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简介

食品科学 简介
食品科学 简介

1.食品科学的概念及四个科学发展里程碑的精髓是什么?

答:⑴概念:食品科学是将基础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科。

⑵四个科学发展里程碑的精髓:

①第一个里程碑——火的使用

考古学研究,二千万年以前,拉玛猿(人类祖先)和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等)脑量没有多大差别。自从原始人群懂得利用自然火种,人类开始食用熟食,有害微生物被杀死,食品卫生得到了提高,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人类脑量增加很快,据测大猩猩的脑量为415毫升,北京人的脑量为1059毫升,现代人的脑量为1345毫升,脑量的增加伴随着智能的提高,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使猿人的体质逐渐完成了向智人体质的转变。

火的使用是人类能源革命的开端,从而把人同野兽区分开,它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食品科技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②第二个里程碑——陶器的使用。

最早的陶器已有近万年了,它的出现意味着“烹饪”的开始,陶罐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去烧煮,也可以用作各种饮食、汲水和储盛的器皿,增加了烹饪的灵活性。有了陶罐,先民的食物范围得到了扩大,熟食品种增多,美味佳肴成为可能。早在五千年以前,人类就已炊烟袅袅,鼎香四溢了。

③第三个里程碑——罐藏食品

1804年,阿佩尔的玻璃瓶罐头问世了,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1806年,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送上了法国战舰,经实地考察,得到了理想的结果。1812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罐头厂——阿佩尔之家。1862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杀菌法”,不仅对罐头加工,而且对整个食品加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的诞生标志着食品工业进入了科学化时代。罐头工业的大力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以后,由于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罐头工业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罐藏食品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食品科技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④第四个里程碑——现代营养学

人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人自身生理需要,其整个生物学过程称为营养。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的认识逐步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十八世纪中叶,随着化学元素的发现,物质守恒的论述和新陈代谢概念的形成,现代营养学初露萌芽。十九世纪以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提出,食品科学家们开始注重各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及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平衡问题。许多国家提出了各社会人群膳食营养供给量,并制定出各类食物营养成分表。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现在营养学。

现代营养学揭示了人类包含的本质,它成为当代食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食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是食品科技史上第四个里程碑。

2.陈述你所了解的八大菜系?

答:⑴鲁菜

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的鲁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鲁菜以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

⑵川菜

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

⑶粤菜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焗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⑷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吉鱼”、“荔枝肉”等。

⑸苏菜

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

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⑹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丝”等。

⑺湘菜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⑻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

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3.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答:⑴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近代食品工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阿佩尔在1810年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来保存食品的“食品贮藏法”。随着该方法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罐头厂于1829年建成。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乳制品的生产于1885年正式成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18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食品工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随即产生了,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这就是近代利用机械进行加工的食品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利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各国所重视,且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①. 食品工业的国际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国外的雀巢,可口可乐等品牌的引入及其在国内的畅销说明食品工业正在实现国际化。我国的食品产业也正在走进世界,与国际接轨。例如,我国的双

汇集团,四川的榨菜等已经实现国际化生产销售。食品工业的国际化直接让全世界的人民受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 食品工业顺应时代发展。首先,人类的需求推动食品工业的进步。人口组成的改变、配料的供应。能源的利用和价格、国家的政治支持、人民对营养和健康的要求、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保证了人民的健康和营养。其次,新技术革命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配料的改变、食品加工新方法、包装新方法和烹调技术的改进都能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③. 食品工业与工业化体系的关联。食品带动工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包装业、种植业、养殖业、转基因等。这些相关的行业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④. 从食品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来看。新中国建立初期,食品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24.1%,是中国第一大工业。然而,随着中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已退居第二,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8%左右。即便如此,与建国初期相比,食品工业产值增长了100多倍,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⑤. 从食品工业增长速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率达13.2%,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总产值年增长

率接近18%。

⑥. 从提供就业岗位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业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一个工业门类。食品工业与农业紧密相连,食品工业在选址上往往接近原材料产地,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地区发展。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出路,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反过来支持农业的发展,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并逐步实现城市化。

总之,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⑵. 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融合,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食品工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食品工业将主要解决居民吃好的问题.食品消费己经由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向着质量、营养、方便、安全的目标转变,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剧,对食品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具体而言,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主要潜力: 第一,食品消费总量仍将不断增加,商品性消费日益取代自给型消费,工业化食品比重逐步增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根据有关测,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预计将下降到35%,平均生活水平处于富裕型阶段;农村将下降到41.6%,平均生活水平从小康型向富裕

型阶段转变;城市化率将提高到47%。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对食品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方便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旋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场潜力巨大。方便食品的发展是食品制造业的一场革命,始终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人们的饮食习惯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烟酒等嗜好类产品的比重将逐步下降,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第三,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及营养化将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中国食品工业主要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食品制成品水平低。市场上缺乏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消费层次的变化以及年龄、文化、职业、民族、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食品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各种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食品,肉类、鱼类、蔬菜等制成品和半成品,谷物早餐,以及休闲食品等和针对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个性化食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大有可为。

第四,生物技术、机械化及自动化将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按照人的意愿创造新物种和改造现有物种成为现

实可能。酶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合理利用加工下脚料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新型鱼制品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提高食品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是生产安全卫生、高营养价值食品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化生产和发挥规模效益的必要条件。食品工业企业应该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和作坊式操作中解脱出来,投入资金完善软、硬条件,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最新食品科学概论复习题

食品科学概论复习题 1、比较气力输送的三种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①优点是从几堆或一堆物料中的数处同时吸取物料,,缺点是输送物料的距离和生产率受到限制,进入风机的空气必须认真除尘。 ②便于装设支岔管道,故可把物料送到几处,而且输送距离可较长,生产率较高,能方便发现漏气的地方,对空气要求不高,缺点就是难以从几处同时进料。 ③有点综合了吸引式和压送式的的优点,缺点是带粉尘的空气要通过风机,使工作条件变差,同时装置的结构复杂。 2、均质的三种作用方式。 剪切作用:液体通过均质头时由于摩擦作用使束流中央和束流外围产生很大的速度差,引起液滴间相互撕扯而致破碎。 撞击作用:由于往复塞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fat球和均质阀产生高速撞击作用,从而将料液中的fat球撞成细小的微粒。 空穴作用:当料液因high pressure作用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形成相当于high频震动的现象,在其缝隙处瞬间引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3、列举发生酶促褐变的原因 ①底物为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和单宁物质 ②有活性的酚酶或者多酚氧化酶参与 ③铜做辅基

④氧气条件 4、列举四种引起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酶类及其作用。 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形成褐色化合物。 脂肪氧化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导致臭味和异味的产生 果胶甲脂酶:催化果胶中的半乳糖醛酸脂的脱脂作用,导致组织硬化 抗坏血酸氧化酶:催化抗坏血酸的氧化,导致营养素丢失 叶绿素酶:催化叶绿醇环从叶绿素中移去,导致绿色的丢失 5、 6、真空转鼓过滤机的过滤过程 吸浆区:工作时浸没在料浆的过滤板在毛细作用下结合真空压力表面吸附成一层滤饼,滤液通过滤板进分配阀至排液罐。 淋洗区:滤饼转出料浆斗后。对滤饼进行喷淋洗涤。 干燥区:滤饼继续在高真空力的作用下脱水。 卸料区:进人无真空的情况下刮刀自动卸料。 6、板框式压滤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其过滤过程和洗涤过程

食品工艺学 加工原理

食品工艺学1(加工原理) 绪论 食品加工的简单定义:是把原材料或成分转变成可供消费的食品。 食品加工的完整定义:即“商业食品加工”是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从动物、蔬菜或海产品的原料开始,利用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这一定义更清楚地表明了食品工业的起点和终点及获得理想结果需要的投入。 1.1食品加工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世界各国最大的工业之一。食品加工业规模已近乎石油精炼工业的2倍,为造纸工业的3倍。在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受雇人数超过150万,仅仅比整个制造部门所有雇员人数少10%。最后,食品加工业和其他相关的制造工业相比,是最大的价值增值的工业之一。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工业,在1963年至1985年期间运输产值增加了4成,这些运输产值的大量增加是在相同时期内雇用人员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的。显然,产值的附加值组分在持续增长,在1963年至1985年期间,总体增长了7.4%,在这期间,美国消费者用于食品开支的比例从1963年的23.6%下降到1985年的18%。 食品加工业的种类或范围很广,许多资料把食品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作为食品工业,而另一些资料中,通常是提及超市或杂货店食品种类。食品工业的分类主要是参考标准工业分类(SCl)手册,汇编了47个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和相关产品归类包括食品和饮料加工或制造企业以及一些相关产品如人造冰、口香糖、植物和动物油脂、畜禽饲料。食品和相关产品的主要大类有肉制品、乳制品、罐藏果蔬、谷物制品、焙烤制品、糖和糖果、脂肪和油、软饮料和各种预制食品及相关产品。

在所有的食品加工工业中其共性就是将原材料转变成高价值的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加工是一步转变。这类情况现在已不多见,因转变步骤数量在增加。事实上,把原材料转变成应用广泛的配料这样一个完全的工业部门是十分常见的。同样地,整个工业部门取决于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这种复杂性大多是由消费者更加老练和工业市场部迎合消费者期望所造成的。尽管一直在利用加工步骤来迎合消费者爱好,但所有产品中要保持的共性就是在产品达到最终消费者时要建立和维持产品的安全性。 1.2食品加工的历史 下面简述食品加工的历史,特别强调建立和维持食品微生物安全性的作用,以及期望建立和维持食品经济货架期。 食品加工的一些最早形式是干制食品,提及各种类型的商品可追溯到很早以前,利用太阳能将产品中的水蒸发掉,得到一种稳定和安全的干制品。第一个用热空气干燥食品的例子似乎是1795年出现在法国。冷却或冷冻食品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很早以前。最初是利用天然冰来延长食品的保藏期。1842年注册了鱼的商业化冷冻专利。20世纪20年代,Birdseye研制了使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之下的冷冻技术。 利用高温生产安全食品可追溯到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拿破仑·波拿巴给科学家提供了一笔资金,为法国军队研制可保藏的食品。这些资金促使尼可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的商业化灭菌技术。在19世纪60年代,路易斯·巴斯德在研究啤酒和葡萄酒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食品加工的所有进展都具有类似或共同的起因。一个共同的方面是要获得或维护产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性。从历史上来看,如果食物没有一些保藏处理,则食用后就会引起疾病。正是这些长期的现象观察后,才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与食品加工历史有关的第二个共同的因素是延长食品货架寿命,在大多数情况下,部分消费者都希望有机会在全年获得许多季节性商品。长期以来已经知道,如果不改变食品的一些属性,延长货架寿命是不可能的。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一、名词解释 1.冷害——在冷藏时, 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 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 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 缩) : 食品在冷藏时, 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 指-1~-4℃的温度范围内, 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 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 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 -18℃最佳。 三、判断题 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 )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 3.在-18℃, 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 原理: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 氧气含量低, 果蔬的呼吸强度小, 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 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 原理: 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 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如氧气过少, 会产生厌氧呼吸;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 库内温度越均匀, 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原理: 空气的流速越大, 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 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 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 微生物( 细菌、酵母和霉菌) 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 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 答: ( 1) 温度的高低 ( 2) 降温速度

食品科学概论读书报告

食品科学概论读书报告 ——1046127 王泉龙食经一班 一、书名:《食品科学概论》 二、作者:张有林 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四、页数:708页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二十三章内容,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密,并附带图片、表格等注释,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章:食品科学及其发展学习到了食品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了食品科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食品的品质、化学成分与营养学习了食品中的各化学成分组成与营养元素。 第三章:食品与健康学习到了合理营养与健康的紧密联系和各食品的功能性与人体的平衡。 第四章:食品工程原理学习到了有关食品方面的各种加工原理。 第五章: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本章详细介绍了关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所要运用到的各类机械设备。 第六章:食品工厂设计本章详细介绍了食品工厂的各个系统设计及相关建设法规。 第七章:粮油食品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粮油、面制食品、豆制食品、植物油脂等加工技术。

第八章:畜产品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相关肉类、乳制品类、蛋类的加工技术及其卫生检验。 第九章:果品蔬菜加工本章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果品蔬菜罐头的加工工艺及果酒的酿制与蔬菜的腌制。 第十章:糖果食品加工本章简要为我们概述了糖果的特性、组成及生产工艺和巧克力制品。 第十一章:软饮料加工本章详细介绍了软饮料常用的原辅材料和各类饮料的加工工艺。 第十二章:水产食品加工本章着重从水产品的原料、水产食品的传统加工技术、水产品的综合利用几个角度为我们解析水产食品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果品蔬菜储藏保鲜本章为我们带来的是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及相关的储藏保鲜方式。 第十四章:食品微生物与发酵本章简述了食品微生物与相关发酵技术的联系及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 第十五章:食品腐败与保藏本章为我们介绍的是食品的腐败和防止措施以及简略介绍了食品包装与保藏的关系。 第十六章:食品卫生与安全本章概述了食品污染来源和食品中毒问题及相关的卫生安全管理。 第十七章:食品添加剂本章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类食品添加剂及酶制剂。 第十八章: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本章为我们介绍了食用菌的分类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d高纲114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0食品工艺原理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各类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学以及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与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好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由夏文水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分8章,教材体系完整、知识新颖、理论先进。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教材第八章《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涉及的保藏原理结合在相应章节中掌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要求应考者对食品工艺原理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品分类方法、食品加工的目的,掌握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2.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掌握食品干藏原理和干燥机制以及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了解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掌握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和热加工原理,及热烫、巴氏杀菌、商业杀菌技术;掌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热力致死速率曲线、Z值、F值、D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掌握罐头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现象及原因。 4.了解冷藏与冻藏、冷链、冷害及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概念;掌握低温对微生物、酶活性、非酶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掌握低温保藏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原理与技术。重点:常用的食品冷却和冻结方法及其优缺点;影响冻制食品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5.了解腌渍、发酵和烟熏的类型,掌握腌渍、发酵和烟熏的保藏原理;以及腌渍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重点:腌制剂、熏烟的作用;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 6.了解化学保藏的概念,在学习食品常用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特性的基础上,掌握以防腐和抗氧化为主的食品化学保藏原理。 7.在了解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辐射源、辐射用单位的基础上,掌握辐射的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食品辐射的应用类型及对应剂量、辐射食品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的依据。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doc

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本文为你介绍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排名的相关知识,包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文章推荐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食品工程科学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根据院校不同,该专业有食品加工储藏与运输、食品营养安全与检测、食品工程设计与研发、食品品质管理与监督、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向。日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就业前景良好。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序号学校名称评估结果1中国农业大学A+2江南大学A+3南昌大学A4南京农业大学A-5浙江大学A-6华中农业大学A-7华南理工大学A-8天津科技大学B+9大连工业大学B+10东北农业大学B+11上海海洋大学B+12江苏大学B+13中国海洋大学B+14华南农业大学B+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16北京工商大学B17内蒙古农业大学B18沈阳农业大学B19吉林大学B20浙江工商大学B21合肥工业大学B22

福建农林大学B23西南大学B24河北农业大学B-25吉林农业大学B-26哈尔滨商业大学B-27上海交通大学B-28南京财经大学B-29河南工业大学B-30武汉轻工大学B-31广东海洋大学B-32哈尔滨工业大学C+3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C+34浙江工业大学C+35集美大学C+36郑州轻工业学院C+37河南农业大学C+3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39暨南大学C+40四川大学C+41渤海大学C42福州大学C43河南科技大学C44海南大学C45西华大学C46四川农业大学C47云南农业大学C48陕西科技大学C49宁波大学C50上海理工大学C-51安徽农业大学C-52青岛农业大学C-53长沙理工大学C-54甘肃农业大学C-55扬州大学C-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文章推荐

食品科学原理思考题

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简述食品干燥机制32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常。 导湿温性:在空气对流干燥中,食品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促进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称为导湿温性。干燥机制: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AB—食品预热,水分开始蒸发,下降缓慢 BC—温度梯度减小或消失,水分快速迁移蒸发,快速下降 C—多层吸附水,水分下降缓慢 DE—水分减少趋于停止或含量达到平衡。 A”B”—水分开始蒸发,速率上升 B”C”—到达B”时达到最大值,此时水分转移与蒸发达到平衡,速率不变。 C”—第一临界水分点,物料表面不再完全干燥 C”D”—汽化物料结合水分,随表面水分降低,速率下降。 D”—物料表面已干,水分较难通过干燥表面蒸发,阻力增大,速率下降更快,直到E”点终止。 A’B’—食品初期加热阶段B’C’—B’吸收热量全部用于蒸发,干燥速率不变 C’D’—蒸发减少,热量剩余,温度升高 D’E’—温度上升,直到干燥达到平衡,E’温度与环境相同。 干燥曲线是说明食品含水量随干燥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干燥速度曲线是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间的干燥速度与该时间的食品绝对水分之间关系的曲线。 温度曲线是表示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与其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控制干燥过程? 提高空气温度;(2)加快空气流速;(3)降低空气相对湿度;(4)提高大气压力和真空度;(5)加快蒸发,提高温度。1)恒率干燥阶段,为了加速蒸发,在保证食品表面的蒸发速率不超过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的原则下,允许尽可能提高空气温度。2)降率干燥阶段时,应设法降低表面蒸发速率,使它能和逐步降低了的内部水分扩散率一致,以免食品表面过度受热。要降低干燥介质的温度,务使食品温度上升到干球温度时不致超出导致品质变化。3)干燥末期,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应根据预期干制品水分加以选用。一般达到与当时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水分。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南方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高,易发生霉变。控制方法:彻底灭菌,在产品中加入干燥剂,密封贮藏。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1) 温度:提高空气温度,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加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蒸发扩散速率越大,干燥加快。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大,气膜越薄,越有利于增加干燥速率。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表面和干燥空气间的蒸汽压差越大,外部质量传递的推动力越大,干燥速率越快。 4)真空度:真空条件下,水沸点下降,相同温度加热干燥,水分蒸发快。干制过程工艺条件控制:(1)使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与内部水分扩散速度相等,尽量避免在食品内部建立起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的温度梯度。(2)恒率干燥阶段:在保证食品表面的蒸发速率不超过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的原则下,适当提高空气温度,以加快干燥速率。(3)降率干燥阶段:应设法降低表面蒸发速率,使它和逐步降低的内部水分扩散速率一致,以免食品表面过度受热,导致不良后果。(4)干燥 后期:根据干制品的预期含水量调整空气湿度,以 达到与当时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相适应的平衡 水分。 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 燥速率? (1)表面积:水分子从食品内部行走的距离决 定了食品被干燥的快慢。 小颗粒,薄片易干燥,快。(2)组分定向:水分在 食品内的转移在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这取决于食 品组分的定向。(3)细胞结构:细胞结构间的水分 比细胞内的水更容易除去。(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溶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子迁移,降低水分转 移速率,干燥慢。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有那些变化? 物理变化:干缩、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 塑性;溶质迁移 化学变化: 1)营养成分变化:①蛋白质变性、 褐变、二硫键破坏;②脂肪氧化;③碳水化合物分 解耗损;④维生素氧化损失 2)色素变化引起褐变 3) 风味变差 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 干制品的复水性就是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 回水分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 重量、大小和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 构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 程度。 解释名称:热端、冷端;干端、湿端;顺流、逆流; 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称为热端;低温高湿空气 离开的一端称为冷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称为湿端; 干制品离开的一端称为干端。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 动方向一致称为顺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 相反称为逆流。 简述顺流和逆流干燥设备的区别和特点; ①逆流式:物料在湿端遇到的是低温高湿空气, 蒸发速率较慢,不宜出现表面硬化或收缩现象,而 中心又能保持湿润状态,因此物料能全面均匀收缩, 不易发生干裂;湿物料载量不宜过多,否则有腐败 或增湿可能;在干端停留时间过长易焦化。②顺流 式:在湿端,物料与干热空气相遇,水分蒸发快, 湿球温度下降比较大,进一步加速水分蒸发而不至 于焦化;在干端,物料与低温高湿空气相遇,水分 蒸发缓慢,干制品平衡水分相应增加,干制品水分 难以降到10%以下;初期干燥速率较大,易产生表 面结壳现象;吸湿性较强的食品不宜选用顺流干燥 方式。 在空气对流干燥方法中有那些设备?每类设备的适 用性? (1)厢式干燥:热空气与湿物料的接触面积大,内 部水分扩散距离短,适于小批量生产,需要长时间 干燥或数量不多的物料,热能利用不经济,设备制 造,维修方便,设备容量小,单机生产能力不大。 (2)隧道式干燥。(3)输送带式干燥:用于干制苹果, 胡萝卜,洋葱,马铃薯和甘薯片等,操作连续化, 简单化。(4)流化床干燥:物料在热气流中上下翻动, 彼此碰撞和充分混合,表面更新机会增多,有效地 强化了气固两相间的传热传质;干燥时气速低,阻 力小,气固容易分离,干燥速率高(5)喷雾干燥: 蒸发面积大,干燥迅速;干燥过程液滴温度较低, 适合热敏性物料的干燥;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 连续化生产。 真空干燥设备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干燥室、加热与冷却系统、原料供给、输 送和抽气系统。特点:干燥时间短,能形成多孔状 制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能避免混入异物,防止污 染,可直接干燥高浓度。高粘度的物料,简化工序, 节约热耗。 喷雾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雾化系统、空气加热系统、干燥室、空气 粉末分离系统、鼓风机。原理:喷雾干燥法是将液 态或浆质状态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中 进行干燥的方法。特点:干燥速度极快,制品品质 好,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适合于连续生 产的特点,单位制品的耗热量大,热效率低 解释名称:瘪塌温度:干制品瘪塌时的温度称为瘪 塌温度。初级干燥:在冰晶体形成后,通过控制冷 冻干燥机中的真空度和注意补充热量,使食品中形 成的全部冰被全部升华完毕。二级干燥:食品中冰 全部升华完毕,升华界面消失时,干燥进入二级干 燥。 冷冻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干燥室、加热与冷却系统、原料供给、输 送和抽气系统、制冷机及其冷凝器。特点:使物料 中的易氧化成分不致氧化变质,热敏成分如生理活 性物质、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少,可最大限度保留 食品原有成分、味道、色泽和芳香。适合应用于高 附加值的食品原料、需要保持活性、高品质的食品。 冷冻干燥条件和冷冻干燥曲线; 干燥条件:真空室内的绝对压力<500Pa;冷冻 温度<-4度。 人工干制中有哪几大类干燥方法?各有何特点? (1)空气对流干燥法:隧道式干燥、输送带干 燥、气流干燥、硫化床干燥、喷雾干燥(2)接触式 干燥法:滚筒干燥、带式真空干燥。(3)真空干燥 (4)冷冻干燥 腌制速度的影响因素(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浓度梯度、面积、扩散时间、扩散系数 腌渍保藏原理:腌渍保藏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 织内,降低他们的水分活度,以提高渗透压,借以 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抑制腐败菌的 生长,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它们的食用品 质。 腌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抑制微生物繁殖2)提高制品的贮藏性3)改善制品 的风味和色泽4)提高制品的保水性,从而改善制品 的质量。 有哪些腌制方法 盐腌:干腌法、湿腌法、混合腌制法、肌肉(或 动脉)注射腌制法、混合腌制法 食品的糖渍:保持原料组织形态的糖渍、破碎原 料组织状态的糖渍。 腌制发色机制 食品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使用食品 添加剂提高食品的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它原来品 质的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或提高食品品质和 延长食品保藏期。 简述化学保藏中常用的防腐剂及其使用原则。 (1)杀菌剂:①氧化型杀菌剂:利用杀菌剂的强 氧化作用,从而使微生物死亡。②还原型杀菌剂: 利用杀菌剂的还原性消耗食品中的氧,使好气性微 生物缺氧致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③其它杀 菌剂:例如醇类,可以通过和蛋白质竞争水分,使 蛋白质脱水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2)抑菌剂: 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方便榨菜中添加了足量的防腐剂,依然出现胀袋和 腐败,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①防腐剂添加前有霉菌存在;②防腐剂有针对 性;③防腐剂只起抑制作用。因为防腐剂只能延长 细菌生长的滞后期,而添加防腐剂之前,方便榨菜 已经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产物已留存到其中。措 施:1.选择有针对性的防腐剂2.原料选择、加工、 储藏过程避免污染。 抗氧化剂的基本类型、常见抗氧化剂及作用机理。 ①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 苯、没食子酸酯类)②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抗 坏血酸及其衍生物、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花色 素) 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 化学效应: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离 子及质子的基本过程有:初级辐射:是使物质形成 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次级辐射:是使初 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 合物。生物学效应:指辐射对生物体如微生物、 病毒、昆虫、寄生虫、植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是由 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造成的。(1)辐射对微生物 的作用;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 的发言,可使微生物死亡。间接效应。(2)微生物 对辐射的敏感性。 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从辐射效应对微生物、酶、病 虫害、果蔬等的影响角度回答 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 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 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 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 理。 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射线种类、产生的条件及各自 的特点 辐射量、吸收剂量、吸收剂量速率及相应的单位。 辐射量:库伦/千克C/kg 吸收剂量:电离辐射授 予被辐射物质单位质量的平均能量,即被辐射物质 吸收的辐射能量。J/kg也称戈瑞Gy 吸收剂量速率: 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中所吸收的能量 Gy/s。 食品辐射常用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60Co,137Cs 辐射杀菌的三种方式是什么?辐射阿氏杀菌、辐射 巴氏杀菌、辐射耐贮杀菌 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中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线以pH4.6为 界线。这是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习性来决 定的。因为肉毒杆菌在PH≦4.8时不会生长,也不 会产毒素,其芽孢受到强烈的抑制,为增强安全性, 以PH=4.6,Aw=0.85界线。 罐头食品主要有哪些腐败变质现象?罐头食品腐败 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现象: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现 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原因:①微生物生长繁殖, 由于杀菌不足,罐头裂漏;②食品装量过多;③罐 内真空度不够;④罐内食品酸度太高,腐蚀罐内壁 产生氢气。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1) 水分活度(2)脂肪(3)盐类(4)糖类(5) PH值(6)蛋白质(7)初始活菌数(8)微生物的 生理状态(9)培养温度(10)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D值、Z值、F值的概念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 思?这三者如何互相计算? D值:单位为min,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 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D值越大,表示杀灭同样百分数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越长,说明这种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Z值:单位 为℃,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 数。F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100℃), 杀死一定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 三者关系:D=(F/n)×10(121-T)/Z。 冻结速度对食品品质影响? (1)食品物性变化(2)冻结对溶液内溶质重新 分布的影响(3)浓缩的危害(4)冰晶体对食品的 危害(5)干耗(6)变色、汁液损失 冷害的概念及冷害产生的原因? 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等的储藏温度为低 于其冻结点,但当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 水果、蔬菜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现象,其正 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 造成的生理病害现象称之为冷害。 冷藏时食品品质的变化? 1)水分蒸发: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鲜饱满 的外观。肉的表面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 色也有变化。(2)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 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 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 失去平衡,称为冷害。(3)生化作用:水果、蔬菜 在收获后仍是有生命的活体,在冷却贮藏过程中, 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仍能继续进行, 体内所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4)脂类变化: 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会氧化、聚 合等复杂的变化,同时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 化,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变化进行得非 常严重时,就被人们称为“油烧”。(5)淀粉老化(6) 微生物增殖:当水果、蔬菜渐渐变老或者有伤口时, 霉菌就会在此繁殖。肉也会有细菌、霉菌增殖(7) 寒冷收缩:新鲜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 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 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称为寒冷收缩。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低 温对微生物活动、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对微生物活动影响:(1)低温能有效抑制霉菌、 酵母和细菌的生长发育及繁殖(2)冷冻并不能完全 杀死微生物(3)冷冻既能保存事物,也能保护一些 微生物(4)残存的微生物冷冻温度下活动受到抑制, 但解冻时在室温下会恢复活动,使食品迅速败坏(5) 冻结前的降温越迅速,对微生物的损害作用越大(6) 冻结点以下的缓慢冻结可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死亡; 快速冻结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较差(7)稍低于生长 温度或冻结温度时对微生物威胁最大(8)交替冻结 和解冻可加速微生物死亡。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1)酶活性随温度下降而降低,一般冷藏和冬藏不 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2)低温下酶的催化作用实际 未停止,只是进行得非常慢(3)防止微生物繁殖的 临界温度(-12℃)还不足以有效地一直酶的活性及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4)要达到抑制酶的活性及各种 生物化学反应的目的,温度要低于-18℃(5)解冻 时,酶活性会骤然增强,从而导致产品品质发生变 化 45.冻结速度对冰晶形成的影响? 一般冻结速度越快,通过-1~-5摄士度温区的时间越 短,冰层向内伸展的速度比水分移动速度越快时, 其冰晶的形状就越细小、呈针状结晶,数量无数; 冰晶分布越接近新鲜物料中原来水分的分布状态。 冻结速度慢的,由于细胞外的溶液浓度较底,首先 就在那里产生冰晶,水分在开始时就多向这些冰晶 移动,形成较大的冰体,就造成冰晶体分布不均匀, 当采用不同的冻结方式或冻结介质时,由于冻结速 度不同,因而形成冰晶的大小和状态就不一样。 罐头排气的目的和排气方法? 目的:(1)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 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卷边和缝线的 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2)防止罐内好气性细 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 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4)避免 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的损失 方法:热灌装法、加热排气法、真空封灌排气法。 加热排气法:能较好的排除食品组织内部的空气, 获得较好的真空度,还能起某种程度的除臭和杀菌 作用。但是加热排气法对食品的色、香、味有不良 影响,对于某些水果罐头有不良的软化作用,且热 量利用率较低。真空封灌排气法:可在短时间内使 罐头达到较高的真空度,因此生产效率很高,能适 应各种罐头食品的排气,尤其适用于不易加热的食 品。但这种排气方法不能很好地将食品组织内部和 罐头中下部空隙处的空气加以排除;封灌时易产生 暴溢现象造成净重不足,有时还会造成瘪罐。 食盐溶液的防腐机理? 脱水作用、离子化作用、食盐的加入使溶液中氧气 浓度下降(形成缺氧环境,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对 酶活力有影响、食盐溶液可降低微生物环境的水分 活度。

食品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既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同时也带来诸多新的困惑与忧虑。 空气、水源与食品污染加剧 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人口老化日益严重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等所谓现代“文明病”正在严重威胁着每一个的身心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等机构的估计,目前:全球肥胖病人超过3亿,我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已达2.6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肥国全球糖尿病患者达1.9亿,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四五千万,已超过印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高血压人数约为1.6亿。我国血脂异常人数约为1.6亿。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人患慢生疲劳综合症,城市人口的发生率已达70%.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先行者”——日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22%。我国为7%左右,而上海则已经达到19.58%。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 “文明病”流行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2003年,美国花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方面的开销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花在糖尿病的开支估计达1700亿元人民币。 美国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37亿美 “文明病”的流行与膳食结构不当紧密相关.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垃圾食品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评出的十大垃圾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 1、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诱发肥胖、心血管疾病) 2、含致癌物质 3、维生素破坏,蛋白质变性(营养价值降低) 二、腌制类食品 1、高盐(加重肾脏的负担,诱发高血压) 2、产生亚硝胺影响粘膜系统(诱发鼻咽癌) 3、高盐(损害胃肠道粘膜,诱发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含亚硝酸盐(致癌物质) 2、含大量防腐剂、增色剂、保色剂(加重肝脏负担) 3、高盐(加重肾脏的负担,诱发高血压)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食品工艺流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艺》(第五章)课程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授课时数:2节) 授课章节第五章酿造食品工艺第一节啤酒的生产 教学目的了解啤酒的现状、啤酒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啤酒生产的原料,各原料的作用、麦芽汁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教学重点啤酒的分类、原料、麦芽汁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麦芽汁的制备。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并解凝 第五章酿造食品工艺 第一节啤酒的生产 一、啤酒的概况: 1.啤酒是以优质大麦为主要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低度酒精饮料。 2.啤酒素有“液体面包”和“人造牛奶”之称。啤酒的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东和古埃及地区,后跨越地中海,传入欧洲,19世纪 末,传入亚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2005年啤酒产 量已超3000万吨。 二、啤酒的种类: 1.上面发酵啤酒与下面发酵啤酒 (按酵母性质不同而划分) 2.淡色啤酒、浓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根据啤酒色泽而划分) 3.鲜啤酒和熟啤酒 (根据啤酒是否经过灭菌而划分) 4.低浓度啤酒、中浓度啤酒和高浓度啤酒 (按原麦汁浓度不同而划分的) 5.新的啤酒品种(1)干啤酒(drybeer) (2)无醇(低醇)啤酒(3)稀释啤酒

三、啤酒酿造的原料 1.大麦: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之所以适于酿造啤酒是由于: ①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 ②大麦种植遍及全球。 ③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其谷皮是很好的麦汁过滤介质。 ④大麦是非人类食用主粮。 ⑤大麦制成麦芽比小麦、黑麦、燕麦快化。 2.酒花: ①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苦味。 ②提高啤酒泡沫的持久性。 ③促进蛋白质沉淀,有利啤酒澄清。 ④酒花有抑菌作用,加入麦芽汁中能增强麦芽汁和啤酒的防腐能力。酒花的 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对啤酒酿造有特殊意义的三大部分为:苦味物质、酒花精油、多酚物质。 3.辅助原料 在酿造啤酒中通常多采用未发芽的谷类或糖类作为辅助原料,国内较常用的是大米(用量为25%~45%)、玉米(除去胚芽)、大麦、糖或糖浆等。 4.酿造用水 5.酵母 四、啤酒酿造的基本工艺过程 (一)麦芽汁制造 1.制麦的目的: (1)通过大麦发芽,使其产生多种水解酶,以便通过后续糖化使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

食品发酵原理

教案 课题:第二章食品发酵原理审批签字 班级授课日期 学时2学时 教 学目标知识目标: 一、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任务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难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教学 方法讲授法 参考资料 或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情况 [新课导入]: 近几十年的来微生物发酵不但在应用领域上更加广泛,更重要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的是建立了许多新的微生物发酵理论体系,诸如:代谢控制发 酵、基因工程菌发酵等 [讲授新课]:食品发酵原理 二、发酵工业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中的发酵的定义: 微生物发酵工业的概念: 1.发酵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讲述生物工业的基本生产模式,引出生物技术、生 物工程的概念,讲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发酵工业的分类 二、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化工过程 由于微生物生理特性决定了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以及以氧作为底物的供给,这些多涉 及到化工生产的一下领域: (1)质量的传递——氧的供给、代谢物的排泄等 (2)热量的传递——微生物呼吸产热,微生物生长于代谢 需要稳定的而严格的温度条件。 (3)动量的传递——涉及到搅拌轴功率的计算,他与溶 氧、气液混合的关系 (4)微生物的反应工程——涉及到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模型的建立,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从微生物发酵的历史角度看,最早的微生物发酵是一 个自然发酵过程,现代微生物工业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 控制发酵? 定义:是指利用生物的、物里的、化学的方法,人为 的改变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大纲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805067 课程学分:3.5 课程总学时:42课时理论,28课时实验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食品工艺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食品工艺原理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原理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或制造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食品干制、食品速冻保藏、食品的腌制和熏制和食品辐射保藏技术;掌握各种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乳制品、蛋制品、鲜切食品、软饮料、发酵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调味品;掌握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原理》这门课程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食品加工中的各单元操作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理解食品制作工艺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本课程理论教学配合实验,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必须完成的相关实验基本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测取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三)素质目标 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工艺学研究内容 ①食物资源利用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 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 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 ①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 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 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 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 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 ②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 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 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 ③化学反应 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 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 △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 1、脂肪酸败 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 3、淀粉老化 4、食品新鲜度下降 5、维生素的降解 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 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 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 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 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