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罗维邦德色度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罗维邦德色度

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动物油脂是指由动物脂肪组织提炼出的固态或半固态脂类,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动物油脂。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等。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动物油脂。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等)。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3。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原料预处理: 原料→修整→粗切→洗涤→绞碎 2. 熔炼制取工艺流程: 加料→熔炼→盐析→排油→澄清或压滤、离心去杂→盐析→净油 3.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净油→加温→脱胶→脱酸→静置→洗涤→干燥→脱色→脱臭→压滤→精油速冷→成品包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脱酸,脱臭。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 酸值(酸价)超标; 2. 过氧化值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原料库、成品库应有冷藏设施,其他要求同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熔炼制取设备(需要熔炼时)

(1)绞碎设备;(2)熔炼设备(熔炼锅、夹层锅、真空夹层锅);(3)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2. 油脂精炼设备(需要精炼时) (1)过滤设备;(2)脱胶设备(炼油锅,离心机);(3)碱炼设备(炼油锅,离心机);(4)脱色设备(脱色塔);(5)脱臭设备(脱臭器);(7)包装设备;(8)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列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设计的需要进行配置。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10146-2005《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GB/T 8937-1998《食用猪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动物体的板油、肥膘、内脏脂肪和含有脂肪的组织及器官。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分析天平(0.1mg);(二)电炉(可调温式)。 七、检验项目 食用动物油脂产品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分别按照下列表格中所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食用动物油脂质量检验项目表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要点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edibleoil, fat and its product establishments 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力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食品安全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5 5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础设施与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其他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关键过程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原辅材料的控制9 6.2原料的预处理9 6.3浸出9 6.4精炼10 6.5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的使用10 6.6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10 6.7包装(灌装)10 7 检验10 8 产品追溯与撤回10 附录(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1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08-2008,CNCA/CTS 0008-2008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与CNCA/CTS 0008-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题和术语中增加“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扩大了本技术要求的使用范围覆盖种类。对术语“食用植物油”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第4章节,对4.1进行了增补,对4.2、4.3进行了修改; ——第5章节,删除原“5.2.7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因在4.3中已阐述;对“5.2.8控制包装、储运卫生”进行了细化修订; ——第6章节,修改和增补了关键过程“原辅材料的控制、原料的预处理、浸出、精炼、食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的使用、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调配乳化、巴氏杀菌、熬制、金属探测)、包装(灌装)”; ——对第2、7、8章节及附录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谭平、许宾、郭晓辉、胡军、张永、冯晓红、李琼、孙文芳、姚年升、王喜春等。 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和食用植物油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

常见植物油脂

常见植物油脂种类 花生油:油颜色淡黄,细闻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 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油沫发黄。 大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涩味,油沫发白。 棉籽油:油色暗黄,口尝没有味,油沫发黄。 香油:棕红色,闻、尝都有浓浓的香味。 葵花籽油: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可口。 氢化起酥油从英文“短(shorten)”一词转化而来,其意思是用这种油脂加工饼干等,可使制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这种性质的油脂叫做“起酥油”。它是指经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油脂,或不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于加工糕点、面包或煎炸食品,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起酥油的性状不同,生产工艺也各异。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蓝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油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叫作“青气味”。这种气体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 玉米油: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热稳定性好。 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可被皮肤吸收,滋润营养肤质,使皮肤光泽细腻而富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肤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常见植物油脂营养 豆油 豆油是利用大豆种子经过溶剂浸出而获得,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未经提炼的大豆毛油不宜直接食用,目前最普遍的是精炼大豆油。其主要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 菜籽油 菜籽油取自油菜籽,其脂肪酸的组成受气候、品种等影响响较大。传统菜籽油的芥酸含量较高,一般为20%-60%,此外还有芥子苷。曾引起营养学领域的极大争议。有研究发现,用占膳食能量5%的菜籽油(含芥酸45%)的食物喂养幼鼠,发现其心肌出现脂肪沉积和纤维组织形成。目前已经培育出不含芥酸或低芥酸的菜籽品种。 花生油

动植物油脂常规体积质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动植物油脂常规体积质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前言 油脂是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热量,单位质量油脂的含热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两倍(每克油脂产生热量达9.5kcal,即35.748kJ),油脂还提供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须从植物油脂中获得的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V A 、V D、 V E 和V K )。缺乏 这些物质,人体会产生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油脂是重要的热媒介质,能增进食品风味和制作过程,如用于煎炸食品等,增加消费者食欲,因此,油脂是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此外,油脂还有很重要的工业用途,历来被用作润滑油、肥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印染剂、浮选剂、起泡剂等)、涂料、增塑剂和合成多聚物等,广泛用于矿冶、石油、机械、航空、汽车、电器、化工、纺织、建筑、药品等工业,并由此带来大量的油脂贸易。 油脂贸易往来经常涉及到体积和重量互换的问题。植物油脂密度的测定,一直是比较繁琐,特别是绝对密度,在一般性化验室中进行测定,既困难且重现性不好。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采用“相对密度”,既用比重来替代。我国1986年实施计量法以后,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只有“密度”,而没有“比重”,故在标准制定中不再采用“比重”概念。 众所周知,单位体积中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绝对密度(g/mL),简称密度,而常规体积质量,是指每升油脂在空气中的质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的比值称为相对密度。由于体积与温度有关,热胀冷缩,因此,常规单位体积质量与温度成反比。天然油脂及其工业制品是甘三酯的混合物,其常规单位体积质量与组成的关系非常复杂。常温下大部分油脂的常规单位体积质量小于1,液体油脂的常规单位体积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降低。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动植物油脂常规体积质量的测定》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国家粮油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作”中的一项,项目计划编号为20070227-Z-449。该项国家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主持研究工作、方法验证、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编写编

食用动物油的营养价值

食用动物油的营养价值 随着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反而不知道吃哪种食用油好了。人体健康需要很多元素的摄入,食用油就是必备的食物之一。作为日常必需的食物,食用油的摄入需要与其他的食材一起做料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吸收营养。所以,了解食用动物油的营养价值,就不会有食用动物油的选择困难症。 动物油就是动物脂肪,动物油以猪油为代表,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另外,动物油中的胆固醇还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合成胆汁和某些激素的重要原料。 动物油的油脂与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特别与萝卜、粉丝及豆制品相配时,可以获得用其他调料难以达到的美味;动物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几乎平分秋色,具有一定的营养,并且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奶油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率较高,可达95%以上,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量很高的调料,所含的脂肪比例小于黄油,较适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少年儿童。

有几个特点:1、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高;而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低。植物油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动物油一般呈固态。故一般认为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熔点低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凝固、沉淀在血管壁上。 2、动物油和植物油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动物油里主要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维生素和人体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植物油里主要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两种维生素和血液、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3、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它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容易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SOP(精)

文件标题动植物油脂水 分及挥发物含 量测定操作规 程 编 码 MJL-ZB- SOP0042 页数 3 标准 类别工作标准 起 草 人 李雪莲日期20120214 生效 日期20120808 审 核 人 任燕日期20120611 打印人李雪莲 份 数 4 校对人 李雪莲、张 庆君 日 期 20120616 颁发部门生产、品管、 行政、检测中 心、归档 批 准 人 冯文彬日期20120719 领用部门生产、品管、 行政、检测中 心、 份 数 4 责任人 任燕、冯 文彬、李 萱、付斌 日 期 20120808

销毁部门份 数 责任人 日 期 修订 记录修订号 修 订 人 批准人 批准/ 生效日 期 修订原因及 目的 1、目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动植物油脂中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动植物油脂中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2、依据:GB/T 5528-2008/IS0 662:1998《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 3、内容: 原理 在103℃士2℃的条件下,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至水分及挥发物完全散尽,测定样品损失的质量。 方法A

3.1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以下几种。 3.1.1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3.1.2碟子:陶瓷或玻璃的平底碟,直径80 mm~90 mm,深约30mm。 3.1.3温度计:刻度范围至少为80℃—110℃,长约100 mm水银球加固,上端具有膨胀室。 3.1.4沙浴或电热板。 3.1.5干燥器:内含有效的干燥剂。 3.2操作步骤 3.2.1试样准备 在预先干燥并与温度计一起称量的碟子中,称取试样约20 g,精确至0.001 g。 3.2.2测定 将装有测试样品的碟子在沙浴或电热板上加热至90℃,升温速率控制在10℃1min 左右,边加热边用温度计搅拌。降低加热速率观察碟子底部气泡的上升,控制温度上升至103℃士2℃,确保不超过105℃。继续搅拌至碟子底部无气泡放出。为确保水分完全散尽,重复数次加热至103℃士2℃、冷却至90℃的步骤,将碟子和温

CCGF102.3-2010食用动物油脂

CCGF 102 CCGF 102.3—2010 食用动物油脂 2011—02—10发布 2011—03—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食用动物油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食用动物油脂食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地方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及其他食用动物油脂产品等。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及异议处理复检及附则。 注: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是指应急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或者由于某种特殊情 况(或原因)仅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样检验的专项监督抽查。 2 产品分类 2.1 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及代码见表 1 。 表1 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 分类代码 1 102 102.3 分类名称食品食用油、脂及制品食用动物油脂 2.2 产品种类 食用动物油脂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等单一品种动物油脂产品及多品种混 合动物油脂产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食用动物油脂:指由动物脂肪组织提炼出的固态或半固态或液态脂类,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动物油脂。包括单一品种动物油脂和多品种混合动物油脂产品。 4 企业规模划分 根据食用动物油脂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食用动物油脂产品年销售额为 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见表2。 表2 企业规模划分 企业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销售额/万元≥5000 ≥1000且<5000 <1000 5 检验依据 下列引用的文件,其最新版本或修改单均适用于本规范。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的测定 GB/T 5009.32 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81 猪油中丙二醛的测定 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GB/T 5538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 10146 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 GB/T 21927 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373 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与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测定 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 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 6 抽样 6.1抽样型号或规格 预包装产品或称量销售产品。优先抽取小包装产品(净含量≤5L(kg))。 6.2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 6.2.1在企业成品仓库内或者市场上随机抽取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表 明合格的产品,所抽取产品应形态正常,并且其保质期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进行。 6.2.2在企业成品仓库抽样时,同一批次的食用动物油脂抽样基数应不少于10个包装,且总量不少于20kg。抽样人员应从同一批次样品堆的4个不同部位随机抽取4个或4个以上的独立包装,分别取出样品。抽样数量为 1.5kg,小包装产品(净含量≤5L(kg))不少于3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2018.7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2018.7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 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尤其在高温、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当其被动物摄食后,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油脂氧化机理 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 酶促氧化(Enzymatic oxidation) 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1-2]。 1.2 光氧化(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卟啉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3O2生成激发态氧1O2,激发态氧1O2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1-2]。由于激发态氧1O2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倍。 1.3 自动氧化(autoxidation)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3O2发生的游离基反应[3]。该反应分为3个阶段:引发—增殖—终止(表1所示)。 表1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 反应阶段各阶段变化

(六)几种食用动物油的营养特点

(六)几种食用动物油的营养特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动物油的营养特点。 2.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总结知识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食用动物油的营养特点。 教学难点:猪油的营养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事先布置任务,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先行总结几种动物油的营养特点,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二、分别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评价,鼓励为主。 三、教师总结 (一) 1、猪油的基本介绍 猪油,为猪科动物猪的脂肪油,在西方被称为猪脂肪。猪油色泽白或黄白,具有猪油的特殊香味,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都认为炒菜若不用猪油菜就不香。猪油的熔点较羊油、牛油为低,一般低于人的体温,容易被人体吸收。它是饮食业使用最普遍的食用油。 2、猪油的功效与作用 猪油味甘、性凉;有补虚、润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脏腑枯涩、大便不利、燥咳、皮肤皲裂等症;可药用内服、熬膏或入丸剂。外用作膏油涂敷患部。 3、猪油的营养价值 动物油的油脂与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特别与萝卜、粉丝及豆制品相配时,可以获得用其他调料难以达到的美味。 动物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几乎平分秋色,具有一定的营养,并且能提供极高的热量。 4、猪油的热量表(每100 热量(大卡)897 脂肪(克)99.6 碳水化合物(克)0.2 胆固醇(毫克)93 维生素A(微克)27 维生素B1(毫克)0.02 维生素B2(毫克)0.03 维生素E(毫克)5.21 5、猪油的存储 猪油热天易变坏,炼油时可放几粒茴香,盛油时放一片萝卜或几颗黄豆,油中加一点白糖、食盐或豆油,可久存无怪味。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久存而不变质。 6、猪油的食用方法 猪油不宜用于凉拌和炸食。用它调味的食品要趁热食用,放凉后会有一种油腥气,影响人的食欲。 (二)羊油 1、羊油介绍 羊脂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多由熬煮羊的内脏脂肪组织而得。白色或微黄色蜡状固体,相对密度0.943~0.952。熔点42~48℃。碘值38~42。皂化值194-199。主要成分为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甘油三酸酯。是从羊的内脏附近和皮下含脂肪的组织,用熬煮法制取。新鲜的酯经精制后可供食用。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 $"#$$’!!#(!!$!%) "#"#"$%%&’#(

!!!" "#! !!!!!!!!!!!!!!!!!!!!!!!!!!!!!!!!!!!!!!!! !!!!!!!!!!!!!!!!!!!!!!!!!!!!!!!!!!!!!!! !!$%! !!!!!!!!!!!!!!!!!!!!!!!!!!!!!!!!!! "!&$’()*+! !!!!!!!!!!!!!!!!!!!!!!!!!!!!!!!!!!!! #!,-./0! !!!!!!!!!!!!!!!!!!!!!!!!!!!!!!!!!!! $!1234/5! !!!!!!!!!!!!!!!!!!!!!!!!!!!!!!!!!!!!!! $%!!67! !!!!!!!!!!!!!!!!!!!!!!!!!!!!!!!!!!!!!! $%"!89! !!!!!!!!!!!!!!!!!!!!!!!!!!!!!!!!!!!!!! $%#!:;! !!!!!!!!!!!!!!!!!!!!!!!!!!!!!!!!!!!!!! $%$!<=" !!!!!!!!!!!!!!!!!!!!!!!!!!!!!!!!!!!!!! $%&!>?" !!!!!!!!!!!!!!!!!!!!!!!!!!!!!!!!!!!! $%’!:?@A" !!!!!!!!!!!!!!!!!!!!!!!!!!!!!!!!!!!!!! $%(!BC" !!!!!!!!!!!!!!!!!!!!!!!!!!!!!!!!!!!!! &!DE;5" !!!!!!!!!!!!!!!!!!!!!!!!!!!!!!!!!!!!!! &%!!67" !!!!!!!!!!!!!!!!!!!!!!!!!!!!!!!!!!!!!! &%"!89" !!!!!!!!!!!!!!!!!!!!!!!!!!!!!!!!!!!!!! &%#!:;" !!!!!!!!!!!!!!!!!!!!!!!!!!!!!!!!!!!!!! &%$!<=# !!!!!!!!!!!!!!!!!!!!!!!!!!!!!!!!!!!!!! &%&!>?# !!!!!!!!!!!!!!!!!!!!!!!!!!!!!!!!!!!! &%’!:?@A# !!!!!!!!!!!!!!!!!!!!!!!!!!!!!!!!!!!!!! &%(!BC$ !!!!!!!!!!!!!!!!!!!!!!!!!!!!!!!!!!!!! ’!FGH5$ !!!!!!!!!!!!!!!!!!!!!!!!!!!!!!!!!!!!!!’%!!89$ !!!!!!!!!!!!!!!!!!!!!!!!!!!!!!!!!!!!!!’%"!:;$ !!!!!!!!!!!!!!!!!!!!!!!!!!!!!!!!!!!!!!’%#!<=$ !!!!!!!!!!!!!!!!!!!!!!!!!!!!!!!!!!!!!!’%$!>?$ !!!!!!!!!!!!!!!!!!!!!!!!!!!!!!!!!!!!’%&!:?@A$ !!!!!!!!!!!!!!!!!!!!!!!!!!!!!!!!!!!!!!’%’!BC$ !!!!!!!!!!!!!!!!!!!!!!!!!!!!!!!!!!!!! (!IJKL& !!!!!!!!!!!!!!!!!!!!!!!!!!!!!!!!!!!!!! (%!!MN& !!!!!!!!!!!!!!!!!!!!!!!!!!!!!!!!!!!!!! (%"!MO& !!!!!!!!!!!!!!!!!!!!!!!!!!!!!!!!!!!!!! )!PQO’ !!!!!!!!!!!!!!!!!!!!!!!!!!!!!!!!!!!!! )%!!RS’’!!!!!!!!!!!!!!!!!!!!!!!!!!!!!!!!!!!!! )%"!TU’’ !!!!!!!!!!!!!!!!!!!!!!!!!!!!!!!!!!!!! *!VWXY’Z[+!\]’Z["!^_VW‘4:IJ( !!!!!!!!!!!!!!!!!!!!!!! ab*c) !!!!!!!!!!!!!!!!!!!!!!!!!!!!!!!!!!!!!!!

动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动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 Animal fat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62-1980《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油脂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A,使用万用电炉或电热板, 方法B,使用干燥箱。 本标准方法A适用于所有动物油脂,方法B仅适用于酸值小于4的非干燥性动物油脂。 2 引用标准 GB 9695.19-88 肉与肉制品取样方法 3 原理 于103±2℃加热所制备的试样,直至水分和挥发物完全排除,然后测其质量损失。 4 方法A 4.1 仪器和设备 4.1.1 实验室常规仪器。 4.1.2 带手柄的平底瓷皿:直径80-90mm,深约30mm。 4.1.3 温度计:刻度在80℃到至少110℃范围内,长100mm,具有加固水银球并在其上端具有膨胀腔。 4.2 试样 4.2.1 液体试样:对于澄清无沉积物的液体样品,在密闭的容器中摇动,尽量使其均匀。对于有浑浊或有沉积物的液体样品。摇动密闭在容器中的样品,直至沉淀物完全与容器壁分离,并均匀地分布在油体中。检查是否有沉淀物吸附在容器壁上,如有吸附,应完全清除(必要时打开容器),使它们完全与油混合。 4.2.2 固体试洋:将样品加温至刚变为液体,按(4.2.1)操作,尽可能使其充分混匀。 4.3 分析步骤 将温度计段于已恒重的手柄瓷皿中精确称重,再加入约20g的试样,精确称至0.001g在砂浴或电炉上,将盛有试样的手柄瓷皿加热,使温度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至90℃,井缓缓用温度计搅拌。降低加热速度,观察从皿底升起气泡的速度,使温度升至103±2℃。不要加热到105℃以上,继续搅功,刮擦皿底直到气

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含量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动植物油脂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测定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原理 试样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经4-甲基-2-戊酮提取,采用配有一氧化二氮-乙炔系统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试样提取液中的硅含量,外标法计算出试样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 试剂 4-甲基-2-戊酮((CH3)2CHCH2COCH3)。 3.2 标准品 聚二甲基硅氧烷((CH3)3SiO(C2H6SiO)n),纯度≥99.0%。 3.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 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储备液(1000 μg/mL):称取100.0 mg聚二甲基硅氧烷于100 mL容量瓶中,用4-甲基-2-戊酮定容至刻度,摇匀。该溶液可在冰箱中4 ℃保存12个月。 3.3.2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工作液: 称取4 g(精确到0.001 g)植物油空白油脂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少量4-甲基-2-戊酮,分别移取0 μL、40 μL、100 μL、200 μL、300 μL、500 μL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储备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以植物油为基体的0 μg/mL、4 μg/mL、10 μg/mL、20 μg/mL、30 μg/mL、50 μg/mL 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工作液。 称取4 g动物油或氢化植物油空白油脂于10 mL比色管中,置于70 ℃水浴锅中熔化,加入少量4-甲基-2-戊酮,分别移取0 μL、40 μL、100 μL、200 μL、300 μL、500 μL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储备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以动物油或氢化植物油为基体的0 μg/mL、4 μg/mL、10 μg/mL、20 μg/mL、30 μg/mL、50 μg/mL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标准工作液。测试前应置于70 ℃水浴中。 4仪器与设备 4.1原子吸收光谱仪:附硅空心阴极灯;一氧化二氮-乙炔气路系统(配加热装置的减压阀);一氧化二氮-乙炔系统专用燃烧头;

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动物油脂是指由动物脂肪组织提炼出的固态或半固态脂类,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动物油脂。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食用羊油等。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动物油脂。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等)。食用动物油脂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3。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原料预处理: 原料→修整→粗切→洗涤→绞碎 2. 熔炼制取工艺流程: 加料→熔炼→盐析→排油→澄清或压滤、离心去杂→盐析→净油 3.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净油→加温→脱胶→脱酸→静置→洗涤→干燥→脱色→脱臭→压滤→精油速冷→成品包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脱酸,脱臭。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 酸值(酸价)超标; 2. 过氧化值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原料库、成品库应有冷藏设施,其他要求同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熔炼制取设备(需要熔炼时) (1)绞碎设备;(2)熔炼设备(熔炼锅、夹层锅、真空夹层锅);

(3)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2. 油脂精炼设备(需要精炼时) (1)过滤设备;(2)脱胶设备(炼油锅,离心机);(3)碱炼设备(炼油锅,离心机);(4)脱色设备(脱色塔);(5)脱臭设备(脱臭器);(7)包装设备;(8)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列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设计的需要进行配置。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10146-2005《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GB/T 8937-1998《食用猪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动物体的板油、肥膘、内脏脂肪和含有脂肪的组织及器官。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分析天平(0.1mg);(二)电炉(可调温式)。 七、检验项目 食用动物油脂产品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分别按照下列表格中所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食用动物油脂质量检验项目表 序号检验项目发证监督出厂备注 1 感官√√√ 2 水分√√ 3 折光率√√猪油有此项目要求 4 酸价√√√ 5 过氧化值√√√ 6 丙二醛√√* 7 铅√√* 8 总砷√√* 9 抗氧化剂(BHA、BHT) √√* 10 标签√√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2018.7

饲料油脂氧化及其对动物的影响 油脂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饲料储存过程中, 尤其在高温、富含金属微量元素环境下, 极易氧化产生多种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当其被动物摄食后, 影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和繁育, 给养殖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油脂氧化机理、氧化饲料所造成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变化、以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对饲料业和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油脂氧化机理 油脂的氧化主要分为酶促氧化、光氧化和自动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经过裂解、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影响产品品质的有害物质,氧气、光照、金属离子等是促使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1.1酶促氧化 ( Enzymatic oxidation) 油脂的酶促氧化是由脂氧酶参加的氧化反应。不少植物中含有脂氧酶, 脂氧酶是一种单一的多肽链蛋白,它有几种不同的催化特性,其中一种脂氧酶可催化甘三酯的氧化,而另一种只能催化脂肪酸的氧化。在脂氧酶中的活性中心含有一个铁原子,能有选择性地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1-2]。1.2光氧化 (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在光氧化反应中,油脂中光敏剂如叶绿素、卟啉等接受紫外光变为激化态光敏剂,使基态氧3O2 生成激发态氧1O2,激发态氧1O2 直接与基态的含烯物的双键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1-2]。由于激发态氧1O2 能量高,反应活性大,所以光氧化反应速度比自动氧化快1500 倍。 1.3自动氧化 ( autoxidation)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含烯物被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催化生成含烯游离基,含烯物的游离基与基态氧3O2发生的游离基反应[3]。该反应分为 3 个阶段:引发—增殖—终止(表 1 所示)。 表1 油脂自动氧化过程

动物油与植物油

动物油与植物油 肥肉、鱼油、蛋黄、黄油等动物性油脂不但不会增加我们身体的胆固醇,反而让我们身体保持健康,而有些植物油则恰恰相反。过于精加工的植物油并不太适合我们的身体,我们为什么要吃植物油,是因为害怕动物脂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营养专家称:“植物的”不一定就健康。目前,除了过多植物油和过精致植物油外,真正的坏脂肪主要有:高温油、氢化油、转基因油。高温油主要由使用不当造成的,而氢化油和转基因油则应在购买时注意挑选。 发现动物类脂肪有益健康什么是坏脂肪?不是肥肉、鱼油、蛋黄或黄油。与流行的观念相反,科学家最新发现,实际上这些天然脂肪都是好脂肪,我们的祖先食用了几百万年,他们每天摄入4倍于我们的脂肪和胆固醇,全部生吃,不得肥胖、“三高”和“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 脂肪包括亚麻酸、亚油酸、单不饱和脂肪以及饱和脂肪。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亚麻酸和亚油酸,它们属于多不饱和脂肪,必须从体外摄入。人体可以用这两种脂肪酸合成20种不同的脂肪酸,包括各种单不饱和以及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是你必需的;它们分别是脑细胞和前列腺素的原料。你完全没有必要害怕饱和脂肪,它不会减少好胆固醇,也不会增加坏胆固醇的氧化。美国著名的弗雷明汉姆心脏研究项目主任威廉·卡斯太里发现:“你吃的饱和脂肪、胆固醇、高热量食物越多,你的血清胆固醇就越低,你就越身轻如燕,充满活力。” 解析1 氢化植物油四大危害氢化油,一个听起来非常专深而又陌生的名词,似乎与你我无关。其实,氢化油就是一种食用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见到时不认识罢了,它就是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经过加氢、过滤、脱色、脱臭等工艺处理而成。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副教授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危害: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氢化油是以植物油为原料,但其特性却更像含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动物油如饱和度增加、熔点升高(硬度加大),故氢化油又称“硬化油”。植物油经氢化后其分子结构更加稳定而不易被氧化(变质),因而用氢化油煎炸的食品在货架上的保鲜期明显延长,超市或西式快餐店等所出售的炸薯条、炸鸡腿等油炸食品都是用氢化油加工的。氢化油的另一名字叫起酥油俗称白油,是用来制作饼干、糕点、酥皮的重要原料,我们平常吃的糕点中大多含有这种氢化油。生日蛋糕上颜色鲜艳花朵的主要原料是人造奶油,而人造奶油中含氢化油80%~85%;除生日蛋糕外,巧克力、冰激凌、奶油饼干、奶油面包等食品中都可见其身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猪、牛、羊等畜类动物油戒备比较明显,但对氢化油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氢化油对健康的不利远比畜类动物油大,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这是因为植物油脂肪酸多为顺式结构,但通过氢化后改变了这种原有的分子结构,变成了反式结构的脂肪酸。 解析2 慎选转基因大豆油有些色拉油或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是转基因大豆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记者发现年纪较大的消费者,多表示并没有十分留意是否是“转基因”大豆油,但他们对于产品的产品价格比较敏感。一位正在购买食用油的消费者郭女士表示,“我买转基因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市场上很难购买到…非转基因大豆油?,如果选择花生油和玉米油等,一桶5升的油价格都比大豆油贵20元以上,一瓶橄榄油则要贵数倍以上,我属于内退人员,一个月只有500多元钱,出于经济因素恐怕只能被迫食用转基因油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并不限制使用“转基因”原料,

油脂的一般性质

油脂一般知识 一、油脂的分类 按照来源的不同,油脂可分为四大类:水产油脂:如鱼油、鱼肝油等;陆地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等;乳脂:如牛乳、羊乳等;植物油脂:是种类最多、产量最大、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一类,常见的品种有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棉籽油等。 二、植物油脂的分类 1、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植物油可分为原油、四级油、三级油、二级油、一级油等由低到高五个等级: 原油―――俗称毛油,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 成品油――-毛油经处理符合国家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脂。植物油等级是根据其精炼程度来区分的,一般是从色泽、透明度、气滋味、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280℃加热试验、溶剂残留等理化指标来判断,并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全精炼的油(一级、二级)经过脱水、脱酸、脱色、脱胶、脱臭、脱溶,水杂小,色泽浅,无味,酸价、过氧化值较低,无溶剂残留,烟点高;半精炼油(三、四级)经过脱溶、脱酸、脱胶处理,色泽较深,加热后油烟大,有些四级油透明度较差。植物油精炼程度四级最低,一级最高,都符合国家直接食用标准。 2、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植物油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两种: 浸出油―――油料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油料预处理后直接(或压榨后)与有机溶剂充分结合,提取制成成品油,是国际上通用的加工方法,优点是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缺点是有溶剂残留,但经过全精炼以后,基本上可以完全去除溶剂残留,降低水杂、色泽,提高透明度、烟点,常用于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油脂工业使用的抽提溶剂,是国家专为油料加工生产的专用溶剂,与那些普通汽油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只要成品油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都是优质、安全的,可放心食用。 压榨油―――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采用纯物理压榨方式,是我国传统加工方法,优点是安全,产品污染少,且营养成分不易受破坏,保持油脂中原有的气味,能保留油脂中的一些微量成分,缺点是出油率低,成本高并且较难去除黄曲霉毒素残留,常用于花生油、芝麻油等。另外,芝麻香油根据压榨工艺不同又分为小磨水代香油和机制香油。 3、根据油料来源不同,植物油可分为转基因油和非转基因油两种: 转基因油―――用转基因油料制取的油。 三、植物油的基本特性 我们所见的植物油在常温状态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般都呈液体状态(棕榈油除外),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因此,在生产中发现油中漂浮有固体颗粒,就应该引起注意,要认真检查,确认是否混入了杂质;在低温下,油脂会出现凝固现象,如花生油在10℃以下会出现半凝固现象;棉籽油在7℃会出现凝固分层,这都是油脂的固有特性。但一级植物油国家标准要求在0℃下5.5个小时保持澄清透明。 2、与水不能相互溶解。油和水是两种极性不同的物质,在常温状态下,这两种物质不能相互溶解。在当混有水的油往热锅里倒时,会发生向外溅油或溢锅等现象。 3、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油脂的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油脂密度。在常温状态下水的密度要接近1.0g/ml,而油脂的密度一般在0.91—0.93g/ml之间,这说明油比水要轻。所以油里掺进水时,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一般都沉在底部。 4、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油脂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呈反比变化,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反之,密度升高。 四、植物油营养成分简介: 植物油主要成分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并含有磷脂、甾醇、维生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标准状态: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10146 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2015-11-13发布2016-11-1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 B10146 2005‘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三本标准与G B10146 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 ;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理化指标; 增加了兽药残留限量; 增加了营养强化剂使用要求; 增加了标签标识的要求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动物油脂,仅包括食用猪油二牛油二羊油二鸡油和鸭油三 2术语和定义 2.1食用动物油脂 以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二检验合格的生猪二牛二羊二鸡二鸭的板油二肉膘二网膜或附着于内脏器官的纯脂肪组织,炼制成的食用猪油二牛油二羊油二鸡油二鸭油三 3技术要求 3.1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三 3.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三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具有特有的色泽,呈白色或略带黄色二无霉斑气味二滋味具有特有的气味二滋味,无酸败及其他异味状态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三将试样置于50m L烧杯中,水浴加热至50?,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嗅其气味,品其滋味 3.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三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酸价(K OH)/(m g/g)?2.5G B5009.229 过氧化值/(g/100g)?0.20G B5009.227丙二醛/(m g/100g)?0.25G B5009.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