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5分)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_。(司马迁《屈原列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或《前赤壁赋》)(3)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考古诗文默写:首先,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如本题中“虽、纵、苇、如、赋、常”等字要正确书写,“可也”不能少等。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选择题。(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D )(2分)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

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考语意连贯。我们首先据提供的首尾语句及其余4句,可知这是一段有关“创新”的文字。第一种方法,从选项看,第一空在③④中选,明显应选③,因为③跟语段开首句构成了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语段的最后一空是从①②中选,我们应选②,因为②中“及时深入地洞悉”是为了“提供……服务”。确定了首尾句,那中间是①④还是④①呢?我们从“转瞬即逝”这词语可判断①应在④前,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故选D。第二种方法,就从而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看,①④两句后面应跟②,因为④句的“转瞬即逝”,所以我们要“及时…洞悉…”。确定了①④②顺序,再看③就是阐述“创新”的外延,所以应放在“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后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概念。所以我们应该选 D。)(2)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C)(3分)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考语言的运用,其实也是考我们对《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的了解。A项有直接责备之意。不符合黛玉委婉的性格。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两人心意相通,黛玉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原文中黛玉是“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

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B项有点幸灾乐祸。宝钗是那个社会中的乖乖女,有教养且真心疼爱宝玉,不会这么无情地说。在原文中“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D是威逼要挟的话。王夫人是封建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他怎么会威逼、要挟其丈夫呢?所以不会说这句。原文中“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C贾母在原文中有“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所以我们要选C。)

(二篇现代文阅读调整在后面)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城中闲游(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我打听到洛城中池台的主人们,他们大多位居显要的职位。池台的主人虽花费重金买到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它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时间来欣赏。人们可沿着池台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间往来欣赏。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①城中:指洛阳城。②借问:询问,打听。③池台:池苑楼台。④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喻显要的职位。⑤千金:一千斤金(古时以黄铜为金)。⑥绝境:风景绝佳处。⑦永日:整天,终日。⑧属:交付,托付。⑨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⑩巡:查看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C )(1分)

A.《古诗源》

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考诗歌的常识---体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又叫“古风”。古体诗形式不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用韵灵活,一般不讲对仗和平仄。有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杂言古诗等。还有歌行体,即诗歌标题中往往有“歌”“行”“吟”“引”“曲”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是绝句、律诗和排律的统称。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除排律外,每首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每句或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全诗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讲究对仗和平仄。每两句为一联,律诗四联,依次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据此判断这首诗歌是近体诗中五律。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

主;C《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是宋人洪迈编撰的,第一次对唐人绝句诗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所以这首诗只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即选C项。)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B )(2分)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

D.高古淡远

(考诗歌风格。古典诗词风格有很多:雄浑壮丽有曹操的《观沧海》,犷豪放有李白的《将进酒》,激越高亢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壮慷慨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郁顿挫有杜甫的《登高》,丽飘逸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奇明丽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淡远有陶渊明的《饮酒》,深沉哀怨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清雅委婉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蓄委婉有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新明丽有周邦彦的《苏幕遮》,平实质朴有贾岛的《访隐者不遇》,刺有章碣的《焚书坑》……我们可据“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空锁一园春”判断,诗歌语言较为优美,意境幽雅,另外诗歌抒情较为委婉曲折,因此用“清雅委婉”评价诗歌风格较为合适。故选B)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5分)

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自己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考诗歌情感。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谈“‘闲游’所寄寓的情感”,是5分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写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每一联所寄寓的情感。由“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可知,这里写诗人被贬后有许多时间闲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池台主人身居要职,但是没有时间赏玩美景;诗人说“永日属闲人”,属于像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闲人,看似豁达,实则满含辛酸无奈;由“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可知,这里写的是园中的清幽之景,有闲适之情,也暗含诗人落寞之怀;再看“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可知,尾联写夕阳西下,众多客人散去,满院的美景又无人欣赏了,此时更加感觉到落寞孤独;结合注解“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的写作背景,可知,诗题中“闲游”寄寓了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被贬的感伤及怀才不遇,遭遇冷落的无奈之情。)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5分)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_。(司马迁《屈原列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或《前赤壁赋》)(3)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考古诗文默写:首先,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如本题中“虽、纵、苇、如、赋、常”等字要正确书写,“可也”不能少等。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选择题。(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D )(2分)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 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考语意连贯。我们首先据提供的首尾语句及其余4句,可知这是一段有关“创新”的文字。第一种方法,从选项看,第一空在③④中选,明显应选③,因为③跟语段开首句构成了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语段的最后一空是从①②中选,我们应选②,因为②中“及时深入地洞悉”是为了“提供……服务”。确定了首尾句,那中间是①④还是④①呢?我们从“转瞬即逝”这词语可判断①应在④前,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故选D。第二种方法,就从而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看,①④两句后面应跟②,因为④句的“转瞬即逝”,所以我们要“及时…洞悉…”。确定了①④②顺序,再看③就是阐述“创新”的外延,所以应放在“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后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概念。所以我们应该选 D。)(2)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C)(3分)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考语言的运用,其实也是考我们对《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的了解。A项有直接责备之意。不符合黛玉委婉的性格。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两人心意相通,黛玉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原文中黛玉是“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

2022年(上海卷)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含答案).d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依据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应该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22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4,体现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考查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强调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1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 1.2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3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2.1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 2.2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2.3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4在表达时,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

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闵行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先进》) (3)心系百姓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种高尚品格,屈原在《离骚》中就对百姓生活困苦发出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喟:“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追求流量变现到越来越重视硬科技创新,从消费互联网逐步延伸到产业互联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②进而实现整个产业的智能化 ③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提炼知识 ④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 A.④①③②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根据所给的会话情境判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小闵在教师节给老师们送去鲜花,杨老师说:谢谢你的礼物,我笑纳了。 B.送考时,班主任在考点大门外对小闵说:你不要担心,失败乃成功之母。 C.小闵在收到外省援助物资后说:大疫无情人有情,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援。 D.小闵逛商场时看见同学和她满头白发的奶奶,问道:你奶奶今年多大了?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传统村落的急剧消失,意味着什么? ①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非常发达的国家。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遍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它们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村落文化包括遍布各地的大量各具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建筑,还包含着生活于建筑空间里的居民及其创造的文化。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先民由采集与渔猎的生存

2017-2023上海高考古文(记、序类)详解及解题指导(7篇)2

2017-2023上海高考古文(记、序类)详解及解题指导(7篇)(这是对2017-2023上海高考语文卷第二篇(记、序类)7篇古文的详尽解析。对每一篇古文,都从详细翻译、题型解读、正确答案及解题指导几方面进行解读。具体篇目如下: 2017秋五进学斋记(宋)张耒2018秋五心源亭记(明)李贤 2019秋五爱山楼记(宋)彭汝砺2020秋五守约轩记(明)祁顺 2021秋五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北宋)李靓2022秋五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张惠言 古代的君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修养品德无时无刻不在进步。每天鸡鸣的时候就起身,到了暮夜的时候就休息。离家外出就到官府治理百姓,或事奉师友、应对宾客,回到家就事奉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家人,教导自己的孩子和僮仆,无时无刻不学习待人处事的礼节。观察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道理,以推究道德的微妙之处,不曾有片刻的停止,因此他们的品德每天都在进步而不会停止。 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士会吃饭时向人请教切割骨肉的方法,那么在饮食之时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家,那么在游览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生病,换掉大夫才能享用的精美席子,那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啊。现在所说的求学的人,既抄袭那些表面文章,又窃取其中的糟粕,与古人相比,真是应该感到羞愧啊。二十岁做了官,那么就在二十岁时放弃学习;壮年做了官,就在壮年时放弃学习。因此后代的君子大概在做官数年后,于言语笑貌、感官享受等方面玩味研习之时,他与刚开始追求进取以儒士自称的人相比,在学习上差别本来已经太大了。

元丰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把住所的西屋加以修理,就着旧屋的结构加以完善。将这间屋子打扫翻新之后,于是取来《诗经》、《尚书》、古代史书摆放在屋子里,夏天时就把门打开,到冬天就把门堵住,早晚呆在屋中。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此警诫自己。 [注]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土苴:糟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D )(1分) A.之 B.其 C.则 D.以 (虚词的选填,首先判断“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句中“洁”“新”两者应是并列关系,所以只能填“以”,作连词表并列。而“则”作连词,表因果和假设;“其”作连词,表假设;“之”没有连词的用法。)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阖述。 (这是段落意思的理解。我们可以像现代文的阅读一样做,理清段落内的层次,看每一层写了什么。第①段三句三层:第①句总起提出自己观点“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即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第②句罗列具体做法,阐述“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理”第③句分析小结“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后面两句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所以选B)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迴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后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往往是句意理解,比句子翻译要简单,只要抓关键词。我们看划线句“大抵从仕数年”大概在做官数年后,“言语笑貌嗜欲玩习”即“言行志趣”,“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即“迴异于前”所以我们选A。)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作者列举士会等例,论证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

2022年高考上海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高考上海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高考上海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病句常见考法 从试题特点看,辨析病句一般在第Ⅰ卷的单选题中考查,修改病句一般在第Ⅱ卷中考查;从病句设计看,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语病的;从试题结构看,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角度考查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能力,同一种语病在同一个试题中一般不出现两次;从语言材料看,本考点中的语料多与国内外新闻时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试题难度看,本考点中的试题难度适中,不会太难。 高考语文试卷中,每年都有病句检测题。《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学会辨析与修改的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语病如果细化,可以有以下种类: 1.歧义A、她炒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B、开刀的是他的父亲C、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2.杂糅 A、当上级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是颇能形容的。 B、参加这次口语大赛的人员,大多是以外语学院的学生为主。 3.赘余

A、专家指出,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肌肉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僵硬、自溶腐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B、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悬殊。 C、这次我们完成的任务,大约是全年的40%左右。4.偷换主语 A、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九江人民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一道拦河大坝终于建成了。5.多重否定造成混乱 A、谁也不能否认这次成绩的取得不是学雷锋的结果。 B、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C、我想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高考考前 注重高考的策略和技巧 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把所有知识点掌握,然后去考试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平时并不是很厉害,但往往考试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呢?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些,复习备考的技巧,还有应试的一些技巧。他们知道怎样复习可以提高效率。他们知道自己的短板的长处在哪里,根据实际的试卷情况,去制定一些他们应试做题的策略。比如一些综合科目是很难做完的,所以就从易到难,能得分的题目不失分,可以得分题目稳得分,难的题目尽量得分。 高考备考要坚强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卷详解(附古文翻译)5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卷详解(附古文翻译) (这是对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卷作了详尽的解析。从考点题型、解题思路、答案示例、评分说明等多方面作了解析。其中包括《两小儿辩日》和“王丹麓病起…”的比较阅读,附有两篇古文的译文。还有“人一出生手脚就会自然 ‘动’起来…”和《写给儿子》的两篇现代文阅读解析等。) 一、古诗文(35 分) (一)默写与运用(13 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傍晚时分,小华漫步山间,看到鸟儿结伴归巢,不由地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来形容所见之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考古诗文句子默写及运用能力。难度不大,一般错在汉字书写上。首先,要理解诗文的内容,背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如本题中“名、休、翁、酒、夕、还”等字要正确书写等。评分说明:前三空每空3分,第4句每空2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古诗文默写历年分值:2011-2013年:18分;2014-2019年:15分;14年出现了综合运用;2020-2021:16分,增加理解性默写;2022年:13分少一道默写,综合运用分值增加)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 题(22 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乙】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风亦畏寒。”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曰: ‘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

2022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解析(上海卷)

2022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解析(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大地抒发了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因过早年轻,只能辞官归隐的圆满。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剧烈的颜色比照(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年轻的感慨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年轻的感慨更为肤浅(1分) 【解析】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愿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缺乏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也许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受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诗人用比方和夸大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

2022高考语文答案(全国1卷)

2022高考语文答案(全国1卷) 2022高考在6月9号下午结束。高考结束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各科的答案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2022高考全国1卷语文答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2022高考语文答案(新高考全国1卷)含真题 真题试卷 ● 2021高考语文答案(全国1卷含真题题目) 2020高考语文答案(全国1卷)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

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3.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天津作文题“中国面孔”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中华文化”(全国Ⅲ卷)、“中华文明史”(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此外,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有《畏斋记》“《江表传》曰…”译文)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附试卷) 这是针对附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里的调研试测卷做的详细解读,是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作调整的风向标。新增的题型在解析后都作了说明。试卷上的题目都从新考纲角度做考点分析、解题思路及解题指导。内有《功效主义》《收脚印的人》,古诗文《边词》《塞北行》“《江表传》曰:孙策讨黄祖……”《畏斋记》都有详尽的译文。详解卷现代文部分及古诗比较调整在详解卷最后。 一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两句道出了择师的标准。 考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我们在备考时要做到①精准记忆背诵的内容。②突破易写错的字(“折”“哀”“鉴”“赋”)③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词填名句。④要准确理解诗歌术语。 2.按要求选择。(5分) ⑴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B )(3分) 在上海,“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正不断发展壮大, , , , 。 ①各级党组织和“网络达人”线下线上齐发力 ②从个人到平台、从企业到园区、从区域到全市 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方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为互联网党建厚植精神土壤,助燃着青年一代学党史的热情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这是语意连贯题,一般从一下几点入手①话题一致、角度一致:陈述角度一致(瞻前顾后:主语、宾语)。②情境一致、风格一致;长短句、整散句;对偶、排比…、音节和谐。③时空、前后合理:时间先后,空间远近,呼应总起总结句,列举对应…④逻辑连贯:关联词,内在逻辑,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⑤总领总结:观点句--材料句(举例/引用)-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上海卷及答案 考生留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局部,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必需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留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值150 分。 一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 题。(18 分)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制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表达了人类艺术最根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亮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把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行替代的特性, 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普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宠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 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抱负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抱负世界,在于为生活制造奇特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受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忱。民间剪纸中,很少消灭伤痕和眼泪,表达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念和对抱负的追求。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利喜庆“、“五谷丰收“、“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

202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答案详解

202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答 案详解 202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沈国全解析 一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怪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薰烧的菸灰製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行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惊奇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力量;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行重複,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竟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竟然可以

使人感受到“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效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力量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一般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複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 “中国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别感情。 ④这种特别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力量的超妙和奇怪。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好像也具有了特别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经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一般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最新2022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家园城市 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兴旺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开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根底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兴旺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时机,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开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开展出来的一局部,蓝天白云、青 202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第2页

2022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更新中)

2022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更新中) 2022年对于上海高考学子来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目睹了往来反复的疫情,经历了超长时间的居家,体验了线上课堂的滋味,承受了非比寻常的压力。那么,今年上海高考试卷会怎么出题呢?语文试卷难不难呢?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更新中)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更新中) 由于2022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尚未公布,如有公布,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敬请关注!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写作方法 1、审题要清晰。在高考作文中有很多题目会让人把意思理解错,那题目审错了作文就不可能有高分数。甚至是有些人还把题目给看错了。记得以前有过一个人把作文题目中的早字看成了旱字。这样的错误肯定就是零分了。 2、作文题目要写好。一个好的标题也会给你带来分数的,不过还是要在上面一样。不要审偏题目了。要围绕着要求来写。一般命名标题的方法可以借用一些名句或是歌词等,但是一定要看上去短小精悍的样子,千万不要跑题。 3、要写好开头和结尾。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阅卷来是有那么多的试卷要看,有的时候不会把整篇文章都看完。高考的时候会严格一些,但是往往作文的开头要写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4、要保持卷面整洁。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写错字了就圈圈叉叉的勾抹,弄的卷面像是打了补丁一样。这样阅卷老师看到作文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就更不要提得高分了。这也是高考容易丢分的一点。所以在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 5、还有就是网络语言。像是现在网上有一些“有木有”、“神马”等等网络语言,一件高考的时候就有同学写进作文,但是阅卷老师在评分的时候都会当做错别字来处理,虽然现在有些地方是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但是也要“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不要整篇作文都占满了网络语言。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式 (1)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_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手法+抒发__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2017-2022上海春考古文详解及解题指导

2017-2022上海春考古文详解及解题指导(均有详细译文)2017春四何武……五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2018春四桑虞……五书善最堂卷后(明)刘基 2019春四石有恒传五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明)张居正2020春四刘铎传五见苏仁仲提举书杨万里 2021春四夏忠靖公传五芷堂记 2022春四傅良弼传(唐)李翱五十君子堂记(清)江闿 2017春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害怕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县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也应该这样吗!”何武最后告诉太守,让求商做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被授予谏大夫,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方面号称“小戴”的人,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等到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他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戴圣说:“后辈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他全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原卷版)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原卷版)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默写。 (1)推此志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2),凌万顷之茫然。(苏轼《》) (3)杜甫《登高》中“,”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二、选择题。(5分) 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 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 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3分)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二、阅读70分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学界争论颇多。达尔文曾这样解释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本质取决于研究方法。判断经济学是科学的主要依据在于它在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经济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证方法,超脱了价值判断,以客观态度研究

经济现象。在十九世纪之前,经济学是以道德学说的面目出现的。十九世纪中期之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等努力使经济学摆脱价值判断,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走上了科学化之路。现在,实证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其次,经济学成功的运用了教学工具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经济学家把经济现象作为若干经济变量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运行规律。最后,经济学在某种假设之下分析社会现象并得出结论,再用事实来检验结论,上述方法与自然科学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现代经济学的历史仅二百余年,与典型的自然科学相比,它还是年轻而不成熟的,但他发现的许多规律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那些落后的社会科学还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经济学却已经却已经历过自己的牛顿革命。” ④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经济学经常做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确实经济学的预测经常失误,然而气象学作出的错误预测恐怕比经济学多得多,又有谁否认气象学是科学呢? 材料二: ①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因此经济学是科学的。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同心理学、历史学一样,经济学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其实,判断经济学是否属于科学,先要弄清科学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学至少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二是研究态度力求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摆脱价值判断的干扰,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和逻辑推理。 ②如果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和典型的科学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实证、逻辑推理等方法,有着向典型的科学靠拢的倾向,但是在研究对象上,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无感情、无意志的物质世界,而经济学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前者的研究对象具有机械性,只要某一条件发生变化,就会相应出现可预见的结果。但人的活动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和物质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类社会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相较于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研究结论要更为多元。在研究态度上,经济学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指向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不存在着相当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学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