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 (丝状真菌)

霉菌 (丝状真菌)

霉菌(丝状真菌)

霉菌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霉菌外文名称molds 基本单位菌丝宽度2~10微米目录1?简介2繁殖3霉菌的预防4霉菌环境对食品影响5霉菌毒素对鸡蛋的危害6霉菌中毒的防治对策7霉菌性膀胱炎8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毒素简介

一、疾病概述 谷物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发生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它们是由与各种植物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霉菌生长条件的改变造成的。兽医遇到的大多数霉菌毒素问题涉及饲料谷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棉籽)。霉菌生长需要易于获得的碳水化合物(由谷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2~25℃;Wilson和Abramson,1992)。植物或霉菌 应激因素(如:干旱、环境温度过高、虫害、收割时的机械损伤、植物活力降低)使作物植株易受产生霉菌毒素的有毒霉菌的感染(Richard和Cole,1989;Ominski等,1994)。环境和植 虽然霉菌与霉菌毒素形成有关,但不能使用简单的肉眼观察和谷物或饲料的培养检测确定其对动物的安全性。许多产生毒素的霉菌品系可以在谷物中不产生霉菌毒素,因此孢子计数或霉菌生长程度与霉菌毒素存在之间的关联很少。相反,饲料中未检出霉菌孢子并不意味饲料中不存在霉菌毒素,因为碾磨过程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霉菌总数可能会减少以至霉菌生长不明显。然而,常见的霉菌毒素能耐受杀死霉菌的高温,所以霉菌毒素可能会持续存留于未受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中(Osweiler等,1985) 公认的两大类霉菌为田间霉菌和仓库霉菌(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Wilson和Abramson,1992)。在收割前的作物中有田间霉菌生长。镰孢霉(Fusarium spp)被认为是常见霉菌毒素的一种来源,它们生长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70%)和作物含水量(>23%)。田间霉菌经常引起胚珠死亡,种子或核仁皱缩,胚虚弱或死亡。表示这种效应程度的术语叫&34;风化&34;。由于谷物贮藏期采取防止腐败的措施,因此不存在田间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田间霉菌在收获后生长得很差,如果干燥的谷物受潮,在贮藏期田间霉菌也不会再生长,也不产生毒素(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 仓库霉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它们产生的几种霉菌毒素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这些霉菌甚至在湿度为14%~18%和温度为10~50℃条件下也可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仓库霉菌,经常在 霉菌毒素是偶尔发生的,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Pier,1981)。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某些特定霉菌毒素的高发区。然而,早霜、干旱和虫害等当地条件严重地影响着霉菌毒素产生的地区性。另外,谷物和饲料产品的长途运输,以及混合和运输对谷物造成的损伤,和不适宜的贮藏等 环境和管理条件可影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动物接触霉菌毒素。过筛过程可使谷物受损或破碎并出现轻质谷粒,在上述谷物中霉菌毒素浓度较高。过筛物用于饲喂农场动物或在收割季节当地出售,接触高浓度霉菌毒素的机会将会增长。 如果谷物生产者同时也喂养仔猪,在收割季节可能给母猪短期饲喂劣质谷物。贮藏于稍高于最适温度的谷物,可继续呼吸并产生水分;最终,部分粮仓可达到开放贮藏的湿度,从而促进霉菌生长和产生毒素。秋、春季节,由于冷、暖温度交替有利于粮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每当受霉菌污染的谷物破裂或粉碎后,其具有保护性的种衣破裂,这样的谷物易被霉菌感染。贮存于温暖、潮湿条件下(例如苗圃)的饲料,仅在数天时间内即可发霉并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中毒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易感动物接触被污染的谷物。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被认为是霉菌毒素中毒的易感因素,但文献报道的实例很少。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代谢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原形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一)分类 曲霉(Aspergillus)种类很多,达900余种,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念珠菌目、念珠菌科、曲霉菌属,少数菌种具有有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常见的曲霉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 毛霉主要是毛霉科,毛霉科中的根霉属(Rhizopus)、梨头霉属(Absidia)、毛霉属(Mucor)、根毛霉属(Rhizomucor)是常引起毛霉病的菌,其中以根霉属最为常见,尤其是少根根霉(Rhizopus arrizusFisher1892)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 et prinsen Geerlings1895)两种最多见。 镰刀菌属(Fusarium)又称镰孢霉属,目前属内含有20多个种,常见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主要有茄病镰刀菌(F. solan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层生镰刀菌(F. p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等。 (二)临床意义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到目前为止,20~30种可导致人类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正常人体对曲霉有极强免疫力,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能致病,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尤其是AIDS等可诱发曲霉病。此外,现已有动物试验证明曲霉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可能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有关。 毛霉可致毛霉病,本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血病、长期应用化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最易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此外还可发生于肺部、胃肠道、皮肤等处。由于毛霉病发病急、进展快,疾病的诊断常在病死后尸检才明确。 镰刀菌生态适应性强,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生活。镰刀菌可引起眼内炎、角膜炎、溃疡、甲真菌病、皮肤感染、脓皮病、关节炎、肺炎部感染、心内膜炎、脑脓肿和真菌血症等。

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霉菌)分离筛选方法 霉菌生长在偏酸性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种类多,形态各异,细胞结构多样。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统称,同酵母菌一样不是分类学的名词。 一.丝状真菌(霉菌)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 PDA 培养基: 马铃薯一葡萄糖培养基(同酵母)并添加80%乳酸数滴(5mL/L )或0.05 %去氧胆酸钠以抑制细菌生长,葡萄糖改为蔗糖。 注:土壤适于马丁或马玲薯一葡萄糖培养基 ,河泥 霉变材料 生物膜适用于查 氏 马丁培养基或PDA 培养基 1.2 察氏培养基:蔗糖30g/L FeSO 4 0.01g/L NaNO 3 2.0g/L MgSO 4 0.5g/L KC1 0.5 g/L K 2HPO 4 1.0g/L PH6.7-7.0 1.3马丁培养基: 葡萄糖10g/L 蛋白胨5g/L KH 2PO 41g/L MgSO 40.5g/L 孟加拉红 (0.1%)3.3mL 灭菌后使用前加入。临用时每升培养基加入 1.0%链霉素 3.0mL PH 自然。 1.4特定培养基:橘皮培养青霉 甜酒曲培养根霉。 2.分离纯化:混菌和涂布法 将样品梯度稀释(10-4、10-5、10-6),混菌和涂布于平板,25-28℃倒置培养3-7d , 挑取不同典型单菌落孢子或菌丝进行反复划线纯化。据菌落质地、颜色是否纯培 养物,若有杂菌重复纯化一次。对于形成固定菌落的(青霉 曲霉等)可用稀释 平板混菌法分离纯化,菌落不定型蔓延繁殖的(根霉 毛霉),两菌落及易接触混 杂,分离时采取较高稀释度或以培养16-24h 内生长菌丝接种。 根霉菌分离筛选: 属于毛霉目,蔓延繁殖,没有一定的菌落形态,易与其他霉菌混生,故分离时采 取大稀释度,早移植,可在培养基添加0.1℅去氧胆酸钠,防止蔓延。可利用形 态特征鉴别。 样品:酒药 培养基:葡萄糖豆芽汁培养基(豆芽汁100mL ,酵母膏2g 葡萄糖 3g PH 自然。豆芽汁制备:黄豆100g ,加水1000mL ,煮30-40min ,取汁备用)。 分离:颗粒菌体分散,梯度稀释至10-8 混菌法25℃ 16-20h ,观察有无菌丝生长,由于菌丝细短,颜色与培养基相似,不易发现,故在光线处斜视才能发现,用接 种钩或菌种针挑挖菌丝一段(一小块),移植于斜面培养基25℃培养3d , 鉴定:根据形态鉴别根霉,必要时通过生理生化予以验证。性能测定:用米粉或 麸皮固体培养测糖化霉活力,以定优劣。 黑曲霉分离筛选: 有固定菌落形态,一般分离法分离,曲霉分生孢子多,团聚紧密较难分散,制备 孢子悬液时,加入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月桂基磺酸钠(分散剂),玻璃珠打散 效果也可。黑曲霉糖化霉菌株,选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或米曲汁 麦芽汁培养基(1-2 ℅淀粉),通过测量透明圈直径大小,代表糖化力高低。 种曲分散,梯度稀释至10-7 取不同稀释度涂布于平板,28-30℃培养1-2d ,待 初生菌落,切忌长成分生孢子。在菌落周围滴加碘液,挑取透明圈大的菌落转接 于淀粉察氏培养基斜面,28-30℃培养5d. 性能测定:经固体麸皮培养基培养,测各菌株糖化酶活力。 二.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种的复壮 1.培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用PDA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霉菌)分离筛选方法 霉菌生长在偏酸性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种类多,形态各异,细胞结构多样。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统称,同酵母菌一样不是分类学的名词。 一.丝状真菌(霉菌)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 PDA 培养基: 马铃薯一葡萄糖培养基(同酵母)并添加80%乳酸数滴(5mL/L )或0.05 %去氧胆酸钠以抑制细菌生长,葡萄糖改为蔗糖。 注:土壤适于马丁或马玲薯一葡萄糖培养基 ,河泥 霉变材料 生物膜适用于查氏 马丁培养基或PDA 培养基 1.2 察氏培养基:蔗糖30g/L FeSO 4 0.01g/L NaNO 3 2.0g/L MgSO 4 0.5g/L KC1 0.5 g/L K 2HPO 4 1.0g/L PH6.7-7.0 1.3马丁培养基: 葡萄糖10g/L 蛋白胨5g/L KH 2PO 41g/L MgSO 40.5g/L 孟加拉红 (0.1%)3.3mL 灭菌后使用前加入。临用时每升培养基加入 1.0%链霉素 3.0mL PH 自然。 1.4特定培养基:橘皮培养青霉 甜酒曲培养根霉。 2.分离纯化:混菌和涂布法 将样品梯度稀释(10-4、10-5、10-6),混菌和涂布于平板,25-28℃倒置培养3-7d , 挑取不同典型单菌落孢子或菌丝进行反复划线纯化。据菌落质地、颜色是否纯培养物,若有杂菌重复纯化一次。对于形成固定菌落的(青霉 曲霉等)可用稀释平板混菌法分离纯化,菌落不定型蔓延繁殖的(根霉 毛霉),两菌落及易接触混杂,分离时采取较高稀释度或以培养16-24h 内生长菌丝接种。 根霉菌分离筛选: 属于毛霉目,蔓延繁殖,没有一定的菌落形态,易与其他霉菌混生,故分离时采取大稀释度,早移植,可在培养基添加0.1℅去氧胆酸钠,防止蔓延。可利用形态特征鉴别。 样品:酒药 培养基:葡萄糖豆芽汁培养基(豆芽汁100mL ,酵母膏2g 葡萄糖3g PH 自然。豆芽汁制备:黄豆100g ,加水1000mL ,煮30-40min ,取汁备用)。 分离:颗粒菌体分散,梯度稀释至10-8 混菌法25℃ 16-20h ,观察有无菌丝生长,由于菌丝细短,颜色与培养基相似,不易发现,故在光线处斜视才能发现,用接种钩或菌种针挑挖菌丝一段(一小块),移植于斜面培养基25℃培养3d , 鉴定:根据形态鉴别根霉,必要时通过生理生化予以验证。性能测定:用米粉或麸皮固体培养测糖化霉活力,以定优劣。 黑曲霉分离筛选: 有固定菌落形态,一般分离法分离,曲霉分生孢子多,团聚紧密较难分散,制备孢子悬液时,加入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月桂基磺酸钠(分散剂),玻璃珠打散效果也可。黑曲霉糖化霉菌株,选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或米曲汁 麦芽汁培养基(1-2℅淀粉),通过测量透明圈直径大小,代表糖化力高低。 种曲分散,梯度稀释至10-7 取不同稀释度涂布于平板,28-30℃培养1-2d ,待初生菌落,切忌长成分生孢子。在菌落周围滴加碘液,挑取透明圈大的菌落转接于淀粉察氏培养基斜面,28-30℃培养5d. 性能测定:经固体麸皮培养基培养,测各菌株糖化酶活力。 二.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种的复壮 1.培养基:

实验六 丝状真菌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六丝状真菌形态特征观察 杨明轩生物111 1102040128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并描述真菌菌落特征。 2、掌握制作水压片观察真菌的方法。 3、区分丝状真菌的军体特征及其形态特点。 二、实验原理 毛霉和根霉都属于真菌的结合菌门。菌落生长迅速,表面呈棉花样,初为白色,以后变灰至褐灰色。菌丝单细胞无横隔,有分支,多核。毛霉无假根;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死。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孢囊梗直接由菌丝体上长出,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囊,孢囊成熟破裂后,露出囊轴,囊轴基部与孢囊梗连接处称为囊托。毛霉无囊托,根霉的假根上方产生孢囊梗。孢囊孢子呈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常为异宗配合。这些结构均可通过水压片进行观察。 很多青霉、曲霉及镰刀菌尚未发现它们的有性生殖阶段,称为半知菌。这三种菌的无性生殖阶段均有特征性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和分生孢子着生方式。青霉菌落多为灰绿色,菌落质地绒状、絮状、绳状或束状,成熟后表面呈粉末状。青霉菌丝可直接分化为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具有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分枝,其上着生几轮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球状或卵状的绿色分生孢子。曲霉菌落呈绒毛状或絮状,表面有同心圆形的轮状带。分生孢子梗长在厚壁的足细胞上,不分枝,顶端膨大呈球形、椭圆形或棍棒状顶囊。其表面着生一层或两层小梗,下层为柱状初生小梗,上层为瓶装次生小梗,顶端着生成串的球状分生孢子。镰刀菌菌落呈绒毛状,多为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菌丝分隔有分枝。具有两种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其顶端有链状或假头状着生的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其顶端着生镰刀状大型分生孢子多隔,单生或丛生。 三、实验材料 1、菌种:毛霉(Mucor sp.)“+”“-”型菌株、根霉(Rhizop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 曲霉(Aspergillus sp.)、镰刀菌(Fusarium sp.) 2、浮载剂:乳酸酚溶液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2、观察方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 Rhizopus sp. ) ,毛霉( Mucor sp. ),培养 7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 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 扎后于110℃灭菌20~30分钟,烘干备用。 (2)、琼脂薄片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各6~7ml 注入另两个灭菌 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将其 切成 1cmx1cm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 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

(推荐)霉菌试验标准和条件

霉菌试验 ?一、概述 ?二、霉菌的试验方法 ?三、防霉措施 ?四、有关标准 概述 ?霉菌的危害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的目的 霉菌对材料和产品的影响 ?直接危害是霉菌生长食取材料中的有机成分,直接导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物理性质变化等。间接危害是霉菌分泌的新陈代谢排泄物有机酸和其他离子化合物,造成电解或老化效应,某些触媒剂,还促成氧化或分解作用的发生,间接导致材料及部件的损坏。长霉造成的故障模式: ---引起电子或电气设备失灵 ---减低绝缘材料的电性能 ---造成燃油系统的腐蚀和堵塞 ---破坏密封 ---使金属件腐蚀 ---使玻璃产生蚀刻 低压与霉菌 这两个因素的组合不会增大二者本身的影响太阳辐射与霉菌因为太阳辐射产生热,所以这个组合不可能产生影响,和高温与霉菌的组合相同。此外未经过滤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盐雾与霉菌这是一个相容的组合湿度与霉菌湿度有助于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但不会增大它们的影响高温与霉菌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但是,在71℃(160 ℉)以上,霉菌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了 低温与霉菌 低温影响霉菌的生长。在零度以下,霉菌保持在假死状态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是气候环境试验的一个项目。用于考核产品或材料抵抗霉菌侵袭的能力。它于一般环境试验一样,考虑产品在实际运输、储存或使用中,最易遭受霉菌危害的环境条件,在试验室中用人工模拟创造霉菌生长最适宜环境进行试验。 霉菌试验的目的 ?为确定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必须制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能判断霉菌的侵蚀作用和给出正确评价的试验方法。它将为产品的选材、结构和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能在有大量霉菌存在的气候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丝状真菌地鉴定主要根据形态特征

丝状真菌地鉴定主要根据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 1、群体形态 群体形态即菌落的形态。观察菌落形态时多采用固定的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以点植法接种,即用接种针尖沾取少量孢子点植在平板上适当的位置,例如中心,或三角形的三点。然后于25-28℃培养一定时间(如2、4、7、10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低倍镜、解剖镜等。 观察的要点一般包括下列几项: 1)大小:它反映生长或发育速度,通常测量菌落的直径。 2)颜色:包括菌落表面子实体、气生菌丝、菌核的颜色和基内的颜色,还应注意培养基颜色的变化。 3)菌落表面的纹饰:如皱纹、辐射沟纹、同心环、整个菌落致密或疏松等。 4)菌落的质地:即菌落外观呈毡状、绒毛状、棉絮状、粉粒状、革质状,有无成束状或绳状的气菌丝。 5)菌落的高度:菌落扁平或凸起,中心部分凸起或凹陷。气生菌丝的高度。 6)菌落的边缘:全缘、锯齿状、树枝状等。 7)渗出物:指菌落表面有无液滴、液滴的颜色和数量。 2、个体形态 个体形态指菌丝的特征,子实体的形态(如孢子囊。子囊壳、子囊、担子果等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如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等)。由于丝状真菌的个体大都较小,必须制成载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丝状真菌的制片比较简单,通常将乳酸苯酚(Lactophenol)液一滴,滴于

载片上,再用解剖针挑取欲观察的培养物置此液滴内,并且用针尖将其分散开勿使成团,盖好盖片即得载片标本。这种载片可保存数月,如盖片四周涂封漆则可保存数年。 1两种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 2孢子长方形,接连成链 菌丝断裂为成串的节孢子 3灰绿色,绒毛状,表面有绿色的孢子孢子圆球形,呈绿色 孢子大小(μm):3.03~4.26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表面的产孢瓶体上成链的分生孢子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 - 概述 霉菌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意即“发霉的真菌”。 丝状真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丝状真菌。丝状真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丝状真菌 - 菌落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丝状真菌 - 菌丝 丝状真菌 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2~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

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类型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菌丝变态 丝状真菌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丝状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吸器: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 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 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 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用PDA 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定义及用途 ?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 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 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 ?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 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 培养皿; ?干:外观干燥,不透明; ?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 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 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丝状真菌简介(内容详实)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 概述 霉菌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意即“发霉的真菌”。 丝状真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丝状真菌。丝状真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丝状真菌- 菌落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

放线菌。 丝状真菌- 菌丝 丝状真菌 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2~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类型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菌丝变态

霉菌-基础知识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 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水管的破裂,也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气,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过,当水蒸气 液化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沐浴或是泡澡的时候,浴室内镜子的表面就会变得潮湿,这时候 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热空气中包含很多的水分,当热空气冷却时,水分就会冷凝、液化。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房屋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正是在这些 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 4.车间里无法保证正常的换气,无法让车间保证在规定湿度情况下,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糟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 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的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 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 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转,保证车间内部空气能够达到要求指标,空调的换气程度好 坏直接影响到霉菌的产生。如果车间能保证及时将含有大量水份的空气排出车间,则极大 程度缩小了可能存在霉菌的可能性。 二、霉菌一旦进入食品,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 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食品中霉菌分布及产毒造成很大的影响。 1.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一般来说,米麦类水份在14%以下,大豆类在11%以下,干菜和干果品在30%以下,微生物是较难生长的。食品中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份又称为水份活性(Wateractivity缩写为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当Aw降为0.93 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 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2.温度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简介 丝状真菌-概述 霉菌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 意即“发霉的真菌”。 丝状真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丝状真菌。丝状真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丝状真菌-菌落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丝状真菌-菌丝 丝状真菌 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 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 径一般为2?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 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类型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菌丝变态 丝状真菌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

霉菌简介

霉菌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族",真菌的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常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霉,我们做酱、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面、酿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吃的蘑菇、木耳等蕈子,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属于真核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真菌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有机酸等多种发酵工业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则扮演着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然而有些真菌是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有些真菌产生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者引起癌症。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害肝脏,易引发肝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一、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霉菌的菌丝上:无隔膜菌丝;下:有隔膜菌丝

实验五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见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红曲霉、白地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红曲霉(Monascus sp.)的平板培养物,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摇瓶培养液。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PDA)或察氏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4.其他: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镊子,20%甘油,显微 镜。 三、实验原理 霉菌菌丝比较粗大(菌丝和孢子的直径达到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而可用低倍、高倍镜观察。霉菌菌丝细胞容易收缩变形,孢子容易飞扬,在制备霉菌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溶液作为介质,具有不使细胞变形,可杀菌防腐,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等优点。若加入棉蓝,又具有一定的染色效果。 霉菌的有些结构在制片过程中易被破坏,影响观察,可采用载片培养法。此法便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尤其适用于根霉的假根、曲霉的足细胞及分生孢子链等结构的着生和生长情况的观察。并且还可以在同一标本上观察到微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形态。 四、操作步骤 (一)一般观察法: 1.点种培养:用接种针沾取斜面少许孢子在无菌的察氏培养基中央穿刺接种(倒置培养皿 穿刺接种),30℃下培养7~10天,形成巨大菌落培养物。 2.直接制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于洁净,打开霉菌平板培养物, 用解剖针从菌落的边缘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放入载玻片的染液中,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加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呈兰色,颜色的深度随菌龄的增加而减弱。 观察根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无横隔、假根、孢子囊柄、孢子囊、囊轴、囊托、孢子囊孢子及厚垣孢子。 观察毛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柄、囊轴、孢子囊孢子及后垣孢子。 观察曲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足细胞、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形状、层数及着生情况)、分生孢子。 观察青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帚状枝(小梗的轮数及对称性)、分生孢子。 观察红曲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着生情况、闭囊壳、子囊孢子。(二)载玻片湿室培养观察法 也称载片培养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载片培养法制备的标本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培养观察方法保持了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尤其适用于根霉的假根、匍匐菌丝,曲霉的足细胞的

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讲解

实验五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 二、基本原理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三、器材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 1.一般观察法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 (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3)用灭菌的尖细接种针或装有柄的缝衣针,取(肉眼方能看见的)一点霉菌孢子,轻轻点在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夹着立在载玻片旁的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再盖上皿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