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下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下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下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1:甲、乙两个油桶一共装了80升柴油,如果从甲桶倒5升给乙桶,乙桶的油就正好是甲桶的3倍。两个桶原来各有柴油多少升?

例2:赵明和朱红一共有140枚邮票,如果赵明给朱红20枚,朱红再收集10枚,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赵明和朱红原来各有多少枚邮票?

模仿训练:李老师买来80支圆珠笔和钢笔,如果钢笔减少10支,两种笔就同样多。李老师买来圆珠笔和钢笔各多少支?

例3:市中心的长方形人民广场宽60米。今年修建时,把广场的宽增加了10米,于是面积增加了800平方米。现在人民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模仿训练:1.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厘米,那么面积就减少60平方厘米,这时正好形成一个正方形。求现在正方形的面积。

2.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50米,如果这个花圃的长增加5米,宽减少3米,那么现在的面积和原来一样大。这个花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长减少3米,面积就减少90平方米;如果宽减少4米,面积就减少200平方米。原来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有一块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操场改造时,长增加了15米,宽增加了20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125平方米,原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求近似数:

1、 604×38的积大约是() 2.把956400四舍五入到最高位的近似值是()

2. 把2、3、4、5、6这五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是(),积最小是()。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1:画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1)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2厘米,宽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2)再将这个长方形的宽缩短2厘米,长不变,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减少的部分。(3)再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延长1厘米,宽增加2厘米,画出变化后的长方形,并用红色水笔描绘出它的周长,用黑色水笔涂出面积增加的部分。 答: 宽3厘米 例2:一块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减少6米,面积会比原来减少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会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能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注意:本题叙述的是同一块花圃面临两种不同变化的结果,应该分别画图,再综合信息,分析题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解答。

分析:先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一次变化:(详见图①) (1)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6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再看长方形花圃的第二次变化:(详见图②) (2)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米,该长方形的一条边是4米,可求出另一条边的长,也就是原长方形的长。 解:原长方形的长:48÷4=12(米) 原长方形的宽:48÷6=8(米) 原长方形的面积:12×8=96(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96平方米。 例3:兵兵和军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兵兵每秒跑4米,军军每秒跑6米,经过40秒,两人首次相遇,跑道长多少米(请用两种方法计算) 注意:正确理解题目中所说的“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并在途中正确表达。 分析: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40秒后相遇,相当于两人合作跑了一整圈跑道的长度。 (详见图③)画图整理: 假如把这个环形跑道从相遇点处断开拉直,原问题就变成直到上行走的问题。(详见图④) 兵兵和军军两人同时从o点反向跑步,已知兵兵每秒跑4米,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吴海峰 1、妈妈为女儿的早餐准备了牛奶、豆浆、高乐高、果珍4种饮料;面包、沙琪玛、蛋糕3种糕点。女儿选1种饮料和1种糕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2、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一面,从中选用1面或2面升上旗杆,分别用来表示一种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3、两个自然数的积是12,这样的算式有多少个? 4、两个自然数的和是12,这两个数的乘积可能是多少? 5、用20个长为1厘米的小木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面积最大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6、用2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周长最大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7、用20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有一面靠墙,有多少种围法? 8、用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小棒全部用完) 9、小刚有面值为6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两枚,她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 10、篮球比赛中,如果投中1球得1分、2分或3分,如果投不中,得0分。小明在一次比赛中,连续投了两个球,请你分析一下,他有多少种得分可能? 11、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在

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的重的物体? 12、有4本不同的杂志,最少可订阅1本,最多可订阅4本,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 13、小明准备用8角钱去买练习本,他现有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各8张,小明要拿8角钱,有几种拿法? 14、有5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如果他们要互相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元旦到了他们又互寄贺年卡片,他们共寄了多少张卡片? 15、小明、小军、小伟去公园游玩,他们要拍照,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拍照方法? 16、从5、7、8、三张数字卡片中,选1张、2张或3张,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自然数? 17、有ABCDEF六支球队进行比赛,A赛了5场,B赛了4场,C赛了3场,D赛了2场,E赛了1场,则F赛了多少场?分别是和谁比赛的? 18、一次数学竞赛共有4道题,答对一道得4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小明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他有可能得多少分?(注最低分为0分,不答视为答错处理) 19、从甲地到乙地,中途共经过5个小站,每站都有乘客上下车。如果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那么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0、某旅游团有50人,到一个宾馆入住,该宾馆按要求按排3人间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四年级应用题练习(一) 一、画图整理,再解答 1. 小红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对走来。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 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2. 小花和小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华向南走,每分走55米;小迎向北走,每分走45米。经 过5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3. 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20米, 宽增加了10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4. 一个正方形花坛长5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5.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5米或8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二、列表整理,再解答 1. 小明家种了696棵桃树和苹果树,15行桃树和18行苹果树。桃树每行20棵,苹果树每行多 少棵? 2. 公路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28米。第二周准备每天修140 米,还要修多少天?

三、解决问题 1.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在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平均 每小时行60千米,早晨8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2.唐老鸭和米老鼠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唐老鸭每秒跑3米,米老鼠每秒跑4米,反向而行,45秒两人相遇。 (1)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2)如果同向而行,多少秒后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相遇? 3.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2小时后还相距4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东升村请甲乙两个筑路队来维修地下水渠,甲队每天修150米,乙队每天修200米,他们分别从阳光路两端同时修起,5天在中心花园相遇。 (1)阳光路水渠长多少米? (2)接着他们同时从中心花园出发,分别维修亚光路和友谊路的地下水渠。甲队用4天时间维修了亚光路,乙队用6天时间维修了友谊路。友谊路地下水渠比亚光路长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年级(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庞老师和你们是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想看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课件播放:猜猜职业。)刚才的短片中一共提到的了几个不同的职业?有人说5个,有人说4个,看来意见还不统一。回忆一下,具体是哪些职业呢?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职业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庞老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啊,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方法。

好,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老师家东面有一块空地,我想请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课件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周长是18米的?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怎么样?真是说到庞老师心里去了。(课件出示:友情提醒:花圃的长和宽长度之和为9米。) 想一想:怎样围面积最大?(课件出示:思考:怎样围面积最大?)工人师傅可犯难了,该怎么围呢?同学们,怎么帮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想一想。把你的解决办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 那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呢?有没有本领一个不落的都一一列举出来?这么自信啊,那就请同学们将这些围法记录在草稿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围一围,或者想其他的办法解决。庞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张表格,你也可以将这些围法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设计意图:策略的形成首先源于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又影响着什么样的解决策略。教材中原本设计的问题是王大叔用18根一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将它改为用18根一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一来更联系实际生活,花圃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后者的提法更富有探究价值,更具有开放性。策略的形成源于问题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思路才放得开。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描述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描述和分析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学会画线段图描述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策略意识。 教学设计: 一、三读例题,初步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一读:划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二读:把关键的地方圈出来。 三读:想一想可以什么办法帮助你理解题意,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尝试画图,理解题意。 1.尝试任务一: 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展示汇报 预设作品一:画得不正确的,请下面的学生评一评。 作品二:画得不完整的,请学生说怎样补充完整。 作品三:画的是直条图,请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作品四:画的是线段图,请下面的学生比一比和直条图有什么不同。 请你们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下。请画得不正确的同学在黑板上修改。 这样能表示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吗? 三、探究思路,列式解答。 1.看着线段图,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决?请你上来指着线段图说给大家听。 预设一:可以去掉小春比小宁多的12枚,这样两人邮票的总数就比原来少12枚,所以,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就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算出小宁邮票的枚数。 预设二:也可以让小宁的邮票增加12枚,这样两人邮票的总数就比原来多12枚,所以,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12枚就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算出小春邮票的枚数。 你认为他这样想的最关键一步是什么? 2.请你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检验。 选择两人将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分别指着线段图说明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并说说是怎样检验的,指出可以把得数代入原题,分别计算出是不是共有72枚,相差是不是12枚。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回顾与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也运用过画图帮我们解决过一些问题? 出示: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从起点到终点一共20格。 游戏规则: 1.两人轮流把棋子从起点移向终点。 2.每次最少走1格,最多走3格。 3.最终把棋子移到终点的一方获胜。 二、问题导入,激活经验 谈话:看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要讲究策略。其实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在默默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出示“10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一年级时我们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 2.出示“1、5、8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三年级时遇到的问题。谁来解答? 生:可以组成158、185、518、581、815、851这样的6个三位数。 师:有个同学是这么做的,(出示不按顺序列举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做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上面的做法,因为上面是按顺序写的,容易把不同的三位数全部

写出来,便于我们查漏补缺。 3.出示课题 师:上面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但在解决时都是把各种可能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写出来。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一列举的策略。 三、弄清题意,尝试列举 1.弄清题意 谈话:周末,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块长方形的花圃。 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围成的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22米。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能围一个长方形花圃吗?完成活动1(图1)。 图1 图2 师:这是三位同学的作品(图2)。这些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的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生:长不相同,宽也不相同,但长与宽的都是11米。 生:因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的和乘2,所以长与宽的和就等于周长的一半。也就可以用22÷2=11(米),算出长与宽的和。 师:根据大家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用22根栅栏围长方形的花圃,有多种围法,它们的面积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 2.尝试列举 师:怎样围面积最大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办? 生:把所有的围法都列举出来,然后算出面积,比较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完成活动2(图3)。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姓名:

4、在5个同样的大杯和7个同样的小杯里装满水,正好是3150毫升,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50毫升。每个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这毫升? 5、 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35元。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贵1元,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6、希望小学买了1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3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3 1 ,皮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王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8、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 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10、杨树、柳树和梨树一共有405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梨树比柳树少49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1.王老师买了16个网球和2个足球,正好用去720元。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2.某公司买了4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用去900元,已知每张办公桌比每把椅子贵50元,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3、小明花20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1.75元,明信片每张比贺年卡便宜5角。问: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 14、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1筐苹果的质量是1筐梨的3倍,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5、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比每筐梨多6千克,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6、一辆汽车上午行3小时,下午行2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行340千米。如果上午每小时比下午每小时多行5千米,下午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上午呢?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画图过程,感受画图过程,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学会画示意图,并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作业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引新: 随着寺院里和尚越来越多,主持想把寺院修整一下,两个和尚在为蓄水槽扩建设计图纸时发生了分歧,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呈现:(1)蓄水池的底面原来是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大和尚想把长增加2米,小和尚想把宽增加2米。 师:原来是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大和尚想把长增加2米,但小

和尚却想把宽增加2米,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方法增加的面积大,那你们怎么认为呢? (大和尚的方法小和尚的方法两种方法一样大) 师:哎呀,看样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直接判断出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谁的面积大?(画图) 师:那我们一起就来画图看一看! 呈现:(2) 师;长增加2m就是在原来长的基础上往外增加2m,那长增加2m,宽怎么样?(不变)阴影部分就是增加的面积。 师:宽增加2cm就是在原来宽的基础上往外增加2m,那宽增加2cm,长怎么样?(不变)阴影部分就是增加的面积。 呈现:(1)呈现:(2) 师:现在你能看出来谁增加的面积大?(小红) 小结:看来画图是个好办法! 质疑:奇怪!同样都是增加2米,为什么增加的面积不一样大呢? 验证:(2米乘宽 2米乘长)

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用“一一例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 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分析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学进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这种策略和以前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二、教学例1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请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围法一一列举到第一张表格上。 (2)学生汇报(投影展示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师:这位同学列举了三种围法,他找全了吗?你有几种围法?那他缺哪一种?(教师在三种围法的表格中,填写第四种围法)现在全了吗?这张表格中剩下的空格还要不要填了? (3)我们来看看,和他列举的顺序不一样的请举手,把你的给大家看看,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4)说得非常有条理,同学们,和上一张表格相比,这样列举有什么特点?按顺序列举有什么好处?

小结:说得真好,如果我们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可以防止漏写和重复,从而找全问题的答案。(板书:有序) (5)提问:看看这四种围法,王大爷会选择哪一种围法来修建羊圈呢?请你思考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第4种围法。师:为什么?生:因为面积最大。 师:是最大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的确是最大,这样王大爷可以养更多的羊了) (6)提问:现在任选一张表格:观察长、宽和面积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师:说说你是选择的哪张表格,有什么发现? 生: 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你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确实有这样的规律,周长不变时,长和宽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张表格,你呢,你呢? 师:为什么都选择第二张? 师:也就是说,有序的列举更容易发现隐藏的规律。(说得真好,你们也都是这样显得吗?) 小结:的确,通过有序的列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找全答案,而且容易发现隐藏的规律。 三、教学例2 导语:看看下面这个问题又是什么情况?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 1、出示长方形 提问:你会求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会哪些关系式来表示这三者的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画出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研讨 1、出示例题: A、审题,理清题意。 B、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C、谈话:我们知道了很多信息,你能一下子就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稍等)看样子有一定困难,你准备怎么办 引导:不妨画一画,看看能否根据示意图解决问题。 D.过程指导:展示长方形示意图 谈话: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这个长方形会发生哪些变化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小组讨论。 E、学生尝试画图。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指导:(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指导) (1)画图时不仅要画出增加的长,还要画出增加的面积; (2)图中要标出所有的条件和问题,这样才能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F.解决问题:把自己画的图完善一下,看是否能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可以同桌讨论。 G、列式计算,指名回答。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H、小结:你知道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画图) 你会用了吗 2、出示试一试 A、指名读题。题中有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B、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回答,并指出减少的部分。学生尝试画图, C、图中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现在鱼塘的面积怎么办指名回答。 D、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板书) 你发现什么信息 三、应用实践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首先要干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1)、如果长增加6米,宽不变,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2)、如果宽增加4米,长不变,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指导学生画图:分小组画图。 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的思路。 四、拓展开放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认为这个长方形会发生哪些变化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1)、要求增加部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讨论。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2、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画图有什么好处(找出隐藏的条件)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的例1、以及 “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 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 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通过感知使学生能更好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 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 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老师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9只小玻璃杯里,每只小玻璃杯能倒入多少 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3只大玻璃杯里,每只大玻璃杯能倒入多少毫 升?(同时出示这两幅图) 根据给出的信息和看到的图示,你能想到些什么?你能说说小玻璃杯和大玻 璃杯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预设学生回答:大玻璃杯的容量是小玻璃杯的3倍;或小玻璃杯的容量是大玻璃杯的13 。大玻璃杯与小玻璃杯的容量比是3:1,小玻璃杯与大玻璃杯的容量比是1:3。 [评析: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 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和拓展奠基。]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酝酿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中信息。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 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 图示: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班级:姓名:日期:家长签名:等级:一、看图列式解答。 1苹果和桃子各有多少千克? 350千克 桃子 2、鸡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4600只 鸭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植树活动中,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108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26棵。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2李明期中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语文比数学少4分,李明语文和数学各考了多少分? 3、有两筐梨,总质量为98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6千克放入第二筐中,两筐的质量就相等,你知道两筐梨原来各有多少千克吗? 4、王庄养殖场养了6300只鸡,如果再养600只公鸡,母鸡和公鸡的只数相等了,现在各养公鸡、母鸡多少只? 奥林匹克小赛场 军军沿着长和宽相差24米的长方形游泳池边跑步4圈,共跑了720米,这个游泳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班级:姓名:日期:家长签名:等级: 解决实际问题。 1、华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园,长16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园的长增加4米,这样花园的面积就增加了36平方米,原来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某公园原来有一个宽16米的长方形草地。后来因扩建道路,草地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草地的面积就减少了140平方米,现在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米 5 3、富民村有一块长方形田地,如果这块田地的长增加8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4平方米,你知道原来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4、有一张长方形图纸,如果长减少2分米或者宽减少3分米,面积都比原来减少18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这张图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吗? 5、市体育场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50米,扩建体育场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2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60米 50米 奥林匹克小赛场 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增加4米后,面积增加了256平方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 二、学习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可能性 1、联系分数的意义,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3、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

数感。 三、考点分析: 1、有些应用题涉及两三种物品的数量计算,解答这种应用题,可根据它们的组合关系,用一种物品替换另外的物品,使数量关系单一化,这样的思考方法,通常叫做替换法(也叫代替法)。 2、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再根据数量上的矛盾作出适当的调整,得出正确答案。 3、一共有几种并列的情况可能发生,其中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 4、在有几种不同的数量组成的一种整体中,其中的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是这种情况的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四、典型例题 例1、(重点展示)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例2、(重点展示)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14+14×14 (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

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 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 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 (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 (8+3) 求的是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 (3)画示意图并解答。 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4)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