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管理)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流程;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等事项。

2、固定资产的取得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编制合理的固定资产年度预算,作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的审批依据;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相应的审批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后予以确认;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领用的相关审批权限和程序等事项。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重点关注固定资产验收后,是否实行标签管理和卡片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是否经过相应审批,资料是否齐全;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定期进行盘点,是否形成

书面盘点报告并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对盘点中发现的差异等问题,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和妥善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投保、核销、抵押、质押等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是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等事项。

4、固定资产的处置

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等处置是否办理相应的手续和经过相应的审批,处置方式和价格等是否合理合规;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等事项。

5、固定资产的会计系统控制及问责执行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新增、折旧、处置、盘点盈亏、减值、核销等相关业务,是否妥善保管相关资料,是否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账务核对和实物盘点;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是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等事项。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制定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无形资产管理内控流程;是否建立无形资产内控流

程;是否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等事项。

2、无形资产的取得

重点关注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是否经过相应的审批,是否及时办理相应的手续,是否取得相应的文件、证书等资料;是否严格执行无形资产验收程序和方法,验收无误后予以确认等事项。

3、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

重点关注企业无形资产取得后,是否实行卡片式等明细管理;是否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取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是否严格采取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无形资产是否按规定由财务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定期盘点,是否形成书面盘点报告并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对盘点中发现的差异等问题,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和妥善处理;对于无形资产的核销、抵押、质押等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是否及时及理相关手续,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等事项。

4、无形资产的处置重点关注无形资产的报废、转让等处置,是否办理相应的手续和经过相应的审批,处置方式和价格是否合理合规;无形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等事项。

5、无形资产的会计系统控制及问责执行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无形资产新增、摊销、处置、减值、核销等相关业务,是否妥善保管相关资料,是否定期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帐务核对和盘点;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无形资产管理情况,是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等事项。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存货管理)

1、存货管理制度和流程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制定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存货管理内控流程;是否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等事项。

2、存货的验收、发出和领用重点关注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是否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后入库;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及相关流程;仓储部门是否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等事项。

3、存货的保管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规定对物流仓储单位进行资信调查,选择合适的物流仓储单位;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是否办理出入库手续;是否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和保管要求进行贮存和保管;是否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是否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是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存货的仓储环节、物流运输环节进行保险,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等事项。

4、库存的合理性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价格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是否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等事项。

5、存货的记录、对账与盘点

重点关注企业仓储部门是否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是否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存货盘点清查制度,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盘点清查结果是否形成书面报告并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是

否及时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是否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等事项。

6、存货的会计系统控制及问责执行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存货的采购、入库、销售、报损溢、跌价、减值等相关业务,是否妥善保管存货进出凭证等相关资料,是否定期与存货管理部门、仓库对存货进行账务核对和实物盘点;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存货管理情况,是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等事项。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一)检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访谈和检查资产管理的岗位设置及职责权限情况。

(二)可运用穿行测试的方法,抽查上述资产增减变动时的相关资料,包括新增申请单、合同、文件、证书、验收单、入库单、发出和领用单、销售提单、报损溢单、处置单、报废单、核销单、库存清单等。

(三)抽查上述资产日常管理的相关资料,包括台账、卡片、标签、

审批单、保单、抵押质押单、对账盘点资料等。

(四)抽查上述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账务处理是否规范。检查问责制度的执行情况。

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点及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点及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与健全性进行测试与评价,以提升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内外企业竞争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也务必要对业务流程加以规范,严格防控内部风险。具体来讲,应当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并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来提供辅助效果。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正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二、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内容 (一)内部控制环境审计 审计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内控环境难以直接被量化为若干指标,因此在审计软件企业内控环境时,首先需要明确审计范围,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审计标准。企业内控环境是管理层对公司内控态度的一种体现,能够对基层员工的内控意识产生作用。內控控制环境的具体内容应包含以下四点:一,经营理念和风格;二,人员选择和调配,人力资源政策;三,权责划分;四,监管层参与。此外,许多企业也必须将企业文化纳入考量范围。 (二)业务循环审计 企业的日常工作围绕着经营与生产两方面,而内部控制则应用在各个环节之中,涉及到风险防控、岗位设置以及资产管理等重要内容。在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审计,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办法,且需要保证审计工作的科学与有效,使最终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接下来具体介绍四类业务循环审计。 与销售相关的收款业务循环审计。在该业务循环中,审计人员需要完成如下内容:一,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在销售和收款循环方面的内控制度,例如货物保管与货物发送是否实现了分离。待充分了解上述内容后,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测试方法:一,对与之相关的文件

资料进行抽调检查,并详细询问发货制度的相关细节,进而明确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进度与执行程度;二,调查企业销售款项是否均已回收;三,对销售合同的规范性与准确性进行检测;四,对会计明细账的具体条目进行审核,判断账目准确性。上述内控测试需要以审计底稿的形式来进行实施。施以多条内控测试手段,审计人员能够对收款和销售两方面的内控工作做出准确评价,评定内控的可依赖程度,并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标注。 与采购有关的付款业务循环审计。该类审计主要判断内控制度是否符合以下标准:一,被审计单位在购货业务方面的合法性;二,购物业务的经济性;三,采购业务记录的完整性。对付款业务循环进行准确评价,主要依据于对公司各类凭证传递流程的精准测试。为此,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应用穿行法,以验证内控点的设置与执行情况。 生产循环内控审计。生产环节是工业企业独有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应当对工业企业生产环节的内控制度进行调查。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查看生产有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是与生产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可以识别内部控制点,并对比内控点要求实现对企业生产内控制度的评价。 投融资循环审计。投融资循环通常需要经历众多流程,且在业务循环中存在较多业务控制点。对业务循环施加准确审计,能够判断被审计单位内控水平的高低,并能够反馈出其中的工作漏洞。与审计人员探讨审计结果,工业企业可以使自身的内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以更好的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 三、软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程序 (一)对审计的目的与类型加以明确 内控审计既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结合开展,在独立开展时,内控审计可被看作是一个企业项目,其目标是提升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在结合开展时,内控审计仅是一项工作环节,这种方式同样能够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准确判断,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 (二)有序开展前期调查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完整审计流程(34条)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完整审计流程(34条) 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目标以及要审计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资产分类和资产价值。 2.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时间节点、审计方法、 审计重点等内容。 3.确定审计组成员:确定参与审计工作的审计组成员及其职责分工。 5.收集审计证据:收集和整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文件、记录、数 据等审计证据。 6.进行初步审查: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初步审查,了解存在的问 题和不合规情况。 7.进行详细审查:对初步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审查,深入了解 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8.进行取证调查:对疑似违规情况进行取证调查,收集相关材料和证据,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9.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判断其是否合理、 有效。 10.与相关人员交流: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 们对问题的解释和反应。 11.进行比较分析: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 问题的差异和异常。

12.制定审计发现清单:明确审计发现的问题清单,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3.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发现的问题的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 14.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改进固定资产管理。 15.准备审核材料:准备相关审核报告、说明材料等,用于与企业交流和解释审计结果。 16.召开审核会议:与企业相关人员召开审核会议,对审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解释。 17.修订审计发现清单:根据与企业交流的结果,对审计发现清单进行修订和更新。 18.准备最终审计报告:整理审计结果,准备最终的审计报告。 19.进行报告审查:对最终审计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完整和规范。 20.发布审计报告:将审计报告发布给企业及有关方,通报审计结果和改进建议。 21.跟踪整改进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跟踪,确保改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22.进行例行检查:定期进行例行检查,评估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情况和效果。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辅导《审计》第十四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3f19219025.html,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审计》第十四章讲义2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企业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 (二)授权批准制度 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 (三)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被审计单位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均有原始凭证。 (四)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 (五)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通常需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收益。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七)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是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了解固定资产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 (八)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应有严密的维护保养制度,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的保险不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范围,但它对企业非常重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检查、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时,应当了解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 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组成项目,在建工程项目有其特殊性。在建工程的内部控制需掌握以下内容: 工程项目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2)企业应当对工程项目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审批人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工程项目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关于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可自行参阅教材的相关规定。 知识点3:应付账款审计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应付账款审计目标请根据第13章讲解的内容原理,课后自行参阅教材规定去理解掌握。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

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条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当前与未来经济效益,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就是从固定资产购置到处置等全过程实施监督与控制,提高固定资产综合经济效益;本章就除基本建设形成以外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审计做出规定; 第二条审计目标 1、是否建立了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覆盖到每个重要环节; 2、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是否执行有效,有无重大控制缺陷或较大经济损失出现;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一般程序与关键部位 1、立项审批; 1、较大规模固定资产购置,应当有完善的立项审批程序及相应手续; 2、购置立项或计划的提出,应当由经营部门提出,符合固定资产预算制度; 3、添置较大规模固定资产,应当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可行性研究论证的一般要求; 4、一定规模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应当经过适当授权审批,由有权部门签属明确具体的审批文书; 2、购置;

1、遵循业务授权与职责分工原则;负责固定资产购置决策审批的人员,不能负责或参与实施购置;实施购置人员应当经适当授权,在权限内履行职责; 2、购置应当进行必要的商业谈判程序,有符合规定的合同、协议等; 3、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购置,应当采用公开的招投标方式;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固定资产使用中,应有专人管理,责任落实; 2、应当建立落实严密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延长固定资产寿命,降低综合使用成本; 3、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及时发现有关情况; 4、会计记录与核算; 1、除固定资产总账外,企业还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及单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增减变化及会计记录中的反映; 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核算方式的合理合规性与一贯性; 4、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5、固定资产清理、毁损、报废等处置时的会计处理;

内部控制重点

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狭义: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广义:有企业懂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企业欺诈(1)公司伪造财务信息,也成为财务欺诈。(2)公司内部人的自行交易。3)与非法运作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有关的欺诈。4)阻碍公正,做为证,篡改证据,或其他上述相关的其他行为。3风险管理进行辨别评估分级,然后根据风险的影响和概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可能采用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与专人负责管理风险。4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1、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1)提出筹资方案: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投资方案。(2)筹资方案论证:初始投资方案还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一般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筹资方案的战略评估。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应对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筹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2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是否还有降低筹资成本空间以及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水平是否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3,筹资方案的风险评估。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利率、汇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等重要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作出全面评估,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筹资方案的审批: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需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分级授权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提交股东会审议,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可行性研究以及相关审批程序。 (4)筹资计划编制与执行:企业应根据审核批准的筹资方案,编制较为详细的筹资计划,经过财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筹集资金: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应当合理选择债券种类,确保按期、足期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按照《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优化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整合,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符合股票发行条件和要求。同时,企业应当选择合理的股利支付方式,兼顾投资者的近期与长远利益,另外,企业应及时足额还本付息,以及合理分配和支付股利,保持良好得信用记录,为企业在融资提供良好的信誉基础。 (5)筹资活动的监督、评价与责任追究,要加强筹资活动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款项的收支、股息和利息的支付、股票和债券的保管等符合有关规定。筹资活动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筹资后评价,对存在违规现象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2、投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 ⑴投资活动与企业战略不符带来的风险。。企业投资活动应该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恰好权衡收益与风险。 ⑵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不匹配的风险。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需要通过筹资与以满足。投资的资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以避免财务危机发生;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保证筹资成本的足额不成和投资盈利性。⑶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流动性的风险。对企业而言,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企业投资中要恰当处理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通过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在保证企业资产适度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盈利性,这也就是投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 ⑷缺乏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风险。授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投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投资责任制度相适应,还应建立严密的责任追究制度,是责权利得到统一。 ⑸缺乏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风险。投资是直接使用资金的行为,也是形成企业资产的过程,统一发生各种舞弊行为。在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以外,是否有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制度,也是避免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 3.请阐述采购业务的流程及各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 答:(1)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风险:需求或采购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2)请购。风险: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3)选择供应商。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过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4)确定采购价格。风险: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5)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风险: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6)管理供应过程。风险: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7)验收。风险: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8)付款。风险: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9)会计控制。风险: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应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末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4.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该关注哪些风险? 答:1.存货管理的风险:(1)取得存货。风险: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货短缺。(2)验收入库。风险: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3)仓储保管。风险: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4)领用发出。风险: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5)盘点清查。风险: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6)存货处臵。风险:存货报废处臵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2.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1)固定资产取得。风险: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效果;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2)资产登记造册。风险: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3)固定资产运行维护。风险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4)固定资产升级改造。风险: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5)资产清查。风险: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6)抵押和质押。风险: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7)固定资产处臵。风险:固定资产处臵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3.无形资产管理的风险:(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风险: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

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企业资产管理 1.概念 企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企业资产管理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得以增加收益, 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 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3)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 1.企业存货管理 1)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 3)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方可入库。 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4)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下列事项: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管理规范。 (3)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4)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5)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5)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

内控审计内容

内控审计内容 内控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控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评估是内控审计的核心内容。它主 要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运行和监督等方面。内部控制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查明其存在的弱点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意见。 2. 风险管理评估:风险管理评估是内控审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涉及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实施和运行等方面。风险管理评估的目的是评估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影响,以及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业务流程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是内控审计的重点之一。它主 要涉及企业各业务流程的设计、实施和运行等方面。业务流程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以及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资产管理审计:资产管理审计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 货等方面。它主要涉及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计、实施、运行和监督等方面。资产管理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以及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系统管理审计:系统管理审计主要涉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运行和监督等方面。系统管理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信息系统

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以及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内控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评估、风险管理评估、业务流程审计、资产管理审计和系统管理审计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 一、研发项目立项及前期策划 重点关注拟立项的研发项目是否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是否符合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立项前是否按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或者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并有相关的书面记录;立项前是否与企业生产、供应、销售、质量等部门充分沟通,并有相关书面记录;是否编写立项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是否经过独立评审后报经有关领导审批;报告中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风险分析等内容是否完备、准确;是否编制产品开发计划并经审批;开发计划是否包括各阶段的任务、人员分工、进度等内容;是否按产品开始计划编制《新品开发任务书》,设计员是否在充分理解产品要求和明确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开展设计工作等事项。 二、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评审 重点关注企业研发部门是否组织对输入的充分性、适宜性、经济性进行评审,并编制《设计输入评审表》,以确保输入完整、准确,保证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设计输入评审单》是否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参与评审的人员是否包括研发、工艺、生产、质量等有关部门等事项。

三、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评审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及时对输出进行验证和评审,包括输出文件的齐全性,发布前设计文件的评审与已证实的类似产品比较,有限无分析,计算,模拟演示等,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有效性;通过评审后,图纸是否经过会签,必要时是否交顾客进行图纸确认;所有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在放行前是否得到授权人员的批准等事项。 四、样品试制及确认 重点关注样品试制后,品管部门是否进行检测或验证并提出检测(验证)报告,研发部门是否组织工艺、生产、品管等部门进行样品评审;样品内容评审合格后,研发部门是否将样品和品管部门提供的相关检测报告一起提交顾客进行确认;需要小批量试制的产品,在完成小批量试制后,研发部门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定型确认;经顾客确认和定型确认后的产品,在正常供货后,研发部门开发科是否进行生产用图的确认,发放生产用蓝图,收回试制用图等事项。 五、设计验证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或样品的检验测试等适当方法,对设计过程中各重要阶段功能特性、产品设计结果进行测试与验证;

资产管理办法

资产管理办法 引言: 资产管理是一个涉及到资产策划、投资、运营和监督等多个领域的 综合性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合理的资产管理能够帮助提高资产效益,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一种 常见的资产管理办法,以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指导参考。 一、资产分类 在进行资产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分类。通常,资产可以 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三大类。 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拥有和使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房屋、设备、机器等。在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清点、评估、维 护和更新等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营和价值保值。 2.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快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 和短期投资等。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关注资金流动、存货周 转率等指标,以实现最优的资金利用效能。 3.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合规运营以及合理运用,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资产管理步骤 资产管理的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计划、获取、使用和处置。 1. 计划 资产管理的计划阶段是对企业整体资产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策略和目标。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明确资产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便更好地配置和优化资产。 2. 获取 获取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租赁、合作等途径获得需要的资产。在进行资产获取时,企业应关注资产的质量、价格和适用性,确保资产的长期收益。 3. 使用 使用资产是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在使用资产时,企业需要对其进行规范、有效的运营和维护,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和降低损耗。同时,企业还应考虑资产配置、调配和使用的合理性,确保资产的最大化价值。 4. 处置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管理)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流程;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等事项。 2、固定资产的取得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编制合理的固定资产年度预算,作为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的审批依据;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相应的审批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后予以确认;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领用的相关审批权限和程序等事项。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重点关注固定资产验收后,是否实行标签管理和卡片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是否经过相应审批,资料是否齐全;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定期进行盘点,是否形成

书面盘点报告并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对盘点中发现的差异等问题,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和妥善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投保、核销、抵押、质押等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流程进行审批,是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等事项。 4、固定资产的处置 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等处置是否办理相应的手续和经过相应的审批,处置方式和价格等是否合理合规;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等事项。 5、固定资产的会计系统控制及问责执行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新增、折旧、处置、盘点盈亏、减值、核销等相关业务,是否妥善保管相关资料,是否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账务核对和实物盘点;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是否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等事项。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国有企业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国有企业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基层县市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相继组建了一批新型国有控股公司,涉及投资、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出资者的身份对进行管理开展经营。这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以国有企业作为审计对象,对审计重点内容及方法做一探讨。 一、审计主要内容及重点 随着国有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审计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性企业,包括一般竞争性行业和公共事业或基础行业。包括水电气公共交通、市政建设等,目前以国有资本为主。另一类是非经营性企业,主要为国有资本全资公司,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性,业务以投、融资为主。 (一)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 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方面的总体审计,主要目标是审计国有企业财务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也是审计的最基本目标。 1.对企业资产方面的审计。资产审计的重点是应收款项、各类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内容。对于国有资本投入形成的各项资产,应与政府有关批文核对,核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并重点关注其用途;加强对销货款

的审计,防止呆坏账;针对少数企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对实物资产审计的力度。 2.对企业负债方面的审计。首先应将主要重点放在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上,通过对有关单位相互核对,查明是否真正的负债。其次,审核融资形成的长短期借款或其他债务,并与有关合同,文件核对,重点关注还款来源,评价其偿债能力。 最后,还要关注有无担保或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及其他潜在损失。 3.对企业损益方面的审计。主要审核损益计算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 在审计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重点审查企业各项收入是否据实及时入账,有无隐匿截留收入等,是否乱摊成本费用或人为调节成本费用,造成虚盈或虚亏等问题。特别是项目收入、销售、转让收入是否依照合同及时足额确认,相关税金是否及时足额计缴。 通过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要摸清以下几点:企业至审计日净资产状况及其构成,即企业有多少“家底”;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长短期偿债能力作出评价;企业收入构成及比重,重点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违规事项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 (二)重点内容的审计。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内容的不断深化,审计不能仅仅拘泥于财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对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和监督的过程,旨在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合法、合规的 性质,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固定资产投 资审计时,审计师应把握以下重点内容: 一、控制环境审计:审计师应首先对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审计,包括 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风险承担意识、内部控制意识等方面。审计师需评 价企业管理层的监督责任、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有 效性和执行情况,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具有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二、投资决策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进行审计,包括 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 审计师需评估企业投资决策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并对企业投前研究和审核程序进行审计。 三、资金使用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审计,包括 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建设、投资款的支付和结算、工程款项的使用等方面。 审计师需评估企业资金使用活动是否规范、合规,对企业采购和支付程序 进行审计,以及检查企业是否遵循相关合同、协议的要求。 四、固定资产的评估和会计处理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 评估和会计处理进行审计,包括固定资产的估价准确性、入账的准确性、 折旧政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审计师需评估企业固定资产的计量和会计处理 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对固定资产净值的计算进行 审计。

五、固定资产的保管和管理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保管和 管理进行审计,包括固定资产清查的真实性、留存和报废的合规性、折旧 记录和折旧核算的完整性等方面。审计师需评估企业固定资产保管和管理 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检查固定资产登记和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固定资产的抵押和出租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抵押和 出租进行审计,包括抵押和出租手续的合规性、抵押和出租款项的使用情 况等方面。审计师需评估企业抵押和出租交易的真实性和美观性,检查相 关手续和文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七、固定资产的风险和社会责任审计:审计师应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风 险和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包括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固 定资产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审计师需评估企业固定资产所涉及的 风险和社会责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可持续 发展。 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审计师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审计师还需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纠正 问题、改进管理,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固定资产与存货财务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与存货财务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管理,要建立卡片、分类、编号。财务部建立固定资产明 细分类帐、折旧帐。 2、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实地盘点,做到帐、卡、物三点相符,对盘盈盘亏的 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写出书报告。 3、固定资产盘亏报废审批权限,由酒店主管领导审批,金额数量较大的设备盘亏 报废需报董事会及酒店管理公司财务部审批。 4、报废固定资产应作技术鉴定,符合报废条件者,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告,会同财 务部审核后,由酒店主管领导审批(或酒店管理公司财务部)方可报废。 5、需新增加固定资产事先由各部门提出设备购置计划,报财务部提出意见后,由 酒店主管领导批准,方可购置。 存货管理制度 第一条存货是指饭店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是饭店流动资产中的一个很重要项目,其金额占流动资产的较大部分。因此,管理好用好存货,是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关健。 第二条饭店的存货主要指储存在库房内的各项物资材料,包括:食品原料、酒水饮料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工程维修材料等等。 第三条存货购入的计价。主要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后出法等等。财务部可根据存货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计价方法。 第四条存货管理的要求: (1)科学合理地制定存货定额。对存货不同类别要根据饭店经营业务的要求,分别制定最高限量和最低库存量,以此防止积压或不能保证各部门业务领用需要的情况出现。 (2)加强存货的验收制度。对购进的各项物资材料应严格执行验收入库制度,在验收数量的同时要验收质量。 (3)建立存货的保管制度。对存货的各项物资材料,要建立专人负责的保管制度。设置有数量金额的辅助明细帐,以利核算与查对。 (4)健全存货的领发手续。严格按领用的制度办理领货手续,仓管员凭单发货,明确领发人的责任。 (5)物资材料实行先进先出制度。仓管人员对库存物资应实行先进先出的制度,以防止物资的霉烂变质。 (6)勤进快运,压缩库存。对货源供应正常的物资尽可能勤进快运,降低库存以加速资金周转。 (7)及时处理库存积压的物资材料。对近保持期或将要变质的物资要及时早发现并进行处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 2.资金使用审查:审计员需要仔细审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资金支付、投资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资金是否被合理使用等。审计员需要核对资金支付的凭证和相关文件,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有效和经济。 3.项目合规审查:审计员需要仔细审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是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的环评和安全性评估是否得到批准和合规等。审计员需要进行现场核查和相关文件的审查,确保项目投资的合规性。 4.项目管理审查:审计员需要审查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项目管理过程是否规范和高效、项目变更和决策的合理性等。审计员需要对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文件进行审查,确保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5.资产评估审查:审计员需要审查固定资产的评估情况,包括资产评估的方法和依据、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评估报告的完整性和合规性等。审计员需要对资产评估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审查,确保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6.内部控制审查:审计员需要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和有效性、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过程和控制点是否合理、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等。审计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和数据进行审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需要把握以上重点内容,通过审查财务记录、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合规性、项目管理、资产评估和内部控制等方

面的信息,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合规性、有效性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审计员需要进行现场核查和文件审查,采取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审计员还应当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情况,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和重点,提出具体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

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应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A、对 B、错 2、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工作可以由同一个人员担任。 A、对 B、错 3、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 A、对 B、错 4、企业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不属于存货范围。 A、对 B、错 5、由存货实物管理的人员根据盘点情况清查存货盘盈、盘亏产生的原因,并编制存货盘点报告。 A、对 B、错 单选题: 1、对于企业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采用以下()方式。 A、集体合议审批 B、保管部门决定 C、管理部门决定

D、销售部门决定 2、应由以下()部门对当月的折旧费用,尤其是上月新增固定资产本月折旧费用以及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性复核并编制折旧和摊销分析报告。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管理部门 3、企业财会部门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这种行为属于以下()控制行为。 A、会计记录控制 B、资产保护控制 C、内部稽核 D、定期轮岗 4、存货采购申请应由以下()部门提出。 A、生产需求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管理部门 5、存货发出记录保管部门需要定期与以下()部门核对。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财务部门 D、管理部门 多选题:

1、固定资产折旧应包括以下()方面。 A、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B、折旧方法 C、折旧年限 D、净残值率 2、下列属于存货流程的是()。 A、存货预算 B、存货采购 C、存货处置 D、存货清查 3、外购存货入库前一般应经过下列()验收程序。 A、检查订货合同协议、入库通知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质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等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B、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C、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 D、对于存货购买时所应予的回扣是否实现。 4、对于固定资产盘点,以下()方式是正确的。 A、每年年末,财务部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B、不定期进行由财务部、内审部门及相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参加的资产清查并出具清查报告或会计检查报告。 C、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指定的盘点负责人对盘点结果进行抽样检查并在资产盘点清册上签字确认。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关于资产管理。加强各项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有利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当前,在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存货积压或短缺,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导致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资产管理应用指引针对性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 一是,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 二是,要求企业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 三是,要求企业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处置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四是,要求企业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五是,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及时办理投保手续。 六是,要求企业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等。 七是,要求企业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本章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另外,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 第一节关键内部控制 一、存货 存货占用资金比重较大、品种繁多、周转快慢,对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要。存货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等,一般会涉及到生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