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材分析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3.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里的“水土异也”,请同学们思考下晏子为什么会这样说。

(2)通过两组图片导入,引出学生对农业的思考。提出农业和农业区位(a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b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因素。)的概念,进行板书说明。

2.课件过渡

首先介绍水稻习性:好暖喜湿、短日照、齐穗期的时候均温要高于20-22度,年降水量在750mm以上。再比较课件上的三幅图,让学生思考哪两幅图和水稻的生产关系更密切。启发学生知道降水和气温与水稻的联系最大,得出答案后,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分析案例

(1)分别用中国的降水量图和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中国水稻的分布,解释中国水稻分布的情况。得出其中的自然因素,依次板书下来,即是气候、地形、土壤。

(2)再通过三个案列的分析

分别是“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在南方超市销售的东北大米和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的政策”的例子。用板书的方式得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社会因素,即是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

(3)最后得出一个总结性的脉络结构图。如课件展示。这里提出我们对自然条件可以利用和改造,而社会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反馈练习

用习题来对内容进行回顾学习,并解释清楚每个答案的由来和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5.课堂小结

回到我们导入新课的那个问题:“水土异也”。

同学们现在用几分钟思考下这个问题,看怎样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解释(用提问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思考的机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

三大区位因素。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八、课后作业

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研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你家乡农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九、板书设计

首先板书标题,再结合教学的进度依次板书。

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广:农、林、牧、副、渔

狭:种植业

2、农业区位的概念:(1)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因素。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利用、改造)

社会社会: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变化、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 能够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2. 概念解释: 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自然因素: 讲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人文因素: 讲解不同的人文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交通、市场和政策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人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和分析。 6. 总结: 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组织讨论法: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不同区位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总结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班级内设立小组或班级竞赛,以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 1. 农业区位因素 2. 自然因素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 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7. 经典案例: 江南水乡地区 自然因素: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人文因素:古代农业技术水平高,发展了灌排系统。现代市场需求大,水稻的收购、加工等环节比较完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体评价:江南水乡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加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 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 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 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开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复习导入: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人口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开展都需要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需求离不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根底产业:农业。 自学检查 切块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 问题设置:农业区位含义?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你认为哪些因素比拟重要? 1.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交通等。技术条件因素: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 3.说一说自己认为重要的因素,给出图例并判断,加深对因素的理解。 切块二、案例分析、总结方法 案例1: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1.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方法总结:总体评价、关键因素法 3.练习:找出以下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当,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地形〕 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 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区。〔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区。〔水源〕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可以《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能正确指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对章丘区大葱种植业的发展案例进行探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树立起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分析] 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难点:分析主导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 1、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进行情境式教学; 2、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准备] PPT、学案、课本 [教学过程] 课前: 学生观看24 节气图片,预热课堂。 导入新课: 师:今天是4 月20 号,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有谁知道是什么日子。 生:谷雨。 师:谷雨是干什么用的?“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这一天适合播种移苗。从此,我们可以看出,24 节气是用来指导我国农事活动的补充立法。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我国对农业活动的重视程度就非常高。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与农业相关的地理知识——农业区位因素。(以生活中

的地理知识为引,导入课堂) 展示学习目标 (使学习有的放矢,明确目标) 认识农业 师:我们口口声声说农业,那到底什么是农业?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学生意识中的农业) 师: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从而获取生产生活用品的物质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教师总结) 认识区位 师:认识了农业,那什么是区位呢?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学生理解的区位概念) 师: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位置+联系。包括位置和该位置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教师总结) 师:农业区位,就是农业的地理位置和农业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师概括农业区位的含义) 创设情境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农业活动呢?今天咱们都来当一回农业专家,分析分析影响农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来看一则案例。大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章丘大葱,远近驰名,营养丰富,爽脆可口。为什么在章丘种出来的大葱,优质可口?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区域认知意识、认知能力。) 合作探究一 下面,咱们根据手中所发的材料,分析一下,影响章丘区大葱种植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说说你的理由?要求: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限时3 分钟。(以章丘大葱为例,分析影响农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 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从材料中挖掘信息,总结发言。(学生分组讨论,推选本组代表归纳讨论结果,并将其记录在学案上,形成本组观点。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 师:经过咱们的不懈努力,答案慢慢的浮出了水面。究竟有哪些要素在影响章丘大葱种植业的发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总结答案,点评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刚才大家说的已经非常全面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将它们进行适当的分类。(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过渡: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解读:从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含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和主导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教材地位: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已经涉及了关于农业的知识,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等。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已经初步涉及到区位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即建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析人类其他活动的区位选择,如工业区位选择等,打下基础。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学生首次接触,重点不是概念而是学会分析应用。所以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确立为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含义及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素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茶为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国家发展。 五、重点难点: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学生首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难点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 七、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暖课】 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 【新课教学】 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可以看出农业作用的对象就是植物或者动物。广义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而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读图]读教材第6页图5。4,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教师归纳: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7页图5。5,思考以下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条件和趋势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进而为我们分析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PPT; 2. 教学素材: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学生自主探究(5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思考。

2. 课堂讲授(25分钟) (1)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内容,例如土地、气候、水资源、交通、市场等。 (2)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10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例如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要求逐渐降低,农业生产向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片平原地区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等。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0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数据和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例如土地资源的减少导致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适应和调整等。 3. 提问互动(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例如:你觉得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4.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简要概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学科地理学校年级高一使用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 单元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单元课时数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主题概述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下的产业区位,深刻影响并制约着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而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影响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大产业的区位选择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题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区位综合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我校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居民,所以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比较了解。对工业问题了解较少,而服务业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条件支持1.桌椅按照小组合作探究摆放,便于学生讨论,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 2.需要多媒体,音响可以正常播放,便于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 3.需要黑板,本单元涉及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需要讲授式教学和板书。 三、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2.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思考温室、大棚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什么条件,使得其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进行农业生产?温室蔬菜能远销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什么? 答案改变了热量条件。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1.不利自然因素的改造 (1)热量不足: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地温低时可用盆栽并用支架支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2)光照不足:室内用日光灯、反光镜;果树下用反光纸等。 (3)水源不足:用日光温室改善热量条件,调节蒸发;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适当抽取地下水等。 (4)地形不利:改造地形,发展梯田;选择河谷平原、河漫滩等地。 (5)改造红壤:掺沙;补充熟石灰(草木灰),增施有机肥;种茶树或松树等。 2.农业人文因素的变化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 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收:①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②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③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④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生态可持 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细化课标素养要求 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什么?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有何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 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易误点拨]__气候因素中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 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

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什么是农业地域?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成因与实质是什么? (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2)实质: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特别提醒] (1)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不等同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 (2)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有利影响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不利影响不合理生 产强度 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单位教师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从多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地理问题能力,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章三节内容的布置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这条“内容要求”。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可以看出,本章强调的是“说明产业的区位因素”,手段是要“结合实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重点讲述以下两点:一是各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各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凸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进而通过实践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节内容作为第三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相关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学生对农业有一定了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并不取自教材,而是以阿荣旗水稻种植为基础讨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文字、图表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图表、文字材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地理实践力: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地域文化 • 1.文化具有地域性 •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 3. 地域景观的类型 • 4. 城乡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 3.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 城镇的色调、色彩---- 深厚的文化底蕴 •(1)我国江南城镇----粉墙黛瓦 •(2)意大利佛罗伦萨----黄橙交织 •(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 • 2. 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1)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 •(2)一座城镇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 3. 城镇景观的设计要融合地域文化 [新课导入]: 出示“广西桑田”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人文因素对经济活动都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的经济部门面言,影响是不同的。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一、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生产活动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图3.2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3.2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及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及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 2 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及区位选择 四、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谈话法 五、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内容。想一想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大产业活动中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PPT】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师】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生长受什么条件影响最大(自然因素) 【PPT】景观图片:我国农业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南稻北麦,冬耕西牧的特点,反映出农业有什么特点?(地域性)农民一年当中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反映出农业生产还具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过渡】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后,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能不能调换一下?(不能)为什么?(农业生长受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类比这个方法我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这三大类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 首先学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起自然因素,大家说自然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熟悉自然因素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PT】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有利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昼夜温差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为例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为例 一、大单元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指导思想: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能够解释不同地方人们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依据,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以此为依据,设计单元教学,共二课时,选取典型案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通过对某地农业选择的变化案例的思考,归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多变的,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改造自然因素,实现农业增产;通过农场生产虚拟安排,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形成人地协调观。 2. 教学设计的学科理论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分析某一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炼农业区位因素,并通过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思考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农业区位选择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案例教学,在深入剖析一个案例后,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将所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其他区域和其他案例,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内容为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共五章,“产业区位因素”是地理学重要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也是必修二的核心内容之一,放在第三章讲述,居于教材的核心地位。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又分为三节,分别是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服务业的区位,本主题是“农业区位”,位于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区位理论及应用”的开篇,在本章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为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的教与学做着学习方法上的铺垫,主要讲述农业区位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分析到归纳、单一到综合的思维学习过程。 计划分2课时完成“农业区位”主题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自然因素、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第2课时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包括: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位选择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农业区位进行选择和评价。 2.学生情况分析: 首先,高一下学期,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地理空间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次,学校地处北京市郊区,大部分学生家长原来是农民,一部分学生也帮助家长做了一些农活,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学生对于农业生产并不陌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再次,农业区位的概念是首次接触,学生还是会感到陌生或者说对这一专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案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案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