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17-01-18T16:18:02.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2期作者:石龙飞[导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

诺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维持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管理及其相关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管理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需

求。所以对于管理学学者来说,思考管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发展趋势 1 管理与管理科学概念以及对科学管理的分析

管理: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战略决策,它包括宏观战略决策,微观战略决策。第二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的作用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一种好的氛围,使之能激活组织中成员的智力,而使组织跳跃式发展;或者说管理的作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管理的实质是创新的行为,是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探索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的知识,它包括管理的思想、理论、理念,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科学的、富有逻辑的、合理的方法。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可以说:管理科学=管理的科学+管理的艺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管理科学与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管理是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这就要靠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作指导。而管理科学的研究,提出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均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是管理科学家深入实践,观察、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总结、提炼管理的实践经验的结果。正因为管理的实践,才丰富了管理科学。

2 21世纪的管理变革

无论从管理思想理论层面,还是操作技术层面,21世纪的管理都面临并正在经历着许多变革。在管理思想观念上,集中在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战略竞争、定量的管理方法等现行理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正在接受学习型组织和复杂科学管理及模糊化、柔性化思想的挑战。传统的资本观、资源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更受重视。而新的资源观认为,不仅自然资源是资源,社会资源(网络)、文化资源(文化、科技)、体制资源(制度、机制)、人力资源(劳力、智力)、购买力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资源。在管理理念上,从一味的竞争走向竞合;从只强调为顾客服务,走向引领顾客创新,形成顾客资本。在管理模式上,从只注重生产制造和人、财、物管理,不注重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的橄榄型模式转向注重研发和市场营销、注重知识管理、促成知识资本创新增量的哑铃型模式。在组织结构上,从纵向的、实体性组织向扁平化和虚构型组织转变,组织形式更多的不是工厂,而是虚拟化企业和科技园区。在管理变革的形势下,许多操作层面上的管理新概念悄然而至。

2.1 精益生产:指企业不断迅速地开发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投入市场,注重技术、管理和人力集成和有效使用,并改变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管理界认为这将“成为21世纪的标准生产制度”。作业管理。其含义是指以深化工艺、净化工序为主导思想,以作业为企业的起点和核心,运用计算机软件缩短加工路线和生产周期,取消非增值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程无浪费管理。

2.2 定制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营销的最新领域,其核心就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各个顾客的不同要求结合起来,使差别化营销走向极限,尽一切可能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3 团队:指采用团队组织及工作方式,建立不同层次的“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树立“共荣、忠诚、奉献”的团队精神,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形象战略。它要求企业从深层的灵魂塑造、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到企业外在形象的整合等全方位的变革,以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企业形象力赢得竞争优势。

3 企业管理的前沿性课题

当前企业管理前沿性课题林林种种,琳琅满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3.1 企业再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3.2 战略竞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竞争的五模型论,即分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进入者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力量、供应商的议价力量、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提出了低成本战略、聚集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三大战略。

3.3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是必不可少的“修炼”。

3.4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应注重从学习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在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下,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而激活人的智力和能力,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资源从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因此,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创新。把握管理前沿问题,首先要认清现代管理的创新走向和发展趋势: 4.1 管理行为人性化。成功的管理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创造力,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理念基础上,强调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实现的统一。

4.2 管理资源资本化。货币资本、信息资本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现在人力资本特别是人的能力尤其被管理者重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组织发展的动力源。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创新,而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入研究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正确处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处理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

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

管理前沿:大型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四大思路解读

管理前沿:大型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四大思路解读 3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央企业面向"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利用两年时间,进行管理提升工作,并重点在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权管理、法律管理、采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信息化、社会责任管理、党建管理和反腐倡廉等十三个专项上进行提升。 会议后,中央企业纷纷迅速响应,召开集团内的管理提升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公司的管理提升思路和计划。但央企的管理提升也面临一些难题和调整。比如,管理提升如何更紧密地结合行业和公司的发展要求?管理提升如何形成一个整体思路和整体抓手,而不是就事论事,做成单点局部提升?管理提升如何实现全面提升与专项提升的结合?管理提升如何真正能解决公司发展中的突出管理问题,如在多元化、国际化、多层集团架构下发展的管理问题?管理提升如何真正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精细化运作能力?等等。 xx结合多年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服务经验和配合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提升的相关工作成果,提出在当前背景下,中央企业的管理提升,一般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实际,通过深度的调研诊断,在四大备选模式--集团管控驱动模式、战略引领模式、绩效导向模式和全面风险覆盖模式中,选择最合适的提升模式,形成整体思路,明确提升重点,扎实推动。 xx建议,中央企业要做好管理提升工作,如王勇主任所要求,要花半年时间做一个深度的调研和内部诊断,诊断的结论将是选择管理提升模式和重点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对于做好管理提升工作的诊断工作,xx有如下建议。 1、本次管理提升的专项诊断,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提升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成熟度模型,对集团整体和各子集团、孙公司的管理现状进行分级评定。xx目前结合在集团管理成熟度模型的优势和积累,正在配合中央企业大力推进该项工作。 2、本次管理提升的诊断工作,中央企业可以通过要组建多元诊断团队,进一步提高诊断质量。诊断团队建议由集团分管高层亲自挂帅,主要相关部门负责人,国资委相关领导和专家,外部管理专家和管理提升咨询专家等组成,形成多元组合,建立最广泛的诊断视角和意见基础。第二,本次诊断必须对标国际标杆企业管理水准,提升本次诊断的价值。第三,本次诊断必须对集团总部、子集团和孙公司全方位诊断,突出重点,不留死角。 3、本次管理提升要有机结合整体诊断和专项诊断,即梳理集团管理提升面临的系统问题,又要着力分析、诊断管理现状中的薄弱环节。 基于管理提升系统诊断,中央企业就可以结合主要诊断结论,选择最合适的模式。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动态述评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动态述评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竞争理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Michael E. Porter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两部著作的出版,在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竞争战略研究的热潮。该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竞争的五因素模型论,即分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进入者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力量、供应商的议价力量、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提出了低成本战略、集聚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三大战略。该理论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企业再造理论 美国学者迈克尔?海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 (1993)中提出: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大企业病”,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激烈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的运营状况与效率,迫切需要“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回应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业务流程重组(BPR,它是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BPR的实施需要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用作者的话来讲,该理论的核心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3.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 1990年,彼德?圣吉(P.M.Senge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出版,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说明: 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是必不可少的“修炼”。该书出版不久,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于1992 年荣获世界企业管理协会

管理理论前沿

管理理论前沿动态一: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组织就出现了管理问题。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纵观管理理论发展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管理理论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末。在管理史上通常把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传统管理,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强制性,家长式,无标准,凭经验。 18世纪至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研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西方管理思想,促成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管理思想酝酿诞生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这些人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生产管理、人事、工资、成本管理方面。此外这一阶段还有詹姆斯·小瓦特和马修·博尔顿、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安德鲁·尤尔等人。 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克里德·泰罗、“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泰罗的追随者们有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亨利·甘特和亨利·福特分别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林德尔·厄威克与美国的卢瑟·古利克。此外还有亨利·路易斯、勒·夏特里尔、詹姆斯·道奇、约瑟夫·刘易斯、汉斯·雷诺、哈林顿·埃默森、安德烈·米什林等人。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经济责任制,统一指挥,标准化,科学学习,优质生产。它不仅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而且还确认了管理的领域,职能和原则这样一些重要的问题,为管理理论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的工作,为管理理论发展打下了实践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在于:(1)“经济人”观点。把人当作机器附属物,忽视了人性的一面。(2)封闭性。只着眼于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不能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适应问题。因此,它只适合于当时比较简单的企业组织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开始对宏观经

企业战略管理前沿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的几个前沿理论 摘要:20世纪末,国外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因而对国外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作综述,讨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指出我国在战略管理前沿问题上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对其 进行更为深入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 关键词: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 “战略”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证明:许多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制定了适合 企业发展的战略.所以企业管理界将战略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使其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问题.[1] 涉 及战略管理的前沿理论主要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流程再造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等,其发展趋势为:战略重点 —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到企业内部能力的关注;战略目标——追求短期利益到寻求长期优势.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美国学者哈默尔与普哈拉在1990 年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成功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原因,也指明一条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企业核心竞 争力(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有的、支撑企业 保持持续核心竞争力的能力.[2]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并得以发展就 必须培育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该理论实际上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

理论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论”(沃纳菲尔特,1984)和“企业能力基础论”(提斯·匹斯安欧和舒 恩,1990; 兰格路易斯,1992) 这两大分支.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是:更加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决定性作用,认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1 资源基础理论 该理论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地建立在彭罗丝(E.Penrose) 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的基础上,接受彭罗丝的 “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的认识.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资源被划分为三类: 有形资源(如厂房、资本金)、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和知识资源(存在于个人本身、文件、计算器或其他 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 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建立强有力的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市场位势,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来源于它所具备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效率,企业自身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尽管资源 的开发过程倾向于使企业灵活性降低,资源基础理论仍然认为开发过程产生的独特资源乃是企业持续核心 竞争力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状况也 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导致它们运作效率和盈利率的高低和差别. 1.2 企业能力基础论 该理论强调企业的管理实践重点应该由企业的外部条件转向企业的内部条件,认为“核心竞争力”才是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我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17-01-18T16:18:02.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2期作者:石龙飞[导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 诺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维持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管理及其相关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管理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组织体系的完善,人们在逐步意识到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管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管理科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出新的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管理学自身发展的需 求。所以对于管理学学者来说,思考管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发展趋势 1 管理与管理科学概念以及对科学管理的分析 管理:管理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战略决策,它包括宏观战略决策,微观战略决策。第二层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的作用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一种好的氛围,使之能激活组织中成员的智力,而使组织跳跃式发展;或者说管理的作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管理的实质是创新的行为,是改变已有资源创造财富的潜力的行为。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探索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的知识,它包括管理的思想、理论、理念,以及管理者制定决策的科学的、富有逻辑的、合理的方法。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可以说:管理科学=管理的科学+管理的艺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管理科学与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管理是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这就要靠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作指导。而管理科学的研究,提出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均来自于管理的实践,是管理科学家深入实践,观察、分析,进行案例研究,总结、提炼管理的实践经验的结果。正因为管理的实践,才丰富了管理科学。 2 21世纪的管理变革 无论从管理思想理论层面,还是操作技术层面,21世纪的管理都面临并正在经历着许多变革。在管理思想观念上,集中在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战略竞争、定量的管理方法等现行理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正在接受学习型组织和复杂科学管理及模糊化、柔性化思想的挑战。传统的资本观、资源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更受重视。而新的资源观认为,不仅自然资源是资源,社会资源(网络)、文化资源(文化、科技)、体制资源(制度、机制)、人力资源(劳力、智力)、购买力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资源。在管理理念上,从一味的竞争走向竞合;从只强调为顾客服务,走向引领顾客创新,形成顾客资本。在管理模式上,从只注重生产制造和人、财、物管理,不注重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的橄榄型模式转向注重研发和市场营销、注重知识管理、促成知识资本创新增量的哑铃型模式。在组织结构上,从纵向的、实体性组织向扁平化和虚构型组织转变,组织形式更多的不是工厂,而是虚拟化企业和科技园区。在管理变革的形势下,许多操作层面上的管理新概念悄然而至。 2.1 精益生产:指企业不断迅速地开发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投入市场,注重技术、管理和人力集成和有效使用,并改变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管理界认为这将“成为21世纪的标准生产制度”。作业管理。其含义是指以深化工艺、净化工序为主导思想,以作业为企业的起点和核心,运用计算机软件缩短加工路线和生产周期,取消非增值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程无浪费管理。 2.2 定制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营销的最新领域,其核心就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各个顾客的不同要求结合起来,使差别化营销走向极限,尽一切可能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3 团队:指采用团队组织及工作方式,建立不同层次的“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树立“共荣、忠诚、奉献”的团队精神,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形象战略。它要求企业从深层的灵魂塑造、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到企业外在形象的整合等全方位的变革,以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企业形象力赢得竞争优势。 3 企业管理的前沿性课题 当前企业管理前沿性课题林林种种,琳琅满目。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3.1 企业再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3.2 战略竞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竞争的五模型论,即分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进入者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力量、供应商的议价力量、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提出了低成本战略、聚集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三大战略。 3.3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是必不可少的“修炼”。 3.4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应注重从学习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在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下,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而激活人的智力和能力,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资源从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产生新的增长。因此,现代管理的实质是创新。把握管理前沿问题,首先要认清现代管理的创新走向和发展趋势: 4.1 管理行为人性化。成功的管理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创造力,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理念基础上,强调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实现的统一。 4.2 管理资源资本化。货币资本、信息资本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现在人力资本特别是人的能力尤其被管理者重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组织发展的动力源。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

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报告 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广范围的应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化,这使得企业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实际上,这些创新和发展正逐渐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学教科书内容,企业管理学正悄悄地进行这一场革命。但是,可能与企业管理学学科本身发展的特征有关,这些新进展是非常凌乱的、不系统的,这些新进展之间存在互相交叉、包含现象。要想全面评述这些新进展、对这些新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类和评价,是非常困难的。一是对每个企业管理分支学科的新进展的描述并不全面,二是在分类方面,有些新进展并不完全属于单一企业管理分支学科。 当前企业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与重大问题研究 1.企业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关注企业资源、持久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源理论在假定资源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异质的和资源有限流动性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并能够与外部环境匹配得当的企业会具有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会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全和资源有限流动而具有持久性。 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如果说产业组织理论给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市场——结构——绩效”的分析范式, 2.企业能力理论 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 在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更进一步,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能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一般说来,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1)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2)可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3)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4)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基于上述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从战略管理角度看,企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

管理前沿:奈飞的企业文化之道

韦尔奇说过:百年企业靠文化。奈飞文化落地的核心就是建立有助于激发组织活力(持续创新)的行为准则,并要求全体员工的行为与之相符(说到做到)。所有其他的考核激励都退到次要地位。 奈飞是一家什么公司? 奈飞的英文名叫Netflix,这家公司还没有在中国有业务,但是,如果我说一部他们自己出品的一部著名电视剧的话,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很熟悉,这部电视剧叫《纸牌屋》。 公司创始人里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一开始做了一名码农。但是这个人身上有很强烈的创新欲望,后来他自己创建了一家做代码优化的公司,一直把公司做到上市,然后卖掉。之后又创立了奈飞,这个人也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奈飞到底有多牛?我们来看看它的股价图。4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时候,奈飞的股价还只是5块多美元。而本周(2018年3月)股价最高的时候,它一度升到了320美元。也就是说,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它的股价翻了将近60倍。 有人说,今天的奈飞和亚马逊就是美国科技公司的杰出代表,两家公司分别代表了美国文化和商品的双输出和双引擎。 奈飞刚起步时主要业务是做DVD的租赁,就是那种传统的租门面出租光碟的业务。那时候市场上这块业务有一家最大的竞争者,英国的百视达(Blockbuster)公司,百视达当时在美国已经有上千家店及上万名员工。结果这家公司最后没有做过奈飞。 奈飞是怎么战胜百视达的呢?就是靠像苹果击败诺基亚那样,不断地打破自我、推陈出新。比如,一开始租碟必须要到店里去办手续,但是奈飞说你不用到我店里,我用快递的方式让你今天下单明天就能收到影碟;又比如,百视达一开始对过期归还影碟有滞纳金,奈飞说你每月给我交10几块钱的会员费,就没有任何滞纳金。再后来,等流视频业务兴起时,奈飞又率先把业务搬到了网上,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观看和点播电影。 与此同时,百视达的业务逐渐下滑,到了2010年的时候,百视达宣告破产。到2017年的12月份,奈飞所有的用户累计加起来是1.2亿,这就意味着在美国有超过一半的人是这家公司的粉丝。 一家从租赁光碟起家的公司,短短几年就能够成为市值上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公司创始人把奈飞独特的企业文化归结为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像奈飞这样的内容创业公司,保持持续强大的创新能力才是公司得以存活的关键,而文化正是可以实现创新的保证。 奈飞的企业文化颠覆了几大传统观念 首先,奈飞认为它招聘进来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有权力(Power)的。我们很多时候说,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是要把权力还给员工,给员工授权。奈飞说不是的,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是有权力的,你要做的是不要把权力给员工剥夺了。恰恰相反,我们的很多管理方法,包括流程、审批这些东西都是在剥夺员工权力。剥夺完之后公司又说我给你授权。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员工保持这种权力呢?这是奈飞的第一个理念:每一个员工都是有权力的,不要给他们剥夺了。 其次,奈飞认为,最吸引优秀员工的不是薪酬福利,而是工作本身以及与和他们同样优秀的人一起共事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你给到这些优秀人才再多的薪酬、股票,他们最终也会离去。 第三,每家公司平时都会做很多培训来发展员工。奈飞的观点是,最好的培训是给你有挑战的工作任务,让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个活儿做完了,对你的培训也就结束了。咱们中国的华为公司也是非常强调以战代训、训战结合。 最后一点,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问到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大家都认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人才的选育用留。但是奈飞认为,人力资源的核心任务就是打造高绩效的企业文化,确保公司产生高绩效,有了高绩效才能吸引来和挽留住那些最优秀的员工。 所以,奈飞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做法就是向人们反复灌输一套核心行为,然后给予员工足够的空间来践行这些行为,要求员工必须践行这样的行为。《奈飞文化集》里讲的就是每名员工应

人力资源管理热点前沿问题

1、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4、中国民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5、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7、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8、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9、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10、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11、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12、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1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14、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5、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6、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17、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8、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19、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20、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21、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2、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3、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24、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25、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26、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27、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2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2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 30、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31、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32、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 33、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34、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35、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36、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 37、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38、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9、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4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4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4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 4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4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企业管理前沿

企业管理前沿 纵观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形成了庞大的企业管理学知识体系。企业管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实践导向很强的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际上,面对百年形成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众多的流派,我们很难归纳出一条企业管理学发展的逻辑主线。如果我们研究百年来企业管理经典著作所关心的主题,可以归结为管理与管理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创新与变革、现代公司的组织逻辑和管理的国际化等诸多方面。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分类角度而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构成企业管理学的经典内容,而且这些学科还在不断地丰富、细化、交叉和发展,管理学的新学科、新分支还在不断地产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广范围的应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化,这使得企业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其中具有相当影响的主要包括:战略管理领域的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战略联盟、知识管理、企业资源理论、嵌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组织管理领域的学习型组织、危机管理、流程再造、虚拟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心理契约、EV A法、平衡计分卡、职业生涯设计、人本管理、团队管理、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计划等;生产管理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6西格玛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大规模定制、界面管理、标杆管理、清洁生产等;营销管理领域的顾客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服务营销、直复营销、渠道管理、顾客忠诚管理、顾客满意度管理、连锁经营等;企业文化领域的跨文化管理、企业形象设计等。 新世纪,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既处于这一环境变革当中,同时又是环境变革的产物。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更加呈现出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心理学、社会学、运筹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融入到企业管理学的发展中。同时,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也日益丰富,知识、顾客价值、心理契约等不断进入研究视野。多学科的名词和概念不断移植其中,并具有了特定的含义,例如,感知、信任、承诺、忠诚、嵌入等。这些新进展正构筑起企业管理学科发展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出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全球化、信息化、人性化、知识化、顾客至上等特点。 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竞争日趋国际化,企业的战略布局、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都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跨国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全球研发管理、全球供应链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信息化的趋势。信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络的冲击,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信息化的影响涉及到企业生产、营销等管理活动方式,以及经营管理职能、机制的变革,“柔性”、“虚拟”、“灵捷”、“集成”和“一体化”等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研究的特色,并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研究领域。 人性化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民主化的普及,“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现。企业管理活动中“人性化”、“人本管理”的特色将更加明显。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从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等层面来展开企业管理的研究工作。 知识化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所在。知识既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同时还可以是无形资产,例如,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秘密制作方法、技术诀窍、配方等。实际上,近年来无形资产管理,尤其是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知识产权的授权、转让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设计、模式选择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另外,围绕企业

总结国内外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1)

总结国内外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第一部分介绍国外研究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学科发展和最新研究情况,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对比,第三部分对财务管理研究加以展望。 (一)国外研究 1. 发展历史 一般认为,美国著名财务学者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是公司财务管理学科诞生的标志,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财务管理著作。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金融市场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财务管理学的第一次发展——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缺乏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心为筹集资金。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全球经济的大萧条,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快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得企业必须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因此促进了企业筹资职能的发展。这期间财务管理的代表著作有:1910年美国学者Meade的《公司财务》,1934年Graham和Dodd的《证券分析》等。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相关文献很少,且研究比较分散而独立,因此很难形成理论主流。 财务管理学的第二次发展——20世纪50年代 全球经济危机后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买方市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成为关键问题,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为此,很多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实行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意识等。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财务学界开始将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技术用于财务问题研究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在《投资组合选择》中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原则。之后,Sharpe,Lintner和Mossin共同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58年,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为企业资本结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学的第三次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同时,金融市场繁荣使得市场环境越发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风险,60年代中期以后公司理财的重点转向投资管理。1967年Farrar和Seluyn发表了《税收、公司融资政策和投资回报》,1972年Stapleton发表了《税收、资本成本和投资理论》。1973年,Black和Scholes借助于套利的推理方法,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这是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Fama和Miller出版的《财务管理》一书标志着西方公司财务理论已经发展成熟,目前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内容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分配等在此时已基本成型。 财务管理学的第四次发展——20世纪80年代

管理理论前沿读书笔记

管理理论前沿读书笔记 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组织就出现了管理问题。管理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般认为,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组织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动态化的特征。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不断地催生新的管理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又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空间。 一、比较管理理论 比较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对现代管理理论反思后,首先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这是一种通过研究许多国家和企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历史经验和动态,采用科学的比较分析,以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基本原理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理查德?帕斯卡尔、托马斯?彼得斯、巴里?里奇曼、威廉?大内,日本的大岛国雄,英国的密勒和罗杰?福尔克等。 比较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研究为基础,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通过两国或多国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便其能清楚看出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特点,这就提高了研究的立足点,扩大了研究的范围。(2)在研究重点上,由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管理实践比较。如美国对日本的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根本差异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美国管理过分强调技术等"硬"因素,而日本则注重信念、宗旨、人等"软"因素。(3)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管理研究模式。比较管理学派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比较模式,如法默—里奇曼模式,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外部环境是指不同国家的环境还是指影响公司、企业的国内环境。这是因为,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有时在同一个国家内,其文化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他们列出了被认为对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有特别影响的外部制约因素的四个变量:教育变量、社会变量、政治法律变量、经济变量。而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决定了公司的效率,进而又决定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效率。 二、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又称公司文化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中,企业文化理论是首先向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提出挑战的。随着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许多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结果他们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管理中的文化因素,提倡管理实务和企业文化研究,形成了西方管理理论的一股新的潮流。“企

当前企业管理学科研究的理论前沿与重大问题

当前企业管理学科研究的理论前沿与重大问题 战略管理: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理论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从“心理契约”视角展开 生产管理:追求柔性的模式创新 营销管理:网络营销与关系营销范式 (一)、战略管理: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理论创新 从具体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思想演变看,一般可以把企业战略理论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等三个阶段。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波特为代表、以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分析为核心,波特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建立了“产业结构分析——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业绩”的战略分析逻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核心能力理论、战略资源理论、企业知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成为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的主流。 如果把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网络资源”,那么社会资本理论发展也可以纳入到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中。 1.企业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关注企业资源、持久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源理论在假定资源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异质的和资源有限流动性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在资源理论中,所谓企业资源是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质、信息、知识等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效益和效率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 巴尼(Barney)认为这些资源可以被分成三类,即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这些资源中对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进而对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的部分被定义为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首先是有价值的,其次有价值的资源还必须是稀缺的,最后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还必须是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的,否则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可能长期保持,会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和寻找其它替代因素而消失。也就是说,只有战略性资源才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 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给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市场——结构——绩效”的分析范式,企业资源理论为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资源——战略——绩效”的分析范式。 柯林斯(D.Collis)、福克纳(Foukner)和鲍曼(Bowman)等人认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在特定行业中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企业战略资源和运用这种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2.企业能力理论 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

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将现有知识、组织、人员和流程与协作和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品价的活动。但过程缺乏控制,不能保证绩效达到改善的目的,甚至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近年来的绩效管理已经走向了结合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的趋势。 三、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的落后和陈旧,现在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