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用品进货检验细则

劳保用品进货检验细则
劳保用品进货检验细则

1.Purpose

为规范公司劳保用品的进货检验,避免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而造成的工伤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2.Scope

适用公司内所使用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焊接面罩、打磨面罩、焊工手套、绝缘手套、焊工服、防尘口罩、护目镜、护耳器、其他焊工防护用具等。

3.Definition

4.Procedure

4.1.职责:

4.1.1. QESH部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进货检验。

4.1.2. 仓库负责劳保用品的来料接受。

4.1.3.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

4.2.作业程序:

4.2.1. 采购部在下单之前应先对劳保用品进行试用,试用反馈合格后方可下单采购。

4.2.2. 采购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以下资料,并送QESH部:

4.2.2.1.国家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当年度该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

4.2.2.2.所检批次劳保用品的出厂检验报告(非合格证书);

4.2.2.3.属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还应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

4.2.3. 仓库在接到劳保用品供应商来货时应第一时间通知QESH进行检验。

4.2.4. 仓库接收来货时应检查品名与数量是否与订单相符。

4.2.

5. QESH在收到4.2.2中所要求资料之后方可进行检验。

4.2.6. 劳保用品检验分外观检验及性能检验,性能检验如无专用检测仪器则以出厂检验报告及国家检验机

构报告结果为准。

4.2.7. 劳保用品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并依照GB 2828-2003《抽样检验标准》执行。

4.3.检验要求:

4.3.1. 安全帽:

4.3.1.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1.2.是否有产品使用说明,包括保质期、适用头围大小等。

4.3.1.3.帽衬、帽箍、吸汗带、缓冲垫、衬带、下颏带、锁紧卡等部件是否齐全。

4.3.1.4.系带宽度不小于10mm。

4.3.1.

5.安全帽质量不超过430g。

4.3.1.6.帽壳内部尺寸:长:195-250mm;宽:170-220mm;高:120-150mm;

4.3.1.7.帽舌:10-70mm。

4.3.1.8.佩戴高度:80-90mm。

4.3.1.9.垂直间距:不大于50mm。

4.3.1.10.水平间距:5-20mm。

4.3.1.11.通气孔:当帽壳留有通气孔时,通气孔面积为150mm2-450mm2。

4.3.1.12.冲击吸收性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

力不大于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4.3.1.13.耐穿刺性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

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4.3.2.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2.2.安全鞋的所有测试均依据GB/T 20991-2007〈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进行。

4.3.2.3.除缝合底外,鞋帮/外底结合强度不应小于4N/mm;如果鞋底有撕裂现象,则结合强度不应小于

3N/mm。

4.3.2.4.足趾保护:

4.3.2.

5.鞋内保护包头不能移动,保护包头应有一层边缘覆盖层从保护包头后部边缘开始在其下方

延伸至少5mm,并在相反方向延伸至少10mm。脚趾部位的抗磨损覆盖层厚度不小于1mm。4.3.2.6.保护包头的最小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4.3.2.7..在至少(200±4)J能量冲击后,保护包头内的最小间距下表要求。

4.3.2.8.金属包头在做腐蚀性测试后,腐蚀区域不得超过处。每处面积不超过2.5mm2。

4.3.2.9.防漏性测试后应没有空气泄露。

4.3.3. 鞋帮:

4.3.3.1.鞋帮撕裂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4.3.3.2.拉伸性能符合下表要求:

4.3.3.3.水蒸气渗透率0.8mg/(cm2.h),水蒸气渗透系数不小于15mg/ cm2。

4.3.4. 衬里:

4.3.4.1.衬里撕裂强度应符合下表:

4.3.4.2.水蒸气渗透率2mg/(cm2.h),水蒸气渗透系数不小于20mg/ cm2。

4.3.6. 外底:

4.3.6.1.外底撕裂强度不应小于:8KN/m适用于密度大于0.9g/cm3的材料;5KN/m适用于密度小于

或等于0.9g/cm3的材料

4.3.6.2.经耐磨性测试后,相对体积磨耗量不应大于250mm3。

4.3.6.3.经耐折性测试,连续屈挠30000次,切口长度不应大于4mm。

4.3.6.4.经耐油性测试后,体积增大不超过12%。

4.3.6.

5.中间层结合强度不小于4.0

4.3.6.6.经刺穿性测试后,刺穿鞋底所需的力不应小于1100N。

4.3.6.7.防刺穿金属垫在经受1×106屈挠后不应出现看得见的裂缝痕迹。

4.3.6.8.绝缘鞋在5KV电压泄漏电流测试时其泄漏电流不能大于1.8mA。

4.3.7. 安全带:

4.3.7.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7.2.腰带必须是一整根,宽度为40-50mm。

4.3.7.3.安全绳直径不小于13mm,捻度为8.5-9/100(花/毫米),悬挂绳是否有加套。

4.3.7.4.金属钩必须有保险装置,金属钩舌弹簧有效复原次数不小于2万次。钩体和钩舌的咬口必须平

整。

4.3.7.

5.金属配件表面必须光洁,不允许有麻点、裂纹,边缘呈圆弧状。

4.3.7.6.安全带、绳和金属配件的破断负荷应达到下表要求:

4.3.7.7.缓冲器在4m冲距内,应不超过882

5.4N(900kgf)。

4.3.8. 焊接面罩及其他眼面防护用具:

4.3.8.1.焊接面罩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8.2.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适应感的其他缺陷,铆钉及其他部件要牢固,没

有松动现象,金属部件不能与面部接触。

4.3.8.3.单镜片尺寸不得小于108 mm×50 mm,厚度不大于3.8 mm;双镜片:圆镜片直径φ

62~65mm。不规则单镜片水平基准长度×垂直高度:45mm×40mm,厚度不大于3.2mm。

4.3.8.4.镜片中心范围平滑、着色均匀、没有划痕、条纹、气泡、霉斑、橘皮、霍光、异物或有损光学性

能的其他缺陷。

4.3.8.

5.面罩的质量(除去镜片、安全帽等附件)不得大于500g。

4.3.8.6.眼面护具观察窗的前方视野不得小于80°,对于双镜片组成的眼护具最小下方视野为60°,单

镜片组成的眼面护具最小下方视野为67°。

4.3.8.7.平面镜片三棱镜偏差不得超过0.125△,曲面型镜片的几何中心与其他各点之间垂直和水平三棱

镜偏差均不得超过0.125△。

4.3.8.8.焊接面罩的透光性应小于14号焊接滤光片的可见光透射比。

4.3.8.9.镜片强度:在常温下必须达到45 g钢球,从高度为0.6 m自由下落到镜片中心三次无任何坏

损。

4.3.8.10.耐高温性能:经高温处理不变形,不脱落,无破损现象。

4.3.8.11.耐磨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4.3.8.12.阻燃性能:材料燃烧速度必须小于76 mm/min,塑料材质要求离开火源5 s之内自灭。

4.3.9. 焊工手套:

4.3.9.1.焊工手套分——A 类:低灵活性(具有较高的其他性能);B 类:高灵活性(具有较低的其他性能)。

4.3.9.2.焊工手套长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4.3.9.3.焊工手套必须按AQ6103-2007《焊工防护手套》进行测试,各项测试结果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4.3.9.4.焊工手套不应设计成其外部和内材的导电连接,例如用铆钉这样的金属部件进行连接。手套的垂

直电阻不得大于105Ω。

4.3.10. 焊工服(包括披肩、套袖、鞋盖):

4.3.10.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10.2.面料:棉织布及其他织物经向断裂强力应不小于911N;纬向断裂强力不小于411N。猪面革抗

张强度>16N/mm2,牛面革抗张强度>10N/mm2。

4.3.10.3.阻燃性能:续燃时间不大于4s;阴燃时间不大于4s;损毁长度不大于100mm。

4.3.10.4.防金属融滴冲击:经过15滴金属融滴冲击后,温升不超过40K。

4.3.10.

5.抗电性:静电阻抗值不小于0.1MΩ。

4.3.10.6.号型尺寸应符合GB13640《劳动防护服号型》。

4.3.10.7.缝制要求:

4.3.10.7.1.领口、袖口、裤口松紧两用式;

4.3.10.7.2.衣袋必须加兜盖,缝合处无褶痕;

4.3.10.7.3.扣钩使用金属扣时要为内藏式。

4.3.10.8.外观:

4.3.10.8.1.折叠端正、熨烫平整、表面清洁。不得有污渍、疵点及其他有损外观的毛

4.3.10.8.2.不应有漏缝、缺件、破损;

4.3.10.8.2.领子平服、不起翘、上袖端正、圆顺袖笼周围不起绉。

4.3.10.8.2.对称互差:门襟、袖长、袖口、裤长、裤脚、裤门襟对称互差不大于0.4cm。

4.3.11. 防尘口罩:

4.3.11.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11.2.与面部接触材料对皮肤无刺激。

4.3.11.3.口罩应能与面部密合且不易变形。

4.3.11.4.过滤效率应满足下表要求

4.3.11.

5.总泄漏率应满足下表要求:

4.3.11.6.头带在承受10N拉力,持续10s后不应出现滑脱或断裂。

4.3.11.7.可燃性:暴露于火焰的各部件在从火焰移开后,不应燃烧;如果燃烧,续燃时间不得超过5s。

4.3.12. 护耳器-耳塞:

4.3.12.1.佩戴时容易放入和取出,使用时不易滑落。佩戴后无明显的痒、胀、疼痛和其他不舒适感。4.3.12.2.护耳器所有性能测试均按GB 5893.3《护耳器主观测量方法》进行。

4.3.12.3.材料物理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

4.3.12.4.耳塞声音衰减量应能满足下表要求:

5.Records

6.Process Flow

7.Reference

GB 2828-2003抽样检验标准

LD50-1994保护足趾安全鞋

GB/T 12017-1989 防刺穿鞋的抗刺穿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GB12011-2009 足部防护电绝缘鞋

GB 6095-1985安全带

GB 6096-1985安全检验方法

GB/T 14866-1993 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3609.1-1994焊接眼面防护具

GB/T 5890-1986防冲击眼护具

GB/T12624-2006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AQ6103-2007焊工防护手套

GB 15701-1995焊接防护服

GB/T 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GB 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5893.1-1986 护耳器-耳塞

8.Revision History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采购管理制度 -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采购管理制度 1目的 明确公司计量检测设备(质保部全部、研发部部分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转为固定资 产(如需要)方面的要求,加强采购的管理规范化,使其性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型号产品实现过程中所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过程。 3责任 3.1 使用部门负责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申请、审批。 3.2 质保部负责从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前期调研、合同签订、付款、验收到转为固定资产全过 程管理;检测设备故障由使用部门报修,质保部负责维修、跟进。 3.3 总经办负责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合同档案管理。 3.4 财务部负责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器具采购合同条款审核、设备付款及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4管理要求 4.1 计量检测设备采购 4.1.1 计量检测设备采购按照《计量检测设备采购流程图》(附录 A)程序组织实施。 4.1.2各部门需要添置、更新计量检测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申请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给质保部检测设备管理员。 4.1.3质保部根据申请内容组织使用部门、工艺部、研发部(新品项目)进行新增检测设备技术要求讨论、确认,形成内部技术协议,各参与部门会签。 4.1.4 质保部根据会签后的技术协议进行检测设备调研。检测设备供应商不能满足内部技术协议要求时,质保部再次组织使用部门、工艺部、研发部(新品项目)进行内部技术协议讨论,形成最终内部技术协议,参与部门会签。 4.1.5调研结束后,需要招标的检测设备,由财务部、申请部门、分管副总、总工程师、总经理成立招标小组,按照招标流程进行招标、开标。开标结束后计量检测设备价格审定,确定供应商。无需招标的检测设备直接进行价格审定,确定供应商。检测设备部管理员填写采购价格审定表,依次经本部门长、分管副总、财务部、总工程师、总经理审批并存档。 4.1.6检测设备价格审定之后,设备管理员拟定合同和技术协议,并填写经济合同送审表,依次经质保部长、分管副总、财务部长、总工程师、总经理审批并存档。合同(一式六份)双方盖章,寄回合同签订方三份,留存三份存档。 4.2 检测设备验收、付款 4.2.1 合同签订后,根据合同规定的预付款比例进行检测设备付款。质保部完成付款申请单的 审批流程后交与财务部进行付款。 4.2.2 预付款完成后,质保部部进行检测设备制作的跟踪。 4.2.3 检测设备验收检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质保部组织工艺部、研发部、使用部门按

进货检验流程及规范模板

1.0目的: 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提供的物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 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流程, 保证过程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外购产品的检验。 3.0职责: 3.1 物流部 3.2 品管部:

3.3采购部: 3.4 生产部: 4.0进料检验细则:

5.1 入库送检: 物流部在规定时间完成物料点收( 含质量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 、标识, 填写《送检单》, 填写内容要求完整, 物料到库半小时内送品管部报检。 5.2 进货检验流程: 5.2.1品管部收到《送捡单》( 含质量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 半小时内回复检验及完成时间。 5.2.2 标准确认: 来料检验员根据具体来料标识卡、物流部报检单, 查找相对应来料检验标准。 5.2.3抽样: 根据来料数量按《产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确定抽样方案并取样。 5.2.4测量/实验: 5.2.4.1 进料检验进行来料标识确认: 送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日期、是否环保等内容标识完整; 标识卡内容不完整或者无物流标识, 物流部负责纠正, 品管部进行跟踪验证。 5.2.4.2 检测实验报告及其它质量证明文件的确认、点收: 确认无误按《文件控制程序》归档备查, 如送货单位无检测实验报告及其它质量证明文件, 内部联络采购部, 依《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控制程序》处理。 5.2.4.3 产品包装防护确认: 目测检查产品包装外箱是否满足搬

运、运输及储存要求, 不符合要求, 内部联络采购部, 依《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控制程序》处理。 5.2.4.4外观检查: 不允许有麻点, 色差、锈迹、裂纹、油污、碰伤、字迹清楚、破损、缩水、水纹、变形等, 按品管部检验标准执行。 5.2.4.5尺寸测量: 按品管部图纸及检验标准执行。 5.2.4.6性能实验: 按品管部图纸及检验标准执行。 5.2.4.7报告填写: 依据来料标识及《报检单》填写《来料检验报告》抬头栏: 供应商名称、来料日期、数量、客户名称、合同编号、检验员、检验日期及抽样方案Ac-----接收数Re------拒收数等。依据检验标准完整填写检测项目、标准要求, 测量/实验工具或者方法及实际测量结果。 5.2.5 判定: 5.2.5.1测量/实验结果同标准要求比对, 超出标准在判定栏画”X”、未超出标准范围内在判定栏画”∨”完成判定, 签字确认后, 报品管部经理审核, 如不合格, 填写《不合格处理单》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 最终不合格评审意见及时通知生产部、采购部联络供应商, 填写《供应商纠正预防措施表》, 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 5.2.6 标识: 来料检验员根据《不合格处理单》评审最终处理意见做好来料状态标识。 5.3 处理: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1)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强化劳保用品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劳保用品采购、保管、发放、使用单位,各建设工地、生产现场以及其他使用劳保用品的部门。 二、细则 (一)劳保用品的主要种类 (1)安全帽类:是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伤害的护具。(2)呼吸护具类: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主要有防尘、防毒、供氧等护具。 (3)眼防护具:是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主要是焊接用眼防护具、炉窑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防化学、防尘等眼护具。 (4)听力护具:长期在90dB(A)以上或短时在115dB(A)以上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主要有耳塞、耳罩和帽盔等护具。 (5)防护鞋:用于防砸、绝缘、防静电、耐酸碱、耐油、防滑鞋等。 (6)防护手套:用于手部保护,主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

于套、电焊手套、防X射线手套、石棉手套等。 (7)工作服:用于统一工装和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 (8)防坠落具: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 (9)洗涤用品:用于外露皮肤的清洗,主要有洗衣粉、香皂、洗涤剂等。 (二)劳保用品的采购 1、各分厂和部门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确定劳保用品发放范围、劳保用品种类,数量等情况,并上报行政管理部和物资管理部备案,以便采购及发放审核。 2、各分厂和部门定期对木单位劳保用品使用情况进行清理,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劳保用品请购单,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物资管理部。物资管理部根据库存情况对各单位请购明细整理汇总,编制劳保用品采购计划,经物资管理部经理签字、采购副总签字、公司总经理审批后,送采购中心进行采购。 3、采购中心接到请购单后,严格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进行采购。 (三)劳保用品的发放 1、凡是木公司员工均可依据标准领用劳保用品,发放标准依据员工工作岗位而定。 2、发放劳保用品时,各单位严格按照公司物资管理办法,办理

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

采购部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 目录清单 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图 (1) 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表 (2) (一)编写采购计划 (3) (二)对分供方评价 (3) (三)签订采购合同 (4) (四)入库验收 (4) 附表1《采购计划》 (5) 附表2《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 (6) 附表3《合格供方名录》 (7) 附表4《材料、设备验收入库通知单》 (8)

控 制 控

5

8

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 一、材料、设备购买方案流程 1.编写采购计划:在购买所需材料、设备之前,应由专人编写采购文件。 2.对分供方评价:根据所需材料、设备的要求,对分供方进行评价,货比三家,择优选用。 3.签订采购合同:合格供方确定,要与其签订材料、设备采购合同。 4.入库验收:设备、材料到厂后,由专人根据采购文件与采购合同,在入厂过程中进行检查或监督检验。 (一)编写采购计划 1.根据所需要求,查询相关资料,确定所需购买材料、设备后,由材料员编写《采购计划》(附表1)。 2.按照所要购买的材料、设备能力要求填写。 3.采购计划由材料员编写,相关专业人员配合,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二)对分供方评价 一、对分供方进行评价 1. 确定购买材料、设备种类型号后要对分供方进行评价。对分供方进行评价后,及时填写《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附表2)。 2.对分供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1)供应商单位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资金、经营状况和信誉; (2)质量保证能力情况,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通过供方的业绩和用户的反映综合评价其信誉; (3)对其提供的样品进行验证; (4)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供方,应对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二、确定合格供方名录 对分供方进行评价后,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确定《合格供方名录》(附表3)。 三、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后,建立合格供方档案,主要内容包括: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1、目的 监控所有进料质量,确认采购的辅助材料、化学品、外协品,符合本公司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辅助材料、化学品、外协品的进货检验基本流程规范。 3、职责 3.1物资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物资部负责对进厂各种物料的品名、数量及外包装的验收工作,按贮存标准分类保 管及各种物资入库、出库的搬运装卸工作。 3.3技术部负责制定采购物料的材料技术规格书及检测标准。 3.4品质管理部负责检测作业指导书的制定、采购物资的检验和验证,并对质量问题进 行反馈。 3.5 品质管理部SQE工程师负责将来料异常质量问题通过物资部反馈给供应商,并追 踪后续供应商的改善情况并确认改善效果。 4、管理内容 4.1流程图 [辅料检验流程图] (附件一)。 4.2进料点收 4.2.1供应商送货时先由仓管人员进行收货,若于收货前发现品名、数量、重量与实物不符,物料不经IQC(物料检验)直接由仓管人员负责处理。 4.2.2点收合格后由仓管人员将货物移至待检区,并发起系统送检,同时把随货所附的COC或COA一并交付并通知IQC人员进行检验工作。 4.3物料检验流程 4.3.1 IQC检验人员接到仓库的送检信息后,首先去仓库待检区核对物料,核对内容包括随货所附COC或COA和物料外包装上的批次号、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核对无误后实施抽样检验。依据[各类辅料材料规格书]与[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项目和要求执行检验。 4.3.2 物料检验完成后,IQC检验人员应填写[进货检验判定报告],把物料的检测结果,依据该物料的[材料规格书]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并由主管领导会签确认。

劳保用品内部检验标准

劳保用品部检验标准 一、安全帽 1 生产资质要求 检查采购的安全帽是否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三证”不齐全的,不准接收。 2 结构形式要求 2.1 帽壳顶部应加强。可以制成光顶或有筋结构。帽壳制成无沿、有沿或卷边。 2.2 塑料帽衬应制成有后箍的结构,能自由调节帽箍大小。 2.3 无后箍帽衬的下颏带制成“Y”型,有后箍的,允许制成单根。 2.4 接触头前额部的帽箍,要透气、吸汗。 2.5 帽箍周围的衬垫,可以制成条形,或块状,并留有空间使空气流通。 3 尺寸要求 3.1 帽壳部 a)长:195--250mm; b)宽:170--220mm; c)高:120--150mm。 3.2 帽舌:10--70mm。 3.3 帽沿:0--70mm,向下倾斜度0°--60°。 3.4 透气孔隙:帽壳上的打孔,总面积不少于400mm2。特殊用途不受此限。 3.5 帽箍: 分下列三个号 1号:610--660mm; 2号:570--600mm; 3号:510--560mm。 帽箍,可以分开单做,也可以通用。 3.6 垂直间距 a)塑料衬:25--50mm; b)棉织或化纤带:30--50mm。 3.7 佩戴高度:80--90mm。 3.8 水平间距:5--20mm。 3.9 帽壳周围突出物高度不超过6mm,突出物周围应有软垫。 4 颜色 一般以浅色或醒目的颜色为宜。如白色、浅黄色等。 5 重量

a)小沿、卷边安全帽不超过430g(不包括附件); b)大沿安全帽不超过460g(不包括附件); c)防寒帽不超过690g(不包括附件)。 二、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1 术语 1.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颗粒物(如毒烟、雾等)等危害其呼吸系统或眼面部的净气式防护用品。 1.2 全面罩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口和下颌等的面罩。 1.3 半面罩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遮盖口、鼻和下颌的面罩。 1.4 过滤件(过滤盒、过滤罐)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的,可滤除吸入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过滤组件)。 1.5 吸气阀 只允许吸入气体通过其进入面罩,防止呼出气体通过它排出面罩的单向阀门。 1.6 呼吸阀 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其排出面罩,防止吸入气体通过它进入面罩的单向阀门。 1.7 导气管 用于连接面罩与过滤件的气密性软管。 2 分类及标记 2.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按照面罩与过滤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导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 2.2 面罩 面罩按结构分为全面罩和半面罩。 2.3 过滤件 2.3.1 过滤件类型 2.3.1.1 普通过滤件 普通过滤件包括: a)A型:用于防护有机气体或蒸汽; b)B型:用于防护无机气体或蒸汽; c)E型:用于防护SO2或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汽; d)K型:用于防护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 e)CO型:用于防护CO气体;

设备采购流程(DOC)

1、审查机电设备材料清单及要求 监理工程师在进场后,熟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并根据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审查机电系统的设备材料,尽量避免设备材料的差、错、漏及系统功能缺陷,保证系统的功能齐全,设备性能满足要求。对于存在差、漏或矛盾之处,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业主反映。 2、联合设计和设备选型 协调和督促检查机电工程联合设计,严格控制技术方案和材料设备的造型,对于有质疑的技术方案和材料设备应及时提出,提交设计联合小组讨论,优化技术方案和避免因材料及设备原因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3、审查生产厂家资料 要求承包人提交意向采用生产厂家资料(至少三个厂家),主要审查企业资质、信贷情况、产品有关技术报告资料、业绩等,并可到邻近相关公路单位了解产品使用情况或电话了解,并确定“合格材料供应名录”。 4、生产厂家考察 监理工程师应参与对“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中指定的生产厂家对象进行考察,对生产厂家的资质、信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流程等进行考核。 5、选定生产厂家 会同考察小组完成考察报告,客观评估相关厂家考察情况和意见,通过生产厂家考察比较,在“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中筛选设备,使机电工程设备材料的性能、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如考察小组认为所考察厂家的产品质量有质疑,应重新选定“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 6、审查设备材料订购合同

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提交一份设备材料的订购合同复印件,并检查设备材料的订购合同中的有关内容(生产厂家名称、印章、订购设备材料的品牌及规格型号、订购日期、发货时间与地点等),避免错购、漏购或有意欺瞒。 7、工厂监造和测试 在项目的设备材料生产过程中,项目应制定工厂监造检查和测试制度,监理工程师应全程参与检查(包括原材料、生产制作工艺、产品企业自检流程等),并在生产现场随机取样试验,做好检查过程记录,要求设备材料标示专用标志。 8、运输与装卸要求 产品运输应做好安全保护措施,杜绝野蛮装卸,保证设备材料完好 9、进场设备材料的开箱检查 设备材料进场后,承包人应及时申报检查,未经监理工程师允许,承包人不得擅自对设备材料进行拆封。监理工程师根据承包人的申报资料,对设备材料进行100%的开箱检查。开箱检查内容包括有:包装情况、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设备材料的外观、产品序列号、附件、质量证明资料等;如设备材料有受损,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不符合或资料不全等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1、目的 通过监控所有进料质量,确保采购的原辅材料质量符合本公司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检测部对到货原辅材料执行进货检验时的基本流程。 3、职责 3.1商务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仓库负责对进厂各种物料的品名、数量及外包装的验收工作,按贮存标准分类保管及各种物资入库、出库的搬运装卸工作。 3.3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采购物料的材料技术规格书及检测标准的制定。3.4产品检测部负责检测作业指导书,检测仪器操作规范的编制、采购物资的检验和验证,对质量异常问题进行会签确认并追踪。 3.5品管部负责进货检验流程的制定并监督流程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异常物料的供应商改善反馈及后续追踪确认。 4、管理内容 4.1流程图 [ 原辅料检验流程图] (附件一)。 4.2进料点收 4.2.1供应商送货时先由仓库保管员进行收货,若于收货前发现品名、数

量、重量与实物不符,物料不经IQC(原料检验员)直接由仓库保管员负责处理。 4.2.2点收合格后,对于需要产品检测部IQC 人员检测的物料由仓管人员将货物移至待检区并发起一份《产品请检单》,把随货所附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检验单一并交付并通知IQC 人员进行检验工作。 4.2.3所有到货的原辅材料及设备零部件,仓库库管员在收货后,都要要求请购部分填写一份《来料检验报告单》,确认所请购的物料要求是否符合使 用要求。 4.3物料检验流程 4.3.1IQC 检验人员接到仓库的请检信息后,首先去仓库核对物料,核对内容包括随货所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检验单和物料外包装上的批次号、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核对无误后实施抽样检验。依据《产品检测中心抽样规定》与《各类原辅材料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项目和要求执行检验。 4.3.2物料检验完成后,IQC 检验人员应填写《原料检验报告单》,把物料的检测结果,依据该物料的[ 材料检验标准]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确认完成的检测结果签字后以打印或邮件形式发往商务部、生产技术部、品管部、及公司领导各一份。 4.3.3对于产品检测部判定为合格的物料,由IQC 人员在《原料检验报告单》直接盖合格章。对于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由产品检测部人员发起一

劳保用品进货检验制度

劳保用品进货检验制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1.Purpose 为规范公司劳保用品的进货检验,避免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而造成的工伤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2.Scope 适用公司内所使用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焊接面罩、打磨面罩、焊工手套、绝缘手套、焊工服、防尘口罩、护目镜、护耳器、其他焊工防护用具等。 3.Definition 无 4.Procedure 4.1.职责: 4.1.1. QESH部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进货检验。 4.1.2. 仓库负责劳保用品的来料接受。 4.1.3.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 4.2.作业程序: 4.2.1. 采购部在下单之前应先对劳保用品进行试用,试用反馈合格后方可下单采购。 4.2.2. 采购部应要求供应商提供以下资料,并送QESH部: 4.2.2.1.国家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当年度该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 4.2.2.2.所检批次劳保用品的出厂检验报告(非合格证书); 4.2.2.3.属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还应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 4.2.3. 仓库在接到劳保用品供应商来货时应第一时间通知QESH进行检验。 4.2.4. 仓库接收来货时应检查品名与数量是否与订单相符。 4.2. 5. QESH在收到中所要求资料之后方可进行检验。 4.2.6. 劳保用品检验分外观检验及性能检验,性能检验如无专用检测仪器则以出厂检验报告及国家检验机 构报告结果为准。 4.2.7. 劳保用品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并依照GB 2828-2003《抽样检验标准》执行。 4.3.检验要求: 4.3.1. 安全帽: 4.3.1.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1.2.是否有产品使用说明,包括保质期、适用头围大小等。 4.3.1.3.帽衬、帽箍、吸汗带、缓冲垫、衬带、下颏带、锁紧卡等部件是否齐全。 4.3.1.4.系带宽度不小于10mm。 4.3.1. 5.安全帽质量不超过430g。 4.3.1.6.帽壳内部尺寸:长:195-250mm;宽:170-220mm;高:120-150mm; 4.3.1.7.帽舌:10-70mm。 4.3.1.8.佩戴高度:80-90mm。 4.3.1.9.垂直间距:不大于50mm。 4.3.1.10.水平间距:5-20mm。 4.3.1.11.通气孔:当帽壳留有通气孔时,通气孔面积为150mm2-450mm2。 4.3.1.12.冲击吸收性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大 于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4.3.1.13.耐穿刺性能: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 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4.3.1.14.下颏带强度:下颏带发生破坏时的力值应介于150N-250N之间。 4.3.2. 安全鞋: 4.3.2.1.是否具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4.3.2.2.安全鞋的所有测试均依据GB/T 20991-2007〈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进行。 4.3.2.3.除缝合底外,鞋帮/外底结合强度不应小于4N/mm;如果鞋底有撕裂现象,则结合强度不应小于 3N/mm。 4.3.2.4.足趾保护: 4.3.2. 5.鞋内保护包头不能移动,保护包头应有一层边缘覆盖层从保护包头后部边缘开始在其下方延伸至少 5mm,并在相反方向延伸至少10mm。脚趾部位的抗磨损覆盖层厚度不小于1mm。 4.3.2.6.保护包头的最小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进货检验流程及其检验方法

进货检验流程及其检验方法 摘要:进货检验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过来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提供的物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流程,保证过程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什么是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主要是指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入厂时的检验,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确保外购物料的质量,入厂时的验收检验应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按照规定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检验数量进行严格认真的检验。 进货检验的目的 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提供的物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流程,保证过程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进货检验的形式 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①首件(批)样品检验。 首件(批)样品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对供应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具体的衡量标准。所以首

件(批)检验的样品,必须对今后的产品有代表性,以便作为以后进货的比较基准。通常在以下3种情况下应对供货单位进行首件(批)检验:a.首次交货;.设计或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c.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如采用了新工艺或特殊工艺方法,也可能是停产很长时间后重新恢复生产。 ②成批进货检验。 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B,C分类,A类是关键的,必检;B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其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规定。进货物料经检验合格后,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记录并在入库单上签字或盖章,及时通知库房收货,做好保管工作。对于原材料、辅材料的入厂检验,往往要进行理化检验,如分析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等工作,验收时要着重材质、规格、炉批号等是否符合规定。 进货检验流程 对于来自供应商提供过来的原材料后,我们需对材料进行检

劳保用品内部检验标准..

劳保用品内部检验标准 一、安全帽 1 生产资质要求 检查采购的安全帽是否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三证”不齐全的,不准接收。 2 结构形式要求 2.1 帽壳顶部应加强。可以制成光顶或有筋结构。帽壳制成无沿、有沿或卷边。 2.2 塑料帽衬应制成有后箍的结构,能自由调节帽箍大小。 2.3 无后箍帽衬的下颏带制成“Y”型,有后箍的,允许制成单根。 2.4 接触头前额部的帽箍,要透气、吸汗。 2.5 帽箍周围的衬垫,可以制成条形,或块状,并留有空间使空气流通。 3 尺寸要求 3.1 帽壳内部 a)长:195--250mm; b)宽:170--220mm; c)高:120--150mm。 3.2 帽舌:10--70mm。 3.3 帽沿:0--70mm,向下倾斜度0°--60°。 3.4 透气孔隙:帽壳上的打孔,总面积不少于400mm2。特殊用途不受此限。3.5 帽箍: 分下列三个号 1号:610--660mm; 2号:570--600mm; 3号:510--560mm。 帽箍,可以分开单做,也可以通用。 3.6 垂直间距 a)塑料衬:25--50mm; b)棉织或化纤带:30--50mm。 3.7 佩戴高度:80--90mm。 3.8 水平间距:5--20mm。 3.9 帽壳内周围突出物高度不超过6mm,突出物周围应有软垫。 4 颜色 一般以浅色或醒目的颜色为宜。如白色、浅黄色等。 5 重量

a)小沿、卷边安全帽不超过430g(不包括附件); b)大沿安全帽不超过460g(不包括附件); c)防寒帽不超过690g(不包括附件)。 二、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1 术语 1.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颗粒物(如毒烟、雾等)等危害其呼吸系统或眼面部的净气式防护用品。 1.2 全面罩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口和下颌等的面罩。 1.3 半面罩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遮盖口、鼻和下颌的面罩。 1.4 过滤件(过滤盒、过滤罐)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的,可滤除吸入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过滤组件)。 1.5 吸气阀 只允许吸入气体通过其进入面罩,防止呼出气体通过它排出面罩的单向阀门。 1.6 呼吸阀 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其排出面罩,防止吸入气体通过它进入面罩的单向阀门。 1.7 导气管 用于连接面罩与过滤件的气密性软管。 2 分类及标记 2.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按照面罩与过滤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导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 2.2 面罩 面罩按结构分为全面罩和半面罩。 2.3 过滤件 2.3.1 过滤件类型 2.3.1.1 普通过滤件 普通过滤件包括: a)A型:用于防护有机气体或蒸汽; b)B型:用于防护无机气体或蒸汽; c)E型:用于防护SO2或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汽; d)K型:用于防护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 e)CO型:用于防护CO气体;

公司进货检验规程完整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 1.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3.3技术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 3.4质量部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3.5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 工作内容 4.1外协外购件的分类 4.1.1 外协件 根据本厂生产需求,外协件分为:机械加工零件(部件)、铸件类、表面加工处理类。 4.1.2 外购件 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五金、标准件、管材、钢材、传动、气动、电气、工具及辅助材料等。 4.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 4.2.1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4.2.2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 0”缺陷为允收准则。 4.3 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部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技术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清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 非首次供货:

供方须待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开具的《检验通知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 可办理入库手续。 4.4检验工作要求 4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 4.4.2、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 4.4.3、检查结果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4.4.4、仓库必须确认《检验单》上的技术部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5质量问题的处理 4.5.1检验员或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5.2检验员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人 员的记录进行汇总,向采购部提供信息以便统计供应商业绩集中考评。 4.6进货检验规定 4.6.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 技术文件中列出的重要零件必须逐一检验并记录,其余零件的抽样方案按下 表要求执行(参考GB282—81, 一般检验水平II抽取样本): 若产品一次抽样不合格,再次送货后需再次实行抽样检验,再次抽样方案如下(计算后数量不为整数的向上取整): 抽样方案说明:

设备零部件采购流程

设备、备品备件采购流程 一、填写购置申请表 1、设备购置应由申购部门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 2、备品备件购置应由申购部门填写《备品备件物资申购表》 3、当月重点设备生产急需时负责车间应填写《计划外急用备品备件申购表》,交设备科审批,交副总批准后,采购部购买。 二、《常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及《备品备件、五金、电器物资申购表》由车间提报,经生产部、设备科审核,交分管副 总审批生效;《计划外急用备品备件申购表》由设备科申报,分管副总审批生效,交由采购部购买。 三、重点设备购置应由设备科牵头,按照供应商审计流程写出详细考察计划,报分管副总审核后对设备生产厂家及使用厂家进 行考察。按照优质、优价,货比三家的原则,由设备科牵头,由考察小组形成考察意见,确定供应商二家或三家后交总经理批准,最终由采购部确定厂商购买。 四、申购表应由申购部门填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能力、申购数量、申购理由、主要用途、技术要求及特殊要求。 五、设备(备件)进公司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主要大型设备及特殊设备)共同开箱验收。 六、对设备及备件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使用部门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通报,设备管理部门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及时通报生 产厂家,以便在质保期内修复。 七、大型备件到货后申购部门应及时更换试用,及早发现问题以便在有效的质保期内及时解决。 八、备件领用时应现场相关维修负责人进行质量检定,备件出库后使用过程后应在五天内(以领料单为准)向设备科反馈质量 信息,不及时反馈的视为合格。 1 / 1

备件购置流程: 计划外急需重点备件流程: 1 / 1

进货检验流程及规范

1.0目的: 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提供的物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流程,保证过程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外购产品的检验。 3.0职责: 3.1 物流部: 3.2 品管部: 职责1 协助技术部制定进料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 职责3 按照公司规定的分类检验方法,对部分需进行分选检验的零件进行检验, 防止不合格品入库并投入使用 职责4 识别和记录进料质量问题,对供应商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职责5 通过再检验,验证供应商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职责6 拒收进料中的不合格材料和物件 职责7 做好质量原始记录,对所检物品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上报 职责2 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图纸、检验方法和进料检查程序,对原材料、外购件、 外协件、包装物进行检验 职责9 参加外协厂送样产品检验结果的讨论,并保管好讨论记录 职责10 妥善处理进料出现的质量异常问题 职责11 协助采购部处理不合格材料的退货工作 职责12 对原料供应商、协作厂商交货质量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 职责13 对进料的规格和质量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职责8 参加外协品定点前的考察和外协厂的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估工作 职责1 负责物料的点收、保管、记录、标示、送检、入库、退货; 职责2 负责物料的储存期限管制; 职责3 负责对超过储存期限的物料报检;

3.3采购部: 3.4 生产部: 4.0进料检验细则: 检测项目 要求 判定准则 反应计划 标识验证 送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日期、等内容 标识不完整不合格 报告、纠正、联络 检验报告确认 每批次进料供应商必须提供《检验报告》 无《检验报告》不合格 报告、标识、联络 化学成分报告确认 每批次进料供应商必须提《化学成分报告》 无《化学成分报告》不合格 报告、联络 物理性能报告 每批次进料供应商必须提《物理性能报告》 无《物理性能报告》不合格 报告、联络 数量验证 不允许少于送货单数量 数量少不合格 报告、联络 包装/产品防护确认 按采购合同要求/满足产品搬运、运输防护等要求 不符合合同订单、防护 要求不合格 报告、联络 外观检验验证 不允许有麻点,色差、锈迹、裂纹、油污、 碰伤、 字迹清楚、破损、缩水、水纹、变形等 图纸或者比对标准样品 报告、联络 尺寸检测验证 按图纸或者品管部检验规范 超出公差不合格 报告、标识、联络 性能测试 按图纸或者品管部检验规范 超出标准不合格 报告、标识、联络 5.1 入库送检: 物流部在规定时间完成物料点收(含质量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标识,填写《送检单》,填写内容要求完整,物料到库半小时内送品管部报检。 5.2 进货检验流程: 5.2.1品管部收到《送捡单》(含质量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半小时内回复检验及完成时间。 5.2.2 标准确认: 来料检验员根据具体来料标识卡、物流部报检单,查找相对应来料检验标准。 5.2.3抽样: 根据来料数量按《产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确定抽样方案并取样。 5.2.4测量/实验: 职责15 进料库存品的抽验以及鉴定报废品 职责14 完成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责1 负责不合格来料让步接受,特采后,挑选、返修等具体纠正事宜 职责2 负责与供方联络处理来料不良,反馈进料及其它物品的质量信息给供方; 职责1 协助质管部处理不合格品。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企业劳动防护用具采购、使用、检查、维修、报废等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精神,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公司职工、临时工、民工都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3、前期预防 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提供给职工的工作场所环境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6、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7、如果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施工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8、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

进货检验规范

进货检验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目的 对公司的采购物资(原辅材料、外协的质量进行检验把关),凡不合格的均不能入库和投产,确保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的采购物资在入库前的检验和试验。 3、验收依据 a、产品图样 b、检验规范 c、双方签订的合同和技术质量协议 d、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 4. 工作内容 4.1按进公司物资分原材料、一般物资、辅料等。 a.重要物资主要为:钢材、铝型材、玻纤布、腊、帘布、塑料件等外协件。 b.一般物资为:五金标准件。 c.辅料:印制版、胶带、包材、工具等。 质检人员根据采购、仓库人员的物资报检情况,进行检验。 4.2对重要物资中的外协配套件以双方签订的质量协议书进行验收,主要以图纸的技术要求为主。钢材、腊、树脂以核对原厂合格证明(复印件、传真件)为主。

4.3对原材料的验收主要查阅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做好规格、外观验收记录,需要时其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委外进行检验。 4.4对一般物资主要以验证为主,主要查阅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进行外观、规格检查。 4.5辅料有仓库管理人员根据采购单/合同、入库单等直接进行验收、入库。。 4.6质检人员对物资检验和试验结果作好记录并收集有关质量文件归档。 4.7未经检验或验收的不合格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或加工。 4.8进货检验判定 4.8.1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等。 4.8.2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4.9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质量部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质量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方名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 非首次供货: 供方须待检验报告(材质保证及物理性能报告),仓库报检,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材料、外购件、外包件进货检验规范

原材料、外购件、外包件进货检验规范 篇一: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 1. 目的 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定义:无 4. 职责 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原材料请验单》(以下简称《请验单》); 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 4.4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 5.1原材料的分类

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重要项: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一般项: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由生产技术部汇总后编制《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5.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 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2%。 5.3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验收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ZJ-01-2014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 1报检过程 1.1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依据采购计划及采购订单或供货合同核对供方送货信息(包括产 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包装),通知仓库人员对采购物资的数量进行点收并放置“待检区”,大件物资不能放待检区的可做待检标识,仓库按《库房管理规定》确认无误后签送货单,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钢材类需要在卸车前确认质量的,可不做待检标识,通知质检科立即检验。 1.2外协物资——车间根据外协计划或生产要求核对外协加工的名称、型号或图号、数量, 确认无误后,放置生产过程“待检区”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 1.3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销售内勤根据物流送货单与售后人员、销售人员或客户确 认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出厂编码、物资来料原由,填写退货清单送质检科,由质检科出验证报告提交销售内勤和生产科,作为物资入库或维修依据。 说明:以上外协物资是指由本公司提供材料或生产过程中的外协物资,供应商按图纸直接提供的或需要办入库手续的外协件按采购物资处理。 2检验过程的实施 1)检验人员根据报检物资准备相应的原料料检验规程、所需要的检测量具及仪器,保证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 2)检验人员在对采购物资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等进行初检后, 依据相应的检验规程对报检物资进行检验。 3)对于超出本公司检验能力的项目,根据采购合同或质检科提出要求供方提供相关产品合 格证明,本公司检验人员对其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供应商合格凭证等进行验证。 4)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类及用于公司生活、办公的物资不在公司质检部检验范围。 5)工装夹具工具仪器等生产设施由使用申请部门验收无误签字后,仓库直接入库。 3对检验结果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