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微生物污染原因及对策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微生物污染原因

及对策

学生许杰

指导教师田纪景

专业动物医学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21

学号 W320209121020

学习中心上海农林-闵行

工作单位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2014年 02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许杰时间:2014年02月24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许杰时间:2014年02月24日

密级:(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从业人员素质、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物品传递控制、设施运行维护、饮水质量监测、饲料垫料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分析。旨在研究造成实验动物房转基因小鼠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我们发现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物品传递、人员不遵守操作规范而导致的。因此严格控制屏障设施的物品进出并强化从业人员的守规意识是影响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将给从事实验动物管理者带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微生物污染预防措施

目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中科院神经所情况简介 (1)

2.1研究领域 (1)

2.2实验动物平台 (2)

3.污染动物的危害性 (2)

3.1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

3.2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2)

3.3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3)

3.4污染动物净化史回顾 (4)

4.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控 (4)

4.1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 (4)

4.2上海地区2011-2012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5)

4.3神经所2012-2013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5)

5.实验小鼠出现污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6)

5.1人员综合素质 (6)

5.2动物质量监测 (6)

5.3设施维护及监控物品传递 (8)

5.4动物饮水、饲料、垫料质量控制 (8)

6.结论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现代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神经科学以及神经与精神类疾病等)都需要广泛使用实验动物--转基因小鼠。比如利用小鼠模型研究MeCP2介导的神经电活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如何对神经可塑性以及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为什么MeCP2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类的神经系统疾病。再如抑郁症影响着千万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利用小鼠模型并对其脑区定点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从而来验证候选基因在抑郁行为中的作用。今天,转基因动物已经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备受科学家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1]。它们的健康水平决定着科学研究成果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为动物提供科学、稳定、优良的饲养环境才能为科研事业的推进贡献力量。

1.2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实验动物行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内对高质量动物的期望与需求是与日俱增。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转基因小鼠必须具备对外界因素敏感、反应均一、遗传背景明确、生物学特性稳定等基本条件,以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重复性[2]。动物的健康水平也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进度的重要因素,每位研究者对此无不十分关注。然而动物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人员、动物、物品进出的污染风险。由于转基因小鼠大多是由高度近交系繁育制作而来,本身就有遗传缺陷。再比如裸鼠、SCID等免疫小鼠自身抵抗力非常脆弱,动物一旦出现污染情况,既是安全隐患又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要想彻底清除病原体并非易事。而全群淘汰集体扑杀有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最重要的是研究组的长期科研成果很可能功亏一篑,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对实验动物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及设施空间有限等条件限制,诸如大学或研究所等机构的动物设施内饲养的实验小鼠往往维持时间较长(比如老年病PD项目的研究)。实践中很难做到动物定期全进全出,然后设施彻底消毒待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预防和降低所面临的风险因子使其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保证动物设施长期稳定地运行的关键,这将给从事实验动物管理者带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中科院神经所情况简介

2.1研究领域

作为推动新千年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作为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个试点,中国科学院于 1999 年 11 月 27 日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截止2014年初神经所已经发展到30名研究

组长(PI),他们致力于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神经科学、认知和行为神经科学以及神经与精神类疾病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绝大部分都要使用到转基因小鼠,并将其作为推动科研进展的重要实验工具。

2.2实验动物平台

在神经所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近三年来实验动物平台快速发展。新设立了胚胎实验操作部、动物质量检测部,与之前的动物饲养管理部和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并列为平台的四大部门。平台共有16名员工,其中50%具有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并且全部通过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举办的实验动物上岗证培训与考核。目前平台拥有两个清洁级实验动物饲养室共900㎡,5000笼位。先后于2004和2012年对动物房设施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引入EVC (Exhaust Ventilated Closed-System Cages)垂直流通气笼具。动物微环境优化、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的EVC饲养系统更好地满足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研究组对动物笼位的需求。

2014年底将搬入新的SPF级动物设施,面积2000㎡,笼位增加到11400笼。新的动物设施具有科学、先进、合理、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鼠房的屏障环境由恒温、恒定气压梯度控制,自动控制照明。人流、物流、动物流、气流流向合理。设有物品消毒灭菌传递系统,动物饮用水纯化系统,自动报警和电话通讯系统,以及应急备用电源系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领导对新大楼动物平台的启用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期望能为我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3.污染动物的危害性

3.1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支撑条件(AERI)大家都很熟悉。你不能容忍仪器设备不准,不能容忍化学试剂不纯,同样你也一定不能容忍实验动物不健康。高分文章靠科学数据,科学数据靠健康的实验动物,如果动物不合格那么实验一定不顺利,数据一定不精确,重复性也一定很差。

例如鼠肝炎病毒(MHV)能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肠炎、脑炎,并且改变动物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参数,还能导致许多酶系统发生改变,大大降低动物繁殖性能[3]。免疫缺陷的裸鼠感染了MHV可造成消耗综合症、下痢,严重影响肿瘤免疫学的研究。此外如小鼠肺炎病毒、仙台病毒、呼肠孤病毒3型、细小病毒等,许多携带病毒的小鼠常常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一方面在小鼠受到实验处理等应激状态下,能使动物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影响动物健康并干扰研究结果;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动物生理生化参数的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特别是在一些疾病的病因学研究项目中,是造成研究失败的主要原因[4]。实验一旦中断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2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说起对人的危害,惨痛的教训不胜枚举。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

2001年6月,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士死亡和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

2002年,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

2006年长春市某高校中药系实验室发生学生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事件,10名学生受感染。

由于这些人鼠共患性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溶胶进行空气传播,非常容易污染环境,严重威胁动物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动物健康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表1:2002-2006年主要人鼠共患病发病和病死情况[5]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发病数(例)鼠疫病死数(例)

病死率(%)

68 13

0 1

0 7.69

22 10

9 3

40.91 30.0

1

114

13

11.40

肾综合发病数(例)出血热病死数(例)

病死率(%)31056 21496

190 144

0.61 0.69

26177 22288

215 227

0.82 1.02

16129

145

0.90

117146

921

0.79

表1: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年4月第34卷第2期Inter J Epidemial Infect Dis,April 2007,Vol.34,No.2

3.3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比如实验小鼠感染了鼠痘病毒(Ectro Virus),常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能毁灭整个动物种群。患病鼠急性症状为突然死亡,慢性症状表现为皮肤斑丘疹、结痂,眼部结膜炎,偶尔肢端脱落或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加重病情的发展,动物健康得不到保证,实验进程也就此终止。

再比如实验小鼠感染了体内外寄生虫(螨虫、蟯虫、鞭毛虫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笼具独立送排风笼具系统纵向传播污染饲养环境。寄生虫对小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掠夺宿主的营养,对小鼠的骚扰及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并能影响动物的情绪。此外寄生虫的分泌物、毒素对动物机体产生毒性作用,能影响动物的生理、生化及免疫系统。感染螨虫的小鼠会不停地抓挠皮肤破溃处,严重影响小鼠的休息和健康,违反了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更别说用这样的小鼠去做行为学实验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图2为2011年净化前的动物照片;图3、图4为2012年净化后的动物照片

3.4污染动物净化史回顾

对于实验型屏障系统动物房管理,每时每刻都会面临着动物被污染的风险。而且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下面就简要回顾一下神经所动物房的净化史。2011年底我刚来到动物房任鼠房组长,当时神经楼屏障系统内饲养的转基因小鼠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已非常普遍。经过检测部门鉴定,动物种群中感染了体外寄生虫、全部蠕虫、鞭毛虫、金黄色葡萄球菌、泰泽病原体、肺支原体、鼠肝炎、仙台病毒等。严重影响到科研项目的实施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为此神经所动物使用管理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污染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启用23号楼屏障系统作为净化专用设施,逐步将各品系转基因小鼠进行胚胎移植净化并按计划清理污染小鼠。经过动物平台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与神经所领导和动物使用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我们终于在2012年的2月份顺利对神经楼屏障系统进行熏蒸消毒,3月份将已经净化好的转基因小鼠从23号楼安全转移到神经楼交与各个研究组实验使用。

4.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

4.1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

首先,实验型屏障系统动物房是一个多用途的动物饲养设施,容纳着几百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从事着各种类型的实验(行为学、药物注射、胚胎电转等)。其次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合作加强,转基因小鼠的来源单位也相当复杂,动物进出设施频繁,可移植性肿瘤、杂交瘤、细胞系、血制品和其他生物材料都可能是污染啮齿类或对实验人员产生威胁的鼠类及人类病毒的来源[6]。最后,某些特殊性实验周期长,小鼠需要养老后才能使用,过程上做不到全进全出,也就意味着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空间来消毒设施和动物笼架。

另外,除了人兽共患病之外,与小鼠密切相关的还有烈性传染病和条件性致病菌,由于我们所现在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基因工程小鼠,所以受条件致病菌的干扰更大甚至改变小鼠表型。比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诺瓦克病毒、螺杆菌等。感染了这些病原菌的小鼠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但会改变动物生理状态,改变实验进程甚至改变微环境和基因表达模式。而遗传工程小鼠更易感,它能够干扰遗传工程小鼠的表型,并改变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比如SCID小鼠和裸鼠感染嗜肺巴氏菌后形成结膜炎导致眼眶脓肿;螺杆菌感染致使SMAD3-/-小鼠结肠癌。

因此,我们的动物微生物检测部门必须掌握设施内部饲养的小鼠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一旦发现有病原体就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缩小污染范围隔离目标群体,必要时全部淘汰,为动物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生存环境。

4.2上海地区2011-2012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上海市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站对45家实验动物使用和生产单位进行抽查的不同级别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其中SPF级小鼠86批次666只,清洁级小鼠17批次151只,SPF大鼠30批次128只,清洁级大鼠11批次84只[7]。

表2:各级别啮齿类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批次感染比例

实验动物

体外寄生虫

(阳性批次/

总批次)

弓形虫

(阳性批次/

总批次)

蠕虫

(阳性批次/

总批次)

鞭毛虫

(阳性批次/

总批次)

纤毛虫

(阳性批次/

总批次)

批次阳性率%

大鼠CL 1/11 0/11 3/11 0/11 0/11 36.4

大鼠SPF 0/30 0/30 3/30 3/30 0/30 20.0

小鼠CL 0/17 0/17 1/17 0/17 0/17 5.9

小鼠SPF 9/86 0/86 12/86 8/86 0/86 33.7

从表2可见,清洁级大鼠、SPF级大鼠及SPF级小鼠的批次阳性率较高,分别达到36.4%、20%、和33.7%。影响清洁级大鼠批次阳性率高的主要是蠕虫(27.3%)和体外寄生虫(9.1%);影响SPF级大鼠批次阳性率高的主要是蠕虫(10%)和鞭毛虫(10%);影响SPF级小鼠批次阳性率高的主要是蠕虫(14%)、体外寄生虫(10.5%)和鞭毛虫(9.3%)。清洁级小鼠批次阳性率为5.9%(蠕虫)。

4.3神经所2012-2013年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净化工作完成后的近两年内,检测部门对动物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跟踪监控,共抽检哨兵鼠962只、新进小鼠808只、转基因小鼠433只、单检小鼠2039只。

表3:2012-2013转基因鼠房微生物检测数据统计

检测对象

2012年

只数阳性

只数

阳性率%

2013年

只数

阳性

只数

阳性率%

哨兵鼠347 0 0 615 36 5.9 新进小鼠375 3 0.8 433 1 0.2

转基因小鼠110 0 0 323 134 41.5 单检小鼠795 1 0.13 1244 225 18.1 表3显示的是2012年度新进3只动物分别检测出体外寄生虫阳性、蠕虫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阳性率0.8%。单检小鼠1只被检测出蠕虫阳性,阳性率0.13%。2013年8月开始哨兵鼠36只动物分别检测出鞭毛虫、绿脓杆菌,阳性率5.9%。新进动物1只被检测出肺支原体阳性,阳性率0.2%。转基因小鼠有134只抽检出鞭毛虫、绿脓杆菌,阳性率41.5%。单检小鼠有225只检测出鞭毛虫、绿脓杆菌,阳性率18.1%。

5.实验小鼠出现污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5.1人员综合素质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动物是否健康不被污染和设施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实验动物行业采取的是资格认证制度,设施通过专家组考评获得相应的生产或使用许可证,从业人员通过市级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举办的培训考试即可获得上岗证。想要获得认证难度并不大。相比较而言,国外非常重视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只有规范化操作才能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并不十分关注动物的质量与健康,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PI们除了对所进行的实验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外,对相关的实验动物和动物设施也要有一定的了解[8],这样才能对其学生进行教育。就以我们所为例,由于从业人员不重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比如超净台使用完不清理、屏障区专用拖鞋外穿、进出设施不随手关门等。这些违规情况至今还在不断发生。很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不断积累,最终量变导致质变。

随着动物质量与设施等级的不断提高,动物房的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也成为每一个管理着必须考量的重要问题。神经所动物房设施复杂,使用人员多,这就必须要求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把污染风险降至最低。比如设施配置上要有核心保种区,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病原体来说微生物检测部的建立至关重要,外来动物进入鼠房首先必须检疫,合格后方可放行。对于珍贵动物提供不了足够抽检数量那么可以暂放于动物隔离检疫区,再通过胚胎移植净化的方式进入鼠房。如果需要可将动物由相应饲养室转移到各个功能实验室,但切记动物一旦出了屏障禁止返回。动物繁殖配比一定要控制,分笼要及时避免过度拥挤的环境产生的应激造成动物免疫力下降,从而激活潜在携带的病原体导致疾病的传播。这些规定都是需要我们使用动物的人牢记在心并严格履行的。因此,严格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必要时执行惩罚制度势在必行。

5.2动物质量监测

5.2.1哨兵鼠制度

由于多数转基因鼠具有遗传缺陷,免疫缺陷鼠自身抵抗力很差。SPF是指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但也可能携带其他病原微生物,若长期饲养在IVC动物设施中而不定期清除消毒必将引起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如何长期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目标病原微生物才是关键。加之引进的动物数量稀少,无法按比例抽检,而且多数为珍贵品系,价格不菲。为此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哨兵鼠监控制度。虽然哨兵动物身处恶劣环境,但是却担负着监测病原微生物的重任。

垫料哨兵鼠:以每个笼架为单位,50-60笼小鼠由一笼哨兵鼠监控,一笼里放三只哨兵鼠。每周从待检测动物笼盒中取出一勺脏垫料放入哨兵动物笼盒中,与其充分接触。一般6周/12周后,哨兵鼠会被送到检测部门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测。优点是单只哨兵鼠可以接触到同一品系动物不同笼盒中的垫料;能够在不危害或者引起待检动物疼痛的情况下检测病原体;不需要全面筛查动物节省人力与时间。缺点是并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能够感染垫料哨兵鼠(仙台病毒)。

环境哨兵鼠;以每个房间为单位,200-300笼小鼠由一笼环境哨兵鼠监控,一笼里放2-3只小鼠,只需正常换笼而不需要添加其他动物笼盒内的脏垫料,并且去除笼盖开方式饲养。优点是

弥补了垫料哨兵鼠检测不到的由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缺点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间的氨浓度。

5.2.2国内外动物引进

外来动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也是引起动物污染的原因之一。由于神经所的PI很多是来自国外的知名实验室或者大学的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课题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特殊的转基因小鼠,然而这些动物并非通过商业公司能买到,因此只能从保持有该品系动物的研究者那里获取。但是国内外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差异,动物质量控制方面也存在本质区别。加之动物长途运输导致的应激条件也是激发产生病原体的潜在因素。我们曾经引进南京某研究机构的转基因小鼠发现了体外寄生虫(螨虫),引进日本某大学的SPF转基因小鼠时发现了体内寄生虫(线虫)。目前国内的实验动物生产商神经所只认可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国外除了来自JacksonLab 的小鼠提供抽检动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屏障系统,来自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所、院校、生产单位的动物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净化程序才能进入屏障系统动物房。与此同时,上海市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严格规定,外来引进的实验小鼠必须饲养在单独设立的检验场所的隔离器内,且饲养人员必须固定,经专业兽医仔细观察30天无异常症状后才可放行。这也成为进一步降低外来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5.2.3微生物检测制度

检测部门完全按照国标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9]和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的检测方法[10]对目标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共计19个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氏菌、鼠棒状杆菌采用分离培养方式鉴定;支原体、泰泽菌、鼠肝炎病毒、鼠肺炎病毒、鼠细小病毒、仙台病毒、鼠痘病毒、呼肠孤-3型采用Elisa检测方法;体外寄生虫采取刮取眼部、颈部、耳后根部的皮屑镜检;蠕虫取回盲部内容物镜检或饱和食盐水粪便漂浮法检测;弓形虫采取间接血凝试验(IHA);纤毛虫、鞭毛虫采取回盲部内容物镜检观察。

除了哨兵鼠以外,检测部门还会对设施内不同笼架上饲养的不同品系的转基因小鼠进行随机抽检,并做好详细的抽检记录。另外很多病原体(螺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菌等)可以通过粪便的PCR检测方法实现快速检测,同时对Elisa检测抗体出现的假阳性结果可以做比对复检,增加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可以不完全依靠Elisa试剂盒,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费用开支,大批量样本还能节约检测时间,目前我所检测部门对运用这种快速检测的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

对于啮齿类动物来说极少数流行性传染性病原体会引起发病,而亚临床传染病的监测需要进行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由于动物群体数量庞大,因此我们大多数精力都集中在病原体的筛查而非诊断。除上述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外,我所还结合了兽医临床观察(异常外观、行为、粪便、尿液、其它分泌物等)、大体病理学剖检(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肠道)等辅助方法。将来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想引入组织病理学检查,因为它通常是判定病因的必要方法,而且特异性染色可能有助于某些微生物或沉着物的鉴定。希望通过建立兽医临床观察、实验室微生物培养、血清学和PCR检测、大体剖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等综合监测方法来为实验动物质量的监控工作保驾护航。

5.3设施维护及监控物品传递

5.3.1设施维护

设施大环境与笼盒小环境的清洁水平是影响动物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动物数量超标饲养引起笼盒内氨浓度过高,对动物产生的应激作用会增加患病风险;通风系统耗材不定期更换也会导致送风量逐渐减小甚至出现逆向气流引起交叉污染。动物笼、架和附属设备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11]。消毒频率:每天下班前对走廊、缓冲间、更衣间等公共区域进行喷雾消毒,每周对整个饲养区域进行喷雾消毒一次。消毒液交替使用,主要为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百毒杀等。

耗材更换:通风系统的初效过滤网每两周清洗一次,中效过滤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高效过滤网布每年更换一次。屏障系统内的回风树初效过滤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检测部门每季度的环境落下菌检测数据也为过滤器耗材的定期更换起到一定的指导依据。

5.3.2监控物品传递

由于无法全时监控传递进屏障系统的物品是否都能达到无菌水平,因此物品的来源也成为最能影响设施环境的重要因素。凡是进入屏障内的物品能高压灭菌的一律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从传递窗传入。先表面彻底喷雾酒精或过氧乙酸消毒液,再紫外灯照射15-30分钟。由于学生的物品(记录本、EP管、手术器械等)较多,我们动物房全部提供相关实验物品,并在屏障内专门安装了电脑供学生使用,避免了笔记本的频繁传入,降低不同来源的物品传递对屏障系统的威胁。但实际操作中作为管理者很难对传递进去的物品进行监控,表面有没有彻底喷雾消毒,紫外灯照射的时间有没有达到标准,传递明令禁止传入的物品,没有及时登记传递窗使用表格等等。有些外源性的病原体一旦进入设施后很难清除,比如棒状杆菌、鼠轮状病毒。建议搬入新设施后采用带有时间定时器控制的传递窗装置,在人员不可控制的情况下改善设备条件也是降低污染风险的措施之一。

5.4动物饮水、饲料、垫料质量控制

5.4.1动物饮水

动物长期饮用的最好是无菌水。目前我所小鼠饮用的水源来自动物纯水设备。虽然工艺上采用了多级过滤,RO膜逆渗透,紫外杀菌,0.25μm微孔终端过滤,基本上能满足动物饮水水质需求。但必须定期进行系统消毒处理,否则纯水箱中会出现绿脓杆菌。除了加酸HCL以外真正能达到无菌水要求的只有经过高压灭菌。我们不建议动物长期饮用加酸的水,因为这样会影响动物的摄水量和适口性[12]。免疫缺陷鼠的胃肠道对酸化水较为敏感,长期饮用会干扰肠道正常菌群。等待搬入新的设施后将全面采取高压灭菌的方式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除了对高压灭菌锅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以保证其灭菌能效外,每年应采取水样送专业检测机构(PONY Test)进行检测,从而对动物饮水的质量做好长期监控。

5.4.2动物饲料

除营养水平需要达到国标规定外,饲料包装的严密性和保质期也是影响动物健康的因素。目

前小鼠喂养的是生产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的大小鼠辐照繁殖料,出厂前均经过25KGY 的Co60辐射灭菌处理。饲料传递进屏障前也同样要经过严格的气密性检验、表面消毒液浸泡和紫外灯照射消毒。另外每年都会安排对购买的饲料抽样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

5.4.3动物垫料

与动物直接接触的垫料品质(舒适性、无刺激性气味、无毒物残留)同样影响着动物的身心健康。目前小鼠使用的是生产自上海茂生衍生物科技公司的大小鼠玉米芯垫料。垫料进入屏障前随笼盒一起经过121°C高温,3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以达到完全无菌的状态。传递进屏障待冷却后给动物使用,且灭菌好的垫料在清洁物品储藏室内停留时间不超过3天,避免微生物的滋生。另外每年都会安排对购买的垫料抽样进行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实验动物使用的饲料、垫料必须从有资质的、正规的、大型专业的生产商处购买,切勿贪图便宜节约成本,否则必定得不偿失。

6.结论

综上所述,净化后的动物设施再度出现了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人员的违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实验物品的传递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执行,且无法监控。虽然我们在2011年动物房净化后按照SPF要求进行管理,但由于动物设施老化、外围环境恶劣、管理和检测经验不足,在坚持了1年半后鼠房出现了鞭毛虫和绿脓杆菌的污染,使动物房又回到了清洁级。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为我们今后启用新大楼SPF级鼠房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大家都知道污染动物的危害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从业者自身的素质,明确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掌握更多应对风险的正确处理方法才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立根之本。

实验动物行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行业,它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关注、理解这个行业。再此也建议相关实验动物管理部门能够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增加从业人员的培训授课次数,让我们能够真正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后记

我从事实验动物行业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学习与改进,在此非常感激神经所的同仁们,在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我在农大网络学院上海农林-闵行分院求学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在此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对该论文进行评审和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老师,非常感谢!

参考文献

[1]李厚达.实验动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7

[2]周光兴.医学实验动物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1:3

[3]崔淑芳.实验动物学[M].第3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8:59

[4]恽时锋.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多因素分析[J].南京:医学研究生报,2003,5:375

[5]汪诚信.中国的人鼠共患病及其防控[J].北京: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2):75

[6]王建飞译.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指南:第8版/美国《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指南》修订委员会,美国国家学术研究委员会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142

[7]王胜昌,林金杏,胡建华.2011年上海市啮齿类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杂志,2012,3

[8]戴丽军,冯媛瑜.浅议从业人员素质与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关系[J].北京:实验动物科学,2012,1:40

[9]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质检出版社第一编辑室.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S].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质检出版社第一编辑室.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S].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1]袁伯俊,王治乔.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1:231

[12]The Laboratory Mouse.2001.Mark A.Suckow,Peggy Danneman,Cory Brayton. Boca Raton FL:CRC Press.

[13]Managing the 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2nd ed. 2009. Silverman J, ed. Boca Raton FL:CRC Press.

[14]Handbook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2nd ed. 2003.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vol 1. Boca Raton FL:CRC Press.

[15]Curr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Eliminating 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s.1998.White WJ,Anderson LC,Geistfeld J.Martin DG. ILAR J 39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考试问答题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小鼠用途: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肿瘤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研究;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大鼠用途:生理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肿瘤研究;遗传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口腔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其他如实验外科学、核医学、物理性损伤、计划生育、老年病学等研究。豚鼠用途:免疫学研究;传染病研究;药物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耳科学研究。地鼠用途:肿瘤学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物学、毒理学、致畸等方面研究;冬眠和冬眠机制研究;预苗制备与鉴定研究。长爪沙鼠用途:病毒学研究;细菌学研究;寄生虫病研究;内分泌学研究;代谢病研究;脑神经病研究;肿瘤学研究;其他如抗辐射、心理学、肾功能性变等研究。兔用途:发热及热原实验;皮肤刺激试验;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微生物学研究;眼科学研究;急性实验;遗传学实验;口腔科学研究。犬用途:实验外科学;基础医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某些疾病研究。猕猴用途:传染病研究(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疾病);营养、代谢和老年病研究;生殖生理研究;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环境卫生公害研究。小型猪用途:皮肤烧伤研究;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糖尿病研究,畸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等研究;遗传性和营养性疾病研究;悉生猪和猪心脏瓣膜应用;牙科研究;外科手术方面研究;其他疾病研究。 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遗传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概念: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优点:此类动物模型不需要研究者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实验动物工作者将这些突变基因培育成携带不同突变基因的实验动物品系,成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良好模型,如高血压大鼠、自发性肿瘤大鼠和小鼠、糖尿病大鼠和小鼠、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等;缺点: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又称实验型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而出现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又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模型。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

2021年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总结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总结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监测方法:寄生虫GB/T18448细菌GB/T14926 我国实验的质量保障体系1实验动物许可证2种子种源基地3质量监测 4社会化生产供应 感染的危害: 感染的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影响动物生产影响实验结果污染实验材料 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标准1环境设施2动物质量3动物遗传 4营养和饲料,笼具 检测频率 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清洁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实验动物主要疫病及人兽共患传染病 1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吸入型感染和接触型感染特点对脂溶剂敏感; PH0以下,60℃,1h可使其全部杀死;紫外线照射30分钟灭活病毒预防与控制 防止野鼠进入设施; 实验大、小鼠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污染。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

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感染后目前还无法治疗。为砂粒病毒科、砂粒病毒属 特点乙醚和去污剂敏感; 不耐热,56℃20min即可灭活;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人感染后可引起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小鼠带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毒者。 小鼠感染LCMV依年龄、感染途径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可表现为脑型、内脏型和迟发型三种类型发现小鼠已被感染,应将小鼠全部淘汰,房舍彻底消毒后,重新引种,建立新种群 3狂犬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脑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特点酸、碱、石炭酸、新洁尔灭、甲醛、升汞等消毒液敏感。 能被日光、紫外线、超声波、1%~2%肥皂水、70%乙醇、0.01%碘液、丙酮、乙醚等灭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分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麻痹型犬始见于头部肌肉,表现吞咽困难,随后四肢麻痹,最终全身麻痹而死亡 4猴逆转录病毒包括4种病毒猴逆转D型病毒(SimianretrovirusD,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Tlymphotropic,STLV-1)、泡沫病毒(Simianfoamyvirus,SFV)。 5弓形体生活史5个形态阶段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 6鼠痘病毒(MousePoxVirus)感染实验小鼠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痘疹,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故又称为传染性脱脚病。多呈暴发性流行,致死率较高,危害极大。痘病毒科,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特点对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 在潮湿环境下60℃10分钟即可灭活。氧化剂、次氯酸盐和氯化锰能灭活病毒。0.2%甲醛可破坏病毒的传染性临床上分为三种病型。

SPF级动物房饲养管理

SPF级动物房饲养管理 1.目的 为规范SPF级动物房内大小鼠的饲养规范,保证试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学院SPF级动物房内的工作人员。 3.内容 准备工作 操作人员按SPF区人员进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入动物饲养区。 推门时应感觉到正压存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观察看温、湿度计,并记录读数。温度湿度变化范围超过规定范围时,要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采取措施。 观察水瓶有无漏水,有无动物逃逸,动物健康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情况。 检查每盒动物的饮水及摄食状况,若饮水及摄食不正常的动物笼,先检查是否饮水瓶阻塞,再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征兆。若有,立即上报。 发现动物死亡,要调查死亡原因,判断事故死亡还是异常死亡,并报告,不能确定原因的要将整盒动物送出屏障待查。 饲养环境 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最大温差小于等于4℃,温度在20~26℃,相对湿度40~70%,一般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噪音60分贝以下,氨浓度14/(mg/m3)以下.通风换气大于等于15次/小时。光照循环条件是是12小时明/12小时暗,如果光照条件与上述不符,且没有实验方案支持,必须通知实验动物管理部的管理人员。 鼠饲养在聚碳酸酯的实底的笼盒里,笼子底部放高压灭菌的玉米芯做垫料。除非实验方案有特殊的要求,和/或有动物管理使用委员会的批准,方可以进行改动。鼠是群居性动物,可能时尽量成群饲养,但是如果课题需要或者动物大小的原因, 动物需单独饲养。所用笼子的底面积和高度规格,符合国标规定的鼠空间要

简述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的设计及实际应用

简述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的设计及实际应用 简述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的设计及实际应用 畜禽实验动物房是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其污水排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的设计及实际应用进行简述。 首先,畜禽实验动物房的污水排放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一般来说,动物房污水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尿液和洗涤废水等,其中动物粪便和尿液含有较高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以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要求。 其次,畜禽实验动物房的污水处理常采用物理处理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分、沉淀、过滤等工艺,通过去除悬浮物、沉淀固体等方式,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一般采用好氧生物反应器或厌氧生物反应器等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畜禽实验动物房的污水处理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处理系统的设计要合理、科学,确保处理效果达标。其次,处理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程度,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再次,处理系统需要适应不同规模畜禽实验动物房的需求,灵活布局,方便运维和维修。此外,考虑到经济性,处理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管道的合理选择和布局,要考虑到污水的流量、压力等因素,以避免堵塞和泄漏等问题。其次是系统的监测与管理,通过监测污水的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处理工艺,保证排放的水质符合环境要求。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处理设施进

行维护与保养,避免设备老化或故障,影响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设计及实际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排放水质标准、处理效果、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验动物房的规模、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布局,并加强监测与维护,以确保污水排放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设计及实际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和布局管道,确保污水流量和压力的稳定,避免堵塞和泄漏等问题。处理系统的设计要合理、科学,满足排放水质标准,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程度,适应不同规模畜禽实验动物房的需求,并考虑经济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定期维护与保养设备,确保污水排放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畜禽实验动物房污水排放设计及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水质要求、处理效果、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 实验小鼠的饲养方法是非常繁琐的,那么你们知道实验小鼠如何饲养与管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一起来看看。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 一、饲养环境 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疾病抗御能力较其他实验动物差,而小鼠的品种和品系繁多,各个品种和品系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等级的小鼠应生活在相应的设施中。 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高温37℃,温度中性范围30~33℃。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节器、加湿器、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时。 现在我国普遍采用无毒塑料鼠盒,不锈钢丝笼盖,金属笼架。笼架一般可移动,并可经受多种方法消毒灭菌。用清洁层流架小环境控制饲养二、三级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笼盒既要保证小鼠有活动的空间,又要阻止其啃咬磨牙咬破鼠盒逃逸,便于清洗消毒。带滤帽的笼具可减少微生物生物污染,但笼内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饮水器可使用玻璃瓶、塑料瓶,瓶塞上装有金属或玻璃饮水管,容量一般为250ml或500ml。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的病

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ABSL-2)运行管理要点分析

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ABSL-2)运行管理要点分析李晓燕;卢选成 【摘要】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ABSL-2)是可以开展感染性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也是目前科研院所使用频率较高的动物实验设施,设施的有效管理是开展动物实验的前提和保证.笔者以所在单位的ABSL-2设施运行管理为参考,总结归纳该类设施在日常运行管理中的几个重点环节,以期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9(029)007 【总页数】6页(P80-85) 【关键词】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运行管理 【作者】李晓燕;卢选成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北京 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 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biosafety level-2,ABSL-2)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动物生物安全实验设施,需要在此类设施内开展研究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也最多。仅以《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版)[1]为例,其中需要在ABSL-2内开展研究的病原微生物(三类和四类)占76%(详见表1)。ABSL-2的运行管理既

要参照实验动物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又要兼顾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规划运行方案,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程序(SOP),软件硬件齐抓并重,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与考核,实验活动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设施运行评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以上是安全有效地运行ABSL-2的几个重点环节。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 ABSL-2动物实验平台(以下简称ABSL-2平台)的运行管理为参考,介绍类似设施 的运行管理重点环节。 表1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风险级别分类统计Table 1 Risk level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fected among humans分类Classification一类Group 1二类Group 2三类Group 3四类Group 4总计Total病毒Virus2951746160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体Bacteria, actinomycetes, chlamydia, mycoplasma, rickettsia, spirochete∕10145∕155真菌Fungus∕455∕59朊病毒Prion∕51∕6合计 Total29702756380占比(%)Proportion7.618.472.41.6 ABSL-2平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占地面积3000 m2。于2011年 年底开始调试运行,并在昌平区卫生计生委进行了备案,现可开展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鸡、犬、猴、猫、雪貂等感染性动物实验,为国家疾控中心在“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四位一体的职能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本设施运行六年多,涉及数十种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性动物实验,在保障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确保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设施的运行管理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最大限度的将生物安全风险降低到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1 工艺布局和硬件维护 ABSL-2平台在工艺布局、参数设置及运行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国家标

动物实验室建设要求与注意事项

动物实验室建设要求与考前须知 01动物实验室建设空气系统02动物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 03动物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04动物实验室建设考前须知 05动物实验室一般环境因子控制范围 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试验动物学的开展水平,一直用来评价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水平。动物实验室(中心)一般是大型医院或科研场所的活体实验基地,构建时要秉承平安和环保两大原那么。 01动物实验室建设空气系统 1.全新风:防止交叉污染和除味是两大难题,为此,净化空调系统大局部须采用全新风方式。但由于净化系统换气次数大,又是全新风,所以能耗问题突出。 2.空气净化系统:因为动物房是实验动物较长时间活动的场所,室内不可能在饲养条件下经常用熏蒸冲洗的方式灭菌,一般只能用药力较弱的消毒液擦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微生物侵染,保证空气净化那么是首要条件。 3.除味:不仅是设施对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所需,也是实验动物本身所需,因为室内除外界微生物污染外,动物本身排泄物和微生物二次转化成的氨、硫化氢、醇等气体,也是重要的污染物质,这些气体臭味愈浓烈,说明动物本身的洁净度愈低,一般有增加新风和活性炭吸附两种方法。 02动物实验室建设标准要求.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1.确保危险物品的储存。

2.净层高过低,影响管线布局,装修后空间低矮。 3.设计废气、废水处理系统,减少有害废物排放。 4.在实验室设计房间和房间,受控访问控制系统。 5.设计风井,或者风井的位置、大小、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6.建立实验室废液回收与智能控制系统,提高实验室水电利用效率。 7.实验室重要房间不允许无法进入,公共区域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 8.施工应提高实验的舒服度,为实验室人员营造舒服的公共环境,保证实验室的稳定开展。 03动物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选址:僻静、卫生。 1.供水:有饮用水和纯水。 2.建筑:要求有洁净走廊、饲养室、污染走廊及其它各室。 3.空调系统:有可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和分布,有一定的换气量和气压。 4.照明:无窗动物房使用荧光灯,有窗动物房可安装玻璃窗,以滤去紫外线。要求12小时亮,12小时暗。 5.布置:分为准备区、饲养区、实验区。要求人流、物流、动物流分开 (单向流程);要求净化、防虫。 04动物实验室建设考前须知 1.根据不同种类和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的要求,建立相应设施和动物房、活动场所和相应的辅助用房。场址应选在保持安静、清洁、不影响外界的地方。 2.笼内动物密度不能太大,要有送风、排风、降温以及保温设备。须有专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1、传染源:传染源就是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或死亡的实验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染的途径和通道。 3、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那些动物。 4、传播媒介:被患病和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设施、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称之为传播媒介。 5、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传播。 6、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灭菌。 8、消毒(Disinfection):驱除或杀灭有害微生物叫消毒。消毒比灭菌范围狭窄,它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号错误的用(X)号) l、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出报告,实验动物饲育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彻底灭鼠,再次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 2、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对外采取保密措施,严格封锁消息:实验动物饲育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再次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X) 3、某实验动物场发现了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该场应采用如下措施:封锁疫区,扑杀、焚烧饲养单元内的全部动物,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出报告,对实验动物饲育室内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清扫洗涤,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检测,空厩,重新引种动物。(X) 4、新入场的猴,应立即和其它猴在一起,并做好防疫注射和驱虫。(X) 5、新入场的猴,应被隔离一个月以上,并做好防疫注射和驱虫。(√) 6、在人与猴之间有很多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了保障人和动物的健康,对进场的每只猴都要进行健康检查。(X) 7、在人与猴之间有很多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了保障人和动物的健康,不仅要对进场的每只猴进行检查,还需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8、实验动物寄生虫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掠夺宿主的营养,对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以及对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对动物产生搔扰。(√) 9、实验动物寄生虫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掠夺宿主的营养,而使动物消瘦,对动物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无明显影响。(X) 10、生产科研单位的动物,应成为单独的一个区与其它部分隔开,动物实验室不应与动物繁育室在一起(√) 11、生产科研单位的动物实验室应与动物繁育室在一起(X) 12、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即要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由外部侵入内部,也要注意防止污染物由内部逸出而污染环境,以及在内部之间的传播扩散。(√) 13、建造实验动物设施就是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由外部侵入内部,从而保证设施内动物的安全。(X) 14、普通级兔与清洁级小鼠不能在同一单元的不同房间内饲养或做实验。(√) 15、普通级兔与清洁级小鼠能在同一单元的不同房间内饲养或做实验。(X)

我国动物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扬人道关怀,探求科学真理 在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途径。人们通过解剖实验来了解动物体本身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受控的动物实验来了解各种外界因子对动物生理及行为的影响,并从而为将这些因子作用于人和其他动物而做好前期的工作。随着动物保护运动的广泛开展及伦理学视野的扩大,动物实验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其保护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学术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 一、我国动物实验领域存在的问题 1、饲养和实验环境落后,导致动物大脑与心理不健康 我国许多大学一级动物实验室建设已有较高水平和规模.但是动物实验室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房舍陈旧.设施更显落后,有的七八年竟未填置过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不达标,饲养员也未经专业训练.大多是雇来的临时工,给实验动物喂多喂少、营养搭配随意性根大,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研究表明动物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到其大脑发育。在老鼠身上做实验时,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空间较大并且笼子里附加了迷宫、梯子、海绵等刺激物的老鼠,它们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相对较高,而通过这种酶可以看出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 实验证明,不同的居住环境会改变神经细胞体的大小和突触接触的数量。而使用那些神经系统有问题的动物做实验,无论是涉及行为科学、神经科学还是神经解剖学,研究者都可能被引入歧途,影响到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意味着,疾病模型的设计、药剂研究和化学毒性检测的结果都

将受到影响。 2、动物实验的操作情况不佳,实验中进行动物虐待 在一份对医学生的调查[1]中,实验前对实验操作步骤“非常熟悉”的人仅占l0%,“熟悉”的占52.99%,而“不是很熟悉,需要一边看步骤一边实验”的达到36.51 %。 动物实验大部分是活体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不清楚,会延长实验时间,延长动物的痛苦,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动物也就白白做了牺牲。这说明部分学生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表现在动物的麻醉给药上,约10%的学生对动物进行麻醉给药时是“只凭估计给药”或“随便给药”。这种不科学的给药方式是对动物痛苦的无视和对动物生命的淡漠。缺少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切实验结果就有可能失真,在动物实验上就成了对动物的虐待。 3、我国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研究存在问题 所谓3R理论,即在动物实验中遵循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的原则。“减少”就是要求在实验中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和实验的准确性;“优化(精细)”即是确保动物在麻醉、镇痛、镇静或其他适当的手段作用下进行实验,不使其遭受不必要的伤害或痛苦。“替代”就是不再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而是以组织细胞培养、各种活体外试验或计算机模型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加以替代。 从科研管理角度讲,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划指导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在应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各个不同领域缺乏有关规定和法律,可以说,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在我国的实验动物和有关动物

BSL-2A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实验室-培训知识点

BSL-2/A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实验室培训知识点 基本要求BSL-2实验室培训 申请人具备3个月以上的细胞室工作经验;能够严格遵守本单位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既往无不良安全行为记录。 特别要求BSL-2+实验室培训 除满足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申请人参加过BSL-2实验室培训,并具备3个月以上BSL-2实验室工作经验。 特别要求ABSL-2实验室培训 除满足BSL-2+实验培训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已取得上海市实验动物上岗证;或参加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实验动物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生物安全 狭义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 1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或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和行为。 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和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生物安全 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或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和行为。 生物安全保障 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实验室相关感染 实验室感染主要途径 注射器针头或其他污染锐器意外接种;液体溢洒和喷溅到皮肤和粘膜;通过口吸移液或用手指或污染的物体触摸口或眼睛从而摄入或接触;动物咬伤和抓伤;吸入传染性气溶胶; 20%可明确感染的原因;80%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20%是由设备故障引起;80%是不明原因的感染,可能为气溶胶传播感染。 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 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潜在暴露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保证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相关物品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保证实验工作人员均可得到持续培训及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免疫计划、定期健康检查和医疗保障。 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手册,记录、标识

实验动物无菌处理方案

实验动物无菌处理方案 一.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小鼠饲养房的温湿度

小鼠饲养房的温湿度 温度是影响小鼠生理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饲养小鼠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在一定范 围内,温度变动缓慢,机体可以本能地进行调节与之适应,但变化过大或过急,机体将产 生行为和生理不良等影响,影响实验结果。 一般哺乳类实验动物,当温度过低时,常导致性周期的推迟,而温度超过30℃时,雄性动物会出现睾丸萎缩,产生精子的能力下降;雌性动物会出现性周期的紊乱,泌乳能力 下降或拒绝哺乳,妊娠率下降。因此实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动物易于患病,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甚至造成动物死亡。经长期实践,大家发现动 物实验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1~27℃。 湿度是动物房环境影响小鼠饲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危害 极大;湿度过低如低于40%容易导致灰尘飞扬,对动物的健康极其不利。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与动物的体温调节有密切关系,在高温情况下影响尤为明显。在低湿度条件下,小鼠和 大鼠的哺乳雌鼠常发生吃仔现象,此外仔鼠也常会出现发育不良。所以湿度问题我们需要 密切留意。 人类的空气已出了大问题,动物房的空气可不能出一点问题,因为小鼠可比人类娇气 多了。空气中氨的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劳动卫生标准对空气中氨浓度的限度,在 实验动物房要求不超过20ppm。动物粪便和肠中产生的臭气中含有H2S ,室内H2S浓度增 高会使动物妊娠率下降。此外,浓厚的雄性小鼠汗腺分泌物和臭气,也会使雌性小鼠性周 期紊乱。 因此,动物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的空气应尽量保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要求氨浓度 小于20ppm,气流速度10~25cm/s,换气次数10~15次/小时。 另外,光照,噪声以及鼠笼垫料也是动物房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小鼠科研贡献大, 饲养也是马虎不得,需要专业的环境、专业的饲养人员等,实在没有条件自己饲养小鼠的 老师,可以寻找有实力、有资质的提供大小鼠代养服务的公司代养! 一小鼠饲养管理的基本条件 饲养小鼠的基本条件包括鼠舍及笼具设备。由于前述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习性,小鼠 对房舍的建筑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鼠舍应满足基本要求,如温度、湿度、噪音、 氨浓度、通风换气和气流等条件。 笼具可采用瓦罐、塑料罐或塑料盒,按照体重20 g的小鼠计算,每只小鼠需要饲养 笼具面积0.009~0.063 m2,最好是分为5~10只小笼饲养。非同窝的性成熟雄鼠放在一起时,易互斗并咬伤,所以已配过种的雄鼠应单独饲养。笼具上配以合适的上盖,上盖用金属网,网孔大小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案_7范文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伦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学,实验动物福利。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的暂行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意见》等。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发现推动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使得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一、实验动物科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为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创造了条件;二、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动物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实验动物化一直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三、3R研究,即动物实验的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3R研究作为实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结果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在产品质量法定检测和其他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3R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研究手段,而且开拓了人们的科研思路,解决了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四、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系的完善:实验动物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应把加强动物实验质量管理作为整个实验动物管理的切入点;五、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实验动物科学既有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又因其服务于其他学科,因而决定了其具有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前景。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和动物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动物是人类疾病研究的“替身”及生物科学研究的材料。医学研究中需要更为适合的不同类型动物来完成科学实验,其本身的质量问题,涉及实验研究的敏感性和反应一致性,而且一些生命科学的成就,必须依靠某种遗传类型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它的质量受到多个条件的限制,人们必须对这些限制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因此,为了使动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动物就像任何其他产品一样,在从生产至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用实验动物标准严格控制其质量。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化学因素:光照、噪音与振动、氧、二氧化碳、氨、粉尘、消毒剂等;3、居住因素:包括房屋、笼具、垫料、饮水给料设施等;4、营养因素:饲料、饮水等;5、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因素与异种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等,异种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等;5、人为因素:建筑设施维护、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等。

转基因小鼠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

转基因小鼠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 1 转基因小鼠技术概述 自其诞生以来的30多年里,转基因动物技术经过世界各国生物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段,极大的促进了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进展,至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2]。转基因技术运用于动物育种的研究始于70年代,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和不断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4年Jaenish和MintzIZI[3]通过微注射法向移植前的小鼠注射SV40病毒DNA,后在实验小鼠部份细胞中检测到该病毒的DNA,首次成功获得转基因小鼠,虽然该转基因小鼠传代的几率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1976年,Jaenish又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的胚胎,将目标基因组整合到实验鼠中得到了能传代的转基因小鼠;1980年,Gordon等[1]首先用受精卵原核注射法,将疱疹病毒基因SV40DNA段和PBR32DNA段分别注射到小鼠原核期的胚胎中,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小鼠。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受精卵后,获得了首批被称为“硕鼠”的转基因动物[4]。1985年,Hanahan等将SV40T抗原基因与大鼠胰岛素启动子(RIP)体外整合后导入小鼠早期胚胎细中,构建了SV40T抗原基因转基因小鼠,在小鼠体内检测到特异性T抗原,T抗原表达时间的早晚影响转基因小鼠对T抗原的免疫应答:胚胎早期表达T抗原的小鼠对SV40T抗原发生免疫耐受,胰腺组织正常;胚胎晚期表达T抗原的小鼠体内产生抗自身胰岛B细胞的抗体,出现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日臻完善,转基因小鼠及其他转基因动物逐渐成为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纵观此间发展历程,转基因动物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生物药品的成本和投资风险,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的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的药物占所有基因工程药物的95%,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潜藏巨大的市场价值,相信随着应用的不断革新,其必将逐渐形成具有高额利润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转基因动物技术在构建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新生的前沿科技,在转基因动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讨,但无可否认,转基因动物正以它特有的、潜在的优势蓬勃发展,相信随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转基因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一、病毒性疾病 (一) 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属冠状病毒科。自然宿主为小鼠,也容易感染裸鼠与免疫缺陷小鼠。可引起多种型式的病症,发病时无症状或昏睡,皮毛粗刚,厌食,或有神经症状。传染途径依不同型分为飞沫传染或经口传染。造成研究干扰有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抑制淋巴球增殖反应,抑制小肠淋巴组织Peyer’s Patch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控制方法:1. 清除受感染的族群 2. 利用剖腹产防止污染 3. 杀死所有新出生的小鼠,停止繁殖,成鼠至少隔离6-8个星期,如此聚居地里的病毒才可以完全消除。 (二) 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属RNA病毒中的副黏液病毒科第一型。可构成小鼠最常见的呼吸器官疾病,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多呈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途径: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在上呼吸道复制后进入气管及小支气管中。在仔鼠或某些品系小鼠,如DBA/2往往受仙台病毒感染发生肺炎。 临床症状:皮毛粗刚,呼吸困难和发生气管啰音。 预防及控制:避免让感染进入动物房内,定期对供货商作健康状况监视,隔离。 (三)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 (PVM) 天然宿主:小鼠、大鼠和仓鼠。属于副黏液病毒属(paramyxoviridae)的肺病毒(pneumovirus)。通常无临床症状。 病变:引起慢性鼻炎,间质性肺炎。 控制:使用剖腹产及良好的环境障壁。 (四) 鼠痘Mouse pox (缺肢畸形 ectromelia病毒) 属Poxviridae之正黏液病毒属。宿主为小鼠。鼠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死亡率。 传染途径:直接接触和媒介物:例如小鼠组织,小鼠血清,转移性小鼠肿瘤。有抵抗力的品系(不明显的感染):C57BL/6和C57BL/10;易感染的品系(显现临床症状):BALB/c、DBA/2、CBA和C3H。 临床症状:可呈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或隐性等型。包括面部水肿,皮下丘疹,脚,脸,耳和尾巴皮肤靡烂,或者是四肢和尾巴坏死腐脱。急性会死亡。

小鼠抗衰老实验及微生物抗衰老研究概况

小鼠抗衰老实验及微生物抗衰老研究概况 专论与综述中国酿造2011年第6期 总第231期?13? 小鼠抗衰老实验及微生物抗衰老研究概况 陈君,杨光,刘文群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抗衰老问题是人类为追求健康长寿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 中主要介绍了抗氧化与抗衰老的关系,采用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关于抗衰老实验的生理指标内容以及微生物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概况. 关键词:小鼠;抗衰老;D.半乳糖;生理指标;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Q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5071(2011)06—0013—04 Anti—agingresearcht11miceandmicrobes CHENJun,YANGGuang,LIUWenqun (StateKeyLaboratory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 OO47,China) Abstract:Agingisamultidimensionalprocessofthechangesinallorganismovertime,leadin gtodeclineinfunctionanddisorders.Theresearchon anti-agingisanimportantissueofli~scienceduetothepursuitofhumanhealthandlongevity. Therelationshipbetweenantioxidantandanti—aging, themicemodelofaginginducedbyD—galactose,andthephysiologicalindexesforanti-agingexperimentswereintroduced,aswell asthecurrent researchonanti—agingandanti-oxidativeproblemsofmicrobes. Keywords:mice;anti?-aging;D--galactose;physiologicalindexes;antioxidation 白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求延年及养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