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知识整理

班级管理知识整理

(我只是整理了大概,可能有漏了知识点没整理到,大家自己加进去吧,内容实在太多,所以有些内容只能标出页数,抱歉哈)

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的出现及发展:班级最早出现于16世纪

1862年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设立级任教师,明确了实行班级授课制的要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班主任的产生:P9

班主任的角色

1 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2、双重管理者角色:班主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

角色要求: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

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特点: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

教育管理

专业性的管理

实践过程

小学班级组织特点:P11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特征:个人表现的独特性总体倾向的时代性运用的机变性表达的情感性

班主任的风格分类

情感型理智型灵活型严谨型学者型活动型

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根据初步印象作出不全面的结论。

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

A 开学前给每一位新生写欢迎信

B 精心布置教室

C 开学初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D 教师注意仪表行为

E 精心设计开场白(①根据年级特点②自我介绍(姓名)③个人兴趣爱好、特长④生日、电话⑤幽默、亲切感⑥教学建议⑦互动⑧期盼接下来的工作)

F 上好第一堂课

G 组织好第一次集体活动

晕轮效应:对人的个别特征的过分关注和重视而影响到对他的其他特征的正确了

解和分析。

晕轮效应在教育实际中容易产生两种偏差:

一是以差概好二是以好概差

定势效应:根据往常的经验,头脑中固有同类情况的印象,把了解对象纳入主观固有的某种类别中,从而得到与实际不想吻合的结论。

从众效应:受从众心理支配,主动放弃自己在了解学生过程中感知的来的看法,自觉接受其他教师的意见,从而产生对学生的认识偏差。

权威效应:受到某种权威的影响或压力而放弃自己了解学生得来的结论。

求全效应:采取过高的眼光去衡量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看法。

相容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认可老师,才能接受教师的观点。

如何做到师生间的心理相容:

1 关心爱护学生

2 尊重信任学生

3 同情理解学生

非人道的表现:心罚、体罚、变相体罚经济惩罚

原因:陈旧师生观的影响;伦理观念的误区;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修养和教育经验。

第二章:网络及其班级管理

青少年网络心理需要

人际交往需要获得成就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需要性的需要控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利用网络的资源和手段加强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1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2 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

3 建立班级主页

4 家长联手为学生建起一道“防火墙”

(班主任要引导家长端正对网络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向孩子学习网络知识;监控孩子的上网;转移孩子兴趣点;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非正式群体:概念:与正式群体不同,它不是由“官方”的文件、制度规定而组

建的,它没有正式群体组建的那种强制性,相反它是由班级

组织中一些小学生在心里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

合而成。

特点:形成的自发性,组织的松散性,头目的权威性,影响的两重性

类型: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人际吸引型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 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

2 要调查分析,区别对待

①要巩固和发展积极型群体②要引导中间型向积极型过渡

③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以集体的力量去感化和温暖其中的成员

④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应通过组织纪律或法律手段,是之分化瓦解

3 主动关心学生成长,丰富班级活动

4 发挥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在教育引导中的重要作用

5 发挥正是群体的凝聚作用,淡化稀释非正式群体的本位意识,使

其和正式群体的目标趋向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规划、实施、评价

小学班级管理:P20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重行为管理、目标的年段性、有特殊的专业要求

经验的班级管理P22

专业的班级管理P22

两者的区别?P22

小学班级作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结构特征P43

少先队组织的特征:P48

小学班级组织的个性发展功能P56

组织中的两种基本关系:P59

小学班级组织个性发展功能P57

班级管理与儿童权利:

立法:

1924年《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的权利正式承认。

《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条文

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两种儿童观P61

儿童基本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儿童权力的核心:儿童优先

班级管理中如何保障儿童权利?P65

小学班级管理目标P89

小学班级愿景P91

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P92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自学内容:(这几个问题可以适当地看看书)

1 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2 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一是以组织的存在为出发点,另一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①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依据

②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特定发展情况为依据

3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①班级组织建设②班级日常管理

③班级活动管理④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4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5 如何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一致?

第四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P112

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P114

少先队组织机构的建立P115

简历新生班级组织机构P119

如何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一)班级=班集体?

班集体与班级的区别:班级是一班同龄人凑合在一起,还没形成集体概念,是班

集体的初级阶段

(二)班集体的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3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4 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班集体建设的原则P131

班集体建设的方法P133

(三)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松散阶段——聚合阶段——集体巩固发展阶段

2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选拔前的思想教育:

能上能下意识服务意识锻炼意识

班干部的作用(桥梁、带头、助手作用)

班干部的条件

班干部的产生方式(任命、自荐、竞争上岗)

注意事项:

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性别比例、类型比例

适当保留小干部骨干,关注“弱生”

班干部的培养:

思想上严格要求,方法上给予指导,大胆使用,热情支持,不断发现积极分子3 实施目标管理,激励班级不断进步

奋斗目标要求:方向性、鼓励性、可行性

目标的设计:目标的具体化、系列化

目标确定的方法:师生共商班主任定夺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4 根据目标制定班规

班规的作用:指向、制约、协调、自律

班级规范建设的要求:

具体、可操作,

简约、完整、亲切,

相对稳定,执行力强,

常督促对班规的执行情况、

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班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常规制度课堂秩序常规制度生活作息制度

清洁卫生制度

5 班级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班风

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

②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③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P148

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P149 内容:P150

班级一日规范的内容:P151

行为管理的方法P152

班级规范环境管理:教学秩序管理作息制度考勤课堂秩序管理

自习管理考试管理偶发事件处理

班级规范环境管理P167

教室环境布置有哪些原则?P168

座位编排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P169

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P170

奖励和惩罚实施应注意的问题P171

集体指导包括P156

品德指导的任务包括几方面:

1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2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 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学习指导的任务P158

安全与法规指导的任务P161

健康指导的任务P162

个别教育: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它是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

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教育

3 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4 教师的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

5 教师的个别教育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

提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接纳学生尊重学生有同理心

2 有效的师生沟通可按三个层次:信息交换理解与支持提供帮助来进行

3有效的师生沟通可用具体技巧:语言技巧积极聆听技巧善用书面形式

批评技巧赞美技巧

三类学生的教育

优秀生的培养工作:

教育策略:1 正确认识优秀生(以全面发展为标准)

2 高标准严要求

优秀生易出现的问题:

①恃才自傲目空一切

②自我中心处世冷漠

③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

④盲目自信讳疾忌医

3 采用极限催化,促其幡然醒悟

4 预防“过誉心理”,正确认识自我。(激励过度)

中间生的促进工作

1 把握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 提供机会体验成功

3 挖潜力促发展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策略:

1 纠正心理倾向,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2 关心爱护保护自尊

3 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心理特点:逆反、挫折、彷徨、矛盾、多疑、防御等

矛盾冲突: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有些需要而得不到满足;要求上进与长期形成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4 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

5 捕捉教育转化契机,促其醒悟

6 弥补基础学力,培养兴趣(学习指导)

7 反复抓,抓反复,常帮不懈

操行评定:P173

操行评定的原则:

1 客观评价原则

2 动态原则

3 肯定原则

4 个性原则

5 民主原则

评语:是操作评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传统评语典型的“四化”模式

1 大众化

2 脸谱化

3 片面化

4 公文化

个性化情感性评语写法

1 改变人称,更新观点

2 赏识学生,发现闪光点

3 转换角度,写好缺点:

①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其缺点

②以希望的语气提出批评

③委婉含蓄地指出缺点

④恰当指出缺点

4 抓住事例,体现特点

5 变换文体,突现美感

写评语前的准备工作

1 指导有关学生完成工作小结

2 完成德育鉴定工作

3 做好期末评优及奖励工作

4翻阅工作笔记

5列“一览表”

6 学生写“自评”和“互评”

第六章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1按照学校指导性意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育目标

2 围绕学期教育目标制定学期班级活动计划

3组织实施班级活动计划

4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特点: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阶段性

班级活动类型:晨会活动班会活动少先队中队活动

怎样开好主题班会?(略)

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班级教育活动。

主题班会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有助于协调班级人际关系,活跃班级气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集体意识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基本有四个环节的工作:

设计方案(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形式,安排活动程序等内容)组织准备(动员,征求意见和修改,布置,排练,检查辅导)

具体实施(即设计的程序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的调控,最后的总结)反馈巩固(包括会后的效果分析,信息反馈,采取强化措施)

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以德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1 严密的序列性

2 鲜明的针对性

3 深刻的教育性

4 强烈的时代性

5充分的自住性

6浓厚的趣味性

7广泛的群体性

8良好的实效性

主题班会的主题:要体现时代性、针对性、教育性、艺术性

主题班会内容的选择范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主题班会设计的环节和特点?(特点自己组织)

环节:1、活动策划

(1)选择活动主题(2)选择活动内容(3)选择活动形式(4)设计活动名称2、撰写方案:简案和详案(教案式、串联式、散文式)

主题班会的形式:专题讲座式报告式座谈式交流讨论式展览式知识竞赛式

读后感式社会调查式音乐会演讲式辩论式模拟式

第七章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班主任于任课教师的协调:

1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2 尊重科任老师,帮助他们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3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

4 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冲突

班主任应如何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

1创造条件,增强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接触

2推功揽过,赢得学生对科任老师的信任

3 让学生发现科任老师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会

家长会中的问题

召开次数偏少(偏多),时间固定,内容单一、陈旧,形式呆板,出发点欠妥如何开好家长会?

1 了解家长会的目的(了解、交流、帮助、宣讲)

2 要做好计划,明确主题(小型多次,分门别类)

3 做好会前准备(调查、邀请函、学生动员、布置教室、程序的安排)

让家长会“有看的”、“有听的”、“有想的”、“有做的”

4 创新家长会的形式,突出人文情怀

成果展示型游戏展示型节目讨论型课堂组织型专题讲座型

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

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开展家教征文活动

5 做好家长会记录和会后反馈

家访艺术:明确家访目的,做好甲方准备

巧妙选择家访时机,

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策略,

注意谈话艺术,

要体现出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爱,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谈话,

家访要注意随机应变

第八章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小学班主任的角色素质要求: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班主任自我素养管理的方法: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威信与权威

威信:指个人的威望和信誉

权威:1 权力、威势

2 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3 统治,威慑

4 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班主任威信的来源:学识威信、人情威信、情感威信

班主任威信难以树立的原因:

法制意识的加强,过于追求“距离”,“婆婆多”,主观因素等

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以德立信、以爱立信、以才立信、以术增信

班级管理知识整理

班级管理知识整理 (我只是整理了大概,可能有漏了知识点没整理到,大家自己加进去吧,内容实在太多,所以有些内容只能标出页数,抱歉哈) 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的出现及发展:班级最早出现于16世纪 1862年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设立级任教师,明确了实行班级授课制的要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班主任的产生:P9 班主任的角色 1 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2、双重管理者角色:班主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 角色要求: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 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特点: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 教育管理 专业性的管理 实践过程 小学班级组织特点:P11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特征:个人表现的独特性总体倾向的时代性运用的机变性表达的情感性 班主任的风格分类 情感型理智型灵活型严谨型学者型活动型 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根据初步印象作出不全面的结论。 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 A 开学前给每一位新生写欢迎信 B 精心布置教室 C 开学初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D 教师注意仪表行为 E 精心设计开场白(①根据年级特点②自我介绍(姓名)③个人兴趣爱好、特长④生日、电话⑤幽默、亲切感⑥教学建议⑦互动⑧期盼接下来的工作) F 上好第一堂课 G 组织好第一次集体活动 晕轮效应:对人的个别特征的过分关注和重视而影响到对他的其他特征的正确了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

模块三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1、概念..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的结构特点: 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 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 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

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 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 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 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管理整理

第一章 第一节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二、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级 小学班级是小学的基层教育组织。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 (1)小学班级是少年儿童的学习组织 (2)小学班级中平行的少先队组织 (3)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或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2、小学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 3、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需要一种管理的智慧) 第二节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有三个要点:(1)(2)(3)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1)从学校组织层面,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称班级外部管理 (2)从班级组织层面,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称班级内部管理。本课程主要研究此种班级管理。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 (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3、班级管理的过程 (1)要素 管理者: 管理对象: 管理手段: (2)环节 设计: 实施: 评价: 三、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

班级管理理论知识

班级管理理论知识 一、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实现管理的活泼性 物理学上有一个“测不准原理”。它揭示的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些物理现象不能凭借实验设备和计算手段来测出其发生和发展,这不是仪器本身的缺陷所致,而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具有一定概率,用宏观手段无法精确测量。 班级管理,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方法。对于活泼好动的高中同学,一成不变的制度会使他们感到厌烦,常常改变管理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实行的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的轮换制,用值日工作的承包制取代了分配制,座位常换制……不断迎合年轻人好动的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给我调了座位,我到了略微陌生的环境,有了新鲜感,自修起来更加投入,效率明显提高。特别到了高三,我们每隔七十天大范围地调动一次座位,小范围的调动是常有的。本来略显单调的高三生活有了生机。 这种流动的管理方法,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活跃,让更多的同学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到管理中,有了班级工作的经验,各项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实现管理的直白性 在高三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最缺的是时间。但与此同时,

浪费时间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其中很大的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简单的说教,无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利用茶叶蛋的故事引起学生们对这个不良现象的思考。 班上一位女生早饭吃剩了一个茶叶蛋,放在窗台上,也就是她的随手一放,在后来的40分钟物理课上,后排的男生目光频频扫视茶叶蛋……我与同学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桌子上的饮料瓶、小装饰品等物品平均每一堂课使你分散五次注意力的话,每天将会有五十次左右,高中三年将有三万次,三万次的分散注意力,将它们按每次10秒钟转化成时间的话,这个损失达到5000分钟! 通过一个生动的茶叶蛋事件,学生们直白地理解了一个道理:珍惜时间。 三、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实现管理的方位性 当同学们入学的新鲜感过去后,难免会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局面,对于知识广博的年轻人来说,简单的说教无济于事。我作为一个物理老师,在管理中经常性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生,实现教育的多角度。 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讲到学习要有恒心,就当场背诵了荀子的《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们掌声雷动,其他的话语在这样经典的词句也黯然失色。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考点归纳 班级与班级管理 了解 1、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掌握 1、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2、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运用 1、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2、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二)平行管理(三)民主管理(四)目标管理 1.班级平行管理: 内涵: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要求: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2.班级常规管理: 概念: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内容: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作用:第一,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第二,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3.班级民主管理: 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要求:一是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班级目标管理: 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复习重点[五篇]

班级管理复习重点[五篇] 第一篇:班级管理复习重点 班级管理 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3、小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 4、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5、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名词解释 1、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二、简答题 1、小学班级作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特征:①小学生非自愿选

择的组织(认同是基础性工作)②有共同的学习任务 ③小学班级组织的科层化结构(班主任、班委会、制度和纪律) ④由成人领导 ⑤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制度和精神层面即班风) 2、小学班级组织的个性发展功能: ①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②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③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1、小学生同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交往 2、小学生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3、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教育功能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①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参照作用②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支持作用 ③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④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可满足学生对社会性情感需求⑤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2、小学班级愿景:也叫小学班级组织的共同愿景,他即是小学班级组织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取得共识的结果,同时组织目标又化为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共同活动并加以追求的组织未来的景象。 三、简述 1、小学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依据。 (一)、学校组织目标依据:由于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一致性。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6篇)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6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1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方面都圆满结束,现将我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一、班级管理。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班级管理理念,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所以在开学之初,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预习过关制度、值日过关制度、早读制度。还公布了班级的纪律考评细则和卫生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比如:邹安和郑修亮带队的值日小组早晨值日不彻底、不到位,在卫生委员齐媛的监督下,多次重新做了值日,提醒他们应该把值日做好。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全班同学在卫生的行为习惯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早上到校后,都能很自觉的拿起卫生工具,打扫卫生,教室收拾的非常干净,明亮,并且很少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督导。有几个小朋友早读课一到学校就喜欢往小卖部跑,而且早读课不认真的人也很多,在学习委员的监督下,记下了那些没有认真早读学生的名单及他们所浪费的时间,在下课的时候拿起书本补回早上的时间。通过这种措施,班上小朋友一到学校都能很自觉的呆在教室里,听从学习委员的提醒好好早读。 二、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

中小学班级管理知识点

中小学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是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以及整个班级的秩序。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一、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进而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规章制度内容应该明确,包括课堂纪律、作业要求、操行评定等方面。同时,教师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二、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表现,而适度的惩罚则能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奖惩机制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和家长都能理解和接受。 三、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手段。班级文化可以包括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班级活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共同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培养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积极性。

四、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成功的班级管理的关键。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家长在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对学生的发 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 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班干部选拔与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起到榜 样和带头作用。班干部选拔应公平公正,选拔标准应体现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才能。选拔完毕后,还应有一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干部更好 地履行岗位职责。 六、班级会议 班级会议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 交流和合作。班级会议可以定期召开,讨论班级的日常事务、问题和 困惑,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通过班级会议,学生可以参与 学校事务的决策和规划,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七、心理关怀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管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必要 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通过温暖关怀和理解,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

班级管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以培养和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里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 4.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 5.隐形德育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 6.道德认知发展模式:p42 7.价值澄清模式:p43 8.关心体谅模式:p44 9.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制度。 10.管理集体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 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 班级集体观。 11.标准集体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视自己为班级的一员,或在心理上视自己归属为所在的集体 12.自治集体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着眼于一个学生一定角色的作用,实现自我参与,形成自治意识,将集体规范加以内化或同一化,并创造新的集体规范或规范的班级集 体观。 13.班集体:为了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设置或构建的一种教育目标和 理想教育实体。 14.平行影响原则:教育儿童集体与教育个别儿童是同时进行的。教育集体时,不能忘 记个人,在教育每个集体成员时,也同时教育着集体,即学生既从教师那里受到教育,同时也从集体中受到教育,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这两个任务是密切联系的。 15.班风: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作风。 16.逆反心理: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产生与该 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17.班级个别教育:班主任针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 的有的放矢的教育。 18.后进生:指那些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距教 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

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考点归纳 班级与班级管理 了解 1、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掌握 1、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2、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运用 1、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2、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的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二)平行管理(三)民主管理(四)目标管理 1.班级平行管理: 内涵: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要求: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2.班级常规管理: 概念: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内容: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作用:第一,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第二,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3.班级民主管理: 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要求:一是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班级目标管理: 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二)全面管理原则(三)自主参与原则(四)教管结合原则(五)全员激励原则(六)平行管理原则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二)目标管理法(三)情境感染法(四)规范制约法(五)舆论影响法(六)心理疏导法(七)行为训练法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

一 1.班级 (一)班级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班级的特点 1.学习性 2.不成熟性 3.社会性 4.教育性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定义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 1.班级管理的对象 2.班级管理的主体 3.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 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 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 3.班主任 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 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 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 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 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反抗 撒谎、逃避、揭发他人 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 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 (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 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1.品格因素 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 3.知识因素

4.情感因素 (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 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1.组织教师集体 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 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 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 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 3.组织班委会工作 5.班级管理的功能 二 1.班集体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2.班集体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 (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5).共同的活动。 (6).和谐的人际关系。 3.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制定班级管理规划 (2)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3)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 (一)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 1.班级的基本情况 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 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 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 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是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按照交易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社会化: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动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1.班级的特点:依赖性、学习性、教育性、社会性。 2.班级的发展历程:班级的出现、发展、当代班级的新特点(开放式班级的出现、分层变 动式、班级规模适当缩小、多种教学组织的综合运用) 3.班级管理课程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与学习结合;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提高 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自我发展规划: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地位:(1)班级管理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双重 角色;(3)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2)学生是儿童;(3)学生是学生 5.班主任的作用:(1)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2)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和 具体实施者;(3)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班级集体达到一种所期望的状态。 6.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因素):(1)社会性质(2)班级管理活动的规律(3) 学校的教育目标:(4)班级的现实状态 7.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程序:(1)全面收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2)提出目标方案 (3)评估目标方案;(4)比较分析,择优而定。 8.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的组织建设;班级的日常管理;班级的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级管理原则:班级管理者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学习、劳动、文体、社交等多项教育与管理活动,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制度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它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 民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广泛发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活动,以完成各项任务。 学生自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法: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8.班级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全面管理、自主参与、管教结合、全员激励、平行管理 9.班级管理的方法: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目标管理、情感沟通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不是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有特定的内涵,需要经过大量的组织教育工作才能形成。 10.良好的班集体:(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组织结构; (3)形成了健康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制度环境:班级日常生活常规 物质环境: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由人工创设的,能发挥育人功能的环境。

班级管理资料整理

班机管理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思想教育的骨干、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青春期教育:对处于青春期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6、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7、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8、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 9、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0、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 11、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2、学习指导: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3、班级文化: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14、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 15、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活动。 16、集体舆论: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17、说服教育法: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 18、实践锻炼法: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班主任的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 (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班级管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一篇关于班级管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自立、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的原则包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合作、公平公正、因材施教、注重实践。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 1. 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内部的行为准则,包括学习纪律、礼仪规范、日常表现等方面的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规范。 2. 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中设置班干部,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包括班长、团支书等职务,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3. 氛围营造:创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4. 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学生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 1. 个别辅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班会组织:定期召开班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等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3. 纪律教育: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对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教育,维护校园秩序和规范。 4. 激励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激励措施,如奖励优秀,鼓励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班级活动: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班级管理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1.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差。要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 学生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班级管理不服从。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问题。 3. 家长的参与程度不同:家长的参与对班级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有的家长缺乏参与意识。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解决问题,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五、班级管理的效果评价 班级管理的效果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友爱程度等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班级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总之,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需要教师和学生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4篇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4篇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第1篇 当你面对一群青春勃发、个性张扬的学生,最初的感觉也许是迷惑,咋不像当年的我!?新的时代,造就了极具个性的一代学生,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普普通通的班主任队伍中的一兵,我没有教育专家的睿智,没有学者的渊博知识,没有小品演员的幽默,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威,但作为班主任,我认为总得靠近学生,走进学生中去,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所谓有投入,才有产出,才有效益。我们投入勤劳与真诚,投入真情和智慧,收获无限的希望。 1. 投入品德,赢得学生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做为班主任,“德”至关紧要。这“德”,不仅是强 烈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锐意进取的精神,还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权力、地位、名誉、金钱的无所动心,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但这些,学生看不到,他们能看到的是你对他们的责任心,对他们的关心,对班级倾注的热心,学生从你这些细小的言行感受你的品德。大的品德,学生不易看见,于细微处,才能见真精神。比如,班费,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一笔一笔,不能有糊涂账,也许几十块钱,就可能毁了你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精神大厦。荀子认为:“以善先人 者谓之教”。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用自己的品德潜移默化地熏陶感 染学生,塑造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教师的 这种修身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一种鼓励,一种美德。因此,人们历来都很重视教师的道德威信,强调教师要洁身、正身、诚身。 2. 投入智慧,留住学生 “学高为人师”,我不渊博,但我可以不断地学习。学习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使自己具有足够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当今这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班主任自己应是好学的典范,只有具备“学不可以已”的精神,不断充电,站在知识的前沿,才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留住学生。比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觉得自己就还差得很远。一个教师,在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淡 泊名利,以学生为重,爱岗敬业,视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就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人 格力量,学生就会对其敬重有加,自觉的接受教育和熏陶。老师用智慧和知识去赢得 学生尊敬,将使教育的效率成倍提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效仿老师,用心于学习,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3. 投入真情,收获真心 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又特别是职校老师,对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向你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感受。作为班主任正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学生也只有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后,才会以极大的热

班级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4篇

班级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4篇 班级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第1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随意停学生的课,重大违纪事件要及时上报政教处。 2、执行学校的各项规定,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完成学校 布置的各项任务。制定和上交班级计划、总结,按时召开班会、家长会并做好记录。在学校各项集会和班级集体活动中要按时到岗到位。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平 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公开,争创文明班集体。 (二)学生日常行为常规管理制度 1、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手册》。按时到 校上课,完成各项任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服从管理,听从指挥。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待人礼貌,不骂人、不打架、不 抽烟、不喝酒、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上乱涂抹、乱刻画,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3、生活俭朴、穿着整洁,不烫发、染发、剃光头、化妆、佩首饰,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平头。 4、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国家法令,进出校要有凭证,积极参加学校、 班级各项有益活动,争做优秀学生。 (三)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 1、课内外学习 (1)课堂上精神饱满,认真听课,服从管理,不顶撞老师。 (2)课堂上不吃零食、喝水,不将饮料(水)瓶和食品摆放在课桌上,不做与本节 课无关的事。 (3)认真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不抄袭他人作业。 2、微机室 (1)认真做好微机课的课前准备,遵守机房的有关规定及纪律,不大声喧哗、追 闹起哄。 (2)听从微机课老师指挥、安排,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认真填写微机操作记录。

教育教学知识 班级管理

教育教学知识班级管理 模块三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1、概念。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2、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开展 〔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级的结构特点:〔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 〔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 〔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开展 〔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二〕班集体的开展阶段 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 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气氛和民主团结的风气。〔三〕班集体的根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 三、班级管理知识要点 〔一〕班级和班集体。 1、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根本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开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开展的重要场所。 2、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同学间新奇,班主任处于观察期,也最忙碌的时期。〔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形成小团体,指定班干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开始形成归属感,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同学们认可班级奋斗目标,彼此熟悉,班干部主持班务工作,全班有凝聚力,班主任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有共同的奋斗上标。〔2〕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3〕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有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 4、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班级目标建设。立意高远、内容全面、表述简洁、可行可评,要求具有渐进性、持之以恒、多元激发。

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知识点60 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4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1发展性;2针对性;3班级管理 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 1.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 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对待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引导被管理者高效率的实现班级目标的活动.. 3.班级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 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 3 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 4 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4.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 1 发展性 2 针对性 3 层次性 4 可评价性 5.班级管理的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6.班级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集体观.. 7.标准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中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为班级的一员;或心理上视自己归属为所在的集体.. 8.自治集体观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着眼于学生一定角色的作用;实现自我参与;形成自治意识;将集体规范加以内化或同一化;并创造新的集体规范的班级集体观.. 9.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科学的指导下;按照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对班级进行整体控制和有效运行的过程.. 10.霍尔三维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结构用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分析;可以从理论维、设计维、操作维莱展开: 一从理论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管理者确定教育管理指导思想;调整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的运作首先是理论维的运作;它为班级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保证班级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二从设计维看;班级管理过程是对班级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决策的过程..惊醒班级管理就必须对班级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班级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条件;分析要素组合的方式及其结构的最佳模式;分析班级功能的现状和取得育人最佳效能的条件..班级管理过程设计维的运作;最终是要为班级管理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运作方案;使班级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