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14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14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的薄木板的右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μmg时,物块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

C. 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

D. 当F>μ(m+M)g时,物块的加速度与恒力F无关

【答案】D

【解析】A、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当F作用在木板上时木板向右运动,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故A错误;

B、当物块刚相对木板滑动时,对物块有μmg=ma,a=μg.对整体有F=(M+m)a=μ(M+m)g,因此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静止,故B错误;

C、只有当F>μ(m+M)g时,物块才相对木板滑动,故C错误;

D、当F>μ(m+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对物块有μmg=ma,a=μg,与F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A、m B的A,B两个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拉力F的最大值是

A. μm B g

B. μ(m A+m B)g

C. μm B(m A+m B)g

m A D. μm A(m A+m B)g

m B

【答案】B

【解析】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时拉力F达到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B物体:μm B g=m B a,解得:a=μg;对整体:F=(m A+m B)a,解得:F=μ(m A+m B)g,拉力F只要小于最大值两物体即可以相对静止,一起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故B正确,故AC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A叠放在长方体物块B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2kg,m B=1kg,A、B之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2=0.1,现对A施加水平力F,若F从0开始逐渐增大,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 当拉力超过3N时,A、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B. 当拉力超过4N时,A、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C. 当拉力超过5N时,B的加速度为1m/s2

D. 当拉力超过6N时,A、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D

【解析】对AB整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2=μ2(m A+m B)g=3N,当拉力小于3N时,A、B相对地面都静止,当AB间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间发生相对滑动,f1=μ1m A g=4N,对B,由牛

顿第二定律得:a B=f1−f2

m B

=1m/s2.对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2=(m A+m B)a B,F=6N,当拉力超过6 N时,A、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m/2的两个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像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

A. f/k

B. 2f/k

C. 3f/k

D. 4f/k

【答案】C

【解析】物体做简谐运动,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是由弹簧的弹力充当回复力。取上面的小物块为研究对象,则是由静摩擦力充当回复力。当两物体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力时,两物体达到了简谐运动的最大振幅。

又因为两个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物体有f=1

2ma,取整体有kx=(1

2

m+m)a,

两式联立可得x=3f

k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多选题

5.(多选)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释放.某同学在研究小球落到弹簧上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他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方向建立坐标轴Ox,作出小球所受弹力F大小随小球下落的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当x=ℎ+2x0时,小球的动能最小

B. 最低点的坐标:x=ℎ+2x0

C. 当x=ℎ+2x0时,小球的加速度为−g,且弹力为2mg

D. 小球动能的最大值为mgℎ+mgx0

2

【答案】CD

【解析】AB.由图乙可知mg=kx0,解得x0=mg

k

,由F−x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弹力所做的功,

则有W

弹=1

2

k(x−ℎ)2,由动能定理得mgx−1

2

k(x−ℎ)2=0,即mgx−mg

2x0

(x−ℎ)2=0,解得x=ℎ+x

(1+

√1+2ℎ

x0

),故最低点坐标不是ℎ+2x0,且此处动能不是最小,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mg=kx0,由对称性可知当x=ℎ+2x0时,小球加速度为−g,且弹力为2mg,故C正确;

D.小球在x=ℎ+x0处时,动能有最大值,根据动能定理有mg(ℎ+x0)+W弹=E km−0,依题可得W弹=

−1

2mgx0,所以E km=mgℎ+1

2

mgx0,故D正确。

6.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 A=1kg和m B=2kg的A、B两物块,A,B 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A. 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

B. 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 若F =4 N ,则B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 N

D. 若F =8 N ,则B 物块的加速度为1m/s 2 【答案】CD

【解析】

A 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A =μm A g =0.2×1×10N =2N ,

B 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B =μm B g =0.2×2×10N =4N ;当A 刚好在木板上滑动,B 和木板整体受到摩擦力2N ,轻质木板,质量不计,所以B 的加速度a =2

2 m/s 2=1m/s 2;此时对整体:F 0=(m A +m B )a =(1+2)×1N =3N 。 A.因水平面光滑,且F =1N

C.因水平面光滑,且F =4N >F 0=3N ,所以物块与木板相对滑动,此时木板受到A 给的摩擦力为f A =2N

D.因水平面光滑,且F =8N >F 0=3N ,所以物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和木板整体受到摩擦力2N ,则有:f A =m B a B ,解得B 的加速度aB =1m/s 2,故D 正确。 故选CD 。

7.如下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8kg ,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

s 2,随即以1m 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

C. 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

0.75m s 2

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 小车以1m

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 【答案】AC

【解析】物体静止不动时,水平方向弹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有f 静=F 弹=6N 物体随小车一起向右加速,当静摩擦力为零时,有F 弹=ma 1,解得:a 1=0.75m/s 2 当静摩擦力向右时,且达到6N 时,有F 弹+f =ma 2,解得:a 2=1.5m/s 2

由于1m/s 2<1.5m/s 2,故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伸长量不变,故弹力不变

由于0.75m/s 2<1m/s 2<1.5m/s 2,故物体受静摩擦力先向左,减小到零后方向增加,且当小车向右的加速度为0.75m/s 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当小车以1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静摩擦力向右,由于F 弹+f =ma ,解得f =2N ,故 AC 正确,BD 错误。 故选AC 。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个小球A 、B 套在光滑水平直杆P 上,整个直杆被固定在竖直转轴上,并保持水平,两球间用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的轻质弹簧连接在一起,A 球被轻质细绳拴在竖直转轴上,细绳长度也为L ,现欲使横杆AB 随竖直转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ω,求当弹簧长度稳定后,细绳的拉力和弹簧的总长度各为多大?

A. 细绳的拉力为3mω2L

B. 弹簧总长度为k+mω2k−mω2

L

C. 细绳的拉力为mω2L(1+2k k−mω

2)

D. 弹簧总长度为L +2mω2L k

【答案】BC

【解析】设直杆匀速转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 , 对A 球有:F T −F =Mω2L ,对B 球有:F =mω2(2L +x) ,F =Kx ,解以上方程组可得:F T =Mω2L +2mω2KL K−mω

2,x =

2mω2L K−mω

2

则弹簧的总长为:L′=L +2mω2L K−mω2

=

K+mω2K−mω2

L ,

故BC 正确,AD 错误。 故选BC 。 三、计算题

9.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 =2.4m.质量M =2.0kg 的B 物体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通过轻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物体相连接,连接B 的细绳与斜面平行.A 的质量m =2.5kg ,绳拉直时用手托住A 物体使其在距地面h 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A 、B 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取g =10m/s 2,sin37º=0.6,cos37º=0.8. (1)求A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及绳子拉力T 的大小;

(2)求当A 物体从多高处静止释放,B 物体恰好运动至斜面最高点;

(3)若A 物体从ℎ1=1.6m 处静止释放,要使B 物体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求A 物体质量m 的取值范围.(设B 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解:(1)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对A有:mg−T=ma

对B有:T−Mgsinθ−μMgcosθ=Ma

代入数据解得:a=2m/s2

绳子拉力大小:T=20N

(2)设物体A着地时B的速度为v,A着地后B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对B有:Mgsinθ+μMgcosθ=Ma1

代入数据解得:a1=8m/s2

对B由运动学公式得:着地前v2=2aℎ

着地后v2=2a1(L−ℎ)

代入数据解得:ℎ=1.92m

(3)设A着地后B向上滑行距离x

v2=2a1x x≤L−ℎ1

着地前v2=2aℎ1

代入数据解得:m≤4kg

另一方面要能拉动必须有:mg>Mgsinθ+μMgcosθ

解得m>1.6kg

所以物体A的质量范围是1.6kg

【解析】(1)分别对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联立求解;

(2)A着地后B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A着地前和着地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3)A着地后,由运动学公式及质量关系得解。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薄木板右端叠放着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4

力加速度为g.

(1)若使木板与物块一起以初速度v0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求木板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s0;

(2)若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为使木板沿水平桌面向右滑动且与物块间没有相对滑动,求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

(3)若给木板施加大小为F=3μmg、方向沿水平桌面向右的拉力,经过时间t0,撤去拉力F,此后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求木板运动全过程通过的路程s.

【答案】解:(1)对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系统,设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g

4

=2ma0

又s0=v02

2a0

解得s0=2v02

μg

(2)设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系统一起向右滑动时,最小拉力为F min,最大拉力为F max,则:

F min=μ

4

×2mg=

μmg

2

系统受最大拉力时,设加速度为a max,则F max−μmg

2

=2ma max 对物块,有μmg=ma max

解得F max=5μmg

2

要使木板沿水平桌面向右滑动且与物块间没有相对滑动,F应满足

μmg 2

2

(3)由于F=3μmg>5μmg

2

,所以物块与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物块的加速度a1=μg

撤去拉力F时物块的速度v1=a1t0=μgt0

设木板加速度为a2,则F−μmg−2μmg

4

=ma2

解得a2=3

2

μg

撤去拉力F时木板的速度v2=a2t0=3

2

μgt0

撤去拉力F后木板的加速度a3=−3

2

μg

设撤去拉力F后,再经过时间t1,木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之后再经过时间t2,木板停止滑行.则:

解得t1=1

5

t0

v=6

5

μgt0

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运动的加速度a4=−1

4

μg

则t2=0−6

5

μgt0

−μg

4=24

5

t0

木板运动的总位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11.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底端与一水平传送带左端平滑连接于B点,传送带以v0=2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一小物块(可看成质点)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从传送带右端的C点滑下.己知斜面长度L1=1.6m,传送带长度L2=5m,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 10m/s2.求:

(1)小物块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 B;

(2)小物块从A点到C点所用时间t;

(3)要使小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应满足怎样的条件以及B点到C点的最短时间t min.

【答案】解:

(1)小物块从A下滑到B的过程中的加速度

由v B2=2a1L1得:;

(2)A下滑到B的时间t1=v B

a1

=0.8s

小物块刚滑上传送带上时的加速度

当小物块速度减小到v0时所用时间t2=v B−v0

a2

=1s

则t2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x=1

2

(v B+v0)t2=3m

故在剩下(L2−x)的这段位移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t3=L2−x

v0

=1s

总时间t=t1+t2+t3=2.8s;

(3)要使小物块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最短,则需要小物块从B到C一直加速,则加速度a3=μg=

2m/s 2

由v C 2−v B 2=2a 3L 2得

v C =6m/s

故传送带则需顺时针转动,且v 0⩾6m/s 从B 到C 的最短时间t min =

v C −v B a 3

=1s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传动带顺时针转动时,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

(1)从A 到B 求出加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即可求得达到B 点的速度;

(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判断出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的时间; (3)使小物块从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最短,则需要小物块从B 到C 一直加速,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出最短时间。

12.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传送带上有一长L =1m ,质量M =0.5kg 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质量为m =0.3kg 的小木块.对木板施加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 ,同时让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运行速度v =2m/s.已知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1=√3

2

,木板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

4

,取g =10m/s 2,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为维持薄木板静止不动,恒力F 应为多大? (2)为使物块滑离木板,恒力F 应满足的条件?

(3)若F =10N ,木板与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分离?分离前的这段时间木板、木块、传送带组成的系统产生的热量Q .

【答案】解:(1)整体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有

F−(M+m)gsinα−f=0,F N−(M+m)gcosα=0,f=μ2F N,代入数据解得F=7N;

(2)设小木块恰好不相对木板滑动的加速度为a1,

则μ1mgcosα−mgsinα=ma1

对木板受力分析,

则F−Mgsinα−μ2(M+m)gcosα−μ1mgcosα=ma2

要滑离应满足a1

解得F>9N;

(3)因为F=10N>9N,所以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对小木块有a1=2.5m/s2

对长木板,则F−Mgsinα−μ2(M+m)gcosα−μ1mgcosα=ma3

解得a3=4.5m/s2由几何关系有L=1

2a3t2−1

2

a1t2

解得t=1s

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两处,则Q=Q1+Q2=μ1mgcosαL+μ2(M+m)gcosα(vt+1

2

a3t2)

解得Q=15J。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由于木板维持静止不动,则受到合外力为0,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之和等于力F,从而求出F;

(2)当物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物块的最大加速度。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木板受到自身的重力,拉力,传送带提供的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物块提供的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压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此时木板的加速度。若要物块滑离木板,则要求木板的加速度大于物块的加速度,以此求出恒力应该满足的条件;

(3)因为F=10N是满足(2)求出的条件的,判断出物块能够离开木板。木板和物块均做初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好分离时两者的位移差为木板长度,以此求出分离需要经历的时间。系统摩擦生热等于物块木板之间摩擦生热与木板传送带摩擦生热之和,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为木板长度,木板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木板运动的位移与传送带运动的位移之和,最后运用公式Q=Fx可求解。

12.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绝缘斜面的倾角θ=37°,物体C带正电固定在斜面底端,A物体的质量为m、带

正电(带电量保持不变),B物体的质量为19

3

m、不带电;三个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开始A、B靠在一起静止在距C物体l0处,然后给物体B施加一个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两个球一起以加速度a=0.5g匀加

速沿斜面向上运动,直到AB分离并将B物体拿掉.求:(sin37°=0.6,相距r的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势能

为E p=k Qq

r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1)A、B物体分离处距C球的距离多大?

(2)A物体距离C球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分别多大?(√465≈21.6)

【答案】解:(1)设物体C带电Q,A带电q,所以有:

分离时,对B:,即F=19

5mg+19

3

ma

对A球:

两式相比:l 2

l02

=4,所以l=2l0

(2)分离时物体A的速度为v,v2=2a(l−l0)=gl0

根据能量关系有:

将kqQ=4.4mgl02代入可得:

6x2−39l0x+44l02=0

解得:x=39±√465

12

l0

则最短距离为1.45l0,最远距离为5.05l0

【解析】本题考查了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涉及到平衡问题、能量问题和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难度比较大,关键是找到AB两球分离的临界点。

(1)开始状态下对A、B两个小球,根据平衡状态分析电场力的大小;分离时两小球的加速度相同,但弹力等于0,对两个小球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表示加速度,联立计算;

(2)分离时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计算速度,再结合能量守恒列式表示A物体距C的距离满足的关系,根据数学知识计算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3.如图所示,足够高足够长的桌面上有一块木板A,木板长度为1.5m,质量为5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质量也为5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开始时木板静止,当B

以水平初速度v0=3m/s滑上A的左端的同时在连接A右端且绕过定滑轮的轻绳上无初速度的挂上一个重物C,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g=10m/s2),求:

(1)B刚滑上A时,B所受到的摩擦力;

(2)此后的运动过程中若要使B不从A上滑出,则C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解:(1)f=μ1mg=5N,向左(或者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2)若在右端共速,则物块:由f=μ1mg a1=μ1g=1m/s2

减速由运动学公式x1=v0t−1

2a1t2x2=1

2

a2t2

木板:a2=2m/s2加速,二者v−t图像如图所示

m1g+f

上−f

=(m1+m

)a2

解得m1=25

8

kg

若从左端滑下则m2g−f下=(m2+m板)a1

解得m2=10

3

kg

答案25

8≤m≤10

3

kg

【解析】(1)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B刚滑上A时,B所受到的摩擦力;

(2)分情况讨论在右端共速和从左端滑下两种情况,分析好受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可分析解题。

压轴题13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板块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13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板块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块质量可忽略不计的足够长的轻质绝缘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板上放置A、B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 A=0.10kg、m B=0.20kg,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在水平面上方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场强E= 2.0×105N/C。现将A、B带上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A=2.0×10−6C、q B= −3.5×10−6C,且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带电后A、B的运动状态是() A. A、B都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B. A静止不动,B以1.5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C. A以2.0m/s2的加速度向左运动,B以1.5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D. A以2.0m/s2的加速度向左运动,B以2.5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答案】D 【解析】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力:f A=μm A g=0.2×0.1×10N=0.2N 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力:fB=μm B g=0.2×0.2×10N=0.4N 由于f B>f A,所以木板跟B一起运动; 对A水平方向受力分析有:q A E−μm A g=m A a A,解得:a A=2.0m/s2,方向向左; 对B水平方向受力分析有:q B E−μm A g=m B a B,解得:a B=2.5m/s2,方向向右;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一长轻质薄硬纸片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质量均为1kg的A,B两物块,A,B与薄硬纸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B. 若F=8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4.0m/s2 C. 无论力F多大,A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D. 无论力F多大,B与薄硬纸片都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C

压轴题14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14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的薄木板的右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μmg时,物块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 C. 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 D. 当F>μ(m+M)g时,物块的加速度与恒力F无关 【答案】D 【解析】A、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当F作用在木板上时木板向右运动,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故A错误; B、当物块刚相对木板滑动时,对物块有μmg=ma,a=μg.对整体有F=(M+m)a=μ(M+m)g,因此当F=μmg时,物块相对木板静止,故B错误; C、只有当F>μ(m+M)g时,物块才相对木板滑动,故C错误; D、当F>μ(m+M)g时,物块相对木板滑动,对物块有μmg=ma,a=μg,与F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A、m B的A,B两个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拉力F的最大值是 A. μm B g B. μ(m A+m B)g C. μm B(m A+m B)g m A D. μm A(m A+m B)g m B 【答案】B 【解析】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时拉力F达到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B物体:μm B g=m B a,解得:a=μg;对整体:F=(m A+m B)a,解得:F=μ(m A+m B)g,拉力F只要小于最大值两物体即可以相对静止,一起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故B正确,故ACD错误。 故选B。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会出现一些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若题目中出现“恰好”“刚好”等字眼,明显表示过程中存在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过程中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过程中存在着极值,而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一、接触与分离的临界条件 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由原来的不为零变为零.因此解答此类问题,应该对原状态下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方程,令其中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解得临界状态的加速度,以临界加速度为依据分析各种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的变化. 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小球用长度也 为R 的轻质细线悬挂在小车车厢水平顶部的A 点,现观察到小球与车顶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正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g B .小车正向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3 g C .若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大小为23g ,则车厢顶部对小球的弹力为mg D .若细线张力减小,则小球一定离开车厢顶部 [解析] 如图所示,小球恰好与车顶接触的临界状态是车顶对小球的弹力恰为零,故临界加速度a 0=g tan θ,由线长等于小球半径可得,θ=60°,a 0=3g .小球与车顶接触时,小车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加速度大小a ≥3g ,A 、B 项错;当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大小a =23g 时,ma F N +mg =tan θ,解得F N =mg ,C 项正确;细线张力F T =ma sin θ, 小球与车顶接触 的临界(最小)值F Tmin =2mg ,当张力的初始值F T >2mg 时,张力减小时只要仍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小球就不会离 开车厢顶部,D 项错误. [答案] C 二、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 如图所示,小车内 固定一个倾角为θ =37°的光滑斜面,用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系住一个质量为m =2 kg 的小球,取g =10 m/s 2,sin 37°=0.6, cos 37°=0.8,则: (1)当小车以a 1=5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 (2)当小车以a 2=2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上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 本题中存在一个临界状态,即小球刚好脱离斜面的状态,设此时加速度为a 0,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将细线拉力分解为水平x 方向和竖直y 方向两个分力, 则得到 F cos θ=ma 0 F sin θ-mg =0 a 0=g tan θ=403 m/s 2. (1)a 1=5 m/s 2

09-14年福建物理高考试卷分析

09-14年福建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1.福建省高考物理考纲分析 (1)福建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考生可在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但不得同时选择2个模块。其中,必考内容包括: 必修1“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2“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考内容包括: 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物理学科试题总分为120分,选考内容约占10%。解答时间控制在60分钟 选择题:必考部分:6道题,每道题6分,总分36分 选考部分:选修3-3:两道题,每道题6分 选修3-5:两道题,每道题612分(考生选3-3或3-5的一个模块解题) 实验题:两道题,分值比例一般为6+12分的结构(解答时间8-10分钟) 计算题:三道题,第一题(简单题)15分解答时间5-8分钟、第二题(中档题)19分解答时间10-12分钟、第三题(难题) 20分解答时间13-15分钟。试卷包括简单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期中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难度比例在3:5:2,难度系 数在0.55-0.6之间。 2.试卷分析 (1)09-14年高考选择题知识点分布 (★上表中黑色字体部分为必考题,灰色背景部分为选考题) 必考部分:6道*6分 1.独立知识模块:①.万有引力及天体运动;②.交变电流(图像的考查几率较高);③.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光的波动性两 部分均为考查的重点),在10年及12年的选择题中没有出现,13年应作为选择题必考内容进行复习;④.机械振动机械波 (振动和波两方面均为考试的重点,重在图像的考查),11年的选择题当中没有出现;以上四部分的知识点都是独立的模块, 作为独立模块的专题进行复习,确保学生在这四道题上不失分。 2.综合知识模块:①.力学与运动学(常考的内容包括简单的受力分析,基础运动分析,功能关系),历年的选择部分均会有 一道这样的试题,10年、11年及12年均出现,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好的动态分析能力和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要注重基础的 夯实;②.电场磁场类知识的考查,该部分出题的不确定性比较大,09年和12年均出现,在除独立模块的四部分知识点之外 该部分的知识也要作为重点复习(包括静电场,磁场中物体的状态分析及运动分析); (参考解答时间15-18分钟)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 1.如图所示,在一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有圆形区域,圆心在x 轴负半轴上,P 、Q 是圆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P (-8L ,0),Q (-3L ,0)。y 轴的左侧空间,在圆形区域外,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y 轴的右侧空间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现从P 点沿与x 轴正方向成37°角射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一象限,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初速度; (2)粒子从P 点射出到再次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1)8qBL v m =;(2)41(1)45m t qB π=+ 【解析】 【详解】 (1)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沿与x 轴正向成37o 角方向射出,经过圆周C 点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y 轴左侧磁场后,从y 轴上D 点垂直于y 轴射入右侧磁场,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5sin37o QC L = 15sin37O OQ O Q L = = 在y 轴左侧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1R , 11R OQ QC =+

2 1 v qvB m R = 解得:8qBL v m = ; (2)由公式2 2 v qvB m R =得:2mv R qB =,解得:24R L = 由24R L =可知带电粒子经过y 轴右侧磁场后从图中1O 占垂直于y 轴射放左侧磁场,由对称性,在y 圆周点左侧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圆周上的E 点,沿直线打到P 点,设带电粒子从P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1t 5cos37o PC L = 1PC t v = 带电粒子从C 点到D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1T ,时间为2t 12m T qB π= 21 37360 o o t T = 带电粒子从D 做匀速圆周运动到1O 点的周期为2T ,所用时间为3t 22·2m m T q B qB ππ= = 3212 t T = 从P 点到再次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2222t t t t =++ 联立解得:41145 m t qB π⎛⎫=+ ⎪⎝ ⎭ 。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内均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2B 和B (B 的大小未知),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内存在沿﹣y 方向的匀强电场,x 轴上有一点P ,其坐标为(L ,0)。现使一个电量大小为q 、质量为m 的带正电粒子从坐标(﹣2a ,a )处以沿+x 方向的初速度v 0出发,该粒子恰好能经原点进入y 轴右侧并

压轴题12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12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 一、单选题 1.两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根轻质细绳连接。将它们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A受到沿水平方向作用力F时,两物体共同运动,绳中拉力恰好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欲使拉力F变大且细绳不被拉断,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A. 减小A物体的质量m1 B. 减小B物体的质量m2 C. 将它们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 D. 将它们放在动摩擦因数更大的水平面上运动 【答案】B 【解析】设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之间绳子的拉力为T,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μ(m1+m2)g=(m1+m2)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T−μm2g=m2a 联立知,绳子拉力T=m2 m1+m2 F 可见绳子的拉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与F和A、B的质量有关。 由于开始绳子拉力恰好达到最大,欲使拉力F变大且细绳不被拉断,必然使m2 m1+m2 减小才可能。 由于m2 m1+m2=1m 1 m2 +1,故可增大A的质量m1,或者减小B的质量m2,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P、Q叠放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用水平外力F将物块Q从物块P的下方抽出,抽出过程中P、Q的加速度分别为a P、a Q,且a Q=2a P,重力加速度为g,则F的大小为() A. 3μmg B. 2.5μmg C. 4μmg D. 5μmg 【答案】D 【解析】以P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a p 可得:a p=μg 所以:a Q=2a p=2μg 对Q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压轴题11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弹簧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11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弹簧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t1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 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所受合外力一直减小 D. t1~t3全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解:A、t1时刻小球刚接触弹簧,小球的速度仍在增大,速度不是最大。当弹簧的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才最大。故A错误。 B、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弹簧的弹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合外力先向下后向上,所以小球先加速后减速,即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 CD、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加速度先向下逐渐减小,后向上逐渐增大。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弹簧的弹力先大于小球的重力,后小于重力,合外力先向上,后向下,而弹力逐渐减小,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牛顿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 2.如图,某发射系统内有一木箱,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内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装有压力传感器.木箱静止时,上表面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12.0N,下表面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20.0N.当系统竖直向上发射时,上表面传感器的读数变成下表面压力传感器读数的一半,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此时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临界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临界法 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下的物理问题称为临界问题。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称为临界法。在高中物理的各个部分都有临界问题,都可用临界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被破坏而尚未被破坏的状态。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临界条件。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充分利用物理状态和物理规律,分析临界状态或边界条件,在特殊状态下,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便可直接解决临界问题。
物理方法包括(1)利用临界条件,(2)利用边界条件,(3)利用矢量图。 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是相关联的,其主要区别是:临界问题通常用物理方法,极值问题通常用数学方法。 二、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临界条件主要有下列几种: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间的弹力0=N F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断裂: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松弛:0=T F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在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物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加速度最大,所受合外力最小时加速度最小;加速度为0时,速度往往最大。 例1.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 .t=2s 时最大 B .t=2s 时最小 C .t=8.5s 时最大 D .t=8.5s 时最小 6.解析】0~4s ,加速度向上,人超重,设地板对人支持力为F N ,则ma mg F N =-,当s t 2=时,加速度最大,支持力就最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板压力也最大;7~10s ,加速度向下,人失重,设地板对人支持力为F N ,则ma F mg N =-, ma mg F N -=当s t 5.8=时,加速度最大,支持力就最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人对地板压力也最小。【答案】AD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定律和超重失重知识,难度:中等 三、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1)水平面上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物体放在转动的圆盘上,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静摩擦力通过向心力。 物体相对圆盘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最大静摩擦力恰好提供向心 力,即r m r v m mg 2 02ωμ==,临界角速度r g μω=0。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0 ωω>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压轴题09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传送带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解析版)

压轴题09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传送带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 B. 若v2v,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第十三讲:超重与失重 简单连接体问题 临界与极值问题

第十三讲:超重与失重 简单连接体问题 临界与极值问题 一、超重与失重 (1)当出现超重、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变化.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而与速度无关. (3)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大小是ma . (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例1】(2010·浙江理综·1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 B 的压力一定为零 B . 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C .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 【例2】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到的压力与 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电梯在启动阶段约经历了2.5秒的加速上升过程 B.电梯在启动阶段约经历了4秒的加速上升过程 C.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6.7 m /s 2 D.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16.7 m /s 2 二、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的问题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 1.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连接构成的系统称为连接体。 2.连接体常见的连接方式 (1)用细绳将两个物体连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细绳的“张力”体现的。 (2)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力”连接在一起。 (3)两个物体通互相接触推压连接在一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弹力”。 3.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整体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采用“整体法”解题只能求整体加速度a 以及系统和外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而不能直接求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物体、状态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采用“隔离法”,可以同时求系统的加速度a 以及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但是不能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

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原卷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

压轴题01 动力学与运动学综合问题 目录 一,考向分析 (1) 二.题型及要领归纳 (1) 热点题型一 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经典多过程运动模型 (1) 热点题型二 动力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3) 热点题型三 结合新情景考察动力学观点 (4) 类型一 以生产生活问题为情境构建多过程多运动问题考动力学观点 (4) 类型二 以问题探索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考动力学观点 (4) 类型三 以科研背景为题材构建物理模型考动力学观点 (5) 三.压轴题速练 (5) 一,考向分析 1.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的典型题型,包括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高考中既可以在选择题中命题,更会在计算题中命题。2023年高考对于动力学的考察仍然是照顾点。 2.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关键物理素养. 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牛顿第二定律对于整个高中物理的串联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是提高学生关键物理素养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动力学问题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对与高种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以及对于图像问题的考察等,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二.题型及要领归纳 热点题型一 结合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考察经典多过程运动模型 多过程问题的处理 (1)不同过程之间衔接的关键物理量是不同过程之间的衔接速度。 (2)用好四个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20=2ax ,x =v +v 02 t 。 (3)充分借助v -t 图像,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过程经历的不同阶段,可获得的重要信息有加速度(斜率)、位移(面积)和速度。 ①多过程v -t 图像“上凸”模型,如图所示。 特点:全程初、末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和匀减速过程平均速度相等。 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 =a 1t 1,v =a 2t 2得

力学压轴选择题(全国甲卷和Ⅰ卷)-2023年高考物理十年压轴真题与模拟(原卷版)

力学压轴选择题(全国甲卷和Ⅰ卷) 高考物理力学压轴题是考查学生物理学科素养高低的试金石,表现为综合性强、求解难度大、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一、命题范围 1.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压轴指数★★★) ①行星冲日问题。结合开普勒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决。 ②结合最近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利用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性题目(压轴指数★★★★)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临界问题和瞬时性问题。 3、共点力平衡(压轴指数★★★) 三力平衡的处理方法,除常规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方法,例如相似三角形法和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处理相关问题。 4、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压轴指数★★★★★)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处理力学综合类题目。 二、命题类型 1.力学情境综合型。物理情境选自生活生产情境或学习探究情境,物理力学情境综合型试题的物理模型有:斜面、板块、弹簧等模型。研究对象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物理过程复杂程度高。已知条件情境化、隐秘化、需要仔细挖掘题目信息。求解方法技巧性强、灵活性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命题点常包含: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命题常涉及运动学、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物理规律的综合运用,有时也会与相关图像联系在一起。 2. 单一物体多过程型、多物体同一过程型问题。对单一物体多过程型问题,比较多过程的不同之处,利用数学语言列方程求解。对于多物体同一过程型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或采用隔离法,或采用整体法,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预测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重点要放在单个物体与弹簧模型结合的直线运动、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以及多物体与板块模型、运动图像相结合的直线运动问题上。 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中物理极值问题的求解与分析

高中物理极值问题的求解与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解题方法多样.有一类是极值问题的求解,这类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核心知识点,高考压轴题中经常出现,是学生感到难解的题型之一.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方法,另一类是数学方法,下面就运用这两类方法对求极值的问题加以解析. 一、用物理方法求解极值 1. 分析物理过程,寻求极值条件求解 例如:如图1所示,质量为1g的小环带4×10-4C的正电,套在长直的绝缘杆上,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将杆放入都是水平的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杆所在平面与磁场垂直,与电场的夹角为37°.若E=10N/C,B=0.5T,小环从静止启动.求:(1)当小环加速度最大时,环的速度和加速度;(2)当小环的速度最大时,环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1)小环从静止启动后,受力情况如图2,随着速度的增大,洛仑兹力便增大,于是正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加速度增大.当环的速度为v时,正压力为零,摩擦力消失,此时环有最大加速度amax.(2)在上述状态之后,环的速度继续增大导致洛仑兹力继续增大,致使小环下侧与杆之间出现挤压力N,如图3.于是摩擦力f又产生,杆的加速度a减小,v?圯Bvq?圯N?圯f?圯a,当a减小

到零时,环有最大速度vmax. 解:(1)在平行于杆的方向上有:mgsin37°- Eqcos37°=mamax 解得:amax=2.8 m/s2 在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Bvq = mgcos37°+ Eqsin37° 解得:v=52 m/s (2)在平行于杆方向有:mgsin37°= Eqcos37°+ f 在垂直于杆方向有:Bvmaxq = mgcos37° + Eqsin37° + N 又f = ?滋N 解得:vmax = 122m/s 求解这类极值问题,关键要细致地分析物理过程,理顺物理量的关系,找出变化点和转折点,寻找到极值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养成重视分析物理过程求解习题的习惯,这也是学好物理的根本方法之一. 2. 利用物理图像求解极值 例如:物体A、B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B以2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A、B的v-t图像,如图4所示可知,A、B 再次相遇前它们之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vA=vB,得t=5s. A、B间距离的最大值数值上等于ΔOvAP 的面积,即ΔSmax= ×5×10m=25m.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将物理现象转化为图像问题的能力.这就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难题综合题及答案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压轴题 1.“太空粒子探测器”是由加速、偏转和收集三部分组成,其原理可简化如下:如图1所示,辐射状的加速电场区域边界为两个同心平行半圆弧面,圆心为O ,外圆弧面AB 的电势为 2 L ()o ϕ>,内圆弧面CD 的电势为φ,足够长的收集板MN 平行边界ACDB ,ACDB 与MN 板的距离为L .假设太空中漂浮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它们能均匀地吸附到AB 圆弧面上,并被加速电场从静止开始加速,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它星球对粒子的影响,不考虑过边界ACDB 的粒子再次返回. (1)求粒子到达O 点时速度的大小; (2)如图2所示,在PQ (与ACDB 重合且足够长)和收集板MN 之间区域加一个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则发现均匀吸附到AB 圆弧面的粒子经O 点进入磁场后最多有23 能打到MN 板上,求所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如图3所示,在PQ (与ACDB 重合且足够长)和收集板MN 之间区域加一个垂直MN 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所示,大小4E L φ = ,若从AB 圆弧面收集到的某粒子经 O 点进入电场后到达收集板MN 离O 点最远,求该粒子到达O 点的速度的方向和它在PQ 与MN 间运动的时间. 【答案】(1)2q v m ϕ =2)12m B L q ϕ=3)060α∴= ;22m L q ϕ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解:(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电场力做功,得:2 102 qU mv =- 2U ϕϕϕ=-=2q v m ϕ=

(2)从AB 圆弧面收集到的粒子有 2 3 能打到MN 板上,则上端刚好能打到MN 上的粒子与MN 相切,则入射的方向与OA 之间的夹角是60︒,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甲,轨迹圆心角060θ=. 根据几何关系,粒子圆周运动的半径:2R L =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2 v qBv m R = 联合解得:12m B L q ϕ = (3)如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与MN 相切时,切点到O 点的距离最远, 这是一个类平抛运动的逆过程. 建立如图坐标. 2 12qE L t m = 222mL m t L qE q ϕ = =22x Eq qEL q v t m m m ϕ = == 若速度与x 轴方向的夹角为α角

【高中物理】学会五种方法 巧解高中物理计算题

【高中物理】学会五种方法巧解高中物理计算题【高中物理】学会五种方法巧解高中物理计算题 在郑州四中物理教研组长、市级十佳教师、省级辅导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董文方老 师看来, 高中物理 的计算题包括对象、条件、过程或状态、规律4个要素。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载体,条 件是对物理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一些限制,或者是概念和规律的适用范围。解题时可选择一 个或多个子过程组成的全过程研究,通过一定条件下所遵循的规则,解答出正确的答案。 他认为,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有效规范的答题技巧 和常用的解题方法。 审题、挑选出研究对象、创建模型、规范定义 用好四步,拿下计算题高分 审题即为化解题意,通过写作,弄清楚题目中的物理情境、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明晰”显性条件,“发掘”暗含条件,“弄懂”模糊不清条件,分析起至主要促进作用 的因素和条件,图画出来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草图,能够快速、精确地领会把握住命题意图,选准解题的切入点。 审题后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其条件限制、状态量特点和过程量的变化规律后,就是建 立物理模型,建模的方法有:对象模型――确定研究对象,突出问题主干,把研究对象的 物理结构简化为传统的经典模型。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日地间距是影响地球公转周期的 主要因素,地球的大小对公转周期的影响可以忽略是次要因素,地球可看做质点;条件模型――当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因粒子所受的重力远小于电场力,可舍去重力的 作用,使问题得到简化;过程模型――将复杂的物理情境,通过分析题述条件,整合后用 熟悉的、简单的等效模型代替题述情景,将复杂问题的求解简化,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 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规范定义就是指语言定义规范、搞图规范、方程式书写规范、字母符号规范、数学 运算规范、结果呈现出规范。”董老师展开了具体内容的分析。 其中的语言表述规范就是正确表述研究对象、条件、过程或状态、规律四个要素;明 确指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临界条件;物理术语准确。做图规范指画示意图(受力图、电 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形、图线要清晰准确。结 果呈现规范是指演算时一般先进行字母运算,从列出的方程推导出字母结果,然后代入数 值计算结果。 整体法、极值法、等效法、类比法、等距法

压轴题15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动力学问题 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必刷压轴题精选精炼(原卷版)

压轴题15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动力学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4.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8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A. 8.0×104kg B. 7.6×104kg C. 4.0×104kg D. 4.0×103kg 2.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质量为m的物体A相对于斜面静止,则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为 A. gsinα B. gcosα C. gtanα D. g/tanα 3.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乙是一个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静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水平恒力拉乙物块,使甲、乙无相对滑动地一起水平向左加速运动,则在加速运动阶段() A. 乙物块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B.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C. 乙物块与地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4.如图甲所示为足够大空间内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在磁场中A、B两物块叠在一起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带正电,物块B不带电且表面绝缘,A、B接触面粗糙,自t=0时刻起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B上,两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图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则纵轴y可以表示() A. 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B. B对地面压力的大小 C. A所受合力的大小 D. 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5.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将一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 沿着杆减速下滑 B. 沿着杆减速上滑 C. 沿着杆加速下滑 D. 沿着杆加速上滑 6.如图所示,细绳跨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滑轮,细绳的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60kg的物体,另一端悬挂一载人的竖直扶梯,已知人的质量为m=50kg,初始时系统恰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细绳的质量及机械装置间的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若要使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为0,则人应沿梯子() A. 以1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 B. 以14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 C. 以1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 D. 以14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 7.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A环与B球一起向右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球受到的风力大小为m B a B. 当风力增大时,杆对A环的支持力变大 C. 此时球B受到的绳子拉力大小为m B gcosθ D. 当风力增大时,轻绳对B球的拉力将会变大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解析版

微专题21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直接接触的连接体存在“要分离还没分”的临界状态,其动力学特征:“貌合神离”,即a 相同、F N =0.2.靠静摩擦力连接(带动)的连接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是“要滑还没滑”的临界状态.3.极限分析法:把题中条件推向极大或极小,找到临界状态,分析临界状态的受力特点,列出方程.4.数学分析法:将物理过程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由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求极值. 1.如图所示,卡车上固定有倾角均为37°的两个斜面体,匀质圆筒状工件置于两个斜面间.卡车正以9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保证刹车时工件不与其中任何一个斜面脱离,则其刹车的最小距离更接近于(路面能提供足够大摩擦,sin 37°=0.6)( ) A .23 m B .33 m C .43 m D .53 m 答案 C 解析 卡车刹车时,当后斜面的支持力为零时,加速度最大,设卡车安全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 ,此时工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tan 37°=ma ,解得a =34 g .取g =10 m/s 2,根据运动学公式,则有0-v 2=-2ax ,解得x =1253 m .其刹车的最小距离更接近于43 m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时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当滑块向左做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0.5mg B .若滑块以加速度a =g 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mg C .当滑块以加速度a =g 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对滑块压力不为零 D .当滑块以加速度a =2g 向左加速运动时,线中拉力为2mg 答案 AC 解析 当滑块向左做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绳的拉力大小为F T =mg sin 30°=0.5mg ,故A 正确;设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且支持力为零时加速度为a 0,小球受到 重力、拉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a 0=mg tan 60°m =3g >g ,即此时小球没有脱离斜面,则水平方向F T cos 30°-F N sin 30°=ma ,竖直方向F T sin 30°+F N cos 30°=mg ,联 立可得:F T =3+12mg ,F N =3-12 mg , 故选项B 错误,C 正确;当滑块以加速度a =2g >3g 向左加速运动时,此时小球已经飘离斜面,则此时线中拉力为F =(mg )2+(ma )2=5mg ,故D 错误. 3.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 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则( ) A .无论F 多大,A 都不会相对 B 滑动 B .当拉力F 超过16 N 时,A 开始相对B 滑动 C .当A 的加速度为1.5 m/s 2时,A 、B 已经发生相对滑动 D .若把F 作用在B 上,方向仍然水平向右,A 、B 刚好发生相对滑动的F 大小与作用在A 上相同 答案 D 解析 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1=μ1m A g =12 N ,B 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2=μ2(m A +m B )g =8 N ,A 与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对B 受力分析,a B =F f1-F f2m B =2 m/s 2,对于系统F -F f2=(m A +m B )a B ,解得F =24 N ,即拉力超过24 N 时,A 开始相对B 滑动,A 、B 、C 错误;把F 作用在B 上,A 与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对A 受力分析,F f1=μ1m A g =m A a A ,解得a A =2 m/s 2,对于系统F -F f2=(m A +m B )a A ,解得F =24 N ,即A 、B 刚好发生相对滑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

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处理及分析 物理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牵涉到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与动力学、力学密切相关,综合性强。在高考命题中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临界和极值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一.解决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基本思路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都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注意以下几点:○1临界点是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是物理过程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系统的一些物理量达到极值。○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3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4有时,某些临界问题中并不包含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如运动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类问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5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6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解题常用的思路用矢量法、三角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法或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求极值法等。 二.匀变速运动规律中与临界极值相关问题的解读 在质点做匀变速运动中涉及到临界与极值的问题主要有“相遇”、“追及”、“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等。 【例1】速度大小是5m/s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隔2000m 时,一只鸟以10m/s的速度离开甲车头向乙车头飞去,当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连续在两车间来回飞着。问: (1)当两车头相遇时,这鸟共飞行多少时间? (2)相遇前这鸟飞行了多少路程? 【致远提示】甲、乙火车和小鸟运动具有等时性,要分析相遇的临界条件。 【思维总结】本题难度不大,建立物理情景,分清运动过程,找到相遇的临界条件、三个运动物体运动具有等时性和小鸟速率不变是解题的切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