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道,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心悸、颈项发僵、活动受限、发硬、疼痛、背部沉重、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以及皮肤感觉减退等。

近年由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颈椎综合征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办公室人员和学生都患上了此症,医者运用整脊疗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1~56岁,平均42.5岁;病程0.2~13年,平均4.5年。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4.5年。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7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和整脊疗法

(1)针刀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位置在枕骨隆突下、L2~L3棘突正中线旁开2.5cm处进针。颈肩肌肉松解术,位置在冈上肌腱肌腹压痛处、冈下肌大小菱形肌粘连处、项韧带。操作方法:

①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俯卧位,双手放置前额处,颈部伸展,左手拇指按压住定位处,深部有骨质感觉。固定按压防止皮肤滑动、移位,右手持针刀在左手食指紧贴指甲垂直进针刀,深达3cm左右处可触及L2横突骨质。针刀在横突骨质划向其末端再进针刀0.5~1cm,摆动针刀出现酸麻胀或放射至耳后感,退出针刀至皮下,压迫2~3min,创可贴外敷。观察3~5min,病人无不适反应进行对侧触激。

②颈肩肌肉松解术:俯卧低头位。选取以上进针点,操作时,刀口线方向要与各肌的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在骨面纵疏横剥2~3刀即可出针刀。

(2)整脊治疗:每次针刀后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偏右侧,先行准备手法,用点穴法松解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处颈部深长肌肉与颈椎横突附着处前、中、斜角肌。然后嘱患者随医者挟持头部之手缓缓前屈并向健侧侧屈,达到最大的前屈与侧屈限度,在此方向缓缓牵伸患者头颈,医者按压右侧小关节的拇指指腹向前施压,助手同时牵拉患者右臂,待指下感到小关节松动,此刻医者用右臂、肘、手将其头颈部迅速向右、后、上方旋扳,指下每可觉小关节跳动,并闻及咔嗒弹响声。医者之右手臂将患者头部扶正,然后站中立位颈椎轴线用肘部托起下颌并轻轻牵伸头颈部,牵引之时用左手拇指指腹再向前

上方推顶,手法告毕。施术过程中定点准确,要在施术颈椎节段小关节后方,牵扳之手要先缓后速、先柔后刚,发力有度,恰到好处,以颈椎小关节松动为宜。

上述方法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

取穴:颈肩夹脊、风池、哑门、风府等。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进行针刺,进针深度以患者有得气感为准,得气后留针30min,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上述方法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仅在劳累情况下出现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工作;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仍留有不同程度颈部不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60例,治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0例,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

讨论

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颈椎综合征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自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渐增大,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

整脊疗法可以起到舒经活络、解痉消炎镇痛作用。

通过整脊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病变软组织血供,提高局部组织痛阈,整脊能松解区域性肌肉痉挛,从而达到松则通之目的。整复关节,重建力学平衡。由于长期积累性损伤、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人体力学结构失去平衡,就会造成颈肩臂部等症状。通过整脊手法分筋、理筋,消除软组织损害导致的肌肉异常应力,片刻之间使移位、转移或错位的关系达到正常的解剖或功能复位,重建脊柱与关节的力学平衡,从而达到顺则通之目的。调整气血,改善脏器功能。由于人体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经躯体内脏反射可引起相应的内脏功能改变,如头晕、眼胀、视力减退、耳鸣、心悸、气短、假性心绞痛等症状,经整脊疗法以深在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软组织压痛点或相关的脊椎节段腧穴处,会产生实时的生物信息,经过神经和经络系统传递输入到相关的脏器,调整与改善失常的脏器功能。

小针刀是将中医针灸的针与西医外科手术的刀结合,一方面发挥中医针灸经络学的特点,用针刺激局部穴位,疏通气血,调节局部阴阳平衡,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又发挥手术刀的作用,将粘连松解,解除压迫,恢复组织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137.

[2]米丰喜.手法整复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10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60.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戴国文苏明霞许世雄王艳平李志强曾毅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湘潭 411300 我院中医整脊康复科成立于 2007年 6月, 2007年 11月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 2008年 7月被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湖南省“ 十一五” 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中医整脊专科和全国中医整脊科示教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1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 主治医师 3名,医师 4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2名, 护士 5名。现有病床 30张, 病床使用率在 90%以上。我科注重发扬中医整脊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整脊学的“ 一圆一说两论” 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采用四维牵引调曲法诊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疾病患者上万人次,已成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整脊、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特色中医专科。 一、推广整脊新理论、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1.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科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省特色中医专科的创建和科研工作,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继承人。成立了专科科研、创建办公室。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年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之机,投资 20余万元,将门诊四楼改造为专科诊室和治疗区,从布局上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病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诊疗环境。 4.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科室医生人手一本《中国整脊学》和一套《中国整脊学》系列教材。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配合科研课题的实施,加深对中医整脊的认识。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室医生均参加了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 3人次参加了中国整脊学师资班的学习。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通过手法调整脊椎 和骨关节的位置,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舒缓疼痛的作用。整脊疗法广泛应用于常见的脊椎疾病治疗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介绍中医整脊疗法的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项疗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慢性劳损以及腰椎过度负荷造成,其中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腰部受凉湿、过度疲劳等都是主要的因素。 2. 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 射痛、麻木感和肌力减退等。 3.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 合分析,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病机。

4. 中医整脊治疗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主要包括拨、推、牵、掐等,通过调整脊椎和骨关节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5. 饮食调理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理也非常 重要。建议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 牛奶、鱼类、豆类等,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二、颈椎病 1. 病因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颈部劳损过度 造成,也与颈部受凉湿和颈部肌肉过度疲劳有关。 2. 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颈部疼痛、颈肩部僵硬、头痛、上肢麻木和手指发麻等。

3.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颈椎病主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 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病机。 4. 中医整脊治疗 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包括拨、推、牵、掐等, 通过调整脊椎和骨关节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5. 饮食调理 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建议减少 摄入富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以维持颈椎健康。 三、骨质疏松症 1. 病因 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钙质代谢紊乱、骨吸收增加、骨减少 等因素引起。 2.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骨折、骨痛、身高减短等。

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整脊疗法辅助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道,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心悸、颈项发僵、活动受限、发硬、疼痛、背部沉重、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以及皮肤感觉减退等。 近年由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颈椎综合征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办公室人员和学生都患上了此症,医者运用整脊疗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1~56岁,平均42.5岁;病程0.2~13年,平均4.5年。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4.5年。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7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和整脊疗法 (1)针刀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位置在枕骨隆突下、L2~L3棘突正中线旁开2.5cm处进针。颈肩肌肉松解术,位置在冈上肌腱肌腹压痛处、冈下肌大小菱形肌粘连处、项韧带。操作方法:

①颈交感神经触激术:俯卧位,双手放置前额处,颈部伸展,左手拇指按压住定位处,深部有骨质感觉。固定按压防止皮肤滑动、移位,右手持针刀在左手食指紧贴指甲垂直进针刀,深达3cm左右处可触及L2横突骨质。针刀在横突骨质划向其末端再进针刀0.5~1cm,摆动针刀出现酸麻胀或放射至耳后感,退出针刀至皮下,压迫2~3min,创可贴外敷。观察3~5min,病人无不适反应进行对侧触激。 ②颈肩肌肉松解术:俯卧低头位。选取以上进针点,操作时,刀口线方向要与各肌的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在骨面纵疏横剥2~3刀即可出针刀。 (2)整脊治疗:每次针刀后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偏右侧,先行准备手法,用点穴法松解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处颈部深长肌肉与颈椎横突附着处前、中、斜角肌。然后嘱患者随医者挟持头部之手缓缓前屈并向健侧侧屈,达到最大的前屈与侧屈限度,在此方向缓缓牵伸患者头颈,医者按压右侧小关节的拇指指腹向前施压,助手同时牵拉患者右臂,待指下感到小关节松动,此刻医者用右臂、肘、手将其头颈部迅速向右、后、上方旋扳,指下每可觉小关节跳动,并闻及咔嗒弹响声。医者之右手臂将患者头部扶正,然后站中立位颈椎轴线用肘部托起下颌并轻轻牵伸头颈部,牵引之时用左手拇指指腹再向前

整脊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0例80

整脊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0例 摘要】目的外伤至上颈段,尤其是环枢椎移位,导致交感神经受刺激,相应脑区血流量减少,促使性激素分泌旺盛,多巴胺系统亢进从而引起儿童期起病,以 头面、肢体或躯干部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不自主发声,猥亵言语及强迫性症状为 特征的抽动秽语综合征(俗称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用整脊疗法,使颈椎 关节复位治愈抽动秽语综合征。方法用仰头摇正法,侧向搬正法,低头摇正法,仰头牵抖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0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上颈段,尤其是环枢椎关节移位有关,整脊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 显著。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整脊疗法治疗 抽动秽语综合征(俗称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一直被认为是病因不明的 锥体外系疾病,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头面、肢体或躯干部的多发性肌肉抽动与 不自主发声,猥亵言语及强迫性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人发现颈椎的上颈段,尤 其是环枢关节移位,刺激了颈上交感神经节,导致颈头面部肌肉即感觉性抽动, 长期的交感神经性兴奋,多巴胺系统亢进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神经调节及内分泌变化,特别是导致性激素分泌旺盛,作用于中枢边缘系统,产生异常兴奋灶,出现 不恰当的生殖行为为特点的锥体外系病变症候群,自2005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 新华医院疼痛治疗室收治的2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疼痛治疗室收治抽动秽语综合 征20例。男11例,女9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9岁, 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18年,所有患者均进行严格的内外科检查,排除脑、脊 髓等器质性疾病。 患者有挤眼、举眉、努嘴、摇头、耸肩20例,伴有异常发声,如咳声、鼾声、 发哼声、清嗓音、喉鸣声16例,伴有伸腿、捶胸、伸舌、弄舌、站坐不稳,难 入睡,说秽语14例,有颈部活动不灵活12例。 触诊检查:颈部肌肉紧张,有明显的条索样改变,颈、肩、背部软组织广泛 压痛,上颈段棘突旁、关节突、横突旁压痛更明显,并向头顶部、颞额部放射, 环枢椎及关节异常,颈1-2横突不对称,压痛,颈2后关节突隆起肿胀、棘突偏歪,颈部活动受限。 放射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病例均摄颈椎侧位,张口位片,张口位片见环齿 侧左右不对称18例,环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19例,环枢椎外侧缘或其关节面 的内侧缘左右不对称16例,侧位片显示环椎呈仰位、俯位、旋转等错位16例, 颈曲变直或反张15例,椎体后缘连线中断,棘突排列不齐14例。 1.2治疗方法先放松颈部软组织,根据错位类型选用仰头摇正法,侧向搬正法、低头摇正法、仰头牵抖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同时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外伤,上呼吸道炎症宜及早治疗,纠正不良姿势,睡保健枕,做耸肩、伸颈等保健操。 2 结果 20例病例中均随访3个月到2年。显效:经过1-2、3个疗程治疗后,所有 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共痊愈18例,占90%;有效: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间隔时间明显延长1例,占5%;无效:经过1-2个疗

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陈坤利;刘元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22(20)24 【摘要】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42例CSR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试验组采用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疼痛度、颈椎活动度、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抑郁情况及疾病复发。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向健侧旋转活动度、颈椎向健侧侧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主观症状、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可改善CSR患者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颈椎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态,最终提高总有效率。 【总页数】5页(P159-163) 【作者】陈坤利;刘元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用整脊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探析 2.推拿联合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0例分析 3.小针刀疗法联合整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4.整脊手法推拿联合热敏灸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5.美式整脊疗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分析获奖科 研报告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根据人们的颈椎部长期疲劳、腰部不良等生活方式,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治疗手段中,中医针灸和按摩手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意义,针灸和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面积应用于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其临床推广价值受到广泛认可。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中针灸和按摩手法,研究颈椎病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手法,促进针灸联合推拿手法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中医 一、颈椎病的危害和早期症状 颈椎病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目前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界广泛关注。颈椎病的危害不容忽视,会引起心痛、头晕、心律不齐等一系类症状。研究表明,中风、半身不遂与颈椎问题密不可分,不重视颈椎问题还会引起猝死、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等给人们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疾病。患病者的60%以上是由颈椎引起的,颈椎健康对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来说非常重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颈椎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颈椎病包括颈部酸痛和

僵硬、肩背酸痛和僵硬,尤其是肩胛内侧。睡眠中经常出现入睡、手臂疼痛、麻木、甚至严重的行走不稳、头发飘落、跛行、大小便不畅、性功能问题、全身瘫痪而无法自理等症状也是由颈椎病引发的的副作用。近年来,由于长期接触手机、电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年下降,年轻患者通常有头痛、颈肩痛、耳鸣、神经紊乱和视力损害等临床症状。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殊药物[2]。 颈椎病的早期症状是卡嗒声,而不是简单的“生理性卡嗒声”,伴有疼痛、麻木或虚弱。生理上的反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颈椎关节,在颈椎弯曲、伸展和旋转时会反弹[3]。当然,也有理论认为关节内有小气泡,关节运动异常,甚至关节磨损,关节经常是弹跳的主要原因。另外,颈椎后的肌肉群和韧带组织在日常前伸活动中会出现非正常的紧张也是反弹的另一来源。西医多采用血管扩张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和物理疗法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但作用缓慢,而且医疗用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局限性,不易根除病症。 二、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中医视角下的颈椎问题 从中医视角,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是不良习惯导致的人体经脉血气不畅,长此以往造成疼痛症状。想要调节人体经

探讨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 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门诊就诊收治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NPQ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63%VS78.13%) (χ2=4.614,P=0.032);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N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正骨理筋;神经根型颈椎病 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临床上颈椎病的类型主要包括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及颈型,其中神经根型是其最为常见的一种,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肢的麻木及功能减退,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单一针灸治疗达不到理想效果。现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门诊就诊收治的64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其 中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50.23±2.52)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3.26±1.23)年,辨证分型:痰湿阻络型6例,气 滞血瘀型10例,风寒湿型12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为 40-72岁,平均年龄为(51.23±2.68)岁,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 (3.68±1.36)年,辨证分型:痰湿阻络型6例,气滞血瘀型10例,风寒湿型 12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诊 断[2],且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隙变窄,椎关节增生明显等病变;(2)所有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交流障碍者;(2)严重心肝肾等 脏器功能不全者;(3)经半年应用过颈痛针灸治疗者;(4)对本研究所涉及药 物过敏者;(5)系统性骨关节疾病、先天脊椎异常、颈部外伤等其他因素引起 的颈痛。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具体如下:嘱患者坐位,取肩井、肩中俞、颈夹脊、外关穴位,并以75%酒精或碘伏局部皮肤消毒,将1寸无菌针 灸针垂直迅速插入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0.5h后将针拔出。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刺络放血及正骨理筋治疗,具 体如下:(1)穴位注射雪莲花注射液:在肩井、肩中俞、颈夹脊、外关穴位注 入雪莲花注射液。嘱患者坐位,并以75%酒精或碘伏局部皮肤消毒,用注射器抽 取2ml的雪莲花注射液,持针垂直迅速插入穴位,进针适度深度后,以提插法观 察患者是否有针感及出血,无出血则将1ml药液注入,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 及患者生命体征。(2)刺络放血:嘱患者坐位,并以75%酒精或碘伏局部消毒以 上穴位周围皮肤,用左手食指及左手拇指反复按推点刺部位周围,以使血液在 预刺点位置淤积,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动作轻柔的点刺3次,刺入深度约为3mm,后在此部位用火罐吸以使其出血,留罐约10 min 后出罐。(3)正骨理筋:先确 定定位病变的椎体及错位情况,用揉、按、弹等手法,对颈部、肩部、背部等软 组织进行放松,并根据病变的情况及病因采用整脊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等。两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至少间隔1d,1个月内共完成10次治疗。

颈椎病论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介绍 【摘要】: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推拿手法、中药内服、针灸、针刀及综合疗法,其中手法和针灸在临床较为常用。笔者收集部分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发现:以毫针和电针最为常用,以颈夹脊、风池、天柱等为选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已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主流方法。针灸治疗不但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相对于西医手术治疗优势更是明显。但是,手法的精准度,斜方肌处取穴的安全性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型等多种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为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70%。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筋骨不坚,外邪侵袭,致使经脉痹阻所致,属“骨痹”范畴;瘀阻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从形成来讲,颈椎病的形成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外受风寒之邪,寒凝经络,导致手臂疼痛;二是由于虚阳上扰,风阳内动所致,以手臂麻木为主。以上二证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此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经明确诊断,即应采取有效方法积极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通过畅通局部的气血达到止痛的效果,这是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 1 毫针疗法 李惠源[1]以颈夹脊为主,配曲池、肩、外关、天宗、后溪穴,均用强刺激,不留针,同时配合 颈牵引疗法及运动疗法(“米”字颈椎操) ,治疗94 例,痊愈46 例,显效35 例,有效13 例,全部获效。王萍[2]取颈 3 - 7 夹脊为主穴,配风池、大椎、肩井、曲池、合谷治疗26 例,治愈12 例,显效9 例,有效4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 %李晓阳[3]和刘鸿[4]针刺病变部位颈夹脊为主,配 风池、曲池、外关,刘氏加用肩井、合谷、外劳宫,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后施以推拿手法,分别治疗120例和72 例,总有效率为100 %和97. 22 %; 2 电针疗法 邵萍等[5]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根据颈椎病变部位选取病变椎体节段上下夹脊穴,要求酸麻向患肢放射为宜,予平补平泻手法。然后接通BT-701 型电麻仪,用连续频率脉冲刺激电流。治疗组60 例中治愈37 例,总有效率91.67 %,治疗组治愈率高于电针传统穴位对照组。利创华[6]以夹脊穴、新设、百劳、肩井为主穴,气滞血瘀型加外关、后溪;风寒湿型加大椎、风池。施以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 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而神 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 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推拿手法是治疗 CSR最常用的非手术方法,疗效确切; 在临床应用时可以单独采用推拿手法治疗,也可以以推拿手法为主,辅以针灸、 牵引、小针刀等进行综合治疗; 其中以推拿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疗效更好,应用 更为广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以及驾驶的普及,工作压力的增大,颈 椎病的发病趋向年轻化。而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推拿师的常见病,在颈椎病发病中占 60%以上。CRS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钩锥关节及小关节突发生退变及增生,使椎间孔变小, 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致使各组织构成的生物力学、内平衡失调,骨赘或化学物质刺激及 压迫神经根而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颈痛伴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 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臂从神经牵拉实验、压颈实 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 或 MRI 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1.CSR 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CSR 的发病原因多与颈部肌肉关节慢性劳损、颈部外伤、长时间的不良姿势、炎症和发 育缺陷等有密切的关系[1];CSR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髓核突出或脱出造成周围组织充血肿胀;颈椎间盘退变或者相邻关节包括: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后方小关节的疏松或移位; 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以及炎性粘连;或黄韧带变性肥厚;钩椎关节的骨 刺形成等造成神经根管的狭窄从而导致神经根或窦椎神经受挤压、牵拉刺激[2]。 根据 CSR 的主要临床症状,其属于中医学中“痹证”、“肩颈痛”、“项强”等范围,在中医古籍《灵枢》、《素问》、《证治准绳》中都有该病证 的相关记载。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肾亏虚, 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 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3],致使颈部气血失养,而产生麻木疼痛。

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

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 韦以宗 本文原载《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年第1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年第1期 还摘载于《健康报》2002年3月29日和《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11月21日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现简介如下。 一、早期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 (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 1.对脊椎发病症状体征的描述和病因、病机的认识: 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早在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已有描述1。《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不可以顾,肩似脱、月需似折……,颔痛、喉痹、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病足小指(趾)废,喘痛、脚挛、睢痛、腰痛、夹脊痛、项痛”,与现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神经根损伤的症状体征相似。公元前1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2 和公元3世纪成书的《针灸甲乙经》3 均有类似描述,或将颈肩臂痛称为“臂厥”,腰腿痛称为“踝厥”。《素问》列“刺腰痛”专篇,论述腰痛各种症状体征,如“项脊尻背如重状”,“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等。并且指出腰腿痛有外感湿邪、外伤劳损:“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和肾虚等病因引起。 特别是,现代研究已证实,《内经》所论的“肾”,其功能包括现代医学所称内分泌系统,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功能。而《内经》特别强调“肾”功能与“腰脊”的关系,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问〄病能论》)。《内经》有关腰脊与肾关系的理论,贯穿历代文献,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脊椎疾病的重要理论,为今天研究脊椎骨质疏松症,退行性病变提供十分珍贵的历史经验。 2.功能体育、按摩、针灸、内外用药疗法应用: 功能体育疗法,属古代“导引”范畴。中国传统医学应用此法防治脊椎疾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刘安《淮南子》已介绍“六禽戏”,有“熊经、鸟伸、猿跃、鸱视、虎顾”的锻炼动作。据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绘制年代也是公元2世纪前后,图中运动式样多为锻炼颈、腰、背的屈曲、过伸、侧弯、左右旋转的运动4(图1)。公元3世纪华佗的“五禽戏”更明确:“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这种名为“导引”的功能体育疗法一直延续二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医学防治脊椎疾病主要康复方法之一。按摩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古老的疗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臣闻上古之时医者俞拊,治病……镵石桥引”,桥,即按摩法。《内经》已将按摩作为与针灸并列二大疗法:“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素问〄调经论》)。黄帝时代,岐伯着有《按摩十卷》。《演系露》说:“医有按摩法,按以手控?捺病处也,摩者挼搓之也”。当时宫廷富人家中常有牙雕,妇人作按摩时,用牙雕指出疼痛部位5。(图2)针灸治疗脊椎病,始

三通疏筋疗法对颈椎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三通疏筋疗法对颈椎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高峻 【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rovement of Santong Shujin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er-vical disease .Methods:120 cases of cervical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 n=60 )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 n=60 )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rapy ,30min/time, 3 times /week for 5 week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ntong Shujin therapy by GAO Jun , 2 to 3 times/week for 5 weeks.The clini-cal total efficiency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cervical pain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berore and after one week ,three weeks ,five weeks were evalu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and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3. 33%and 98.33%(P<0.05).The pain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t one week ,three weeks,five week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JOA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one week , three weeks and five week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antong Shuji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pain and cervical functions ,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icacy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目的:探讨三通疏筋疗法对颈椎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

中医微创治疗颈椎病综述

中医微创治疗颈椎病综述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于2006年7月15日在大庆市召开,颈椎病专题部分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苏宏[1]认为,针刀治疗应该被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绝不能百病都治,对脊髓型颈椎病应限于轻型非骨性压迫,而且操作时应限于椎管外,并从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1)充分认识该病的严重性; (2)严格把握适应症; (3)正确使用针刀治疗本病的方法。 吴峻[2]研究认为,颈椎病中N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40~50岁多发,特征是颈肩臂疼痛、手指麻木。我们创造了用针刀从颈侧入路为主,松解椎间孔周围软组织治疗的新方法,86例疗效理想。 韩震[3]等认为,颈椎病、颈源性疾病是以颈椎错动导致颈部软组织损伤、无菌性急慢性炎症为主的一种综合症,是错动损伤,不是错位错缝。用人体自体监测调控系统的理论指导,以药物介入、针刀分离、手法整复和康复指导综合治疗方法最实用,根据病情需要可灵活组合,以针刀和手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治疗原则。 林氏[4]将颈椎病分6型,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痛点或N阻滞、针刀松解、手法矫治、颈部固定牵引以及药物治疗等。各型疗法选择或组合各异。 项韧带的治疗:坐位颈前届,压痛点注射镇痛液4~5ml,针刀刀口线与赫突连线平行,垂直颈肤速刺入,深达颈韧带,纵行剥离数刀,再横行铲剥数下,出刀后加手法、按摩。 枕N炎宜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其次枕N阻滞还可用九一针松解。 李氏[5]等将颈椎病分两组。 (1)治疗组:①颈肩敏感压痛点或痛性结节、索条状物即为旌术部位(多位于颈椎棘突、棘突间、横突、肌起止点等)。纵行疏通、横行铲剥、针下有松动感即出刀,局部按压1~2分钟,粘创可贴。注意针刀紧贴骨面行针,精确、力均、勿滑,避免伤及重要血管及神经,每次不超6个点,5~7天一次;②手法;③牵引;④中药离子导入;⑤运动康复活动。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第一部分概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颈型颈椎病 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

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颈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 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 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X 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三)脊髓型颈椎病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X 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 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MRI 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稳定性训练的效果分析-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稳定性训练的效果分析-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对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整脊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对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颈椎废用指数、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椎废用指数、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且治疗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0.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5)。结论:颈椎稳定性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整脊手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显着,应把颈椎稳定性训练贯穿于整个后期康复治疗中。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稳定性训练; 整脊手法; 牵引; 植物神经; 康复训练; 疗效;

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植物神系统收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是较复杂的颈椎病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颈椎退变、颈椎关节移位不稳定、椎间隙变异及炎性介质影响有关[1,2]。临床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常见症状有颈部不适、胸闷、失眠、多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心悸、心率异常、咽部异物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耳鸣、阵发性血压升高等等。患者常常往返于心血管科、消化科、呼吸科等,但误诊率较高。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多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效尚不肯定。本研究自2015年以来在颈椎牵引和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