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歌咏苏州,选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

整体赏析

《忆江南三首》分写江南春色、杭州秋景和苏州胜事。三首词主旨相同而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山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山寺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寺中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

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值得品味。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他喝着吴酒,观赏“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

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则又回到眼前,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所有古诗词整理汇总共111首含日积月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所有古诗词整理汇总 (包含日积月累共111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词(共6首) 1.《咏鹅》唐·骆宾王,p16页,日积月累。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p58页,课文第3课。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p67页,识字第6课。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唐·李绅,p77页,日积月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p 91页,日积月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唐·李峤,p113页,日积月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7.《春晓》唐·孟浩然,p27页,日积月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唐·李白,p40页,日积月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唐·李白,p43页,第8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p52页,日积月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古诗二首》p67页,第12课。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明·唐寅,p114页,日积月累。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按照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互相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

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 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6.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7.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教师在班上检查。注意“谙”读ān,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目录: 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 绝句[唐] 杜甫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 三衢道中[宋] 曾几 第 2 课燕子(第 4 页) 第 3 课荷花(第 6 页) 日积月累(第 14 页) 忆江南[唐] 白居易 第 5 课守株待兔(第 16 页) 日积月累(第 30 页) 第 9 课古诗三首(第 34-35 页) 元日[宋] 王安石 清明[唐] 杜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日积月累(第 46 页) 第 13 课花钟(第 48 页) 日积月累(第 58 页)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第 18 课童年的水墨画(第 72 页)

日积月累(第 84 页) 第 24 课火烧云(第 91-92 页) 日积月累(第 96 页) 日积月累(第 115 页)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 2 课燕子(第 4 页)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 3 课荷花(第 6 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预习指导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预习指导 一、作者简介: 1、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主要作品:《池上》《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长相思》等 2、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突出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名言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生平简介: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主要作品:《雪梅》春游》《柳絮》《茉莉》等。 名言佳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三、学习生字词 1、会认字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 三篇 2019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新的任务,各位老师们继续加油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加主题思想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加主题思想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内容】: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释义】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① 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9 古诗三首 【教材解析】 关注古诗画面:《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到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到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亮,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憋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关注古诗意境: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暮江吟》表现了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题西林壁》和读者走进了连绵起伏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雪梅》让读者看到了枝头的雪与梅融为一体的景象。 关注诗人观察角度和古诗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和白居易看到了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看到的美丽景色,从而吟成了清新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苏轼带我们看到了,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宋代诗人卢钺眼中的梅和雪进行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 月累)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 [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2课燕子(第4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参加这光荣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3课荷花(第6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 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 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 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 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 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 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5课守株待兔(第16页)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1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日积月累(第30页)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 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第9课古诗三首(第34-35页)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日积月累(第46页)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第13课花钟(第48 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改写成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改写成故事 《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眺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 “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望洞庭》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 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忆江南》赏析 词人青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州的长官),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晚年在北方,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忆江南》词三首就是其中广为传诵的一组。 它们约作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前后,当时词人66岁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阳(领干薪在洛阳养老)。这里所录,是组词的第一首,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一首。 旧曾谙,过去曾经饱览。谙,热悉。江花,江边的鲜花。蓝,植物名,种类很多,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分析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

诗词曲三首诗三首是哪三首 短诗词三首: 1.《咏鹅》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诗词曲三首,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诗词曲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

创造背景: 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诗词曲三首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诗词曲三首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如下: 1、《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知密州的这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对苏轼来说,却是颇为重要的两年。首先,其创作生涯在知密州期间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数量众多,先后创作并得以留世的诗词曲赋共计209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重点课文背诵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重点课文背诵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2课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3课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语文园地(一)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近义词和反义词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独坐敬亭山 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 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 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 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 中“动” 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 1.课文简说。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解析 第一首“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

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诗歌成就很高,对词的发展也有贡献。 这首《忆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阳写的,词中充满了他对江南生活的亲切回忆。 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忆江南》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首尾是咏叹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背诵课文及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 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2课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汇总(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资料 (古诗文、课文、日积月累) 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 1.《绝句》唐代杜甫(fǔ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 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 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 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 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 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 不忆江南? 5.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du)》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滁(chú)州西涧(jiàn)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 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成语背诵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2.八字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 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眼见为 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三、 日积月累1.文学常识:mó yàn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yǎ)人四好:琴棋书 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诚信名言:轻诺必寡信。 -------《老子》 失信不立。-------《左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孟子》小信成则大信立。一一 《韩非子》四、课文背诵段落归纳 1.第二课《燕子》1-3 自然段一一郑振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 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 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 (línglì)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