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原理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原理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及封禁等措施。该措施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避免坡面土壤受到雨滴击溅和暴雨径流的冲刷。具体措施有造林、植树、封山育林、育草。植物措施不仅能优化水资源,还能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肥力。

然而该措施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因为受气候、土壤等因子制约,所种植物从成活到发挥效应需要较长时间。为保证地表植被尽快地恢复,应该同时搞好配套的蓄水工程,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措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报水利工程部门批准。

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

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经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

法行为,水利部门可以按程序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机械设备。

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的,或者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未补报水土保持方案并经批准的,由水利部门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予以处罚。

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坏。

2.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人们对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

造成水土流失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植物措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而长远的根本性措施。植被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降雨的截留和对土壤水文性质的调节作用、固结土体,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以及削弱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

4.水土保持的意义

通过水土保持,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物种,绿化、净化和美化城市,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只有做好水土保持,才能使山更绿、水更蓝、河流变清澈、空气更清新!

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采集发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违者罚款。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旨在避免水和土壤的流失, 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为了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各国都制定 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 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一、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是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通过种植适当的植物, 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层,减少水和土壤的流失。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 土壤,防止水流将土壤冲刷走。此外,植被还能吸收大量的雨水,降 低水流速度,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因此,保持合适的植被覆盖对于 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二、土壤保水措施 土壤保水措施是另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通过对土壤进行 改良,增加其保水能力,减少土壤的干旱和沙化风险。常见的土壤保 水措施包括保持土壤湿润、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这些 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水分的流失。 三、坡面治理 坡面治理是一种专门针对坡面土壤侵蚀进行的措施。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护坡、种植植被等方式,减少暴雨时坡面土壤的流失。这些措施 旨在改善地表的水流分布,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的流失,并促进 土壤的保持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关键的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通过科学规划和 管理水资源的使用,减少水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 降低土壤盐碱化和土壤侵蚀的风险。此外,通过节约用水、减少农药 和化肥的使用等措施,也可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 五、推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制定和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是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 举措。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水土保持 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各部门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水 土保持的职责,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是确保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保水、坡面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推行法律法 规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和土壤的流失,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各部门和个人都应严格按照相关 规定执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土壤质量。只有这样,才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原理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原理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及封禁等措施。该措施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避免坡面土壤受到雨滴击溅和暴雨径流的冲刷。具体措施有造林、植树、封山育林、育草。植物措施不仅能优化水资源,还能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肥力。 然而该措施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因为受气候、土壤等因子制约,所种植物从成活到发挥效应需要较长时间。为保证地表植被尽快地恢复,应该同时搞好配套的蓄水工程,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措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报水利工程部门批准。 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 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经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

法行为,水利部门可以按程序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机械设备。 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的,或者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未补报水土保持方案并经批准的,由水利部门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予以处罚。 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坏。 2.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人们对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 造成水土流失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植物措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而长远的根本性措施。植被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降雨的截留和对土壤水文性质的调节作用、固结土体,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以及削弱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 4.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 引言 水土保持是一项关系到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的重要工作。为了降低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 范围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包括植物覆盖、梯田、栽培措施 和建筑措施等。 3. 植物覆盖 植物覆盖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可以增加土 壤的持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常见的植物覆盖措施包括: •种植草坪或绿化带: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域,可以种植草坪或绿化带来覆盖土壤,并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林草混交:将树木和草地混合种植,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4. 梯田 梯田是一种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改变土地的坡度,有效减少水流速度, 防止水土流失。梯田的建设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确定梯田的位置: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形,根据地形和水流情况设计合适的梯田位置。 •建设梯田堤坝:根据设计要求,修建梯田堤坝,确保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保证梯田的水分平衡。 5. 栽培措施 合理的栽培措施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栽培措施:•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合理施肥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抗旱能力。

•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护性耕作、轮作、间作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土壤水分,避免水分蒸发和过度排水。 6. 建筑措施 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和条件下,可以采用一些建筑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措施: •建设拦土墙:在土地坡度较大的地方,可以建设拦土墙来阻挡水土流失。 •建设沟渠和水槽:在水流较大的地区,可以建设沟渠和水槽来引导水流,减少水土侵蚀。 •建设护坡工程:在土地边坡较陡的地方,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加固坡面、植被覆盖等。 7. 结论 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档介绍了植物覆盖、梯田、栽培措施和建筑措施等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 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

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林冠起到保护地表的作用。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据测定,1kg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kg的降水,而多余的水分通过枯落物层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因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在10°的山坡上,有枯落物覆盖的地表,其径流量仅为裸地的1/30。同时林下的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和灌木等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层还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减小速度。根据对中国陕西省延安县大砭沟营造的5~6年生的刺槐、榆树混交林的测定,其林地较自然荒坡减少径流61.7%~79.6%,减少泥沙流失量83.1%~89.5%。②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林地的枯落物经分解后,变成腐殖质归回土壤,使林地土壤腐殖质比无林地土壤高4%~10%,形成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 从而使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状况得以改善。林木的根系不仅能网络土体,而且可疏松土壤,增加其通透性,一些豆科树木(如刺槐等)的根部生有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合氮量(少数非豆科树种如醋柳,也有固氮作用),发挥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改善小气候。由于白天树冠能阻遮太阳辐射并部分被反射,加之叶面的蒸腾吸热作用,使林地平均气温在白天和夏季皆较无林地低;而树体的密集又使林内、外气流交换减弱,故在夜间或冬季,林内温度高于无林地,因而缩小了日温差及年温差的变幅。树体的蒸腾、蒸发还使林区的空气湿度较无林地高5~10%。各种防护林带还能降低风速,减少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是对水资源、土壤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 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种功能。水土保 持林草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土壤 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会造成土壤贫瘠和水资源浪费。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固结和保护地表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护土壤,防止其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同时,植 被覆盖也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因此,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壤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水是人类生活和生 产活动所必需的资源,然而,由于土壤流失和水污染的原因,水资源的质 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植 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再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 施能够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和生态 功能。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 形成自然保护带和生态廊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繁衍,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还能够减少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和生产效益。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 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的综合措施

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的综合措施林木种植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水土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林木 种植与水土保持的相互促进将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 综合措施,以提高林木种植的成活率和水土保持的效果。 一、优选树种和植被覆盖 优选树种是保证林木种植成功的基础,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 特性决定了选择适宜的树种非常重要。在水土保持方面,一些乔木和 灌木树种根系发达且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击力,保护土壤免受 侵蚀。因此,在进行林木种植时,应考虑树种的抗逆性和水土保持效果,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促进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的双赢效果。 二、结合合理造林技术 除了选择适宜的树种外,合理的造林技术也至关重要。将合理的造 林技术应用于林木种植过程中,可以提高树苗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 和树木生长,从而增强水土保持的效果。合理的造林技术包括选择适 当的种植季节与方法、科学施肥、合理间隔等。同时,采用间作种植 方式,能够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 一步促进水土保持。 三、建立监测机制

建立监测机制是保证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通 过定期监测林木种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建立对林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环境变化等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和分析,对于调整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措施、改进林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宣传教育与参与 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不仅是专业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的行动。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要鼓励农民 和农村居民主动参与到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的行动中,将保护水土资 源的观念深入人心。 综合措施的实行可以有效地提高林木种植的成功率和水土保持的效果。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采用合理的造林技术, 并建立监测机制和加强宣传教育与参与,以实现林木种植与水土保持 的良性循环。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土保持

绪论 1、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 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事业。 4、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科学。 5、水土流失的危害①破坏土地资源,吞食农田②削弱地力,降低土壤质量③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④淤塞湖泊水库,危害水利设施⑤破坏交通安全,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⑥严重环境污染⑦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穷山恶水 6、水土保持的特点:基础性与长期性复杂性与综合性社会性与公益性监督与效益 7、水土保持原则 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 4.把保护土地与改良土地结合起来5.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6.因地制宜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8.以“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 第一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 1、水量平衡:是指对于任一自然区域(或某一水体),在给定的时殷内,各种形式的输入水量应等于各种形式的输出水量与区域内在该时段的储量的增量之和。 2、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水平前提下的最大土壤侵蚀速率,或与岩石的化学风化成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度。 3、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第二章土壤侵蚀规律 4、土壤侵蚀类型(按作用力分):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生物侵蚀化学侵蚀 5、水力侵蚀可分为:①雨滴击溅侵蚀②面蚀③沟蚀④山洪侵蚀⑤海岸浪蚀及库岸浪蚀 6、风力侵蚀可分为:①侵蚀作用:吹蚀和磨蚀②输移作用:悬移、跃移、蠕移③沉积作用: 沉降堆积、遇阻堆积 7、重力侵蚀:陷穴、泻溜、滑坡、崩塌、崩岗、岩层蠕动、山剥皮 8、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度) 9、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10、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11、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分布:①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 ②风力侵蚀为主类型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③冻融侵蚀为主类型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 12、土壤侵蚀规律:①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②地表径流侵蚀作用③重力侵蚀作用过程④风力侵蚀作用⑤冻融及冰川侵蚀作用过程 13、雨滴溅蚀作用: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 一、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土壤侵蚀的形式:是指在一定种类土壤侵蚀外营力的作用下,由于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土壤侵蚀发生的条件不同,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地表形态差异。 3.土壤侵蚀速率:土壤有效层厚度与土壤年平均侵蚀深度之比。 4.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5.径流系数:是指年平均径流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6.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7.水土保持林体系:根据地貌部位和防护特点,营造具有不同目的和特定作用水土保持林林种,将这些林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水土保持林体系。 8.疏透度:在林带纵断面上透光孔隙面积与纵断面面积之比。 9.透风系数:是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区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 10.林带胁地:由于林带遮荫及林木根系与农作物争肥争水而使农作物减产的现象。 11.阶台式梯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成逐渐升高的阶台形的田地。 12.波浪式梯田:在缓坡地上修筑的断面呈波浪式的梯田。 13.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内部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14.水土保持工程:是改变小地形,控制坡面径流,治理沟壑,防止水土流失,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二、填空 1、水土保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 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2、水土流失危害有土层变薄,裸地增多;恶化土壤性状,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 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 3、根据有无人类活动影响,可将土壤侵蚀分为: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4、根据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可将土壤侵蚀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 5、根据外营力,可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泥 石流侵蚀(混合侵蚀)和化学侵蚀。 6、土壤侵蚀速率是有效土层厚度(mm) 与侵蚀深度(mm/a)的比值。 7、面蚀的形式有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细沟状侵蚀等几种形式。 8、沟蚀的形式有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 9、重力侵蚀的形式有陷穴、泻溜、崩塌、滑坡。 10、风蚀发生时,表现的三种移动方式:扬失、跃移、滚动。 11、我国土壤侵蚀可分为三大区,即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12、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主要用途有:预报土壤侵蚀量;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制定最佳的水土保持措施。 13、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农业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14、梯田的作用有是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便于机耕和灌溉;减少下游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水土保持学是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学科,其主要原理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等。下面将对这些主要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土流失控制是水土保持学的核心原理之一。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水流、风力、重力等作用下,土壤被剥蚀、冲刷和沉积的过程。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导致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因此,控制水土流失是保护水土资源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植被覆盖、修筑滞洪设施、梯田建设等,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被冲刷。 二、土壤改良是水土保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土壤改良是通过调整土壤结构、改进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以提高土壤质量的过程。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加有机肥料、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深翻耕作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是水土保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水资源合理利用包括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等。例如,采取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生态恢复是水土保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生态恢复是修复、重建或改造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恢复。生态恢复包括恢复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修复水体等。例如,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等。这些原理是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水土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水土保持原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 一. 引言 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稳定生 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种草是水土保持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草措施,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选择合适的种草措施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 种草措施 1. 草坪建设 草坪建设是一种常见的种草措施,它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在建设草坪时,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耕作和平整,然后选择适宜的草种进行播种。常见的草种有禾本科植物和某些草本花卉。草坪建设后,需要定期修剪和浇水,以确保草坪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2. 黄囊苔草覆盖 黄囊苔草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在水 土保持方面,黄囊苔草具有很好的效果。种植黄囊苔草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黄囊苔草的覆盖,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3. 草席覆盖 草席覆盖是指在土地表面覆盖一层厚度适中的草席,以减少水流速度和降低水 土流失。草席可以由干草或者切碎的植物材料等制成。草席覆盖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份的蒸发,并且能够提供合适的环境供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和微生物生长。 4.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植树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水 土流失的风险。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密集的植被覆盖,减缓水流速度,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 5. 水负荷控制 水负荷控制是指在农田中设置一定数量和布局的小型水体,以控制土壤水分含 量和水分的流动。通过合理设置水负荷,可以减缓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水流速度,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植被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土资源起着重要作用。植被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固定沙丘、净化水源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土壤中,形成网状结构,有效防止土壤受风雨侵蚀而流失。而且,植物的茂盛枝叶能够挡住雨水的冲击力,减缓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减少水土流失的速度和程度。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增加土壤的黏性和稳定性,使得土壤更加结实,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植被能够防止滑坡。植物的根系能够牢固地扎根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粘合剂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有效地防止土壤的滑动。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地稳定土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就能使坡面抗剪强度提高10%以上,可见植被对于防止滑坡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被还能固定沙丘。在沙漠地区,植被的根系能够扎根在沙丘中,形成一种天然的护坡结构。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减缓沙丘的迁移速度。同时,植物还能提供阴凉的环境,减少水分

的蒸发,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进一步稳定沙丘,防止沙漠的蔓延。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还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植物还能吸收降雨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和富营养化的风险。特别是在河流和湖泊周围的植被带,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截留和过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有机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植被在水土保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根系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固定沙丘和净化水源等方式,保护和改善了水土资源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时,应充分重视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加强植被的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的目标。同时,公众也应增强对植被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植被保护活动,共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水土保护防风固沙植物

水土保护防风固沙植物 论文关键词:植物乡土植物应用结论 论文摘要:举例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植物及其应用,大量资料表明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植物已大量应用在现代中,并在未来更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对其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1 基本概念 1.1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植物 多为较高大的乔、灌木植物和少数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以及耐干旱、盐碱、抗风沙作用。 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包括引入物种经驯化后,已成为当地生栽的物种)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在丰富的园林植物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并且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满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和地域风情。 1.3防风林 是在干旱多风的地区,为了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1】。防风林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条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温度、减少冻害和其他灾害的危害 要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应由:10行以上的树组成,选择具有抗风性能强、根系发达的树种种植成行、成网、成带、成片的防风林,能起到抗风、护岸、防风固沙、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调节水源,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 1.4土壤侵蚀 指土壤和成土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分离、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1.5风侵蚀 由于风的吹东带走土壤颗粒而形成的侵蚀。 1.6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是水土保持三大措施之一,与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在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的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人工植树种草或通过封禁实现自然恢复的措施,以增加地面有效植被覆盖,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目标。植物措施不仅是一种生态治理措施,更是一种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措施,它能很好地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配置及高效利用、农民就业机会增加与收入提高及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安全与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必须加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建设。 2 资源分布 3 特殊的利用 3.1 沙棘沙棘之所以受到各界广泛、持久的关注,是由于其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前景。 香根草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受到世界的广泛推荐。世界银行选定香根草作为水土保持的有效生物措施,已在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洲建立了示范推广点,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利用香根草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我国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曾把香根草作为香料植物栽培过。1988年以来,在世界银行的极力支持下,闽浙赣川湘粤滇黔数省也把推广香根草作为水土保持措施。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香根草用作水土保持的一个既实用又的时代。除了将其主要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外,香根草也正被利用来治理污染、开发荒地、培育食用菌,等等。目前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80 年代4400 亿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6800 亿m3,即增加50%以上。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11.9 万km3。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

形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另一面。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地球上现有约40 亿ha 的森林正在保护着地球上的主要江河的安全。森林对水资源的这种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的作用。又称森林水库的作用。水土保持林与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受气候、地形、土壤、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如何区分出水土保持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防止洪水,改造局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