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分析岗位化验分析频率作业指导书

中控分析岗位化验分析频率作业指导书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20年12月10日起,对化验分析项目的分析频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分析频率如下:

1、氢化效率:每2小时分析一次。

2、氧化效率:每4小时分析一次。

3、萃取液含量:每4小时分析一次。

4、萃余液含量:每6小时分析一次。

5、氧化液酸度:每1小时分析一次。

6、工作液碱度:每4小时分析一次。

7、纯水酸度:每4小时分析一次。

8、萃取液酸度:每班接班后1小时分析一次。

9、氧化尾气含氧量:每班接班后1小时分析一次。

10、氢化尾气含氧量:白班分析一次。

11、碱液含量:白班分析一次。

以上化验分析项目频率为生产装置正常生产状况下的分析频率,当生产不正常时,应及时增加分析频率,至少每小时分析1次。

不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违反上述任何一条,扣罚有关责任人100元;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扣罚100-1000元。

化验员安全作业指导书

化验员岗位 安全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总体安全要求 (4) 二、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操作要点 (4) 2.1设备设施方面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4) 2.2人员作业方面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5) 2.3公用设施方面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6) 2.4设备安全操作要点 (7) 三、安全注意事项 (11) 3.1作业前 (11) 3.2作业中 (12) 3.3作业后 (14) 四、紧急停机安全应对措施 (16) 4.1突然停电 (16) 4.2突然停蒸汽 (16) 4.3突然停水 (16) 4.4突然停压缩空气 (16) 4.5临时停机(包含设备点的故障停机) (16) 五、突发状况及事故应急措施 (16) 5.1岗位所属设备冒罐 (16) 5.2所属岗位蒸汽管路漏气 (17) 5.3酸、碱管路泄漏 (17) 5.4油管路泄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车间内溶剂观测点超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接触酸碱致伤 (17) 5.7操作致人员伤害 (18) 5.8火灾事故 (18)

一、总体安全要求 1.1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意识。严格按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安全作业指导书精心操作并做好各项安全工作记录。 1.2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杜绝“三违”,做到“四不伤害”。 1.3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电焊工、叉车、厂内机动车、起重、压力容器等)全部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1.4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安全常识、岗位危险因素、安全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1.5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保障生产设备、安全设施、防护器材等完好。 1.6能够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操作要点 2.1设备设施方面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完整版)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完整版)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目标 本文档旨在为质量控制作业的执行提供指导,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并满足客户需求。 步骤 1. 确定质量标准:确定所涉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以确保质量控制的目标清晰明确。 2. 收集数据:收集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参数、测量数据等。 3. 分析数据:通过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4. 制定改进方案: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工艺调整、流程优化等。

5. 实施改进方案:依据制定的改进方案,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执行。 6. 监控和评估:建立监控机制,持续跟踪改进方案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估,确保改进效果的稳定有效。 7. 反馈和调整:根据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及时提供反馈,针对 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质量控制要点 - 强调预防:重视预防性措施,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的设 计及流程,最大程度地避免潜在问题的产生。 -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目标,要保持不断进 步的态势,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 团队合作:质量控制需要全员参与,研发、生产、品质等各 个环节都应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质量提升。 - 数据驱动:质量控制的决策应基于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为改进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事项

- 确保操作规范性:执行质量控制作业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结果可信度。 - 不定期复核:定期复核已实施的质量控制措施,评估其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 沟通和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合作,及时共享信息和问题,加强整体效能。 结论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本作业指导书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要点,希望能够帮助质量控制团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炉前化验室直读光谱分析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质量计量部炉前化验室直读光谱分析岗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质量计量部炉前化验室直读光谱分析岗位作业标准 项目作业事项作业标准 1、接班接班事项1. 提前15分钟到岗,正确穿戴本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 2.了解设备运行及生产情况,按要求参加班前会,填写班组会议记录。 3.检查所辖物料、设备及消防设施等符合要求。 2、正常作 业事项 准备工作1. 确认设备检定合格并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2. 确认稳压电源电压稳定在220V。 3. 确认氩气总压≥1 Mpa;工作压力在0.3~0.6MPa。 4. 检查仪器设备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5. 每班清理直读光谱仪激发台和石英杯。 6. 激发废样,使仪器达到最佳状态,选择相应分析任务,带入标样,如果标样分析结果与标准值不超差,可以正常分析试样,否则要进行类型标准化校正。 试样的验收及制备1.炼钢过程试样的接收:确认炉号、钢种等标识齐全。 2.熔炼成品试样的接收:确认炉号、钢种等标识齐全,填写光谱收样记录 3.锭样的接收:确认试样数量,检查试样标识、外观,是否有影响分析的物理缺陷(裂纹、砂眼),确认合格,填写光谱收样记录。 4.试样的制备:用制样设备制样,要求磨样深度大于1mm,纹理一致,无交叉纹、无水痕、无指痕、无油污,试样不得过热。如果试样不合格,炼钢过程试样,电话通知炼钢厂,熔炼成品样,电话通知炼钢站送复验样,并保存好试样。 试样的检测1.确认工作环境满足检测条件。15℃~30℃;相对湿度:≤60% 2. 按光谱仪的浓度分析或定量分析进行分析 3. 选择分析任务:不同的钢种选择不同的分析工作曲线,输入炉号,开始分析。 4. 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检测,及时向室领导反馈异常结果。 5. 确认分析结果无误后,按数据修约规则①对数据进行修约,及时报出分析结果,填写试验台帐。 试样的录入 与传递1.按计算机(终端)设备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计算机或终端。 2.完成质量系统、mes系统的数据传输后,并上台账。 3.需要填写检测报告单的,经技术人员审核合格后报出。 4.当检出结果低于检出限,报告提供检出限的数值。 试样的保存及调用1.按质量计量部样品管理规定②保存试样。 2.再次使用试样,需填写试样调用记录,注明时间、调用人。 3、非正常作业事项非正常作 业事项 1.激发不正常时应检查氩气压力,总压小于1MPa时进行更换, 检查真空度、火花室和电极高度,并进行调整,其它异常情况及 时反馈。 2.光谱仪重新送电后,必须开机预热二小时以上才能进行检测。 3.质量信息管理系统、mes系统出现故障,及时向班组长反馈信 息,系统恢复正常及时补录。

麦尔兹窑(MAERZ)中控岗位作业指导书

麦尔兹双膛竖窑 中 控 岗 位 作 业 指 导 书

中控岗位作业指导书(试用版)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含中控岗位技术操作、安全操作、设备使用及维护和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内容。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博辰业中控岗位。 2 岗位职责 2.1 严格执行公司、厂、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完成车间班组下达的任务。 2.2 负责本岗位范围内设备的安全正确使用、检查、维护,检修时积极配合协助检 修人员,做好检修后的试车、验收工作。 2.3 负责本岗位安全装置、附属设施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2.4负责突发重大事件的紧急处理,一般性事故处理及提出检修项目及更换易损件。 2.5负责设备和岗位的文明卫生,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2.6 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安全危害及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2.7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3 作业程序与要求 上班前准备 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1)班前休息充分,确保精神状态良好,严禁饮酒。 2)提前15分钟进入工作岗位。 3)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做到穿戴齐全,方法正确。 4)换下的服装及所携带的物品按规定摆放,保持环境整洁。 接班前准备 1、参加班前会

a.按规定时间参加班前会,听取上一班情况通报,了解本班次的作业任务和要求。 b.如有身体不适,必须提出,制订相应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2、生产工具准备 准备好工作中所需的各类工具,保证各类装置完好,安全性能达标。 接班 1、检查设备运行及环境卫生状况 a.按照设备点检的路线和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并在点检记录本中作好相应记录。 b.发生环境卫生不符合规定和有关要求的,向交班人员提出,并督促交班人员整改。 2、清点公用工具并检查完好情况 对上班移交的工具进行清点,检查确认其完好,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中作好记录。 3、接班 a.发现问题向交班者提出,交班者要给予处理、答复,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后接班。接班者未来或接班者没同意,交班者不得擅自离岗。 b.交接班时,双方发生争议的问题,应立即妥善协商解 班中作业 1、设备启动/停止操作 石灰窑开窑的顺序 (1)开窑时换向闸板位置正确(关闭燃烧膛换向闸板); (2)开主除尘器; (3)保证氮气,压缩空气压力在5Kg以上;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工作流程 1、水质分析工作流程 2、煤气热值分析工作流程 3、硫化氢分析工作流程 二、操作规程 1、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2、煤气热值分析操作规程 3、煤气中硫化氢分析操作规程 三、应急预案 1、触电应急预案 2、中暑应急预案 四、岗位职责 1、化验班班长岗位职责 2、化验班员工岗位职责 五、常用化学药品特性、注意事项

1.1、水质分析工作流程 水质指标的范围及检测周期见附表 附表1: 锅炉水质 附表2: 循环水处理水质管理目标表

1.2、煤气热值分析工作流程 检测周期:每周一次。 1.3、煤气硫化氢分析工作流程 检测周期:每周一次。 2.1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2.1.1、PH值的测定 把试样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并将酸度计的温度补偿旋钮调至所测试样的温度。浸入电极,摇匀,测定。 2.1.2、电导率的测定 取50mL至100mL水样,放人塑料杯或硬质玻璃杯中,将电极和温度计用被测水样冲洗2~3次后,浸人水样中进行电导率、温度的测定,重复取样测定2~3次,在试验室测定时测定结果读数相对误差均在士1%以内,即为所测的电导率值。同时记录水样温度。 2.1.3、浊度的测定(浊度仪法) 将样品杯用蒸馏水清洗三遍后,注入约50ml被测样品水,用滤纸擦净,放入浊度仪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第一个数字。

2.1.4、总硬度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 吸取水样 50ml,移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2~4滴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滴定管上的读数。 2.1.5、钙离子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 取经中速滤纸干过滤的水样50ml,移入250ml锥形瓶中,加盐酸3滴,混匀,加热煮沸半分钟,冷却至50℃以下加5ml氢氧化钾溶液,再加约80mg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莹光黄绿色消失,出现红色即为终点。记录滴定管上的读数。 2.1.6、总碱度的测定 移取100.00ml试样于250ml的锥形瓶中,并向其中加1-2滴酚酞指示剂,若无粉红色出现,则认为酚酞碱度为0,若出现粉红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消失,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记录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2.1.7、氯离子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成微红色,再加硝酸溶液调至红色刚消失,再加入1滴管铬酸钾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纯黄色,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至所出现砖红色为终点,。以同样方法做空白试验, 记下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2.1.8、铁离子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取水样50ml于150ml锥形瓶中,放入1毫米长的刚果红试纸,用盐

水泥磨中控作业指导书

贵州荣盛(集团)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二分厂 水泥磨中控岗位作业指导书 2007-05-15发布 2007-06-15实施 贵州荣盛(集团)建材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磨中控岗位的职责,人员的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以及检查与考核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磨中控岗位。 职责 1)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负责操作控制本岗位(水泥粉磨)系统设备,指导水泥粉磨系统现场岗位巡检工按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护要求完成巡检工作; 2)按水泥粉磨系统控制参数进行生产控制,根据中控室显示的运行参数,及时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预防机电设备、人身伤亡、生产质量等事故,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岗位巡检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生产任务; 3)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各项工艺控制、操作参数,确保各机电设备正常运转,使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4)严禁磨机断料空磨运行,严禁磨主机与其它主机设备同步启动;5)磨机正常运行中严禁出现正压; 6)严格按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认真如实填写好生产控制记录,做好本岗位的环境卫生工作。 3.工作内容及要求 控制指标 控制项目: SO3≦3.5 %合格率:> 80 % 比表面积(K值合格率:≥ 85 %: 混合材水份:K≦ 2.0%合格率≥ 80 % 工艺要求:

人磨综合粒度≦25 的占80 %以上; 人磨石膏水份≦4.0% 人磨混合材水份≦2.0 % 人磨熟料温度≦50℃ 出磨水泥温度:≦100℃ 注:*为连续样,非综合样 K 为企业控制值。 3.1 .开机前准备工作 1.l .了解熟料、石膏、混合材及水泥库存量,根据生产调度指 令确定开停机。 1.2 .通知巡检检查整个水泥制备系统。 1.2.1 各配比库是否有足够物料。 1.2.2. 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1.2 .3 各计量设备和输送设备(包括熟料输送和水泥输送)是否能正常 1.2.4 所有待启设备是否正常备妥。 1.2..5 收尘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1.2.6 现场是否有安全隐患。 1.3 联系化验室,通知选配比通知单和做好取样准备。 1.4压缩空气是否正常。 3.2 .水泥磨启动

中控水泥系统作业指导书

1.前言 为了正确指导水泥粉磨系统的操作,防止在作业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造成对生产不利影响,结合粉磨系统的设备状况,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中控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此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生产。 2.开机前的准备 2.1.确认水泥品种、物料配比与品质部配方单一致。 2.2.确认各物料仓料位在正常范围内,根据配比估算物料的用量,合理安排送料时间。 2.3.确认各启动组设备均已备妥。 2.4.与现场各巡检工联系,确认现场已允许开机。 3.开机操作 3.1按工段的独立性分为以正几个联锁组 第1组:水泥输送组 第2组:润滑组 第3组:出磨物料选粉及循环输送组 第4组:水泥磨组 第5组:辊压系统组 第6组:水泥配料组 第7组:干粉煤灰入磨组 第8组:脱硫石膏输送组 第9组:熟料输送组 3.2按组启动顺序 水泥包装组→水泥库底输送组→水泥库顶输送组→水泥入库组→润滑组→出磨水泥输送组选粉及循环输送组→辊压机组→水泥磨组→水泥配料组→干粉煤灰入磨组→脱硫石膏输送组→熟料输送组 3.3按组停车顺序 熟料输送组→水泥配料组→辊压机组→脱硫石膏输送组→干粉煤灰入磨组→水泥磨组→出磨水泥输送组选粉及循环输送组→润滑组→水泥入库组→水泥库顶输送组→水泥库底输送组→水泥包装组 3.4组内启、停顺序: 3.4.1水泥包装组

选择启动包装机,此系统联锁启停,间隔时间5秒。启动顺序:风机(3644,3645,3646)→袋收尘器(3641,3642,3643)→袋收尘器(3647,3648,3649)→皮带机(3622,3623,3624)→清包机(3619,3620,3621)→顺包机(3616,3617,3618)→卸袋皮带机(3613,3614,3615)→水泥包装机(3610,3611,3612) →回转阀(3607,3608,3609)→振动筛(3604a,3604b,3604c)→斗提机(3601,3602,3603)→螺运机(3653,3654,3655)。 停车顺序:与启动顺序相反。 3.4.2水泥库底输送组 从(1#~6#)选库,对应启动风机(3516,3518,3520,3522,3524,3526)→对应启动袋收尘器(3515,3517,3519,3521,3523,3525)→袋收尘器(35189,35190)→风机(35157~35160或35162~35165)→对应启动风机(3528,3530,3532,3534,3536,3538)→对应启动袋收尘器(3527,3529,3531,3533,3535,3537)→对应启动罗茨风机(3590,35132或35104,35138或35118,35144或3597,35135或35111,35141或35125,35147)→对应启动电动流量调节阀(3541c~3576c)→对应启动气动开关阀(3541b~3576b)。 停车顺序:与启动顺序相反。 3.4.3水泥库顶输送组 启动顺序:库顶选择入库,闸门(3503a,3503b,3504a,3504b)开至相应位置,对应启动袋收尘器(3515,3517,3519,3521,3523,3525),对应启动风机(3516,3518,3520,3522,3524,3526),选择单台启停电动截流阀(3505a,3505b,3509a,3509b),单台或多台启停斜槽风机(3506~3508或3510~3512)。 停车顺序:对应停斜槽风机(3506~3508或3510~3512)→袋收尘器(3515,3517,3519,3521,3523,3525)→风机(3516,3518,3520,3522,3524,3526) 3.4.4水泥入库组 启动顺序:袋收尘器(3513,3514)→斗式提升机(3501,3502)→斜槽风机(34A36g、34A26h、34A29~34A32, 34B36g、34B26h、334B29~34B32) 停车顺序:斜槽风机(34A36g、34A26h、34A29~34A32,34B36g、34B26h、334B29~34B32)→斗式提升机(3501,3502)→袋收尘器(3513,3514) 3.4.5润滑组 稀油站在中控室单独启停,稀油站作为主机设备启动的基本条件,主机设备停机作为稀油站停机的基本条件。本系统有以下主机设备稀油站: 辊压机润滑系统组(34A09a~d,34B09 a~d);滑履轴承稀油站(34A16d、34A16e、34B16d、

中控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中控室治理作业指导书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状态 修订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XXX 文具用品 秩序维护作业文件 编号:XXX-XX-07 版本:B/1 页码:第 1 页 共 5 页

1.目的 标准中控室值班人员操作流程,明确中控室值班人员岗位职责,提高中控室值班人员快速反响及处理突发大事的应变力气。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工程中控室的治理。 3.职责 3.1各工程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责监视检查中控室的治理工作。 3.2各工程中控室值班人员负责中控室日常的治理工作。 4.方法和过程 4.1中控室内部治理 4.1.1中控室是小区安全把握指挥中枢,担负着小区消防、治安、交通等各种信息的记录、分流、传递、处理等重要工作。 4.1.2中控室必需保证24 小时有人职守,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准任凭进入中控室。外部人员因公需进入中控室时,应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 4.1.3严禁在中控室内会客、吸烟、饮酒、吃零食。 4.1.4严禁利用中控室电脑设备玩玩耍、上网。 4.1.5严禁使用中控室值班谈天。 4.1.6严禁非中控室人员代替中控室值班人员值班。 4.1.7保持中控室设备设施干净干净,并按要求在入口处安装挡鼠板。 4.1.8中控室内需配备通风降温设备,以保证中控室内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4.2中控室值班人员的治理 4.2.1值班人员须持证上岗。 4.2.2值班人员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2.3值班人员要做好《消防中控室值班记录》等记录。 4.2.4值班人员应娴熟把握突发大事处理流程。 4.2.5值班人员应娴熟使用各种监控设备和安全应急器材,并保证设备器材正常使用,觉察故障或隐患须准时进展报修和整改,并负责监视落实。 4.2.6值班人员需了解物业主营业务的工作流程,生疏小区各楼宇和消防设施器材的分布状况。

中控室作业指导书

1. 实施目标 规范中控室各项作业,确保饲料生产有序进行,产品配方与工艺技术能通过生产实现,从而保证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基本要求 2.1准备工作 2.1.1查看下列生产计划、报表及记录,做好相应地准备工作。 a.查看交接班记录,了解上一班次生产情况; b.分析《日生产计划》,结合考虑设备、人员状况,合理安排生产顺序。 2.1.2查看配方,在电脑系统中核对配方的正确性。 2.1.3按生产计划与配方,算出原料用量及预混料(手投料)用量。 a.审查看仓工的《仓存报告》后,按照优先顺序安排原料库进行原料投料准备及 投料。 b.提供给配料员与手投员去进行领料、配料与投料准备。 2.1.4按生产计划安排,分别通知并督导各相关岗位做好生产前准备事项。要求各相关 岗位检查设备状况是否完好并报告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应及时处 理或报告生产科长、厂长帮助解决。 a. 通知锅炉工准备供汽时间。 b. 通知制粒员制粒料号,数量,仓号,准备制粒。 c. 通知仓顶员所投原料名称及仓号,安排其查仓、报告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d. 通知打包房生产料号,数量,仓号,准备编织袋,标签,组织劳务工准 备打包。 2.1.5 按顺序打开各设备开关,开启MCC间通风干燥设备,空压机房排风扇等电源开关。 2.2投料 2.2.1 按计划生产所需和仓容,合理安排投料顺序及重量。

2.2.2 开启指定投料除尘系统,给投料员投料信号,开动相应分配器,转至所需进料仓, 依次由后向前开启连锁设备清理机、提升机、刮板机、气门等设备,开始投料。 2.2.3 检查投料系统各处指示是否正常,如遇设备故障或其它信号,应立即停止投料除 尘系统,使原料库停止投料。 2.2.4通知仓顶员看仓、取样,确保所投原料无误,入仓正确。 2.2.5接到原料库投料员通知,一种料投完后,通知仓顶员查看进料仓,等仓顶员告知不 下料之后,转分配器至下一个所需进料的仓。 2.3 粉碎 2.3.1通知跟班维修工更换所需规格的粉碎机筛片。换筛作业须符合《动力维修/清理上 锁与挂牌程序》的规定。 2.3.2 检查粉碎系统各处指示,显示是否正常。 2.3.3先开启除尘风机,之后启动粉碎主机,同时注意避免与制粒机同时启动依次按照 连锁顺序启动各项设备。 2.3.4开动喂料器,在不堵机、不超载的前提下,尽量开大喂料器,以提高效率。 2.3.5随时监控粉碎机等相关设备的电流表电流变化情况及系统各处指示是否异常。2.3.6通知仓顶员及时取样观察,检查粉碎效果。 2.3.7如果粉碎颗粒粒度不合格应及时停机检查设备,确保粒度合格。 2.3.8据实填写粉碎报表 2.3.9督促仓顶员随时估算并查仓计算耗量,保证生产中的原料不中断。 2.3.10控制合理空转时间,节省能耗。 2.4 配料/混合 2.4.1确认混合系统正常,将电脑系统置于自动控制状态。 2.4.2查看所配料的配方情况及根据仓顶员查仓报告,再次确认原料的存储情况是否正 确。

中控操作工

中控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职责 三规一制 岗位标准 应急事故处理 操作流程及标准

三规一制 岗位职责: 1、本岗位为机组指挥和监控中枢,负责本机组的画面监控和联络协调。 2、负责传达上级、生产调度及机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熟悉精炼与连铸车间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及连铸主要设备的工艺参数和使用方法。 4、开浇前,负责各种设备的检查工作和开浇条件的确认,确认当前工艺参数是否与实际生产相符,做到稳、准、迅速。 5、操作时与本班组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报拉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长;填写好连铸工艺记录及有关记录。 6、负责操作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7、对本班主操工负责对泵站的停泵、开泵及时通知,保持联系。 8、在机长的指挥下,确认引锭杆运行轨道无人方可传送引锭。 9、保持操作室内的仪表、电脑的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机长汇报,与其它岗位建立和睦的友好关系。生产操作人员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安全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地如实向上级报告,按事故预案正确处理,并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其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全体职工安全职责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个职工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提高安全意识,严肃认真的做好各项工作。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并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2020年 【物业作业指导书全套】中控室管理作业指导书-三级文件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物业作业指导书全套】中控室管理作业指导书-三级文件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1.目的 规范中控室的工作内容,明确中控室的职责。 2.范围适用于xxx物业各服务中 心。 3.职责 3.1 服务中心经理负责中控室工作的指导、检查。 3.2 秩序主管负责对中控室的工作具体组织、落实、实施。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 中控室内部管理 4.1.1 对中控室值班人员的要求:必须经过相关消防知识、服务中心消防设备操作的培训,且考核合格,持有相关上岗证书,具备处理紧急事件能力。 4.1.2 若需要代班(顶岗),需由主管指定人员担任,代班时间不得不超过30 分钟,并在中心交接班记录的备注栏填写代班人姓名、代班时间及代班期间的重要事项。中控室须保存经部门主管确认的可在中控室代班、顶班的人员名单。 4.1.3 中控室是整个小区的控制枢纽,负责对接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及时调度、安排相关人员执行。 4.1.4 通过各类通讯设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有关事宜及公司的工作联系。受理顾客投诉、及时调配人员处理,并做好记录,同时向服务中心汇报,及时跟踪处理结果。 4.1.5 中控室人员必须熟悉小区环境、楼宇结构、设施、器材布置及其控制范围。4.1.6 中控室值班人员必须了解小区各类人员每天工作安排及行动去向。 4.1.7 通过监视器密切监视出入小区人员情况,发现可疑人员、情况及时通知就近人员监视和处理,及时跟踪处理结果。 4.1.8 监督秩序员严格履行物资搬运放行手续。 4.1.9 小区中控室值班人员接班时必须检查消防控制主机回路、分区、隔离点、故障状态及原因,检查消防联动柜监控性能及信号灯状况。

中控岗位作业指导书

中控岗位作业指导 书 1

中控岗位作业指导书 1.管辖范围 负责物料配料至生料成品入库设备的开停及对运行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控。 2.质量指标 CaO±0.30% 合格率≥70%; Fe2O3±0.1% 合格率≥85%; 水份≤0.5% 合格率≥95%; 0.08mm筛余±2.0% 合格率≥87.5%。 3.工艺要求 3.1 入磨石灰石粒度≤25mm 合格率≥90%; 3.2 入磨石灰石水份<1%; 3.3 入磨粘土粒度≤100mm 合格率≥90%; 3.4 入磨粘土水份<1.5%; 3.5 石灰石库存量不应小于3天; 3.6 粘土库存量不应小于2天; 3.7 配料设备性能良好,计量准确; 3.8 研磨体的材质和规格必须保证质量,级配和装载量必须合理。 3.9 必须严格按照化验室配方配料。 4.开停机顺序 正常的开机顺序是逆程开机,即从均化库输送设备起,然后逐级启动,直到配料称,停机顺序则与开机相反。

开机顺序:确认系统各阀门位置→均化库顶各输送设备及收尘器→磨润滑系统→主排风机→主排风机进口阀门→热风阀门→磨机慢转→系统各螺旋输送机→细粉分离器分格轮→系统各鼓风机→循环风机→选粉机→中卸提升机→脱开磨慢转装置→生料磨→锁风阀→入磨胶带机→配料称。 停机顺序:配料称→入磨胶带机→生料磨→中卸提升机→选粉机→循环风机阀门→循环风机→系统各鼓风机→细粉分离器分格轮→系统各螺旋输送机→热风阀门→主排风机进口阀门→主排风机→磨润滑系统→均化库顶各输送设备及收尘器。 5.作业要求 5.1开机前检查: 5.1.1 确认各组设备的开机信号是否处于备妥状态。 5.1.2 检查指示灯是否完好,信号铃是否有效。 5.1.3 检查各阀门的开闭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5.1.4 检查记录仪与记录纸是否完好。 5.1.5 通知碎石库底岗位及配料岗位检查配料仓是否有足够的原料。5.1.6 通知磨工检查润滑系统及冷却水是否正常,慢转装置是否脱开。5.1.7 通知磨输送工停止倒库,并检查各输送系统是否已具备开机条件。5.1.8 知会化验室,确定各种原料的配比。 5.1.9 与窑中控员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5.2开磨的注意事项 启动磨机前必须进入暖机程序:即慢慢操作各阀门,缓慢增加入磨的热风量,使磨机一仓进口负压保持-500~700Pa,二仓进口保持负压,同时慢慢增大热

水泥厂化验室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化验室作业指导书 目录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留样作业指导书 (3) 化学试剂及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作业指导书 ..................... 7 玻璃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 33 三氧化硫的测定(树脂交换法) .................................... 43 f-CaO 的测定 .................................................... 44 熟料立升重的测定 ................................................ 45 水份的测定 ...................................................... 46 物料全水份的测定 ................................................ 47 出分解炉生料分解率测定方法 ...................................... 48 包装水泥袋重抽查 ................................................ 48 蒸馏水的制 备 .................................................... 49 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方法 ............................................ 51 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 63 D1石灰石的化学分析方法 ......................................... 63 D2砂页岩、粘土化学分析方法 ..................................... 79 D3铁矿石、硫酸渣、铜矿渣化学分析方法 ........................... 88 D4粒化高炉矿渣化学分析方法 ..................................... 98 D5石膏化学分析方 法 ........................................... 105 D6煤灰化学分 析 ................................................ 113 水泥生料的化学分析 ............................................. 159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 168 煤质检验与控制规程(试用) . (204) 化验室作业指导书 6.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8) 6.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209)

原料辊压机中控员作业指导书

原料辐压机中控员作业指导书 2018年月日发布2018 年月日实施 生料辊压机中控员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合理调整工艺操作参数,按质量计划生产出合格的生料并确保

系 统稳定,高效、低耗,长期安全运行。 2、范围:适用于生料制备过程中控员。 3、职责与权限: 3.1按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正确操作。 3.2在保证产质量的同时,保护好设备。 3.3对系统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和处理,当处理无效时及时上报车间主管领导。 3.4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4、工作程序: 4.1质量目标 辐压机生料:KH合格率)60%; Fe2O3合格率> 80% R0.08合格率>90% 4.2技术要求:入辐压机物料温度V 100 c 4.3操作规程 4.3.1开机前的准备: 1)检查系统设备是否处于备妥状态。 2)检查与辊压机联锁的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各输送设备应运转正常,控制可靠。 4)进料系统中的除铁器和金属探测仪必须调整正常。 5)进料系统中喂料仓的称重传感器是否满足工艺控制要求。

6)出料系统运转可靠。 7)主机的前后设备应处于待启动状态。 8)主机液压油、润滑油和润滑脂油量、油位是否正常。 9)进料系统插板装置开度调整是否合理,原则上逐步调整到合 理开度。 10)掌握设备状况和工艺状况,开机和运行心中有数,保证安全 生产。 11)检查调配库料量, 通知原料输送岗位及时进原料。 4.3.2辊压机正常开机顺序 1、中控界面显示“中控允许”信号,“油站备妥”信号,中控 启动油站(现场分别先启动活动辊减速机油站,再启动固定辊减 速机油站,最后启动液压站);启动循环风机油站;启动辊压机 循环泵;确认油站运行正常; 2 启动4121、4120、4119 斜槽风机; 3、启动动态选粉机(5Hz 启动),待电流正常平稳后,逐步加 至21Hz;再启动循环风机(10Hz)启动,逐步加至50Hz; 4、启动4109 除铁器,再启动4114、4109 提升机;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制定的一份操作指南。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二、标准格式 检验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在文档的顶部居中位置,使用粗体字体,清晰明确地描述检验作业的名称。 2. 引言:简要介绍检验作业的背景和目的,包括产品的特点、检验的目标以及所涉及的标准和法规等。 3. 范围:说明检验作业的适用范围,包括产品类型、生产批次、检验时间等。 4. 责任:明确参与检验作业的各方责任,包括检验员、质量控制经理、生产经理等。 5. 设备和工具:列出用于检验作业的设备和工具清单,包括仪器、测量工具、试验设备等。 6. 检验方法:详细描述检验作业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样品的准备、测量和测试的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7. 报告和记录:说明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要求,包括报告的格式、记录的保存期限等。 8. 问题处理:描述当检验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和责任分配,包括异常情况的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9. 附录:提供与检验作业相关的附加信息,如图表、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三、内容要求 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验目标: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验的目标,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法规。 2. 检验方法:详细描述检验作业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样品的选择、准备、检测的指标、检测的频率等。 3. 数据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包括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4. 问题处理:描述当检验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和责任分配,包括异常情况的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5. 报告和记录:说明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要求,包括报告的格式、记录的保存期限等,以便于追溯和审核。 6. 培训和评估:对参与检验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评估,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来执行检验作业。 7. 审核和改进:定期对检验作业进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检验作业进行改进。 四、总结 检验作业指导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检验作业指导书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包括标题、引言、范围、责任、设备和工具、检验方法、报告和记录、问题处理和附录等。通过遵循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可以确保检验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控室操作员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岗位作业指导书 标准作业规范

××××有限公司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文件 编号:XXX-XXX-XXX 中控室操作员职工安全操作 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受控状态: 20××年10月10日发布20××年10月10日实施 标准、完整的Word版文档,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适当修改,自由编辑,适合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实际使用请删除本行文字。

中控室操作员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1、本工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职工安全生产守则》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 2、必须认真执行公司总经理部和车间等各级领导部门的各项指令,严肃认真、精力集中进行生产指挥与运转操作。 3、必须熟练掌握本系统的生产工艺技术,熟悉现场设备的性能和运转状态,做到准确判断生产中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并按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遇有本人判断不清或没有把握处理好的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或找专业技术人员解决。 5、开动设备之前必须与现场负责人联系,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得到现场工作人员同意方可以启动。在没有接到现场工作人员的通知前,严禁启动任何设备。 6、设备停止运转后,按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停机后的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 7、中控室操作人员必须同时遵守各岗位巡检工的技术及安全规程。 8、中控室内严禁吸烟,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9、与中控室工作无关的闲杂人员禁止进入中控室。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详细、接班清楚。接班人不来时,交班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安全操作规程十条规定 1、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冒险作业。 2、工作前穿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检查设备及作业场地,做到安全可靠、文明生产。 3、不准擅自开动别人操作的机械、电气开关设备。登高作业应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防止坠落,严禁向下乱抛工具和设备零件。

水质化验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质化验分析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水质化验分析是对水样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评估水质 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学习水质化验分析的学生 提供相关知识和操作指南,以便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水质化验分析。 二、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内应穿戴实验室服、手套和安全眼镜,确保自己的安全。 2. 注意实验室危险品标识,遵循实验室规定。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应正确标识,并妥善存放。 4.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置废弃液体和化学品。 三、常用水质化验分析方法 1. pH测试方法 pH值是评估水样酸碱性的重要参数。常用的pH测试方法有试 纸法和数显pH仪法。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水样中,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与相应的色卡对照,确定水样的pH值。 数显pH仪法:将适量的水样倒入玻璃容器中,将pH电极插入水样中,读取pH值。 2. 溶解氧测试方法 溶解氧是反映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溶解氧测试方法有溶解氧试剂法和电极法。 溶解氧试剂法:将适量的溶解氧试剂加入水样中,根据试剂的颜色变化与相应的色卡对照,确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电极法:将氧气电极插入水中,读取溶解氧含量。 3. 氨氮测试方法 氨氮是评价水体中氮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常用的氨氮测试方法有试剂法和电极法。 试剂法:将适量的试剂加入水样中,根据试剂的颜色变化与相应的色卡对照,确定水样中氨氮的含量。

电极法:将氨氮电极插入水中,读取氨氮含量。 4. 总磷测试方法 总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常用的总磷测试方法有试剂法和分光光度法。 试剂法:将适量的试剂加入水样中,根据试剂的颜色变化与相应的色卡对照,确定水样中总磷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水样中总磷的吸收光强,计算总磷含量。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取水样,并根据需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净化等。 3. 根据所需测试项目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4. 按照测试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束后的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记录与报告

化验员的检验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验员的检验实验作业指导书 01 感官检验 各种产品的感官检验基本包含组织状态、色泽、气味、滋味是否正常,有无异物,液体样品有无分层及浑浊现象,粉状样品有无水湿、结块,有无霉变、腐败变质等现象。 在感官检验时同时要检验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 02 理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根据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色谱试剂、生化试剂、光谱纯试剂和指示剂等。一般用于食品检验的有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和专用试剂。基础试剂:可用作基准物质的试剂叫做基准试剂,也可称为标准试剂。基础准试剂可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用来校正或标定其他化学试剂。如在配置标准溶液时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用的基准物。 化学试剂的储存: (1)化学试剂大多数都具有毒性及危害性,要加强管理。

(2)隔离存放:易燃类、剧毒类、强腐蚀性类、低温贮存的等分类放置;要求化验人员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3)一般存放于通风、阴凉、温度低于30℃的药品柜中。有些药品遇光容易分解,避光保存。 固体、液体、酸、碱分别放置。 (二)仪器和器皿 (1)检验所用的仪器应处于正常状态,要符合精度要求;同时高级的精密仪器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可在未弄清使用方法前动用仪器。 (2)仪器因经常使用,检测性能会逐渐降低,所以测试仪器要定期检定和校准。 (3)一般的玻璃器皿采用一次计量。可以是送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也可以送一套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然后用这套计量好的容器对本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容器进行自校准。玻璃仪器的计量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校正,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要送检,但作为判定数据使用的器皿一定要计量。 (三)溶液的配制 1.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制标准溶液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的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标定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中使用的基准试剂。 所用分析天平及砝码应定期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