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校 高一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并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第一个知识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后面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的必备基础知识,并且对“工业区位、旅游业区位”的学习起到示范性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地理1”和“地理2”的部分知识,已经掌握一部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基本上参与过农业劳动,对传统农业比较熟悉,但是对现代农业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是本节课难点。

【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收集身边有关农业生产活动

的资料,结合课堂活动,认识农业的概念、显著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以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本地八宝水稻案

例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区位条件的能力。

3、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热爱劳动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方法】

乡土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农业的概念、类型、特点,让学生查找收集与农业有关相关资料。通过择优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与资料,用PPT展示让学生观察总结农业的含义和类型及显著特点。

【教学过程】

1、结合材料一和示意图,说出影响八宝水稻种植有利的自然条件?

2、概述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交流展示与归纳总结学生:针对问题1、2进行小组讨论(先独立思考完成在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陈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其它小组

进行补充,让学生进行讲解。

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知识梳理与补充。

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

课堂归纳总结: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

1、让学生

体验知识的

生成过程,

加深对书面

知识的理解

记忆。

2、提高学

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

力,培养学

高铁

高速

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较,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是我们可以对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下面四幅图分别反应了人类对哪些自然因素的改造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先独立思考完成在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称述农业布局方案,让学生进行讲解。

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知识梳理与补充。

小结:

利用“扬长避短”的思维对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合理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

【板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含义

2、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2、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课堂训练】

1、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曾被带到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

2、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是()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4、近年来,哈尔滨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这些专营鲜花的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有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②快速的交通运输做保证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通过分析八宝水稻种植区位条件,使学生掌握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方法,结合八宝水稻种植业和荷兰鲜花产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新课标的课程为标准,以实践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农业生产的含义、农业的分类,以合作探究方法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特点:

1、该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编排,在案例选择上没有利用课本的案例,而是利用乡土案例,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课堂效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让学生课前收集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图片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制作课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效的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

4、学生创新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分析八宝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中能够结合生活提出“食物偏好、种植历史”等新的观点,在自然因素的改造利用与改造过程中能够自发的联想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公 开课课件、教案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时要借助实际的案 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 济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章分别介绍了农业、 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节为农业区位因素,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本节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每部分内容设计一个活动,分别是“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业区 位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很陌生。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比较陌生,很难激起他们的 兴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并不取自教材,以珠三角地区的变化讲述农业区位因 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图、文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 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呈现】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 【提问】我想把这两个地区的农业调 换一下,让湄南河平原发展放牧,澳 大利亚东南部发展水稻种植,这样可 行性高不高呢? 【讲解】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农 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这 是为什么呢?【思考并回答】不 行,因为①降水量 的差异;②劳动力 数量的差异;③市 场的差异等。 利用教材图片提 问,引导学生思 考,不同的地 区,农业区位因 素不同,从而导 致农业生产所选 择的对象和方式 不同。 呈现目标【呈现】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 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 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 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齐读】齐读学习 目标 呈现学习目标, 为学生的学习提 供方向和动力。 农业区位因 素 【提问】什么是农业? 【活动引导】这是前段时间很火的游 戏QQ农场,这节课我们改变一下身 份,我们每个人都是农场主,我们都 有一块农业用地,首先你需要确定这 块地在哪里、种什么、为什么种在这 里/需要哪些条件?以及为了获得最大 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板书】板书学生所提到的农业区位 因素,并分类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讲解】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首 先得选择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wher e),以及为什么种在这里,也就是农 业生产需要哪些条件(why)。这就是 农业区位。我们要考虑农业区位因 素,就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 方面去考虑。自然条件是基础,而人【回答】回答概 念; 【活动】讨论如果 有一块农业用地, 你会在哪里种什 么、为什么这样选 择。 【展示】展示自己 小组的讨论结果。 设计开放的讨论 活动并展示成 果,发展学生的 开放思维与聚合 思维,提高表达 能力。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解读:从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含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和主导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教材地位: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已经涉及了关于农业的知识,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等。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已经初步 涉及到区位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即建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析人类其他活动的区位选择,如工业区位选择等,打下基础。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 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学生首次接触,重点不是概念而是学会分析应用。所以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确立为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含义及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素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茶为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国家发展。 五、重点难点: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学生首次

3.1.1农业区位因素学案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的区选择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学会判读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重点) 3.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农业1.农业:是人类利用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的物质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举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季节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区位的含义 区位绝对区位 相对区位 ①以为主(如、) ②以为主(如、乳畜业)

日温差影响作物的品 质 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地形海拔影响农 业生产 的类型、 规模及 机械化 程度 平原地区一般地势 平坦,适宜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坡度 较大,适宜发展林 业、畜牧业 ①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成 为稻米产区,而赣南丘陵 则发展了林果业; ②东北平原农业生产规 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坡度 土壤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土壤结构、肥力、土层 厚度以及酸碱度等影 响作物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 土壤类型,种 植适宜生长 的农作物 ①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 酸性,适宜种植茶树、柑 橘;②碱性土壤适宜种植 沙棘、枸杞等 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 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 保证,而干旱半干旱地 区发展农业则需要急 定的灌溉水源 旱地区的农 业主要布局 在河湖水、地 下水和冰雪 融水等灌溉 水源丰富的 地方 我国新疆地区的绿洲农 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实例 市场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 类型、_____和_____关注市场动 态,种植市 场需求量大 的农作物 城郊地区距城市 近,多种植蔬菜、 花卉、水果等农产 品 技术良种 培育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 量,增加作物产量,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 产范围 农业技术通 过改善自然 条件和社会 经济条件来 影响农业的 区位选择 ①杂交水稻的发 明;②美国中部平 原农业生产机械化 水平高,劳动生产 率高③温室大棚的 使用使反季节蔬菜 得到普及 农机 使用 科学 灌溉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 运人和农产品运出对产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地区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 二、案例情景 情境:欧洲的菜篮子——西班牙埃尔埃希多在数万公顷的山坡上和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滩涂中有许多塑料温室,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穿过星罗棋布的新兴小城镇,路上昼夜奔驰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这里是有“欧洲蔬菜之都”称号的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省埃尔埃希多地区。谁能相信,这里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景气的牧场,收获微薄的葡萄园,毫无价值的地中海滩涂,就是当年这里的资产。然而,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辛勤的人们却在这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奇迹。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向欧洲国家运送400个冷藏集装箱的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间断。 图1为阿尔梅里亚省在西班牙的位置图2为埃尔埃希多在阿尔梅利亚省的位置 (一)过去篇:走进埃尔埃希多,看清农业区位之优劣材料一:大部分地貌为山地、丘陵和沿海滩涂。这里曾经是土壤贫瘠、烟稀少的荒芜之地。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材料二:图3为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为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图3 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 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埃尔埃希多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现在篇:深入埃尔埃希多,探究农业发展之出路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西班牙政府颁布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吸引本地以及外地农民和外国移民从事土地开发。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从以色列等国引入滴灌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改良: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过去的荒芜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然而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温室农业迅猛发展还导致西班牙沙漠增多,据2000年会议所提供的数据,西班牙1/5的土地被严重破坏,已逐渐荒漠化。 (2)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地区针对缺水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6分) (3)说明“三明治”式土壤改良方法的合理性。(6分) (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三、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 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 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 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 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 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 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 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 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农业生产 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 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 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学科地理学校年级高一使用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 单元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单元课时数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主题概述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下的产业区位,深刻影响并制约着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而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影响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大产业的区位选择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题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区位综合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我校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居民,所以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比较了解。对工业问题了解较少,而服务业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条件支持1.桌椅按照小组合作探究摆放,便于学生讨论,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 2.需要多媒体,音响可以正常播放,便于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 3.需要黑板,本单元涉及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需要讲授式教学和板书。 三、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单位教师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从多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地理问题能力,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章三节内容的布置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这条“内容要求”。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可以看出,本章强调的是“说明产业的区位因素”,手段是要“结合实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重点讲述以下两点:一是各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各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凸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进而通过实践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节内容作为第三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相关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学生对农业有一定了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并不取自教材,而是以阿荣旗水稻种植为基础讨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文字、图表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图表、文字材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地理实践力: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 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 素分析方法。(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人 地协调观) 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分别有哪些?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 的? 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 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 别指哪些部门?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 (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 (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 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2)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3)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特别提醒]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影响相对变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农业的自然因素变化较大。( )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 3.近年来水稻种植的界线不断北移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 4.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主要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有关。( ) 提示:1.×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3.×近年来水稻种植界线北移,除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外,主要是良种的培育。 4.√阿根廷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主要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有关。

2020-2021地理中图版(2019)第二册教师文档:第3章 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师文档:第3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含解析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结合资料,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综合思维) 2。结合地理资料,学会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区域认知) 3.根据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 4.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地理实践力) 一、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1.农业概念: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以及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和养殖等途径,来获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 (1)按农业生产对象划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业

和栽培业等. (2)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3.农业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最为广泛。 (1)地球陆地{约11%是耕地,约24%是草原和牧场 约31%是森林和林地 (2)海洋和内陆水域:渔业生产。 1.自然因素

(1)市场:影响农产品的品种和规模。 (2)交通运输 ①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②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保鲜、冷藏技术广泛应用,那些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对靠近市场的要求降低,且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的区位选择可以远离市场。 (3)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5)劳动力: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 (3)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4)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一定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 (5)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提示:(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3)√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因为农产品必须拿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价值,进而盈利。 (4)×主导因素可以是有利条件,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5)B[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二册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二册知识点提纲 目录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第二节人口迁移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城镇化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战略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人口分布状况 (1)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2)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长期定居。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规律 (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尤其在北半球 20°—60°地带最为集中。 (2))近海岸规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近海拔规律:近 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地区。 (4)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1)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5%。 (2)各国人口分布不平衡:截止 2018 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孟 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俄罗斯、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美 国、墨西哥、巴西等。 人口稠密区包括地区特点 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等地这两个地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 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大多 数聚居在城市 北美东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6.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寒冷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干热 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湿热 青藏高原高寒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和矿产资源等)。 (1)气候: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较为集中。 (2)地形:①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 ②高原地区、高山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或无人定居。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最新)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目标导学法、实例导思法、引议释疑法、点拨破难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说教法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业的概念,接着说:“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图片法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之前的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也与本节课联系紧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含“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会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会考知识点提纲 ➢必修第一册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天体及天体系统 1.天体的类型: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空间垃圾 2.天体系统: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高温高压的条件,4H →→→He) 3.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外力作用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 (3)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4.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1)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 原理描述 空间分布影响因 素 由低纬向高纬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时间(季节)分布: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例如北半球夏季辐射强于冬季。 (考虑降水时间因素,旱季强于雨季,例如长江流域5~6月份梅雨天气,辐射少)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活动的概念 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太阳外部的大气层,其结构主要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递减 由沿海向内陆 递增 天气因素 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处太阳 辐射强 地势低处太阳 辐射弱 地势因素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巩固提升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完成1~3题。 1.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2.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3.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土壤盐碱化加剧 解析第1题,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故新疆北部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第2题,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故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第3题,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

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可能上升;棉花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一定下降;合理用水,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 2.D 3.C 平谷平原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燕山山麓,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山间小盆地,该地区多河流,周围群山有大量富钾火山岩。平谷大桃以个大、色艳、甜度高而享誉海内外。据此完成4~5题。 4.平谷平原生产优质大桃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 A.充足的热量 B.特有的土质 C.充足的光照 D.复杂的地形 5.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平原的大桃远销海外,主要得益于(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税收政策的变化④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题,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富钾火山岩”可知该地的土壤中钾元素较多,有利于农作物质量的提升。第5题,农产品销售范围的扩大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5.C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安岳县是我国最大的柠檬生产基地。当地年均气温17.6℃,极端最低气温-1.4℃,年均降水总量1025.8mm,空气相对湿度81%。地形以丘陵为主,紫色土广布。2018年安岳柠檬进军国际市场,广受消费者青睐。据此完成6~7题。 6.安岳柠檬( ) A.喜肥耐涝 B.喜光耐寒 C.喜干耐贫瘠 D.喜暖湿耐阴 7.提高安岳柠檬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 )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 B.降低劳动力成本 C.运用网络平台销售 D.加大科技投入 6题,根据“当地年均温17.6℃,极端最低气温-1.4℃,年均降水总量1025.8mm,空气相对湿度81%”可以判断柠檬喜暖湿;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缺乏太阳辐射,故柠檬耐阴。第7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新课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难点】 结合案例,学会农业分析区位因素,并理解区位因素的时空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观看视频《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师:观看视频,思考: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一成不变呢? 你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 生:学生讨论回答,注意老师的引导和分析,没有固定答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铺垫。【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不同历史阶段主导因素的变化 师: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生:(可能的答案)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过渡: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农业机械的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以及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农药和化肥的推广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板书)2.自然因素的变化①培育良种 师: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过去只能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种植。但近几年我国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在32°N的浙江北部种植。

(板书)②改造水分条件 师:宁夏固原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早期缺水问题不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也变得相当困难。 随着黄河水调蓄工程建设,当地水资源问题得以改善,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繁育基地,发展节水技术和作物品种耐旱特性的改良,使得干旱地区也能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③改善热量条件 师: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高中地理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训练题(含答案)

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2.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 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 读“美国本土某气候类型和某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 4.图中农业带种植的农作物具有的特征是() ①喜温、喜光②喜冷、喜阴③植株高大,需水量大④植株矮小,需水量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 6.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的牛奶完全由甲地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②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 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背诵 提纲 2.1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规模较小;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点缀其间;商业用地等级较低、规模较小。一定规模的乡村会出现一些公共设施,如村民文化广场、祠堂等,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等。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居住区,质量上分为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前者多位于城市外围,与高坡、文化区相连;后者多位于城市远离铁路和机场、环境好(位于上风向,河流上游)。城市中工业区分布在城镇外围、沿河流、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线分布。这是因为地价低、避免污染城区、便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工厂布局原则是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气候区布局在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有风频的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水污

染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固体废弃物污染应远离城区、远离农田。 商业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因为人流量大(市场最优)、交通便捷(交通最优)。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表现为地租),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典型案例。20 世纪90年代,蛇口工业用地迅速扩张;21世纪后,工业区向 外迁移。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地地租水平上升,工业区付租能力不及商业区付租能力;二是位于市区中心部位的工业区会造成环境污染。市内部,与低地、工业区相连,该功能区选址的条件是市内交通便利区。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讲义(知识梳理+例题透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生产 1.定义: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 二、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农业区位影响因素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 1.自然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2)水源: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 (3)地形: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②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③经济发展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④城镇化的推进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