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的英文翻译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

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指将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不加任

何修改和解释。这种方法适用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和文化有深刻了解,目标语言的读者也能

够理解原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直译法缺点是容易产生语义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的问题。直

译法只适用于单词或短语的情况,对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翻译,应该采用其他方法。

二、词汇替换法

词汇替换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替换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或短语。这种方法

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或段落。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古籍中的一些词汇在英

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需要通过其他翻译方法来解决。

中国古诗中常用“桃花”、“杏花”等花卉作为诗歌的意象,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

就无法表达出中国诗歌中的意境。可以使用其他翻译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三、提炼归纳法

这种翻译方法是针对整个句子或段落进行的,通过提取和归纳句子或段落的主旨和中

心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需要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这种翻译方法中,需要把握原文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全人类都应该是兄弟,彼此友爱,没有国界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这句话提取出主旨和核心思想,并用

目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四、情景描述法

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

感和文化含义。如果要将这个故事翻译成英语,需要通过情景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原文所表

达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汉语古籍英译不仅需要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上介绍的翻译方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原文的特

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选择。除了上述介绍的翻译方法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翻译方法可以使用,如释义法、比喻法、概述法、转换法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原文的特点和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

释义法是指通过解释原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词组或文化内涵来进行翻译。这种方法

适用于一些专业领域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翻译。

比喻法是指通过一个类比的例子或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原文中的概念和含义。这种方法

适用于一些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概念或情感。

概述法是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概括原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

较长的段落或文章,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原文的主旨和目的。

转换法是指将原文中的某个词或短语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方

法适用于一些语言结构、语法和表达方式与原文不同的情况。

汉语古籍英译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多个领域,需要对这些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

把握。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因此选

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汉语古籍英译时,翻译者还需要注意一些

细节问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下面介绍一些汉语古籍英译的细节问题:

一、语序变换

汉语与英语的语序不同,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的变换。一般来说,英语的

语序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对于汉语中的倒装和正常语序的转换,需要翻译者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英语中还有一些成语和常用表达方式,可能需要翻译者进行语序上的调整,以

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描写词汇的翻译

汉语古籍常常使用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描写词汇来描述物品、景色和人物等,如山水、名花、景色等。这些描写词汇在英文中往往没有对应的固定翻译,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

文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翻译者在翻译这些描写词汇时,需要注意其文化内涵和形象意义,

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三、翻译难词

汉语古籍中常常包含一些文化内涵深厚、用词特殊的难词汇,翻译者需要对这些难词

进行仔细理解和分析,并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汇。有些难词汇在中文中是专有名词,

例如古代神话人物的名称,翻译时需要寻找它们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汇或相似的概念来进行

翻译。

四、注意语言风格

汉语古籍中的语言风格往往比较古雅,而英文又有其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惯用表达方式,在进行汉语古籍英译时需要注意语言风格的转变。有些汉语古籍比较适合采用正式、古雅、华丽的英文表达方式,例如《红楼梦》。而有些古籍文献则更适合采用简洁、通俗、易懂

的英文翻译方式。

汉语古籍英译是一个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工作。翻译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汉英翻译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对汉语、文化和古代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翻译者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流畅性。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汉语古籍英译的细节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文化背景

汉语古籍通常涉及到深厚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背景对英语读者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在进行汉语古籍英译时,翻译者需要对原著的背景、历史、文化和传统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从而使翻译更为精准和恰当。

二、咬文嚼字

汉语古籍中常有艰涩难懂的句子和短语,特别是对于一些出现了多义、多音的汉字,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化内涵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避免歧义和混淆。

三、有限制地加入解释或注释

有些汉语古籍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有必要对这些地方在翻译中加入一些解释或注释,以便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这种解释或注释的形式需要恰当,不能影响原著的风格和语气,也需要注意原文的字面意思和直观的文化内涵的转化。

四、要准确忠实地传达原著的思想和精神

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汉语古籍英译的一个重点是要准确、忠实地传达原著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翻译者要怀有尊重和敬畏之心,对原著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不可漏译误译。同时也要注意翻译的自我风格和文化特色,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

汉语古籍英译是一项细致、复杂和耗时的工作。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并善于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者还需要对文化、历史和语境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简明性和流畅性。

文言文中译英技巧

文言文中译英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言文”中译英技巧 看了那么多政府外宣类翻译,想来大家也学会了不少,今天咱们换换风格,来段古文翻译,测试一下自己多大能耐。 翻译原文1 吾辈凡夫,生存在功利社会,终日忙忙碌碌,为柴米油盐所困,酒色财气所惑,既有追求,又有烦恼,若想做到从心所欲,难矣哉! 乍一看,感觉好难,该从哪儿下手呢?有点找不着北的节奏。“柴米油盐”、“酒色财气”这是要翻译出各自对等的事物么那么该怎么翻译呢给你两个译文版本,你来选择哪个更牛: 译文一 It is hardly possible, if not impossible, for common folks to follow their mind while living in such a hectic, materialistic world where one struggles to meet subsistence needs while fighting off sensual temptations and deals with a perplexing mix of lofty aspirations and worldly distractions. 译文二 We ordinary people, living in a utilitarian-oriented society, rush about all day long, vexed by daily necessities like fuel, rice, cooking oil and salt, and tempted by cardinal vices such as wine, women, avarice and pride. What an immense difficulty to f ollow our hearts’ desire in the face of conflicts between pursuits and cares. 小编偷偷问一句:你的译文是不是跟第二个有几分相似?两个版本对比一看,很容易就看出哪个更好了。小编我选择第一篇译文。 一起跟小编看一下大神的分析: 1. 该句第一眼看去似乎难以驾驭,但是如果抓到句子的核心信息,做到轻重有别就不难处理了。 认真分析后会发现句子的核心是“吾辈凡夫在这个社会里想要做到从心所欲很难”,前面的信息都是说明功利社会的,属于事实背景部分,一般要放在从句或插入成分中。这样,分清主次后才能开始构思句子的搭建。 2. A. 在行文时,“为......所困”和“为......所惑”这些词属于动词,可以隐去,从写作的高度重新组织行文;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的英文翻译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 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指将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不加任 何修改和解释。这种方法适用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和文化有深刻了解,目标语言的读者也能 够理解原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直译法缺点是容易产生语义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的问题。直 译法只适用于单词或短语的情况,对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翻译,应该采用其他方法。 二、词汇替换法 词汇替换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替换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或短语。这种方法 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或段落。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古籍中的一些词汇在英 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需要通过其他翻译方法来解决。 中国古诗中常用“桃花”、“杏花”等花卉作为诗歌的意象,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 就无法表达出中国诗歌中的意境。可以使用其他翻译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三、提炼归纳法 这种翻译方法是针对整个句子或段落进行的,通过提取和归纳句子或段落的主旨和中 心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需要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这种翻译方法中,需要把握原文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全人类都应该是兄弟,彼此友爱,没有国界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这句话提取出主旨和核心思想,并用 目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四、情景描述法 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 感和文化含义。如果要将这个故事翻译成英语,需要通过情景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原文所表 达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汉语古籍英译不仅需要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上介绍的翻译方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原文的特 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选择。除了上述介绍的翻译方法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翻译方法可以使用,如释义法、比喻法、概述法、转换法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原文的特点和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

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

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 一、常用的翻译技巧 1. 重复法(repetition)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 3. 减译法(omission) 4. 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5.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6. 分译法(division) 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negation) 8. 语态变换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1. 重复法 汉语重复,英译时也重复; 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习惯用法,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重复,这种重复通常是为了传达原文的生动性.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Let’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我们来修改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 Gentlemen may cry, peace, peace --- but there is no peace. 先生们尽管可以高呼和平,和平!但是依然没有和平。 Nels had it all written out neatly. 纳尔斯把它写得清清楚楚。 青青河边草, 郁郁园中柳。 Green grows the grass upon the bank, The willow shoots are long and lank. 2. 增译法 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增词义增加虚词为多,也可酌量增加实词。 英译汉时经常增加的词有结构词、数量词、概念词、语气词等。 从增补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增补、意义增补和修辞增补。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来。 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常用的翻译技巧 1. 增译 2. 减译(省译) 3. 重复4. 转译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 1.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 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 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 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 2. 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 性。 3.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讨

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讨 摘要: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因文化负载词的存在而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策。 关键词:典籍英译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前言 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它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文化意蕴等方面都不同于现代作品的特点。中国典籍的特殊性表现在:许多词语言简意丰,经受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这些词语构成了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f包惠南等,2004:10)。文化负载词在中国典籍翻译中都可能遇到,也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第一,如何准确把握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大考验:第二,译者要在既能被西方读者所理解的同时,还要力求达到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对等”。 2、翻译策略的选择 纽马克(Newmark,2001)认为“翻译即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他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对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语义翻译”注重对原作的忠实,处理时带有直译的性质;而“交际翻译”则强调译文应符合译人语的语言习惯,处理方法带有意译的性质。 2.1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指的是译者在翻译时在上下文语境提供了相对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较大程度上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来翻译,让读者经过自己的感想去猜想,以准确理解原文。移译,直译(加注或补述)都可算作语义翻译。移译是指在翻译时把原文词语全部或部分原封不动地移入目的语中。《诗经》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如桃树(Peach)、硕鼠(fieldvoles)、鸱(ovl)等含有

典籍英译简明教程

典籍英译简明教程 《典籍英译简明教程》 一、引言 中国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精髓。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典籍的翻译难度较大。因此,本教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套简明易懂的典籍英译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典籍。 二、基本原则 1. 尊重原意: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和表达方式,避免过于直译,以免造成误解。 2. 流畅易懂:译文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易于读者理解。 3. 适度创新: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原典籍中的表达进行适当创新,以适应现代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三、常见技巧 1. 词义选择:根据英语读者的理解能力,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和词义。 2. 增词法:对于一些特殊文化意象和古汉语表达,可以适当增加解释性词语,帮助读者理解。 3. 省略法:对于一些不必要或难以理解的细节,可以略过不译。 4. 句式调整:根据英语表达习惯,调整句式和语序,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些典籍英译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There will always be teachers among us if we walk with three or four others. 分析:此句采用增词法,增加了“among us”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同时,句式调整也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 “父母在,不远游” 译文:If your parents are alive, do not go far away for a long time. 分析:此句采用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注意到了英语读者的理解能力,使用了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式。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The heavens move steadily and thus inspire us to persevere in our efforts to be like a noble person. 分析:此句采用了意译和适当创新的方法。通过解释“天行健”的含义,并使用“persevere in one’s efforts”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The knowing is not as good as the passionate about it, and the passionate about it is not as good as the happy in it. 分析:此句采用了直译和增词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增加解释性词语“passionate about it”和“happy in it”,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之套译法研究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之套译法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也逐渐被世界所认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外留学生的不断增多,其中就包括很多高中生。那么如何在汉语的基础上去更好地去表达西方国家人民的思想感情呢?这 就需要英译工作者进行一定的古诗英译。而目前针对古诗英译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分析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为主线,试图找到更加适用的英译方法。 古诗的英译策略主要有意译法和套译法两种。在此,笔者对比了意译法和套译法并总结出其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古诗英译提供参考。 首先,意译法是指根据原诗的本意或韵律选择单词、短语及句子等直接译成相应的目标语,也叫直译法,它比较简单易懂,易于理解。但意译只保留原诗的字面含义,没有反映原诗的神韵和风格。再者,直译法是根据汉语习惯,按照原文意思直接将汉字翻译成相应的目标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长篇古诗的翻译。虽然直译具有灵活性,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将原诗的韵律以及节奏感给译出来,很难传达出原诗的意境美。套译法就是根据古诗的内容或者韵律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称“间接法”。其优点 在于保持了原诗的韵律以及节奏感。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既死板又不能与原诗的内容融为一体。 古诗词翻译还应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起来更加顺畅,也符合原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此外,语言的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要做到语言的功能对

等就要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得目标语的信息通过语言的表达传递到译入语当中,使得目标语和译入语在功能上趋于平衡。 1.形式整合与功能对等原则英译时注意忠实于原作,对于某些修辞手法、词类转换、句式的运用以及语气的衔接要注意整体效果,特别是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时要注意形式的整合。 2.文体意识对等原则目标语和源语在文体意识上存在着差异,在翻译时应该遵循文体意识对等原则,不同文体在遣词造句上也有着不同,源语往往会忽略这些细节,导致译文的生硬。

中国古诗英译方法探究

中国古诗英译方法探究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古代诗人们用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人 生感悟和情感。古诗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其语言特点和意境的丰富性使 得翻译工作变得非常考验译者的功底和审美水平。本文将探究中国古诗英译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对古诗理解的重要性 在进行古诗英译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古诗 中常常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而这些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往往是翻译工作中 最难以捉摸和表达的地方。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才能够较 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特点。 二、保持原诗的意境和韵味 在进行古诗英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尽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韵味。古诗常常采用 押韵的形式,而这种押韵对于保持古诗的节奏和韵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要尽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押韵的古诗来说。在译者进行英 译的工作时,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和翻译技巧,来保持古诗的意境和韵味,例如采用平 仄相对应的方法、保持句子的平仄和长短等等。 三、选择适当的译文形式 在进行古诗英译的工作中,译者需要根据原诗的特点和意境,来选择适当的译文形式。古诗的形式很多样化,有五言、七言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因 此在进行英译工作时,译者需要根据原诗的形式和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译文形式,以便能 够更好地保持原诗的韵味和节奏。 四、注意语言的精炼和简练 古诗以言简意赅、精炼简练而著称,这一点也是译者在进行英译工作时需要特别注意 的地方。由于英文与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古诗时, 译者需要尽量用精炼而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原诗的意境和特点。在这一方面,译者需要运 用一些修辞手法和翻译技巧,来使译文更加地贴近原诗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五、运用文化适应和换骨 在进行古诗英译工作时,译者需要运用一些文化适应和换骨的技巧,来使译文更加贴 近原诗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文化适应是指将原诗中存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 转换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而换骨则是指将原诗中的词

浅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浅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摘要:文学语境下的汉语成语英译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成语的文化内涵,保全原文的风格,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汉语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语成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文学语境汉语成语翻译 成语(或习语)、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和英语都是有丰富成语、习语、谚语的高度发达的语言,两种语言中的这些固定表达方式有不少相通之处。有时候,汉语成语英译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借用某些英语成语来翻译,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描写的事物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然而,成语翻译在多数情况下是较难的。这是因为各民族的成语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成语所隐含的特定意义,到了另一种语言中会完全消失或部分地消失。因此,这种成语具有不可译或难译性,即使想方设法翻译了出来,也会失去原有成语所具有的光泽。下面就汉、英成语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一、成语翻译的原则 1.形象性原则 不管是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一般都有着生动的形象。有些成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一直为人所运用,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汉语中广泛存在着这些成语。如:望梅止渴,削足适履,狗急跳墙,张冠李戴,狼吞虎咽,沧海一粟,等等。因此,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必须坚持形象性原则。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有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如:张冠李戴,译为:put Zhang’s hat on Li’s he a d.有时可以采用以成语译成语的方法,因为在英语中,同样大量存在着形象生动的成语,翻译时完全可以借用这些成语来翻译。如:狼吞虎咽,译为:to eat like a horse,等等。 2.简练性原则 汉语成语一般以四个字为主,有时字数更多些,但其包涵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应体现简练性原则,切忌拖泥带水,啰里啰嗦。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不如用一句英语成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更为简练;“杞人忧天”,就不如把它译为:an unnecessary anxiety更为恰当,等等。 3.以成语译成语的原则 为了体现成语的形象性原则和简练性原则,必须坚持以成语译成语的原则。

文化走出去视角下的国学英译中“中国话语”构建——以《三字经》英译为例

文化走出去视角下的国学英译中“中国 话语”构建——以《三字经》英译为 例 摘要:在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党中央积极倡导“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语境下,国学英译引发高度重视,如何在国学英译中实现对“中国话语”的建构,成为国学英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国学英译进行了探究,并结合《三字经》英译针对国学英译中“中国话语”的建构加以分析究,提出了对于“中国话语”的建构应该突破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界限,采用融会贯通的手段进行翻译,真正在翻译中传递国学的深邃思想内涵和诗学特点,彰显出坚定的文化自信意识。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国学英译;“中国话语”;《三字经》 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和“一带一路”的系统推进是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再加上国家的积极倡导,使我国逐渐形成了“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发展格局,如何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传播我国先进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要系统分析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国学英译问题,重点针对国学英译中“中国话语”的建构进行系统的探究,确保能让国学经典可以在世界交流中传播我国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促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中国文化交流工作的蓬勃推进作出积极的引导。 一、文化走出去视角下中国话语与国学英译的互动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交流日渐频繁,促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成为文化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凸显中国话语的特色规律、呈现中国话语的内容,成为新时代建构中国话

语的重要方向。从文化走出去视角对中国话语建构进行分析,能看出世界范围内 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将中国特色的彰显作为中国话语的根本内在属性,而中华文 化则是生成中国话语体系的母体,也是建构中国话语的逻辑基础,实践探索是中 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立足点,也是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 要平台,是生成中国话语的内生力量,而中国话语的时代建构,应将融通中外和 和而不同作为主流思想,把握创新动力,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内生动力,使中国话 语能融入国际血液和时代生命力[1]。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国学英译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手段, 国学英译能通过两种话语力量之间的斗争实现对话语权的争夺。换言之,中国世 界话语体系的构建实际上是通过认识中国话语翻译实现的,中国翻译话语对中国 国际地位的强化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国翻译话语塑造中国形象,有效的国学英译 能促进中国翻译话语质量的提升,促进中国话语建构性功能的完善,从而使中国 话语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话语权,实现国学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在中国话语建构中,国学翻译是较为重要的跨文化实践,是借助自身经典文学翻译积累雄厚文化资本、逐渐掌握话语权的过程,通过高质量的国学英译能积极主动地解构西方文学强势 话语的地位,也能借助国学英译彰显中国文学和话语的力量,形成文化自信和文 化自觉的中国立场[2]。从这一点看,国学英译能对中国话语的建构和中国文化的 走出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能为国学英译中翻译方向做出 积极的引导,为国学翻译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国学英译能更好地展现自身价 值和作用。由此能看出,在文化走出去视角下,中国话语与国学英译之间表现出 良好的互动关系,国学英译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将“中国话语”的建构作为核心 思想,面向“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需求制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案,使国学英译 能促进我国经典国学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传播。 二、文化走出去视角下《三字经》英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问题 《三字经》是我国国学启蒙方面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中国有广泛的 阅读基础,在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明朝晚期就已 经初步出现《三字经》的翻译,传教士罗明坚第一次使用拉丁语向欧洲翻译《三 字经》,开启《三字经》翻译的发展历程。在1812年《三字经》被传教士马礼

典籍英译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典籍英译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作者:郝健王海艳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9期 摘要:生态翻译学为汉语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在对中国典籍文献翻译时,译者应适应当今的翻译生态环境,发挥其主导作用,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努力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楚辞》既适应原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又依据生态环境选择对应的词句来进行转换,既准确传达原文,也使得译文契合原文本特色。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楚辞》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5312(2020)27-000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01 一、生态翻译学 2001年胡庚申教授在国际学术界提出生态翻译学。之后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在2009年全面开展,发展至今也有近20载春秋。生态翻译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依据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智慧,在适应/ 选择角度下,系统地探索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及翻译群落生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原理,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和阐释翻译生态学整体理论。此交叉研究是一个涵盖“译学”“译论”“译本”的全方位研究。该理论指出,作为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联系桥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对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协调处理,积极适应和选择,实现原语与目的与之间的多维转换,不但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又能尽最大努力契合源文本特色。“‘三维’转换”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大自然有自然生态环境,翻译中也有翻译生态环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深了解原文本的写作背景,还要关注到与之相关联的一切,并受当下所存在环境的规范和约束进行译作。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典籍英译 典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当前,在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传统中华文化中,典籍翻译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时,译者要适应当今的翻译生态环境,发挥其在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中主导作用,多保留民族文化特征,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让华夏文化走向世界。本文以许渊冲的《楚辞》译本为例,研究生态翻译学对古典文献翻译的指导作用。 (一)生态环境的适应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的基本方法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的基本方法 介绍 汉语成语是中文中具有特殊意义和用途的固定词组,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传统。然而,汉语成语的英译常常是一个挑战,因为其特殊性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本文将探讨汉语成语英译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成语的意义和特点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和智慧,常常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理解和翻译成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成语常常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因此理解成语需要了 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 2.意象和寓意:成语往往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意义和寓意,翻译时 需要保留这种形象和寓意,使英文读者能够理解。 3.组合和语法:成语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 行翻译,同时考虑语法和语言表达的流畅度。 汉语成语英译的方法 在进行汉语成语英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将成语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英文,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英文中有相似表达或意思的成语。 例如: - “一箭双雕” 直译为“one arrow, two eagles”,表示一举两得的意思。

2. 解释法 解释法是指通过解释成语的意思和背后的寓意来翻译成语。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英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 例如: - “画蛇添足” 解释为“drawing legs on a snake”,表示做一些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3. 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将汉语成语翻译成在英文中有类似意思或表达的比喻形式。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例如: - “班门弄斧” 比喻为“teach a fish to swim”,表示在行家面前卖 弄自己的技能或知识。 4. 成语套用法 成语套用法是指将汉语成语使用在英文中类似的语境中,从而达到相似的效果和意义。 例如: - “亡羊补牢” 套用在英文中可以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表 示迟做总比不做好。 汉语成语英译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汉语成语的英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1.翻译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 2.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3.注意成语在英语中的流畅度和自然度,避免直译导致的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达。 4.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和表达方式。 结论 汉语成语的英译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在进行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解释法、比喻法和成语套用法等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同时,还需要注意语境、词汇选择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以保证翻译

古文英译浅析

古文英译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古文言文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不同 的场合中。但将古文英译仍有许多困难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古文英译中的难点以 及方法。 关键词:古文英译;翻译方法;翻译难点 1.古文英译的难点 1.1首先难在要用精准的语言表达方式 由于古文的用词和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翻译首先是对原 文的理解,其次则是将其转化成为另外一种语言。中间这个转换是至关重要的, 原文信息可能会流失,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原文信息最大程度的保留。 1.2古文中的字词英译难 古文中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去了解那么 译文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失误。下面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英译为例来探讨此 类翻译。 1.2.1一词多义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The next year,political affairs went smoothly and the people lived happy and harmonious life,plenty of deserted business started thriving again.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On days as fine as spring,the sun shines brightly,the wind and tides are in rest and peace,it seems both sky and the lake are green with vast expansions. 分析:这两句都有“明”字,在“越明年”中“明”意为“第二年”,因将其翻译为“the next year”。在“至若春和景明”意为“明媚”,因此将其译作“brightly”。 1.2.2词类活用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Nevertheless,the Lake flew northward to Wu Gorge and southward to Xiao stream and Xiang river,so those who were degraded and some visiting poets all over the country often gathered there,small wonder they had different feelings and thoughts about scenery.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南北一般作名词,在此句中“南”和“北”是名词活用 作状语,意为“向南”和“向北”。因此把他们分别译作了“southward”和“northward”。 1.2.3通假字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The renovation of Yueyang Tower was one of them,including scale-up and engraving poems on of famous people’s in Tang Dynasty and today.I was honored to be told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it. 这句话中的通假字为“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字。“属”通“嘱”,意为“嘱托”。因将其翻译为“I was honored to be told to...”。 2.古文英译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2.1古文英译的原则 古文英译首先要保证原文信息最大程度的保留。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对特定 的古文词语的释义实行规范化。通过以上两种的原则我们可以更好的做好古文翻

浅析文言文英译

浅析文言文英译 一、文言文的特性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文言文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文字简练:文言文通常用极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思,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古典文化背景:文言文通常与古代文化、历史紧密相关,需要译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准确翻译。 3、修辞手法:文言文常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等,这给翻译增加了难度。 二、翻译方法 针对文言文的特性,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可资借鉴: 1、直译法: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采用直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 2、意译法:由于文言文的文字简练和古典文化背景,有些时候直接

翻译很难表达原文的深刻含义。这时可以采用意译法,注重表达原文的意思和精神。 3、注释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在译文后加以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三、结论 文言文的英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性和翻译的复杂性,需要采用多种翻译方法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精神。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和注释法等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作品,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探究文言文英译方法之关键词:文言文,英译,翻译策略,文化传递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其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将文言文译成英语,传播中华文化,成为当下翻译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将探讨文言文英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一、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用词精炼、语法简练,表达内涵丰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较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原文本意的准确性。 二、文言文英译的难点 文言文的英译面临诸多难点。首先,文言文的用词、语法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难以在翻译中完全展现出来。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中英文化底蕴和翻译技巧。 三、文言文英译的方法与策略 1、直译法: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翻译者可以直接将其译成英语,以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例如,“烽火戏诸侯”可直译为“The烽火 was played to the vassals”。 2、意译法: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英语存在较大差异,翻译者需根据原文的含义和上下文语境,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落花流水”可译为“destroyed like fallen flowers and scattered water”。 3、音译法:对于一些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汇的文言文词汇,翻

汉译英翻译的技巧

汉译英翻译的技巧 一. 正确认识翻译技巧 从中国人进行的翻译定位上看,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其根本问题都在译者的英语水平或造诣上。英译汉的题型,关键在于理解原文;而汉译英的题型,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将我们原本理解的相当明白的汉语文字,以准确的英语通顺地表达出来。 笔者想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各种翻译技巧只是工具。茅盾先生有一句话,如果两种语言的功底不够,那些技巧你也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条条就成了不足取的框框。 因此,我们对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只是大致谈几个方面,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注意就可以了。关键在于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不懈的练习,才可以熟能生巧。大家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各种句型结构熟透于心了,翻译水平自然会上去的。 二. 关于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我们大致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1、翻译的基本方法:关于直译与意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 ,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以及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考生这里应当注意,直译不是死译,而是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例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如果译成“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是直译,而“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就是意译。直译以严格意义上的忠实为宗旨,意译则更多考虑英语的特点。总之,选择直译还是意译,应该根据文章具体需要而定,两种译法可以并用。

从《论语》的英译本浅谈古籍英译的特点

从《论语》的英译本浅谈古籍英译的特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了解异域文化的渴望也日益增强。作为跨文化交际桥梁之一的翻译越来越受人重视。翻译不仅是要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要把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形式,翻译便成为了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文章便以古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为基础浅谈古籍英译过程中的特点,包括理解与表达的通俗化,形合和意合的转化,成语的译法。 【关键词】:《论语》古籍英译;理解与表达;形合和意合; 成语 一、古籍英译的意义 中国的文明久远而辉煌,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具有永恒的美感与智慧,值得再三品味的不朽著作,讲起中国文化,必然会相起孔子的《论语》,他的思想就像中国文化同根发芽的沃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他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在国内外极有影响!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语言, 典籍英译———即把中国典籍翻译为英文, 自然构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而以另一种文字来感官这些经典不惟有一番风味,或者还有其它的启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来说, 典籍英译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古籍英译的现状 翻译难,而像《论语》等古籍作品的翻译可谓难上加难。英语和汉语是两大差异颇大的独立语言系统。同样的内容,用英语和汉语分别表达,信息成分的排列顺序难免会不尽相同,甚至有时可能非常大,典籍英译的现状与问题就是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 世界上对中国文化还很缺乏了解。关汉卿的著作量比莎士比亚大,而世界上知莎翁者多, 知关翁者寡。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文化传播的薄弱并不利于中外交流, 三、古籍英译的特点 Ⅰ理解与表达的通俗化 《论语》中的语言文字,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生僻,需要参考注释甚至现代汉语的译文才能看懂,但一经转译成了英语也就使得许多篇章通俗易懂。用通俗流畅的译文可以体现他当时用的口语体,也可以缩短英语读者和我们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圣人之间的距离。 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诗歌典籍英译的译语风格研究

诗歌典籍英译的译语风格研究 作者:李靖邵和兴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10期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瑰宝,典籍英译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现中华文明智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诗歌典籍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从宏观层面对诗歌典籍译语风格进行研究,选取具有中国诗歌特色的《楚辞》为例,对比中西方不同译本,领略不同的译语风格对诗歌典籍诗体、意境以及文化传达的影响。 关键字:诗歌典籍英译;译语风格;楚辞;文化传达 诗歌典籍是以诗歌为记录载体、兼具传承价值的重要经典文献。诗歌典籍英译对于传播国学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楚辞》英译本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大多集中在翻译实践技巧、理论探索以及译作对比等方面,但对其译语问题尤其是译语风格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一、诗歌典籍英译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典籍英译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诗歌典籍英译是其研究热点之一,激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情。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诗歌典籍英译事业蒸蒸日上,解决诗歌典籍英譯中尚存的问题才能满足新时代翻译研究的需要。 (一)诗歌典籍英译的历史 诗歌典籍英译最早出现在19世纪前,专门研究亚洲各国文化的威廉·琼斯爵士将儒家经典《诗经》的部分篇章译为英语。到了19世纪,诗歌典籍英译开始发展,国外汉学家成为这个时期典籍英译的主要人群,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其忠实、准确、具有文学色彩的译文对中国诗歌典籍在海外的传播具有显著影响。20世纪后,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更多的外国译者将中国诗歌典籍译入英语,其中著名的译者有亚瑟·韦利、葛瑞汉、戴维·霍克思(《楚辞:南方之歌》)等。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对诗歌典籍进行英译,主要有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诗经》)、许渊冲(《宋词三百首》)、汪榕培(《汉魏六朝诗三百首》)等翻译家,译文的准确性、文学性以及美感都大大提升。至今,诗歌典籍英译仍是译界研究的热点,诗歌典籍英译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诗歌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

文言文中译英的译法(3篇)

文言文中译英的译法(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