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基础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讲解

文学写作基础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讲解
文学写作基础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讲解

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

第一节文学剧本的要义

一、文学剧本的要义

文学剧本属于文学,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它是为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提供服务的,是导演的工作设计本的脚本。

剧本是为戏剧表演提供的文学脚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剧本的特点取决于戏剧舞台表演的规定。

对文学剧本的理解要与戏剧结合起来理解:

戏剧的要素与文学剧本

1.戏剧的特征: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表演包含了多种艺术成分,要依赖多种艺术的参与才能完成。剧本写作要遵循戏剧艺术的规范。制约剧本的主要因素是:舞台和表演。

①舞台的特点和要求:

舞台是一个有限、固定的空间

写作剧本要考虑:什么样的故事和场面才能搬上舞台?不能搬上舞台的内容如何处理?

②表演的要求:

戏剧是演给观众看的,剧本要给表演创造空间。舞台表演是直观的、一次性的。剧本写作必须考虑适应观众接受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戏剧用来表现人物和叙事,其表现方法是用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包括动作和场景的提示)

①台词:主要指剧中人物的话语,是文学剧本的标志性要素,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对白: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台词的主要部分。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交代背景有重要作用。

独白:人物内心语言的表达。

旁白:假设对方没有听到、对观众说的台词。对观众起到提示作用。

②表演(动作和场景,其中场景分内景和外景)

舞台提示的内容之一:提示表演动作、人物形象、环境、布局等等。

《雷雨》舞台提示:时间(一个夏天的上午……)、地点(在周宅的客厅里……)、周宅的格局(左右侧各有一门,一通书房,一通饭厅……)、情境(所有的帷幔都是崭新的,家具非常清洁……),气候(郁热逼人……),人物(四凤约有17、8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

二、文学剧本的含义

综上:文学剧本是服务于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偏重于借助人物台词、动作、场景等手段,集中反映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人生,尤其以体现矛盾冲突见长。

第二节文学剧本的基本特征

戏剧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它具有文学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样式,它也有其独特性,主要有:

一、具有“可视性”和画面感——考虑舞台和蒙太奇的因素。

文学剧本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所以,文学剧本需要将作品内容(如人物形象、事件及情景等)以镜头(画面)的形式呈现于荧屏或舞台,以便为观众直接感知。

文学剧本的可视性与画面感,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动作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等方面的描写来实现。所以,写剧本是要重视台词和人物造型、人物动作及背景提示。同时,文学剧本的的写作,忌讳使用描述性和抒情性的文字来写人物和事件,尤其在表现人物心理时。

文字所叙述和描写的内容要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演,通过摄影机的拍摄而转换成具体可视的银屏画面,亦即可视性,这是影视文学剧本在写作上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最大区别所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凡是与画面拍摄有关的必须交代清楚,如“春天,黄昏,小河边”;而与画面拍摄关系不大的,具体是4月6日的黄昏,还是4月7日的黄昏,则可略去不写。还有,影视剧本一般不能出现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也不能有无法拍摄的哪怕是极简短的心理描写,尤其是比喻句,如“心如刀割”,怎么拍?

二、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主要靠台词和动作

因为舞台和荧屏的时空限制和蒙太奇特性,在戏剧文学的写作中,需要注重用人物台词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

例如《哈姆雷特》:哈姆莱特:

生或死,这就是问题所在。

什么更高贵?是在心里承受

恶劣命运的矢石标枪,

还是拿起武器面对难题的大海,

用斗争去消灭它们?……

例如沙叶新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中金人国的一段对话。

三、重视表现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剧本叙事的基本特点,它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双方的意志对抗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即戏剧性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表现形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戏剧冲突是剧本的灵魂。

戏剧冲突的特点: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矛盾冲突;因为舞台限制,戏剧冲突强调:矛盾的集中性和尖锐程度;矛盾的可表现性和矛盾的深度。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矛盾双方内在的对立和冲突。

四、文学剧本艺术上追求严肃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所谓严肃性,指文学剧本所表现主题是严肃的,深刻反映世态人情和社会本质及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比如《俄狄浦斯王》对命运的诠释、《哈姆莱特》对于性格命运的诠释,《茶馆》、《龙须沟》等对于社会现状的反映等。

所谓的通俗性,指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是通俗的,可谓大众喜闻乐见并产生情感共鸣。包括人物形象,人物口语化的语言。文学剧本的通俗性跟文学剧本的社会实践有密切的关系。从戏剧产生到成熟,戏剧都是面对大众的。

要注意两者的统一性,要叫座又叫好。

文学剧本除了以上特征,还有其他特征,比如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结构的严谨统一性、语言的口语化等。

第三节文学剧本的主要种类

一、按照表现内容分:悲剧、喜剧、正剧

(一)悲剧:亚里士多德:“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悲剧是以激起恐惧和悲悯为目的,反映英雄行为的戏。”给人带来“卡塔西斯”效果。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

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主要表现正面人物同外界不可调和的矛盾及结果悲剧人物被摧毁的结局。分为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社会悲剧,如《雷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茶馆》等。

基本特征:

1)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

2)戏剧冲突一般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的反映。

3)产生的效果是使读者或观众产生怜悯感、同情感、悲愤感、崇高感。

(二)喜剧:喜剧是一种用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在出乎意料的情节中,用诙谐、调侃幽默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以鞭挞丑恶、讥讽落后的戏剧。鲁迅说: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它是人的主体性的胜利。

基本特征:

1)主人公大多是丑恶、愚蠢的反面人物、或者性格有缺点的正面人物。

2)表现的大多是生活中无价值的和丑恶的东西所表现出的现象和本质的不协调、不统一的冲突。

3)产生的情感效果是“笑”。

比如莫里哀的《伪君子》:

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手段灵活的宗教骗子,他披着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外衣,进入了奥尔恭的家。因为她表面上的清心寡欲和乐善好施蒙蔽了奥尔恭和他的母亲伯奈尔夫人。他们把他奉为圣人,颂扬他,供养他。达尔杜弗则尽其所能,在一些琐屑事情上表现他“崇高”的宗教德行:有一天她祷告的时候捉住了一个跳蚤,事后还一直埋怨自己不该生那么大的气竟把它捏死。奥尔恭佩服得五体投地,打算把爱女嫁给他,把财产托付给他,把不可告人的政治秘密告诉他。由于达尔杜弗的“教导”,奥尔恭说,她可以看着他的兄弟、子女、母亲、妻子一个个死去而无动于衷。

然而,奥尔恭想不到他所敬爱的“上帝的意旨”的执行者原来是一个卑鄙肮脏的人。达尔杜弗竟然想勾引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并对欧米尔说:“如果上帝是我的情欲的障碍,拔去这个障碍对我算不了一回事。”奥尔恭的儿子达密斯和欧米尔向奥尔恭告发达尔杜弗的丑行,但狡猾的达尔杜弗却以退为进,以一个圣徒的姿态为自己辩护。结果,奥尔恭不仅更加信任达尔杜弗,而且狠心驱逐了儿子,并剥夺了他的继承权,而且还让达尔杜弗和欧米尔“更加亲近”。

欧米尔为了使奥尔恭认识到达尔杜弗的真实面目,设下一个圈套:她约达尔杜弗来幽会,而让愚蠢的丈夫藏在桌子底下偷听。直到达尔杜弗厚颜无耻地让欧米尔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满足他的情欲时,奥尔恭才真正醒悟了。然而在达尔杜弗的罪行被揭穿后,他不但企图霸占奥尔恭的全部家产,还打算利用奥尔恭出于信任而交给他的政治秘密文件来陷害他。他厚颜无耻

地说,他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上帝,为了国王。他用上帝和国王来遮掩她邪恶的心灵。后来多亏国王明察,解救了奥尔恭一家。这也体现出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需要依附王权,乐于歌颂国王的政治倾向。

(三)正剧:正剧是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把“悲剧和喜剧的两种快感糅合在一起”的戏剧,因此又称为“悲喜剧”或“严肃剧”。

它是人的主体性的胶着状态。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成分,要求戏剧艺术更生活化,从现实人生矛盾中发现戏剧冲突。正剧的出现说明戏剧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比如契诃夫的《樱桃园》等。

●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主张戏剧表演要使观众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

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自己和戏剧表现的人物、情感保持距离,这个距

离会使观众去思考、批判戏剧表现的一切。

二、按表现形式分类:主要有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和电视文学剧本等。

(一)戏剧文学剧本

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戏剧家的舞台提示(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和人物自身的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戏剧剧本的特点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剧本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二)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电影文学剧本的样式

1.小说样式:指电影文学剧本在人物、事件、场景等方面的描写,基本采用小说的叙述方式。其区别在于,做稍许的分节。

2.话剧样式:其特点为:分场次,开篇对所有出场人物做大致交代,每场都交代时间、地点和具体出场人,主要通过台词表现人物,用表情和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及性格。如《滚滚红尘》。

3.场景样式:注重以场景的方式来展示人物及事件。

4.美国好莱坞电影剧本标准样式

注重可拍性和画面感,通常分内景和外景,并交代清楚。人物的大致形貌,表情及具体活动也要交代清楚。注重电影的蒙太奇特点。

(三)电视文学剧本

同电影剧本基本一样,以分集形式出现,时间线之上没有电影文学剧本那么严格。

附录:电影剧本的写作

1、文学剧本式:

特点:可读性强(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电影感弱。

例1、“春天,踩着湿淋淋的步子来到了。”

以上“例1”文学性强,可读性强,充满诗情画意。可是,导演分镜头时,却不得不作以下的工作:

①、删掉许多纯属于文学的、视听语言无法表现的内容。

②、重新用视听语言表现那些可以表现的“诗情画意”。

故这种电影剧本一方面要使导演费较大的精力去分镜头,更重要的是,使编剧在剧本阶段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思维上。

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剧本作为电影剧本它的艺术质量,同时也会妨碍你的剧本的成活。

2、格里叶式

特点:电影感强

可读性弱

例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开头):

“开始是一阵猝然响起的浪漫、热烈的音乐,这音乐就象我们在某些带有强烈的、激动人心的高潮的影片结尾时所听到的一样(这是一个由木管、铜管和弦乐等等组成的巨大的交响乐团演奏的)。

片头字幕是常规的样式:人名等等都是用朴素的字体写成,黑色的字体后面衬着灰色的背景,或者是白色的字体后面衬着灰色的背景;这些名字或者一组一组的名字都镶在方框内,框子按照一种正常的甚至是较为缓慢的节奏,一个接一个在银幕上出现。

这种努力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作为编剧来讲,这样做有以下不利之处:

①、可读性弱,不单指一般人的阅读,主要是指描写太细、太繁琐。以至妨碍了导演、制片人抓住主要情节,主要人物。

②、不利于导演为影片作出他的贡献。电影主要是编剧、导演两个人的事。

这些同样会妨碍剧本的成活

3、日本式

特点:电影感强

可读性强(电影的可读性)

《啊,无声的朋友》编剧:铃木尚之(日本)

1、满洲旷野、夜(1944年)

货物火车在远方行驶。火车头的前灯和车尾乘务员室的尾灯幻影般地移动着。

2、满洲旷野、夜

火车在黑暗中奔驰。

3、满洲旷野、夜

随着尖历的汽笛声,火车头迎面而来。

前灯刺目的光芒。

火车在轰隆轰隆的车轮声中掠过画面。

绵延不绝的黑色货车车皮。

4、同上

一节黑色油漆已经剥蚀的车身,满洲铁路的标志和车号的数目字在星光下隐约泛出白色。

车门微开着,车厢里黑暗无比。

单调的车轮声。

尖锐短促的汽笛声。

单调的车轮声。

5、车厢内

军曹松本在黑暗中点名的声音。

重叠着其他分队长点名的声音。

……

百濑点火抽烟,他的脸在黑暗中显现。

百濑深深吸了一口烟后,把香烟递给旁边的吉成。

吉成的脸在香烟火星中闪现。

香烟在十三个分队队员之间依次轮转。

……

小队长的声音:“哪个在抽烟?不准抽。”

……

松本把香烟在靴上擦熄。

松本:“大家都睡吧。”

民次痛苦地喘着气。

6、上海陆军医院病房,日

民次躺在角落里的床上,呆呆地凝视着屋顶。

……

二、电影剧本的写作格式

一个合格的电影剧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可视性强,用画面叙事。

“电影剧本究竟是什么?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悉德.菲尔德

2、画面力求具体,避免过于笼统。

3、努力运用声音元素。

不要过多地寄托于录音、或导演,声音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

4、文字清爽、干净。

文字着重表现影片中主要的影像、声音、剪辑的内容,不拖泥带水,不过多文学上的修饰。

5、以场分段,以场景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

6、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转场处理”。

《约会》编剧:石森史郎

①、公园傍晚

……

萤子独自坐在长凳上等待着。她的脸随着列车的汽笛声和列车猛进的隆隆声逐渐扩大到几乎占着整个画面。

②、野外夜

列车向北驶去、透过车窗露出的灯光划着一条水平线。

③、列车车厢过道夜

几个要下车的旅客带着怕冷的表情从车厢里走出来。

……(列车停,一男人上车)

列车开动

男人的脚走进车厢。

④、车厢里夜

男人的脚在通道上走来。

……

7、每段开头注明场号、地点、时间。

如:

22、长安街、晨

23、李芸卧室、晚

8、不用或少用专业电影术语

主要是区分“分镜头本”,“分镜头剧本”让导演去干,其实全是电影思维,“不戴领章、帽徽的解放军”。

第四节文学剧本的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

一、文学剧本的人物塑造

在具体的剧本写作实践中,主题的体现和深化往往是同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发现和刻画水乳交融地联系在一起的。

电影剧本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主要由人物和环境两部分组成。所谓环境,主要是指由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关系所造成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包括与人物生活有关联的自然环境);所谓人物,则是指被这一社会环境中诸般现实矛盾以及种种特殊生活形式所制约的有血有肉的性格。

(一)人物性格的发现与构成

1.性格魅力:现实视角和审美视角的交相融汇

性格的刻画,贵在独具慧眼的发现,贵在透过“这一个”揭示出时代、社会、人生脉搏的跳动,给人以某种思想的启迪。电影剧作所不同于其他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地方仅仅在于,它是用电影诉诸视听的特殊艺术手段来塑造性格的。

2.性格深度:个性化与典型性的和谐一致

从“人学”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中性格的美,主要发轫于它反映现实矛盾的无限多样性和对于“人的本质”的独特发现。

电影剧作中性格刻画的艺术意义集中体现为,它既不是从属于情节的“木偶”,也不是“按图索骥”的主题符号,而是对于活生生的现实关系、现实矛盾的形象再现。

(二)人物设置与剧作构思

剧本中人物设置的三原则:

第一,他(她)必须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与普通人一样局限和不足

第二,人物通常应具有正面价值,有着与普通观众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如果遭遇谴责或惩罚,也是因为被误解、捉弄或诬陷,因而会得到观众的同情和理解,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

第三,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艰难选择,这样的困境对人类而言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而其所作出的选择将对人物的命运产生重大影。两难选择有以下特征:必须选择,不可回避;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任何一种选择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旦选择,不可逆转。

人物分类:

1.主要人物:它在剧中应该有目的性。剧作构思中主要人物的确立,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其一,它是剧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是以深厚、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其二,主要人物必然处在剧本所描绘的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上,是艺

术提炼生活的结晶,体现为社会因素与美学因素的统一。就是说,既注重把主要人物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展开描绘,又不忽略性格是艺术美的独特凝聚。

2.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不可缺少的艺术意义在于,在整个剧作的形象系列里,他们并不是消极地作为构成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点缀,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情节的运动(或情节的网络)中去,或者从多方面烘托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时代特征,或者从某一侧面开掘下去,揭示出某种生活的本质意义来。

3.群像:出于特定的生活题材的启示,剧作者有时需要用群像式的人物设置和剧作构思来刻画艺术形象,以扇面式展开的生活真实提示社会矛盾,呈现出现实脉搏的跳动。在多数情况下,这类群像式的结构还是有主次关系的,其中的核心人物(或着笔较多的人物)仍然属于这个群体,离开这个群体则不能显示其本来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刻画性格的艺术方法和手段

性格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性格由多种心理特征构成,如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等。如果将心理物质分为知、情、意三大类,人格主要是指后两者。

2)性格表现在对人对己对环境的适应。人的性格只能由其对人对己对事物的适应来显现;如一个人性格自负或自卑,内向或外向,都是从其与他人的交往或对自己的评价中表现出来的。

3)个人的性格表现具有统合性和持久性。

影视剧中,人物性格应该具备下面的要素:

1)需要、目标、欲望对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且自己能意识到

2)有自由意志,能自主作出决定

3)性格及行为有变化

性格刻画的手段:

1.性格与动作描写:构成情节的基本元素是动作。动作,细分起来则包括:行为动作、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又含有“潜台词”)等。

行为动作:包括人们在关键场合的举止,在高潮时刻人物的动作能表现出人物性格,比如《魂断蓝桥》中马拉的自杀。另外,在平常人事活动中,具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动作也可以展示人物性格。比如《乡村爱情》中的赵四。

语言动作的特性:

个性化:语言要表现人物的文化教养、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性格特点。老舍说,人物语言要“三言两语使人物站立起来,闻其声,知其人”。

动作性:戏剧从根本上排斥叙述。①语言和姿态、手势、表情、形体等等动作结合起来,有利于表演。②语言能引起他人的反动作,既推动剧情发展,又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欲望和激情。

潜台词:隐含着冲突的台词。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观众可以根据剧情,意会到话中所潜伏的冲突。

举例:(鲁贵向四凤要钱,四凤拒绝了)鲁贵:(严重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放在心上。

2.性格与心理描写:性格真正魅力来自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深度。这是需要借助银幕上心理描写的多种可能性才能实现的。心理动作:画外音,内心独白,特定举止或表情,闪回或叠化人物的内心(如幻觉,梦境等),也可以用表现蒙太奇(借代、隐喻、象征等手法)

3.性格的艺术对比:任何性格在电影剧本的整体艺术结构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入手,把不同的性格予以艺术对比,这是突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的重要艺术。1、从现实关系的横断面(即横向运动)上进行性格的艺术对比。2、从现实关系的纵剖面(即纵向运动)上进行性格的艺术对比。比如《三国演义》中用“借东风”表现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

人物展示的方法:

第一,定型展示,比如孙悟空

第二,发展成长展示,比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从小资到战士。

第三,异向转变式,不是顺变而是逆变,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比如《克莱默夫妇》中的男主人公从一个只知工作忽略其他的被否定人物,转变成为父子亲情宁可舍弃优厚职位的全新形象。

4.为表演留下创造的空间:如果考虑到演员的创造(特别是富有才华的演员的创造),那么,当我们下笔写剧本时,很自然会注意“留白”——真正来自生活的艺术创造,应当在细节的选择、提炼和设置上,更多费些神思和推敲留下更丰富的潜台词,让情节更单纯、更凝练些,也在剧本的风格、样式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

(四)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定义。戏剧冲突是经剧作家典型化了的社会矛盾在戏剧中的体现,是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冲突。剧本的起承转合是冲突揭开、推进、激化、解决的过程。“起”是戏的开场,指舞台上开始出现人物和他们的活动,以引起观众的关心,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观众。“承”是戏的发展,舞台上人物的冲突逐渐尖锐。“转”是戏的高潮部分,冲突要激烈,无可回避。“合”就是剧本的结尾部分。

一方面要求将人物放在冲突的事件中,包括自然事件(如《唐山大地震》),家庭事件(如《金婚风雨情》),社会事件(如《拯救大兵瑞恩》)。同时,另一方面,要善于搭建能形成冲突的人物关系,做到此,首先要求设置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如《咱们结婚吧》),其次,要恰当地打牌好人物间的关系,这需要对“巧合”的把握。

具体来说,矛盾冲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性格与环境的冲突

即通过外部环境与任务性格的特定碰撞,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2.性格与性格的冲突

即通过彼此对了或不同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站直了,别趴下》。

3.性格自身的内部冲突

即通过人物性格内部两种品质趋向或思想感情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决,来表现立体的人物形象。因为生活中,人是立体的。比如《相见恨晚》中的劳拉,《偷自行车的人》。

二、文学剧本的结构安排

文学剧本的结构,又称布局,即剧情安排。是戏剧冲突、情节、人物诸元素的组合方式。重要的是通过结构剧作者将戏剧形诸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结构的一般原则

1.剧作的结构必须从生活出发:从生活出发并以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为依据,使剧作的整体安排符合客观的生活真实。

2.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主题的需要: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形象和突出主题,作品的主题必然地对结构起着主导的作用。

3.剧作的结构必须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必须在矛盾冲突中紧紧围绕着对典型形象的塑造,即紧紧围绕着人物性格本身及其相互间的冲突去安排剧作的总体结构。比如《麦克白》。

4.剧作结构要剧情引人入胜:电影剧作引人入胜的力量主要来自它的内部和深层,即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逼真性和它塑造的形象的具体性和典型性。比如《雷雨》。

5.忧伤结构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剧作结构的完整和统一,主要表现在通过蒙太奇思维和一系列结构手段,将剧作的内容安排得匀称、齐整而在次序,使各个部分之间紧密关联并能够相互依赖、彼此照应。使整个剧作成为剪裁得当、布局合理、线索分明、层次清晰的艺术整体。比如谍战剧。

做到剧本的完整有以下几种方式:

A.线性结构:从故事的起因写起,遵照生活逻辑,按时间先后顺序,讲故事从开端,到发展,到结局清晰地写出来,矛盾冲突逐步展开。比如《麦克白》。

B.截面结构:截取某个社会的一角,通过这一场中各色人物的一些列活动,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的本质。在各色人物中,应该有一个中心人物,否则会出现松散的局面。比如老舍的《茶馆》。

C.截点结构:既不按照事件自然发展的顺序安排情节,也不采用多人多事的截面结构,而是选择从矛盾冲突比较尖锐的某个具体事件(即“点”)入手,推进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俄狄浦斯王》。

D.聚焦结构:选取一桩能够将众多人物和众多情节都贯穿起来的大事件。比如郭沫若的剧本《武则天》。

(二)剧作结构的基本类型

1.任务型结构

任务型结构就是讲述人物如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故事。如侦破一桩离奇谋杀案,并将真凶缉拿归案(《CSI:犯罪现场调查》),寻找并杀死频频袭击人类的鲨鱼(《大白鲨》),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秋菊打官司》)等等。好莱坞娱乐片和时下流行的通俗电视剧通常都有这类故事。

其特点是:一、人物必须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将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二,在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努力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通常来自外部,如某个人、某种势力,某种自然力量,等等,有时也来自人物自身。

2.成长,命运型结构

成长型故事讲述人物情感经历、心路历程,命运变迁,成长过程。主人公在人生历程中经历和体验了哪些曲折和磨难,取得了哪些收获和心得,在心理上、情感上、性格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内在故事表现的核心。要表现人的心理、情感历程,就必须确定一个起点,即人物心理变化的初始状态,而要确定初始状态,则必须了解人物的过去,这样就涉及到人的个性成长历程。这个历程可能追溯到童年经历。

3.人际关系型结构

没有“关系”就没有戏剧。人是社会的动物,总是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也必然同周围的人发生种种关系,而戏剧正是在这种关系中产生的。“由于剧中人物不是以纯然抒情的孤立的个人身份表现自己,而是若干人在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形成了戏剧性存在的基础。”——【德】黑格尔《美学》

其特点是:

A.强调互动。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刺激--反应的双向互动过程。双方交往的加深会增进彼此的了解,这种了解势必会影响双方以后的交往过程;而在交往过程中,一方因看法的改变而造成态度的改变,而这一改变又必然地引起对方看法和态度的改变,如此循环往复,必然引起双方关系的改变。

B.强调积累。人际关系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日渐积累,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对别人态度的点滴变化都会在心理上形成积淀,这种积淀一时可能很难觉察,但当我们将这一过程连续起来考察时,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点滴积累的结果。

C.强调量变引起质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生质的飞跃,而这种飞跃是建立在积淀的基础上的,没有这种积累,就谈不上质变。

(三)剧本结构的组成

一般分四个阶段:

开端:设置悬念,进入戏剧冲突

开端要做下面工作:一是介绍人物及人物关系;二是必要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三是戏剧情境的建构。

发展:戏剧矛盾展开并激化

开端结束,一切都发展得很顺畅,观众也不自觉地希望事情这样顺利地发展下去,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曲折与反复;另外,如果真象人们希望的那样,故事按照人的希望发展,那么观众就会不满足,精神就会松驰下来。这一部分就是要在观众心情最松驰的时候发展突变,出其不意,让观众措手不及,这样才能把观众的兴趣逗起来。这以后故事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扑朔迷离。

发展部分的作用:保持和加强已经产生兴趣,预示情节的发展方向;为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作好铺垫。

高潮:戏剧冲突发展到最尖锐阶段

所谓高潮就是剧情进展一系列动作中的顶峰,是全剧中最紧张,最精彩的一刻,是主题表现最突出最鲜明的时刻,是人物性格揭示最深刻的一刻,也是珍剧情节发生突变的时刻,是量变(发展)到质变的飞跃阶段。在开端、发展中所有的介绍、展示、推进、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在一部戏中,高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比起前面的发展部分,它还不如发展部分。因为它表现的是最后结果,而发展部分是达到这一结果需要经过的历程。

结尾:交代喜剧冲突的最终结果,是对全剧人物和事件的一个总的交代,是全剧的收场。从本质上讲,它是对全剧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的一个总的答案,是对主题思想的一个总结,是对真理的揭示,是对全剧剧情结果的总揭晓。

结局的类别:从结局部分是问题的解决程度而言,可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如果一个表达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的故事高潮回答了故事讲述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了观众的所以情感,则被称为闭合式结局。一个故事高潮如果留下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有满足的情感,则被称为开放式结局。”

大团圆结局:“所谓‘团圆’,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情感未达到高潮就发生转化,矛盾未充分展开就达于和解,是情与理的妥协,是理想与现实的迁就。所以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情感撞击不明显,矛盾冲突不强烈。”——梁一儒《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四)结构的表现技巧

1.设置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根据观众的欣赏心理,利用人们对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的心情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技巧,是为了造成观众对剧情急切期待的心情,通过情节而设置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把观众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剧中人和观众在情绪上取得一致,产生共鸣,观众和剧中人的感情真正融合在一起。悬念能使观众的心理感应度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落差,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希望看到矛盾的解决和冲突的平息。

有情节悬念、心理悬念、性格悬念和细节悬念等。

比如带戏上场,剧中人物的情绪会观众形成一种悬念。

2.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

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

3.误会与巧合

说到戏剧中的巧合,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A.促成矛盾的发生与展开。

B.使戏剧矛盾更典型、更集中。

C.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主题。

D. 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在许多戏剧中,巧合直接促成矛盾冲突的发生并像催化剂一样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使矛盾冲突更加典型,而且还可以用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巧合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几率很小的偶然。但就是这一偶然,造就了戏剧,造就了矛盾,造就了典型的文学形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会上产生了爱情,但两家却有世仇,矛盾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当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劳伦斯长老秘密成婚后,罗密欧不得已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为自己的朋友报仇而被放逐,朱丽叶因不愿父母的强迫嫁给帕里斯而与劳伦斯商议服下了假死药,就在劳伦斯写信给罗密欧让他回来把朱丽叶从坟墓中救出来的时候,巧合又发生了,“带信的约翰神父因遭到意外,不能脱身”,把信原样带了回来,才导致了新一轮矛盾冲突的大爆发,罗密欧在悲痛中杀死了帕里斯,在悲痛中服下了毒药,后来朱丽叶也在悲痛中将匕首插入了自己的身体,最终完成了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的“凄凉的和解”。

如果没有巧合,很难有矛盾的发生,也很难使戏剧冲突最终完成,当然更不能使矛盾冲突典型化。鲁侍萍偏偏在被周家赶走遗弃后三十年去看望自己的女儿四凤又来到了周家,与周朴园再次见面,所以当周朴园厉声喝问,“谁指使你来的?”时候,鲁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完成了矛盾冲突的典型与集中。阶级矛盾,亲情矛盾,正邪矛盾,善恶矛盾就在周鲁两家,其实是一家人的中间展开了:工人代表鲁大海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就是资本家周朴园,周萍不知道亲生母亲并没有死,就是四凤的母亲;鲁大海就是自己的亲兄弟。这样,戏剧矛盾便更耐人寻味。这样就使不同的读者与观众获得各自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也是《雷雨》成功的地方之一,使它有艺术生命的深刻根源。

在老舍的《茶馆》中,老舍使用巧合,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十几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太监的康顺子带着康大力又在“裕泰”茶馆见到了刘麻子,这一次康顺子获得了新生,而刘麻子却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被当做逃兵带走。都是巧合,但这一巧合,从侧面揭示了《茶馆》一个深刻的主题,这就是中华民族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不断艰难的挣扎,不断地摸索,不停止地向着光明,向着美好迈进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磨灭。

当然,作为巧合,在戏剧中,总与塑造人物形象密不可分,没有巧合,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死表明对爱情忠贞的性格就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没有巧合,周朴园的自私、冷酷、虚伪、狡猾的性格也不能显露无遗,鲁侍萍由善良而刚强,由软弱、无奈到抗争觉醒的性格转换也不能完成。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 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其三,文章层次的安排应有主有次,不可平均用力。主要之处要详写,使材料丰厚,内容充实;次要之处要略写。如此,文章内容疏密有致,文势节奏分明,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划分段落的要求有三条: A 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这一条主要针对段落的“意义段”而言。意思是说,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即段落内容要单一;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说一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搞得支离破碎,即段落内容的“完整性”。这一条是划分段落最基本的要求。 B 划分段落要长短适度。段落的长短措置主要根据该段在文章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该段所阐述的内容

文学与写作课程大纲

《文学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学时:54 其中实验学时: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文学与写作》是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从实践的角度,将各种文学知识运用到文学写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研究的领域。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先修课成为大学语文、文学概论。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文学写作主体论、过程论、文本论、接受论以及文体论的学习,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文学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培育、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专业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写作实践法。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形式的写作。 教学难点:文学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 五、学时分配

六、课程考核 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作业、实践等)占5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王国魏主编文学鉴赏,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参考书:1、陈果安编文学写作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01。 2、陈果安//何纯//王定编写作学基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3。 八、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写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界定文学、文学写作的涵义,讲述文学写作的三大特征;通过列举文学写作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分类情形以及基本的审美功能来阐述文学写作的三大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写作的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 1、教学内容: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分条叙述,使学习者能从主体静态角度,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了解文学写作主体的必备能力;知晓文学写作主体的文化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文学写作主体的必备能力中的体察能力、想象能力、技巧运用能力难点:文学写作主体的智能结构的内涵,它六个方面的因素是怎样影响文学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挥。 第三章文学写作的过程 1、教学内容:文学写作与其他艺术生产不同的是,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是通过创造性的话语系统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生产。

写作基础教程复习资料

汉语写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题15分 2、判断题10题10分 3、填空10题10分 4、名词解释5题15分 5、简答题2题10分 6、800字以上的命题作文40分 一、名词解释 1.写作素养: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应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质能与修养。 2.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与事理。 3.第二手材料:人们通过阅读以及其他方式(如通过试听设备),也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这就是间接材料,即第二手材料。 4.鉴别材料: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一项工作。 5.储材:即储存材料,指作者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6.审题: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7.思路: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8.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大而分之,语体可分为文章语体与文学语体两种。按表达方式划分,语体又可分为叙述型语体、描写型语体、议论型语体、说明型语体、实用型语体。学霸还可以去看:写作规律、文章体裁、主题与客体、题材、素材、观察、感受、主题、笔在意先、结构、层次、段落、线索、过渡、照应、白描、语言素养等的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作为第一自然的“物”作用于大脑,大脑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提炼而得到“意”,“意”反作用于“物”选材剪裁而得“物象”,“物象”定体谋篇选技用词作为第二自然的“文”。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和郑板桥的《定则与化机》中所描述。 2.材料的意义、种类。 (1)意义: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先占有材料,这是由写作的目的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是主题的支柱,写作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为之;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瘪无力的,材料用得不够的文章,也会显得单薄、瘦弱。 (2)种类: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间接材料(第二手材料)请看名词解释3:;发展材料,是在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 3.储材的方式(正确途径):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与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标记式、评点式、摘录式、索引式、心得式)、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4.鉴别材料的真与假:是否能反映生面貌活的真实、是否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表象虚假,本质真实、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文学写作课大二上学期参考答案

文学写作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张亮想尝试着写一些文学作品,但一动笔就力不从心,所以特就教于各位中文学子。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给张亮写封回信, 简明扼要地告诉他提高文学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答:1、重视基础,从教材中掌握基本的写作原理。 2、博览精读,从范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3、多写多练,从实践中练就过硬的写作本领。 4、积极投稿,从交流中体会自我的人生价值。 5、投写读写,以发促写,以写促读,互相促进。 2、李春从小学到大学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因为她老是觉得无啥可写。请从观察、感受、想像、认识能力着手,分析其原因。 答:观察能力=凝视+揣摩+默述,表现在对事物的注意力度和主观能动性。 感受能力:是指主题观客体的灵敏度和强度和力度。 想象能力:把抽象化为形象,并赋予形象以精神。 认识能力:是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评判能力即对主题的提炼能力、表达能力。它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高低。 第二章散文 1、试述散文的立意。(1如何提升散文的立意等级?2如何营造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主题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答:一、提升等级: 1、从人类的高度介入。 站在广大人类的立场上关照自然,评点人生,要有关爱整个人类的意识和境界。如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2、从人性的深度切入。 人性的本质:善恶兼有,环境诱发他向善向恶;人性基础:自利;人性层次: 共性、民族性,个性;文学终极目标:优化人生,完善人生。 3、从宇宙的整体着眼。 物理,渗透万物,以物明理,启迪人生。 二、营造意境 1、化理为象。 即把自我的认识思考通过具体形象表现出来。 2、象外生境。 “象”指作品中具体物象,是一种实景;“境”指具体的物象之外的艺术境界。 3、以景相融。 指靠感情的机制使意与境达到完美的统一。 意境往往是心境熔化物境,以心境统摄整个文境。 三、表意方式

文学写作基础 第二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文章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第一节叙述 一、叙述的定义 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往往与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结合使用。 古华在《话说<芙蓉镇>》中说:“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巴尔扎克作品中浮雕式的叙述,自己写小说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叙述。” 叙述有多种功能。(1)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以整体感。如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25字的小说《陨盗》:“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故事叙述有头有尾、形象生动。(2)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给读者以概述性的了解。(3)介绍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时间、场面的变化和转移。(4)为议论说理的文章提供论据材料。(5)黏合作品中散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描写。可以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二、叙述的分类 叙述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别。 1.按叙述详略分 按叙述详略分,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称概叙、略叙,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简略、概要的叙述或交代。 具体叙述又称详叙、细叙,是对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所进行的详尽、具体的叙说。 2.按叙述人称分 按叙述人称分,有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二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我字叙法”、“自称叙法”,文章用“我”的口气进行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的“我”,有两种指代,一种为“我”即是文章的作者,另一种为“我”只是文章里所写到的一个人物,并非本人。如鲁迅先生所写的《狂人日记》里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封建宗法社会里的一个“狂人”,不是作者自己;而《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第三人称叙述又称“他字叙法”或“他称式”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的叙述人从文章里被隐去,用“他”或“他们”的人称来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方法大都从“全知叙事”(文章的叙述者对被叙述者的一切情况全然知晓,他有权利知道并且说出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情况)。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叙述武松景阳冈打虎的事情便是如此。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第五章文学写作 第一节诗歌 一..概述 1.诗歌是一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流转和谐的节奏韵律、蕴含情思的意象组合,借助于联想想象书法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 诗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 2.诗歌—按内容(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形式(格律诗、自由诗) —按发展(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 —按杂交(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3.诗歌的特点:表现生活的抒情性、流转和谐的音乐性、蕴籍形象的精炼性 二.诗歌的意象、意境 1.意象组合 意象中的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 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 2.意境创造 意境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主客体统一的整体意象所显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有大境界与小境界、所造之境与所写之境、宏伟之境与优美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范畴(1)有我之境:诗人所描绘的具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境界 (2)无我之境:诗人把主观情感含而不露地融化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营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三.诗歌的语言锤炼 1.独特搭配 2.欧化叠句 3.提行转句 4.省略跳跃 5.想象比喻 第二节散文 一.概述 1.散文是出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样式的源头和母体,是一种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表抒真心,述说真意、传递真思,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确有其情的心理认同的文学样式 2.散文—广义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之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文章,包括经书、史书 —次义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报告文学、特写、杂文 —狭义散文-叙写“我”的经历、见闻、感受的文学作品,强调“自我亲感”的文体特征 散文分类—表达方式-记叙性、抒情性、议论性散文 —表现对象-感性、知性、审美、审智、都市、乡土、文化、旅游、闲适、纪实、网络、运动、生态、新生代散文

我与文学基础与写作

我与《文学基础与写作》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来对语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学基础与写作在学习中使我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给我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先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进行论述,剖析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流派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影响。首先,是先秦文学,此是我国古代文学之源,产生了远古歌谣和远古神话,之后又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接下来进入秦汉文学承接此文学的是汉初文学赋,司马迁和《史记》,汉乐府民歌,汉代的诗歌;之后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此期间产生了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晋代文学,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骈文,散文和小说。 在散文和小说的推动产生了唐五代文学。初唐诗坛,盛唐诗歌,李白和杜甫的诗流传,中堂诗坛,韩柳与古文运动,晚唐诗坛,唐代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五代词。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宋代文学,欧阳修与诗文革命运动拉开序幕,北宋前期的词与柳永,苏轼,江西诗派与南渡诗人,北宋后期词,李清照与南渡词人,陆

游与中兴诗人,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南宋后期文学,辽金文学。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诗派。 随后元代文学也影响了不少文人墨客。关汉卿,王实甫与《西厢记》。白朴与马致远,元代其他杂剧家。元代散曲与诗文,宋元南戏,宋元话本。接下来明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更加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文学面貌焕然一新。之后的清代文学,蒲松龄及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更使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学基础与写作》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在鉴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提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学基础部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现当代及外国最具代表性的诗词,散文,戏剧,小说;下编为写作部分,分别介绍了散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日常生活类,文体写作,演讲稿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 文学基础与写作中文学基础写作可以论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比诗歌,小说显赫得多的地位,中国的散文首先是哲学,历史的经

写作课程介绍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1、目标 写作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写作活动参与了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经济活动的开展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写作也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思维训练、综合素质提高途径。因而写作课适合作为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有着其它课程不能取代的作用。 《中文写作》课针对专业特点,以实用文体为突破口,以可操作的文体学、写作思维学理论等,指导学生按科学的训练体系进行学习、练习,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写作基础知识和目前社会上和专业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同时,通过对例文的分析和研究,讲练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写作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以分析综合能力为主的思维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并通过一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感力及其语言掌控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以便将来能够鲜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信息,写出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符合格式规范及文体表达要求的各种应用文章。 2、内容 (1)总论 中文写作及其特点;学习中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学好中文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2)写作主体性的建构 写作能力有赖于写作感知力、写作思维里、写作审美力和写作文化吸纳力,写作主体性的建构是关键。 (3)计划、总结 计划概述;计划的内容和构成;计划的写作要求;总结概述;总结的内容及构成;总结的写法;总结的写作要求。 (4)演说类文体的写作 演讲文体。 (5)书信类文体的写作 书信的种类和特点;书信的结构和内容;书信的写作要求;求职信写作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合同的写作 合同概述;合同的基本内容;合同的一般写法;订立合同的要求。 (7)学术论文的写作 学术论文的概述;学术论文的选题;精心安排论文的结构;毕业论文的写作。 (8)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含义;市场调查与预测的重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和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和写法;写作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的要求。 (9)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述;写作格式。 (10)广告 广告的概述;广告的作用和功能;广告的种类;制作广告的艺术。 (11)公文写作 公文概述;通用公文写作示例(请示、报告、通报等)。 (12)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基础写作知识点

基础写作 1、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流转和谐的节奏韵律、蕴涵情思的意象组合,借助联想想象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 2、诗歌的特点: (1)表现生活的抒情性。如《信》,不去具体描写信的内容,而突出阅信时的心理感受,跳过生活层面,直接突进到情感层面。 (2)流转和谐的音乐性。①押韵。如李季的《至北京》②节奏。如穆仁的《果实》(顿诗说、重音说、相同结构说) (3)蕴藉形象的精炼性。如毛泽东的《长征》 3、意象的定义:“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总之,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 4、意象的特点:①内视性。②象征性。如于谦的《石灰吟》③多义性。如艾青的《树》 5、意象组合:如余光中的《乡愁》,“意”为“乡愁”,“象”为四个精心选择的物象。 6、散文的自由结构: (1)无型:开放性的大美境界。 (2)变型:流动性的活泼新姿。(变型是指散文结构自身“喜新厌旧”的文体特性) ①随物赋形:散文“变型”结构的自适特性。 ②融合成体:散文“变型”结构的他适特性。 7、各类散文写作: (1)叙事为主的散文。 (2)写人为主的散文。①突出个性,细节点睛。如杨新雨的《养母》,养母既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农妇,又是一个无私伟大的母亲。②正反对照,从旁映衬。如薛尔康的《父父子子》。(3)汇景为主的散文。①逼真如画,生动形象。如张守仁的《林中速写》。②借景显意,传递情思。如郭风的《夜霜》,以婉曲和象征的手法,借“花卉风景画”的抒写,隐喻自我坚定的政治理想和对严峻现实的批判精神。 (4)状物为主的散文。①表里互化,形神兼备。如铁凝的《草戒指》。②托物遣怀,烘托情感。如贾平凹的《丑石》。 (5)抒情为主的散文。①情景辉映,水乳交融。如张立勤的《痛苦的飘落》。②抑扬翻腾,迂回起伏。如金马的《蝼蚁壮歌》。(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6)议理为主的散文。①借物明理,喻示本质。如肖复兴的《说温馨》。②言尽意藏,文存余蕴。如谢冕的《咖啡或者茶》,借茶和咖啡来说明他生活情趣的基本准则是:兼容。 8、人物是小说创作的第一要义。人物形象既是小说作者刻意创造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解读小说的万能钥匙。小说创作的核心是写人,所写的必须是活生生的人。小说最基本的要素是故事。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的景物所进行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或地点,表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等。 9、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等,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10、微型小说创作应注意几个方面:①取一个好名字②一定要写好开头③精心设置悬念 ④把握好转点⑤有一个好的结尾 11、镜头的定义:镜头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机这一段时间内所拍摄的连续画面,即在拍摄的这一段时间内被感光的那一组胶片。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节:写作的定义: 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 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 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 (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 (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 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第六感觉: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创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创作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创作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具体过程又是不一轻易划分的。然而为了对她有较明确的理解。还是要详细的说明。法捷耶夫曾经说“任何艺术工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三个时期。(一)积累素材时期(二)构思和酝酿作品时期。(三)写作时期。”这也是一种创作阶段的划分法。但是所谓积累素材时期,大约可以认为是创作的准备分阶段,不宜算作创作的一个时期;而所谓的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又和认识阶段和表现阶段是一致的。如果是短篇作品,也许有可能先行构思好了,然后在写作中一挥而就。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创造较大的作品时,都不可能把构思和写作截然划分为两个时期。当然在写作之前。总得先有构思。但是写作之前的构思。往往只是形成大致轮廓,而在写作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正。使它成为更具体,鲜明而生动的形象。因此把创作过程简单的划分为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也不是那么合适的。 我们不从创作过程的时期和阶段着想,而从创造活动的具体任务着想。却可以看出整个创造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环节。题材的选练,主题的发掘,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有的,看来是比较单纯的,有的显然是很复杂的。而从完成整个创作任务来看,这几项都是重要的,是一般文学创作都不可缺少的。 作家从事创作。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什么,因而首先要负担的一个任务就是选择题材,进而要提炼题材。由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文学的种类与体裁的应用不同,一般的说,作家道选择题才,往往是由于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观察,体念、研究、分析,对某种生活现象,得到较强烈的感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起创作的欲望,试图把它写出来。这种印象,也许来自间接的传闻和历史的记载,虽然不是直接接触的实际生活,但终究也还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谓文学的反应现实生活是广义的,作为题材的选择对象也是广泛的。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当前的世界生活。 而且关于题材的选择,从初步的试图写它到确定写它,还需要反复斟酌的,未必是一次就能订妥的。即使经过选择,认定可以作为题材了,而到把它写进作品中去,不能还不是照原来的印象的直接摹写,还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正如选定一款森t用来作为制造某种机器的材料,还笑,把他反复锻炼除掉他的杂质,并锤炼成一种特定的形状。才能合用一样。世界上同样的生活事迹和同样的历史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要求中,在不同的作者的笔下,在不同的文学种类和体裁中,可以写出种种不同性质,不同意义的作品。如我国的开过典礼这回事,就有不少作家写过诗歌和回忆录等;又如:廉颇负荆的故事,也有一些作家写过诗歌和其他作品。这些作品都不同,都或多或少的表现着题材处理的不同。因此同样的生活现象和同样的历史故事,由于作家所考虑的角度不同,所感兴趣的重点不同,于是所写出的题材也自然会有所不同。 关于题材的选炼,从作者的主观来看,主要是为了体现他的思想感情。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为了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要求。鲁迅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又曾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再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如阿Q正传的写阿Q这个人物的生活事迹,就是因为阿Q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最不幸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掘出啊Q的精神胜利法,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给他性格上,所造成的病态。使人们觉得这种病态是可悲可恶的,是必须治疗的。于是作品中所写的正是体现当时鲁迅的思想感情。鲁迅又说:为了要“听将令”“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这里的“将令”,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吧。文学创作都有主题,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什么是主题呢?主题是怎么来的呢?既然文学创作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的主题也就只能是从社会生活

文学与写作课程纲要

文学与写作 课 程 纲 要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01) 一、课程性质……………………………………………………………………0l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0l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0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05) 一、知识与能力 (05) 二、过程与方法 (0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6)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07)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08) 一、教学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08)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特点 (08)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应突出实践性 (08) 四、教学内容的表达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成人化教学 (09) 五、教学内容应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 (09) 六、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09)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11) 一、36课时的安排 (11) 二、评价建议 (12)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4)

第一部分前言 文学与写作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全面的语文素养,其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写作教学既是语言运用的训练,更是思维的训练和思想的砥砺。相对于听、说、读的能力,写作能力是最高级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最困难的活动,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他们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加强写作教学有利于全面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写作就是写文章,即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语文教育中就是学生作文。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特殊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写作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的训练。写作教学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它方而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书而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写作也是一个思想认识的训练过程,它在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写作缺少真诚昀人格,鲜活的个性,独特的体验,以及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写作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就要重建教学理念,改革写作教学。 (一)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 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中陈旧的教学观念,首先,应该使写作教学更具开放性、民主性,将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描写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抒发自己感悟到的真情,发表独立的见解,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当

文学写作基础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讲解

第八章文学剧本写作 第一节文学剧本的要义 一、文学剧本的要义 文学剧本属于文学,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它是为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提供服务的,是导演的工作设计本的脚本。 剧本是为戏剧表演提供的文学脚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剧本的特点取决于戏剧舞台表演的规定。 对文学剧本的理解要与戏剧结合起来理解: 戏剧的要素与文学剧本 1.戏剧的特征: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表演包含了多种艺术成分,要依赖多种艺术的参与才能完成。剧本写作要遵循戏剧艺术的规范。制约剧本的主要因素是:舞台和表演。 ①舞台的特点和要求: 舞台是一个有限、固定的空间 写作剧本要考虑:什么样的故事和场面才能搬上舞台?不能搬上舞台的内容如何处理? ②表演的要求: 戏剧是演给观众看的,剧本要给表演创造空间。舞台表演是直观的、一次性的。剧本写作必须考虑适应观众接受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戏剧用来表现人物和叙事,其表现方法是用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包括动作和场景的提示) ①台词:主要指剧中人物的话语,是文学剧本的标志性要素,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对白: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台词的主要部分。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交代背景有重要作用。 独白:人物内心语言的表达。 旁白:假设对方没有听到、对观众说的台词。对观众起到提示作用。 ②表演(动作和场景,其中场景分内景和外景) 舞台提示的内容之一:提示表演动作、人物形象、环境、布局等等。 《雷雨》舞台提示:时间(一个夏天的上午……)、地点(在周宅的客厅里……)、周宅的格局(左右侧各有一门,一通书房,一通饭厅……)、情境(所有的帷幔都是崭新的,家具非常清洁……),气候(郁热逼人……),人物(四凤约有17、8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 二、文学剧本的含义 综上:文学剧本是服务于戏剧、影视等舞台或荧屏艺术作品演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偏重于借助人物台词、动作、场景等手段,集中反映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人生,尤其以体现矛盾冲突见长。

应用文写作教程期末复习

应用文写作教程期末复习 一、小作文(20分。其中格式10分,内容5分,表达5分) 1、请以上海电大学生处的名义,向电大个学院、分校(点)发一份评选2011年度“学生特色活动”的通知。并注明附件:申报表和申报汇总表。 2、××大学团委准备举办“五四优秀青年经验交流会”,需资金若干元,请代拟写这份请示。 3、以上海市电大教务处的名义,向电大各学院、分校(点)转发《中央电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场管理的通知》。 所谓格式,就是要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开头、主体、结尾)落款。 1、请以上海电大学生处的名义,向电大各学院、分校(点)发一份评选2011年度“学生特色活动”的通知。并注明附件:申报表和申报汇总表。 关于评选2011年度“学生特色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分校(点): 为了展示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决定在2011年度开展的“感动电大瞬间的摄影比赛”、“聚焦本学期本专业的疑难课程”、“学生高唱红歌卡拉OK大赛” 基础上评选“学生特色活动”的工作,现将《学生特色活动申报表》、《学生特色活动申报汇总表》发给你们,请你们组织好学生积极参加申报活动。 特此通知。 附件:1、上海电视大学2011年度“学生特色活动”申报表 2、上海电视大学2011年度“学生特色活动”申报汇总表 2、××大学团委准备举办“五四优秀青年经验交流会”,需资金若干元,请代拟写这份请示。 关于举办“五四优秀青年经验交流会”需要资金的请示 学校领导: 为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弘扬“五四”精神,团委拟于2011年5月3日举办“五四优秀青年经验交流会”,需活动经费人民币伍仟元整,望学校给予拨款,以使会议顺利举行。 妥否,请审核后予以拨款为盼。 附件:交流会各项目经费使用预算表。 ××大学团委 二〇一一年四月一日3、以上海电大教务处的名义,向电大各学院、分校(点)转发《中央电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场管理的通知》。 转发中央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场管理的通知 各学院、分校(点): 现将《中央电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场管理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坚决贯彻执行。 各学院、分校(点)应制定、完善各项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考试工作,积极与社会丑恶现象、教育领域的考试腐败现象作斗争。各级考试管理人员、考试执法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源头上堵住各种违纪、舞弊事件的发生,努力把好考试关,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附件:《中央电大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场管理的通知》一份。 上海电视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为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50周年,学校决定举办名家系列讲座。校办公室已向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发出邀请函,请其来校讲课。请你以钱文忠的名义写一份复函。 关于接受上海电视大学讲课邀请的复函 上海电视大学办公室: 贵办三月二日的邀请函收悉。欣闻贵校将于今年五月迎来建校50周年大庆,在此谨表示我衷心的祝贺。关于来函邀请本人前往贵校讲课一事,经征得历史系领导同意,决定如期赴讲。若有变化,定会提前另行函告。

写作课

1.文字出现时: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人类从此掌握了书面语言这种划时 代的传播工具,这标志人类告别了蛮荒,买入了文明时代。 2.文章写作走向自觉时期,其标志是出现了博大精深的写作学专著《文心雕龙》, 刘勰从文章形式上划分,把有韵者成为“文”,把无韵者称为“笔” 3.名词解释: ●写作: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 一种心智活动过程 ●语境性: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指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意和读者分析理 解文章的语言时所依据的客观环境因素。广义上的语境又称“情景语境”,包括特定的交际过程中的背景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状态;狭义上的 语境又叫“上下文语境”,就是上下文或更小的语言单位所构成的语言环 境。 ●想象力: 观察力:观察力指的是观察主体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保证观察活动成功进行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可以能动地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能力。 灵感: 4.语感:即语言感觉 5.超文本的写作及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从写作习惯与阅读习惯两个方面对文本 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怎样变化,写作的根本规律并没有改变,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德都是不能缺少的。 6.写作的主体是作者。(一)写作主体包括写作对象的认识主体和写作成品的制作主体两 个方面;(二)写作的客体即写作的对象或写作的题材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1)生活的客观形态;(2)生活的主观形态;(3)生活的文化形态。(三)写作的载体及写作的成品,是写作活动物化形式的最终结果(四)写作受体是写作行为的接受对象,通常把读者等同于写作受体。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主体事先去假想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状态,就是读者意识。 7.整个写作过程是由“四体”“三过程”(制作过程、阅读过程、反馈过程)构成的动态系 统。 8.填空题:㈠写作的特性:①社会性;②个体性;③综合性;④实践性 ㈡写作的功能;①传播功能;②记载功能;③实用功能;④宣泄功能;⑤审美功能 ㈢写作动机类型:①缺失性写作动机;②丰富性写作动机 9.观察力指的是观察主体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保证观察活动成功进行的心理特征,是一 种可以能动地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能力。 思维是决定观察力水平高低的关键 定向注意是观察的必要前提 宏观观察是指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特征,而忽略局部的或细节的特征;微观观察是对事物的细部进行特写式的观察。 外向观察就是对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的观察,内向观察则是以自身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活动为对象所进行的自我观察。 静态观察是指对处于静止不动状态下的食物的观察,动态观察则是指对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实物的观察 10.写作是以语言为中介符号的。 11.灵感思维的成果突破了思维定式,具有独创性。

汉语言文学一基础写作

第 1 页 共1 页 秘密★启用前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专业(本科)2013级 《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闭卷120分钟 一、分析题(共 20 分) 阅读文章《我们看云去》,分析作品的体裁是什么?请归纳其主题,并分析其写作思路和技巧。 《我们看云去》 时间总是脸上笼罩的乌云。一阵风似,来去匆匆,却很少看见你心园里盛开的玫瑰。春天已不知不觉地拜访那紧闭的百叶窗了。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好像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劳累。路旁绿地间泛起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舞厅里的音乐和小草一样郁郁葱葱了。看着那只风筝高高远远飘成了一方蓝天。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淡泊,而后幸福;宁静,而后欢乐。一路困顿,一路风尘,跋涉的路还是满山弯弯的小径。远远望去,目光只能蜿蜒爬行。崖畔的野杜鹃正怒放成赏人的风景。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经历了许多没有传奇的日子。寂寞紧紧相随,新的和旧的太阳送来的不只是影子。面对太多太多熟稔的荒原,何不潇洒地甩甩头发呢?然后走进红火的户外。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二、改写题(共 30 分) 把下面的诗歌改成一段散体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乡色酒》 作者/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三、作文题(共 50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社会现实,以《拥着青春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 1、王勃,20多岁写了名噪一时的《滕王阁序》。 2、牛顿,23岁发现了万有引力,24岁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3、爱因斯坦,26岁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4、瓦特,29岁发明了蒸汽机。 5、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6、普希金,21岁写成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7、歌德,25岁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 可拆分区 ) (不可拆分区)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1)》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1)》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阅读——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2.文化学阅读——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3.语义学阅读——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4.接受美学阅读——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5.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6.寓言——一种含有讽谕意义的短小故事,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 二、简答题 1.小说的文体特征 参考答案: 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2.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 参考答案: 创造性论文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新理论、新设想、

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填补某个领域的空白。(有没有创造性,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文献性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 (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 1.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 参考答案: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用韵上同中有变。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从情感上讲,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尽管诗中有明显的不满和消极的情绪,但主要表达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和情感。 从艺术的角度看,本诗大胆想象,如将黄河之水想象成“天上来”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