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随堂演练含解析中图版

第2讲人口的迁移

[能力过关]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某某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1~3题。

1.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2.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3.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青壮年很多外出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选D。第2

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进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选C。第3题,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选B。

答案:1.D 2.C 3.B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读图,完成4~6题。

4.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

5.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B.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

C.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D.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6.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

A.X1B.X2

C.X3D.X1与X2

解析:第4题,X2年龄段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就业岗位或获取较高收入,属于经济因素。第5题,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即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退休老年人到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养老。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即子女随父母迁移。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和老人固定在原聚居地,不是迁移人口。第6题,由题可知,美国人口增长快主要是因为移民及其生育子女增加,移某某要为青壮年群体,所以美国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的年龄段为X2。

答案:4.B 5.B 6.B

[热点命题]

[热点扫描]

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更多的人到农村投资创业,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本题以“城归”为切入点,关注热点,联系实际,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名校押题]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性别结构的均衡化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解析:第(1)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错。第(2)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第(3)题,“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错。

答案:(1)C (2)D (3)B

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5章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理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 点及判读 世界人口自然 增长时空差异 能详细表述增长 历程 分析人口自然 增长的构成要 素,判断人口 增长 主要的人口增 长模式特点 绘制人口增长模 式及转变示意图 影响人口自然 增长的因素 准确判断主导因 素 分析人口指标 变化,判断人 口增长特点 人口问题 及对策 发达国家的人 口问题成因 依据年龄结构断 判人口问题 关注社会热 点,分析人口 问题的表现及 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 人口问题成因 结合社会现象判 断人口问题 环境人口 容量与人 口合理容 量 环境承载力的 含义 列举实例说明 分析统计图 表,判断人口 容量的影响因 素 人口容量的影 响因素特点 理解每种因素的 影响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 一、世界人口增长

1.总趋势 人口不断增长。 2.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原因 阶段时期特点原因 Ⅰ工业革命前缓慢增长生产力水平落后 Ⅱ工业革命后持续增长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国家生产力提高 Ⅲ20世纪后半叶 开始 快速增长 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国家经济发展 迅速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二、人口增长模式 模式类型 A B C D 特征“高高低”高增长增长下降“三低” 分布地区少数原始群体广大发展中国 家 有些发展中 国家 多数发达国家, 特别是西欧国家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迁移

课时43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 3.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 答案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 时间迁移特点 20世纪以前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迁往“新大陆” 20世纪以前19世纪到 20世纪初 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推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拉力)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

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 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从欧洲 变为拉丁美洲和亚洲 三、我国人口迁移 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如下: 时期特点流向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为主,自 发性迁移较少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 部、中部向西北、东 北、西南方向迁移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 支援边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 渐下降,自发性迁移 的比重迅速上升 人口从中部、西南、 西北向东部迁移 务工、经商、求学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中图版必修2

第2讲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国际人口迁移 (1)变化: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 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 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3.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 ①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 规模加大,流向主要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2)主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点一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双选) (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双选) (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1)BD (2)BD 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结合图例,准确找出人口增加区和人口减少区。第(1)题,重庆市属于直辖市,由图可知,该区人口没有增加;中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区仅仅是安徽和湖北,其他省区人口都有所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的人口都在增加;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以西部地区最多,在中部地区只有两个,东部地区没有。第(2)题,人口增加的地区,既有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也有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因此并不是自然增长率都高,例如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很低;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因此人口的增加主要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人口减少的地区大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因此人口迁出多于迁入;人口增加的省区并非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云南、江西等。【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区域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思维过程】 据图判断各地区人口变化特点→调用人口迁移的原理分析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误区警示】 ①遗漏图中“东、中、西部划分”的信息以致判断失误;②将“人口的增长”等同于“人 口的自然增长”。 【预测展望】 以现阶段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为背景,用新颖图表作为素材,考查人口迁移的原理及信息获取解读能力。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

2021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案中图版必修二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及时空特点。(区域认知) 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思维) 3.调查学校所在地人口迁移的现状,并分析原因。(地理实践力)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1)特点: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方向???? ?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的变化 ①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②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③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 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1)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2)人口向城镇迁移。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3)人口向东部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5.其他因素:迁移者的年龄等。 [易错提醒] 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1)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由人口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 (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 (4)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 ) (5)“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原因B.家庭原因 C.自然原因D.个人原因 提示:(1)×国际旅游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5)A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随着家庭青壮年的迁出,导致“空巢老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 一、选择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 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

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 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 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 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是() A.7亿B.9亿C.16亿D.21亿 10.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我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人地矛盾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在内地31省市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下图为2014-2019年全国总出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 A.国家生育政策B.生育观念改变C.经济发展较快D.人口增长惯性2.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说明东北地区() A.人口迁入增多B.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C.劳动力平均年龄偏高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下列因素中,对我国目前低生育率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A.育龄妇女年龄B.教育成本C.就业环境D.二孩政策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性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

5.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下列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 6.图示西藏人口迁移状况的形成原因是()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及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 8.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读图,回答问题。 9.若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则与该图相符的是() A.甲地为欧洲,乙地为非洲B.甲地为亚洲,乙地为北美洲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2人口的迁移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第1~2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关于图中移民叙述错误的是( )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移民流之一;人口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这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欧洲到北美的移某某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第2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下图是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可知,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量均为负值,而发达国家人口迁入量均为正值,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第4题,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沟通,对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 答案: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C.某某流向“长三角”地区 D.某某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第5题,题图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斜线右下的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分布和合理容量(第2课时)

图 1 图1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二:人口迁移、分布与合理容量 江苏省邗江中学 叶慧 其次课时: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问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二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概念和举例,辨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分;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并能分析某具体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可持续进展的意识,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复习难点: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分。 【课前预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学问,构建专题内的学问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学问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缘由。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呈现近年来江苏高考 题中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 解高考试题中有关“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同学深化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力量。 学习 目标 呈现 投影呈现《考试说明》中关 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同学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依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同学学习的有的放矢的力量。 其次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分 探究活动1:阅读资料,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 内容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建构地理 学问 体系 使用多媒体投影呈现环境承载 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内容,投影“木桶 效应”图,引导同学比较三者 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同学阅读资料,比较概括说出三者的联系与区分。 通过概念的阅读分析,以及用“木桶效应”举例,同学对基础学问做一回顾,建构学问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同学的易错点。 【典型例题1】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假如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题。 1.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分别 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 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2.本世纪学校国的人口数量(用a 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 表示)、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 一、单选题 图1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型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B.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C.U字型线以内区域人口相对稀疏 D.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逐渐加大 2.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②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稀疏 C.③地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D.④地冬季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东多西少”的现象反而更加突出。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4.西藏自治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B.各种资源均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受教育程度低,生育率普遍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粮食靠自给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较单一,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失严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下图为东北地区某省级行政区域2014~2019年常住人口、流失人口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省级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 A.2014-2015年降幅最大 B.2015-2017年总量上升 C.2014-2019年有升有降 D.2018-2019年降速最快 6.人口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①少年儿童就学压力增大②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下降 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④人才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影响某地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8.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对应课标要求“(学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描述”,属于了解水平;主题内容是“人口迁移”,后置限定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体现“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字、图片、数据资料,重点让学生根据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与人口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也掌握了一些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同时,上节课对“人口分布”的学习为本节课“人口迁移”提供了知识基础,“人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是“静”,而“人口迁移”则是“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以动态的眼光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有利于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2)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上唤醒学生有关“人口迁移”的知识,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周围的进城务工人员,思考他们进城务工的原因;农村的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在外务工,自己的定居地是否有人已在外定居。学生的身边有很多“人口迁移”的例子,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地理进行引导,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地理1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位于教材的起始单元,也是人文地理知识的开始,“人口”部分是为后面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环境与发展打下基础,属于基础章节。本节内容由“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和“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组成。 “人口迁移”的第一个课时,教师需要完成两个教学因子的教学,“什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含答案.docx

人口迁移 (2021 •滨州二模)青藏高原地区人口流动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一年内可分为低值季、中值季、中高值 季和高值季四个季节。下图为部分城市人口流入青藏高原地区人次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人次/年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1. 推测青藏高原地区人口流动高值季时间段为() A. 1月15日—月14日B. 4月15日一7月14日 C. 7月15日一 10月14日 D. 10月15日一次年1月14日 2. 在重庆流入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次统计中,中值季人次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就业 B,科考C,旅游D,政策 (2021 •天津河西区三模)下图为2000-2015年我国4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变化图(单位:%).完成3~4 题。 80 r- 60 40 20 3. 甲、乙、丙分别代表() A. 乡-城迁移、乡-乡迁移、城-乡迁移 B. 乡一城迁移、城一乡迁移、乡一乡迁移 C. 城一乡迁移、乡-城迁移、乡-乡迁移 D. 城一乡迁移、乡一乡迁移、乡一城迁移 国城今城迁移 ■乙 口丙 口成都■重庆■北京E3兰州 2000年 2005年 2010 年 2015 年

4. 城-城迁移占总迁移比率在2010年后迅速升高,主要是从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该现象会引起() A.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 大城市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C. 小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 大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2021 •南昌二模)一到春节就变“空城”的深圳,2020年却显得格外特殊,不少人都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就 地过年,以往的“空城''也变得热闹起来。据此完成5~7题。 5. 春节前从深圳流出的人口 A.多为老年人口 B.多为少儿人口 C.春节后大部分返回深圳 D.春节后大部分留在原地 6.2020年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是为了 A.缓解春运交通压力 B.缓解旅游景区压力 C.减少居民交通开支 D.减少人员跨区接触 7. “空城”变得热闹起来,会导致深圳市 A.就业压力增大 B.消费市场扩大 C.居民生活不便 D.生态环境恶化 (2021 •广东肇庆第三次统测)近年来,广州市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人口迁入城市之一。从省份来看,迁入 广州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城市,占迁入人口总量的70.27%.其次是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分 别占广州迁入人口总量的8.49%、6.2%.下图为广东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8. 广州市人口迁移特点反映出广东省()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人口由密集区向稀疏区扩散 C.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D.服务业成为主导性产业 9. 近年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结构中() A,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减少 B.省外人口迁入率下降 C.老年人口迁入数量增加 D.科技人才的比重上升 潮州 MHi ,【,• * 湖陶雀 ¥1幻勺"州「 ; •[ 赤浮Hi 协山 *ti 广东肯 W 广 En 候n 治R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5人口迁移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练15 人口迁移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 A.2003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12年 2.该城市可能是( ) A.武汉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答案:1.D 2.C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曲线图的判读、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常住人口数量曲线、自然增长率曲线变化及标尺数值变化,图中显示常住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说明该城市在2012年人口净迁入量最少,故选项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故排除选项B、D;近年来可能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选项中最可能是上海,故选项C正确。 某国2000年到2010年移民人口持续增长。2008年,该国人口的11.3%为移民,其来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最可能为( ) A.西班牙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自2011年以来该国移民人口持续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移民政策收紧,入籍困难 B.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 C.环境容量有限,污染加剧

D.国家发生战争,政局不稳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2008年的移民总量为522万人。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欧盟,由此排除日本和美国;然后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德国和西班牙相比较,由于距离和交通的缘故,西班牙更能够吸引拉丁美洲和非洲移民。故该国最可能是西班牙。第4题,经济因素是吸引国际移民进入西班牙的主要因素。西班牙吸引大量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但2011年后由于欧洲出现经济危机,西班牙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少,移民数量也不断减少。 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2005年和2015年劳动力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5~7题。 5.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就业年龄 B.鼓励妇女就业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稳定 6.10年来,该国人口( ) A.快速增长 B.缓慢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7.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老龄化严重 B.死亡率较低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过低 答案:5.C 6.D 7.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0年来,该发达国家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而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从国外迁入了较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第6题,10年来,该国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知此期间该国人口呈负增长特点。第7题,图示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过低,新增人口数量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入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1.2人口的迁移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人口迁移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主编:涂明洋副主编:王敬宣审核:地理组【学习目标】 1.能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能识记人口迁移因素的推拉力理论。 3.能背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利弊分析。 【学习重点】 1.人口迁移因素的推拉力理论。 2.影响人口迁移的具体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利弊分析。 【学习难点】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易错易混点】 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利弊分析。【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引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 (2)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某地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差值。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也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1年以上)改变的人口迁移现象。 ②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不同) 类型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概念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 象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 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范围跨越国界跨越行政区边界 方式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 等 招工、招生、分配等 特点 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 的移民为主,人口主要从欧洲迁移到 美洲和大洋洲;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 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局移民减 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①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 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 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 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 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人口流动 概念: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3.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 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 探亲等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 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 工潮”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典例1】1.人口变动指的是人口迁出或迁入。( ) 2.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 4.判断以下人口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①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②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③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④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⑤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⑥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⑦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民工。 ⑧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5~6题。 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6.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学法指导】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 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 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右图)跨国界的人口 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如 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 C1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 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体系架构]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 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 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基本原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原理;人 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 的主要因素。 课时42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考点1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从世界看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从国家看2016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 从城乡看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以及矿产资源等。 (2)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自然因素地形 世界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 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 活动多集中在此 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 农业生产 水源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水源分布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 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 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 活,人口较为密集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 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 机会 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 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第2讲人口迁移 [基础练]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环境负担加重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这得益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①③④正确。第2题,“反向春运”

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环境负担加重,A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用工荒,B 错误。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房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春节假期子女往往会陪父母参加一些旅游活动,D正确。 答案:1。A2。D 网购收货地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流的迁徙状况。下图示意淘宝网推出的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的是() A.江苏B.广东 C.湖南D.重庆 4.图中安徽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接纳沿海企业迁入

D.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重庆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入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出。选D。第4题,安徽2012年是人口净流出,2013年是人口净流入。主要是因为安徽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且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等因素都比东部沿海地区低,承接了大量的沿海地区企业迁入,劳动力需求增大。 答案:3.D 4.C (2020·四川四联)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读图,完成5~6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 5.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 A.卡塔尔B.阿联酋 C.科威特D.沙特阿拉伯 6.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综合变化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 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近100年来:急剧增长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综合 变化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综合变化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时间变化

(4)空间变化 国家 自然增长 率水平 人口 增长 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 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 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 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 国和日本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高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 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 慢(由于很多国家实 行控制人口的措施) 中国、印度 和巴基斯坦 二、人口中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标准: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实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3.影响因素 1. 环境承载力 3.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 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四、人口的迁移 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口人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 图解 四、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特性: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影响因素 ①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 ③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淡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的因素 政治因素:是特殊因素,政策战争影响较大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人口的迁移 考纲考点 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 口迁移 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含 义 正确区分人口移动现 象 分析人口统计图表、考 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原 因 国际人口迁移 历程、特点 简图示意大洲之间的 人口迁移 我国国内人口 迁移表现特点 解读“闯关东”“走 西口”“孔雀东南 飞” 抓住人口发展指标的 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 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 能分别举例说明 人口迁 移的影 响 人口迁移对迁 出地影响 规范全面表述 研究区域人口的变化, 考查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对迁 入地影响 规范全面表述 关注人口迁移新动向, 考查人口迁移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 人口迁移――→ 是否 跨国界⎩ ⎨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 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 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①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a .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b .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②重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特别提醒] 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

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 3.南美洲始终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外流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等。 2.图中人口大量迁入广东省,对其主要影响是: ①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据报道2018年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来自中美洲的移民涌向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带,企图进入美国,吸引这些移民进入美国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经济因素。 2.每年春节前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国首都居民早上外出购买早点、蔬菜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