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

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

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林冠起到保护地表的作用。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据测定,1kg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kg的降水,而多余的水分通过枯落物层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因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在10°的山坡上,有枯落物覆盖的地表,其径流量仅为裸地的1/30。同时林下的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和灌木等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层还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减小速度。根据对中国陕西省延安县大砭沟营造的5~6年生的刺槐、榆树混交林的测定,其林地较自然荒坡减少径流61.7%~79.6%,减少泥沙流失量83.1%~89.5%。②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林地的枯落物经分解后,变成腐殖质归回土壤,使林地土壤腐殖质比无林地土壤高4%~10%,形成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 从而使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状况得以改善。林木的根系不仅能网络土体,而且可疏松土壤,增加其通透性,一些豆科树木(如刺槐等)的根部生有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合氮量(少数非豆科树种如醋柳,也有固氮作用),发挥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改善小气候。由于白天树冠能阻遮太阳辐射并部分被反射,加之叶面的蒸腾吸热作用,使林地平均气温在白天和夏季皆较无林地低;而树体的密集又使林内、外气流交换减弱,故在夜间或冬季,林内温度高于无林地,因而缩小了日温差及年温差的变幅。树体的蒸腾、蒸发还使林区的空气湿度较无林地高5~10%。各种防护林带还能降低风速,减少

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④增加经济效益,发展山区商品生产。此外通过林业措施还可提供部分木料、燃料。

种草的作用发育良好的草地对地表径流和的影响与水土保持林相似。据测定在一般降雨条件下,20°的苜蓿坡地较2°坡耕地减少径流88.4%,减少泥沙流失量97.4%;草本植物的根系能改良土壤,种植三年的苜蓿地,土壤水稳性团粒可达3.9%,较一般农地增加4.6倍。同时,种草还可获得部分饲料、肥料,促进农、林、牧、副业发展。

技术特点①水土流失地区的土壤干旱瘠薄,必须选择如刺槐、醋柳、柠条、苜蓿等抗旱性强的树种、草种,在背风向阳、土质较好的地块栽植果树或其他经济林;②根据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的特点配置林种,形成良好的农林生态系统;③采用水平阶、鱼鳞坑等水土保持工程造林整地方法,蓄水保土,为幼树成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④在树种、草种的配置上,可营造复层混交林,或者实行乔木、灌木、种草相结合,采取块状、带状等镶嵌配置,以求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笔者留心过这样一个问题:当谈起防洪减灾时,人们挂在嘴边的关键词多是“工程”、“堤防”、“加固”、

“加高”之类的,而很少有人提及“林草”、“森林”等。这说明,在防洪减灾的问题上,人们重视工程

措施,而轻视林草措施。

其实,人们轻视林草措施的做法是错误的。林草措施,特别是森林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森林对雨洪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森林拦截雨洪主要是通过蓄水来实现的。第一,森林的枯枝

落叶层有很大的孔隙度、透水性和持水力,能拦蓄、渗透降水,滞缓、吸收径流,对削减洪峰有重要的水

文意义。第二,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良好,它能充分吸收径流,一亩森林比一亩无林地可

多蓄水50吨。

其次,森林防止土壤侵蚀和山体滑坡的作用大。森林通过林木强大的根系网络土体,可增强土体的抗

剪强度。据有关科研机构测定,在年降雨量为340毫米情况下,林地每亩冲刷量为4公斤,草地为6、2公

斤,农地为238公斤,农闲地为450公斤,林地比农闲地抗冲刷能力大112倍。

再次,森林具有明显的防风作用。由于树冠的机械阻力和树木枝叶的相互摩擦,可使气流能量减弱,

从而降低风速,对人、畜、房屋以及农作物等均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国水利报》曾发表过这样一篇通讯:“同样的天,同样的雨,何以不同的结局”。说的是2000年

7月12日~13日,在陕西省紫阳县西南部的5乡镇5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致使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给这一带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地处重灾区的高桥镇权河上游的龙潭和

铁佛两条相邻的小流域,虽然具有同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样的土地规模和差不多的人口数量,又处在同

一暴雨区,然而在这场暴雨洪灾中,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龙潭小流域灾情极轻,而铁佛小流域

却灾情惨重。铁佛小流域所冲毁的耕地是龙潭的6.2倍;毁坏农作物是龙潭的3.6倍,粮食减产是龙潭的

2.6倍;冲毁经济作物是龙潭的5.7倍;冲毁房屋是龙潭的6.5倍。那么,龙潭小流域的灾情为何如此之轻,而铁佛小流域的灾情为何如此之重?原来龙潭小流域多年来十分重视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水土保持工作,先后造林和封山育林13000多亩,使全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87.43%。良好的地面植被和完备的水土保持设施,使该流域在特大洪灾中损失很小。而铁佛小流域多年来忽视植树造林,两眼只盯在挖煤采石这些“资源开发”项目上,致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结果被特大洪水冲得一塌糊涂。

林草措施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应该说,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是黄金搭档,二者各有特点,互具优势,缺一不可,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人们应该彻底改变轻视林草措施的认识和做法,在抓好工程措施的同时认真抓好林草措施,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防洪减灾的最佳效果,才能使洪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人工植被建立—— 1989年9月,使开始采取恢复与重建的措施进行恢复重建,此时便提出了以植被恢复为中心的“林果竹草工程”。整个工程针对不同的生态退化现状,采用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首先在流域分水线的中山坡、陡坡及偏远的无明显和轻度侵蚀区,即生态退化程度较轻,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充分利用南亚热带光、温、水、热资源充足的特点,采取减少人为干扰的方式进行封山育林育草,在空间上处于山体的最上层,总实施面积667公顷。其次在中提的中上部中度侵蚀区,采用引入耐瘠、耐干旱的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大叶相思、肯氏相似、捐毛相似等针叶和阔叶林种进行混交种植,同时这个区域在种植完林中后亦采用封禁的方式促进林草生长,总实施面积为53.3公顷。在山坡下部坡度在25度以后,这个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容易造成生态退化,而且交通不便,是人们开荒种果的区域,因此适宜在这个区域引入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进行种植,平台台面和坡面上套种绿肥,品种有印度绿豆、柱花草、爬地兰、无刺含羞草、百喜草、宽叶雀裨等,总实施面积33.3公顷。对分布在山的坡脚,土壤侵蚀程度较大,果树生长不良的果树,实施果园改造,以促进果树生长获得较快的地被覆盖,同时对没有修整成平台的果园,进行修整平台,平台面同样套种绿肥或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总实施面积也为33.3公顷,在沟谷、溪流西岸栽植麻竹,发挥防风、防冲、固土扩坡的作用

福建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植被的恢复来达到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植物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减少对土壤的不合理的扰动,增加地被覆盖,加大土壤水分入渗,从而抑制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加剧(耕作措施),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并配合一定的植物措施,对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水土侵蚀强化实例,而达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措施),采用人工控制办法,减少人为活动,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封禁,以利植被自然恢复,这一把都应用于生态退化程度较低,植被恢复能力较强的地区(封禁措施)。

实际上从以上四种恢复重建的措施来看,最为核心的植被的恢复,这些措施的采用都离不开植被。植被的恢复重建是生态恢复重建的一条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退化现状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1],史学正,于东升.我国亚热带土壤侵蚀的生物工程治理.水土保持研究,1999,6(2):137-141.。在生态退化程度比较轻的中轻度侵蚀区可采用封禁措施,让植被自然恢复,若是强度侵蚀区则要根据现状采用工程措施引入先锋树种进行恢复,而对已有的部分植被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情况下(如退化果园、茶园),则要采用肥育土壤,促进植被快速生成的方法。-------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沈林洪2001.

人为开垦活动可在短期内使一定范围的地表植被遭到剧烈破坏,导致加速侵蚀,人为的不合理开垦,是由自然侵蚀向人为加速侵蚀的重要转折点,恢复和植被重建应作为治理的主要内容。——史衍玺.人为开垦加速侵蚀下土壤质量演变及其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

恢复:将一个系统的回复到与干扰之前的条件尽可能相似或接近的状态,包括该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赵平等.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生态学杂志,2000,19(1):53-58.

重建是在人的帮助下,可使生态退化状态有所改善,生态系统重新达到一种新的状态,并向着正常的演替方向进行。——包维楷等.退化山地系统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探讨.山地学报,1999,17(1):22-27.

经过近?年的植被恢复,森林郁闭度在0.7以上,林下草灌茂密,覆盖度在0.9以上,不论坡度陡缓,雨强大小,林地发生侵蚀很轻微,使人为加速侵蚀演变为自然侵蚀。在此过程中,原先已发生侵蚀退化的土壤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土壤质量逐渐提高,并与坡面植被恢复的程度相一致。由此可见,植被恢复影响土壤侵蚀与土壤质量演变的方向。恢复与重建植被不仅是方式土壤侵蚀的关键措施,而且是提高土壤质量的根本途径。——史衍玺,人为开垦加速侵蚀下土壤质量演变及其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998.小流域坡面土壤侵蚀在总体上具有垂直分布规律,局部土壤侵蚀因其所处的侵蚀环境不同,即使在相同的地貌部位上,侵蚀的差异也很大,自分水岭向下,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增大。土地刘永和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分异的主要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夏农地土壤侵蚀量>秋农地土壤侵蚀量>摞荒地的土壤侵蚀量>林、草地土壤侵蚀量——王玉宽.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布的定量研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0.

覆盖的存在是减少侵蚀的关键因素,为此最严重的侵蚀只在中等程度的降雨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和高强度的降雨条件下森林被砍伐时才会出现,但雨型是一个重要因子。

当种植条播作物时,土地需要修筑槽式梯田这样的工程措施,而在种植饲料作物时却不需要这样的措施。——N.W.哈德孙.土壤保持[M].科学出版社,1976:72-73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比喻来加以说明:下面举一个足球赛场的例子,在进行足球比赛时,对方为土壤侵蚀,我方受到对象的猛烈进攻,对方取得进球,此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建立巩固的防守体系,以防治对方再次进球。在这种防御体系的掩护下,就可以制定计划,组织增援,选择时机,展开反击,以取得进球,击败对方。工程措施就是这种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它是保护土地不再受进一步的破坏所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依靠防守的足迹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展开反击,必须刘永像先进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经营管理,合理的科学的农业技术,从防御很好的阵地上展开反击才能取得胜利。

第五章_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幻灯片1 第五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2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3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 4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5 案例 幻灯片2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幻灯片3 一、水土保持林在山丘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以中、小流域为单元建成生态、经济高效、持续、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对山丘区、特别是无林少林的水土流失地区: 一是要发挥林业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林业作为山丘区一项骨干产业应为当地提供多种林业产品,包括木材、燃料、饲料、干鲜果品、及其它林特产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幻灯片4 “增加流域植物覆被” “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产业” 转换 “生态经济型” 单纯“防护型” 或“水土保持型” 幻灯片5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和防灾、生态建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幻灯片6 北京林业大学(1979)提出的 我国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简图 幻灯片7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 引言 水土保持是一项关系到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的重要工作。为了降低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 范围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包括植物覆盖、梯田、栽培措施 和建筑措施等。 3. 植物覆盖 植物覆盖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可以增加土 壤的持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常见的植物覆盖措施包括: •种植草坪或绿化带: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域,可以种植草坪或绿化带来覆盖土壤,并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林草混交:将树木和草地混合种植,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4. 梯田 梯田是一种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改变土地的坡度,有效减少水流速度, 防止水土流失。梯田的建设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确定梯田的位置: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形,根据地形和水流情况设计合适的梯田位置。 •建设梯田堤坝:根据设计要求,修建梯田堤坝,确保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灌溉和排水系统:建设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保证梯田的水分平衡。 5. 栽培措施 合理的栽培措施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栽培措施:•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合理施肥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抗旱能力。

•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护性耕作、轮作、间作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土壤水分,避免水分蒸发和过度排水。 6. 建筑措施 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和条件下,可以采用一些建筑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措施: •建设拦土墙:在土地坡度较大的地方,可以建设拦土墙来阻挡水土流失。 •建设沟渠和水槽:在水流较大的地区,可以建设沟渠和水槽来引导水流,减少水土侵蚀。 •建设护坡工程:在土地边坡较陡的地方,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加固坡面、植被覆盖等。 7. 结论 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档介绍了植物覆盖、梯田、栽培措施和建筑措施等一些常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 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

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林冠起到保护地表的作用。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据测定,1kg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kg的降水,而多余的水分通过枯落物层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因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在10°的山坡上,有枯落物覆盖的地表,其径流量仅为裸地的1/30。同时林下的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和灌木等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层还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减小速度。根据对中国陕西省延安县大砭沟营造的5~6年生的刺槐、榆树混交林的测定,其林地较自然荒坡减少径流61.7%~79.6%,减少泥沙流失量83.1%~89.5%。②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林地的枯落物经分解后,变成腐殖质归回土壤,使林地土壤腐殖质比无林地土壤高4%~10%,形成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 从而使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状况得以改善。林木的根系不仅能网络土体,而且可疏松土壤,增加其通透性,一些豆科树木(如刺槐等)的根部生有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合氮量(少数非豆科树种如醋柳,也有固氮作用),发挥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改善小气候。由于白天树冠能阻遮太阳辐射并部分被反射,加之叶面的蒸腾吸热作用,使林地平均气温在白天和夏季皆较无林地低;而树体的密集又使林内、外气流交换减弱,故在夜间或冬季,林内温度高于无林地,因而缩小了日温差及年温差的变幅。树体的蒸腾、蒸发还使林区的空气湿度较无林地高5~10%。各种防护林带还能降低风速,减少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是对水资源、土壤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 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种功能。水土保 持林草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土壤 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会造成土壤贫瘠和水资源浪费。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固结和保护地表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护土壤,防止其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同时,植 被覆盖也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因此,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壤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水是人类生活和生 产活动所必需的资源,然而,由于土壤流失和水污染的原因,水资源的质 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植 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再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 施能够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和生态 功能。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 形成自然保护带和生态廊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繁衍,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还能够减少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和生产效益。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 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方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 水 土 保 持 林 草 措 施 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9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 二、编制要求: 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 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1)、选材 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2、植物品种 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2、微地形粗整形完成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人工平整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回填土的含水率应控制在23%左右,不允许含有粒径超过10cm的石块,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修整和拍实边坡。若施工场地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理。 3、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 4、种植场地种植土最低厚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 5、对场地进行翻挖、松土、施羊粪、草碳土。 6、如果用机械整理地形,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联系,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介绍 水土流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它指的是土壤因水的冲刷和侵蚀而流失。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植被措施 1. 林草覆盖 •推广造林和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提高植被的抗冲蚀能力。 •种植混交林,增加林木的种类和密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防护林带 •在农田和河道两侧建设防护林带,起到拦截风沙、固定土壤和减少水流速度的作用。 •选择防风、抗旱、耐盐碱的树种,如杨树和沙柳,增加林带的稳定性和效果。 3. 沙地固定 •在沙漠化和沙化土地上开展沙地固定工程,采用人工措施和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沙漠扩展和土壤流失。 •构建沙堤、沙坑和沙网,形成防护体系,稳定土地。 土壤管理措施 1. 合理耕作 •使用适合当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品种的耕作方式,避免过度翻耕和长期连作。•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保护土壤结构和稳定性。

2. 植保措施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壤酸化。 •采用生物防治、轮作休耕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 3. 有机肥的应用 •大面积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结合农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施肥效果。 4. 水土保持设施 •在坡耕地、旱地和水田中设置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沟壑等。 •利用这些设施,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水资源管理措施 1. 构建水利设施 •基础设施的修建,如水库、沟渠等,有助于水的调配和蓄积。 •建设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积聚和农田积涝,减少冲刷和侵蚀。 2. 引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和盐碱化。 3. 水资源保护 •坚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政策和法规支持 1. 树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措施,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收入来源。 •提供优惠政策,降低水土保持投入成本,推动措施的实施。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目标 (1)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并改善工程施工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水土保持措施功能与效益。 (2)具体目标 ①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填筑、占压等活动影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及时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恢复或改善其水保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0%以上; ②规范弃渣堆放,按照“先拦后弃”的原则及时对弃渣过程中形成的松散堆积体采用工程措施防护;弃渣完成后再进行工程和植物措施的双重防护,有效防治弃渣流失,使弃渣拦渣率在95%以上; ③使工程各开挖面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采取植树、种植灌草等绿化措施,使防治责任范围植被恢复系数大于95%,林草植被覆盖率在35%以上,改善区内生态环境; ④工程竣工验收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植物措施初具规模。通过综合治理,使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减轻,土壤侵蚀强度小于允许值,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0%以上,区内水土流失控制在轻度以内。 2、水土保持综合措施 (1)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水电站水土保持有关规定、合同要求,做好施工活动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避免由于施工生产活动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依照国家、地方和发包人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照水电站总体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实施、督促、管理工作; (3)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施工期的水土保持设施与施工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项目部和各工区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同时布置水土保持工作; (4)自觉接受发包人、监理人和当地环保部门对水土保持的管理、指导和监督,积极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最大限度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5)严格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利用土地,因施工需要临时占用合同文件规定以外的任何土地时,向监理人提出申请,请求发包人协助解决; (6)在进行所有场平施工时,表层土单独集中堆放和防护,以保证工程后期迹地恢复土料; (7)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砍伐树木、清理和掘除,禁止滥伐林木和破坏草本植物、灌木丛; (8)临时公路按照稳定边坡进行开挖,及时设置挡墙、护坡等对开挖、回填形成的土质边坡进行防护,路面硬化,并修建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公路开挖土石尽量回填,或就近用于施工场地平整,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水土保持工作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而进行的 一系列措施。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状分析: 1. 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田土壤的质量 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减弱、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侵蚀加剧等问题。 2. 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损失和土地退化。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人类 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污 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治理措施分析: 1. 植被修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可 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 林草畜联合经营:通过林地、草地、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限制面源污染:加强农田、工地、道路等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 和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4.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防护林、沟渠、梯田等水土保持设施,对于陡坡、 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进行生物工程措施的建设,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 5. 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加强组织 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管理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较为严峻,但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可以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一、编制总那么: 〔1〕编制本?水保方案?,保护和改善施工周边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安康。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工程建立范围进展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工程区自然和建立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立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展监视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立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展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二、工程概况: 乐城山风电场位于湖北省随州广水市境内,风电场距离湖北广水市直线距离约27km。广水市东部有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和国道 G107,西部有汉丹铁路和国道G316,京珠高速公路从广水东西两侧擦肩而过,省道 S304 从中部横穿东西,形成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本风电场工程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集电线路、升压站、风力场内交通工程、施

工辅助工程等组成。工程建立规模 44MW,安装 22 台单机容量为 2000kW 风力发电机组,预装轮毂高度 80m。本风电场同期新建一座 110kV 升压变电站,安装一台SZ10-42000/110/35 的主变压器,110kV 侧为变压器-线路组方案,通过 8 公里线路接入系统的竹林 110kV 变压站。35kV 侧为单母线接线方案,风电场内的集电线路接入 35kV 母线后,将电能送入主变压器。110kV 配电设备采用敞开式布置;35kV 侧拟采用性能可靠的金属封闭铠装手车式开关柜室内布置等。 本工程部主要工程为升压站建安工程 1、升压站局部为:站内的110kV升压站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土建工程;进场道路面层施工;110kV升压站内的水、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火灾报警、视频系统等安装工程;变电站的设备安装、调试、试验;110kV升压站内的辅助工程;升压站内防雷接地施工及本标段范围内各专项验收的报建、报验及验收的全部工作。 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及组织机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其法律、法规、标准是强制性执行规定。工程部各级领导将从执法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立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 1.严格按照业主方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统一管理措施做好每一项工作,减少环境污染,杜绝环保违规事件发生。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那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杜绝环保违章事件发生〞的目标。 2.我们全体参建者的心愿是:建立良好的营地和良好管理的施工区,为本工程的建立增辉添色。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1.工程部将成立以工程经理为负责人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置平安环保部。在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水土流失,防止生态退 化方面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国家加 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给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控制,保护环境, 改善民生问题,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难题,才能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本文 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治理;作用;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 高对区域方面的重视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需增加对此方面工作的思考,执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意义的相关操作。通过对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制定质量较高的解决措施,以保护目前的生态环境, 为后续生态效益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土保持工作概述 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叠加下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加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所谓水土保持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资源,使得土地生产力有所提高,使之能够创造较高的社会资源和 经济资源。无论是从社会建设还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水土保持工作都 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程,应持续推进。 2水土流失的危害

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等因素,造成了大量耕地资 源开发利用,土地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降雨和灌溉,土壤表面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生态退化。(1)降低土壤肥力。长 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的严重亏缺,直接影响农业生产;(2)加剧干旱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降水入渗少,流失多,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小,从而导致 土壤含水量低,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破坏土地完整。 暴雨径流汇集后由沟头流入沟谷,导致沟头前进,沟岸逐步扩张不断蚕食土地, 进而造成交通道路毁坏,甚至危及到下游村庄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土保持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3.1实施林草措施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管控,可以采用“林草措施为辅,工 程措施为主”的施工方式,保证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执行综 合性治理操作,控制好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实施过程中的投资占比,避免出现重 复性投资问题,以缓解在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中的经济负担。这样,可保证在林草 措施应用过程中,农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又能确保当地的畜牧业、 农业以及林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促使各部门操作人员可以重视荒地荒山的应用,增加一次性投资在此环节的实际占比,让其潜在劳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3.2维持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调查研究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生态文明建 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依旧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等。为此,有关部门加大水文地质勘察,掌握水文条件,明确水源保护情况,合 理规划和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注重保护水源区域内植被,比如落实植树造林 工程,可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 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3依靠科技,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水土保持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水土保持措施 本次设计结合项目既有的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依据治 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 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施工中对相应的土体、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 按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区点多、线长、面广、分散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过程中 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针对主体工程施工布置、施工特点,分别对项目 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避免由于工程 建设而加剧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1、主体工程区。施工期间应规划施工活动范围,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要划定适宜的堆料场和弃方堆放场所,以防对植被破坏范 围的扩大;土石方尽量做到随挖随运;如不能及时运走、回填,要在 坡脚采取护拦措施进行拦挡;需回填利用的土石方采用装土编织袋修 筑临时挡墙,避免弃渣四处散落,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平整 场地,恢复植被。 2、临时生活生产区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施工临时生产、生活区域,以避免对防治区以外场地的占压和扰动,并在临时生活区设置水 土保持宣传警示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教育,在各施工点设 临时施工工棚、材料仓库和少量的生活设施,除施工期间采取洒水、 碾压等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外,施工结束,对临建设施进行拆除后进行 土地整治。 3、土料场防治区治理措施布局。取料场一次性表层清废容易扩大扰动面积,增加侵蚀历时,使新增水土流失量增加,因此施工时料 场开挖要求按稳定边坡,分段开挖;项目涉及较多表土剥离及还原, — 1 —

由剥离的表层土组成的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在地势比较平缓的地面上 或开挖平台上,弃土应集中分堆堆置,堆置高度不高于3.5m,堆置 边坡比控制在1:2.0以内。 4、临时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施工区地形条件,临时弃渣场一般选择在项目区周边的荒坡或低洼处,距离项目区不超过2公里。在弃渣前先修筑挡渣墙,弃渣场边坡比采用1:2,边坡采用植草皮及 人字型浆砌石护坡。在弃渣终止堆放后对弃渣场进行土地整治:在堆 积平台内侧修一条排水沟,排水沟两端与挡渣墙相连处修建急流槽, 在渣场周围沿挡墙墙址前1m处修筑一条截水沟,用于汇集堆积平台 外侧和堆积边坡来水,边沟进水口接浆砌石急流槽,出水口经沉沙池 与周边排水系统相接;弃渣终止后,渣面覆盖30cm厚的种植土,然 后造林种草。生物措施技术要求与土料场相同。 5、交通道路区 本工程施工道路主要采用的是现有道路及新建临时道路等。拟 采用植树种草等措施以达到稳固边坡、防冲防塌、绿化道路的目的, 使开挖面新增水土流失量控制率达到90%以上;道路两侧适宜绿化 的地段,其林草覆盖率不低于其面积的70%。 6、临时施工现场地区 在施工阶段划定施工活动范围,尽量减少对原地表的破坏。施 工完毕后,清理场地,全面整地,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恢 复土地原有功能。在原为耕地处,回填耕作土,恢复农业用地,其他 恢复林草用地。 7、用水水量的监测技术要求。农业用水水量的监测应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期进行配水量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 2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水土保持和荒漠 化防治是环境保护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地的水分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林草植被建设 通过植物生长阻挡了水和风的沙土流失,增加土地保水能力,并形成了生态系统。 2. 土地整理 种植农作物适应土壤和水资源,发挥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土壤改良 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土壤结构稳定和水分保持。 4. 防护林建设 通过种植防风林和遮荫林,为土地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5. 水利工程建设 通过建设水库、水道、水泵站等基础设施,调和水的入渗和蒸发量,提高了农作物的 水分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荒漠化是指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过程。荒漠化的防治是国 家和地区重点工作之一。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人工林建设,提高土地种植覆盖率,增加土地保水和防风能力,减少沙漠化的可 能性。 通过土地整治和改良,使得土地恢复生产能力,阻止沙土的流失和荒漠化的扩散。 3. 进行草场建设

适度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经济利用草场资源,有利于维护土地生态平衡和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4. 实行节水措施 通过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为土地的保护和改善做出贡献。 5. 科学管理荒漠地区 通过制定科学管理荒漠地区的规划和政策,加强荒漠地区的保护和改善,有利于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能够帮助保护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能够防止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土壤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农田减产、土壤贫瘠化、水质恶化等问题,还会 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解决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1.林草覆盖措施:通过大力发展林业和草业,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能 够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林木的根系和地面植被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 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优化农业方式: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如旋耕、棚栽等,有效利用 农田水土资源,减少流失风险。同时,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利用灌溉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农田中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质的 污染。 3.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沟渠、堤坝、沟壑和农田水利 工程等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加强水土保持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 众对水土保持意识的认识,增强对水土流失危害的认识,促使大众积极参 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 5.改善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农田、林地、草地等用地,减少耕地的跨越度,减少土地流失的风险。 6.推行生态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和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

7.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水土保 持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管和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促使各方遵守相关规定。 8.加强国际合作:水土流失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 公众都应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水土 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1.林草植被建设:加大植被建设力度,推广适应黄土高原土质条件的乔、灌、草植物种植,实施造林造草工程。通过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增加植被根系的固土作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构建水土保持工程体系,包括水库、地下水补给工程、梯田、沟道纵横、小型溜冰场等建设。这些工程能够减缓水流速度,收集和贮存雨水,防止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区域,适当减少农业生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土壤结构和水分平衡,消除农田的利用压力,减少土地的退化。 4.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修建灌溉渠道、坝堰、水窖等设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水土流失。 5.实施有机农业和合理施肥措施:推广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和农草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采取合理施肥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能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水分的负面影响。 6.加强土地整治和土地草原生态保护: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合理规划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保护和修复土地草原生态系统。加大对草地生态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和保护牧草资源,促进草地恢复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7.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通过研发新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合理施肥措施、加强土地整治和土地草原生态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探讨淤地坝建设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思考

探讨淤地坝建设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思 考 摘要:淤地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然而,传统淤地坝建设往往忽视了林草措施的应用,导致其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质和促进生态平衡方面效果不佳。因此,本文提出了淤地坝建设更应注重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观点,并探讨了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的应用、作用、优势、不足以及实践案例,旨在为淤地坝建设提供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措施 淤地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淤地坝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是当前淤地坝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的作用 1.1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淤地坝建设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易导致坡面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而通过在淤地坝上进行林草覆盖,可以形成天然的水土保持屏障,减缓地表径流,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完整性,为淤地坝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1.2提高水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淤地坝水质的提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淤地坝建设中,通过加强林草覆盖,可以增加水源涵养、过滤和净化作用,降低水质污染,提高水质,改善环境。

1.3促进生态平衡 在淤地坝建设中,通过加强林草覆盖,可以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 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林草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淤地坝建设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淤地坝建设中, 林草措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的优势 2.1成本低:相较于传统的土方工程,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的成本较低。传统的土方工程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林草措施则可以通过植被覆盖、植物修复等方式,实现节约成本的效果。此外,林草措施的维护成本也相对 较低。 2.2可持续发展:林草措施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水土、提高水质、促进生态平衡等措施,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同时也能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此外,林草措施的实施也可以提高当 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3生态效益显著: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包 括保持生态平衡、改善水质、提高景观价值等方面。通过植被的覆盖和修复,可 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植被的增加也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进而促进旅游经 济的发展。 3、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林草措施在淤地坝建设中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 为林草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植被修复这种方法而言,需 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效。这对于一些追求快速见效的淤地坝建设项目来说,可能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林草措施的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降雨量、土地性质、植被类型等,因此实际应用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施工现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现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止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的系统工程。在本工程中,我们将结合主体设计中已有的防护设施,布置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水土保持以“预 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为原则,切实做好预防保护工作,贯彻“谁施工、谁治理、谁管护”的政策。 1.1水土保持防治范围及内容 1)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水土保持 措施计划,负责实施本合同责任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施工开挖的场地、生活区、施工道路和渣场等,并在工程结束后,按合同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和整治。 2)防治目标及工作内容包括: 1)做好料场、渣场的挡护、截、排水等工程措施和表土 剥离及回填措施,并负责料场和渣场施工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规范弃渣堆放,渣场防护措施由主体工程统筹考虑,运渣过程中散落在路面的渣土应及时清理。 2)按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做好场内道路上下边坡水土 流失的防治工程措施;施工场地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降雨径流对施工场地和渣场的冲刷。 3)应选择不易受径流冲刷侵蚀的场地堆放开挖料和弃渣,并在其堆放场地周边修建临时排水沟引排周边汇水。 4)应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 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5)通过综合治理,使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减轻, 土壤侵蚀强度小于允许值,区内水土流失控制在轻度以内,以达到工程竣工验收的要求。 1.2水土保持技术要求 1)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应注意:

1)开挖坡度控制在稳定坡度范围内,对开挖软弱面及时 进行工程防护。 2)在开挖边坡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施工期间的降水 排至下游,防止边坡坍塌,引起水土流失。 3)为防止施工期降水及地面径流给工程带来影响,设置 排水沟拦截并排走施工生产区场内及周边降水和地表径流,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蓄水兼沉沙的沉沙池淤积施工区产生的泥沙,并及时对其进行清淤。 2)弃渣处理应注意: 1)工程开挖出渣必须严格按施工设计指定的渣场集中堆放,不得沿途、沿河及沿沟随意倾倒。 2)弃渣运输,应对运输车辆采取防泄漏措施,出现渣料 泄漏情况时,应予清理或回采,并应采取洒水抑尘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二)管护制度建设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