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

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

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二)针刺的作用

小针刀是刀,也是针。小针刀的应用,可以像针刺针一样,选取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让小针刀的刀口线的方向和经络循行方向以致,按照小针刀的进针方法,避开神经、血管,达到适当深度,当得气时,可按小针刀施术方法纵横剥离几下,即可出针。小针刀的针刺作用,因针感较强,剥离后的针刺效应保持时间长,运针时间短,省时,疏通经气的作用明显增强,为针灸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小针刀在颈椎病方面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本疗法适用于一切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如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 的急、慢性损伤造成的病理改变,尤其不仅适宜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亦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治疗。该疗法可以做为颈椎病治疗重要的辅助疗法。

1.软组织粘连、疤痕而引起的顽固性痛点凡外伤性或病理性(如痈疽切开排脓及其它手术后,以及风湿等)损伤所引起的软组织粘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顽固性痛点。这些痛点往往会触摸到条索状

及结节状物,有的由于在深部,难于触及到,但这一痛点是顽固性的,用药物或其它物理疗法难于治愈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外伤性损伤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如颈椎被某些重物碰撞、击打后,虽当时有些不适,但很快就消失,并长时间不发生。但有时这些外伤亦可能会引起软组织粘连。

利用小针刀可以剥离粘连,缓解疼痛,解除功能障碍。但小针刀只适宜于粘连面积较小的粘连,面积大者,疗效较差。

2.骨化性肌炎颈椎周围肌肉、韧带钙化(如项韧带钙化)所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可应用小针刀将钙化块切碎,促使其逐渐吸收,缓解疼痛并逐渐恢复周围软组织功能活动。

3.颈椎退行性病变的“阿是穴”颈椎退行性病变,往往在颈椎周围存在一个或一些敏感点──某些穴位或“阿是穴”,利用小针刀“针”的作用,在这些敏感点的腧穴或阿是穴进针,以“得气”为度,有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良效。

小针刀的一般适应症较广。在脊柱以外的其它部位还可应用于某些骨刺、骨性无菌性坏死,某些骨干骨折的愈合畸型等。以上我们只讨论的是颈椎病范围内的适应症,但应提起注意的是,小针刀的适应症不能滥用,如颈椎的骨质增生(骨刺)不能应用小针刀铲削。这

是因为:①颈椎的骨刺是颈椎压应力过高引起的。这是颈椎力学平衡的一种代偿功能的体现。铲削颈椎的骨刺就等于破坏了颈椎的代偿平衡。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引起颈椎进一步的病变。②危险性。颈椎的增生所引起的局部或上下肢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因为颈椎的增生(骨刺)压迫神经根或传出神经所引起的。在闭合的、无视野的手术中,铲削骨刺,极易损伤神经根或传出神经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禁忌症

1.一般禁忌症

(1)其它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血象异常或发热者。

(2)严重的内脏疾病或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病、晚期肿瘤患者。

(3)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等。

(4)施术部位有感染、脓肿和肌坏死者。

(5)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而难以避开者。

(6)年老体弱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

(7)惧针而晕针者。

(8)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者。

2.颈椎病治疗的禁忌证:

(1)颈部结核、肿瘤所造成的颈部症状。

(2)表现于颈部的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急性期。

(三)注意事项

1.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侵入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神经也极为丰富。因此,颈部针刀操作危险性较大,病人的反应也较强。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操作要熟练,掌握好进针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做好意外情况的抢救准备。

2.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由于颈部生理位置重要,小针刀治疗的部位有时较深或邻近关节,加之有的治疗常辅以激素封闭,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后果将很严重。临床曾有关于小针刀消毒不严或操作失当导致施术部位深部脓肿的报道。因此,除严格无菌操作外,

要控制激素的使用剂量,治疗后要注意多观察,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及早处理。

3.要求诊断明确、正确掌握适应证。适宜以小针刀疗法做辅助治疗,就不要做主要治疗。另外,对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对慢性损伤性患者的治疗次数也不宜太多太频,二次间隔时间至少一周至二周以上。

4.操作手法要轻柔、快捷、准确。不要用力过猛或强力旋转针体,以免进针过深或刀针断折体内。术前应仔细检查刀体质量,定期更换。

三、小针刀的操作方法

(一)小针刀的进针一般规程

1. 定点即选择进针点。选择的依据是既要使小针刀准确进入其手术部位,又要不伤害正常组织,尤其是重要脏器、神经和血管。这就要求:一是要确定病变部位及层次;二是要熟悉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选点后可用龙胆紫等作一标记。

2. 定向使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走向不一致,则优先考虑刀口线要与神经、血管

走向一致,以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此外,还要考虑针刺的方向和内脏间的解剖关系,要有一个立体解剖概念,避免损伤脏器。

3 .加压分离即医生用刺手(执针刀的手)捏住刀柄后,使刀口在皮肤上稍加压力,形成凹陷而不刺破皮肤。目的是使皮下的神经、血管被压力分离于刀口线两侧,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4. 刺入在上述步骤完成的基础上,使刀口快速刺入皮肤,以减少进皮肤时引起的疼痛,进皮后根据病变的需要,使刀口到位并运用针刀的不同的手术方法。

针刀进入皮肤后,还有一个到达治疗部位的过程,尤其是在解剖结构复杂或重要脏器所在的部位,如颈部、坐骨大孔等,进一步的刺入到位,手法应缓慢,必要时,进行“试探性”进针,一方面通过神经、血管的自身保护作用,躲开针刀,另一方面,在进针过程中若出现剧痛、麻木,说明可能触及较大的神经或血管,此时应迅速停止进针,并向相反方向撤回到一定位置,调整号针刀的角度后再进针。当然在层次少,结构简单的进针处,快速一步到位,可减少进针时的疼痛。但颈椎病的治疗应慎重。

(二)小针刀基本手法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亦称针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

法及经过变化,定量组合后的补泻手法。这里结合小针刀,综合叙述其针法。

1) 提插法:将小针刀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刺手一上一下地纵向进退的操作方法。此法在运用时,因提插的幅度、用力的轻重而有补泻之别。

2) 纵运法:是指用针刀沿着经络走向运行针刀的方法。

3) 横运法:在针刀提插时,与经络走行方法垂直运行针刀数次,这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手法。属泻法。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的作用。结合刀法,还有剥离软组织粘连的作用。

4) 留针法:和针灸针留针一样,在行刀后,或刺入腧穴后,将针刀留在穴内片刻不动,加强得气或加强针感的持续作用,便于继续施术。

5) 出针法:针刀出针时,由于针孔较毫针大,需要立即上无菌纱布并固定,以防出血和感染。

刀法运用刀的手法又可分为基本刀法和组合刀法。

(1) 纵行剥离法:适用于粘连、疤痕发生在肌腱附着处周围的病变。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刀口达骨面时与肌纤维走向纵

行疏剥。若附着部位较宽,可分几条线纵行剥离,不可横行剥离,以免将肌腱附着点橇起。

(2) 横行剥离法:适用于粘连发生在肌纤维非附着部的病变。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刀口达骨面时与肌纤维走向垂直铲削,将粘连的肌肉或韧带从骨面上铲起,感觉刀下松动时出刀。

(3) 通透剥离法:适用于范围较大、病变组织较厚的粘连、瘢痕。在病变范围内取数点进刀,进刀点选在肌间隙或其它软组织间隙处,达骨面时将软组织从骨面上铲起,并将病变处的粘连、疤痕切透疏通。

(4) 切开(碎)疏通法:适用于瘢痕、粘连发生在软组织之间,范围较小,但病变坚硬或钙化、骨化的部位,刀口线索与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针刀达病变处将其切开疏通或切碎,以便逐渐吸收。

(5) 纤维切割法:适用于肌纤维紧张或挛缩引起的病变。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垂直进皮,切断少量紧张或挛缩的肌纤维。主用于四肢、腰背较大的肌腹。应用时注意切断肌纤维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其所在肌肉的1/3。

(6) 疤痕刮除法:适用于发生在腱鞘壁或肌肉附着点处的疤痕

的治疗。刀口线与腱鞘或肌纤维走向平行进皮,沿其纵轴切口数刀,反复疏通至刀下有柔韧感,再将其从附着点处刮除。

针刀并用根据病变的不同,临床上除单用针法或刀法治疗外,有时针刀并用。

四、关于小针刀与阻滞麻醉相伍用的问题

小针刀在行刀法时,是否应与阻滞麻醉(局麻)相伍用,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小针刀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与麻醉相伍用是一种习惯认识。临床上小针刀治疗是否应与麻醉相伍用,应根据疾病的情况,手法的方式等具体掌握。

一般地讲,骨病治疗方法中,如铲削磨平法、皮质穿透法治疗骨无菌性坏死及骨痂凿开法治疗骨干骨折畸型愈合时,均需与阻滞麻醉相伍用,这样做,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疾病时,一般无需与阻滞麻醉相伍用,这是因为:

1.在软组织部位进针时,要靠“针感”来判断针刀碰到的是何种阻滞结构,如肌肉、血管、神经、韧带、还是阻滞间隙。患者有

时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这时一种针刺“得气”的感觉,也是卡可以耐受的正常感觉。如果有剧痛或触电样感觉,这时一种异常感觉,就应停止进针,稍退针,并调整针刀进入的方向。不用麻醉方法可以利用患者的感觉保证进针的安全。

2.小针刀在实行刀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只要熟悉解剖,刀法熟练,施术30秒到1 分钟左右即可结束手术,刺激时间较短,患者一般无明显痛苦,多可耐受。

小针刀术后,尤其是某些较大的软组织粘连、疤痕在松解、切碎后,使用一定量的麻醉止痛药物,一方面截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降低局部致痛因子的浓度,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术后局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软组织功能的恢复。

【针刀篇】颈椎c3-c4,c4-...

【针刀篇】颈椎c3-c4,c4-... 我们知道,人体脊柱共有24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通常最容易发生病变的是颈椎和腰椎。颈椎用小写字母c表示,c1---c7共7节,不同位置的病变所带来的颈椎病症状也有所不同,患者经常看到检查报告上写着“颈椎c3-c4椎间盘突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颈椎c4-c5椎间盘膨出”等,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同样是颈椎病,有的人头晕、恶心,有的 人上肢疼痛、麻木,这是因为发生病变椎间盘 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首先来看看不同位置椎 间盘病变的具体症状: C1 眩晕、偏头痛、失眠、头昏沉、颈性 高血压、脑供血不足 C2 眩晕、头痛、失眠、眼干涩、耳鸣、 心动过速 C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症

C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落枕 C5 胸痛、心跳过速、恶心、呃逆、颈、肩、手掌痛 C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木 C7 气短胸闷、第四、五手指麻木、颈根、肩胛痛 即便是同一节段的椎间盘病变,受压组织不同所导致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因此从受压组织来区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神经根型:最多见、临床体征主要为肩、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手指。 (2)脊髓型:较少见。临床体征主要为下肢麻木乏力、肌力减退和痛温觉障碍: (3)椎动脉型:常伴有动脉硬化症,临床有一过性眩晕、昏厥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表现。这类病人也不少。 (4)交感神经型:也较少见。病人可有受累肢体皮肤色泽苍白、出汗障碍等植物神经受侵证候 (5)混合型:同一患者兼有2型以上临床表现者,常见。 疗法众多,多数只能缓解病痛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不下十种,究竟哪种疗法才能让颈椎不再疼痛呢?对此,骨科疾病诊疗中心的骨科专家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老中医,在他30余年的行医经历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颈椎病患者,其中不乏长期伏案的白领,两鬓斑白的老者,甚至有面容青涩的学生,但是他们多数往往都以为简单做下按摩,疼痛

射频联合小针刀微创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射频联合小针刀微创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病联合微创治疗的疗效作用。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选择收治颈椎病54例采用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4例均通过12个月以上的疗效随访、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评价采用V AS评分,优良率96.4%;未出现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安全又有可靠效果的治疗方法。 标签:颈椎病;小针刀;射频;微创治疗 颈椎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人们伏案工作的机会增加,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约占60%以上。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临床采用药物、针灸、手法按摩及牵引理疗等方法,症状改善多缓慢。甚至连我们医生也不能幸免。10年前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3.85%~17.6%[1],而这10年该病明显增加,从我院门诊患者中颈椎病的大量增加就可见一斑。这10年也发展成熟了许许多多针对颈椎病治疗的方法。其中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比单纯应用一种方法治疗效果更佳,尤其针对比较复杂、难治的混合型颈椎病总有良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4例颈椎病,均不同程度的使用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其中男22例,女32例,年龄25~45岁21例;46~65岁33例。病程最短者只有数小时,最长者30多年。54例颈椎病中几乎均以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或麻木、头晕、头痛等为主诉。有颈肩部疼痛者41例,一侧上肢疼痛或麻木46例,头晕者23例,头痛者16例,伴恶心、干呕者8例,伴心慌、胸闷着18例,伴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情绪烦躁者25例,伴下肢麻木、发凉者3例,伴视力下降者2例。 1.2術前检查及病例筛查所有病例均为经系统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均给予颈椎X线片(正、侧位,过仰、过屈位)及颈椎MRI检查,排除有绝对开放手术指征。部分患者经心电图、头颅CT、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部分患者曾按其他疾病治疗无效,排除非颈源性因素因素所致,均明确为颈源性所致或主要为颈源性所致。 1.3方法 1.3.1小针刀松解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介入治疗床上,消毒铺巾后,在C型x光机的监视下,术者用左手推开气管及胸锁乳突肌、血管等组织,右手持针刀,刀口与身体纵轴平行,刺到病变椎间隙骨桥上后,刀口掉转90°,对骨桥进行铲拨松解,待骨桥松解后,再行射频热凝。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李庆华;邓芳;雷志凯;孙建良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2页(P588-589)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超声引导;小针刀;椎间孔;松解 【作者】李庆华;邓芳;雷志凯;孙建良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杭州 310000;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杭州 310000;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杭州 310000;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杭州 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1.1 一般资料本院疼痛门诊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43~76岁,病程3个月~5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颈椎MRI检查以明确突出节段及确定神经根受压迫程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2]:①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阻滞无明显疗效(诊断明确可不做本试验)。排除标

准:①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以及其他严重原发病,糖尿病患者血糖>8.0mmol/L;③任何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5×109/L,血液 病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不能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1 超声定位患者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略摆向健侧以扩大患侧椎间孔,并且 略转向健侧约30~45°,充分暴露操作部位。使用sonosite公司的便携式超声仪(型号:MicroMAXX),根据解剖,将高频超声探头(6-13MHz)置于颈部正中,先以颈椎椎体长轴方向做纵切,找到颈椎横突和椎动脉,定位C5、C6、C7 横突,再将探头以横突前结节为中心旋转滑向颈部外侧方的斜矢状切面,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辨椎动静脉和神经,定位神经根的长轴声像图。声像图中C7神经根位于椎动脉和横突根部起始段之间,且神经根部与椎体长轴夹角较大,走形较为平直,逐次向上即可定位C6和C5横突及神经根。在取得椎间孔外口处神经根 最佳声像图后固定探头,选择探头下方约0.5cm,超声声像图中可避开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椎动静脉且针尖指向椎间孔方向的穿刺路径为穿刺点。 2.2 治疗方法针刀组: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右手持超声探头,定位需要治疗 的椎间孔,并找到最佳的超声声像图后固定探头,左手持针,局部麻醉后,超声实时引导下用4号小针刀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穿刺时超声需实时追踪刀头进针过程,小针刀尖部指向椎体的钩椎关节外侧缘下方,在超声实时引导下避开血管和神经进针至椎间孔前下壁,超声声像图中显示为针刀头部在椎间孔外口,神经根上方,在该靶点进行纵向切割和横向剥离2~3刀后退出针刀,并注入消炎止痛药0.5~ 1mL。操作注意事项:①进针全程需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以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②患者有异感需调整进针角度,以免损伤神经根;③小针刀刀头切面需与神经根走形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对神经造成切割伤。对照组:操作同针刀组,仅在超声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 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

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 (一)剥离粘连组织 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的力学平衡,引起疼痛。小针刀疗法利用小针刀的“刀”的作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颈椎周围肌肉的痉挛,减压疏通滑囊的闭锁,切碎瘢痕硬结,改善、恢复局部的血供,降低局部致痛物质,提高局部氧分压,消除炎症。通过上述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或改善,逐渐改善或恢复颈椎的外源性动力平衡,起到保护颈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及收费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及效益分析 康复医学科治疗范围 一、骨关节损伤/手术/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和病变、关节炎与关节病、运动损伤手、外伤截肢后、关节成型后和断指再植后、骨折后、脊柱侧弯颈椎病、腰痛、肩痛 二、神经瘫痪 脑瘫、截瘫/四肢瘫、偏瘫、儿麻、外周神经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聋、老年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与跌倒、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周围神经伤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三、内科疾病 心脏、呼吸、糖尿病、肥胖、下肢周围血管病 四、慢性疼痛 躯体性、神经性、内脏性、幻觉性;慢性疼痛综合 康复治疗套餐 (套餐费用根据设定需要确定) 套餐一:神经康复套餐(收费价格:) 适用范围:中风偏瘫、失语症、吞咽障碍、痉挛、肩手综合征、认知障碍;脑外伤后综合症;外伤或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及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压疮、痉挛、异位骨化、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外周神经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小脑萎缩等老年疾病;小儿脑瘫;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基础治疗项目: 1、神经康复评定、 2、运动治疗(2次/日)、 3、作业治疗(2次/日)、 4、脑循环治疗仪(1次/日)、 5、电针(1次/日,3-4组) 可选用项目 6、言语、吞咽评定及训练、 7、心理认知评定及治疗、体感音波 8、瘫痪站立评估训练 9、生物反馈(神经网络重建仪)、磁振热 10、脑功能障碍治疗仪 11、脑血管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 12、电动起立床治疗

13、减重步态训练 14、空气压力波、 15、头皮针 套餐二:疼痛康复套餐(收费价格:) 适用范围:颈椎病所致疼痛、头晕、麻木等;肩周炎、网球肘、肩手综合征;椎间盘脱出症、腰肌劳损、急性扭伤;骨质增生所致疼痛、骨质疏松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上网综合症等。 基本治疗项目: 1、按摩 2、中药熏药(或湿热敷装置)、中药热奄包治疗 3、电脑牵引、三维正脊 4、理疗(选用其中1-2项:温热式低频治疗仪、干涉波治疗仪、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 磁振热、超声波治疗仪、多通道激光治疗仪、超激光、冲击波) 可选用项目: 5、电针 6、臭氧、射频介入治疗 7、其他理疗项目 8、穴位注射 9、骶管注射疗法 10、小针刀疗法

三叉神经痛与颈椎病的关系探讨及针刀治疗

三叉神经痛与颈椎病的关系探讨及针刀治疗 【摘要】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病,我科应用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颈源性)15例,经一年随访,总有效率100%,小针刀具有针灸和手术刀的双重特征,既可切割和剥离松解软组织粘连,又有针灸的治疗效果,本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症简单效果好。 【关键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颈源性);扳机点;针刀部位;挑割 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致椎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因椎体移位、骨刺致受压,使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造成三叉神经脊髓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引起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一支以上分布区的电击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及痉挛,是临床上难治性颈源性疾病之一。(1)颈部肌群的病变,是最主要的病因:①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因素,②患椎移位,③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④颈部前斜角肌痉挛等病变致椎间隙椎孔变窄,椎动脉受压致供血不足。(2)当颈部肌群病变致颈椎增生骨化的时候同样可以刺激颈前的交感神经节,而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来自颈前的交感神经,所以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同样使椎动脉的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三叉神经的营养。(3)当颈椎出现错位的时候同样可以牵拉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并刺激颈椎前面的交感神经节,使椎动脉收缩出现供血不足。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影响颅内血液供应。三叉神经营养来源于颅内血液供应。 临床表现:多在40岁以上发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两支同时受累。疼痛以面颊、上下颌或舌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轻触即可诱发,故有“触痛点”或“扳机点”之称。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痛性抽搐。严重者洗面、刷牙、说话、咀嚼等都可诱发,以致不能做这些动作。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初期发病次数较少,以后多增加并加重。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数天、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天至数年不等。一般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科从2006一02至2008一02收集15例继发性颈源性三叉神经痛病历,笔者采用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15例,结果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本组病例均伴有颈项肩背疼痛,颈部局部有压痛,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排除原发性疾病及其它引起颜面部剧痛的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本院疼痛治疗中心患者,均为门诊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疼痛部位:右侧6例,左侧9例;疼痛分布在第Ⅰ支者3例,第Ⅱ支者6例,第Ⅲ支者2例,Ⅱ、Ⅲ并发的4例。13例病人有“扳机点”,以上病例大多经多家医院反复诊治,未见好转。 2 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方法 2.1 小针刀: 自制双刃小针刀。 2.2 针刀治疗部位及方法: 患者取靠背坐位,先检查定位,颈后压痛点,尤其是肌肉韧带挛缩的痛性结节,颈部主要是颈枕部、颈1、颈2、颈4、颈5棘间横突等部位,头面部主要取乳突孔、耳屏神经出口、三叉神经分支走行区、扳机点等部位进行小针刀松解剥离割挑,定位后常规术前准备,针刀部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固定扳机点、压痛点及病变部

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对比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LV A)、右椎动脉(RV 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 A、RV A、BA 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小针刀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施治,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联合应用优势,最终可于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情疗效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获得确切效果。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于中医学角度,头痛、眩晕以及痹症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归属范畴。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眩晕症状为主要表现。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小针刀疗法施治,于患者病理状态改善以及颈椎管内外力学平衡恢复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但于最终获得的综合效果仍然欠缺理想[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施治,以此说明小针刀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1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59±7.29)岁;病程15 d~10年,平均病程(20.55±35.31)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2.62±7.31)岁; 病程16 d~11年,平均病程(20.59±37.3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施治,首先协助患者完成俯卧位选择,之后对患者展开局部麻醉操作,主要通过曲安奈德配合利多卡因(2%)完成。麻醉起效后,于风池穴以及阿是穴,准备小针刀(4号)合理刺入,观察直至患者颈椎体位置后,针对刀口控制90°旋转,之后

颈心综合症

颈心综合症 近些年来,颈椎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之势。中年人患此病者也并不鲜见。颈椎病不仅令病人感觉颈部不适、活动受限,而且因颈部的骨质增生可刺激压迫交感神经,影响内脏,累及心血管系统,产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心电图出现缺血性心肌改变、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还可引起血压升高等症状,这些表现分别被称之为“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失常”、“颈性高血压”,统称为“颈心综合征”。发病率占到心电图和血压、心律异常人群的40%以上。 颈心综合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也可因骨赘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引起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或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 颈心综合征包括颈性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属颈椎相关性病变范畴。颈性心绞痛,它是由颈椎退行性变所引发的一种类似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的症征,极易误诊、误治。此病中老年多发,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这是因为随年龄的增长,因外伤、劳损等积累性损伤,使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或颈椎骨质增生、颈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变导致无菌性炎症,压迫、刺激或牵拉神经根或交感神经链,而引起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似乎与颈椎病不同的症状。颈部的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横突前方,一般有3~4神经节,即颈上、颈中、中间和颈下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分布于心脏。当颈椎横突退行性变,特别是第2、3节颈椎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交感神经节,使其发出的心神经尤其是心上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发生障碍,即可导致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颈性心绞痛,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中段或上段的后面,亦可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多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可呈压榨感或窒息感,常伴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失眠、多汗、易激动、颈部酸胀不适等。血脂可偏高或正常、心负荷试验多无异常,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颈性心律不齐,一般无心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多呈反复发作并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多难奏效。 颈性高血压,多有动脉硬化趋势但无动脉硬化等器质性病变,血压波动大,多因姿势改变而引发,服降压药效果不佳。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心绞痛、心律不齐和高血压,久治不愈时别忘了查查颈椎,也许病根就在颈椎。这时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也许并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但脑血流图却可见血管紧张度增高,流入脑部的血流量左右不对称,可相差20%~50%。若颈椎X线片、CT或MRI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多在伏案过久或扭头、甩头后诱发,即可初步确诊。按颈椎病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当可确诊。中、老年人也是冠心病多发年龄,所以“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长时间头颈转向一侧,脊背受凉、潮湿、扭伤、劳累等。可由颈椎摄片证实是否颈椎病。但确诊颈椎病后,还不能立即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故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护:平卧休息2小时后与卧床前心电图进行对比;取坐位,1分钟内完成45度以上的左右转颈各30次,对比转颈前后的心电图。如卧位后,ST段及T 波呈缺血性变化,散步后消失;转颈后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又出现或加重,说明心电图变化与颈部负荷有关,可确诊为“颈心综合征”。冠心病则与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与颈部负荷增减无关,仅在活动或运动时加重。因此,卧位试验与转颈试验是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如纠正高枕卧位,使用适当高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 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 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 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 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术毕。 四、注意事项 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2、应询问有关病史,了解是否有针刀治疗的禁忌症。 3、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操作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进行。

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道,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心悸、颈项发僵、活动受限、发硬、疼痛、背部沉重、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以及皮肤感觉减退等。 近年由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颈椎综合征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办公室人员和学生都患上了此症,医者运用整脊疗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1~56岁,平均42.5岁;病程0.2~13年,平均4.5年。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4.5年。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7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和整脊疗法 (1)针刀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位置在枕骨隆突下、L2~L3棘突正中线旁开2.5cm处进针。颈肩肌肉松解术,位置在冈上肌腱肌腹压痛处、冈下肌大小菱形肌粘连处、项韧带。操作方法:

①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俯卧位,双手放置前额处,颈部伸展,左手拇指按压住定位处,深部有骨质感觉。固定按压防止皮肤滑动、移位,右手持针刀在左手食指紧贴指甲垂直进针刀,深达3cm左右处可触及L2横突骨质。针刀在横突骨质划向其末端再进针刀0.5~1cm,摆动针刀出现酸麻胀或放射至耳后感,退出针刀至皮下,压迫2~3min,创可贴外敷。观察3~5min,病人无不适反应进行对侧触激。 ②颈肩肌肉松解术:俯卧低头位。选取以上进针点,操作时,刀口线方向要与各肌的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在骨面纵疏横剥2~3刀即可出针刀。 (2)整脊治疗:每次针刀后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偏右侧,先行准备手法,用点穴法松解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处颈部深长肌肉与颈椎横突附着处前、中、斜角肌。然后嘱患者随医者挟持头部之手缓缓前屈并向健侧侧屈,达到最大的前屈与侧屈限度,在此方向缓缓牵伸患者头颈,医者按压右侧小关节的拇指指腹向前施压,助手同时牵拉患者右臂,待指下感到小关节松动,此刻医者用右臂、肘、手将其头颈部迅速向右、后、上方旋扳,指下每可觉小关节跳动,并闻及咔嗒弹响声。医者之右手臂将患者头部扶正,然后站中立位颈椎轴线用肘部托起下颌并轻轻牵伸头颈部,牵引之时用左手拇指指腹再向前

小针刀治疗患者故事

小针刀治疗患者故事 【实用版2篇】 篇1 目录 1.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2.小针刀治疗的过程 3.治疗后的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4.小针刀治疗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篇1正文 患者李先生,今年 45 岁,由于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和工作习惯,导致颈部疼痛,肩部活动受限。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如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但症状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在得知小针刀治疗技术后,李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我国某医院的疼痛科。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确诊李先生患有颈椎病,并为他制定了小针刀治疗方案。 小针刀治疗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微创治疗方法,它利用针灸原理,通过特制的小针刀在病变部位进行松解、剥离等操作,以达到止痛、恢复功能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在李先生的颈部进行了精准的操作,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 治疗结束后,李先生立即感受到了颈部的轻松感,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李先生又接受了两次小针刀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他的颈椎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肩部活动受限的问题基本解决。 李先生对小针刀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他表示,这种治疗方法痛苦小、疗效快,让他重新找回了健康的生活。 小针刀治疗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融合了针灸和外科手术的特点,既能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又具有微创、痛苦小的优点。它广泛应用于颈椎病、

腰椎病、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总之,小针刀治疗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颈椎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篇2 目录 1.引言:介绍小针刀疗法以及患者的病情 2.小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 3.患者的治疗反馈与效果 4.结论:分析小针刀疗法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篇2正文 【引言】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源自我国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它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和显著的疗效在众多疾病治疗中脱颖而出。这里,我们将讲述一个关于小针刀治疗患者的真实故事,以展示这种疗法的魅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过五旬的男性患者,他长期受到颈椎病的困扰,病情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在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后,他最终选择了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选用特制的小针刀,沿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这种疗法既不损伤皮肤,又能达到深层次的治疗效果。 对于这位颈椎病患者来说,小针刀疗法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的治疗反馈与效果】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是骗人的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是骗人的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网络上,有不少人说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是骗人的,其中有多少是患者的切身体会还是吃瓜群众的以讹传讹,不得而知!赵医生要说的是,只要不是所谓“偏方”“秘方”,正规的疗法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夸大小针刀疗效的言论不可信,抹黑小针刀的言论更不可信! 颈椎病患者要正确看待小针刀治疗 既不是中医又不是西医?小针刀被黑的第一个点! 网上有些言论说小针刀是“中不中、西不西”的产物,这种言论是很无脑的。一位伟人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的道理,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能为患者解决问题的都是好医。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另一位伟人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看到别人以中西医的派别来攻击一种治疗方法,自己还信了,未免也太不明智了! 小针刀是朱汉章教授结合针灸理疗与解剖学知识发明的 小针刀是怎么问世的呢?它的发明人是朱汉章教授。上个世纪70

年代,汉章教授在中医针灸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知识,发明了小针刀。小针刀兼具针灸针和外科手术刀的长处,让患者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又多了一种微创治疗选择。所以,小针刀是一种中医理论与西医知识相结合,兼具中西医之长的创新中医疗法,从来都不是某些人口中的“野孩子”。 操作不当易造成不良反应,是小针刀第二个被黑的点! 小针刀自诞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疾病、骨关节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我们熟悉的很多骨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都有小针刀的“用武之地”。 小针刀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疾病的治疗 小针刀最大的争议在于其疗效和安全性,这也是患者最在意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没有哪一种治疗手段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有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我们要了解争议的来源。像前面讲过的,有些人从“中西医”的角度抨击小针刀,那就是为了黑而黑,但患者确实出现了疗效和安全性的问题,那就必须得正视! 小针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诊疗和操作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已经发展为针刀医学,其疗效也已经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针刀医学专家编写了《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其内容涵盖了目前小针刀诊疗的常见疾病、针刀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针刀治疗各种疾病的操作方法。 滥用小针刀的情况仍然十分常见 然而,盲目使用针刀或操作不当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治疗无效必然会产生时间和金钱的耗费,治疗不当则可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这都是患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医生的角度,要进一步规范小针刀的使用,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要到位,医生对小针刀的操作要到位。从患者的角度,因为小针刀治疗目前存在“泛滥”的情况,使用小针刀治疗,要在正规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也应该对

小针刀疗法治疗基本内容

小针刀疗法治疗基本内容 1、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一样,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尖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一定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坦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 坐位;头部可依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 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志。关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备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少局部操作时惹起的痛苦,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散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动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摇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摇动作,使无必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 无粘连而采用,注意各样剥离动作,切不行幅度过大,免得划伤 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状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痛苦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小针刀疗法治疗临床应用 1、颈椎病 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 痛配昆仑、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 取穴:找出压痛最显然处。 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导剥离法,向后 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导一下伸腕肌,伸 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 隔5天。 3、屈指肌腱狭小性腱鞘炎(弹响指) 取穴:局部痛点。 方法:用纵向铲剥法。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之阳早格格创做 针刀疗法是根据死物力教表里,集结医针刺疗法战西医脚术疗法的便宜,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脚术刀效率的特殊的概括效率,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触效验,又预防了脚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付于某些缓性益伤性痛痛徐病,更加是硬构制粘连、瘢痕引起的痛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那是一种新式的中西医分散疗法,以该疗法制疗颈椎病及其周围硬构制益伤性徐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根源基本果,是内正在果素,既有能源教非常十分,也有器量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历程,而死物力教的得衡加速那一变更,使退变动加宽沉.颈椎正在慢性益伤、缓性劳益、畸形及吐部炎症等多种果素效率下,制成颈部肌肉、韧戴、筋膜功能减强,能源得衡,引导能源仄稳的益害,进一步益害静力仄稳,产死恶性循环,制成所有颈椎死物力教仄稳的益害. 正在颈椎间盘的退变历程中,颈椎的肌肉、韧戴构制的聚集性益伤引导肌肉纤维及韧戴沉微、少量撕裂、断裂战出血,正在没有竭的益伤战建复历程中,肌肉战韧戴、

肌肉、肌肉之间或者肌肉、韧戴之间爆收粘连结疤,制成微循环障碍并效率疏通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付其收病中果——颈椎死物力教的得衡举止安排战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安排战治疗脚法,剥离、疏通肌肉、韧戴、筋膜间的百般粘连,使肌肉、韧戴、筋膜得以紧解、建复,排除或者减少活动受限症状,回复颈椎的能源仄稳,遏止、延缓颈椎间盘的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假如针对付脊柱的硬构制益伤,针对付由于颈椎病的爆收,引导的中源性能源的得衡. 钻研证据通过小针刀的剥离战疏通效率,一圆里使局部血循环得以革新,或者沉新回复,落矮局部致痛物量的含量,另一圆里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爆收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死成的抗痛物量减少明隐,疏通经络做出强,普及局部构制的氧分压,不妨使肌体正在新的前提上达到新的固态战动背仄稳. 简曲天道,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二个圆里的效力:(一)剥离粘连构制 硬构制益伤后,所爆收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戴、筋膜、腱鞘、滑囊的位子战疏通时的目标爆收改变.疏通功能受益,益害了颈椎的力教仄稳,引起痛痛.小针刀疗法利

颈椎病小针刀疗法

颈椎病小针刀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刺激或肝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及周闱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此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疾病,曲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病率为25%,60岁左右的人群中,发病率即可达到50%,而70岁左右的人群,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00%。可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目前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渐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吉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医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痹证”、“眩晕”、“痿证”等范畴。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外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中医不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并将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故而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内、外两种原因所导致。 内因主要是:①肾气不足。中医强调肾虚是造成颈椎病的根本原因。

清代程杏轩就认为:“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医述·卷十一·肩背颈痛》)。②内伤劳倦。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日常不良的工作姿势、睡眠姿势、生活习惯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慢性损伤,导致骨骼、筋膜等损伤,气滞血瘀,进而加剧肝肾亏耗引发颈椎病。 外因主要是:①外感六淫邪气。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留滞体内,痹阻筋脉,筋肉失养;②热毒之邪侵袭。可直接侵袭邻近的筋骨,留滞筋骨,发为颈椎之病。③外伤损伤。由于跌、仆、扭、闪或生活、工作意外损伤等导致。机体本虚加之外伤损害,瘀血留滞,加剧颈椎损害。颈椎病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患病椎体横突前、后结节处的压痛点、结节与条索状物以及阳性反应点为治疗点。 操作规程:以横突末端体表投影为刺入点,使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将针体垂直于横突后结节或前结节骨面刺入,将针刀刀刃移至前结节或后结节,在骨面上切割几下,然后令刀口沿前斜角肌纤维的方向垂直切割,出针,按压针孔1分钟。针对椎体病变,给予复位,主要采用旋转复位方法纠正错位椎体,并按揉局部肌肉,给予放松。 操作间隔: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治疗之间应相隔7天。颈椎病小针刀疗法二 针刀定点:在移位椎体向外凸出的一侧,取横突末端及病变椎体上、下棘突之间为治疗点。 操作规程:以横突末端体表投影为刺入点,使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