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务型教学已深入人心。在英语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知识,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英语学科中的任务型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选择任务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也要注意社会、生活、交际、跨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要融哲史、文学、艺术、环保、法律于一体,使学生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 Cute Smoker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轵城二中张静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都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就自然产生。Long(19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设置要以意义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沟通;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1、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习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已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这一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现化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用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本身。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将其简化为“三化”,即: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教学任务真实化。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先引入任务。 2、任务环( task circle): a、任务(task)即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即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即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额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

《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试卷

Firstly,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ethic devotion. The teacher should be a model and set a good ex ample to his students because most student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ir teacher’s behavior unconsciously. A teacher with extreme high level of morality often has a pote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his students, rat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teaching standard. So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show their mor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To be specific,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fair, not only should he be fair to his students, such as treats them equally, and “partiality” is forbidden, but he sh ould properly regard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esides, he should be kind and ready to help his students both in study and life. What’s more, he should be enthusiastic to his students, and has full passion for his teaching; he should be caring to his students, sometimes, only a caring look, a trusting encouragement, or a mild smile from the teacher is enough to touch the students’ hearts. In addition, hard-working and attentive are necessary fo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thic devotion dur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econdly,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personal styles. A good teacher makes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Many teachers always keep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all the time so that the students feel it difficult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s on what the teacher are saying. As a result, the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larges. Supposing the language teacher has distinct personal style during the teaching,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For example, he can make his teaching dynamic by body languages, or demonstrating performance; he can be patient enough and never give up any student,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are really mischievous and indocile; he can be creative, teaches in creative ways and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 open-minded. Meanwhil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can be discipline and authoritative, he should be strict with students when it’s necessary. It’s important to find his unique person al styles when a teacher is teaching. Last but not least,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capable enough in your own language ability. He should obtain the capability to have language usage well in hand, and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western culture. If so, he can be more knowledgeable and informed. What’s mor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versatil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focus on realistic communication. Moreove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 and armed with a range of skills, strategies and information. Before he gives his students a glass of water, he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it. He should grasp a large scope of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take the essence of it, then transfer it to his students. Besid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skilled in lesson plann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He should be reflective and keep on reflecting on his classes and his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in this way he could make progress quickly; he should be resourceful, and have a quick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y. In addition,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duty of a teacher is get experience about teaching, which is called th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he would be able to develop hi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n addition,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er, and make sure that he keeps improving himself in his professional field, and he should always test himself by the feedback from his students, and reflect on his work. As the society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now, the students today are quite different: they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demand a higher standard for teachers, which is a challenge for us.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try to be as good a teacher as we can. As the students of an normal university, besides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have our own mind, practice our teach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this part,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 about my plan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 So, what we expect from our language teachers? Capable, humorous, responsible, kind and so on.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辅修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Unit 1 Part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statement or question. 1. Mu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_____ _____ A. experiences B. wisdom C. knowledge D. parents 2. What is the basis for syllabus design,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the classroom? A. teaching attitude B. definitions of language C.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D. functional view 3. What does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4. What doe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5. What doe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behaviorist theory? B A. Grammar translation B. Audio-lingual C. 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7.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o-lingual method? https://www.360docs.net/doc/544291246.html,nguage is learned by constant repetition and th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teacher B.Mistakes were immediately corrected, and correct utterances were immediately praised. C.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create their own sentence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rules. D.Both A and B. 8.Which three groups can summarize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A.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B. 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C. Individual freedom,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D. Ethic devotion, personal styl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9.What are the purposeful preparation that a language teacher normally receives before he start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s B.Learning the received knowledge C.Learning from one’s own experiences as a teacher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06-06T15:55:08.3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作者:李鸿霞 [导读]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南江 636600)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综合地应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模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任务设计脱离实际,任务前准备不充分,任务后评价单调,任务过于繁多或过于简单。 Wills(1996)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即“提供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和“应循环地适当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一、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人情感体验来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因此,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人教版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的Warming up 部分,可以开展任务型写作课,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5.12汶川地震”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对此次大地震的感想(尤其强调要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记录员写下组员们的感悟。 3、派小组代表发言,表达对生命无价的感悟。 4、教师把精彩的观点和表达记录在黑板上。 这几个环节营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原先的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二、任务活动中倡导互动与合作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人教版选修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时,可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Task: Debate on “Since China hosted the 2008 Olympics, what has the Olympics brought to China, positive effects or negative effects?” Group Work: 1、学生自愿组合成正方和反方。 2、小组成员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材料、记录、辩论(由口语表达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承担)。 4、小组内操练模拟演讲。 5、正式组织正、反方辩论。 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其它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小组内成员也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高效。 三、任务实施过程中体现层次性与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的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按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会使一些后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阻碍优生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所具备的“多样性”恰好弥补了原本的“单一性”,同时还能帮助体现“层次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如人教版选修9 UNIT 3 “Australia” 一课,可结合Teaching Aim和 Teaching Theme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型活动,如Pre - Reading阶段的课前演讲、预测、制作内容提纲。此外,为拓宽学习渠道,在条件允许下让学生课前利用音像、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查寻相关的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进行课前预习,互换各自搜集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在语境中理解学习相关词汇,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在While -Reading 阶段进行深层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写便条,填写未知信息,猜测、续写故事结局。在Post-Reading 阶段的解决问题中,可以采访、报道,写日记、讲写故事、调查。甚至可把活动引向课外,如就某个话题向亲友发电子邮件,用IP卡和国际笔友交换看法,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写出体会,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研结论。 四、重视任务活动后对学生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一句“Very good”就打发过去了,其实,认真评价任务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好处。教师可尝试从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26小袁云 一、前言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教学《新标准英语》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 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为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教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羞怯感。任务型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画、玩等活动不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摘要】 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成功进行课程改革保障条件之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育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我认为,任务型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任务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差异在于它注意信息沟通任务,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一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从而学习语言。 【关键词】 变换互动兴趣交流 【正文】 通过国家组织的国培学习,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自己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很大的改进,并对教学过程也有了一定的深刻认识。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建一个有层次的连续活动,并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其特点在于: (一)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后,初步调整了学生认知结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提高了,他们不再是学习的“被动客体”,而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由此产生了内在的推动力。通过多次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调动了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硬着头皮学”“索然无味”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 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02T15:11:24.4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作者:吴宝山 [导读]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吴宝山733000 [摘要]:自《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真实性、“任务链”、可操作性、兴趣性等原则;设计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任务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对任务结果展开有效的评价;同时要注意自身在任务实施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使任务顺利、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权威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这样的特点: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师的教学以词句翻译为重,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受以上教学方法的影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标志着英语教学领域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将学习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等活动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使用所学语言并逐步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境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 3、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语言、情境要真实 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感悟和学习语言,设计任务所需的情境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 要强调的是,真实不是拿来就用,因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可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无直接的关联,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加工、设计,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2、任务的“链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低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低级任务的过程循环,并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单个任务构成“任务链”。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之前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 3、形式和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4、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 6、活动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