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的主体地位、内在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内容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民满意度的提高。

标签:构建;以人为本;初中数学课堂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概述

我国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是我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重大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将其载入党章,并号召全体党员、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学习并积极贯彻执行。就教育领域而言,为了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相关措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该项工作的前提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

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有学生和教师两大主要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

2.1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及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转变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应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由促进数学学科发展转变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习方式由教师传全权授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

(2)推行因材施教。十根指头又长又短且每根指头都有其特长,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个体由于生理机能(即天赋)、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基础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成效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特长和缺陷,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教学方案,最终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一步发挥独特的优势、彰显独立的个性、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弥补个人的不足,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2构建以教师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學校一定要充分尊重和凸显教职工的校园主人翁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提高每位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反思 作者:郭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11-9-8 16:07:13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来,可以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一个成功的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简洁、精练、紧凑—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练,一般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合适、灵活—灵活性原则 每一种导入形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定的应用范围。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堂课究竟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导入—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总结起来不下几十种,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一)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励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将运用概念及运算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这就属于直接导入法。 (二)衔接导入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的导入:先让学生计算 (1)4+2= (2)(+4)+(+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发表时间:2012-02-27T13:40:16.3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3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李幸 [导读] 如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能忽视的,其它学科更是如此。 ——高中语文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李幸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415705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迅猛发展,又加上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于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在实施的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高中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也于2007年在全国全面展开。我们桃源四中的课改系列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回顾走过来的那一路艰辛,笔者认为,高中的新课程改革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对教师的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的高中课程体系。其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语文科的学习特点,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升学与就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个性地学习。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你这位老师,进而才会喜欢你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老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架势,因为学生首先是“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 其次,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这样,师生的距离也就拉近了。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堂外咱们就是真挚的朋友。因此,有许多学生,有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疙瘩,都会找我,我们也成了真正的朋友。 三、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有一位教学大师曾经说过,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轻松和快乐的。所以,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围绕本堂的主题自由发挥,充分展示个性。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善意的微笑,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什么时候进教室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微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记不可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其次,每堂课前的激趣非常关键,因为它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就需要老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视野开阔,并且富有个性魅力。 四、打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建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一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一言堂”,而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五、课改中的几点思考 谁也不能否认,对于当前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由于对新课改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课堂教学中虚假、花哨、泡沫现象严重。学生表面上在课堂上忙活不已,课后却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课改”就像一张标签,随时随地都可以贴上去。 笔者认为,目前的高中新课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片面追求形式。有这样一个案例:去年山东省某所高中的月考试题中,竟出现了要求默写出周杰伦的一段歌词。且不说周杰伦的歌写得怎样、唱得如何,这种做法虽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过多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有些教师为了展示新的教学模式,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以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结果,一堂课下来,成了老师的幻灯片演示、学生的感官刺激,上完之后就如过眼云烟,而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全被淹没在了这些多媒体手段之中。 第三,忽视优秀的传统。虽然我们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所以要推行新的模式,但这并不等于要摒弃所有的传统。因为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许多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都是精华,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能忽视的,其它学科更是如此。 总之,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如果不与课堂实践相结合,那种教育理论和理念注定是要夭折的。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改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当然,个人的认识实践是有限的,肯定会有不当之处,我还将继续努力,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能给学生构建起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空洞、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的课程,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这一节课时,对于y=ax2 y=ax2+k y=a(x-h)2+k 的三者图象关系,如果一个个逐个作出图象,需要时间多,效率又低;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师生就可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较多的函数图象演变的规律,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传统做法只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然后,教师再次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在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实践证明,和谐校园的创建与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在充分相信和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发展的各种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是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教师的快速成长、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使其“精神追求更高,内涵发展更快,形象塑造更美,自我感觉更好”是学校进行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原则。学校要通过制定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发展筑路搭桥。要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教师,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发挥智慧和才能创造机会。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创设民主科学、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和培训。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教师创造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 二是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既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群体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尽量彰显教师的自身优势,褒奖教师的长处,用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焕发教师的热情,昂扬教师的斗志,增强努力的信念,坚定成功的决心。同时要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

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爱业、乐业的思想。要通过“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活动,使教师搞好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以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是要知人善任,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大法宝。从客观上讲,教师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有伯仲之分。作为学校领导能否知人善用,扬长避短,合理配置,是发挥每位教师作用的关键。所以,要善于分析,科学协调,发挥“尺有所长”的功效,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位教师在实现价值的前提下,愉悦身心,充分发挥才能。 四是体察教师需求,发挥“甘霖”效应。力求做到“一个关 心,两个尊重”即关心教师的疾苦,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亲情换友情,以真心换真情。教师为社会、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有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需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学校和领导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予以满足。当满足教师某一需求时,必将赢得相应的感动和信赖,而这种 “久旱逢甘霖”的满足必将焕发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幸福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人、个性的人、将会成才的人。在这一学生观的指导下,要充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是一个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状态,和谐能产生美。 传统的美术教学偏重技能,忽略了“学生”这个“人”的主体。新课标提出了关注人本即体现和谐课堂的精神,绝对的和谐课堂是不存在的,教师应该以人文本,尽力构建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这样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术课程具有重要的人文性质,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道德尊严、生存状态等人文特征都蕴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美术教育蕴含着不竭的审美资源,在育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雷诺阿的浴女,宋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多少艺术美的光华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开启着人们的智慧,放飞着人们的思绪,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人文的精髓。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挖掘艺术的审美资源,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以育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相处,这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是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1.轻松的教学流程,幽默的教学表达 没有教师的权威是无法开展教学的,但盛气凛然的师道尊严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驾驭课堂的领路人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永恒的人格魅力。 教师讲课生动幽默、机智诙谐,会让学生轻松愉快。在这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更乐于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面对学生的差错,幽默的纠错比声色俱厉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2.师生互动和谐,实现自我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术业有专攻”,更有先后,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有的,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看作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做人,对教师来说即是教书育人,允许学生发表看法。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师生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以文本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美术学科的文本更需要同人本结合,构建和谐的美术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 来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生:审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最后答题.师: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反映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一节我们就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 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 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 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当堂训练及分析 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如果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 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则1+x+x2=91,即x2+x-90=0。 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里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注重的是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的本领的训练。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死的教条。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 2、把学习看成只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 3、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一个个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如果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那应该怀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 4、思维能力的薄弱,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结论轻探索,它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它,然后巩固它,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而且,这些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习者的,学习者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 5、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中学何艳萍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好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很好的巩固旧知和学习新知。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有哪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平方根”时,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算术平方根?怎样用符号表示?通过复习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来引入平方根的定义,进而探究平方根的性质。这样的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通过比较学生还可以深化概念,并很好地巩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时,在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学会把方程改写成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代数式的形式,也就是消元思想,由此直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师生交流后共同归纳消元代入法的四大步骤,并规范其解答过程。 三、类比导入法 采用类比的导入方法,就是将以前学过与即将学习的有联系的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的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再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方程中的“=”改成不等号,类比于方程,我们又怎样给这类式子定义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也可以类比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和步骤,通过类比的思想,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水到渠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 四、归纳导入法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都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友爱、博学、和谐的文化乐园。那么,什么是和谐校园?怎样建设和谐校园?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和谐校园是人本的和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因而科学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学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健康成长。在教学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师生互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精神氛围。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宽容每一个学生,严中有爱,严而有度。其次,要关爱“两有生”,关注弱势群体,待他们如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慈母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关系。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告诫学生合作走向双赢,甚至多赢的道理,使学生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之中。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和谐校园是自然与人文气息的和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学校的方方面面无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影响学生,乃至一生。因此,构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自然校园,意义十分深远。 人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的人文底蕴、生态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灵,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品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辟文化长廊、文化墙、悬挂伟人名人画像、伟人名人语录,建立报刊阅览橱窗,创办校报校刊;在班级,同学自办手抄小报、剪贴报,优秀书画、手工制作展览、美文欣赏、校园生活掠影等,让学校充满人文气息。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诗歌朗诵、书法、绘画展等,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展现才华的机会与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让学校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其次,净化、绿化、美化、亮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有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让课堂上每一个人的每一分钟都 高度集中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着成功的快乐、体会着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案例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 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 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 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 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 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 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 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 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 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桃子”之感;而且要使问题富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 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 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 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 了诸如 -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我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 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 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个有理数。学生 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 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 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生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 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 动的主动性。

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的主体地位、内在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内容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民满意度的提高。 标签:构建;以人为本;初中数学课堂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概述 我国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是我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重大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将其载入党章,并号召全体党员、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学习并积极贯彻执行。就教育领域而言,为了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相关措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该项工作的前提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 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有学生和教师两大主要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 2.1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及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转变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应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由促进数学学科发展转变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习方式由教师传全权授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 (2)推行因材施教。十根指头又长又短且每根指头都有其特长,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个体由于生理机能(即天赋)、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基础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成效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特长和缺陷,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教学方案,最终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一步发挥独特的优势、彰显独立的个性、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弥补个人的不足,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2构建以教师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學校一定要充分尊重和凸显教职工的校园主人翁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提高每位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结构,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原则指导下,所设计的数学教学结构以及相关的数学教学策略和数学教学评价。如何寻找和发展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使之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环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课程内容都是前人已经创造好了的,但对学生来讲,仍是全新的、未知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活动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用学生自己活动时己有的知识结构重组,建立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对此,教师必须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思想、思维应在自己头脑里产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对数学内容加以明确、加以理解、加以掌握,在反思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加以领悟、加以运用,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设问引导——探究展开——反思领悟的教学模式,力求扎扎实实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一、设问引导 教师应该根据课题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师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引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学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概念形成阶段、在定理、法则形成阶段由学生提出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也可以正例也可以反例等等。各种问题在提问设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把问题问得恰当,问得自然,问得有用,问到要害之处,设问目的只能是尽力发展学生认知的可能性,发展对掌握知识的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服从理性,又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如在教完《特殊平行四边形》后,问: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让学生先猜一猜,再证明。在师生共同分析、共同完成的基础上,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依次连接菱形或矩形四边的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上面第一个问题做基础,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就易如反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接着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假如再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再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新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线段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让个别学生来归纳总结,有不完整的再由同学们补充。这样用类比的方法分别提出了连接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图形的形状问题,并希望学生能进一步分析、概括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所得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关。最后让学生思考“做一做”提出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推理证明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让问题变成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素材,变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机会,变成拓展教学活动的奠基石,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现行数学教学中存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导入的现象。教师方面: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分数来评估教学,更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教师们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也很关注导入,可较多形式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当然,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导入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加上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学生每天需上七节课,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疲惫感。三、初中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 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有特色的导入。如何设

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即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师生彼此互相了解,由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话题,带他们走入课堂的任何内容来进行导课,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既建立友好关系,又自然而然地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从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活动。促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著名学者加涅根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如果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注意,那么,这些信息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知识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知识存入长时记忆;因为只有存入长时记忆的知识,学生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摘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得强化教学环节,这已达成共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精心设计例题和练习,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进行教学,让课堂真正担当起发展和完善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六个方面入手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 关键词:有效;引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96-01 一、引导学生重视概念的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每一个概念都是对实际问题或具体数学对象的抽象和概括。它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是清晰学生思路的保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新的形势,我们绝不可以淡化概念的教学。我们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变记忆为理解,然后运用,主张活学活用,重理解透,消化掉。 二、引导学生学会因果联想

学习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学会因果联想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之一。因果联想即由条件想到结果,实际上,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事实上,由什么因想到什么果,在更多的时候是一定的。 三、引导学生善思、敢说、勤问、精炼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如何有效的来利用课堂?首先,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精心的设计习题、问题去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其次,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开放环境,大胆放手、多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多冷静多思考,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让学生充分的去说,哪怕学生说的一点都不对,我们也应该为她的勇气、动脑思考而鼓掌喝彩。跟着别人说对了,不如自己说错了。试想:还有什么比学生动脑更值得肯定?2003年我参加县优质课评选,课前2分钟时,我跟同学们说,课堂是你们的,希望大家在课堂上放开心、大胆些、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想做的事,相信你自己,预祝我们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合作愉快,结果效果十分的好。 四、引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恰到好处的训练,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 摘要: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人为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少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飞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以下是信息技术课堂激趣“三法”: 1.问题猜想激趣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教学“形状补间动画”时,我通过导入Flash实例动画“脸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动画中,一共变了几次脸?”问题一出,学生都争着讨论和猜想。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后,我通过源文件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上课就

顺理成章。 2.情感体验激趣法。如果教授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渲染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通过“苏州园林”作品的展示与介绍,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及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置身在苏州园林的美景中,感受其独特魅力。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联想跳跃激趣法。有些课本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运用丰富的语言启发学生联想,教师再适时补充说明,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讲述“计算机工作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并与人脑工作过程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各部件功能,最后通过计算机工作示意图总结计算机工作原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探究,以生为本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案的导学作用下,自主完成上机作业。以VB教学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教学案例: (1)当鼠标经过标签文字“面向对象编程”时,文字显示为“Do not touch me!”,当鼠标离开标签文字后,文字又还原为“面向对象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