,使计算机 成为了解与交流科教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系统计算机

智慧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影响研究

智慧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研究智慧教育的含义,以及智慧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价值,从把握智慧真实含义出发,深入探讨智慧教育的实践性、个体性、内隐性、动态性以及高效性等基本特征,挖掘智慧教育对学生学习思维、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市场发展的价值,对促进教育发展具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影响研究 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在新一代技术的支持下,布满技术“神经”的世界将变得更小、更平、更开放、更智能。当“智慧地球”思想冲击到不同领域时新的思想随之迸发,如出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当这一技术与文化相互交织的浪潮涌向教育领域时,智慧教育便应运而生。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一.国内智慧城市体系中的智慧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在 2012 年就开始进行智慧教育建设,并在 2014 年成为“宁波市智慧城市”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的四大工程之

一。截至目前,宁波的智慧教育已建成了一个门户(宁波智慧教育门户网站)、三大平台(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五大体系(常态运营维护体系、资源供给交易体系、基础数据共享体系、多元经费保障体系、政府合作推进体系)。上海市在 2014 年印发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中,“智慧教育”被列为重点专项,主要是推进建设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支撑系统、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上海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和建设网络服务平台。江苏省在 2015 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重点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和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到 2016 年基本建成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实施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智慧教育人才。 二.国内智慧教育的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其中,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即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与过去传统信息技术推动的教育信息化 1.0 不同,教育信息化 2.0 是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创新推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的发展,培育教育的创新驱

智慧树知到《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拥有好奇心是开始创新的第一步。 答案:对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答案:正确 3、智能时代下的创业能力模型涉及到哪些能力? 答案:自我认知的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本门课程的目标是鼓励所有人去创业。 答案:错 5、要实现从点子到商品的转化,必须要具备创业能力模型中的五种能力。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alphago战胜人类选手的三个法宝是:。 答案:计算能力、算法、大数据 2、AlphaGo用了两个深度学习网络:。 答案:策略网络、价值网络 3、什么样的工作不容易被机器取代 答案:高创新性、高情感参与性、难以被数学建模 4、智能时代的创新财富有哪些 答案:算法能力、专利 5、人工智能可以增强人的什么能力:

答案: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生存能力 6、样本数据需要清洗,所谓数据“清洗”是因为以下原因:答案:拍摄取样的分辨率不一样、拍摄取样的光线不一样 7、智能机器不容易做迁移学习的原因是: 答案:具体问题建模是固定的、训练数据集是特定领域的8、智能技术嵌入到驾驶领域产生了: 答案:无人驾驶 9、智能技术嵌入到教育领域产生了: 答案:自适应学习 10、创新项目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来思考: 答案:生活痛点、生活痒点、行业痛点、行业痒点 第3章单元测试 1、以下哪些是创业面临的外部条件? 答案:创业环境、市场环境、支持政策、资金 2、创业过程的发端是。 答案:创业管理期、创业准备期、创业规划期 3、能力模型第五层的能力是:。 答案:团队能力 4、大脑的创造力主要蕴藏在:_。 答案:右脑中 5、怎么确定自己通过观察所下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实验验证

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发展 方向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一、关于“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旨在综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包括不限于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氛围,培养现代的智慧型人才。 智慧教育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刘延东副总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致辞,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用和地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 二、“智慧教育”的建设目标 智慧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外乎是使教育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老师教、学生学的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和教学能力的融合,即做到“四融合”: 教学内容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识的形式,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借鉴当前比较流行的翻转式课堂、微课程、MOOC等在线学习模式,建设一套与学科内容紧密融合的教学课件和案例。 学生学习融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过程优化和学习效果评价等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式的学习。 教学能力融合:教师通过调用全市、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新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能力和水平,推进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运用,推动教师备课、教学、辅导、评价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学校管理融合:建设和完善市、区、校三级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统筹管理,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融合,为学生培养、学校管理提供全面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三、“智慧教育”的建设内容 (一)教育云平台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把信息资源(服务器、存储器、宽带)、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把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资源池,为用户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一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正筹划建设独立的信息中心、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和开发各类应用等,以中等规模城市为例,一个城市中小学近100所,按照每个学校投资20万元(按照最低限度)建设信息中心计算,累计投资将超过2000万元。然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以及应用软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虽有个别差异,但利用共享平台可以方便进行应用的个性化定义,以满足各校需要。可见,建立教育云平台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 (二)智能课堂平台 智能课堂平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传统教学课堂的智能化和网上虚拟课堂(或称网上学习社区)。对传统教学课堂和以电子白板为工具的教学课堂进行全面改造,实现现有课堂与信息化技术的紧密融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教学内容、展示方式、互动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以电子课本为核心,集成自助式学习管理、自助考试管理、师生互动管理、学生定位管理、紧急求助管理、学生家长互动管理等多项功能,是改变学生目前带课本上学、盲目购买参考书、抄写课堂作业、完成家庭作业等方式的重要设备。该平台

信息化时代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学生姓名段云翔 学号 1220022423002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彭朝荣 日期 2014.10.8

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摘要 政府信息化不仅设计技术,更涉及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的变革问题,它所要构建的“电子政府”,在为政府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苦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就政府信息化给政府带来的新机遇、问题及对策等加以探讨,以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针、策略,变挑战为政府改革的动力,促进政府改革的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政府,政府管理,机遇,挑战

目录 一、绪论 (3) 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及好处 (3) (一)加快信息传递 (3) (二)简化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 (4) (三)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4) 三、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 (4)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5) (二)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 (5) (三)政府信息化可以使人力和信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5) (四)政府信息化有利干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5) 四、我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5) (二)政府信息化公开度不够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 (6) (三)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6)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6) (五)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机构改革脱节 (7) 五、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7) (一)加强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确立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远景和长远目标 (7) (二)要充分认识信息资源的战略意义,制订有效的信息策略 (7) (三)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8) (四)要预先研究和制定上网安全策略,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8) (五)政府信息化建设要与政府机构再造联系在一起 (8) (六)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圳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