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说明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说明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说明

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含铁的铁蛋白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TfR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但是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TfR大部分存在于活性细胞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蛋白水解作用衍生过来的。在血清中sTfR和不同的转铁蛋白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血清中的sTfR大约80%来源于早期的红细胞,当红细胞生成活性增加特别是铁缺乏时会引起sTfR合成的增加,从而使血清中sTfR浓度的升高。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如下: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ACD)的鉴别诊断。

在铁缺乏早期就已观察到sTfR浓度的升高。sTfR是功能性铁状态的一项特异性检测指标,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怀孕等。

在临床实践中,血清铁蛋白、sTfR和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分析病人铁缺乏的状态,这些分析物表明铁缺乏的不同阶段。

(2) 可预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

(3) 在健康人群中,体内高的铁贮存预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NIDDM是铁过多性疾病的一种普通的并发症;例如血色素沉着症。NIDDM的危险性和铁过多的量有关,高的铁贮存和低的铁贮存的人相比发生NIDDM的危险性增高2.38倍。

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1000ng 中文说明书

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使用说明书 仅供科研使用,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用途: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含量。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可溶性 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抗体的酶 标孔中加入标准品、待测样本和HRP标记的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抗体, 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组分,然后再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 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1标准品(1000ng/ml)0.5ml7显色剂A液6ml 2标准品稀释液6mL8显色剂B液6ml 3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终止液6ml 4酶标试剂6ml10说明书1份520×浓缩洗涤液25ml11封板膜2张6样品稀释液6ml12密封袋1个注:标准品用标准品稀释液依次稀释为:1000、500、250、125、62.5、0ng/ml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品孔、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孔中加入标准品50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60分钟。 2.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如此重复5次,拍干。 3.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 4.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5.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6.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应记住由于样品稀释了的,其实际浓度应该乘以总稀释倍数。 操作程序总结:

铁蛋白结构与功能

铁蛋白结构与功能 摘要:铁元素是生物体中的半微量元素,铁元素子生物体内的平衡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可以调节体内铁元素平衡的铁蛋白很早就出现在学者的研究中。铁蛋白不仅直接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也通过植物食物的铁元素积累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所以通过阅读了几篇文献后,简单概括一下目前对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铁蛋白结构功能 铁是生物体很重要的一种半微量元素,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铁在动物体内参与造血、运输氧气、免疫和防御等生理过程,在植物体内则参与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铁含量超标则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生长受阻等。所以,维持生物体体内铁含量平衡至关重要。铁蛋白是生物体内的铁贮藏蛋白质,起着调节生物体铁平衡的作用。 目前,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对铁蛋白进行了大量研究[1],除了对其基因[2]、结构和功能做了大量研究之外,也在不断探索研究铁蛋白的方法[3]、铁蛋白的新作用[4-5]以及铁蛋白的作用方法等6-7]。由于铁元素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和植物性食物的铁含量很低,甚至在某些地区有缺铁现象的发生,为了提高植物食物中的铁含量,有学者已经开始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豌豆铁蛋白基因专人水稻[8-9]。

虽然铁蛋白对动物和植物都很重要,但是无论是存在分布、结构和功能上,动物和植物体内的铁蛋白都不同[10]。与动物铁蛋白相比,植物铁蛋白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首先,植物铁蛋白在其N端具有一个独特的EP 肽段;其次,植物铁蛋白只含有H型亚基,且有两种不同的H型亚基组成。 1.铁蛋白的结构 铁蛋白分子通常由24个亚基形成一个中空的球状蛋白质外壳,内径通常为7~8nm,外径为12~13nm,厚度为2~。每个球状铁蛋白分子大约有4500个三价铁原子储存在其中。每两个铁蛋白亚基反向平行形成一组,再由这十二组亚基对构成一个近似正八面体,成4-3-2重轴对称的球状分子 (图1)。每个铁蛋白亚基外形成空心的柱状(长约5nm,直径约,且由一个两两成反向平行的4个α螺旋簇 (A、B和C、D)、C末端第五个较短α螺旋(E)以及N末端的伸展肽段 (EP) 构成。B和C螺旋之间由一段含18个氨基酸的BC环连接,E螺旋位于4α螺旋簇的尾端并与之成60° 夹角 (图2)。每个铁蛋白分子形成12个二重轴通道、8个三重轴通道和6个四重轴通道,这些通道被认为是铁蛋白内部与外部离子出入铁蛋白的必经之路,起着联系铁蛋白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的作用。

贫血三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叶酸检测及临床意义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叶酸检测及临床意义叶酸是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还会导致身体无力、易怒、没胃口以及精神病症状。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其次,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09-3-9 被阅览数:40 次作者:检验科免疫室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大多数的化验室如今用血清中的铁来评价铁的状态,包括总铁结合能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然而,这些参数有一些局限性:在紧张状态或受感染的情况下,血清中铁的水平就会降低。并且血清中铁的波动也非常大,在几天间,甚至一天之内的差别也会很大,这会影响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值。总铁结合力的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差。转铁蛋白饱和度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测定铁蛋白的主要缺点是,在炎症状态下铁蛋白的量也会升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缺铁,铁蛋白水平也会表现为正常,甚至稍高于正常。所有的这些局限性都可以在改用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来评价铁水平时被克服。 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穿膜的糖蛋白,它倾向于结合已经结合了2价铁的转铁蛋白,并且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所有的体细胞都在其表面表达转铁蛋白受体,但75-80%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的红细胞样细胞的前体中。肝和胎盘的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密度也很高。转铁蛋白受体的细胞外部分经剪切后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它与细胞上的受体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是否缺铁。由于它是一个极为灵敏的标志物,诊断结果可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相区别。又由于它与红细胞生成的量有关,因此它可作为监测红细胞生成治疗效果的最早的标志物。 在缺铁性贫血发生时(此时的临床症状还不明显),铁的消耗尽首先表现为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但此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然正常。在第二阶段,缺铁造成了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此时的贫血就伴有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不足。随着这些参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铁的缺乏,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就增加了。用铁蛋白水平诊断贫血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它只能用来表征贫血初期短时间内的行为,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另外,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可同时存在(复合性贫血)。区分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的金标准是测定骨髓中的可染铁。但这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会令病人感到紧张。如果改为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就可很方便地区分缺铁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患有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病人不一定缺铁。贫血是一个伴随性的症状,尤其在慢性炎症疾病中,例如风湿病和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机制还未完全搞清,可能是将铁从储存地运出不足(铁分配不足),减少了红细胞生成素的刺激作用,同时缩短了红细胞的半衰期。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患者,铁蛋白的水平不成比例地增加,引起的血红蛋白量不足和形成小红细胞的症状与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相似。相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只在缺铁的情况下才会变化,其他的因素不会影响它。在1997年发表的在Punnonen进行的一项血液诊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 正常参考值:-μmol/l 成人男子-μmol/l 成人女子-μmol/l 儿童-μmol/l 老人-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 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 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 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正常参考值:-μmol/l 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 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参考值: M (男)15-20μg/L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 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 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 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 ⑵恶性肿瘤; ⑶急性感染和炎症; 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 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 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 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含铁的铁蛋白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TfR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蛋白水解作用衍生过来的。在血清中sTfR 和不同的转铁蛋白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与组织转铁蛋白受体总量成正比。血清中的sTfR是膜表面受体的酶切形式,膜表面受体主要表达于各阶段骨髓幼红细胞膜表面,以中、晚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表达最为明显,在调节细胞铁摄取和维持机体铁稳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sTfR水平反映了体内铁状态。 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质,sTfR是功能性铁状态的一项特异性检测指标,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怀孕等。因此,在炎症、慢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活跃的状态,sTfR更能准确反映机体内的铁缺乏状态。 临床意义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 见于溶血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下降: 慢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后贫血、慢性病贫血。 ?红细胞生成增多时升高. ?不受炎症影响. ?铁过剩时减少. ?区别IDA 和ACD. 图1 转铁蛋白受体(sTfR)介导细胞吸收铁蛋白

图2 Ferritin和sTfR通过铁调素参与机体铁代谢平衡

参考文献: 1、S Kolias, H Nikolaou, P Eleftheriadi, N Sakarelou, A Fortis, M Laskou, N Maguina Crit Care. Measurement of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 (sTf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2001; 5(Suppl 1): P108. 2、A Zoli, L Altomonte, L Mirone, M Magaró, B M Ricerca, S Storti, A Candido, M Bizzi.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n Rheum Dis. 1994 October; 53(10): 699–701 3、杨文睿,熊媛媛,张莉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早期疗效预测中的意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8月第34卷第8期

肿瘤标志物铁蛋白指标解读

一、铁蛋白简介 铁蛋白是一种结合铁的高分子蛋白,其具有一个含45000个铁原子的内核,因而具有重要的储铁和调节铁吸收的生理功能。铁胆边在人体肝脏、脾脏及骨髓等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分布。铁蛋白能反映肌体的营养状态,因而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正常状态下,人体血清中具有稳定微量的铁蛋白。进来研究显示,某些恶性肿瘤细胞能合成并分泌铁蛋白,因而血清铁蛋白浓度相应升高。 二、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肝癌 血清铁蛋白指标异常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以及肝硬化等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癌中,SF水平显著升高,故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引起SF水平升高的机制大致为:一、肝细胞的损伤降低了铁存储量和铁的转移能力;二、癌细胞自身合成的肿瘤特异性的酸性铁蛋白,加速分泌释放。大量文献报道了SF作为HCC肿瘤标志物的有效应用。如Kew 等在58例的原发性肝癌中检出76.3%的SF阳性。张景等的研究中,肝癌的SF阳性率也达到了66.6%。 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血清铁蛋白是对AFP很好的补充。原因在于:虽然AFP是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最常被使用的指标,然而AFP对HCC检出的灵敏度为50%-95%不等,因此存在着一部分AFP阴性的HCC患者。梁仁等对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SF进行了测定,结果阳性率为76%(cutoff值为100 ng/ml)。张满达等的研究显示,肝癌组中铁蛋白和AFP均阳性占47.5%,均阴性为9.9%,单一阳性为42.6%,故铁蛋白和AFP阳性率分离,呈交叉覆盖现象,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0%以上。可见SF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尤其是AFP 阴性的疑似病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漏诊率效果显著。 在孟宪镛等的研究中,其他活动性肝病中也有半数SF水平超出正常,但与HCC具有显著性差异。Chapman等的研究中,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SF阳性分别为63%和33%。通过联合转氨酶的检测可进一步提高SF对肝癌的检出特异性。在活动性肝炎中,SF和转氨酶水平的增长具有同步性,而在HCC中则无明显相关,因而通过测定转氨酶和SF比值可提高SF的诊断价值。 三、血清铁蛋白的其他应用 血清铁蛋白指标异常还与其他疾病相关,临床上也常见被应用于以下几类疾病的诊断: 1.缺铁性贫血 SF浓度也是临床上诊断缺铁性贫血常用的手段之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贫血,缺铁是这类贫血的主要原因。在早期并未表现出血红蛋白减少,因而此阶段为隐性缺铁性贫血。此时主要表现为铁缺乏,因此SF水平低于正常值。欧阳富维的研究中,SF对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80.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为71.2%和 90.4%。在王彦华等的研究中,SF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分别达到84.6%和96%。 2.白血病

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62711.html, 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作者:文雪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5期 【摘要】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需要铁,其中转铁蛋白受体(TfR)参与铁的吸收和调节。TfR在所有细胞都呈低表达,在增殖活跃的细胞高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TfR的表达显著增高,因此,TfR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转铁蛋白受体;结构;功能 0 前言 铁是人体细胞进行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运送氧、传递电子、DNA合成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内铁的转运主要通过转铁蛋白(Tf)和转铁蛋白受体(TfR)来进行调控。由于转铁蛋白受体在所有细胞都呈低表达,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肿瘤细胞高表达,使得转铁蛋白受体在临床和药物转运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及功能进行综述。 1 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 转铁蛋白受体是由两个大小约为90KDa的亚单位通过两条二硫键交联而成的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1]。每个亚单位包括一个胞外C端区域,一个单跨膜区域和一个N端区域。C端区域也称外功能区,又分为蛋白酶样区、顶区和螺旋区[2],其中包含Tf的结合位点。TfR对不同的Tf均有较高的亲和力。科学家通过X线晶体衍射发现Tf通过其C片段和N片段与TfR 的螺旋区和蛋白酶样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Tf和TfR的结合。此外,Tf与铁结合的饱和度对Tf 识别TfR也有明显影响[3]。TfR共有两个家族成员,分别是TfR1和TfR2。与TfR1不同,TfR2没有铁反应元件,其表达不受胞内铁水平的调节,而且对Tf的亲和力很低,起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调节和维持铁在内环境的稳定有关[4]。 2 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TfR在机体的所有细胞中低表达,在增殖活跃的细胞高表达。尤其是肿瘤细胞,由于肿瘤细胞中铁代谢发生了很多改变,导致TfR表达显著增高,尤其是TfR1的表达增高。肿瘤细胞为更加快速的摄取铁因此高表达TfR1,其高表达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相关。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使用抗TfR1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抑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增殖[5]。研究证实在人类B淋巴细胞中TfR1是可诱导的癌基因c-myc位于下游区的重要靶位。Lepelletier等人研究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中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全部高度表达TfR1,而滤泡性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则低表达TfR1。在对脑肿瘤及正常脑组织TfR1表达研究中发现,TfR1mRNA在海马和延髓中表达最高,在丘脑、皮质及和小脑中的表达明显降低。TfR1在脑肿瘤组织中表达显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和体液中。是一种贮铁蛋白质。1972年Addison等人建立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后,相继对外周血细胞及体液中铁蛋白也能测定。其定义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 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 (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 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一、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铁蛋白分子量为450000,由24个多肽亚单位组成一个中间空心的球形蛋白质。其外壳即为去铁铁蛋白。中空核心部分是贮存铁胶体分子团(羟基磷酸化高铁)的地,核心中铁原子含量不等。平均2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去铁铁蛋白可摄取Fe++,经其6个通道进入核心,氧化成Fe+++沉积下来,铁原子释放时要经还原剂的作用。铁本身又可刺激去铁铁蛋白的合成。 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含有,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铁蛋白。不同组织来源的铁蛋白有明显的异质性。人体的铁蛋白达20种以上。总称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它由两种不同的亚单位(L和H).按不同比例构成,L和H亚单位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量不同,前者分子量为19000.后者为21000,心型铁蛋白为酸性铁蛋白,主要由H亚单位组成,等电点4.8~5.2.与心肌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脾型铁蛋白为碱性铁蛋白,主要由L亚单位组成。等电点5.3~5.8, 与睥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肾铁蛋白介于两者之闻。碱性铁蛋白存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厦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酸性铁蛋白见于正常成人心肌,肾,胰及胎肝中。血清铁蛋白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来。由碱性铁蛋白和微量酸性铁蛋白所组成。在血循环中半寿期为27~30小时。为肝实质细胞所清除。正常人外周血细饱内铁蛋白含量甚微,红细咆内铁蛋白台量碱性铁蛋白为0.025fg/细胞。酸性铁蛋白比前者高10倍;白细胞碱性铁蛋白;多形核粒 细胞6.6fg/细胞,淋巴细胞为8.0fg/细胞单核细胞含量最高为54.6fg/细胞。血小板中含量甚微。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1)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2)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成熟红细胞内铁蛋白是幼红细胞铁蛋白残留下来的。其碱性铁蛋白和持存有关,酸性铁蛋白则起铁转运作用。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一)血清铁蛋白(SF)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标记抗体法,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酶联免疫法及直接乳胶凝集法。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1 测定方法 颗粒增强的免疫比浊法。 2 测定原理 标本中的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与试剂中包被有抗sTfR抗体的胶乳颗粒相遇,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溶液的浊度发生改变。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待反应完成后测定其浊度,从而使sTfR得以测定。 3 标本 血清及肝素-Li/Na抗凝血浆,处理方法见标本处理程序。 稳定性:15 - 25℃ 3天 2 - 8℃ 7天 -20℃ 4周(允许冻融1次) 4 试剂 4.1 试剂 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 R1: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 R2: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 准备:直接使用。 4.2 校准物 来源:S1: 0.9%的NaCl S2-6: ROCHE配套sTfR专用校准品 贮存条件:校准物在2-8℃保存至效期末。 准备: 直接使用。 定标频率:A 试剂批号更换 B 由质控结果决定 4.3 质控物 来源:ROCHE sTfR专用质控品

其它适合的质控品 贮存条件:置2-8℃冰箱至有效期。 准备:直接使用。 质控间隔时间及限制:应视不同地区及各自实验室情况而定。质控结果应在限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5 仪器 ROCHE MODULAR P或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 见ROCHE MODULAR P生化分析仪作业指导书。参数设置见附表。 7 参考范围 男性:2.16-4.54mg/l 女性:1.79-4.63mg/l 8 线性范围 本法线性范围为0.5-40mg/l,不准确度允许范围X±3SD,不精密度CV=3.06%,灵敏度为0.068mg/l。 9 注意事项 9.1 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或黄疸的干扰情况参见抗干扰能力。 9.2 换算公式:mg/dl × 10=mg/l 9.3 仅应用于体外诊断。 10抗干扰能力: 10.1 标准:回收率在90%-110%之间。 10.2 黄疸:黄胆指数达到60时不会有明显干扰。(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约为60mg/dl)。 10.3 溶血:溶血指数在1000mg/dl以下时不会有明显干扰。(血红素浓度约为1000mg/dl)。 10.4 乳糜:甘油三酯的浓度在1000mg/dl以下不会受到明显干扰。 10.5 RF < 750Iu/ml时不会受到明显干扰。 10.6 sTfR的浓度低于80mg/l时不会有HOOK效应。 11 临床意义: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修订稿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 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铁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布于人体:大多数的铁(~80%)参与转运氧的血红蛋白和储存氧的肌红蛋白,还有几种存在于细胞氧化和呼吸链的酶中。过剩的铁与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结合以备使用,因为游离的铁对细胞是有毒性的。只有相当少的铁(~0.1%)在血液循环中被运输,它们与转铁蛋白结合,从“产地”??与具有生理功能的铁结合的蛋白(例如:在骨髓中合成的血红蛋白)被运往“储存地”(例如:肝中的铁蛋白)。在健康的人体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大约1mg的铁,并且有等量的铁丢失。红细胞含有大多数的铁(~2500mg),另外有少部分但是必不可少的(~500mg)铁提供给肌肉和酶,使它们进行正常活动。过剩的铁与铁蛋白结合,储存在不同的细胞中。 体内铁的平衡可被一些情况破坏,例如,铁需求量的增多(生长发育、怀孕);铁供应的不足(营养不良/素食、吸收功能紊乱)或是体内铁过度丢失(急慢性出血,如月经过多、胃溃疡出血):大多数(70%或更多)的缺铁都是由贫血造成的,这种贫血的特征是红细胞变小和血红蛋白的量过少。缺铁会影响几项生理功能:肌肉功能减退、对于神经系统来说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能力下降、温度调节功能受影响、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缺陷以及对孕妇来说缺铁会引起早产。 然而,由不同原因造成的贫血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生 )、慢性炎症或原发性骨髓病成的不足可由营养缺陷(缺铁、叶酸盐或维生素B 12 造成。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如溶血、脾机能亢进、血丢失增加和血浆扩容剂的增容作用。 另一方面,铁不能过量补充,过量补充铁也会造成损害。铁过多负荷的最常见的病有:血色素沉着症,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的患者,由于肠对铁的过量吸收并以与铁蛋白结合的形式储存在肝、心脏和胰中,损害该脏器的功能。治疗方法包括周期性静脉放血,以增加铁丢失,直到储存铁(铁蛋白的量)以及补充到组织的铁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或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都达到正常。对评价铁代谢来说,测定不同的参数以了解不同状态的铁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铁蛋白反映了储存铁的情况,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细胞内总的铁蛋白储存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转铁蛋白在“储存地”和“吸收地”之间运输铁,还将铁运往骨

铁蛋白与肿瘤

铁蛋白与肿瘤 【摘要】铁蛋白,作为重要的铁贮存蛋白,对于铁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并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过量的铁负荷可以破坏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细胞可以合成或分泌铁蛋白,所以铁蛋白不仅是贮铁指标,而且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铁蛋白和铁蛋白受体蛋白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含量较高。血清铁近来被认为是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预后的标志物。过多的铁负荷将降低移植的存活率。过多的铁负荷似乎可以增加治疗相关的死亡率,而不是增加疾病的侵袭性和复发率。 【关键词】铁蛋白;铁;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5-0019(2014)03-0501-01 铁是人体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它广泛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代谢过程,例如在氧的运送、电子的传递、DNA的合成等过程中均有铁的参与。另外,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和辅酶中有半数均需要铁的存在。铁含量的增加,即铁的超负荷也是肿瘤形成的危险因素。 1 铁 几乎所有细胞都需要铁作为基本生化活动的辅助因子,然而,铁也有潜在的毒性,它能够催化ROS (活性氧簇)并产生高反应基团。铁的摄入、利用和解毒对细胞和组织非常重要。 人体铁的大部分分布于血红蛋白和红系细胞并作为氧的载体,哺乳动物通过出血等丢失铁,但是没有任何释放铁的调解机制。因此平衡的维持需要十二指

肠对于铁吸收的严密控制。营养铁的摄取包括小肠通过还原酶对于三价铁的还原,以及随之在肠上皮细胞的顶膜通过二价金属载体进行的二价铁的转运。 2 铁蛋白(Ferritin) 2.1 铁蛋白的结构:铁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贮存铁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脾脏中。铁蛋白的外径约12~14nm,其外壳(即脱铁铁蛋白)由2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约含有163个氨基酸残基,每个分子最多结合4500个铁原子。其分子量比较大,约为450kd。结合铁的铁蛋白是可“溶”于水的,血浆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的铁量成正比。 2.2 铁蛋白的生理作用: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性的组织蛋白,正常人群血清中含有少量的铁蛋白,在正常条件下,其含量稳定。它的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储存铁元素,同时在机体合成含铁的物质

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表明,TfR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因此以其作为靶点与药物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现对T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标签:转铁蛋白受体;肿瘤 铁是细胞增殖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元素,与氧气运输和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有着密切关系。TfR是体内铁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蛋白成分,在其介导下,机体的铁代谢、免疫功能和细胞调节得以正常运行。因此,TfR对于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有一定作用,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可与相关药物结合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靶向治疗。 1 转铁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跨膜糖蛋白,是由双同源二聚体的亚基通过二硫键交联形成。每个单体由一个大的胞外C端区域,一个短的N 端区域和一个单跨膜区域组成[1]。C端区域包含与Tf结合的位点,是外功能区。TfR与Tf互相作用介导体内铁的摄取吸收。增殖加快的肿瘤细胞对Fe的需量大,其表面TfR呈高密度分布。目前已经发现两种TfR,TfR1和TfR2。TfR1在一般细胞中均可表达,可以根据机体PH的变化而改变其构象,并凭借构象改变来改变与转铁蛋白的亲和性。TfR2常在肝细胞内表达,调控并维持机体内的铁离子动态平衡[2]。 2 转铁蛋白受体的功能 2.1 参与铁离子转运 大部分TfR在血清中与Tf结合形成复合体。细胞表面的TfR优先选择有两个铁离子的Tf结合,TfR-Tf复合体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PH下降促使Tf构象改变,Tf释放Fe2+,提高了TfR对脱铁转铁蛋白(apo Tf)的亲和性。Tf的346组氨基酸残基与TfR的641位色氨酸和760位苯丙氨酸的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构象改变进而使Fe2+从C端释放。在正常生理PH下,带有两个Fe2+的Tf对TfR的亲和性通常是apo Tf的10~100倍。 2.2 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 Moura等的研究表明,在人的肾小球系膜上TfR能够与IgA结合,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上高度表达。因此,TfR与IgA结合后可以调节免疫,参与细胞的凋亡与增生过程。TfR能够提供激活T细胞的第二信号。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 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 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 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 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临床意义: 1.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 的水平增高(由于其合成增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相反,如 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则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 但铁的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水平正常,但铁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 2.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注射可使血浆TRF升高。

TIBC 临床意义

(一)总结结合力(TIBC)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等。 降低见于肝硬变、肾病、尿毒症和血色沉着症。 参考值:男性50-77umol/L(280-430ug/dl) 女性54-77umol/L(300-430ug/dl) (二)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1.原理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在血清中加人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荆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再按测定血清铁的方法测定血清铁含量,其结果为总铁结合力(TIBC),如再减去先测的血清铁则为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2.参考值TIBC:50~77μmol/L,UIBC:25.1~51.9μmol/L 3.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真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 (2)降低:见于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感染等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参考值】 ①男性:50~77umol/L。②女性:54~77umol/L 【临床意义】 1.TIBC增高:①Tf(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后期; ②Tf释放增加: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 2.TIBC减低:①Tf合成减少:肝硬化、慢性肝损伤等;②Tf丢失:肾病综合征;③铁缺乏:肝脏疾病、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 (四)总铁结合力(TIBC) ①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②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五)(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