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性质和目的

审计准则定义审计抽样(auditing sampling)为:对某个帐户余额或某类交易里的部分项目所运用的审计程序,以便评价该帐户余额或该类交易的某些特性。

审计抽样对两种审计测试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比如,审计抽样可在核证、函证和追查中广泛运用,但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外勤工作准则”第二条和第三条都包括了不确定因素。比如,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的评价,将影响所要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证据事项的准则,也只要求审计人员对发表的意见具有合理的基础。

从审计人员立场看,如果对资料进行90%的审查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比因只审查部分样本而可能发表错误意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还要大,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某些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情况也往往如此,所以抽样技术被审计人员广泛应用。

我们知道,审计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合起来称作审计风险,而审计抽样只与其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在前几章已说明,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认定中重要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则是审计人员不能查出重要错报的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为审计人员提供直接与评价控制风险有关的信息;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帮助审计人员量化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实现外勤工作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直接与抽样相关,而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却与抽样无关。我们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抽样风险,将第二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非抽样风险。

下面分别说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适当选取的样本可能并不代表总体,因此,他根据样本对有关内部控制或交易和余额的细节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审查整个总体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就同这种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在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能发生以下种类的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有两种:

(1)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low)

是指在控制结构政策和程序实际执行效果不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而样本估计控制风险却支持计划估计水平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为“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或译“信赖过度风险”)。

(2)控制风险估计过高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high)

与“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相反,是指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

计水平,而样本估计的控制风险却不支持计划估计水平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为“依赖不足风险”(risk of underreliance)。

2.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也有两种:

(1)错误接受风险(risk of incorrect acceptance)

简称“误受险”,也称“β风险”。是指在某帐户余额实际存在重要错报时,而样本却支持得出该帐户余额不存在重要错报的结论的风险。

(2)错误拒绝风险(risk of incorrect rejection)

简称“误拒险”,也称“α风险”。与误受险相反:是指在某帐户余额实际并不存在重要错报,而样本却支持得出该帐户余额存在重要错报的结论的风险。

上述这些风险,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对内部控制的过度依赖风险和对重要错报的误受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审计人员得出了这些错误的结论,整个审计程序可能不足以查出重要错报,从而使表示的意见不具有合理的基础。与此相反,依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如果得出了这些错误的结论,审计人员将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测试,但是这种努力最终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审计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见,过度依赖险和误受险对审计人员来说,是最危险的风险,因为它使审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依赖不足险和误拒险则属保守型风险,出现这两种风险后,审计效率虽不高,但其效果一般都能保证。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如表9-1所示。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nonsampling risk)是指不是因为只审查了一部分,而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那部分审计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有:

(1)人为错误,比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上的错误;

(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审计人员只要合理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坚持质量控制标准,一般大都能将非抽样风险控制在可忽略不计的水平。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根据《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测试,既可用统计抽样,也可用非统计抽样技术,还可结合使用这两种抽样技术。不论采用哪种技术,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设计、执行抽样计划和评价抽样结果中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运用这两种技术都可以提供外勤工作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充分证据,并且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统计抽样中是利用概率法则来控制抽样风险。

究竟应选用哪一种抽样技术,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成本效果方面的考虑。非统计抽样

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审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得多。

在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因此,审计人员可能不知不觉地在某个领域选用了过多的样本,而在另一领域选用了过少的样本。由于审计证据的充分程度取决于样本规模,这就使审计人员取得的证据,可能超出或者低于为表示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所实际需要的证据数量。但是,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达到同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在统计抽样中,可能要花很大的成本来训练审计人员掌握统计抽样技术,以及设计和执行抽样计划。但这种抽样对审计人员有三方面的益处:(1)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抽样;(2)有助于衡量已获得证据的充分性;(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更重要的是,统计抽样能使审计人员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值得注意,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选用,并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此外,也不影响获取单个样本项目证据的适当性,以及审计人员对发现的样本错误所作的适当反应。这些事项都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关系如图9-1所示。

四、审计抽样技术

审计人员使用抽样技术,可了解总体很多不同的特征。但是绝大多数审计抽样都用来估计(1)偏差率或者(2)错误金额。在统计抽样中,可把这些抽样技术分别确定为属性抽样(attribute sampling)和变量抽样(variable sampling)。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的主要区别如表9-2所示。

以上每种抽样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对偏离内部控制的交易,估计金额大小的方法。本章第二、三节将讨论属性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两种实施办法:一是控制测试中的统计抽样,二是控制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关于变量抽样在实质性测试中的统计运用和非统计运用将在第四、五两节说明。

第二节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的运用

一、统计基础的属性抽样

在控制测试中决定是否运用抽样技术,必须考虑以下两点:

1.只有在所执行的控制程序,留有书面证据轨迹,才能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属性抽样。这些控制程序通常包括授权程序、凭证和记录以及独立检查等。

2.一般只在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以期获得支持进一步降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的时候,才使用审计抽样。

控制测试的统计抽样计划步骤是:

1.确定审计目标。

2.确定总体和抽样单位。

3.确定将要调查的属性。

4.确定样本规模。

5.确定样本选取方法。

6.执行抽样计划。

7.评价抽样结果。

前五个步骤,属于审计计划的内容,其余步骤则在外勤现场工作中执行。各个步骤都应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

(一)确定审计目标

控制测试的总目标是为了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对某种交易可能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属性抽样计划来评价有关控制的有效性。比如,对销售交易,可能使用一个抽样计划来测试与“存在或发生”认定有关的控制风险,而又使用另外一个抽样计划来测试与“完整性”有关的控制风险。属性抽样计划中控制测试的结果,可用来评价受这类交易影响的有关帐户余额认定的控制风险。

(二)确定总体和抽样单位

在控制测试中,总体(population)是指被测试的某一类交易;审计人员必须确定总体的实际代表是否同计划目标相符。比如,如果目标是为了测试有关购货交易“完整性”认定控制的有效性,那么,应该收集所有已批准的凭单是否均被记录的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就应从实际代表总体的所有已批准凭单里选取样本,而不是从凭单登记簿的所有分录中选取样本。假定在这时候使用凭单登记簿的所有分录作为总体,那么没有记录的凭单将不会被包括在样本中。

在识别总体时,还应考虑总体与将被测试的控制的同质性。因此,在现金支出超过某一特定金额,其既定的控制有重大差别时,应对现金支出按金额分层。

如果有多个经营部门或分支机构,审计人员可选定每一经营部门或分支机构作为一个单独的总体。特别是在每一部门或机构的内部控制有重大差别时,更应这样。相反,如果客户整个组织采用的内部控制是相似的,且须编制合并报表,那么把所有经营部门或分支机构作为一个总体可能就够了。

当客户在年度中改变内部控制时,审计人员也面临类似的选择。如果审计人员打算对改变前后的内部控制均给予依赖,那么总体包括改变前后所处理的所有交易。相反,如果对新控制给予依赖,那么总体应定义为改变后所处理的那部分交易。

在属性抽样中,虽然在总体相当小的时候(比如5 000个单位或更小),可能需要对总体规模作一合理的估计,但并不需要知道确切的总体规模。这是因为总体规模对样本容量只有很小很小的影响,甚至没有任何影响。

抽样单位(sampling unit)是总体中的个别元素。抽样单位既可能是一张凭证或凭证中的一个项目,也可能是帐簿或登记簿中的一笔分录。如果只是为了审查购货交易的“完整性”认定,抽样单位就应为凭单。相反,如果是为了确定凭单登记簿内是否“存在或发生”虚构的交易,那么抽样单位应为凭单登记簿中的每一笔分录。

抽样单位对审计的效率有重大影响。比如,假设每张销售发票平均有。4个项目,如果在测试价格正确性的有关控制时,将抽样单位定义为每张发票,将样本量定为150个,那么审计人员必须测试600个项目相反,如果以项目作为抽样单位,则只须测试150个项目。

审计人员如能使用相同的样本项目来评价多个认定的有关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工作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比如,假设抽样单位为销售明细帐中的每笔分录,审计人员如能使用从中选出的样本,既测试销售交易“存在或发生”认定的控制,也测试销售交易“估价或分摊”认定有关的控制,那么就比为测试每个认定的控制而单独使用样本,效率高多了。

(三)确定将要调查的属性

在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能确定出同正被测试的控制的有效性相关的属性。对减少某个认定控制风险所需的每项控制程序都应确定为一个属性(attribute)。如果控制要求发货由信用部门批准赊销,那么可定义属性为“被授权的信用部门人员批准赊销”。如果这项控制是要求某个人控制,那么将要调查的属性是“由XXX批准凭单”。确定属性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它们是以后确定控制偏差数目的依据。表9-3举例说明了审计人员计划测试有关销售交易“存在或发生”和“估价或分摊”认定的控制时,在属性抽样计划中所确定的属性。在此例中假设公司在收到顾客订单时即编制销售单。

尽管每一个属性都应同审计人员打算测试的一项控制有关,但是,每个属性并不是同等重要。比如,审计人员可能认为赊销的批准比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更为重要。审计人员为了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必须设定统计参数,而设定这些参数就必须确定每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越重要的属性越要设定严格的统计参数。

表9-3 测试销售“存在或发生”和“估价或分摊”认定

表9-3所列示的属性与客户执行后留下书面证据轨迹的控制程序有关。在每一种属性下,审计人员可确定所要求的凭证或分录是否存在,或者凭证是否适当产生、签名或盖章,以证明某个员工执行了某项控制。此外,审计人员也可重新执行某些控制,比如检查某张销售发票计算的正确性,来检查控制的有效性。

(四)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规模(sample size)确定的因素有:(1)信赖过度风险,(2)可容忍偏差率,(3)预期总体偏差率,(4)总体规模。

1.信赖过度风险水平

前面曾解释,与控制测试有关的抽样风险有两种,一是依赖不足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二是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由于无效果的审计潜伏着严重的后果,又由于控制测试可能是有关偏差证据的主要来源,因此,审计人员应使信赖过度风险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

在属性抽样中,必须明确设定信赖过度风险。有些审计人员对所有控制测试都指定相同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比如5%或10%等。也有的审计人员直接依据计划控制风险来改变信赖过度风险的水平。如下所示:

计划控制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低 5

中10

高15

信赖过度风险同样本规模是反向关系,即信赖过度险在5%时的样本规模将大于为10%时的样本规模。因此,依据计划控制风险直接改变信赖过度风险水平,其效果是获得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低的计划控制风险,而只获得较少的证据来支持中等水平的计划控制风险。

对不同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可利用表9-4来完成。假定影响样本规模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则很容易看出改变信赖过度风险水平对样本规模的影响。现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5%,预计总体偏差率为1%,总体是个大总体,在信赖过度风险水平改变时,根据AICPA《审计抽样指南》(Auditing Sampling Guide),可查得以下的样本规模:

信赖过度风险(%) 样本规模

10 77

5 93

1 165

2.可容忍偏差率

可容忍偏差率(tolerable deviation rate)是指审计人员在既定的计划控制风险水平下,对某项控制所愿意接受的最大偏差率。在决定可容忍偏差率时,审计人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每个偏差与正被测试的会计记录的关系;

(2)每个偏差与所有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关系;

(3)每个偏差与审计人员的评价目的的关系。

审计人员应该了解到,发生控制偏差加大了会计记录错误的风险,但并不一定增加会计记录的数量。比如,某凭单未经批准属一个控制偏差,但该凭单仍然可能代表了该记录的有效交易。

评价偏差的重要性时,还要看是否存在相关控制(related control)的影响。所谓“相关控制”是指对某项特定控制起补偿性或辅助性作用的控制。比如,“凭单批准”这项控制出现偏差,但如果有相关的控制(如由一位或几位被授权签发支票的人员复核支持性凭证)起潜在的作用,那么审计人员可认为这项偏差并不重要。

可容忍偏差率直接随审计人员对某项控制所设定的计划控制风险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即计划控制风险水平越低,可容忍偏差率就越低,反之亦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抽样指南》对量化可接受范围提出了下列参考标准:

计划控制风险水平可容忍偏差率范围(%)

低2~7

中6~17

高11~20

可容忍偏差率同样本规模也是反向关系,现举例说明如下:

假定信赖过度风险为5%,预期总体偏差率为0,总体是一个大总体,根据《审计抽样指南》可查出下列样本规模:

可容忍偏差率样本规模

2%149

4%74

6%49

8%36

3.预期总体偏差率

审计人员可使用下列方法来估计每项控制的预期总体偏差率(expected population deviation rate):

(1)参考去年的样本偏差率进行估计。估计时需根据本年度该项控制有效性发生的变化加以判断调整。

(2)根据本年度对某项控制的初步评价进行估计。

(3)通过审查50个项目左右的初步样本,来找出偏差率。

假设预期总体偏差率等于或者大于可容忍偏差率,审计人员就不能指望获得证据,以支持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因而也没有必要执行控制测试。

预期总体偏差率对样本规模有重大和直接的影响。当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保持不变时,预期总体偏差率的增加和减少,将分别导致样本规模的增加和减少。现假定信赖过度风险为5%,可容忍偏差率为5%,并且总体是大总体。根据《审计抽样指南》可查出该

因素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如下:

预期总体偏差率(%) 样本规模

0.0 59

1.0 93

1.5 124

2.0 18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预期总体偏差率越接近可容忍偏差率,那么就需要更加精确的信息,因而所需的样本规模也就越大。

4.总体规模

前面曾指出,总体规模(population size)对样本规模只有很小很小的影响,甚至没有任何影响。美国《审计抽样指南》举例说明了总体规模变化对样本规模的影响。现假设信赖过度风险为5%,可容忍偏差率为5%,预期总体偏差率为1%,得出不同总体规模下的样本规模如下:

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100 64

500 87

1 000 90

2 000 92

5 000 93

100 000 93

在总体超过5 000个抽样单位之后,那么在统计抽样中称该总体为无穷大。我们假设在其余的例子和本章习题里,总体均为大总体。

5.样本规模表

在量化了每一个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之后,可使用样本规模表(如表9-4所示)来客观确定样本规模。这些表用的是偏差上限,这是因为审计人员只关心真实总体偏差率不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情况。使用这些表时,审计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选出同特定信赖过度风险水平相对应的样本规模确定表。

(2)找出特定可容忍偏差率所在的那一行。

(3)找出预期总体偏差率所在的那一行。

(4)由第二、三步骤确定的行和列的交叉点,读出样本规模。

表9-4 样本规模确定表

现举例说明用表查找样本规模如下:

信赖过度风险(%) 可容忍偏差率(%) 预期总体偏差率(%) 样本规模

5 4 1.0 156

5 6 2.0 127

10 5 1.0 77

10 6 2.0 88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个因素的变化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可汇总如下(见表9-5):

表9-5 四大因素对样本规模的影响汇总表

(五)确定样本选取方法

一旦确定了样本规模,就须选择从总体中选取抽样单位的方法。审计人员所选取的样本项目,应能够代表总体。因此,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应有被选中的机会。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求在统计抽样中使用随机选取法(random selection methods)。在属性抽样中使用的主要随机方法有随机数选样和系统选样。

1.随机数选样法

随机数选样(random number sampling),有时也称为简单随机选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运用此法必须以每一项目都有不同的编号为前提,然后再利用随机数表选取号码,作为样本项目。

在总体项目事先已连续编号的情况下,使用随机数表是很方便的。使用随机数表时,审计人员必须:(1)在表上任意选取一个起点,(2)再确定读表的方向或路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值得注意,读表路径一经确定,就不得改变。

表9-6列示了一部分随机数表,现举例说明它的使用方式:假设审计人员将从编号0001到4000的销售发票总体中选取样本,还假设审计人员首先使用前4位数,以第一列和第六行的交叉点,从上至下读。在这种情况下,样本的前四张发票号码是0050,3486,2580,3942。而9287和7748将被舍弃,因为在总体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编号。

表9-6 部分随机数表

使用随机数表,同一个号码可能被抽到多次。如果审计人员略去(即跳过)重复的号码,则称为不放回抽样或不重复抽样(sampling without replacement)。在本章前面所说明的审计人员用来确定样本规模的统计表格,通常是以放回抽样(sampling with replacement)为基础的。但是,在审计实务中,由于两次都审查同一个项目并不能获取新的信息,因此,审计人员往往采用不放回抽样。使用以放回抽样为基础的样本规模表将导致较大的样本规模,因此审计人员将之视为一种保守的方法。

2.系统选样法

系统选样(systematic sampling)也称为等距选样(equal interval sampling)。是指从一个或多个随机起点出发,在总体中每隔n个选取一项作为样本项目。这里的n是样本项目之间的间距,通常也称为跳过间距(skip interval)或选样区间(sampling interval)。在使用单一随机起点时,将总体规模除以样本规模就计算得出跳过间距。比如,从2 000个总体中选取40个样本,那么,跳过区间应为50即(2 000÷40)。值得注意,这时的起点必须是落在这个间距里的某一数字,即1~50中的某个数字。审计人员可使用随机数表来确定起点。

系统选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比其他选样方法节省时间。一旦确定了间距和起点,就能立即开始选样。此外,使用此法时,对总体中的项目不需要编号。审计人员只要简单数出每一个n项即可。

审计人员在使用系统选样时,必须警觉总体里的循环周期型态同跳过间距巧合的可能性。在存在这种巧合的情况下,系统选样将产生非随机样本,因此必须考虑采用其他的选样方法。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在选样中,使用多个起点,来尽量减少这种巧合的机会。当使用多个随机起点时,其间距就等于一个起点时的跳过间距乘以起点数,这样样本规模仍保持不变。

(六)执行抽样计划

通过前面五个步骤,便设计完成了抽样计划。本步骤根据抽样计划选取样本项目,并审查它们以确定同既定控制发生偏差的性质和次数。偏差包括丢失凭证、没有表示已执行控制的签名、相关凭证和记录的细节差异、未授权的价格以及审计人员重新执行控制所发现的计算错误等。

当抽样单位为凭证时,审计人员所选取的数量,可以比所需要的稍多一点。这些增加的数量可用来取代所需样本中选取的无效、未使用或不适用的项目,所谓不适用项目(nonappliale items)是指所选取的项目与某特定控制或某特定属性不相关连。比如,如果属性为“支持凭单的验收报告的存在性”,那么支付公共事业局每月帐单所用的凭单就是不适用项目,因为对这类劳务并不要求编制验收报告。因此,在执行抽样计划时,这一凭单将被增加的凭单取代。

未使用的项目是指选取了尚未使用的那一部分总体中的项目。当审计人员定义的总体包括整个年度,而抽样计划又是在期中工作中执行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选取的任何超出可得到凭证的号码,都可用增加的项目取代。在不能找到被选取的样本项目时,应把该项目算作一个偏差。

(七)评价抽样结果

对样本中发现的偏差,审计人员必须列表反映、汇总和评价。在得出总体结论之前,须运用职业判断来评价以下因素。

1.计算样本偏差率

将发现的样本偏差数除以被审查的样本规模,即可计算出每项被测试控制的样本偏差率(sample deviation rate)。样本偏差率是审计人员对总体中真实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值。

2.确定偏差上限

偏差上限(upper deviation rate)指根据样本所发现的实际偏差数得出的总体最大偏差率。该上限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也称为“实现精度上限”(achieved upper precision limit),或“最大总体偏差率”(maximum population deviation rate)。

偏差上限可用“样本结果评价表”(表9-7)来确定,其确定步骤是:

表9-7 统计抽样评价表

(1)选择与信赖过度风险相对应的那一张评价表;

(2)找出样本实际偏差数所在的那一列;

(3)找出已使用的样本规模所在的那一行,

(4)由(2)、(3)步骤确定的行和列的交叉点,读出偏差上限。

举例说明偏差上限如下:

信赖过度风险(%) 偏差数(个) 样本规模(个) 偏差上限(%)

5 l 100 4.7

5 2 150 4.1

10 3 120 5.5

10 4 200 4.0

当所用的样本规模没有出现在评价表里时,审计人员可通过以下三种办法来解决:

(1)使用表里不超过实际使用的样本规模的多个样本规模中的最大的那个样本规模。

(2)插值类推。

(3)使用范围更大的评价表。

根据评价表所确定的偏差上限,隐含了抽样风险允许的限度。因此,偏差上限可用来确定是否支持计划的控制风险水平。如果偏差上限小于或者等于设计样本时所指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说明样本结果支持计划控制风险;否则,样本结果就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

3.确定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本章第一节曾说明,抽样风险同适当选取的样本仍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尽管我们在前面,不算出抽样风险允许限度(allowanceforsamplingrisk)也能评价样本,但是,知道如何决定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及其影响,将更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抽样风险允许限度计算方法如下:

偏差上限=抽样风险允许限度+样本偏差率

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偏差上限-样本偏差率

仍承前例,可计算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如下(见表9-8)。

表9-8第一行列示100个中如有1个偏差,偏差上限为4.7%,得出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为3.7%。假如在100个样本中发现3个偏差,偏差上限查表得7.6%,样本偏差率为3%(即3÷100),那么,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为4.6%。

这里,随着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的增加,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从3.7%增加到4.6%,说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直接与样本中所发现的偏差数相关。在统计抽样中,如果样本偏差率超过预期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将变大,进而造成偏差上限超过设计样本时所指定的可容忍偏差率。因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样本偏差率超过确定样本规模所用的预期总体偏差率时,偏差上限将超过在特定信赖过度风险下的可容忍偏差率,此时,样本结果将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水平。

(2)相反,在样本偏差率小于或等于预期总体偏差率时,偏差上限将小于或等于在特定信赖过度风险下的可容忍偏差率,此时样本结果将支持计划控制风险水平。

现用表9-9概括这些结论如下:

由上可以看出,评价样本结果时,并不一定将偏差上限同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也允许审计人员用样本偏差率来评价样本结果。但应注意,不管审计人员如何评价样本结果,都需要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评价的依据。

4.考虑偏差性质

审计人员在评价样本结果时不仅应关心偏差发生的次数(频率),而且还应对某项既定控制的每个偏差分析确定其性质,即发生的原因。可能导致偏差的因素包括新进员工、无经验员工顶替、员工休假或病假、有关人员误解指示、不具备胜任能力、粗心和有意犯错等等。性质特别恶劣的偏差要特别注意处理。

审计人员应考虑偏差是否对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比如,销售发票上单价与批准的价格不符,对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相反,没有验证某张发票计算的准确性,而该发票计算本身是正确的,这并不说明财务报表里有错报。还应进一步考虑某个偏差是否构成一项舞弊。非系统性的偏差一般都是偶然的和无意的。但是,系统性的偏差则可能表示控制严重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很多无意的错误,或者故意错列事实或隐瞒不适当的情况。很明显,直接影响财务报表或可能构成舞弊的偏差具有更大的审计重要性。

5.形成总体结论

审计人员利用样本结果和对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所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专业判断,可以对抽样计划中包括的属性所代表的控制,最终评价其控制风险。之后,审计人员再可用这个评价结果来评价受此类交易影响的有关财务报表认定的控制风险。

如果对某一认定的控制风险最终评价的结果,不支持审计人员在初步审计策略下所指定的控制风险,那么就必须修正。修正的办法是增加控制风险和降低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而修正实质性测试计划水平将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这种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选择。在修正策略之前,审计人员应考虑是否存在补偿性控制。如果相关控制存在且有效,仍可能使用起初的审计策略。对审查样本发现的控制偏差,审计人员如果认为属于第八章定义的“应报告情况”,则应将之向客户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报告。

(八)案例研究

甲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审计一老客户——H公司。审计人员决定对销售交易“存在或发生”和“估价或分摊”认定有关的控制执行测试,将使用属性抽样。所获得的这些控制有效性的证据,将被用来评价销售和应收帐款的有关财务报表认定,其控制风险的水平。审计人员计划取得证据支持一个低控制风险的评价,以便能设定高检查风险和执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本案例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1)设计抽样计划;(2)执行抽样计划;(3)评价抽样结果。

1.设计抽样计划

包括抽样计划的前五个步骤,详见表9-10工作底稿的抽样设计部分。计划的目标、抽样单位和总体,以及样本选取方法记在工作底稿的上方。然后,把将要调查的属性列在第一列。指定用来确定样本规模的因素记在第2~4列。在该计划中,属性3~5被认为不如其他属性重要,因此,这两个属性的统计参数没有其他属性的参数那么严格。紧接着用前面表9-4列出的样本规模确定表,确定样本规模,记入第5列。对H公司,审计人员决定对样本量进一些位以提供额外样本项目。这些数字记在第6列。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假设第6列就是对每一属性已实际审查的项目数量。

表9-10 属性抽样计划工作底稿举例

2.执行抽样计划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其后对选作样本的每张发票的每个属性进行审查,最后将审查发现的偏差记录和汇总在工作底稿上(如表9-11所示)。

3.评价结果

在评价结果时,每一属性的偏差数记在表9-10第7列。然后,计算偏差率记入第8列,再将第8列和第4列相对应的预期总体偏差率相比较。在此案例中,只有属性4的样本偏差率超过预期总体偏差率。

下一步是审计人员使用表9-7的评价表确定每一属性的偏差上限,其结果记入第9列。接着比较每一属性的偏差上限和可容忍偏差率。在偏差上限超过可容忍偏差率时,样本结果将不支持审计人员的计划控制风险。对H公司只有属性4属于这种偏差。最后,为了说明的目的,将抽样风险允许限度(第9列减第8列)记在第10列。

为了对每一控制形成整体结论,审计人员还应对偏差的性质进行评价,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和重要性。所作的分析应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见表9-12)。在该工作底稿中也说明了偏差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应报告情况”。

表9-11 偏差清单工作底稿

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得出的总体结论是:除了与属性4有关的控制外,统计评价和质的评价都支持所有控制的计划控制风险水平。属性4发生的偏差被认为是“应报告情况”,必须向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通报。这些结论记录在表9-10工作底稿的下方。

二、发现抽样

(一)发现抽样的种类和目的

发现抽样(discovery sampling)是属性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现抽样是假定如果总体偏差率等于或高于某一特定比率,那么至少可找出一个偏差。运用此法的步骤与前面相同,所不同的是:(1)为了达到发现抽样的目的,在作抽样计划时,必须设定预期总体偏差率为0%;

(2)审查样本时,只要发现一个偏差,就应停止抽审,执行全面的审查。这种抽样方法常用来寻找舞弊性质的重大偏差,比如,发放工资给虚设的员工。在预期的偏差率很低,并且审计人员又想得到某个样本来证明有偏差存在时,使用这种方法是合适的。

审计人员一般在以下情况下,才使用发现抽样:

1.审查由高控制风险项目组成的大总体。

2.怀疑已经发生舞弊行为。

3.在特定情况下,寻找额外的证据,以确定某项已知的舞弊属偶然现象,还是重复发生。

通常审计人员使用发现抽样并不是为了“海底捞针”或发现“一生中的唯一一次错误”。由于该法在实务中用得很少,因此,本章不作举例说明。

第三节控制测试中非统计抽样的运用

在控制测试中,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属性抽样。其设计和执行计划的步骤与前面所说明的统计抽样的步骤相似。并且,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的考虑因素也相似。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在具体执行计划步骤时,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确定样本规模

同统计抽样一样,在非统计抽样中确定样本规模的主要因素是:(1)信赖过度风险;(2)可容忍偏差率;(3)对每—属性的计划总体偏差率。在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确定样本规模不需要量化这些因素。但是,他必须主观确定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某个因素变化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各因素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如表9-13所示。

审计人员在非统计抽样中确定样本容量,可以使用统计表的信息作为指导,但不要求一定这么做。

二、确定样本选取的方法

除了前面所说明的随机数表选样和系统选样之外,审计人员在非统计抽样中,还可使用整群选样法,或者任意选样法,来选取样本项目。

(一)整群选样法

有一段时间,整群选样(block sampling)曾经是应用最广泛的选样方法。该法选取某个特定时期里发生的类似交易作为样本。比如,选取两个星期里所处理的所有凭单组成样本。如果选取了足够的样本群,该选样方法在非统计抽样上可能是合适的。但是,从整个年度的交易中只选取单一的样本群,对大多数审计情况而言,则是不合适的。

(二)任意选样

任意选样(haphazard sampling)是指任意选取项目,而不考虑凭证的号码、金额或其他特征。这样,审计人员可随意从档案中抽取50张发票作为样本。如果在选取时没有偏见,那么样本可能是总体的代表。

三、评估样本结果

在非统计抽样中,不可能确定偏差上限,也不可能确定统计产生的与样本结果和特定信赖过度风险相关的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但是,审计人员应该将样本实际偏差率同相对应的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可以视为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比如,对某个属性发现样本偏差率为1%,而可容忍偏差率是7%。这时,审计人员可视差额6%为适当的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并得出结论:样本支持一个可接受的低信赖过度风险。审计人员这样做,依据的是经验和职业判断。审计人员认为,样本偏差率相对于可容忍偏差率而言很小(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很大),能确保总体偏差率不超过可容忍偏差率。另一方面,如果对某一属性发现样本偏差率为5%,其可容忍偏差率指定为6%,那么1%的差额可视为不适当的抽样风险允许限度,因而导致一个无法接受的高信赖过度风险。那就是说,审计人员认为即使样本偏差率小于某一特定可容忍偏差率,但实际的总体偏差率仍然可能超过可容忍偏差率。

评价非统计抽样结果的方法,与评价统计抽样结果的方法相同,审计人员都应同时考虑样本中所发现偏差的性质和次数。

第四节实质性测试中统计抽样的运用

一、基本概念

(一)本质与目的

本章第一节曾解释,审计抽样是对总体(如某帐户余额或某种交易)中少于100%的项目所运用的审计程序,以期评价总体的某些特性;属性抽样是用来获得有关控制发生偏差的信息。本节和下一节所讨论的审计抽样方法则是为了用来获得有关货币金额发生差错的情况。因此,它们能够实现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即获得管理当局的财务报表认定公允性的证据。

审计人员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计划,其目的是为了:(1)获得帐户余额(比如应收帐款的帐面价值)不存在重要错报的证据;(2)独立估计某些金额(比如,估计没有入帐存货的价值)。本节和下一节的重点在于第一个目标。

(二)不确定性和审计风险

如果审计人员判断,他对总体项目进行100%的审计所需的成本与时间,比因只查样本而可能使表示意见出现偏差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还要大,那么审计人员可考虑接受某些不确定性。

实质性测试的审计抽样同时受到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本章第一节所述,与实质性测试有关的抽样风险有两种:

1.错误接受风险;

2.错误拒绝风险。

误受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而误拒险则与审计的效率有关。

审计抽样中的误受险与对样本项目所使用的某一特定详细实质性测试的检查风险有关,因此,误受险并不是指用以测试该帐户的所有实质性测试都将不能查出重要错报的可能性。

(三)统计抽样的方法

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人员可使用两种实质性测试方法:

1.概率规模比例抽样;

2.古典变量抽样。

这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是,概率规模比例抽样是根据“属性抽样理论”(attribute sampling theory),而古典变量抽样依据的则是“正态分布理沦”(normal distribution theory)。尽管使用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获取外勤工作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充分证据,但是,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这些方法。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方法可能比另一种方法,更能经济有效地实现审计人员的目标。影响这两种方法选用的主要因素见表9-14。

从表9-14可以看出,概率规模比例抽样可能更适用以下三种情况:

(1)不知道总体的单位数与变异性;

(2)总体只包含借方余额;

(3)预计总体没有错报或者只有很少的高估。

表9-14 实质性测试抽样方法影响因素

二、概率规模比例抽样

概率规模比例抽样(probabitity-proportional-size sampling,以下简称PPS抽样),依据的是属性抽样原理,用的是金额(而不是偏差数)来表示抽样的结论。这种抽样方法既可用于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也可用于帐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

本节将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颁布的《审计抽样指南》所描述的PPS抽样模型,来说明PPS抽样方法的运用。在该指南中的模型主要适用于测试交易和帐户余额的高估。但对测试以下各项,可能也特别适用:

1.测试应收款(在未贷记顾客帐户的项目不重大时);

2.测试投资证券;

3.测试存货价值(在预计差异极小时);

4.测试固定资产的增加。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答案解析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非抽样风险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抽样风险不是影响审计效果就是影响审计效率。只有非抽样风险同时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注册会计师运用分层抽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少样本的非抽样风险 B.决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正确发生率 C.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D.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首先,分层属于审计抽样的技术,它不可能减少非抽样风险,分层适用于总体内部特征值差异较大的情况,它可以用于符合性测试即决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正确发生率,也可以用于存货等项目、交易、余额的实质性测试,选B不恰当。C是教材中对于分层的明文论述,应选择。至于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D),它正是分层的弱项,因为分层是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的。 3.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审计程序。 A、观察、函证和计算 B、检查、观察和询问 C、观察、询问和分析性复核 D、盘点、计算和询问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审计抽样通常不适于观察、询问和分析性复核。 4.如果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当()。 A、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B、增加样本量或执行追加审计程序 C、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扩大审计程序 D、增加样本量或建议管理当局调整会计报表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当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一、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 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 注意: 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 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 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 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二)非抽样风险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 1.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选择的总体(收入日记账)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收入完整性) 3.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审计证据与审计抽样(doc 17页)

审计证据与审计抽样(doc 17页)

ni第九章审计证据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一、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应当考虑(教材P181)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二、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 列原则(教材P182)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

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教 材P183,判断选择) 1.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 2.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3.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

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第二节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理解八种具体审计程序(教材P185-186)1.检查记录或文件(顺查和逆查); 2.检查有形资产(顺查和逆查); 3.观察(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4.询问; 5.函证(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6.重新计算(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7.重新执行(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8.分析程序(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答案解析)

第 九 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 A. 信赖过度风险 B. 信赖不足风险 C ?误受风险 D.非抽样风险 【 您的答案 】 【 正确答案 】 D 【答案解析 】 抽样风险不是影响审计效果就是影响审计效率。只有非抽样风险同时 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层抽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减少样本的非抽样风险 B. 决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正确发生率 C. 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D. 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 【 您的答案 】 【 正确答案 】 C 【答案解析 】 首先,分层属于审计抽样的技术,它不可能减少非抽样风险,分层适 用于总体内部特征值差异较大的情况,它可以用于符合性测试即决定审计对象总体 特征的正确发生率,也可以用于存货等项目、交易、余额的实质性测试,选 当。C 是教材中对于分层的明文论述,应选择。至于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 它正是分层的弱项,因为分层是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的。 3. 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 )审计程序。 A 、观察、函证和计算 B 、 检查、观察和询问 C 、 观察、询问和分析性复核 D 、盘点、计算和询问 【您的答案】 【 正确答案 】 C 【答案解析 】 审计抽样通常不适于观察、询问和分析性复核。 4. 如果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 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 应当( )。 A 、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C 、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扩大审计程序 表 【您的答案】 【 正确答案 】 A 【答案解析 】 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 能接受,应当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5. 在以下因素中,除( )外,均与样本成正向关系。 )。 )。 B 不恰 D ), B 、增加样本量或执行追加审计程序 D 、增加样本量或建议管理当局调整会计报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性质和目的 审计准则定义审计抽样(auditing sampling)为:对某个帐户余额或某类交易里的部分项目所运用的审计程序,以便评价该帐户余额或该类交易的某些特性。 审计抽样对两种审计测试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比如,审计抽样可在核证、函证和追查中广泛运用,但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外勤工作准则”第二条和第三条都包括了不确定因素。比如,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的评价,将影响所要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证据事项的准则,也只要求审计人员对发表的意见具有合理的基础。 从审计人员立场看,如果对资料进行90%的审查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比因只审查部分样本而可能发表错误意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还要大,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某些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情况也往往如此,所以抽样技术被审计人员广泛应用。 我们知道,审计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合起来称作审计风险,而审计抽样只与其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在前几章已说明,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认定中重要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则是审计人员不能查出重要错报的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为审计人员提供直接与评价控制风险有关的信息;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帮助审计人员量化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实现外勤工作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直接与抽样相关,而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却与抽样无关。我们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抽样风险,将第二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非抽样风险。 下面分别说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适当选取的样本可能并不代表总体,因此,他根据样本对有关内部控制或交易和余额的细节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审查整个总体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就同这种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在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能发生以下种类的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有两种: (1)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low) 是指在控制结构政策和程序实际执行效果不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而样本估计控制风险却支持计划估计水平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为“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或译“信赖过度风险”)。 (2)控制风险估计过高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high) 与“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相反,是指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

审计抽样答案

第九章审计抽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信赖不足风险是(C )。 A.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存在重大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不存在重大错误的结论 B.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不存在重大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存在重大错误的结论 C.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低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D.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高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2.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C )。 A.误拒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非抽样风险 D.误受风险 3.下列抽样风险中,属于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时,最容易导致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是(D)。 A.信赖过度风险 B.误拒风险 C.信赖不足风险 D.误受风险 4.应收账款总金额为4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6万元,根据抽样结果推断的差错额为4.5万元,而账户的实际差错额为8万元,这时,注册会计师承受了(C )。 A.误拒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5.下列有关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的相关提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的审计目标 B.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业务流程和控制的了解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不会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产生直接影响 D.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6.为了实现信息处理完整性目标,注册会计师设计的下列程序中,恰当的是 (A )。 A.编辑检查以确保无重复交易录入 B.将客户、供应商、部分数据、发票和采购订单等信息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 C.检查交易流程中是否包含恰当的授权 D.访问控制是否满足适当的职责分离 7.在控制测试的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做出的结论可以接受的是(A )。 A.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B.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C.计算的总体错报上限低于可容忍错报 D.调整后的总体错报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 8.ABC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支票由连续编号由1000至5000,注册会计师拟选择其中40张进行审查。要求:如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样本(随机数表在备选答案后),样本总体与表中前四位数对应,且确定起点为第一列第一行,路线为第一、第二、第三列,则注册会计师选择的第5个样本是( C )。

第十章审计抽样

第十章审计抽样 【考点一】审计抽样含义与基本原理(教材P191-199) 【例题1-1·单选题】注册会计师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以使用审计抽样。下列对审计抽样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B.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同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则可能涉及审计抽样,但此时审计抽样仅适用于控制测试 C.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D.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 【答案】D 【解析】选项D不恰当。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例题1-2·单选题】下列对各种抽样风险的陈述中,属于信赖不足风险的是()。 A.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存在重大错报的账户余额得出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B.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不存在重大错报的账户余额得出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C.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高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D.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低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抽样风险的误受风险;选项B属于抽样风险的误拒风险;选项C 属于抽样风险的信赖过度风险。

【例题1-3·单选题】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非抽样风险 【答案】D 【解析】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只有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有影响。 【例题1-4·多选题】在抽样风险中,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的风险有()。 A.信赖不足风险 B.信赖过度风险 C.误受风险 D.误拒风险 【答案】AD 【解析】选项B、C属于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 【例题1-5·单选题】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确定样本规模时,没有必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B.预计总体偏差率 C.总体变异性 D.可容忍偏差率 【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没有必要考虑总体变异性,只有选项A、B、D中三个因素对其有影响。

CIA考试—审计抽样技术

CIA考试—审计抽样技术 1、样本设计:在设计样本的规模和结构时,应当考虑特定的审计目标、总体的性质、样 本以及选取方法。考虑引进专家设计和分析样本。确定样本量时,应当考虑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预期差错的范围(精确度)。 2、统计抽样:通过一定的技术,用数学方法得出有关总体的结论。(可以控制和量化抽样 风险)—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固定间隔)、分块抽样 当N增加时,n增加,但不是成比例增加;当N超过5000个单位时,N的增加对n的影响就很小。 非统计抽样:不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由于样本不一定代表总体,抽样结果不应被推断为总体的情况。(置信度不能确定,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任意抽样、判断抽样、批量抽样 分层抽样(统计、非统计抽样):每一个样本单位只属于某一层,同一层个体具有共同的属性。用较小的样本量获得同样的精确度,或用同样的样本量获得更准确的精确度。在评估规模较大且由不同成分构成的库存时,项目的数量最不可能用作分层的标准(货币价值最可能)。对预计标准差较大的层次进行更多的抽样,将降低平均值的标准差。 3、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样本的估计值落入特定区间的概率,基于样本得出正确 结果的百分比(90%、95%)。又称可靠程度reliability、可信赖程度(可信度) 与样本量成正相关,与风险水平或风险度互补。1减去置信水平(可信赖程度)就是抽样风险 有 样本量n与t2、δ2成正比,与精确度平方成反比 4、精确度precision:总体特征的估计值落入特定区间的上下限范围(比率或金额)。又 称可容忍误差(率)、抽样误差、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平均值的抽样误差额。是衡量抽样结果准确性的工具。与样本量成负相关。 可容忍误差(精确度):审计人员愿意接受的总体的最大误差(与样本量成反比)。与重要性判断有关,通常大于预期总体误差。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估计值±精确度(抽样误差) 给定置信水平,n增加,精确度值减小,置信区间变窄。 5、预期总体误差(预计发生率):与样本量成正比。预期差错率为1%(3%),要求93(361)个样本。确定总体的预期差错率时,应考虑:以前审计确认的差错水平、组织的工作程序发生的变化、内部控制评估得出的证据、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6、属性抽样:根据样本的差错率推断总体的差错率。(控制测试,样本单位为事件或交易,不能用于测试帐户的余额。) (1)固定样本量抽样:用于预计总体误差率 (2)停走抽样(连续抽样):从预计总体误差率为零开始,边抽样边评价,样本量不固定。如果预计误差率较低,停走抽样将使样本量最小化。

第10章 审计抽样习题+案例

第10 章审计抽样 习题参考答案 1.审计抽样的含义是什么? 【答】审计抽样是指从某一特定的审计对象(审计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查,并用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审计方法。 2.什么是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具体表现为哪几种形式,各自对审计结果有何影响? 【答】抽样风险:由于采用抽样审查方法,即并非对总体中 100%的项目进行审查,而只是对抽取的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由此得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表现形式及影响:(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过度依赖风险;二是依赖不足风险。过度依赖风险是指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时,通过样本的考察,得出依赖内部控制的结论,但总体的实际情况可能并不符合这一结论。即在审计师选取的内部控制样本中,其有效性好于总体水平,这样对样本考察的结果将导致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给予过度的依赖。依赖不足风险,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时,基于对样本的考察得出了不能依赖内部控制的结论,但总体的实际情况却是可以依赖的,即对内部控制应该依赖而未予依赖。 (2)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也有两种:一是误拒风险;二是误受风险。误拒风险,指在对账户余额的正确性进行测试时,实际上某项余额正确,而审计师通过考察样本却得出该余额不正确的结论,即将事实上正确的余额看成是错误的余额。误受风险,指实际上某项余额是错误的,而审计师考察样本后却得出该项余额正确的结论,即将事实上错误的余额误作为正确的予以接受。

3.什么是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抽样审查方法之外的其他原 因所造成的风险。例如,审计程序设计不当、审计方法选择不合理、审计师工 作疏忽、审计师专业判断存在瑕疵等原因,导致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具体表现形式:非抽样风险一般难以量化,可以通过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的科学、周密设计以及审计工作的适当督导将其消除或减少。 4.审计师应分别采用何种方法对各种抽样风险进行控制? 【答】(1)对I类抽样风险的控制。依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都是将正确 判断为错误的风险,我们称其为I类风险或α风险。对I类风险最为有效的控 制方法就是扩大审查的样本规模。因为增大样本规模,可以提高样本对审计总 体特征的代表性,从而使抽样结果更为有效。 (2)对Ⅱ类抽样风险的控制。与I类风险相对应,过度依赖风险和误受风险都是将错误判断为正确的风险,我们称其为Ⅱ类风险或风险。控制Ⅱ类风 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进抽样方法。因为抽样方法越科学,抽样过程的精度 就越高,抽样结果的可靠程度也越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Ⅱ类风险控制 在审计师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5.影响审计抽样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对审计抽样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影响审计抽样质量的因素:(1)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越强,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就越精确,抽样误差也就越小;(2)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3)由样本审查结果对总体作出的推断。由样本审查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的特征对审计抽样工作质量更有 直接的影响,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审计师还要承担I类和Ⅱ类抽样风险,使得这 一推断过程成为审计抽样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4)审计师素质。审计师能否胜任审计抽样工作,能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影响审计 抽样的工作质量。 对审计抽样质量进行控制的内容:(1)审计抽样的技术控制。尽可能选择

审计考试 第25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1)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及重点: 第一,介绍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教材4.1),重点是抽样风险的概念; 第二,从“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和评价样本结果”三个环节分别讨论在控制测试(教材4.2)和细节测试(教材 4.3)中如何通过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其中,第三节的货币单元抽样的定义、选取样本、推断总体错报、考虑抽样风险以及举例,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本章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同时在综合题中也会涉及。本章考点分布非常广泛,需要大家全面学习。 本章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章节,最近五年平均考试分值在6分至8分之间。 本章必备考点清单

2019年教材主要变化 修改部分文字表述。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考点二】审计抽样(★★) 【考点三】抽样风险(★★★) 【考点四】非抽样风险(★★) 【考点五】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考点六】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提示】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测试、选取特定项目测试和审计抽样,如下图所示。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细节测试) 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的全部项目,比如对资本公积项目。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教材5.4)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提示】在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针对的是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百分之百的项目,这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不满足审计抽样的特征(即不是测试低于总体百分之百的项目),因此不是审计抽样,当然也不存在抽样风险问题。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比如,选取大额或关键项目、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审计(2017)第04章_审计抽样方法_章节练习(后附答案)

审计(2017)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审计程序中,通常会涉及审计抽样的是()。 A.风险评估程序 B.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进行的控制测试 C.细节测试 D.实质性分析程序 2.下列关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均不能量化 C.非抽样风险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降低或防范 D.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3.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非抽样风险的是()。 A.注册会计师在测试销售收入的完整性认定时将主营业务收入日记账界定为总体 B.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 C.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D.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的应用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的测试目标是()。 A.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B.提供关于是否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证据 C.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D.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账户余额和披露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5.下列关于抽样总体的适当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要测试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具账单,注册会计师应将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B.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应商对账单作为总体 C.如果要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应将已授权的项目作为抽样总体 D.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 6.注册会计师要测试被审计单位2016年现金支付授权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在进行审计抽样时,应当定义的总体是()。 A.该企业2016年12月份所有现金支付单据 B.该企业2016年12月份所有应支付未支付的票据 C.该企业2016年1-12月所有现金支付单据 D.该企业2016年1-12月所有已支付但未经授权的现金支付单据 7.在实施属性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被审计期间的交易,但在期中实施初始测试。如果低估了剩余期间将要发生的项目的数量,下列观点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根据已测试样本对整个期间内部控制形成结论 B.直接导致被测试的内部控制总体不满足完整性 C.可以对未包含在总体中的那部分交易实施替代程序 D.将未包含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进行测试 8.下列抽样方法中,适用于在控制测试使用统计抽样的是()。

CPA教材里的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内容导航】: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 【解读】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认定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即“是否有效”为“某一特征”)。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即“错报”为“某一特征”)。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与某一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这一特征,2015年教材修订)。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第8章审计抽样练习题和答案(结合第9章销售循环)

第8章审计抽样练习题 一、第九章抽样结合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题目 1、赊销过程的授权控制的测试 注册会计师正在对公司下属AAA子公司的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审计: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AAA子公司对客户赊销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销售部门传输过来的销售单,如果是新客户,由信用部门员工A根据赊销条件进行信用审批,符合条件的给与一定的信用额度,在信用审批单上签字,并录入电脑系统中的客户信用情况主文件中。如果是老客户,信用部门的系统将自动审查该客户名称是否在主文件中,如果在主文件中,则进一步审查本次赊销金额连同以前欠款金额一起是否超过其信用额度,如果没有超过信用额度,则生成授权文件,授权仓库发货,否则不予发货或仅发出信用额度内的货物。 为了检查赊销交易的发生性和计价认定,以及应收账款的存在性认定,审计助理人员吴正清在初步了解该授权控制后,准备信赖该内控,因而计划进行控制测试,在测试过程中:(1)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为了提高效率,审计助理人员决定采用分层测试,将全部赊销按金额大小分成三组,5万以内、5-80万、80万以上,对前两组采用系统选样的方式选取样本,并根据样本的偏差率推断总体的偏差率。 (2)审计助理人员在风险评估中初步确定该项内部控制为高水平有效,为此可以容忍的偏差率确定为7%。审计助理人员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上年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也进行了控制测试,全部3000笔赊销交易中发现了60笔控制偏差。审计助理人员计划用上年的偏差率预计本年的总体偏差率。表1是信赖过度风险10%时控制测试样本规模确定表,表2是信赖过度风险10%时控制测试结果评价表。 表1: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样本规模——信赖过度风险10%

第十章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CPA经常在了解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同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在这种双重目的的测试中CPA如果使用审计抽样,此时的审计抽样是针对()进行的。 A、细节测试 B、实质性测试 C、双重目的测试 D、控制测试 答案:D 2. 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费用的方法是()。 A、固定样本量抽样 B、停―走抽样 C、发现抽样 D、比率估计抽样 答案:B 3. CPA从总体规模为 1 000、账面金额为 1 000 000 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200 个项目作为样本。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CPA将200 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200,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80 元。那么,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元。 A、980 B、980000 C、20 000 D、10000 答案:C 题目解析:计算估计的存货余额为980 000 元(980 元×1 000)。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20 000 元(1 000 000 元-980 000 元)。 4. 被审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账款错记在另一客户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中,因此,CPA在评价抽样结果时()。 A、不能认定这是一项误差 B、认定这是一项误差 C、认定这是一项重分类误差 D、认定这是一项核算误差 答案:A 解析:不影响财务报表金额,所以,不能认定这是一项误差。 5.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过程实施控制测试时,CPA主要通过对存货移动控制、盘点程序及被审计单位用以控制存货盘点的其他活动的观察来进行。CPA用来观察盘点的这些程序() A、需要使用审计抽样 B、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选取测试项目方法

审计抽样选取测试项目 方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十二章审计抽样 第一节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效率的要求,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一、选取全部项目 选取全部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而不适合控制测试。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层,同一层中的项目具有某一共同特征。例如,在截止性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对截止日前后一段时期的所有交易进行检查。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所有项目的单个金额都较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所有项目可能单个金额不大但存在特别风险,则注册会计师也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

(1)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2)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3)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如滞销的存货余额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4)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5)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6)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7)其他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按照覆盖率选取测试项目是指选取数量较少、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测试,从而使测试项目的金额占审计对象总体金额很大的百分比。例如,如果8个金额较大的项目占审计对象总体金额的85%,则通过测试这8个项目就可对审计对象总体的存在性和准确性获得较高程度保证。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决定抽取超过某一设定金额的所有项目,从而验证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大部分金额。按照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是指选取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审计抽样 考情分析 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高难度的三高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止,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 考情分析(2)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 导语: 1.抽样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米赛跑的意义一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 (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结构进度图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 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均等];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 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例如选取账龄长、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应收账款]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

第10章 审计抽样

第十章审计抽样 本章考情分析 (一)可考程度分析 从最近3年考试中,2007年考查了“变量抽样方法”选择题和10分的 PPS 抽样的英文附加题;2008年结合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考查了“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PPS抽样)”的运用;2009年原制度简答题为5分,新制度简单题为6分。预计2010年本章内容还是重点考查审计抽样的运用,比如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和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特别是PPS方法的运用,分值可能在5分左右。 本章内容重难点主要有5个方面: 1.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教材P203); 2.审计抽样步骤的运用(教材P206); 3.非统计抽样示例(教材P235-236); 4.传统变量抽样的运用(教材P237-238); 5.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教材P241-251)。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知识要求和能力等级 知识要求能力等级1.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 2.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2 3.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2 4.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2 重难点讲解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选取测试项目方法(教材P200-202) 1.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种类 选取测试项目方法解决的是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主要包括: (1)选取全部项目测试; (2)选取特定项目测试; (3)审计抽样。 2.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考虑选取测试项目方法要依据两个因素(教材P200第2段) (1)与所测试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2)对审计效率的要求。

3.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方法的特征(适合于细节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方法(适用于针对性测试)(教材P189、P201) 选取特定项目通常包括: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5.审计抽样(对总体缺乏特别的了解时采用,遵循随机选样的原则)(教材 P202第4段) (1)审计抽样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 施审计程序,且所有项目都有机会被选取。这使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与被选取项目某一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2)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①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②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③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3)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①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②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例题1·多选题】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以下( )特征。 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B.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C.抽样风险的最理想值是零 D.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答案】ABD 【解析】只要采用审计抽样就有抽样风险,显然选项C不是审计抽样的特征。 二、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教材P203) 1.抽样风险的含义 ),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A 1 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A )存在差异的可能性,也就是抽取的样本不 2 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2.控制测试时的抽样风险(重点掌握) (1)控制测试的含义(教材P340)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 性而实施的测试,是为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信赖过度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情况一:

审计凭证抽样方法及凭证复制的大要点

审计凭证抽样方法及凭证 复制的大要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审计凭证抽样方法及凭证复制的3大要点本文主要讨论在风险导向审计制度下的凭证抽样方法以及凭证如何复制才能做到充分适当。 凭证抽查脱胎于最初的账项审计制度,发展到如今仍然是审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程序,既是一项单独的审计程序,也可以在执行其他审计程序中起辅助作用,比如替代测试、期后回款测试、截止测试等都需要翻阅凭证。经济业务的繁杂注定了风险导向审计下凭证抽查也必然需要采用抽样审查的方法,只是单纯的凭证抽查程序除了核对证证是否相符之外,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审计抽样可以是系统抽样,也可以是非系统抽样,简而言之前者属于随机抽查,后者属于主观抽查。随机抽查的好处在于可以由样本推导总体的风险,而主观抽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有一种观点以凭证金额是否大于本科目重要性水平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凭证进行抽查,若以此论,其他需要执行抽样的程序是否皆应以此为抽样依据呢。实践中未必如此,比如应收款的函证、比如对收入合同的检查。既如此,且因前文所述单独的凭证抽查程序所起作用有限,因此没必要以重要性水平作为判断依据(明显会提高抽查样本量)。即便如此,若抽查结果出现较多异常情况,还是需要扩大抽查样本量。 所谓凭证抽查结果出现异常,无外乎原始凭证存在瑕疵或证证不符等现象,若真在实际审计中凭证抽查结果出现大量异常,那么赶紧重新评估该项目的风险吧! 至于凭证抽查,需要综合采用主观抽样及随机抽样的方法。比如采购合同与付款细节测试、期后回款检查,往来替代测试等为主观抽样,而单独的凭证抽查程序宜扣除前面程序所抽查凭证后确定总体与样本抽查量。即便是单独的凭证抽查程序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我们依然需要对总体进行分类,比如在建工程按工程项目分类抽样,比如期间费用按费用类别分类抽样。这样考虑来源于我们通常需要按科目类别进行凭证抽查,而不是按序时账抽样。 哪些被抽查的凭证需要复印往往也令新手迷惑,于是只能尽可能多复印徒增无谓劳动,却又事倍功半,几百块的费用复印一堆而对成百上千万的借款视而不见。凭证的复印不是什么高级活,却需尽量遵循以下几点,审计本来就是体力活,何必再给自己徒增烦恼。 一、总体原则是多翻阅少复印,凭证抽查无非是证证核对,认真核对过便可,复印下来意义不大,无非是留存证据或重要凭证供以后翻阅。 二、多复印非经常性科目,少复印经常性科目,或者可以说多复印投资筹资类科目,少复印经营类科目,非经常性科目(投资筹资类科目)往往发生笔数较少而单笔金额较大,多复印此类凭证既未多增多少工作量,同时也满足复印金额大且凭证重要的一般原则。而经常性科目(经营类科目)年发生笔数多而金额小,业务类型单一,更多需要依赖于控制测试,可以尽量少复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