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作两年参加工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张故强同学是班里的后进生,但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到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张故强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班队会"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黄圣、杨明、德阳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跳绳比赛的准备由学生组织,练习过程大家出主意,练习中如有不认真的马上会得到许多同学的批评和提醒,比赛表现出同学们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的热情,班里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活动促使集体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完善了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

二、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

的内驱力。

对待个别生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一次因老师拖堂下课晚了,第二节课后有几个同学陆续迟到,我非常生气,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放学后留下好好地认识,事后我反省自已不冷静的态度,放学后当这几个同学带着一种不满的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我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他们看到我真诚的态度也诚恳地说:“我们也不对,借机会有意迟到。”师生在相互理解和谐的气氛中,使矛盾冲突化解了,在这种气氛中每当班里有犯错误的同学,他们都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将功补过,久而久之,班上没有歪风邪气的市场,大家都有一种自我约束力,这就逐渐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制约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不断形成。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

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开学初就在班队会上,组织同学竞选班干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报名竞选,并进行竞选演讲,再让同学投票选出最能关心他人,以身作则,愿为班级做事的班干部。然后定期召开班委会,指导班干部如何管理班级。还定期评议班干部的业绩。鼓励同学对班干部实行监督,鼓励同学们向班干部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被多数同学评为称职的班干部就继续担任,不称职的就另选他人。有了这样的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组织,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进行。期初,班委就制定了“勇夺红旗,力争一流”的班级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得到了我班成员的一致认定,每个人都为共同的目标付出了努力。我们严格自律,每天都有一位值日班长对当天的班级工作进行全权负责,所以无论是早自修还是眼保健操或是自习课,我们都可以做到不闹不乱,井然有序。

从中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总之,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组织内的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弱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它的形态很像智囊团,但与智囊团却有重大区别。 在你的智囊团中,你将各个独立的人组织成小团体,你们都具有共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并且能从日益增进的热忱、想象力和知识中获得明确的利益。团队合作的情形和智囊团的合作形态很类似,但却有重大区别。由于团队中的成员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所以,你必须更努力于使团队成员不断地为工作奉献。同时,你也应该要求自己,不断地为成员做出奉献并发掘他们的欲望,给他们以适当的回报。 可见,团队合作与智囊团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针对的是一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出发点在于调动团队成员中各方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未必都具有明确目标和相互和谐;而后者针对的则是直接参与咨询、决策和领导的少数智囊团成员,并以这些成员之间的明确目标、 出发点在于充分激发全体成员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汇集成一股实现目标的合力。 虽然团队合作会产生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凝聚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永久性,这就必须视激发合作的动机而定了。若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以自愿性的动机为基础时,那么,在此动机消失之前,团队合作必然会产生持久性的力量。 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却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

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065计1班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065计1班班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对于这样一批学生,今年的教育形式仍然非常严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特别在假期过后,一批后进生过于懒散,丢掉了良好的习惯。加之,这个年龄段处于学生生理与心理多变时期,所以,这一学期要加强心理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 一、建设目标 1、学习方面:让每个学生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2、纪律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生活到课堂做起。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做好家校联系,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教育学生。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区卫生清理工作。 二、针对以上提出的建设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建设: 1、让每个学生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所以班级学生每人必须每周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交流的范围就很广泛,而且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每周不间断的进行相信会让学生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2、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生活到课堂做起。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有严明的纪律,制定班级班规,什么该做什么是不允许做,在管理的过程逐步是学生能够理性的考虑事情和问题,让自己学会认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变的成熟,而不是用制度制约人,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克制自己年少轻狂的冲动,冷静思考看待问题,理性的处理事情,认识到在平时出现的旷课、逃课、抽烟、破坏公物等等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个班如果形同散沙,大家各自为各自的目标奔忙,班级就如同虚设了,班级里的同学也不可能感受到有丝毫的温暖,所以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指导学生为班级服

(完整版)利用班级建设__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利用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作两年参加工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激发他们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利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张故强同学是班里的后进生,但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到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张故强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班队会"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黄圣、杨明、德阳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跳绳比赛的准备由学生组织,练习过程大家出主意,练习中如有不认真的马上会得到许多同学的批评和提醒,比赛表现出同学们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的热情,班里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充分表现出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活动促使集体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完善了每个人的思想和境界。 二、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管理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团队精神 发表时间:2017-04-21T15:55:35.3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5期作者:周书恒吴朋艳李新芹 [导读]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北孟小学261318 一、团队与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意义 1.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需要。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团队,班主任就是这个小团队的领头人,如何使你的班集体深具凝聚力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追求和期待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是一个有着团队精神的高效团队,会充满活力,会不畏挫折,会充满责任,会共同奋进。这对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自身都有极大的好处。这样的班集体必然有着优良的班风和学风,而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并无声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学业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价值的取向。 2.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支柱。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就必须要具有这样的意识,要把自己所带的班集体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班集体,而团体合作精神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团体的合作学习就没有学习型组织。团体是最佳的也是最关键的学习单位。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能量,集体可以比个人更有洞察力,团队的智商远远大于个人的智商。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构建学习型班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3.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只有选择合作的竞争,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学会合作,是时代的鲜明特征。今天,强调个性、自我,更应当强调合作、团队。我们今天要培养的,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单独做好一件事的能力,还需要学生会跟一群人做好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国内外的教育,很多国家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良好班级团队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班级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关技能。班级成员尤其是班干部清楚地了解班级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意义,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较好地合作。 2.班干部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自主权,并得到充分的信任。为实现班级目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干部能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进程等做出决定,提高决策的时效性,使班级团队成员相互之间充分信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提高班级的效率。 3.班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性。具有稳定性是指班级的成员在工作中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因而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凝聚力强。具有动态性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中所担任的角色及所承担的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班级任务的实现,班级成员又会根据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组成新的协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推动班级不断发展,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依据班级任务的难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或长或短。 4.班干部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影响力。高效率班级的班干部首先是一名协调者,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内部、外部的各种关系,其次才是班级领导者;班干部与班级的其他成员属于平等关系,他是威望比较高的,要在班级拥有影响力。 5.班级内成员间人际关系和谐。影响班级工作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班级成员能否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信息、情感等方面能否高效沟通。班级内部要形成和谐、坦诚的组织氛围。 四、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团队精神教育的模式 1.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首先,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其团队意识。其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团队意识和信念,更好地融入班级集体生活。班主任还应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关心、共同进步的集体氛围。 2.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团队情感。班级中的团队精神是通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氛围表现出来的,而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氛围又能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因此,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营造团结、合作、互爱、互助、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3.组建班级核心,凝聚团队精神。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班干部的作用和能力,取决于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所以班干部一定要选好,要挑选那些学习优良、有能力、善于团结人并能与人合作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4.开展集体活动,体现团队作用。班级活动、集体活动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团队精神。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经常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富有感召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和熏陶,体现团队精神的作用。

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1名,男生29名,女生32名。其中有4名学生本学期刚从外校转入,平均年龄9岁。该班学生人数全年级最多,班级气氛活跃,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对各种活动积极性高。班上有特长的学生也较多,体育、舞蹈、声乐、器乐等方面都有专门的特长生。家长对孩子都注重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一定的打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仍然缺乏自觉性,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需要老师的时刻提醒与督促。班上的班干部能很好起带头作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能起到很好的组织和督促作用。如收作业本、组织早读、眼保健操等,为老师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工作。由于年龄小,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不认真完成作业。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主要实习工作: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五其他方面 日常工作: (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找原班主任介绍该班情况,找学生谈话。 (二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学生早操、校会的队列情况。指导早读,组织学生就餐、午休、作业,下午督促学生卫生打扫。 (三批改作业、批改周记、作文、试卷。

(四开展主题班会 (五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六认真写好实习日志 具体安排: 1、第一周(2007年9月10日——15日:熟悉班级常规工作,尽快熟悉学生,记住他们的名字,了解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尽快熟悉班级管理工作。 2、第二周(2007年9月18日——23日: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班级管理。早操、校会、眼保健操、早读、午餐、午休、作业完成、卫生打扫、自习等。组织学习《乐师附小文明礼仪》。 3、第三周(2007年9月25日——30日:具体策划、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情系奥运奔向2008”。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继续抓好常规教育,进行常规训练。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4、第四周(2007年10月8日——13日: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对班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第五周(2007年10月15日——19日: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 在实行素质教育、加强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的人格,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为使一个班形成坚强的集体,学生能按照培养目标,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特拟定了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 ___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比较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课教育,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都还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使学生接受深刻教育,方法有多种,但我认为针对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最关键的一种教育方法。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忽视了学生的个

性,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而且每个学生的个别知识掌握情况也很难反馈给教师,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师备教材和备学生的关系 .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如何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会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恐惧相 继袭来。为了发挥学生的潜力,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 一、灌注集体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从自身理念转化,提高思想认识,这些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公主,中心轴始终绕着自己转,缺乏顾全大局意识,逞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时常有。针对这一实际,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 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渺不可及,意识到集体的震撼力。我班利用多媒体教 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活动场面通过真切的情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集体的庞大,趁热打铁,同学们热血沸腾时我们唱响了《团结就是力量》,进而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培养集体意识的因素。 让每位学生参与具体活动事务,有同心协力和共甘苦同荣辱的感受,树立集体意识。在教学 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成员,也让每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体差异, 从而树立共同目标、凝聚集体的力量。工作中我重视班队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增强荣 誉感和集体意识。利用课余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感情,有利于集体意识 的培养。 三、分工不分家,凝聚班集体。 在组建班级管理时,采取班干部责任制和非干部成员分配制,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 人干。每天的值日生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即值日生班长),负责班上的日常事务,如擦黑板、整理讲桌,负责管理学生纪律,及时向老师汇报当天班上的学生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感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集体意识就增强了。 集体意识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朝一夕,日积月累的堆积和沉淀。教师对学生的平等 相待,多肯定学生的“美”是培养集体意识的前提,学生间的相互信任、配合就是润滑剂、凝 固剂。如果相互挑刺、拆台,争占上风,每个人都想是主角,班级就像一盘撒沙,集体观念 还存在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还能有吗?蚂蚁还能有这可贵的集体意识吗?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表时间:2015-02-03T11:49:05.8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6期供稿作者:朱先兰 [导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贵州市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一中朱先兰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下面我就在这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粗暴训斥,而要耐心启发,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更高,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方面要以“说”代“讲。教师上课时应尽量少“讲”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弄不明白时教师再及时点评。课堂上应提倡学生问、学生议,互答互讲。对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可以互相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思想活跃。另一方面,要以“动”代“静”。随着课堂改革的发展,教师要变以前的安静课堂为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口、善动手、勤动脑。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安静的课堂变成小组讨论式、分题答辩式、分组操作实验式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提问,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激活学生的潜能。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质疑和创新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教育学生敢于质疑。课堂上老师讲的不一定很完美,有疑问学生大胆提出,敢于质疑,这样师生才能不断进步。第二,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复习等环节,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后再提出问题。教师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和需要挖掘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质疑。第三,赞美肯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要以鼓励、肯定为主。不能打击和否定学生的发言。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赞美、肯定,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奇迹般的激活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的学生,应慎重对待,要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探讨,从而为形成良好的“质疑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科学创新的氛围 评价是教改的杠杆。随着新的课堂教学任务的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课堂教学特点的展示,势必要求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指挥功能,并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新的评价体制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的指向性。要通过这种评价,使教师明白:“教学生学”是维持性的教学,只是一味地面向过去,而“教学生会学”则是创造性的教学,他面向未来,旨在引导学生迎接未来的知识挑战。第二、突出教学方式评价的权重性。要通过这种评价,促使教师敏锐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在教学方式的评价中设立教学方式有创新或勇于实践先进教学方法等条目,并加大这方面的正向权重。反之,对采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师,则趋向于负向权重,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第三、突出教学活动评价的规范性。一个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在天天新、课课新的努力中营造创新氛围,要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要通过“标准化”的运作来展示。如一堂数学课是否完成了任务,至少要有以下几个达成目标: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能否有60%的时间去让学生“动”;学生“动”的面是否能在80%左右;80%以上的学生是否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开放教学,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功,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20)

以生命教育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如果一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责任感,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个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珍惜集体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懒得做作业的学生,其实就是学习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管制和惩罚,见效不大,而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完成作业完全应该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责任,学习不是为父母、为他人,是为他自己。从小要养成阅读、讲述、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收拾文具等习惯。要相信每个学生不会生来就厌学,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多半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信任他能完成学业,孩子一定能对学习产生责任感的。 二、树立健康舆论,明确集体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做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集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成长需要集体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他们就会更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贡献力量。在集体中树立健康舆论的同时要让每个队员清楚地知道集体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即一个优秀集体所要达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做到,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过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样优秀的集体中生活、学习会感到更愉快,使学生内心对优秀集体产生渴望。“近期目标”是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近期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与集体奋斗目标相一致。健康的舆论使学生更信任集体,更依赖集体,统一的目标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责任感。 三、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学习得来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教育者是第一榜样,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

班级目标.doc

班级目标 自主学习快乐同行健康发展 班级公约 1、每天早晨按时到校,能主动读书,不讲废话。 2、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发言,但不随便插嘴。 3、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有错及时改正。 4、课间文明活动,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滑楼梯。 5、不搞恶作剧,不拿同学的学习用品出气。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到校,否则一律没收。 6、认真值日,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值日生离开教室时要排好桌椅,关好门窗。 7、不乱扔垃圾,纸屑,见到脏物主动拾起,扔进垃圾桶。 8、不带零花钱,不在校园里吃零食,否则一律没收。 9、每人带好一块抹布,管好脚下一块地面,保持桌面、桌肚整洁。 10、节约水电,不开无人灯、无人扇。 11、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 12、每天佩戴红领巾,否则予以处罚。 13、尊重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斤斤计较,不打架不骂人。 14、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说到做到,拾到东西主动交公。 15、课后多阅读有益课外书籍,少看电视。

奋斗目标 一、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可分长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来考虑 (1)长期目标:班级的长期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养成勤劳、俭仆、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习惯;形成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坚毅、勇敢的个性品质。 (2)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可以理解为一个学年度的奋斗方向。政治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集体、为民族做贡献的精神。道德行为方面:具有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先国家、集体、后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艰苦奋斗、遵纪守法,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近期目标:可以理解为每阶段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应体现在每次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之中。 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的原则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发展规划,它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向性:目标犹如航标,指引着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到达彼岸。班级奋斗目标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全班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

培养集体意识 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摘要]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建立良好班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凝聚力,才能使学生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组成一座坚实的班级堡垒。 [关键词]班级集体意识凝聚力 初中阶段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时期,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时期,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佳的时期。而班级就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学生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就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学生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一起长大,走向社会。[1]所以,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培养集体意识,凝聚班级力量,是培养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多年来,笔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班级中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产生向心力 班主任,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威信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2]否则学生是很难与他积极合作。因此,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它是取决于班主任知识是否丰富、能力是否超群、人格是否高尚等,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例如2005年刚接初一(3)班,我首先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展示才华,从而使学生对我有信心,觉得跟着我三年肯定可以在中考取胜。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学生不会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心悦诚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具备真才实学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其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处事的楷模,此所谓“身正人之范”。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所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班级具有了向心力、凝聚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 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 效呢?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 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 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 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我设法在 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 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 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 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 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 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 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 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 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 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 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 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这样, 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 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 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创新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而又宝贵 的教育经验,却被一些老师忽视,从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 这一点。比如教学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时,因作者表达感情非常到位,我让学生做个小 评论家,发挥他们的鉴赏水平,给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品头论足。这样,学生兴趣大增,然后 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必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自能领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传达的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的积极性,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 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品味、感悟。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些单薄,只有协作才能够移山填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干”。这一句句富含哲理的话语告诉我们,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胜的,只有与他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不会落后。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但同时也必然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时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团队协作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的更加重要。相信大家还记得,2005年春节晚会的经典节目《千手观音》,21名来自无声世界的聋人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团结一致、乐观自信、用整齐划一的舞蹈表达着心灵的语言,娴静端庄的气质,金碧辉煌的色彩……美的让人神往、令人陶醉。人们沸腾了!全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绕梁,回荡天地。这个事例充分的说明了,团队的成功是建立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之上。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需要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个体,更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互助集体。在前不久结束的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涌现出了令人感动的集体精神:单项报名,踊跃参加;混合接力赛、拔河比赛等集体项目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荣誉是集体与我们所共有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我们的集体,也为我们个人争得荣誉。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只是团队的一员,即使再受重视,再有能力,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的性质决定了每个成员只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合作,懂得欣赏他人,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1+1>2的效果。当然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主动探索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再“自我需要”的情感中得以体现。教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不断的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使学生树立“探求未知、追求创新”意识,力争将数学教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就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愚见: 1.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根深蒂固,“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且不会学习,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原因有三:其一少数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严不容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其二部分教师一味让学生机械模仿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学生被动等待讲解主动学习意识日见淡薄,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等待思想便会提升,其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效率低,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自主学习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的自主性才会有所体现。 2.2 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燃起他们求知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全方位启动学生的各项能力。 2.3 学生主动参与会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小学数学本身就很抽象,若离开學生的主动参与如拼一拼、填一填、涂一涂、量一量等实践操作,就很难认清事物的本质,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何谈创新,没有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就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领导是团队的核心作为领导者,应了解和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尊重他们的要求,以服务治理心态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是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潜力、探索和创新。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来说,团队精神的影响力是深远的。看来,我们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地适应团队生活,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一、利用身边的点滴小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教室的卫生要保持干净,就得每一个学生都要养成不乱扔废纸的习惯,同时还要互相监督,告诉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不齐心合力,那我们班的卫生有得被点名批评了,难道我们甘愿在全校挨批评吗?听了我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的卫生一直保持干干净净。在这件事的带动下,教师的桌椅也比以前摆放整齐了,窗台上的盆花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再比如,升旗、上课间操时,由于极少数同学忘穿校服,忘戴红领巾,而影响了班级成绩,辜负了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极少数同学为自己的疏忽深感自责,这样,他们也懂得了集体的成绩要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团队的合作成功。一次,我在操场发现了一群蚂蚁搬运粮食,我就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团队的胜利。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队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我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记得去年“六一”节,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从选拔选手到训练的过程,我一直强调孩子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所在位置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竟赢了比他们年级高的一个班,这完全的团队的力量在影响着他们。再比如,课余时间的跳大绳,要先分好小组,然后明确谁是抡大绳的,谁是要到里面跳绳的,最后还要告诉学生,抡和跳要互相配合,不要只为完成自己的任务,抡绳的要看谁要进而把握节奏,跳绳的要看抡绳的何时让你进。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团队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 三、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教师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学生的课程标准中。因此,教师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所担当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展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多关心、鼓励、表扬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让学生参加夏令营等活动,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不同学班级的不同性格的学生相聚在一起,都要求学生在一个新的团队中进行。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中逐步获得了锻炼,团队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培养起来。 四、引导学生靠拢团队 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向团队靠拢。我采用了班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同学觉得作为班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以集体利益为主,每一个学生都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