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

摘要: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实现的,是高科技和人民民主相结合的一种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方便、更充分地交流、发表意见和建议,对政府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和指正,是现代人民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途径。对现阶段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当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进而促进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监督

目录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

(二)网络媒体在行政监督中的特点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三)网络监督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

三、健全网络监督舆论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

(二)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

(三)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开展网民素质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四、结语

“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一切被授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法律制约权力;三是以监督制约权力。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的重要部分,常常被人们称为“第四权”。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协调社会结构和化解冲突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是监督公共权力有效运行和实施的有力工具。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对于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发群众(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监督国家相关的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现代化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型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其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方法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来实现的。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媒体在行政监督中的特点

1、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传统的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具体表现有:(1)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价廉易得,平台广阔畅通,甚至是用之不竭的。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2)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是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范围。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涉及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的个人和组织,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道德现象,都能进行监督。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网民们可随意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批评、讨论和建议,从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意表达的新通道。

2、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

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发表意见更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把关,有的还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因而传播的效率大打折扣。而网络舆论监督实行的是“点对点”的沟通,具有“瞬发而即至、始悉而周知”的传播特点,非常快捷和便利。任何一个会文字录入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联通互联网的电脑,就能迅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其传播到其他地方,这种传播在瞬间完成。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和推广,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还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现社会网络舆论监督的这个平台已经不仅仅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其中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性栏目。

3、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

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质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空间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真实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真实、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它还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让舆论监督声色聚佳,灵活凸显。

4、网络舆论监督的信息交互更充分

网络媒体的传播是相互流动的。这种相互性表现在,一方面民众在网络上可以自由选择新闻传播的内容,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网络论坛、公布电子邮件、网上民意调查等手段,提供交流批评的场所,使民众能直接参与新闻报道的评论,自由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传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1、在政治认可和法律缺失的条件下,网络舆论监督缺乏制度保障。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民主的权利都缺少稳固的支撑点。现阶段我国舆论环境下,网络舆论力量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许多政府部门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注重收集民间意见,对民众的批评和指责由以前的不理采、不合作态度转变为接纳与包容,并希望群众能真正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实在可行的建议。但这些只是建议,并没有成为一种正式的法律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保护受害者和相关涉及人的合法利益。在当前,网络舆论效能的发挥,依然取决于政府部门的“自觉”。

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 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而致歉。

2011年7月23号20点34分,浙江温州双屿下岙路段,动车D301次与动车D3115次发生追尾事故,40个生命永远停在了高架桥下。一连3个昼夜,掩埋与拆解在悲痛和疑惑中进行,当最后一块残铁被人运走,一切又像回到了从前。然而,那些有关逝去生命的记忆却无法被简单清场,更多人的命运已从此易轨。在全国掀起一场舆论热潮。

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舆论监督已受到国家公权监督力量的高度认可,并将在舆论监督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可是,网络舆论监督虽获得了政治认可,也被许多官方部门所接纳包容,作为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廉明执政的一种手段,但其本身却一直找不到法律上的支点。缺乏法律的保障,则随时可能碰到雷区。“政治认可与法律缺失并存,宏观支持与微观无力同在,这就是当下的网络监督现状,其势必使常常大快人心的网络舆论监督呈现一种乱象和迷局:司法在模糊的法律规定下,自由裁量权的弹性过于强大……网络监督在法律地位和权利支撑空白的情况下,只能在无限的自由奔放中寻找民意的出口,容易为…网络暴力?所累,从而带来法律上的制裁。

但是,要想在网络中立法也不是件易事,对于虚拟网络世界里存在的民怨“发泄地”,涉及的人员范围广,且使用网络的匿名性便使网络监管的难度加大。如果把希望建立在堵群众的口舌,限制他们曝光消极事件来挽救不良事件,往往适得其反。

2、网络“泛媒体”特性易造成新闻失真。

网络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特征为网络传播带来较大的便利,网络舆论监督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看成多人对多人的信息交流融合。网络媒介传播的多维性、网络覆盖的广泛性等构成了“泛媒体”特性,其容易造成新闻操作上的失真,大量的虚假信息、扭曲新闻事实的夸大报道等的事件频频发生。

第一,网络舆论监督中缺乏严格的网络舆论监督者,而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信息传播者绝大多数是未经过专业培养的非媒体专业人员,所以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偏差。

第二,许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为吸引他人目光而获取个人网页的高点击率,或者为了某些利益而攻击对手打击报复,便制造假信息和噱头,扭曲夸大原本事实并对其炒作,利用互联网发布失真消息。有些失真信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传播就像滚雪球一样随着时间的延续越变越大,甚至一些无辜的人也被牵涉进来,成为新的牺牲品。

网络媒介中传播的信息因为缺少完善的信息过滤机制,很大部分是夸大事实、扭曲本性的失真炒作,这不仅严重违反了新闻操作中所要求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也为媒体舆论监督带来了较高的难度。

3、网络曝光是“以暴治暴”的方式,会引发道德隐患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通过在互联网上曝光社会不良行为和积压的问题,是非理性网民利用网络“以暴治暴”粗放型地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网络曝光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使得网络曝光型式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不具普遍性,并造成了网络道德建设隐患和网络舆论监督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在大量的贴吧、博客或网络论坛的留言中,如果足够细心,我们可以发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起网络曝光的事件,但性质恶劣到真正能够引起大众注意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却很少。虽然近几年来通过网络曝光方式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起到警示作用,甚至有些问题以网络暴光的型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想要完全依靠网络来完成舆论监督则不现实。网络曝光终究还是个案,没有推广的普遍性。何况在监督体制和法律保障缺乏的中国舆论环境下,对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还有很大的限制。

此外,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很多事件曝光的最先发动者一般都是牵涉该事件的相关人。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对他人进行披露或人身攻击,即便是为声张正义,也因其未利用法律道路解决问题而脱不了“以暴治暴”的嫌疑。长久下去,健康的网络道德规范建设进程让人担忧,若不及时转变网民的观念,仍旧默默支持以这种粗暴的方式泄私愤,打击报复,那么失去的就不仅仅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阵地,还有网络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感。

4、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冲突,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坚难。

“新闻审判”又称“媒介审判”,在新闻传播法中指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国家会通过法律或者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禁止这类行为。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未获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和“新闻审判”有着相似性,它与司法审判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冲突。

网络调查往往以人的逻辑推理和社会道德定论,于此相比司法审判更需要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网民在对社会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进行监督时,往往容易形成一种定性的舆论导向,对正处于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机关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判结果。2009年3月26日,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在石家庄中院二审结束,法庭所有判决均维持一审判判。有律师笑称自己为辩护人的辩护及法院审理过程没有丝毫变化,就像是法官和自己在公众面前演了一场戏。在三鹿问题奶粉案件审理被关注的过程中,社会监督所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审判决。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说:“有时候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网上就形成一边倒的舆论,也可能影响到司法活动的公正性。有时网民掌握的情况毕竟是表象的,而法律是用证据来说话的,有些网民披露的事实不一定就是证据。”

此外,由于近几年来许多起由网民发动的网络调查案的成功,促使了民间舆论监督网站作为一种民间收集证据的舆论监督方式的盛行,并逐渐成为独立调查人的活跃阵地。如李新德的“中国舆论监督网”、姜焕文的“中国民间举报网”、朱新德的“中国投诉网”等。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为这群热衷于寻找社会正义的独立调查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地,他

们希望通过深入调查了解相关事件,通过网络爆料最新幕后消息,以达到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的目的。

然而,网络媒介的发展虽然允许民间舆论监督网站这类的出现,但因这类监督方式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它们和“人肉搜索”一样面临着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困难。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权利机关能赋予调查人调查的权利,也没有明确的国家部门能给调查人发放采访许可证,作为公益性质的调查团队还会受调查资金来源的牵制,许多原因都会成为民间舆论监督网站前进的阻碍。即使上面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民间调查团获得了网民信任并成为拥有权利的民间委托人,大众也不能保证调查团本身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更不能保证以后不被相关利益者所利用,成为相关利益群体变相谋求利益的手段。

(二)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1、缺乏网络监管易导致“网络暴力”侵犯公民权利

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匿名性、广泛性,网络信息过滤机制较少,信息庞杂而缺乏客观性。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心理机制因缺乏有效地监管,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对公民的合法权利构成威胁。

网络监督与网络暴力之间常常只有一步之遥,特别是在当今网络舆论监督缺乏明确的法律制约情况下。现在,许多人利用互联网广阔的网络群体覆盖的优势,通过“人肉搜索”,找出涉及该事件的相关人员,将其私人信息擅自公布在网络上。而“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我们很难保证,这种缺乏理性的肆意搜索攻击,每次都能真正地伸张正义。而所谓的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民主方式,却往往因为搜索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的模糊而对被搜索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信息时代,每个人凭借网络均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从而彰显平民的力量与社会正义。然而,“人肉搜索引擎”导致的权利滥用、恶意诽谤、挖人隐私的网络暴力行为也随之发生,由此引发的网络混战和道德滑坡反而刺激了更多网民参与进来。当网络群体聚集一起,人肉检索处理信息的能力便迅速叠加膨胀,随时暗含着社会的隐患。

诚然,我们需要民主,但“民主是需要规则”的,否则就会走向民主的反面。通过网络举报打击官员腐败已逐渐成为人们常利用的手段,也是当今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但是,即便惩恶扬善也需要“程序的正义”,只有建立在守法前提下的网络监督才是有保障的舆论监督,我们不能仅为追求正义的结果而忽视其过程对他人造成侵权的可能性。

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有委员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中刑法中予以规范。

(三)网络监督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

网络舆论的监督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网民以年轻人和中下阶层的人居多且网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了2770万人,增幅仅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进入慢行通道,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在以年轻人和中下阶层的人居多的群体里其意见观点有很大的意志性,其中既有理性的,也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既有宣誓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念,也有随声附和的;既有心平气和看问题的,也有很多情绪激昂、言辞过激情况的出现。

三、健全网络监督舆论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

网络舆论监督给予了普通民众话语权,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在虑拟的空间里网民会无所顾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难免会带有个体情绪色彩,和客观事实有所偏差。因此对于网络舆论加强引导。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的相互作用,不可否认目前传统媒体仍旧是受众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在受众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也是网络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网络媒体要善于认识到自身信息传播中信息失真、控制性差等不足,结合传统媒体稳重深入的传播优势,实现互补互惠,在大媒体时代联手做好舆论监督。从以往的网络舆论事件中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参与产生的影响力对事件的最终走向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网络媒体以一种单一的信息交流发布管道形态的出现日趋减少,它已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机构。但因信息量大、运作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网络媒体在新闻操作中想要真正做到客观、谨慎难度较大,而传统媒体常常能克服这些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紧密结合,能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融合的整合媒体舆论监督方式的形成,最终推动我国新闻监督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两者之间各取所长,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把舆论监督向纵深推进。

(二)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

1、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机制,其次要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好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还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网民是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网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才能使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切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同时还需要网民用基本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对他人肆意进行攻击和诽谤,做到尊重他人、文明上网、文明监督。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互联网从进入人类社会以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互联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诸多不便,为建立法治国家、为建立文明社会,首先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适当地控制网络中的各种行为,从源头上保障网络监督的可靠与完备,给网络监督一个法律的支撑点。虽然我国从1994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网络舆论的法规,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但与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相比,网络立法仍然显得非常滞后,因而为改变网络舆论监督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制定一部舆论监督法,以使得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从而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使网络舆论监督失实、网络舆论监督侵权等现象得到充分的遏制。

(三)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开展网民素质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等内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其像洪水猛兽一样吞噬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使之身心受到损害。为整治低俗之风,净化网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空间,自1月5日开始,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委在全国展开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频出重拳,收效显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也是老网民,最近上网有些直观感触:首先,网络环

境得到了初步净化,短、露、透、裸等艳丽美女图明显减少;其次,那些打色情擦边球、吸引目光的内容也少多了;第三,有效措施也相继出台了。

抵制网络低俗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网络环境意义重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此,我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还要特别加强对网站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考核,对于玩忽职守者、顶风贩俗者要坚决予以处理。二是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加强执行效率。三是要综合各种手段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把网民举报和技术监控结合起来,用先进技术管理先进文化。四是要加强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网站扩大专职版主队伍,整顿兼职版主队伍,加强对版主的约束和考核。五是要聘请一批社会责任心强、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网友为义务监督员,随时协助有关部门监管网站。

四、结语

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现代文明的社会,不仅表现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达,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文明化,尤其是政治文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首先表现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人们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意见和倡议都能受到关注和发挥作用。网络舆论作为时下对公权力和现行社会规范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需要政府,网络机构,网民共同努力,去营造和谐而活跃、能深刻反影社会问题的舆论监督环境,进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2011年6月

[2]郎佩娟.监督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10,(5)

[3] 张涵.论法治社会的舆论监督[M].济南:山东社会科学.2004(5)

[4] 王梅芳.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逐渐得以彰显。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的研究,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29-01 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为媒介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解释并促使其尽快解决的一 种舆论监督。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渐渐在舆论监督中产生了话语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新媒体时代监督功能的思考。 1 舆论监督 1.1 舆论 舆论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社 会事件公开表达意见的集合。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舆论可以发挥相应的政治作用。 1.2 监督

监督即监视、监察,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监督大多都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当成后盾。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强效性、随意性以及广泛性。 1.3 舆论监督的定义 舆论监督是在保持了舆论与监督两者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意义的良性贯通融合。舆论监督是指将民众的意见集结成一种舆论,然后对舆论中的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监督,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民众既是舆论的发起者,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将舆论监督看成是民众监督[1]。 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研究 2.1 新媒体的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这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与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来对新媒体进 行界定。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某些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1)类型变化。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手机媒体是将手机当成信息收集与展示的工具,完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体。随着手机传播功能的发展,手机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中的第五媒体;而网络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的系统。网络媒体被称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监督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从舆论监督诞生之日起,政府一直是舆论监督的重点对象之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社会事务,表达意见的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的常态,因此,在网络舆论监督时代,网络监督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但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进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十余年,但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普及率达到38.3%。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民众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推动着网络监督的发展。而其安全、快捷的特点和优越性,以及十六大以来所形成的反腐高压态势和良好环境,使网络监督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反腐倡廉、网络问政的重要途径。网络监督借助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其他监督形式的有力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说,

网络监督其实就是网络反腐形成体制外一支重要的监督力量。门户网站、个人网页、博客以及BBS 、QQ、MSN等各种网络传播形式或平台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灵活的监督方式,使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监督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舆论监督更为形象,直观和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发挥了网络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1、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人们在传统媒体上表达反腐意见通常要署真实姓名,有时还需提供单位和个人身份证明,这就给意见表达者带来顾虑。特别是对于个人信息的充分暴露往往会使意见表达者因害怕打击报复或带来其他负面影响而谨慎从事。相比而言,人们在网络媒体上表达的反腐和建议一般都是匿名的。正是这种匿名性所带来的特有保护功能,使得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反腐言论和揭露腐败行为时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顾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2、网络舆论变大的自由性,凸显了群众舆论监督的话语权。 传统媒体上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尤其是对焦点事件的品论,放眼望去,不是“专家指出”,就是“学者认为”,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而网络是一个开放、互动、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大胆地借助网络发表言论,

舆情监测现状及解决办法

舆情监测现状及解决办法 什么是舆情?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目前互联网的广泛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网民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企业的社会公共形象形成较大威胁。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提升企业舆情管理能力,推动企业的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地。 实时:获得信息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 全面: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又因信息量大,致使很多重要信息可能被忽略。 准确: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的核心,而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目前舆情监测的困难很多,首先是手工监测的局限性。安排固定人手,24小时值班,不间断地浏览目标站点,并搜索目标关键词。这种手工监测的方式,是最初级的舆情监测方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之一,它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广义上理解是公民享有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狭义上理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 目前,我国舆论监督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在全民关注的反腐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大提出加强以法治国理念,舆论监督今后在社会生活中将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不断出现媒体报道不实的事件,误导大众特别是网民,造成舆论风波,对个人或者机构的恶劣影响难以消除。比如骆驼截肢事件,东北大妈撞外国小伙事件,再往前有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缝肛门事件等。这些事最初报道时,都像一个个炸弹掀起轩然大波,引起了公愤。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报道全部都不属实,但是真相揭开太晚,比如缝肛门和郭美美,已经对个人和机构造成了严重损害,个人轻则损害名誉,重则掉丢工作,机构则损害公信力,其中红十字会就是典型的舆论受害者。 有真题如下: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之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而此时运往灾区的物资中,赫然出现了红十字会调拨的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对于“红会三伏天向台风灾区送棉被”这件事你怎么看? 题目看上去有一种暗示的味道,似乎在说红会三伏天送棉被是失职之举。但是作为考生来讲,回答不了解的热点问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你对热点事件不了解不知情,然后望文生义,可能会受到误导而答错。 在这里先告诉大家这件事的实情,实际上海南地区虽然白天高温酷暑,但是它的昼夜温差很大,到了晚上就只有10度左右,10度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想想我们冬天屋里有暖气时大约是18度,感觉才不冷,如果只有10度的话,睡觉没有被子盖是受不了的。所以红十字会按照它多年救灾的经验,直接从广东调拨了一批棉被还有夹克衫过去,而且灾区在申请物资时,也包括了棉被。但是当这件事最初公布在网络上时,却被一些媒体和网民认作是乱作为,然后自然是大骂红十字会,各种冷嘲热讽。后来虽然红十字会做了澄清,陆续也有媒体深入灾区报道了真相,但是你不能保证所有影响都能得到消除。 所以,红十字会救灾三伏天送棉被,听上去似乎很不靠谱,但是经红会解释以及媒体调查后证实,灾区夜间湿冷,帐篷不足,确实需要棉被。整个事件是由网友和部分媒体主观臆断而掀起的舆论风波,虽然已经解释清楚,但是对红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余波未了。这是我国舆论监督领域的一桩典型事例,应该引起各方的反思。

【开题报告】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

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完善途径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选题依据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评价,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言行进行监督。其本质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党和政府的公共事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把关人员,缺少理性的规范,网络舆论的产生更多地呈现出自由随性的特点,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宽容有余而严谨不足,自由有余而规范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舆论监督应有的严肃性,使其陷入非正义非道德的伦理困境。从实践层面看,由于地方行政干预过多,导致网络环境差,丧失监督职能,网络监督无法可依、监督效力不足,因此,改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让民意得到真实和充分的表达,人民能够间接地广泛参与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人民民主专政得到更加好地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网络监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无疑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网络监督的特点决定了网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意志,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自己的民主权利。其次,网络新媒体为人民群众了解国家事务和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了简单、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更能激发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第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可以加快政府机关传统的监管制度改革创新。通过网络加强对干部作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1.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1998年5月,因印尼排华动乱而引起了网上“黄丝带运动”是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随后的我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成就了人民网后来的“强国论坛”,并且促使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初具规模。第二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逐步发展。自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网络新闻事业逐渐走向成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解读

目录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2)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概述 (3) 二、从“我爸是李刚”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3)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 (4) (二)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 (5) (三)网络监督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5) 三、从“柯震东吸毒”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6) (一)网络监督的制约作用 (6) (二)网络监督的激励作用 (7) 四、从网络各大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弊端 (8) (一)网络信息片面化 (8) (二)网民评论情绪化 (9) (二)网络暴力化 (10) 五、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 (10) (一)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 (10) (二)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 (11) (三)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泼墨门”到“我爸是李刚”、从“冰桶挑战”到“柯震东吸毒”,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在有效推进民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领域广泛化等特点。但网络舆论监督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我们应当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 关键字: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作用弊端

一、概述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所谓监督,《辞海》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它的形成是依赖网络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网络舆论监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姜岭君认为: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 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 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 二、从“我爸是李刚”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事件回放:2010年10月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

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

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 摘要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 而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意义问题出路 过去的2008年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而言意义非凡。从“许霆案”、“华南虎事件”落幕,再到“封口费”事件、“天价烟”事件等等,网络舆论监督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年”,①并且这种发展势头与热情至今不减。这既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与作用 第一,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与水平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程度与水平,也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②就此而言,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造成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网民大多通过新闻跟帖、BBS论坛发贴或跟帖、个人博客或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并借助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迅速形成舆论合力,从而实现监督的目的。这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应是民主进步的充分体现,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观点,并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受到关注。 第二,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本位回归,并在具体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舆论监督的主体应是社会公众,但传统媒体的舆论中,大都是由新闻媒介代替公众进行并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公众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而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促使了信息获取能力和言论表达的平台,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网络的匿名性也给言论的发表者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感。同时,网络的超强聚合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快捷的传播速度也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聚集,并以其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网民自始至终都是舆论监督的主体。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一直被看作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同名26059)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同名26059)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摘要 舆论监督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模式,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舆论监督都是由传统媒体来承担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也越发凸显,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是高科技和民主相结合的成果。以其先天的优势,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是现代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 关键词:网络舆论;机制;完善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都被放大,两种效应之间形成博弈态势;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其影响力日益彰显,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难度也在加大。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成为网络媒体及网络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及特点 (一)网络舆论监督含义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一、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 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 (1)人民群众成为监督主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代替大众实行舆论监督,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这大大扩展了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拓宽了人民群众发表社情民意的渠道,打破了传统监督体制自上而下的层级隔断,使人们得以迅速而且充分地表达自身诉求。据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 31.8%。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人群,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天然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大提升了监督的几率与范围 (2)监督主体具有高度独立性。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络上的公众,他们几乎不会受制和依附于被监督者,对于监督的高涨热情和强烈要求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勇于追根问底。。网民数量众多,层次丰富,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广泛。 这种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立性带来了两点好处:一是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这种权利范围与能量的扩大及网络监督成功事例的传播又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监督中来,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热情保持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是给传统的监督提供了案源、线索和舆论支持。中纪委信访室在其官方网站上的职能介绍中已经明确列入“从互联网上收集群众举报”,网络反腐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天价烟”局长事件,就是网友从周久耕网上的一张会议照片中发现线索,经过不断搜索、揭露,促使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周久耕以受贿罪被判刑。“华南虎”事件中,广大网友从摄影专业、生物学专业乃至气象学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为政府部门最终做出处理决定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 2.行为具有交互性。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实现跨越时空的“面对面”在线交流,包括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和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相关部门间的交流等。这种交互性,可以督促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应对提速,提高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网上官民良性互动。促进政府行为的民主化、法制化、透明化。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群起”而分析、完善、探讨各类信息,展示各自的观点、立场、思维方式形成各类观点的交锋,实现信息的筛选。最终促使舆论的形成。 3.效果具有直接性。网络舆论监督基于广泛的群众参与和舆论形成的快速性,一是避免了重复监督,二是节约了监督环节,使监督效果体现出直接性、快速性。2009年2月8日,“躲猫猫”事件在网上曝光,2月27日,云南省政府就公布了调查结果,6名相关干部被记过或撤职。 二、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及启示要点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分析 网络舆情治理应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管理与控制、应对与处理等内容。其中,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所在,因此,下文以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为主题来分析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 一、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探索,国外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逐渐形成了五种基本手段和方法:行政性机构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用户等自律;市场规律的自行调节。目前来看,每一种管理方法在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又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1)行政性机构管理。各国纷纷将网络舆论管理纳入原有的广播、电视或信息管理体系之下,扩展现有管理机构的职能或成立新的网络管理机构,以制定行政性条例和规定、监督条例和规定的实施、许可证管理等行政的方式和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管理。这也使网络的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原有广播电视等管理惯例的影响。在美国,传统电子传播领域,包括广电、电信等,全部隶属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管理,网络产生之后,自然也归属于FCC管理之下。在法国,CST(le Conseil Superieur de la Telematique)通过检索终端———Minitel系统管理网络舆情,确保网络舆情与法国电信签订的合同内容相符。新加坡主要由广播局SBA(the Singapore Broadcasting Au-thority)管理网络舆情的内容,实施执照分类制度,内容事后审查等。特别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为加强政府层面的管理,澳联邦政府将广

播管制局和电信管制局合并,于2005年7月1日成立传播和媒体管理局,负责整个澳大利亚的互联网管理工作,并在首都堪培拉、墨尔本和悉尼设有办事处,组成了管理委员会,已有690人的管理队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做出的这一决策,使广播电视和电信、互联网管理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高效管理,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欢迎。互联网是社会大众共有的虚拟世界,但不应是绝对的自由平台,如果管理不善,任其自由发展,国家信息安全、企业电子商务、大众个人隐私就会受到损害,网络谣言、网络色情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就会泛滥。所以,传播和媒体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监管。在墨尔本,已着手对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中的违法内容加强管理,不留死角。 同时,因网络舆情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等问题,因此还有一些其他政府机构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控制和管理。如么美国根据《爱国者法案》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中情局等都有权对公民上网信息、电子邮件等进行监视。 (2)政府立法管理。在法治社会,通过法律手段管理互联网具有稳定性和合法性,成为互联网管理最根本性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并且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从立法看,各国互联网立法的重点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网络言论和行为进行界定,明确保护什么,禁止什么;二是明确政府、服务商、网民等互联网主体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保证言论自由和网络舆情管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大多数国家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原则下对网络言行、

浅谈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 --以“李刚门”事件为例 摘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但由于我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探讨网络的便捷性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以期合理合法使用网络舆论监督,使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便捷性“李刚门”事件网络舆论监督 Abstract: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media,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As a new way of public opinion, the network can not be ignored.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China's Internet,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ake “Gang” incident for example, we explor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network and its merits and demerits of public opinion for a 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use, so that the role of the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 Keyword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network LiGang Scandal network supervision

集团公司舆情监测必要性

集团公司建立舆情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近来,中国企业舆情进入高发期。自媒体的卷入,以及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企业、媒体、大V和自媒体的回应,更是让舆论场热度不减。在社会舆论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社会舆论不仅成为影响国家政策、社会生活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企业形象、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8年二季度以来,鸿茅药酒事件、伊利事件都成为热点,皆涉及“跨省抓捕”而调查事实不同,结果可能不同。有法律专家指出,问题不在于“跨省”本身,公安部门异地办案只要程序合法正当,是合理合法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是我们看到恒久不变的舆情之锚。和鸿茅药酒事件相比,伊利事件更是显得一波三折,是自媒体造谣还是公权力滥用,是舆论监督还是扰乱社会舆论和社会秩序,随着时间水落石出。 具体到大型企业的舆情,与政务或一般企业的网络舆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大型企业舆情更具有显著特点。 大型企业舆情信息有其独特的载体。我们对近期中国大型企业上流传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分析,从发源地来看,七成传闻和谣言都发源于股吧、微博客等网络信息平台。比如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数家医药公司药品可抵抗超级细菌、太极系公司重组、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吴向东包养小三等谣言,均发源于论坛、股吧、微

博客等。当然,传统媒体在大型企业舆情传播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突出表现是在引导并放大网络舆论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财经类意见领袖和股评人往往也能对传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还是很有限的。 很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舆情危机应对中,信息不透明,甚至出现对重大舆情瞒报、迟报和防范媒体的现象,往往错失危机处置最佳时机和应对时效,结果导致网上各种猜测和质疑满天飞。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新闻观念落后,缺乏媒体沟通能力,躲媒体、防记者的现象普遍存在,只知拥堵、不知疏导,导致大量流言猜测四起,对形象带来巨大的伤害。 研究发现,集团公司面临的舆论压力表现为以下四点:首先,集团公司的舆情爆发力强,负面舆情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周转反复;其次,信息披露更严格,不仅受制于监管部门,更受限于集团公司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和千千万万用户的监督;第三,如果集团公司没有建立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导致在多数舆情声誉事件中被动应对;第四,从应对结果来看,很多集团公司舆情应对不够专业,多数采取沉默、矢口否认、转移话题的方式,使得舆论质疑不断。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山东贝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场推出“火蓝大数据舆情智能分析平台”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对互联网上信息的梳理、挖掘、分析形成集团公司舆情的研究报告和各类产品,服务于资本市场各相关主体,抢占集团公司舆情监测与发布这一领域的制高点。通过提供专业严谨的舆情监测平台、舆情数据分析、

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对策

摘要:网络舆论监督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实现的,是高科技和人民民主相结合的一种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方便、更充分地交流、发表意见和建议,对政府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和指正,是现代人民民主发展进程的必然途径。对现阶段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当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进而促进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监督

目录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 (二)网络媒体在行政监督中的特点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三)网络监督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 三、健全网络监督舆论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 (二)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 (三)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开展网民素质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四、结语

“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一切被授予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法律制约权力;三是以监督制约权力。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的重要部分,常常被人们称为“第四权”。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协调社会结构和化解冲突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是监督公共权力有效运行和实施的有力工具。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对于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发群众(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监督国家相关的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现代化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型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其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方法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来实现的。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二)网络媒体在行政监督中的特点 1、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传统的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具体表现有:(1)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价廉易得,平台广阔畅通,甚至是用之不竭的。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2)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是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范围。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涉及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的个人和组织,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道德现象,都能进行监督。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网民们可随意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批评、讨论和建议,从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意表达的新通道。 2、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 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发表意见更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把关,有的还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因而传播的效率大打折扣。而网络舆论监督实行的是“点对点”的沟通,具有“瞬发而即至、始悉而周知”的传播特点,非常快捷和便利。任何一个会文字录入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联通互联网的电脑,就能迅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其传播到其他地方,这种传播在瞬间完成。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和推广,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还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现社会网络舆论监督的这个平台已经不仅仅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其中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性栏目。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浅析当前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三大优点: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行为具有交互性,效果具有直接性和三大缺点:无序性,软弱性、单一性,提出要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是关键。 关键字: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媒体对政府公权力的运行提出批评、建议等。 一、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 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独立性。 (1)人民群众成为监督主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代替大众实行舆论监督,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这大大扩展了舆论监督的主体范围,拓宽了人民群众发表社情民意的渠道,打破了传统监督体制自上而下的层级隔断,使人们得以迅速而且充分地表达自身诉求。据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如此庞大的网络应用人群,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天然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大提升了监督的几率与范围 (2)监督主体具有高度独立性。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网络上的公众,他们几乎不会受制和依附于被监督者,对于监督的高涨热情和强烈要求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勇于追根问底。。网民数量众多,层次丰富,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广泛。 这种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立性带来了两点好处:一是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这种权利范围与能量的扩大及网络监督成功事例的传播又激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监督中来,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热情保持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是给传统的监督提供了案源、线索和舆论支持。中纪委信访室在其官方网站上的职能介绍中已经明确列入“从互联网上收集群众举报”,网络反腐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天价烟”局长事件,就是网友从周久耕网上的一张会议照片中发现线索,经过不断搜索、揭露,促使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周久耕以受贿罪被判刑。“华南虎”事件中,广大网友从摄影专业、生物学专业乃至气象学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为政府部门最终做出处理决定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 2.行为具有交互性。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实现跨越时空的“面对面”在线交流,包括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和网友之间的交流,政府相关部门间的交流等。这种交互性,可以督促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应对提速,提高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网上官民良性互动。促进政府行为的民主化、法制化、透明化。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群起”而分析、完善、探讨各类信息,展示各自的观点、立场、思维方式形成各类观点的交锋,实现信息的筛选。最终促使舆论的形成。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 3.效果具有直接性。网络舆论监督基于广泛的群众参与和舆论形成的快速性,一是避免了重复监督,二是节约了监督环节,使监督效果体现出直接性、快速性。2009年2月8日,“躲猫猫”事件在网上曝光,2月27日,云南省政府就公布了调查结果,6名相关干部被记过或撤职。 二、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 1.无序性。尽管网络舆论监督,备受瞩目,但实际上,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类网站乃至广大网民本身,目前对网络舆论监督都没有有效的秩序管理措施或者自律制度。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便捷性在某种程度上叉加剧了这种无序。无序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情绪性言论蔓延,信息泥沙俱下,使网络舆论监督体现出“双刃剑”特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与规范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与规范 张霆 [摘要]网络媒体的发达,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条开展舆论监督的便捷通道。在网络舆论监督赢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网络舆论暴力却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合理有效地开展网络舆论监督,防范和应对网络舆论暴力,需要具有正确的网络舆论态度和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暴力;规范 网络媒体的存在,使得每一个网民都能成为即时的信息传播者,就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发表意见和评论,从而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网络媒体还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瓶颈,显示出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和影响力。 在近几年的一些典型案例中,如宝马撞人案、妞妞事件、孙志刚事件,网络舆论监督都起到了非常有影响的作用。但是,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体独有的特性,使网络舆论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缺陷。这几年,网络舆论暴力渐渐凸现于公众的视野,因网络舆论暴力所导致的社会事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网络媒体要把社会相关部门的规范引导与网络管理者、网民的自我约束相结合,在法律的规制下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最终规范网络舆论环境,树立网络舆论监督的权威性。 一、合理有效地开展网络舆论监督 与传统媒体相比,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有特别的优势。 1. 网络舆论监督更具有公众监督的色彩 按照法律,我国公民拥有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的权力。这项权力长期以来由新闻媒体替代。而我国传统媒体多担负着党和政府的“喉舌”角色,媒介监督往往带有一定的组织性质和行政色彩。加之传统媒体在新闻发表的程序上比较繁琐,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等环节都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进行舆论监督的成本很高。网络舆论监督更具有民间性的特质。“互联网打破了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森严壁垒,在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成为潜在的新闻记者,当然更可能是隐性记者。”①所谓“全民皆记者”的说法,指的就是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发表言论。 2. 网络舆论监督更具有“过程”监督的意味 由于受信息发布技术和制度的局限,传统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往往很难做到和事件发展保持同步。在网络中,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发表评论和意见,几乎都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实现。网络信息的驻留特性,也使得人们根本不必担心会错过接受信息的时机。因此,网络舆论监督可以与新闻事件的发展保持同步跟进状态,更具有“过程”监督的意味。此外,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机制使其无法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信息得不到及时反

(完整版)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政府的侵害,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网络舆情调控、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小组 组长:王振伟(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王建利(副校长)具体工作安排 陈洪梅(副校长)舆情管理及政策发布 王志超(副校长)舆情预防管理及汇总 李佳忠(副校长)安全舆情防控 组员: 崔兴亮(教务主任) 陈宝国(安全员) 李加文(政教主任) 王法庆(教务员) 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规划和调控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2.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动态的研判工作,及时与教管办宣传负责人沟通,提出网络舆情调控的对策建议。 3.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在上级宣传部门的领导下,组织、策划、实施网络评论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区教管办的统一组织,积极参与网络论坛中与我校有关主题的讨论。针对论坛中有关我校歪曲、失实、言论过激的帖子,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稿件和回帖,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引导社会公众的视线。 4.负责收集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信息,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向舆情调控负责人汇报不良信息和言论,并跟踪掌握、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5.负责24小时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日实行两小时浏览制度,夜间分为零点和5点两个时段监控,节假日实行零汇报制度,各级部将网络监控负面舆情情况2小时内报办公室、网络中心,重要信息要第一时间上报。 二、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开发区初中的工作动态、教师队伍建设、社情民意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