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浅析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浅析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浅析

1、前言

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的想法产生于6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变成现实。

到了8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移动闭塞系统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国相继投入力量研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法国国铁的ASTREE,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的CARA T系统、欧洲铁道联盟研究所的ETCS 系统和美国加拿大铁路协会的ATCS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共同点是列车和地面间有各种类型的双向通信手段,可以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2、移动闭塞原理及系统结构

2.1、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是相对于固定闭塞而言的。固定闭塞是在区间设置固定的闭塞分区和相应的防护信号,而移动闭塞虽然也有防护列车运行安全的闭塞分区,但其闭塞区间是移动的,是随着后续列车和前方列车的实际行车速度、位置、载重量、制动能力、区间的坡度、弯道等列车参数和线路参数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列车运行而移动。根据是否考虑先行列车的速度,移动闭塞的构成分为两种:一是考虑先行列车速度的移动闭塞系统(MB-V方式);二是不考虑先行列车速度的移动闭塞系统(MB-V0方式)。

图1 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追踪控制原理

2.2、移动闭塞的系统结构

移动闭塞系统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但从基本组成上来说,移动闭塞ATC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操作层和执行层,其典型结构如下图2所示。系统管理中心SMC位于管理层,其任务是统一指挥整个全段内列车运行。SMC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监督着整条线路的自动操作,实现ATS的功能及其它中央调度功能。车辆控制中心VCC位于操作层,它

根据SMC的命令,按移动闭塞原理对列车运行间隔进行控制,并和车站联锁设备相联系,为列车进出站安排接发车进路。VCC和SMC之间通过现代通信传输系统(如SDH, OTN等)进行大数据量的双向传输。车载控制器VOBC位于执行层,它通过和VCC之间不间断的通讯来实现ATP/ATO功能,控制列车安全高速运行。通讯方法可采用有线通信(如交叉感应电缆)或无线的方式(如扩频通信) 具备冗余校验的车载计算机使列车控制在VCC限定的速度和距离之内,并以数据报文形式向VCC传回有关车辆位置、速度、运行方向以及子系统情况。每列车都配置了冗余的车载控制系统,一旦某一个出了问题,另一个会自动启动。

图2 移动闭塞系统的三层结构

3、移动闭塞的实现方式

按照列车定位和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实现移动闭塞的CBTC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交叉感应电缆的实现方式;

(2)基于泄漏同轴电缆的实现方式;

(3)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

(4)惯性定位系统(IPS );

(5)车载多普勒雷达定位系统;

(6)无线扩频通信定位。

4、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方案探讨

4.1、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机理是固定在车辆转向架上的初级线圈(定子)通过交流电流,产生移动磁场(行波磁场),通过相互作用,使固定在整体道床上的次级感应板(展开的转子)产生磁场,通过磁力,实现车辆的运行和控制。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研究直线电机驱动的运载系统,但一直处于可行性研究和系统选择阶段,直至上世纪90年代,

随着磁悬浮铁路系统试验线及试验车的研制,直线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设备的研制才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4.2、信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轨道交通的具体要求

信号系统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信号系统必须满足安全、成熟、技术先进的基本原则;

2、信号系统必须满足实际的运营要求,符合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标准,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3、信号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凡涉及行车安全的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

4、信号系统及设备选型,应根据具体的运营要求,进行综合性能价格比分析。方案应能满足功能要求,经济合理。

为了实现行车自动化,减少运营成本,与直线感应电机车辆相结合的行车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列车运行自动化与列车指挥自动化,这就需要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目前,我国己建和在建轨道交通的ATC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和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系统,高峰期列车运行间隔为120s。为了实现系统小型化,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营费用,实现高效、节能、低成本运营,筹建中的轨道交通准备采用小编组、高密度的运营模式,提出了90s的列车运行间隔要求。这就为当今前沿的城轨交通信号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现实要求。

4.3、采用移动闭塞是实现系统通过能力的必然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轨道交通的通过能力主要按照线路、列车折返设备、车辆段设备、牵引供电设备等固定设备进行计算。根据各项固定设备计算出来的通过能力,一般是各不相同的,其中通过能力最小的设备限制了整个线路的通过能力,因此,该项设备的通过能力即为线路的最终通过能力。

实践表明,对轨道交通系统来说,线路运能的主要损失发生在列车停站和终点车站的折返作业上。由于采用线性电机的车辆能为高密度运营需要的优良的加减速性能提供保证,结合移动闭塞技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小编组、高密度”的运营模式。一方面,通过减小列车编组、提高行车密度,使车站上下车人数得到分散,从而可以减小列车停站时间;另一方面,移动闭塞技术的精确控制和灵活运行的特性也有利于提高折返效率,从而可以从总体上减少线路运能的损失,达到每小时40对列车的系统通过能力。总之,从满足系统运营要求及系统的先进性考虑,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采用移动闭塞技术。

4.4、采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

移动闭塞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对列车连续控制,是经过实际检验的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技术已经在北美、欧洲、亚洲许多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应用。最早使用移动闭塞技术的温哥华无人驾驶轻轨系统至今已安全运行近20年,这充分验证了移动闭塞的安全性以及技术的成熟度。在中国,香港西线铁路工程于1998年采纳了伦敦铁路工程师协会的建议,使用先进的移动闭塞技术代替原来的固定闭塞设计方案,不仅使香港西线铁路实现了更短更好的运营目标-达到每小时每方向10万人次的运量,高峰期运行间隔90s,而且使工程总成本由原来的超过644亿美元降至517亿美元,节省造价约20%.可见,根据实际运营要求和当前信号技术的发展水平,轨道交通采用移动闭塞技术是必要且可行的。

轨道交通采用移动闭塞的优点如下:

1) 能轻松达到90S的行车间隔要求,且当需求增长而需要调整运营间隔时,无需改变或增加硬件;

2) 可取消区间的信号机、轨道电路等地面设备,降低系统的安装维护费用;利用其精确的控制能力,可以有效地通过在折返区域调整速度曲线来减少在尽端折返线的过走防护距离,从而减少折返站的土建费用;

3) 车上-地面可靠传输的信息量大,便于实现全程无人自动驾驶。全程无人自动驾驶方式是列车上没有任何驾驶员或工作人员的全自动方式。站停,发车、运行、折返、入库等过程由操作控制中心直接管理。主控中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减少了列车在区间不必要地加速、制动,可节省能源,增加旅客舒适度;同时这种方式具备非常高的灵活性,对突然增长的能力需求和不可预见的事件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

4) 易于实现列车双向运行。当轨道交通系统因线路、车辆等故障造成运行中断时,可通过组织临时反向载客运行来保持轨道交通系统不间断运作。

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来看,对于轨道交通来说,选用基于交叉感应电缆或泄漏同轴电缆的方案是比较合适的,相关的系统已在国外有多年成功的应用经验。例如,新加坡轨道交通东北线设计能力单向达到75,000人次/小时,采用了ALSTOM 公司的基于泄漏波导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实现了最小列车运行间隔90S的营运目标。ALCATEL公司基于感应环线或泄漏同轴电缆的SelTrac移动闭塞系统己在伦敦道克兰轻轨、吉隆坡LRT2、旧金山MUNI等城轨交通得到多年应用,被证明是安全、高效、灵活的列车控制系统。移动闭塞系统的列控方式均采用速度-距离模式,对轨道交通来说,在运营初期可采用相对位置方式(MB-V0方式),在远期运营要求提高后,可采用相对速度方式(MB-V方式),以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在具体选择移动闭塞系统时,还必须考虑该系统的故障恢复能力和可靠性,并注意解决方案中是否有进行断轨检测和列车完整性检测的方法。此外,由于采用直线电机的系统一般将次级感应板铺设于轨道中间的地面上,因此联锁车站的配线不能采用交叉渡线,这会对联锁车站的道岔布置和折返车站的折返线布置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小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闭塞的原理,讨论了其典型结构和实现方式。对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来说,其常见的实现方式有基于交叉感应电缆或泄漏同轴电缆的实现方式,有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定位系统IPS、车载多普勒雷达定位系统及无线扩频定位的实现方式等。

作为应用,本文分析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移动闭塞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移动闭塞技术是实现“小编组、高密度”运营模式的最佳选择,对于提高系统通过能力、减少运营维护成本、节能降耗等具有现实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电话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电话系统 电话系统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运营和维修人员提供通话服务,可分为公务电话系统和专用电话系统。 一、公务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及维修人员提供内部和外部电话语音通信。它以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为核心,与数字程控交换机相连的电话分机分布在城市轨道交通各办公管理部门、运营控制中心、车站、设备室、车辆段及所需电话的其他区域。公务电话系统也可以作为有线调度电话的备份,一旦调度电话故障,可临时应急使用。 一般情况下,交换机分别安装在控制中心和停车场内,两台交换机之间利用中继组网方式互联,控制中心和停车场的交换机为了将其用户话机延伸到各个车站,一般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传输网的部分带宽资源组成承载网络,连接远端车站的小交换机或远端模块,此种组网方式称为中继组网方式。 二、专用电话系统 一般情况下,交换机分别安装在控制中心和停车场内,两台交换机之间利用中继组网方式互联,控制中心和停车场的交换机为了将其用户话机延伸到各个车站,一般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传输网的部分带宽资源组成承载网络,连接远端车站的小交换机或远端模块,此种组网方式称为中继组网方式。 专用电话系统主要包括调度电话、区间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及站内集中电话、紧急电话、接车电话、市内直线电话等。专用电话系统可提供专用直达通信,并且具有单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和录音等功能,同时可为站内各有关部门提供与车站值班员之间的直达通话,并且车站值班员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话呼叫相邻车站的车站值班员。 一、调度电话 调度电话是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以及与办理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度通信之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最主要的专用电话。根据调度功能的不同,调度电话分为指挥列车运行的行车调度电话、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综合通信系统。城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有线广播系统(PA)、时钟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PIS)、办公室自动化(OA)等子系统。通信系统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地面线路、高架线路、地下隧道与列车。 第一节城轨通信概述 一、城轨通信系统的作用首先,城轨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共同完成行车调度指挥,并为城轨的其他各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时标(标准时间)信号。此外,通信系统是城轨交通内部公务联络的主要通道,使构成城轨交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紧密联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当然,通信系统也是城轨交通内、外联系的通道。 城轨通信系统在发生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是进行应急处理、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越是在发生事故、灾害或恐怖活动时,越是需要通信联系,但若在常规通信系统之外再设置一套防灾救护通信系统,势必要增加投资,而且长期不使用的设备亦难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通信系统能为运营管理、指挥、监控等提供通信联络的手段,为乘客提供周密的服务;在突发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能够集中通信资源,保证有足够的容量以满足应急处理、抢险救灾的特殊通信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信息。 (1)对于行车组织,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将各站的客流情况、工作状况、线路上各列车运行状况等信息准确、迅速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同时,将控制中心发布的调度指挥命令与控制信号及时、可靠地传送至各个车站及行进中的列车上。 (2)对于城轨运行的组织管理,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畅通、有效、可靠的信息交流与联系。 (3)通信系统应能保证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便捷、畅通的联系。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适当的冗余配置,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和报警,控制中心可监测和采集各车站设备运行和检测的结果。 三、城轨通信的分类 1.按业务分类一 (1)专用通信 专用通信是供系统内部组织与管理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包括:行车、电力、维修、公安和防灾调度以及站内、区间、相邻车站的通信。平时,主要用于直接组织、指挥列车运行;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调度指挥,是城轨中最重要的业务通信网。 (2)公务电话通信 公务电话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电话网,相当于企业总机。供一般公务联络使用,以及提供与外界通信网的连接。 (3)有线广播通信 有线广播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辅助通信网。平时,向乘客报告列车运行信息,扩放音乐;在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指挥和引导乘客疏散。 (4)闭路电视 闭路电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监控系统,用以监视车站各部位、客流情况及列车停靠、车门开闭和启动状况;在紧急情况下,用以实时监视事故现场。 (5)无线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固定闭塞系统: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系统,有固定划分的轨道电路作为闭塞分区。 2.移动闭塞系统:基于通信的信号系统用于没有固定划分的闭塞分区,追踪列车间的安全行 驶间隔由前后列车运行情况和线路情况确定。 3.ATC系统:列车按地面传送的速度信息,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的信号系统。(列车自动控制 系统) 4.ATP系统:对列车驾驶进行防护,对安全有关的设备或系统进行监控的系统。(列车自动 防护系统) 5.ATO系统:用地面信息实现对列车驱动、制动的控制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6.馈电线:连接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的导线,把牵引变电所电能变换成牵引制式电流并馈送 给接触网的电线。 7.轨道电路:利用铁路线路的钢轨作为导体,用以检查有无车占用,并能传递信息的电路。 8.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接点系统构成,用于实现对信号机控制的装置。 9.计算机联锁:利用微型电子计算机对车站值班员操作命令及现场设备表示信息进行逻辑运 算,以实现对信号机、轨道电路及道岔转辙机等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联锁设备。 10.信号机:表达固定信号显示所用的机具总称。 11.联锁设备: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置的装置。 1.比较固定闭塞新信号系统与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优缺点。 答:固定闭塞:优点: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缺点:列车安全间隔较大,影响线路的使用效率。移动闭塞:优点:可使列车以较高速度和较小间隔运行,提高了运营效率。缺点:系统结构较复杂,操作不便。 2.阐述泥水盾构机开挖面平衡机理。 答:泥水盾构是通过在泥水仓中加入适当压力的泥浆,使其在开挖面形成泥膜,支撑隧道并控面的土体,并有刀盘切削土体表面的泥膜,与泥水混合后,形成高密度泥浆,然后由排泥泵及管道把泥浆输送至地面进行分散处理。 3.述土压平衡支护式盾构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答:组成:刀盘及驱动,盾壳,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管片安装机,推进油缸,同步注浆系统 原理:挖面刀盘旋转切削开挖面的泥土,破碎的泥土通过刀盘开口进入土仓,泥土落到土仓底部后,通过螺旋输送机运到皮带输送机上,然后输送到停在轨道上的碴车上。盾构在推进油缸的推力作用下向前推进。盾壳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道起着临时支护作用,承受周围土层的土压、承受地下水的水压以及将地下水挡在盾壳外面。掘进、排土、衬砌等作业在盾壳的掩护下进行。 4.简述土压平衡支护式盾构机的同步注浆系统的作用。 答:同步注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在盾构掘进过程中,注入浆液充填管片脱出盾尾后产生的建筑空隙,减少地面沉降。同步注浆系统采用一台柱塞泵将浆液搅拌筒内的浆液通过各分路向盾尾外部注出。同步注浆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又分为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由程控用户交换机、电话分机、通信电缆等设备组成。 专用调度电话系统:由调度用户交换机、调度台、调度分机等组成,可为控制中心调度指挥人员提供与各站、车辆段、变电站等的专用直达通信,并具有双重热备用功能、数字环自愈功能。 站内及轨旁电话系统:可为站内各有关部门提供与车站控制室(以下简称“车控室”)人员之间的通话以及车控室人员与相邻或相关车站车控室人员的通话。 2. 传输系统 通信网的主干是一个基于光纤的传输系统。它应是可靠的、冗余的、可扩展的、可重构的、灵活的,能为各专业系统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除传输通信系统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外,传输系统还可以传输电力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EMCS)、门禁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AC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系统的信息。此外,它还可为各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信息互联与交互提供通道。 3.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作用重要,它既是调度员与司机通信的有效手段,又是移动中的运营人员和维修人员实现通信的重要手段。 无线通信系统为运营控制指挥中心的行调、环调、维调等提供了对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维修人员等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为车辆段值班员提供了对段内的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4. 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可为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提供对车站相应区域的广播。车辆段内的广播系统可实现行调对车辆段内的部分重要区域进行广播。 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配套设备。该系统采用

城市轨道交通闭塞区间技术研究

2012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闭塞区间 技术研究设计 专业系轨道交通系 班级城轨092 学生姓名贺鑫 指导老师傅宗纯 完成日期

附:毕业设计任务书格式 2012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轨道交通区间闭塞技术研究 二.指导老师: 傅宗纯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要 区间闭塞是保证区间行车安全以及提高区间运输效率的一种重要技术。随着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高、行车密度越来越大,轨道交通对区间闭塞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到目前为止,铁路区间闭塞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电报或电话闭塞、路签或路牌闭塞、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1]、准移动闭塞及移动闭塞[2][3]。(准)移动闭塞技术已在高铁及部分城市的地铁中被广泛采用。而自动闭塞是对半自动闭塞技术的总结和完善,同时又是(准)移动闭塞技术的基础,在闭塞技术的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在准确深入理解自动闭塞技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准)移动闭塞。 轨道电路技术是区间闭塞技术的基础和关键。从传统的有绝缘节轨道电路到先进的无绝缘节轨道电路,轨道电路的功能经历了从单纯的检测轨道占用到既能检测轨道占用又能发送行车信息的转变。研究轨道电路技术是理解先进的区间闭塞技术的前提。 通过对此课题的学习和设计,使学生掌握区间自动闭塞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和自身具备的技能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从我国的生产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利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认真工作、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了解区间闭塞技术的种类及发展历程。 2)对比分析半自动闭塞与自动闭塞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劣。 3)分析准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准移动闭塞与自动闭塞技术的优劣。 4)分析移动闭塞的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准移动闭塞与移动闭塞的优劣。 5)分析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法国UM71与我国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的优劣。

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九、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1 地铁传输系统 2 公务电话系统 3 专用电话系统 4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5 广播系统 6 乘客资讯系统 7 综合安防系统 8 自动售检票系统 9 时钟系统 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网络的基础承载平台,为地铁各系统提供数据信息传输业务。 不仅通信各子系统的信息需其传输,而且还需为信号、综合监控系统、AFC等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构的、灵活的信道。 ◆地铁主要传输技术 1)同步数字体系(SDH)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采用矩形块状帧结构、段开销,引入“净负荷指针”技术,实现不同速率等级数字流的接入,符合ITU-T国际性标准光接口规范,是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主干部分。 2)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MSTP)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而SDH设备与二层、三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 3)开放式传输网络(OTN) OTN基于物理层的传输系统,对其承载的各种协议均可透明传输,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等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及外部公务联系的通信子系统。 1)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2)VOIP技术 VOIP (Voice over 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的技术。 专用电话系统是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组织指挥行车、运营管理及确保行车安全而设置的。 ◆系统包括: 1)调度电话系统 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各车站、车辆段值班员以及与办理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度通信用的。 2)站(段)内直通电话 车站内局部电话供行车值班室或站长与本站内运营业务有关人员进行通话联系。 3)站间行车电话 站间行车电话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专用电话设备,供相邻车站值班员间办理有关行车业务的联系。 4)区间行车电话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填空题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联锁装置和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 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ATC包括ATO(列车自动驾驶)、ATP(列车自动超速防护)、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 信号机是由机柱、机构、托架、梯子、基础组成。(此一般指高柱信号机,若矮型信号机则无梯子。) 机构是由透镜组(聚焦的作用)、灯座(安放灯泡)、灯泡(光源)、机箱(安装诸零件)、遮檐(避免其它光线射入)、背板(增大色灯信号与周围背景的亮度)等组成。 透镜式信号机是指用信号的颜色和数目来组成的设备,并且采用光学材料的透镜组。 通过色灯的显示,提供列车运营的条件,拥有一系列显示的设备称为信号机。 信号机按高矮可分为高柱信号机与矮型信号机。 信号机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防护信号机、阻挡信号机、出段信号机、入段信号机、调车信号机。 道岔区段设置的信号机称为防护信号机。 10、控制列车的进入与速度的设备称为信号。传送各种信息(图像、信息等)称为通信。 11、继电器是由电磁系统和接点系统组成。电磁系统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即输入系统。接点系统是由前接点和后接点组成,即输出系统。 12、转辙机的功能有:转换道岔、锁闭道岔、给出表示。 13、转辙机按用电性质,可分为直流电动转辙机和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 14、转辙机按道岔锁闭位置,可分为内锁闭和外锁闭。 15、转辙机按动力,可分为电动和液压。 16、50Hz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应用于车辆段内,其作用是接受来自轨道上列车占用的情况。 17、音频数字编码无绝缘轨道电路应用于正线上和试车线上,其作用是接受和发送各种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ATC系统浅析

1、前言 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的想法产生于6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变成现实。 到了8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移动闭塞系统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国相继投入力量研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法国国铁的ASTREE,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的CARA T系统、欧洲铁道联盟研究所的ETCS 系统和美国加拿大铁路协会的ATCS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共同点是列车和地面间有各种类型的双向通信手段,可以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2、移动闭塞原理及系统结构 2.1、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是相对于固定闭塞而言的。固定闭塞是在区间设置固定的闭塞分区和相应的防护信号,而移动闭塞虽然也有防护列车运行安全的闭塞分区,但其闭塞区间是移动的,是随着后续列车和前方列车的实际行车速度、位置、载重量、制动能力、区间的坡度、弯道等列车参数和线路参数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列车运行而移动。根据是否考虑先行列车的速度,移动闭塞的构成分为两种:一是考虑先行列车速度的移动闭塞系统(MB-V方式);二是不考虑先行列车速度的移动闭塞系统(MB-V0方式)。 图1 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追踪控制原理 2.2、移动闭塞的系统结构 移动闭塞系统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但从基本组成上来说,移动闭塞ATC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操作层和执行层,其典型结构如下图2所示。系统管理中心SMC位于管理层,其任务是统一指挥整个全段内列车运行。SMC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监督着整条线路的自动操作,实现ATS的功能及其它中央调度功能。车辆控制中心VCC位于操作层,它

1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北京。 2. 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岛式站台、侧试站台和岛侧混合站台。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 5.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1公里左右。 6.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操纵系统和列车自动监督系统。 7.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纽约。 8.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市中心繁华地区。 9.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上、高架和地上。 10、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基本色为红、黄、绿三种,再辅以月白色、蓝色,构成城轨交通信号的基本显示系统。 11、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设备,由岔心部分、翼轨部分、护轨部分三部分组成。 1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间隔小、车流密度大,列车运行安全由ATP系统防护,因此一条进路中允许多个列车运行,此种进路为多列车进路。 13、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及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简称“3A”。 14、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列车追踪间隔调整功能的两种调整方式:模拟方式、离散方式。 15、根据信源所产生的信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组呼信源和全呼信源。 二、名词解释 1.轨道电路:有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有车与是否完整的电气回路。 2.岛式站台:位于两条线路中间的站台。 3.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4.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 三、问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一般有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2. 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 3. 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的优势。 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和磁悬浮铁路等。 优势: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2、有较高的准时性3、有较高的安全性4、有较高的舒适性5、有较高的速达性6、能有效地节省土地7、对坏境保护作用好8、有较低的社会成本。

ATC移动闭塞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用分析

第22卷 第4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o.l 22 N o .4 2010年12月 Journa l of Zheng zhou R ail w ay V oca tiona l&T echnica l Coll ege D ec .2010 收稿日期:2010-08-29 作者简介:王大文(1967-),男,河北徐水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副教授。 ATC 移动闭塞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用分析 王大文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 要:ATC 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ATC 移动闭塞系统;城轨交通 移动闭塞的想法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变成现实。到了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移动闭塞系统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国相继投入力量研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法国国铁的ASTREE 、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的CARAT 系统、欧洲铁道联盟研究所的ETCS 系统和美国加拿大铁路协会的ATCS 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共同点是列车和地面间有各种类型的双向通信手段,可以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控制系统可分为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几种模式。其中移动闭塞模式代表了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其追踪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距离相比之下最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线路运输能力。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等项目相继采用了移动闭塞系统。而采用无线扩频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也倍受瞩目。1 闭塞方式比较 1.1 传统的固定闭塞信号控制 这是采用阶梯式速度控制方式,对应每个闭塞分区只能传送一个该分区所规定的最大速度命令码,称为固定闭塞系统。该方式不易实现列车的舒 适、节能控制,限制了行车效率的提高。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更好地适应 小编组、高密度 的发展趋势,对于运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信号系统设计时,一般考虑采用准移动闭塞ATC 系统或移动闭塞ATC 系统方案。1.2 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 这是采用一次模式曲线控制方式,并且可以根据地面信号设备提供的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线路状态(曲线半径、坡道等数据)信息,车载设备计算出适合于本列车运行的模式速度曲线。该模式在城轨信号系统中有一定的运用,如上海地铁2号线和3号线、广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等。1.3 移动闭塞系统 这是采用交叉感应环线或无线扩频等通信方式实现列车定位和车-地之间双向大信息量数据传输的信号系统。地面不划分固定的闭塞分区,列车定位方式也不同于采用轨道电路的系统,其列车定位精度高。线路上的前行列车经ATP /ATO 车载设备将本车的实际位置,通过传输系统传送给轨旁的移动闭塞处理器,并将此信息经系统处理生成后续列车的运行权限,传送给后续列车的ATP /ATO 车载设备。列车控制采用实时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追踪运行列车的停车点仅为一个距前行列车尾 7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填空 1、ARES :全球定位卫星接收器和车载计算机; 2、ATCS :采用设在地面上的自动应答器。 3、列车自动防护ATP: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4、列车自动驾驶ATO: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5、行车指挥自动化ATS: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6、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提供的运行指令主要有: (1)加速指令;(2)减速指令;(3)常速运行指令。 7、简答车载设备应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显示,内容包括: (1)目标速度;(2)目标距离; (3)允许速度;(4)实际速度。 8、速度控制命令显示包括: (1)加速;(2)减速;(3)常速运行。 9、常用的检错码有两类:奇偶校验码与循环冗余编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 10、RS-422为全双工,而RS-485为半双工。 简答 1、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ATS):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根据计划运行图及列车 实际运行情况实现实时控制,指挥列车运行。 2、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检测列车的实际位置,限制列车在安全速度以 下运行,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3、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对于以设备控制为主的系统,在人的监督下, 可以控制列车最佳运行曲线进行列车操纵,保证进站后定点停车,并可根据中心计算机的实时指令调整列车速度,确保列车的最小追踪间隔,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点式查询应答器:应答器的原文为Transponder(Transmit Responder), 应答器:在接收外来信息的同时,能向发送单元反馈信息,构成双向通信的瞬间无线装置。应答器是实现无线综合列车控制与信号系统的关键设备。5、列车通信网络包含了两种总线: 连接一个车辆内设备的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总线能快速响应,工作速率为1.5Mbit/s,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纤; 连接列车中各车辆的绞线式列车总线(WTB),总线能自己组态,工作速率为1Mbit/s,介质为双绞屏蔽线。 这些总线在链路层提供了相同的两种服务: 进程数据:周期性的,源寻址广播数据; 消息数据:按需传送的,目标寻址的数据报文。 6、列车通信网络将传送两类数据: 时限紧迫的,短的进程变量(如牵引控制用的数据); 时限不太紧迫的,但可能比较长的消息(如诊断用的数据)。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 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B、C、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7. 可行性报告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哪个步骤(A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 CBTC 安全制动模型

专业限选课程设计 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姓名王黎敏 撰写时间:2012 年12 月13 日

课题总览 1) CBTC系统的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2) 移动闭塞系统与固定闭塞系统的主要区别(系统组成、技术特点、系统性能) 3) ATS的系统结构与主要功能 4) ATP、ATO的主要功能 5) 列车安全制动模型的基本原理 6) 典型的列控系统举例 作业内容 第一部分:CBTC系统的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CBTC即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中文名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当前列控系统发展的最先进层次。 简述: IEEE将CBTC定义为:“利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不依赖于轨道电路), 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实现的一 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定义中指出CBTC中的通信必须是连续的,这样 才能够实现连续自动列车控制,利用轨间电缆、漏泄电缆和空间无线都可以实现车、地双向信息的连续传输。 CBTC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实现车—地之间的双向通信,并且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很容易实现移动自动闭塞系统,大量减少区间敷设电缆,减少一次性投资及减少日常维护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灵活组织双向运行和单向连续发车,容易适应不同车速、不同运量、不同类型牵引的列车运行控制等等。在CBTC中不仅可以实现列车运行控制,而且可以综合成为运行管理,因为双向无线通信系统,既可以有安全类信息双向传输,也可以双向传输非安全类信息,例如车次号、乘务员班组号、车辆号、运转时分、机车状态、油耗参数等等大量机车、工务、电务等有关信息。利用CBTC既可以实现固定自动闭塞系统(CBTC-FAS),也可以实现移动自动闭塞系统(CBTC-MAS)。 在CBTC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是双向无线通信系统、列车定位技术、列车完整性检测等。在双向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欧洲是应用GSM-R系统,但在美洲则用 扩频通信等其他种类无线通信技术。列车定位技术则有多种方式,例如车载设备的测速-测距系统、全球卫星定位、感应回线等。 优点: 与使用轨道电路的传统列控系统相比,CBTC有以下显著优点:

最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特点-信号

城市轨道信号系统概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特点 安全、连续、不中断运营 大容量、高密度 快速、准时,舒适 运输组织简单 保证良好运营秩序(发生运营干扰时,要求及时恢复) 相对封闭性 运行年限久远 集中运行指挥,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水平 线路不易变动(除延伸外) 线路上运行车辆类型不断升级变化 设备运行时间长,维护要求高,维修时间短 二、信号系统组成及功能 信号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保障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信号系统的系统结构与性能直接关系到项目初期建设投资、系统运量、运行能耗、以及系统运行与维修成本。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使用的信号系统,大多应用于80km/h以下的轨道交通工程中。 自动化信号系统由ATP/ATO、联锁以及ATS三个子系统构成, ●ATP子系统 列车自动保护(ATP)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督及控制列车在安全状态下运行,应满足故障-安全原则。为了确保线路列车安全、高速、高效地运行,必须装备ATP子系统。 ●ATO子系统 ATO子系统是自动控制列车运行的设备。在ATP的保护下,根

据ATS的指令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能够自动完成对列车的启动、牵引、巡航、惰行和制动的控制,确保达到设计间隔及旅行速度。 轨道交通系统升级为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能使整个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使轨道交通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档次。特别是在高密度、高速度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中,满足高水平的列车运行自动调整,节约能源,规范对列车运行的操作控制,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提高列车正点率,保证运营指针的实现,实现无人驾驶折返、车站站台精确停车控制,提高旅客乘座的舒适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TS子系统 中央列车监控系统在ATP子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全线列车运行的自动管理和监控。 ●联锁子系统 在有道岔车站和车辆段里,联锁设备是实现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间的正确联锁关系及进路控制的安全设备。联锁设备是自动化信号系统的重要环节,是ATP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设备,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及必要的设备冗余。 按闭塞制式分类 目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闭塞方式有三种: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 1)基于传统的音频轨道电路的固定闭塞ATP系统 固定闭塞又称分级速度控制方式或台阶式速度控制模式。其特点是采用固定划分区段的轨道电路,提供分级速度信息,实施台阶式的速度监督,使列车由最高速度逐步降至零。列车超速时由设备自动实施最大常用制动或紧急制动,使列车安全停车。这种控制模式只需获得轨道电路提供的速度信息即可完成列车超速防护,其制动安全性由合理安排自动闭塞分区长度来保证。这种方式所需传输的的信息量少,对应每个闭塞分区只能传送一个信息代码,即该区段所规定的最大速度码或入口/出口速度命令码,系统构成简单,设备也不复杂,因此成本低,列车速度监控采用的是闭塞分区入口/出口检查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电话系统的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电话系统的功能 (1)指挥和调度。 ①调度台与调度分机可以实现优先通话或无阻塞通话。 ②调度员利用按键或摘机,呼叫或应答某个被调用户,也可同时呼叫或应答多个被调用户。 ③调度员可以通过监听、插话或强插,实现对被调用户通话状态的干预;必要时可以直接催挂,甚至强行插除其正在进行的通话。 ④调度员可通过紧急呼叫方式,以4∶1(振铃∶停振铃)的长振铃急呼被调用户,并可用此功能启动广播呼叫系统,广播寻找被调用户。 ⑤调度员可根据预先设置的分组用户进行组呼,按下组呼键一次性呼出该组所有的用户,实现对多个被调用户的通信。有的调度机可以进行全呼,即一次呼出所有的被调用户。 ⑥调度员可以召集多方的大、小型电话会议。调度员可预先设置和编辑多个会议组及其参加成员,根据会议组编号一次呼出所有参加会议的成员,也可召开全部被调用户的大型会议。调度员可以在会议过程中临时指定某个被调用户加入/退出会议,并可在会议过程中指定某个(或多个)被调用户发言。 ⑦对具有自动交换功能的调度机,调度员可以设置或修改用户弹性编号、用户服务等级,确定直通、交换、出入中继等用户状态,设置热线等。 ⑧一个调度台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2个座席,每个座席各配置一台调度电话手机,供2个调度员使用。该调度台对2个调度员而言,具有相同的功能,可通过2个调度台的键权实现互相独立的操作。 ⑨调度员可以进行中继调度、中继汇接(多局向时)、限制出中继和中继保留等有关调度通信事项。多个调度机组网时,可利用中继接口连接其他调度机的中继或用户接口。 ⑩调度机配有调度台接口(如2B+D接口),以便连接带有操作键盘的调度台;调度机也可配有计算机接口(如USB接口),以便连接配有调度台软件的PC(软调度台),采用鼠标或触摸屏方式实现传统或多媒体调度。 (2)自动交换。 调度机可以不具备调度用户之间的自动交换功能。若调度机具备调度用户之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车辆段信号控制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进路控制采用三级控制,即控制中心控制、远程终端控制和(车站工作站控制) 3FTGS轨道电路用(位模式)调制载频作为检测列车占用,用(报文)调制载频发送ATP信息。 4用电压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进行测量,符合要求轨道继电器应吸起。若不吸起,再用(相位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侧进行测量,看(相位)是否正确。 5整流继电器由整流元件和(无极继电器)组合而成。ZD6型转辙机的调整包括尖轨的调整、表示杆缺口的调整和(摩擦电流)的调整。 6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7 试线车是为了(检修车辆)作运行实验设置的。 8车辆段设一台ATS分机,用于采集车辆段内(存车库线)的列车占用及进/出车辆的列车信号机的状态,以在控制中心显示屏上给出以上信息的显示。 9 四显示自动闭塞是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绿黄)显示,他能预告列车运行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 10在PF型轨道电路区段,ATP信息是由AF-904发送器通过(轨旁环线发送)的;FTGS轨道电路可以根据(列车运行方向),自动转换轨道电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11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12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高压电源系统。 二简答题 1ATP的传输方式有几种?

答:①应答器传输 ②轨旁电缆传输 ③无线通信传输 2在哪些情况下,ATP系统会实施紧急制动? 答:① 超过速度曲线的允许速度 ②超过车辆的最高允许速度 ③位于站台的紧急制动按钮引起的紧急停车 ④传输故障,运行超过10m 和5s ⑤启动方向错误,车辆后退 ⑥列车运行时打开车门 ⑦ATP 车载设备全面故障 3试简述ATS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ATS系统主要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列车运行情况的集中监视、自动排列进路、自动列车运行调整、自动生成时刻表、自动记录列车运行实迹、自动进行运行数据统计及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辅助调度人员对全线列车进行管理。 4DTC接收板是如何判断轨道电路空闲和占用的? 答:单个CPU的RAM检测,幅度判决和帧一致性比较结果都影响到单个CPU的轨道电路占用/空闲判决结果。如果幅度判决高,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一致,RAM检测正确,那么CPU判决空闲。 如果幅度判决低,或者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不 一致,或者RAM检测不正确,那么CPU判决占用。 5说明ZD6 型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其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上海地铁8节编组列车的车辆排列可以为A-B-C-B-C-B-C-A 。 2、为了满足车辆运行需要,动车组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牵引特性,即恒力矩特性、恒功率特性、自然特性。 3、受流装置按其受流方式可分为:杆型受流器、弓形受流器、侧面受流器、轨道式受流器、受电弓受流器。 4、按电动车组动能的转移方式,制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摩擦制动方式和动力制动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采用的动力制动方式主要有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 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的摩擦制动方式主要有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在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中还有电磁制动。 6、轮对轮缘的内侧距是影响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地铁车辆轮对,内侧距为1353 2mm。 7、车辆电气包括车辆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按其作用和功能可分为主电路系统、辅助电路系统和电子与控制电路系统。 8、上海地铁的受电制式采用直流1500v 。 9、一般转向架支承车体的方式有心盘集中承载、旁承承载、心盘部分承载。 10、车体一般包括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 二、名词解释 1、车辆定距:车辆两相邻转向架中心之间的距离 2、二系悬挂装置:在车体与轮对之间设有两系弹簧减振装置,即在车体与构架间设摇枕弹 簧装置,在构架与轮对间设轴箱弹簧减振装置,两者相互串联,使车体的振动经历两次弹簧减振的衰减 3、再生制动:再生制动是把电动车组的动能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后,再使电能反馈回电网提供给别的列车使用。 4、一系悬挂装置:在车体与轮对之间,只设有一系弹簧减振装置,它可以设在车体与构架之间,也可以设在构架与轮对之间。

5、轻轨:是指车辆对轨道施加的荷载相对于城际铁路较轻,多为有轨电车系统发展而来的. 6、地铁:由于市中心的线路通常被铺设在地下隧道里,故称地下铁路 7、电阻制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加于电阻器中,使电阻器发热,即电能转变为热能。电阻器上的热能靠风扇强迫通风而散于大气中。 8、转向架轴距:轴矩是通过车辆同一侧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二垂线之间的距离;全轴距即最前轴到最后轴的距离 三、综合题 1、转向架有什么作用?有什么重要性?简述其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答:主要作用:支撑车体;相对车体可自由回转,使较长的车辆能自由通过小半径曲线;悬浮和减振车体,提高运行品质;加速和制动车辆。 重要性:轨道交通车辆的行驶轨迹是“不自由”的、受约束的,在特定的轨道中行驶;驱动车辆的电动机装在转向架上,直接驱动车轴,车轴和车轮紧配合成一体(轮对);特定的轨道不但承载而且提供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导向,司机室内没有方向盘之类的转弯装置;轮对的轴承盒弹性固定在转向架上;车厢则通过心盘和转向架连结,互相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分类: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 主要组成部分:轮对、轮对轴箱装置、弹性悬挂装置、构架、牵引电机与齿轮传动装置、转向架支承车体装置、制动装置 2、简述上海地铁二系弹簧悬挂的组成及作用。 答:二系悬挂组成:空气弹簧、垂向液压减振器、横向液压减振器、抗侧滚扭杆和横向橡胶缓冲挡。 作用:在车体和构架之间装设有空气弹簧和层叠式橡胶弹簧组合而成的弹性元件,它起着传递载荷、减振和消音的作用。当空气弹簧失效时,层叠式橡胶弹簧还起着应急维持最低限度运行的要求。在车体和构架之间还装有垂向液压减振器,用来衰减垂向的振动。 3、车体轻量化有何方法?采用铝合金车体有何优缺点? 答:p159 4、三项交流电机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定子由什么部件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转差率不能为零? 答:p193-195 1、运行列车的折返方式可以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2、闭塞就是保证在同一区间,只准许一列列车运行,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